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全宋诗话》句读及笺注.doc

上传人:春华秋实 文档编号:3291559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宋诗话》句读及笺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全宋诗话》句读及笺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全宋诗话》句读及笺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页眉.页脚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2012 级研究生作业封面课程名称:文献学概论任课老师:闵定庆学生姓名:郭晨曦(2012021050)年级、专业:2012 级中国古典文献学时 间:20122013 学年 第一学期.页眉.页脚全宋詩話清孫濤著自序余性喜諸家詩話,自幼披覽之餘,輒手錄之,積成卷帙,歲在甲子,即仿尤文簡全唐詩話例,專輯全宋詩話 。時方事舉業,麟次篋中。今病甚,維摩兀坐無聊,彙而折之,得十有二卷,或因人而存其詩,或因詩與事而存其人,抄撮片羽點斑,以供詩人之談屑,而名公鉅手未及備載,敢謂成一代之書歟?宋承唐季衰陋,風雅丕振,卓然以詩名家者較多於唐。其初為西崑,繼為元祐、為江西,可云盛矣!

2、南渡四家外,餘子錄為江湖,又為四靈,體製遞變,殆與唐之初、盛、中、晚相等埒也。顧前明諸公尊唐而黜宋,李北地謂不讀唐以後書,是欺人語。比有厭唐人之規幅者, “高詡宋人,詆唐為不足師,必曰離之始工” ,是“未知正而先言變” , “均非持論之平也” 。吾鄉竹垞先生曰:“博覽漢魏六朝之詩,然後可以言唐,學唐人而具體,然後可以言宋。 ”旨哉言乎!余之繼尤文簡而成是編,亦猶此意也夫!乾隆甲午重十日浙西語水孫濤樂山氏自序。【箋】朱彝尊曝書亭集卷三七丁武選詩集序:“三十年來,海内談詩者,知嫉景陵邪説,顧仍取法于廷禮,比復厭唐人之規幅,争以宋為師。夫惟博觀漢魏六代之詩,然後可以言唐,學唐人而具體,然後可以言宋。

3、彼目不覩全唐人之詩,輒隨響附影,未知正而先言變,高詡宋人,詆唐為不足師,必曰離之始工,吾未信其持論之平也。 ”.页眉.页脚卷一太祖 太宗真宗 仁宗神宗 徽宗高宗 孝宗光宗 理宗灜國公 吳皇后楊皇后 鄆王楷范質 王溥李昉 陶榖曹翰 盧多遜韓浦 宋白畢士安 孫光憲柳開 王嗣宗李至 呂端楊徽之 竇儀徐鉉 吳淑潘慎修 孟歸唐張齊賢 呂蒙正李虛己 曹衍田錫 蘇易簡向敏中 李建中程省華 姚鉉王禹偁 鄭文寶寇準 王操錢若水 孫冕陳堯佐 劉少逸梅詢 孫何張士遜 王欽若賈黃中 胡旦王喦 滕白潘閬 李度郭忠恕 陳摶楊扑太祖後山詩話云:王師圍金陵,唐使徐鉉來,鉉伐其能,欲以口舌解圍,謂太祖不文,盛稱其主博學多藝,且

4、曰:秋月之篇,天下爭傳之,遂誦其句。太祖笑曰:“寒士語耳,吾不道也!”鉉內不服,謂大言無實,可窮也,以請。殿上驚懼相目。太祖曰:“微時自秦中歸,道華下,醉臥田間,覺而月出,有句云:未離海底千山黑,纔到天中萬國明。 ”鉉大驚,殿上稱壽。【箋】宋陳師道後山詩話:王師圍金陵,唐使徐鉉来朝,鉉伐其能,欲以口舌解圍,又盛稱其主博學多藝,有聖人之能,使誦其詩曰:秋月之篇,天下誦傳之其句云云。太祖大笑,曰:“寒士語耳,吾不道也!”鉉内不服,謂大言無實,可窮也,遂於殿上驚惧相目,太祖曰:“吾微時自秦中歸,道花下,醉卧田間,覺而月出,有句曰:未離海底千山黒纔到天中萬國明。 ”鉉大驚,殿上稱夀。.页眉.页脚太宗蔡

