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docx

上传人:摩羯好友天下 文档编号:21216285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以藏戏为例摘要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迎来飞速发展,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目前待开发的重要文化旅游资源,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如何处理两者的共同发展关系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的考验。藏戏流传最多的地方是我国的青、藏、川等省,一直以来,由于各地区的语言、环境和民俗的差异性使得各区在表演风格上各具特色。藏戏具有区别于其他传统戏剧的藏式民族风格及内容多样的剧目,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以不同艺术表演的剧种派别。本文以藏戏为例来探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力求找到二者的融合发展的新思路。关键词: 少数民族

2、非物质文化 文化遗产 藏戏目 录引 言11.藏戏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概念阐述21.1.藏戏概述21.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述21.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32.藏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必要性32.1.藏戏非遗的概况32.2.藏戏的价值42.2.1.语言价值42.2.2.历史价值42.2.3.审美艺术价值42.3藏戏保护与开发的必要性53.藏戏非遗的保护与开发的现状63.1.发展困境63.1.1.传播度不够63.1.2.缺乏专业人才63.1.3.受众减少63.2.困境的原因73.2.1.思想的改变73.2.2.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演出空间的消失73.2.3.政府对藏戏的保护工作不足74.藏戏非物

3、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研究84.1.藏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84.1.1.法律行政保护84.1.2.传承人保护84.1.3.数字化保护84.1.4.财政资金保护94.2.藏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策略94.2.1.传承人开发94.2.2.文化产品开发94.2.3.表演空间开发104.2.4.数据库开发104.2.5.观众开发10结束语11参考文献12引 言我国早在2004年就已经加入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随着非遗文化保护的需要,我国在最近一些年来也陆陆续续地成立了一部分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就被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由此说明我国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尤

4、其是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藏戏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是宗教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产物,与宗教的发展密不可分。17世纪中后期,青海的隆务寺派遣一批僧人到西藏学习佛学,由此,随着僧人的回归把西藏本土藏戏带到了安多地区,并且经常性的以表演的形式出现在寺院,还在原来的基础上添加了安多地区独特的说唱艺术及藏舞音乐表演等元素,演出转变成了很多方言,这也是和西藏地区藏戏的最大区别。在青海,除了黄南藏戏的其他藏区的省区各具特点。藏戏是我国戏剧和藏区本土民族艺术的结合品,既有我国戏剧表演的方式,又有本土特色的说唱艺术形式,比如格萨尔剧就兼有梵剧的演唱特点和古希腊伴歌伴舞及讲解人的表演形式。本文以具有藏

5、民族文化特色的藏戏为研究对象和出发点,探究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中藏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1.藏戏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概念阐述1.1.藏戏概述藏族戏剧泛指藏戏,它拥有一个很大的系统剧种。藏戏广泛传播于青藏高原,由于其地理环境、语言环境、生活环境及文化体系的差异性,使其产生了多个品种和流派。藏戏可以追溯到600多年前,是比我国京剧还早的戏剧品种,有西藏文化“活化石”的美誉。如今,西藏戏剧艺术都是由藏戏衍生出来的,通过宗教的形式传播到了四川,云南,青海等藏区,逐渐演变出了甘肃甘南藏戏、四川色达藏戏及青海的黄南藏戏等分支。西藏相邻的不丹、印度等国藏族地区也广泛流传着藏戏。藏戏的种类多样,

6、但一直以蓝面具藏戏为主代表。藏戏的演出一般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以祭神歌舞表演为开场的“顿”;第二部分是正戏传奇表演的“雄”,第三部分是表示祝福吉祥的“扎西”。藏戏从开头到结束只有一套服装,演员都是面具表演。面具有蓝白之分,其中蓝面具藏戏在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各地的差异形成了江嘎尔藏戏、香巴藏戏、觉木隆藏戏、迥巴藏戏四大主要派别。1.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述由于各国的风俗民情和文化的差异,各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也有所不同。国际上为了统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标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社区群体或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达、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和有关的实

7、体工具、艺术品及文化场所”。在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定义为:“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有关的实物及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的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底蕴,是其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凡是被列入保护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具备科学研发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的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罗万象,其包含了民间的一些杂艺、歌曲舞蹈、戏剧艺术、工艺制品、文化习俗、生活礼仪、知识信仰、竞技医药等各行各业。在十三届五中全会公报充分体现了我国的文化张力、文化聚力、文化实力,这是一种文化自信。特别是我国

