1、加入 WTO 对中国农业的影响资环学院 * 学号:*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尤其是我国加入 WTO 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运行机制与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农业管理和支持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除此加入 WTO 后,我国需要采取新的措施,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需要调整我国农业支持政策,寻找既遵循 WTO规则,又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支持保护途径,对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促进我国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保证国民经济安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 WTO农业协议中相关农
2、业支持规则的剖析,借鉴 WTO 典型成员国农业支持的经验,结合我国政府在加入 WTO 过程中的承诺及农业支持政策运用的实际,提出配套的政策与建议。关键字 WTO 中国农业 影响 农业协定 建议正文1 前言加入 WTO 后,中国的农业将进一步融入到世界经济结构的大框架之中。对中国的农业发展来说,这是一次新的机遇更是一次新的挑战。贸易自由化是 TO 的实质,这种观念将冲击中国传统的农业耕作模式和中国尚未发展充分的产品市场。我国的农业发展还比较落后,特别是有管农业的法律法规仍然有很大空白和漏洞,这对我国的农业发展非常不利。本文第四章介绍了我国的农业的一些基本情况和面临的基本问题,并且为我国农业的发展
3、在立法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2 我国农业的基本现状2.1 农业的基础地位农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可从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来说。 12.1.1 产品贡献,包括食品贡献和原料贡献。“民以食为天” ,我国是个拥有 13 亿人口的大国,食品的供应显得尤为重要。尽管目前我们已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 6500 困人口的存在使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而且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的需求还会进一步增加,农业的食品贡献也将随之增大。农业提供的原料数量巨大。算,我国工业原料的 40%来自于农业。即使存在着非农原料对农产品原料的替代,但由于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经济发展业原料需求的绝对量
4、也不可能减少。2.1.2 市场贡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市场需求。我国的经济发展固然离不开国际市场,但主要还是依靠国内市场,我国人口众 70%是农民,应该说农村是最具潜力的广阔市场,因此它的扩张规模和速度直接决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实践也表明,每一时期的社会商品销售都是与农民的收入状况密切相关的。2.1.3.外汇贡献。农业是我国传统的出口产业。1950-1989 年农产品及其制成品的出口就达 1937 亿元占出口创汇总额的 51.23%,而且农业创汇多用汇少,创汇贡献属贡献。应当指出,随着国际粮食市场供给偏紧,农产品出口将具有特殊的意义。2.2
5、入世后我国农业面临的特殊国际环境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的农业和农产品贸易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和空间。从总体上,有利的方面主要包括:享受 WTO 现有成员的无歧视贸易待遇,改善我国农产品出环境;获得参与 WTO 新一轮贸易谈判的权力和制定新规则的决策权,使我国参与世贸易组织的活动由“被动遵守纪律”转变为“主动制定规则” ;有利于调整国内农业业结构和农产品出口结构。但由于我国农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入世后,国际竞争会我国农业造成一定的冲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表现在: 2-72.2.1 面临反倾销指控和“绿色壁垒”反倾销指控使出口受阻。反倾销是 WTO 允许的一种反对不正当竞争的国际通规则,其本身是一种
6、正常的贸易保护方式,具有形式合法、保护期长、不易招致报复特点。西方一些国家常常借此排挤别国产品,我国是受排挤的国家之一。这主要是由一方面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相对狭小,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和日本,多数出口企业愿也不敢独立开发国际市场,而对有利润空间的市场一哄而上,争相瓜分利润,造成 WTO 背景下中国农业支持政策研究计成本、竟相压价的恶性竞争,客观上存在着倾销倾向;另一方面缺乏对国际贸易规的研究,不善于运用合法手段保护自身的利益。多数国内农产品企业在遭到进口国反销投诉时不应诉或应诉不利,给国外同行造成可乘之机,造成巨大的利润损失。面临“绿色壁垒” 。由于我国农产价廉,使进口国无法在价格上对本国农产
7、品加以保护,就借保护环境之名,行贸易保主义之实,制定了一系列歧视性环保政策。而我国农产品在追求产量的过程中大量使化肥、农药,据农业部植保部门抽样调查,在叶菜上使用过高农药的种植户占了 32.8%。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土壤酸化、植物立地环境变劣、抗灾害能力下降;另一方面由食品安全性在许多方面还没有得到欧盟等进口国的信任,也都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国竞争能力,欧盟 2004 年 5 月修改了其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将使我国原来出口到欧盟国的上百种农产品因农药残留量超标而不能再向欧盟出口,这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而言疑是雪上加霜。因此,冲破“绿色壁垒” ,增加农产品出口数量、加强农产品质量监势在必行。2.2.2