5、寬夫詩話云:故事,進士朝集,常擇榜中最年少者為探花郎,熙寧中始罷之。太平興國三年胡秘監旦榜,馮文懿拯為探花,是歲登第七十四人,太宗以詩賜之曰:“二三千客裏成事,七十四人中少年。 ”前一歲,呂文穆蒙正為狀頭,始賜以詩,蓋示以優寵之意。至是復賜文懿,然狀頭詩迄今時有,探花詩後無繼者,惟文懿一人而已,最為科舉之盛事也。【箋】 詩話總龜後集卷一“御製”引蔡寛夫詩話:故事,進士期集,常擇榜中最年少者為探花郎,熙寕中始罷之。太平興國三年胡秘監旦榜,馮文懿拯為探花。是嵗,登第七十四人,太宗以詩賜之曰:“二三千客裏成事,七十四人中少年。 ”始唐以禮部放榜,故座主門生之禮特盛,主司因得竊市私恩,上稍欲革其弊,既

6、更廷試。前一嵗,吕文穆公蒙正為状頭,始賜以詩,蓋示以優寵之意,至是復賜文懿。然状頭詩,迄今時有,探花詩後無繼者,惟文懿一人而已,最為科舉之盛事也。庚溪詩話云:宰相李昉,罷政家居,每宴,必宣赴坐,昉獻詩曰:“微臣自愧頭如雪,也向鈞天侍玉皇。 ”上俯和云:“珍重老臣純不已,我慚寡味繼三皇。 ”時皆榮之。又載:呂端參知政事,上一日幸後苑釣魚,賜之詩云:“欲餌金鈎殊未達,磻溪須問釣魚人。 ”端賡以進,曰:“愚臣鈎直難堪用,宜問濠梁結網人。 ”既而端遂拜相。【箋】宋陳肖巖庚溪詩話卷上:宰相李昉,年老罷政家居,毎宴,必宣赴坐,昉獻詩曰:“微臣自愧頭如雪,也向鈞天侍玉皇。 ”上俯和曰:“珍重老臣純不已,我慙

7、寡昧繼三皇。 ”時皆榮之。蘇易簡在翰林,一日上召對賜酒,謂之曰:“君臣千載遇。 ”易簡應聲曰:“忠孝一生心。 ”吕端參知政事,上一日宴後苑釣魚,賜之詩,斷句曰:“欲餌金鈎殊未逹,磻溪須問釣魚人。 ”端賡以進,曰:“愚臣釣直難堪用,宜問濠梁結網人。 ”既而端遂拜相。石林燕語云:太宗當天下無事,留意藝文,而瑟棊亦皆造極品。時,從臣應制賦詩皆用險韻,往往不能成篇,而賜兩制棊勢,亦多莫究所以,故不得已則相率上表乞免和,訴不曉而已。王元之嘗有詩云:“分題宣險韻,翻勢得仙棊。 ”又云:“恨無才應副,空有表虔祈。 ”蓋當時事也。【箋】宋葉夢得石林燕語卷八:太宗當天下無事,留意藝文,而琴棋亦皆造極品。時,從臣

8、應制賦詩皆用險韻,往往不能成篇,而賜兩制棋勢,亦多莫究所以,故不得已則相率上表乞免和,訴不曉而已。王元之嘗有詩云:“分題宣險韻,翻勢得仙碁。 ”又云:“恨無才應副,空有表虔祈。 ”蓋當時事也。石林詩話云:楊文公在翰林,去職,真宗眷之不衰,即起為郡,未幾,復以判書監召。既到闕,以詩賜之,曰:“瑣闈往年司制誥,共嘉藻思類相如。蓬山今日詮墳史,還仰多聞過仲舒。報政列城歸覲後,疏恩高閣拜官初。諸生濟濟彌瞻望,鉛槧咨詢辯魯魚。 ”祖宗愛惜人才、保全忠賢之意如此。【箋】宋葉夢得石林詩話:楊文公在翰林,以讒佯狂去職,然聖眷之不衰,聞疾愈,即起爲郡。未幾,復以判秘監召。既到闕,以詩賜之,曰:“瑣闥往年司制誥共