8、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民逐步建立起来的文化信心,更是给我们的许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增添了自信心和底气。1.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与广大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多种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体现。它既是珍贵价值的文化资源又是见证各阶段历史发展的产物。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的继承者,无论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极其丰富的。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在各族人民生活实践中,不断地创造出了各种优秀的非物质文化,这是中华民族文明和智慧的产物,是团结各族人民情感和维护我国家统一的纽带。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度,从古至今,朝代在更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却从没有断层,这是

9、各族人民对非物质文化发展传承的结果。因此,保护并利用好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共同富裕的目标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2.藏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必要性2.1.藏戏非遗的概况藏戏在藏语中叫做“阿吉拉姆”或者“拉姆”,表示“仙女大姐”或者“仙女”的意思,这是藏区用歌舞的形式来表现某个故事的戏剧艺术。藏戏在西藏的流传至今已超过600年。据记载,藏戏最早的雏形产生于十四世纪,一个叫汤东杰布的僧人为了给雅鲁藏布江铁锁桥募捐资金,于是自编自导以佛教故事为主要内容的故事情节歌舞剧奔赴各地演出,这就是藏戏最早的表现形式。到了17世纪,西藏五世达赖喇嘛要求在雪顿节期间民间

10、的个藏戏班到拉萨演出,这就为民间个戏剧品种创造了相互学习借鉴的机会。藏戏经过时间的沉淀和发展,逐渐分为白面具和藏戏和蓝面具藏戏两类,这两种在各个地区逐渐流传开来。藏戏流传至今,是藏民族不断传承和发展的结果,他来源于民间、实践于民间、创造于民间,是藏民族娱乐表演和文化传承的历史传统,也是藏民族文化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2006年,藏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也制定了对藏戏保护和发展的有关政策予以支持,更有专享的保障资金注入。在国际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藏戏有了更好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前景。不过,在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选择娱乐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藏戏作为藏族优

11、秀传统文化也受其影响,观众减少、新一代传承者减少、民间剧团难以正常运转、传统文化面临巨大挑战等问题也显现出来。2.2.藏戏的价值2.2.1.语言价值藏语作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一个分支,即藏语支。它是藏区藏民族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交流工具之一,藏语拥有一套自成一家的语法体系与语音体系,并且在词汇量方面也是非常多的。经过不同时期的历史发展,藏语的文字和口语从简单、粗放向丰富、成熟及规范化转变,自动转变的结果是对藏民族的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对藏戏文化的传播形成了积极推动效力。藏戏文化的成熟和发展又反作用于藏族语言文字的深层次发展及丰富。追溯其历史可以追到公元七世纪,这段时期处于吐蕃王朝

12、松赞干部的统治下,松赞干部为了进一步强化统治和更好的处理朝政,于是就派亲信大臣吞弥桑布扎前往天竺国学习研究他们的文字。他回国后,在天竺国梵文的基础上,再结合藏语语系音效特征,创造出了现在的藏文文字。后来,藏民族的藏戏越来越发展,这时,藏语就发挥了它的重要作用,被用于编写藏戏剧本以及演出话术,对于藏戏的传承和文字形式的记录有着重要作用。此外,藏戏在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不断的与他族的文化进行融合交流,这也为藏族语言文字的内容丰富带来了新的词汇和新的不同文化的概念,从而更好的加强了藏族语言文字体系的内容功能。2.2.2.历史价值藏民族的藏戏文化是有古老的悠久历史,很多学者都认为藏戏的起源是可以追溯到1

13、000多年前历史时期的。藏戏文化遗产既是藏区藏民族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又是藏民族发展积累下来的必然产物,藏戏文化遗产不但反映出藏戏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演慢慢演化并逐渐形成成熟体系的过程和信息,也是藏族人民在长期酝酿和积累中形成的宝贵的历史资源,具有丰厚的民族历史文化底蕴。藏戏文化遗产对于藏民族历史的发展考量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其历史价值是宝贵的、无价的,这也是藏戏文化存在的最根本和最具体的价值。如若抛弃了藏戏文化的历史价值,也就没有其他价值的存在。具体来说就是藏戏文化遗产的艺术史和语言史等方面信息都是通过其历史价值来具体体现的。2.2.3.审美艺术价值面具艺术、服饰艺术以及唱腔艺术就是藏戏的三大主要

