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专科毕业生设计(论文)题目:武汉纺织大学公共租赁房勘察设计姓 名: 戚克宏 班级:工程地质勘察 1104系 部: 资源勘查系 专业: 工程地质勘察 指导教师: 职称: 评阅教师: 职称: 2014 年 05 月 03 日摘要论文讨论了结 合 实 际 工 程 提 出 岩 土 工 程 勘 察 的 目 的 、 具 体 任 务 和 工 作 内 容 、依据的技术标准、勘察方法和设备选用。依据现场实际情况提出勘察场地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及岩土性质、地下水情况、场地稳定性适宜性评价、地基承载 力 和 均 匀 性 评 价 、 地 基 方 案 的 选 择 和 处 理 措 施 等 。我
2、单位在勘察过程中进行了场地的整平,方便了资料的收集以及其精准性;查明场地内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发育情况,并对其防治措施以及施工方案的采集提出建议;我单位在此次勘察任务中严格执行勘察要求及标准,为建设单位有依据地提供了有效的勘察说明。关键词:1 岩土性质 2 依据 3 勘察说明 4 指标2目 录第一章概述 3第一节:工程情况概述3第二节:勘察技术要求 4第三节:勘察工作概况 5 第二章: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5第一节: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特征 5第二节:场地地层结构特征 6第三章:场地水文地质条件7第一节:场地地下水类型及补给来源7第二节:场地土层的透水性8第三节:场地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8第四
3、章: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和选用9第一节:各岩土层参数统计表9第二节:各岩土层工程设计参数建议值的确定10第三节:场地土膨胀潜势评价15第五章:场地地震效应评价16第一节:场地地震基本烈度及抗震设防烈度16第二节:场地土地震液化判别16第三节:场地地层的剪切波速16第四节:场地土的类型及建筑的场地类别16第六章: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分析及评价17第一节:场地地基稳定性及均匀性评价17第二节:基础持力层的选择17第三节:持力层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18第四节:基础类型选择18第五节:桩基设计参数及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估算19第六节:成桩可能性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评价22第七节:设计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23
4、 第七章:基坑工程评价23第一节:基坑周边环境及基坑工程重要性等级23第二节:基坑岩土层分布及稳定性评价23第三节:基坑设计参数24第四节:基坑支护方案及地下水处理措施25第五节:基坑设计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26第八章:结论与建议26致谢 272参考文献 275第一章 概述第一节:工程情况概述武汉纺织大学拟在武汉纺织大学阳光校区兴建公共租赁房,建筑物包括 4 栋 20 层住宅楼及教职工服务网点、地下室等(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总建筑面积地上 34000 m2,地下 5000 m2,各拟建物勘察特征见表 1。拟建工程重要性等级属一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属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属二级,岩土工程勘
5、察等级属甲级。设计单位为武汉理工大设计研究院。受武汉纺织大学委托,我单位承担该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勘察阶段为详勘。拟建各楼的勘察特征(详勘)一览表 表 1楼号及安全等级建筑面积(m2)高度及跨度(m)地面(室外)设计标高(m)结构类型基础埋置深度(m)柱基荷重是否采用变形设计1 4 住宅楼二级(20 层)62.40 -0.30 剪力墙 -5.10 中柱 8000 kN边柱 6000kN 是教职工服务网点(二层)34000地下室(1层)5000 6.00 -6.00第二节:勘察技术要求本次勘察工作的依据为设计单位提供的拟建物平面布置图(1:500)及勘察委托书。本次勘察遵循下列规范、规程。1
6、、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 年版) ;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10 年版) ;4、 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2003;65、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DB42/169-2003;6、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7、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8、 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 42/159-2004;9、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10、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11、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7、;12、 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通过现场踏勘及有关附近地质资料收集,认真分析设计意图及对勘察的要求,明确了本次勘察的主要技术要求为:1、查明场地内及附近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工程地质现象;2、查明场地岩土层结构、成因及分布特征,并提供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承载力;3、对场地地震效应进行评价,判定建筑场地土的类型及建筑的场地类别;4、查明地下水的埋藏类型及水位埋深变化,判定地下水对混凝土及钢结构有无腐蚀性。5、根据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和拟建物性质,建议经济合理的基础型式并提出有关建议及设计参数。6、查明基坑周边环境及基坑等级,对基坑范围岩土体稳定性、基坑壁及底板稳定性进行评价,提供基坑设计参数