9、嘉藻思類相如蓬山今日詮墳史還仰多聞過仲舒報政列城歸覲後疏恩髙閣拜恩初諸生濟濟彌瞻望鉛槧諮詢辯魯魚。 ”祖宗愛惜人材、保全忠賢之意如此。金坡遺事云:大中祥符二年春,真宗賜知貢舉晁迴詩云:“禮闈選士古稱難,都為升沉咫尺間。較藝清時公道在,掄材應得恵人寰。 ”五年二月,又賜知貢舉晁迴詩云:“盛時選士貢闈開,罄宇聞風獻藝来。心似權衡求實效,勿教蓬蓽有遺才。 ”【箋】 詩話總龜後集卷一“御製”引金坡遺事:大中祥符二年春,真宗御製詩賜知貢舉晁逈云:“禮闈選士古稱難,都為升沉咫尺間。較藝清時公道在,掄材應得惠人寰。 ”五年二月,又製詩賜知貢舉晁逈云:“盛時選士貢闈開,殿宇聞風獻藝来。心似權衡求實効,勿教蓬蓽

10、有遺才。 ”賜神童蔡伯俙云:“七閩山水多才俊,三歲神童出盛時。家世應傳清白訓,嬰兒自得老成姿。初當移步來朝謁,方及能言便誦詩。更勵孜孜圖進益,青雲千里有前期。 ”按, 揮麈後錄云:伯希字景藩,與晏元獻俱五六歲以神童侍仁宗於東宮。元獻自初梗介,蔡最柔媚,每太子過門闌高者,蔡伏地,令太子履其背而登。既踐祚,元獻被知遇至宰相,蔡竟不大用,以舊恩常領郡,頗不循法令,或被劾取旨,.页眉.页脚上識其姓名,必曰:“藩邸舊臣,且令轉官。 ”凡更四朝,元符初致仕,已八十歲矣。監司薦之,乞落致仕,與宮祠,其辭略云:蔡伯俙年八十歲,食祿七十五年,余謂人生名位固可得,罕得綿長如此者。【箋】 全閩詩話卷二引少洲詩話:宋

11、真宗有賜神童蔡伯俙詩云:“七閩山水多才俊,三嵗神童出盛時。家世應傳清白訓,嬰兒自得老成資。初能學步来朝闕,方及能言解誦詩。更勵孜孜圖進益,青雲千里有前期。 ”又,宋王明清揮麈錄後錄卷五:眞宗實録:召試神童蔡伯俙,授官之後,寂無所傳(真宗)御詩,明清偶記其全篇:“七閩山水多才俊,三歲奇童出盛時。家世應傳清白訓,嬰兒自得老成姿。初當移歩來朝謁,方及能言便誦詩。更勵孜孜圖進益,青雲千里看前期。 ”後閲朱興仲續歸田録云:“伯俙,字景蕃,與晏元獻俱五六歳以神童侍仁宗於東宫。元獻自初梗介,蔡最柔媚,每太子過門闌高者,蔡伏地,令太子履其背而登。既踐祚,元獻被知遇至宰相,蔡竟不大用,以舊恩常領郡,頗不循法令,

12、或被劾取旨,上識其姓名,必曰:藩邸舊臣,且令轉官。凡更四朝,元符初致仕,已八十歲矣,監司薦之,乞落致仕,與宫祠,其辭略云:蔡伯俙年八十歲,食禄七十五年,余謂人生名位固可得,罕得緜長如此者。仁宗庚溪詩話云:仁宗皇帝景祐元年,聞喜宴賜進士詩,末句云:“寒儒逢景運,報國合如何?”言宏大而有激勵,真詔旨也。【箋】宋陳肖巖庚溪詩話卷上:仁宗皇帝當持盈守成之世,尤以斯文為急,毎進士聞喜宴,必以詩賜之。景祐元年所賜詩,末句曰:“寒儒逢景運,報國合如何?”言宏大而有激勵,真詔旨也。又,清厲鶚宋詩紀事卷一引庚溪詩話:仁宗皇帝景祐元年聞喜宴賜進士詩末句云云,言宏大而有激勵,真詔旨也。庚溪詩話云:嘉祐初,龍圖閣學士

13、、尚書吏部郎中梅摯公儀出守杭州,上特製詩以寵賜之。詩云:“地有吳山美,東南第一州。剖符宣政化。持橐輟才流。暫出論思列,遙分旰昃憂。循良勤撫俗,來暮聽歌謳。 ”梅既到杭,欲侈上賜,遂建堂吳山上,名曰“有美” 。歐陽修為記。【箋】宋陳肖巖庚溪詩話卷上:嘉祐初龍圖閣直學士、尚書吏部郎中梅摯公儀出守杭州,上特製詩以寵賜之。其首章曰:“地有吳山美,東南第一州。 ”梅既到杭,欲侈上之賜,遂建堂山上,名曰“有美” 。歐陽修為記以述之,亦人臣之榮遇也。又,清厲鶚宋詩紀事卷一引庚溪詩話:嘉祐初,龍圖閣學士、尚書吏部郎中梅摯公儀出守杭州,上特製詩以寵賜之。梅既到杭,欲侈上賜,遂建堂吳山上,名曰“有美” 。歐陽修為