14、艺术价值的表现形式。由此,藏族传统文化因为有了这些具体的现实的艺术形式,而使得其内涵不断的丰富,更能展现出藏民族文化的深层精髓。面具艺术以平板式软塑面具为主要代表,此种面具别具一格。它的原材料是绒布、羊皮革等加工而来,最简单的就是在一张羊皮上根据人脸形状挖出两眼洞和嘴洞,两眼动的中间悬挂一个像胡萝卜形式的片状物体作为鼻子,这种简单的面具叫白面具,最复杂有难度的面具就是拥有夸张造型,装饰复杂、制作金良、色彩斑斓的蓝面具了。随后便创造出了平板软塑面具,这些面具的颜色各异。平板似的软书面具原材料、艺术格调及形态都与民间表演艺术和祭祀用的面具相似,都有着简便、清明、活泼的特点。服饰艺术凸显出藏民族和高

15、原的格调,虽然平时没有衣箱,但一到表演就会出现各式各样的服装。就像每逢表演时候的蓝面具戏服就带有藏民族长袖、肥腰等风格,善用纹样的组合,其装饰物常常用象牙、兽皮、金银首饰等。这一系列的装束导致直筒长袍带来的不便,所以腰带就成了必需品。唱腔“朗达”,在藏文里具有“传奇”或者“传记”的含意。以表演各类神佛人物故事为主线,把唱腔叫做“朗达”主要是为了区分藏戏唱腔和藏族歌曲而来的。仲古技艺就是藏戏唱腔最主要的特点之一,“仲古”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嗓音的转变,这是流传于藏族民间声乐中一种古老的具有高难度的演唱技艺。这种技艺在藏戏各剧种中都有体现,尤其是在蓝面具的唱腔中继承和发展的最好。2.3.藏戏保护与开发

16、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各方面都迎来了新的变化和发展,作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藏戏文化也不例外。藏民族的藏戏文化历史悠久,格调清晰,经过不同时期的演变得以传承至今,在内容上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和丰富。藏戏文化体现了藏民族在长期积累中而形成的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是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藏民族的智慧性和历史性的特征。所以,对藏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一,对藏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可以增强人们对非遗的进一步认识。由于非遗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导致很多人至今还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形态,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比较显著。如若对藏戏文化的保护只停留在大众媒体上,啊,大众对其本身的深层内涵不是

17、很了解,那么,这种宣传的效率会没有多大作用。因此,对藏戏文化的开发和保护可以让人们有进一步了解他的机会。第二,对藏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有利于更好的传承。藏戏文化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无论从历史性和民族性来说都具有很高的传承价值。近年来,少数民族各类文化受到外来大众文化的冲击影响比较大,有些甚至逐渐退出了历史文化舞台,淡出了大众的视野。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为了更好的发展和传承藏戏文化,保护和开发新一批的藏戏文化就成了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更显得对藏戏文化的开发和保护的紧迫且必要。第三,对藏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可以进一步增强文化旅游资源的内容。早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就提出了,要大力

18、发展文化旅游,要把旅游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结合起来,特别强调了旅游发展在文化消费中的重要作用。旅游资源种类繁多,而高质量的文化旅游资源最受大众关注和欢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无疑是丰富了当地旅游资源的内容,可以很好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从而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对藏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是西藏发展高质量旅游业的一项重要内容。3.藏戏非遗的保护与开发的现状3.1.发展困境3.1.1.传播度不够西藏藏民族的藏戏文化在宣传传播度方面比较局限,由于西藏地区老一辈的民间艺人文化度低下,没有上过学,不能很好的把自己的藏戏表演经验和体会以文字的形式保留下来,也不能让后代很好的学习和传承。老一辈的藏戏技