8、农产品进口准入和“黄箱”政策的约束农产品进口准入降低。我国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进口许可证、进口配额及其他非关税措施调控农产品进口,在加入 WTO 后各种非关税壁垒保护措施被禁用,只能采用关税配额管理和单一关税管理。首先这虽然能够将进口量控制在一定水平,但配额数量较大其次,按 WTO 规则,对于原有的非关税措施可以将其合法转化为 “等值关税” 。由于 WTO 规则的减让基期 1986-1988 年我国大部分农产品的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因而非关税措施关税化后的“等值关税”为负值。我国将无法使用 WTO 规则规定的非关税措施关税等值化的手段,这对农产品的贸易保护同样不利。第三,按 WTO 规则,在不能
9、将原有的非关税措施合法转化为关税的情况下,只能采取上限约束法自主提出约束关税,但上限约束关税必须承诺取消非关税措施,并通过与缔约方谈判才能确定,而对方又不会轻易放弃对我国降低关税的要价。3 WTO农业协议的相关规定及中国政府的承诺3.1 WTO 农业支持保护的基本框架WTO 农业协议中农业支持的规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3.1.1 农产品市场准入针对许多国家利用关税及非关税壁垒限制农产品进口的情况, 农业协议要求成员国将非关税措施转化为关税,并逐步降低关税,以保证一定水平的市场准入机会。包括:现行的非关税措施关税化;约束所有农产品关税,包括关税化后的关税;针对关税化的农产品,建立特殊保障机制
10、;最不发达成员列入关税化及关税约束,但免于削减关税承诺。3.1.2 农业国内支持关于农业国内支持,理论上并没有明确的表述, 农业协议在第 6 条关于国内支持承诺中认为“国内支持削减承诺适用于其所有有利于农业生产者的国内支持措施” ,并采用列举的方式,给定了农业国内支持的各项措施及范围。从农业协议的表述可以看出,其对农业国内支持的界定是从“有利于农业生产者”这个角度来分析的,即所有有利于农业生产者的措施都属于国内支持的范畴。但在实施过程中,农业国内支持有一部分实际上是通过生产补贴的形式来实施的,其目的在于改善和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福利和本国农业生产水平。3.1.3 出口补贴出口补贴是一项对贸易产生严
11、重扭曲的政策措施, 农业协议不禁止成员对农产品出口实行补贴,但要削减出口补贴。 (1)以 19861990 年出口补贴的平均水平为基准,或在某些出口补贴已经增加的条件下,以 19911992 年的平均水平为基准,从 1995 年开始,每年等量削减。对出口补贴预算开支,发达成员在 6 年内减少 36%,发展中成员在 10 年内减少 24%。对享受补贴的农产品出口数量,发达成员在 6 年内减少 21%,发展中成员在 10年内减少 14%。对于农产品加工品的出口补贴,成员方只需削减预算开支。最不发达成员不须作任何削减。 (2)下列出口补贴措施受削减承诺的约束:视出口实绩而提供的直接补贴;以低于同类农
12、产品的国内价格,将非商业性政府库存处置给出口商而形成的补贴;利用征收的农产品税,对相关农产品的出口补贴;农产品的出口营销补贴(发展中成员除外) ;出口农产品的国内运费补贴(发展中成员除外) ;视出口产品所含农产品情况,对所含农产品提供的补贴。3.1.4 动植物卫生与检疫措施与农产品贸易有关的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应遵循世界贸易组织动植物卫生与检疫措施的协议的规定。 动植物卫生与检疫措施的协议 (SPS)规定:允许各国采取正常的以保护人类健康、动植物生命安全及其生长为目的的卫生和动植物检疫措施,但这些措施不应构成不公正的歧视,从而造成隐蔽性对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限制,所采取的检验措施和依据原则应以国际
13、标准、准则和建议为基础。3.2 中国加入 WTO 在农业方面作出的承诺在加入 WTO 的谈判中,中国就国内农业市场准入方面做出以下让步和承诺: 83.2.1 降低农产品关税农产品平均关税由原来的 21%降到 2004 年的 17%,其中重要农产品降到 14.5%,如牛肉、猪肉、禽肉、柑橘、葡萄、苹果、蔬菜、杏仁、榛子、开心果等关税都将明显减少。除大宗农产品外,大部分农产品进口将取消数量限制,实行单一关税。对于采用配额关税的农产品,配额内的关税要采取低税率政策,配额外小麦、玉米、大米、棉花、豆油等产品关税也要相应降低税率。3.2.2 放开部分农产品市场逐步扩大小麦、玉米、大米、棉花、豆油等大宗农
14、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准入量。3.2.3 逐步取消粮食贸易的国营垄断在过渡期中国政府对粮食、棉花、食用植物油、食糖和烟叶等农产品保留国营对外贸易体制,即由政府指定国有企业专营。但是,并未承诺限制外商外资进入粮棉等农产品的购销领域。同时,在过渡期完成后,中国将按照 WTO 的要求放开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领域,将豆油、小麦、大米和棉花等农产品贸易的一定比例让给非国有企业包括外资企业。3.2.4 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加入 WTO 后,中国不再对任何农产品进行出口补贴,特别是对玉米、大米、棉花等产品进行的出口补贴。3.2.5 在小麦、水果、肉类等农产品贸易上严格执行 WTO 的动植物检疫标准。4 完善我国支持保
15、护农业政策的建议加入 WTO,我国农业生产和流通都面临一个全新的环境,农产品要接受国际市场的竞争。为了适应新环境,我国一方面要把握好世贸组织的基本规则,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增加更多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要尽快调整我国的农业发展政策,采取适宜的农业支持保护对策,抓住机遇,扬长避短,兴利除弊,迎接挑战,从而保障我国农业稳定快速发展。4.1 实施农业支持政策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在我国实施合理有效的农业支持政策应坚持这样几个基本原则:4.1.1 适度支持原则。4.1.2 市场化原则。4.1.3 效率原则。4.1.4 可持续发展原则。4.1.5 确保农民增收原则。4.2 我国财政支持农业发展