14、記。幸後苑,召宰執、侍從、臺諫、館閣以下賞花、釣魚。中觴,賦詩:“晴旭暉暉苑籞開,氤氲花氣好風來。遊絲罥絮縈行仗,墮蕊飄香入酒杯。魚躍紋波時潑剌,鸎流深樹久徘徊。青春朝野方無事,故許歡遊近侍陪。 ”按, 閑居詩話:章聖朝,春月多召兩府、兩制、三館於後苑賞花、釣魚、賦詩,自元昊背叛,西陲用兵,廢缺甚久。嘉祐末,仁宗修故事,韓魏公和御製詩 ,卒章云:“曾參二十年前會,今備台司得再陪。 ”時内侍都知任守忠以滑稽侍上,從容曰:“韓琦譏陛下!”仁宗愕然,問故,守忠曰:“譏陛下遊宴太頻。 ”仁宗為之笑。【箋】 詩話總龜卷二十八“故事門”引閑居詩話:章聖朝,春月多召兩府、兩制、三舘於後苑賞花、釣魚、賦詩。自

15、趙元昊背叛,西陲用兵,廢缺甚久。嘉祐末,仁宗為修故事,群臣和御製詩。是日,微隂寒,韓魏公時為首相,和詩卒章云:“曽參二十年前會,今備台司得再陪。 ”時内侍都知任守忠常以滑稽侍上,從容曰:“韓琦譏陛下!”仁宗愕然,問其故,守忠曰:“譏陛下逰宴太頻。 ”仁宗為之笑。庚溪詩話云:瓊管夷人有持錦臂韝鬻于市者,其上織成一聯云:“恩袍草色動,仙籍桂香浮。 ”廼景祐五年賜進士詩也。山東李廷臣以千金易之,作小屏。几硯間見之者,莫不改容瞻敬。【箋】宋陳肖巖庚溪詩話卷上:山東李庭臣嘗言:瓊管夷人有持錦臂韝鬻於市者,其上織成詩,一聨云:“恩袍草色動,仙籍桂香浮。 ”乃景祐五年賜進士詩也。聖製固宜逺播,而仁化所覃,雖

16、夷獠亦知敬愛。庭臣遂以千金易之,作小屏,几硯間見之者,莫不改容瞻敬。.页眉.页脚又,清厲鶚宋詩紀事卷一仁宗皇帝句“恩袍草色動,仙籍桂香浮”:庚溪詩話:瓊管夷人有持錦臂韝鬻於市者,其上織成詩,一聮云云,乃景祐五年賜進士詩也。山東李廷臣以千金易之,作小屏,几硯閒見之者,莫不改容瞻敬。神宗秦國大長公主挽詞云:“曉發城西道,靈車望更遙。春風空魯館,明月斷秦簫。塵入羅衣暗,香隨玉篆銷。芳魂飛北渚,那復可為招?” “慶自天源發,恩從國愛申。歌鐘雖在館,桃李不成春。水折空還沁,樓高已隔秦。區區會稽市,無復獻珠人。 ”此二首, 冷齋夜話盛稱其工。【箋】宋釋惠洪冷齋夜話卷三“秦國大長公主挽詞”條:秦國大長公主薨

17、,神考賜挽詞三首,曰:“海濶三山路,香輪定不歸。帳深空翡翠,珮冷失珠璣。明月留歌扇,殘霞散舞衣。都門送車返,宿草自春菲。 ”又曰:“曉發城西道,靈車望更遥。春風空魯館,明月斷秦簫。塵入羅衣暗,香隨玉篆銷。芳魂飛北渚,那復可為招?”又曰:“慶自天源發,恩從國愛申。歌鐘雖在館,桃李不成春。水折空還沁,樓髙已隔秦。區區會稽市,無復獻珠人。 ”元豐初,臣魏泰載之于詩話中,雖穆王黃竹 、漢高大風之詞,莫可擬其髣彿。噫!豈特前代帝王,盖古今詞章之工者,無此作也。又,清厲鶚宋詩紀事卷一“秦國大長公主挽詞二首”:“曉發城西道,靈車望更遙。春風空魯館,明月斷秦簫。塵入羅衣暗,香隨玉篆銷。芳魂飛北渚,那復可為招?