19、艺都是以带徒弟的形式将自己的表演技能一对一的言传身教。在这样的局限下,一方面,老艺人一旦去世,就很可能把某个流派的藏戏表演技艺推向面临失传的局面,另一方面,藏戏的流传只限定在某个区域内无法更好的传播给外界,也不能让藏区外的人进一步的体验和了解。这样的局限性导致藏戏传播度非常有限。3.1.2.缺乏专业人才在藏民族的传统意识理念中,带着六弦琴弹唱技艺会被其他人瞧不起,认为这是一种以乞讨为生的职业。甚至一部分藏戏艺人将自身的职业当成是社会低人一等的职业,这样容易让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从而放弃甚至嫌弃自己民族的藏戏文化。由于这样的观念在人们心中盛行,导致很多传承人不再愿意表演藏戏,更不愿意让自己的后代

20、做藏戏的传承者。与此同时,藏戏市场效益不高,收入微薄,也导致原本很多优秀的藏戏艺人纷纷转行去从事其它收入可观的职业。这样时间一久,就会使藏戏专业人才面临断层的危险,藏戏无法得到专业人才的补充和衔接,专业人才的长期缺乏会使藏戏文化丢失。3.1.3.受众减少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西藏作为我国的一个自治区自然也加入到改革的潮流中。随着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西方的摇滚音乐、流行歌曲、流行舞、流行表演等一大批外来文化通过现代媒体传播的方式融入了藏民族的基本生活。新一代的藏族年轻人由于接受了现代教育,文化程度普遍较高,思想和思维方式有了较大转变,所以,他们很容易受到那些潮流文化的影响,从而更容易接纳现代

21、流行的娱乐方式,相对传统的藏戏表演有了更多的选择,由此,传统的藏戏表演在年轻人中开始出现动摇。喜欢藏戏的人群仍然是以老年农牧民为主,藏戏在现代年轻人中的地位和影响不断减少。3.2.困境的原因3.2.1.思想的改变改革开放以前,西藏地区比较封闭,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和保守,和外界接触不多,才使藏戏文化可以很好的流传下来。改革开放以后,西藏地区的藏民族开始受潮流音乐、潮流表演等外来文化的冲击,对外来艺术文化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很容易被吸引和模仿,这样的现象尤其是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新一代年轻人中显得特别突出。很多藏族年轻人走出藏区,分布到全国各地接受现代教育,不再受传统小农意识的束缚。在现代文化

22、的熏陶下,他们的思想迅速从传统型向现代化转变,接受新事物也变得越来越容易,不再像以前一样那么的排斥,很快就会和新艺术文化融在一起。3.2.2.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演出空间的消失以前,西藏农牧民过着随时迁移的生活,逐水域草原而居。这块区域的草被牛群、羊群吃光了就会马上迁移到另一块青草茂密的区域去继续放牧,让原来的区域青草继续生长,然后来年再迁回来,由此循环往复,居无定所。近年来,由于国家对西藏农牧区的财政支持和改造计划的实行,很多地方都修建了固定的生活场所,不再像以前一样到处迁徙。由此,藏区农牧民的生活方式发生重大改变,外来各类形形色色的文化冲击和融合,以前的一些演出空间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对藏戏那

23、种无拘束表演的热情也慢慢消退,逐渐接受现在稳定的生活方式。3.2.3.政府对藏戏的保护工作不足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自己的生活质量追求越来越高,更偏向于现代化的经济生活。西藏传统藏戏文化的地位慢慢被边缘化,各地政府过分追求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藏民族的精神文化的发展。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藏戏文化来说,政府对其保护的力度显然不足,让藏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限,没有更好的重视这一文化的保护工作。即使有相关的保护措施大部分停留在文字上,真正展开保护行动工作的很少。作为藏民族传统的藏戏文化更没有一套完善的保护机制对藏戏进行保护,使其在传承方面不能实现良性健康的发展,这

24、是政府保护工作做得不够的一个体现。4.藏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研究4.1.藏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4.1.1.法律行政保护藏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在法律行政上加强保护力度。藏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一旦毁坏就很难再生。所以,加强立法对其保护刻不容缓。一方面,要以立法的形式确立藏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地位,增强人民法律保护意识,顺利开展法律保护工作。这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系统工作,要求人们在保护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用法律手段给予其保障。另一方面,要以行政手段为辅助,加强引导,严格管控,依法行政,不断强化对藏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对藏戏旅游项目的开发要进行严