16、的新框架4.2.1 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农业投入总量4.2.2 充分利用“绿箱”政策,调整财政支农结构公共财政要求农业支出应改直接投入为间接投入,而且对农业直接的价格支持和投入补贴已受到 WTO 规则的约束,而“绿箱”政策则不受限制,因此,我国利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把用于价格和投入直接补贴的财力转移到“绿箱”政策合法的名目之下,把增加的财力通过“绿箱”政策合法地注入农业生产中。4.2.3 探索实施“蓝箱”措施的可能性对某些国内生产已经过剩的产品,可以通过实施限产计划下的“蓝箱”政策予以支持,促进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目前没有实施“蓝箱”政策。改革以来,我国农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基本上解决了
17、温饱问题,但农业的结构性矛盾也随着改革而凸显出来,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差异,使得我国农业面临着发展的危机,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蓝箱”措施是以限产为前提的,对于农业结构的调整有促进作用。 “蓝箱”政策的实施具有相当的灵活性,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在调整国内支持时,都利用“蓝箱”政策来规避“黄箱”政策的削减,如欧盟在共同农业政策中将其 1995 年的补偿支付纳入“蓝箱”政策,美国则将其 1995 年的差价支付纳入“蓝箱”政策。我国应在促进结构调整的基础上,逐步将限产计划下的补贴列入财政预算,适当启用“蓝箱”政策,可以将“蓝箱”政策作为“黄箱”政策调整的主要方面。4.2.4 用好微量支持措施,合理运用
18、“黄箱”政策用好微量支持措施,今后我国每年有 2000 多亿元的微量支持水平可以使用,通过建立健全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和农产品风险基金制度加强对农业的市场支持。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一直处于负保护阶段,随着我国粮食等大宗农产品比较优势的消失,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而农民负担却不断增加,造成农民收入下降,因此,我国必须合理运用“黄箱”政策,完善农产品价格保护政策。风险基金是国家调控和干预农产品市场的基础,国家因实施储备调节和保护制度所产生的亏损由风险基金支付,产生的赢余纳入风险基金管理。4.2.5 削减关税,逐步取消所有非关税壁垒4.2.5.1 按照农业协议有关规定,我国入世后要逐步削减关税,履行关税
19、削减承诺。为此我国应制定实用、合理的关税配额与关税结构,建立有利于中国农业发展的关税体系。对受到冲击较大的产品,可选择实施从量税、复合税、季节性关税、配额关税等WTO 所允许的关税进行保护。严格控制大米、小麦、玉米、棉花和大豆等重要产品的进口。对国内农产品竞争力较强的,如水果、肉、蛋、奶等产品,以及国内急需的、生产成本较高或国内现有条件无法生产的产品,可以保持较低税率。4.2.5.2 必须取消非关税壁垒。一方面农业协议中对此已做了明确规定,另一方面,加入 WTO,我国可以享受降低关税、取得大多数成员国无条件贸易最惠国待遇、有效利用国际农业资源与市场等待遇,但同时将承担开放农产品市场义务,因此,
20、要逐渐取消各种非关税措施。5 结束语对农业进行支持是一项系统工程,尤其对于有 9 亿农民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我国农业支持政策的完善,道路还会很漫长、艰苦,有时还会出现曲折和倒退。从这个意义上讲,完善我国的农业支持政策任重道远。但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完善农业支持政策不仅非常必要、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未来的农业、农民和农村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至关重要。另一个重要的侧面是:农业、农民和农村的特殊性,决定了即使经济发达程度非常高的发达国家,也丝毫不敢松懈对其农民的支持。因此,在符合我国国情、国力的基础上,完善我国的农业支持政策,不仅势在必行,而且义不容辞。参考文献: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农林经济管
21、理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指南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21-429)2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办公室.农业投入与财税政策.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3吴强,何开丽.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争端问题的思考 .中国农村经济,2002(4):53564王立鹤.浅析中国蔬菜的国际竞争力.国际贸易问题,2002 (3):20-245邵建华,陈瑛.入世后我国农业保护的政策取向.农业问题研究, 2001(11):17-216杨明洪.WTO 框架下中国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的运作空间及其调整.四川大学学报,1999(5):109-112.7李炳坤.加入世贸组织与农业发展对策.中国农村经济, 2002(1):14-208程国强.WTO 农业规则与中国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农 业 标 准 化结 课 论 文题 目 加入 WTO 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姓 名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学 号 *日 期 *年*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