18、” “慶自天源發,恩從國愛申。歌鐘雖在館,桃李不成春。水折空還沁,樓髙已隔秦。區區會稽市,無復獻珠人。 ”冷齋夜話:元豐初,魏泰載之于詩話中,雖黄竹 、 大風之詞,莫可擬其髣髴。噫!豈特前代帝王,盖古今詞章之工者,無此作也。徽宗宮詞云:“佑神珍觀五雲開,高倚層霄疊玉臺。笑語半空知遠近,縱觀飛騎拂塵來。 ”“玉鉤紅綬挂琵琶,七寶輕明撥更嘉。捍面折枝新御畫,打弦惟恐損珍花。 ”“湘簟涼生暑氣微,午天攲枕向紗幃。轆轤車扇閒闗處,雙月迴廊彩鳯飛。 ”“苑西廊畔碧溝長,修竹森森緑彩凉。戲擲水毬争逺近,流星一耀波光。 ”“清晨簷際肅霜鮮,曉日初銷萬瓦煙。隆德重陽開小宴,競將黄菊作花鈿。 ”“今嵗閩中别貢茶

19、,翔龍萬壽占春芽。初開寶篋新香滿,分賜師垣政府家。 ”【箋】 二家宫詞:“祐神珍觀五雲開,高倚層霄疊玉臺。笑語半空知逺近,縱觀飛騎拂塵來。 ”“玉鈎紅綬掛琵琶,七寶輕明撥更嘉。捍面折枝新御畫,打絃惟恐損珍花。 ”“湘簟涼生暑氣微,午天欹枕向紗幃。轆轤車扇間關處,雙月廻廊彩鳳飛。 ”“苑西廊畔碧溝長,修竹森森緑影涼。戲擲水毬争逺近,流星一耀波光。 ”“清晨檐際肅霜鮮,曉日初消萬瓦煙。隆徳重陽開小宴,競將黄菊作花鈿。 ”“今嵗閩中别貢茶,翔龍萬壽占春芽。初開寶篋新香滿,分賜師垣政府家。 ”又,清厲鶚宋詩紀事卷一“宣和御製宫詞”條:“佑神珍觀五雲開,高倚層霄疊玉臺。笑語半空知遠近,縱觀飛騎拂塵來。

20、”“玉鉤紅綬挂琵琶,七寶輕明撥更嘉。捍面折枝新御畫,打弦惟恐損珍花。 ”“湘簟涼生暑氣微,午天攲枕向紗幃。轆轤車扇閒闗處,雙月迴廊彩鳯飛。 ”“苑西廊畔碧溝長,修竹森森緑彩凉。戲擲水毬争逺近,流星一耀波光。 ”“清晨簷際肅霜鮮,曉日初銷萬瓦煙。隆德重陽開小宴,競將黄菊作花鈿。 ”“今嵗閩中别貢茶,翔龍萬壽占春芽。初開寶篋新香滿,分賜師垣政府家。 ”賦擊毬云:“錦裘駿馬曉棚分,一點星馳百騎奔。奪得頭籌須正過,休令綽撥入斜門。 ”三朝北盟會編:徽宗北狩,至真定,金人高會擊毬,請帝賦詩云。綽撥、斜門,皆打毬家語也。【箋】清厲鶚宋詩紀事卷一“賦擊毬”條:“錦裘駿馬曉棚分,一點星馳百騎奔。奪得頭籌須正過

21、,休令綽撥入斜門。 ”三朝北盟會編:徽宗北狩,至真定,金人高會擊毬,請帝賦詩云。綽撥、斜門,皆打毬家語也。避暑録話:政和間,大臣有不能為詩者,因建言詩為元祐學術,不可行。何丞相伯通適領修勑令,因為科云:“諸士庶傳習詩賦者,杖一百。 ”是歲冬初雪,太上皇甚喜。吳門下居厚首作詩三篇以獻,謂之口號,上和賜之。自是聖作時出,訖不能禁,詩遂盛行于宣和之末。.页眉.页脚【箋】宋葉夢得避暑録話卷上:政和間,大臣有不能為詩者,因建言:詩為元祐學術,不可行。李彦章為御史,承望風旨,遂上章,論陶淵明、李、杜而下,皆貶之,因詆黄魯直、張文濳、晁無咎、秦少游等,請為科禁。故事,進士聞喜燕,例賜詩以為寵,自何丞相文縝牓