25、格的行政审批和备案,有效防止对藏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过度的现象发生。这样法律加行政才能更好地对其保护。4.1.2.传承人保护藏民族无疑就是藏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和保护者。要做好藏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就少不了藏族同胞的参与。如果失去了广大藏族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保护藏戏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成了一句空话和口号,这是极其危险的。所以,要想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藏戏,就必须保护好这些传承人,要加强教育和宣传力度推动广大藏族群众的觉醒,增强自觉保护意识,使他们拥有更强的认同感和责任心。充分让他们意识到对藏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调动保护积极性和参与性,切实保障藏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的权益。4.1

26、.3.数字化保护对藏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利用现代化高科技力量的介入实行数字化管理,以提高对藏戏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保护效率。对非物质文化资源如果单纯使用传统常规的保护方法在现在来说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如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研发的高科技产品越来越多,旅游业也蓬勃发展,因此,在对藏戏被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的同时,注意合理利用适当的科技手段来保护以求达到最佳效果。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还原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储存下来,也是以这种方法,可以将不可再生的藏戏文化资源很好的保留下来。此外,要不断开发新的旅游方式,利用高科技手段有效防止藏戏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度消耗和损害。这既可以游客体验新的旅游资源,又可以切实

27、做到对藏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4.1.4.财政资金保护一直以来,我国许多地方的传统文化遗产由于得不到及时的保护而消失,还有的面临即将消亡的困境。很多老的珍贵档案、录音影像、表演演唱技艺、脸谱面具等一大批资料因为缺乏资金来进行日常维护而导致其报废和遗失,即使有相关单位想进行补救,但没有资金又望而却步。因此,西藏政府有关部门需加大对藏戏保护的财政支出,设立藏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项基金,这些资金实行“专人管理、专项支出、专款专用”的管理制度,用于藏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采集、保护、传承、研究等方面。这方面的专项资金可以有政府出一部分,向社会募集一部分,由此而达到资金循环使用、资金链不断的目的。在这

28、方面浙江省就做的比较好,其每年的财政预算都要播出1500万的资金划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项基金里,用于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开支。4.2.藏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策略4.2.1.传承人开发藏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一直以来都受到年龄问题的困扰,出现了年长者退休后无人继承的局面,从而出现传承人的藏戏技术无人可传的状态。从古至今,藏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常常是以家族式代际相传的形式来进行的,而现在的年轻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深受潮流文化的影响,其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都给新一代的年轻传承人带来了思想动摇和信心不足的不利影响,藏戏文化面临失传困境。还有许多传承人因为利益的关系也会

29、放弃对,藏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这也会把藏戏文化推向消失的局面。因此,要不断的挖掘和开发对藏戏有热情和兴趣的传承人。4.2.2.文化产品开发世界上无论何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想完整的被传承,都离不开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撑,这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来实现。所以很多民族特色优秀文化资源就因没有足够的经费而消失或即将消失。现实中,传统文化很容易受现代文化的冲击,比如,举办大型文化活动,各种现代体育竞技比赛的开展大多都现代化了,这就很大程度上压缩了民族传统特色文化活动空间。还有各级政府、社会团体、企业为了拉动地区经济和文化的顺利发展,更是直接利用简单快捷的现代文化活动。对具有原真性的民族文化遗产越来越不重视

30、,这就使其在这方面的经费投入减少,加速了其消亡。因此,要适当投入藏戏文化产品的开发经费,不断挖掘藏戏文化产品的新内容,使其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4.2.3.表演空间开发任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离不开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改变都会给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消极或积极的影响。目前,西藏社会已发生了巨大改变,这也给藏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带来了不利的一面。第一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文化市场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现代文化的冲击把传统藏戏非物质文化资源市场空间挤压了。第二是西方软文化的渗透,使得当地的传统文化慢慢被替代,尤其是在受到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当中发生了价值取向的变化,认为传统的藏戏