8、,对基坑止水及施工提出建议。第三节:勘察工作概况我院于 2014 年 2 月 27 日进入场地踏勘,参照设计部门意见,沿各拟建物周边及角点共布设勘探点 57 个,其中钻探技术孔 31 个,静力触探孔为 26,编号为 1-57,间距为 5.6725.92 米。施工中由于场地局部分布有水塘,部分孔位有一定移动,部分静力触探孔改为钻孔。实际完成钻探技术孔 45 个,静力触探孔为 25(其中 13 个为对比孔) 。我院于 3 月 1 日进入现场施工,4 月 11 日结束外业工作。施工中共使用了 XY-100 型钻机两台,液压静力触探仪一台,完成工作量见表 2。完成实物工作量一览表 表 2项目 单位 工
9、作量 备注7钻探技术孔 米/孔 509.35/45 单孔深 7.5014.30 米静力触探孔 米/孔 171.30/25 单孔深 3.8010.10 米原状土试样 件 43岩石抗压样 组 5波速测试 孔 2 K5、K20 孔中进行水质分析试样 件 2 K18、K55 孔中采取标准贯入试验 次 68常 规 件 43膨胀试验 件 8三轴剪切试验 件 8高压固结试验 件 8土水试验水质分析 件 2 水质简分析勘探点测量 孔/次 57拟建场地采用城市座标系,勘探点高程测量采用黄海高程系统。场地东北侧的 j1 点坐标为X=362662.176,Y=531786.362,场地西侧的 j2 点坐标为 X=3
10、62672.536,Y=531712.620。勘探点地面标高系由场地西侧 j2 点高程点为 BM 点(高程为 24.46 米)引测所得(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第二章:场地岩土工程条件第一节: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特征场地位于武汉市江夏区武汉纺织大学阳光校区内,场地原为农田和湖塘,现已基本推填平整,地面标高 22.4624.26 米,地貌单元属长江三级阶地。第二节:场地地层结构特征在勘探深度范围内,根据土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及钻孔野外描述,按土层的成因时代、沉积特征及工程地质性能不同,将场地土层划分为五大层共五个大层,第一大类为人工填土(Q ml) ,即()层素填土;第二大类为第四系
11、全新统冲、淤积成因的一般粘性土(Q 4l+al) ,按其成因和强度差异,可分为(2-1)层淤泥(Q 4l)和(2-2)层粉质粘土(Q 4al)两个亚层;第三大类为第四系中更新统冲积成因的老粘性土(Q 2al) ,按其强度差异,可分为(3-1)层粉质粘土、8(3-2)层粘土两个亚层;第四大类为第四系残积成因的粘性土,即(4)层粘土(Q el ) ;第五大类为白垩下第三系东湖群基岩((k-E)dn) ,按风化程度不同可分为(5-1)层强风化泥质粉砂岩、(5-2)层中风化泥质粉砂岩二个亚层。各岩土层特征及分布情况详见表 3。地岩土层结构特征表 表 3 地 层 岩 土 性 质 岩土编 号岩 土名 称时
12、 代成 因层 顶埋 深( m)层 厚(m) 颜色 状 态 湿 度压 缩 性 特征(1) 素填土 Qml 00.504.70黄 褐 色松散稍密稍湿湿高主要为粘性土,含少量碎石、砖碴、生活垃圾。堆填时间 24 年。该层全场分布。土质不均匀。(2-1) 淤泥 Q4l0.802.500.504.60深 灰 色 流 塑 饱和 高该层为塘泥,含有机质,具嗅味。该层仅在局部孔段可见。土质不均匀。(2-2) 粉质粘土 Q4al 1.504.700.703.00灰灰 褐 色可 塑局 部软 塑饱和 中偏 高含少量有机质,顶部较软,以淤泥质土为主,下部稍硬,呈可塑状,以粉质粘土为主。该层仅在局部孔段可见。土质不均匀
13、。(3-1) 粉质粘土 Q2al 1.307.000.502.50黄 褐 色 可 塑 饱和 中含铁锰质氧化物及结核和高岭土团块。该层为老粘性土经地下水长期浸泡软化而成,具有自上而下逐渐变高的特点。该层在局部分布。( 3-2) 粘土 Q2al 0.507.801.108.50黄 褐 色可硬 塑 饱和中偏低见铁锰质氧化物及其结核,含高岭土。局部为粉质粘土。下部夹少量钙质结核及石英质角砾,含量 510%。该层全场分布。土质较均匀。(4) 粘土 Qel3.609.500.702.00黄 褐 、灰 褐 色 硬 塑 湿中偏低主要为泥岩经全风化、强风化而成,为土状,下部含角砾,角砾粒径210mm,次棱角状。
14、 该层全场分布。土质不均匀。9( 5-1)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k-E)dn4.6010.701.202.30赭 红 软岩 稍湿粉粒结构,构造已破坏,节理发育,节理面被铁质氧化物浸染,岩芯呈短柱状,较破碎,手可捏碎,指甲可刻动,易折断,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类。采取率 62-81%,RQD=08%。该层全场分布,局部未揭穿。岩质不均匀。(5-2)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k-E)dn7.5012.00该层未揭穿。已见最大厚度2.90米赭 红 软岩粉粒结构,厚层状构造。发育节理,节理面被铁质氧化物浸染,岩芯较完整,手不易折断,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类。采取率为
15、 68-92%,RQD=35-58%。该层未揭穿。岩质较均匀第三章: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第一节:场地地下水类型及补给来源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仅(1)层素填土空隙中局部分布有少量上层滞水,无统一自由水面,下伏粘性土为其相对隔水层,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及生活用水。施工期间属枯水季节,地下水较贫乏。地下水埋深较浅,勘探期间测得稳定水位埋深为 0.103.20 米,水位标高 20.0122.72 米。此外, (5-1)层强风化泥质粉砂岩中局部含少量基岩裂隙水,其含水量与裂隙发育程度及充填程度有关,富水性极弱,其补给来源为区域地下水及上部上层滞水的越流补给。第二节:场地土层的透水性场地揭露的土层透水性可分为两类,一类为透水层较强的,主要为(1)层素填土;另一类为相对隔水层,包括(2)层、 (3)层、 (4)层粘性土;(5)层泥质粉砂岩属弱隔水层。第三节:场地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勘察期间,为了解场地地下水对建筑材料有无腐蚀性,于 K18、K55 孔取水质分析试样二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