31、文化很落后。第三是互联网的普及也使得大家的价值观及审美观出现了变化。这些都造成藏民族特色藏戏文化很少人问津。因此,要适当压缩大众文化传播空间,给特色的藏民族藏戏文化适当增加表演空间,并且还要不断开发藏戏文化的传播空间,坚定藏戏文化的真实性,增强民众对藏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4.2.4.数据库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在实施开发的行动中要注意文化本身的多样性、包容性等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当代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都息息相关。西藏地方政府要建立完善的藏戏文化资料数据库,用科学的方法开展藏戏文化普查工作,确保不遗漏任何的资料。将普查得到的各地方资

32、料进行严密的筛选,重新进行整合、编排,按照区、市、县、镇的行政单位次序排列存档,以数据形式录入藏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数据库保存,保存时要注重其真实性、代表性和全面性原则。这样,就可以做到对藏戏进行系统化、科学化、层次化的保护与开发。4.2.5.观众开发近年来,西藏自治区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享受着改革开发成果,在这样的历史趋势下,使得西藏农牧民特别是年轻人群体接受外来文化的洗礼,越来越普遍接受新潮流、新文化。而作为西藏传统的藏戏文化自然也就慢慢被带有新鲜感的外来文化所替代。他们很容易接受新的文化,不再愿意去观看传统文化表演。所以,我们要对藏戏在不改变其原真性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创新和调整,适应时代的

33、发展,以此来吸引新的观众群体。在西藏人民的潜意识中还是比较喜欢藏戏的,只不过部分年轻人受到那些潮流文化的影响过多而忽略自己传统文化。因此,要在西藏年轻人群体中开发一些潜在的藏戏粉丝,在日常的教育宣传中也要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强度,开发并增加藏戏的受众群体。结束语藏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又是一种民族特色旅游资源。所以在开发藏戏文化旅游项目时,要把保护其原真性放在第一位,在保护中进行开发,这样就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旅游项目的开发一直都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可持续发展理念虽然实施了很多年,但在开发中,一些开发商为了短期的经济利益不顾资源的破坏,严重造成了旅游资源的浪费,给社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长期

34、以往必然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那么,政府的介入就非常重要,应做好监督工作。帮助开发企业进行科学、生态、稳定和持续发展的规划。现代社会讲究合作共赢,企业间的合作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所以要在开发藏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项目时与其他产业合作进行。这样就能更好的对藏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开发、利用和保护。本文在研究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文献资源查阅不够、文献内容欠缺、研究内容具有个人思想倾向等,但本文的一些研究成果可以给未来的研究提供些许参考资料。参考文献1元丁卓玛、阿吉拉姆.保护与传承中的藏戏艺术J.世界遗产,2019年,第2期:5-6.2次仁朗杰.当代西藏阿吉拉姆戏剧表演的文化面向J.西

35、藏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3刘志群.新视角、新方法和新成果以及相关观点的局限与热忱的期许评乡民与戏:西藏的阿吉拉姆及其艺人研究J.西藏艺术研究,2019年,第1期:25-26.4朵札、格桑德吉.阿吉拉姆藏戏的宗教学思考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9年,第3期.5伊莎贝拉、亨利安-多茜、桑吉东智、温巴顿.浅析西藏中部地区阿吉拉姆的开场表演J.中国藏学,2019年,第1期:13-15.6桑吉东智、次巴.西藏非遗J.西藏艺术研究,2020年,第1期:56-58.7旦增益西.浅谈“雪巴拉姆”对传统阿吉拉姆的舞台剧实践J.西藏艺术研究,2021年,第3期:88-94.8扎西才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戏

36、的传承与保护A.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九)C.2019年,58-59.9罗长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各方的行为与博弈研究A.博物馆致力于社会和谐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20年,65-67.10邵理田.通过校本课程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九)C.2021年,85-86.11王静静、王一凯.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A.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及文化生产研讨会摘要汇编C.2020年,56-57.12王云庆.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立档保护研究D.山东大学,2020年,6-7.13刘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9年,23-24.14马冬雪.福建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21年,2-3.15秦枫.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生存与发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0年,12-14.16王学思.让藏戏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N.中国文化报,2019年,.17蔡际洲、钱仁平.“阿吉拉姆”的传说N.音乐周报,2020年.18杨滢嘉.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N.山南报(汉),2021年.19刘建中、刘荷英.拨开历史尘封焕发时代光彩N.赣南日报,2020年.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