22、後遂不復賜,易詔書以示訓戒。何丞相伯通適領修勑令,因為科云:“諸士庶傳習詩賦者,杖一百。 ”是歲冬初雪,太上皇意喜,吳門下居厚首作詩三篇以獻,謂之口號,上和賜之。自是聖作時出,訖不能禁,詩遂盛行于宣和之末。伯通無恙時,或問初設刑名,將何所施?伯通無以對,曰:“非謂此詩,恐作律賦、省題詩害經術爾,而當時實未有習之者也。 ”高宗漁父詞云:“青草開時已過船,錦鱗躍處浪痕園。竹葉酒,柳花氊,有意沙鷗傍我眠。 ”“扁舟小纜蘆花風,四合青山暮靄中,明細火,倚孤松,但願尊中酒不空。 ”“薄晚煙林淡翠微,江邊秋月已明輝。縱遠柁,適天機,水底閒雲片叚飛。 ”“雪灑清江江上船,一錢何有買江天。催短棹,去長川,魚蟹

23、來傾酒舎煙。 ”“水涵微雨湛虛明,小笠青蓑未要晴。明鑑里,縠紋生,白鷺飛來空外聲。 ”【箋】宋陳肖巖庚溪詩話卷上:一時閑適遇景而作,則有漁父詞十五章,又清新簡遠,備騷 、 雅之體。其辭有曰:“薄晚煙林淡翠微,江邊秋月已明輝。縱遠柁,適天機,水底閒雲片叚飛。 ”又曰:“青草開時已過船,錦鱗躍處浪痕園。竹葉酒,柳花氊,有意沙鷗傍我眠。 ”又曰:“水涵微雨湛虛明,小笠青蓑未要晴。明鑑里,縠紋生,白鷺飛來空外聲。 ”辭多不能盡載。觀此數篇,雖古之騷人詞客,老于江湖,擅名一時者,不能跂及。其中又一章曰:“春入朝陽花氣多,春歸時節又清和,沖曉霧,弄滄波,載與俱歸又若何?”此又有進用賢才之意,關治體也。題紅

24、木樨花云:“月宮移就日宮栽,引得輕紅入面來。好像煙霄承雨露,丹心一點為君開。 ”“秋入幽叢桂影團,香深粟粟照林丹。應隨王母瑤池宴,染得朝霞下廣寒。 ”【箋】明蔣一葵堯山堂外紀卷七十八:(高廟)又詠扇面紅木樨云:“月宮移就日宮栽,引得輕紅入面來。好像煙霄承雨露,丹心一點為君開。 ”庚溪詩話云:光堯壽聖太上皇當內修外攘之際,尤以文德服遠。至于宸章睿藻,日星昭垂者非一。至紹與二十八年,將郊祀,有司以太常樂章篇序失次,請遵真宗仁宗故事,親製,詔從之。自郊丘 、 宗。廟 、 原廟等,共有十四章,肆筆而成,睿思雅正,宸文典瞻,所謂“大哉王者”言也。【箋】宋陳肖巖庚溪詩話卷上:光堯壽聖太上皇當內修外攘之際,

25、尤以文德服遠。至于宸章睿藻,日星昭垂者非一。至紹與二十八年,將郊祀,有司以太常樂章篇序失次,文一弗協,請遵真宗仁宗故事,親製,詔從之。自郊丘、 宗。廟 、 原廟等,共有十四章,肆筆而成,睿思雅正,宸文典瞻,所謂“大哉王者”言也。孝宗武林舊事云:光堯雅愛湖山之勝,恐數蹕煩民鑿大池,宮內引水注之。疊石為山,象飛來峰。有堂名冷泉,孝宗皇帝賦詩云:“山中秀色何佳哉,一峰獨立名飛來。參差翠麓儼如畫,石骨蒼潤神所開。忽聞仿像來宮囿,指顧已驚成列岫。規模絕以靈隱前,面勢恍疑天竺後。孰云人力非自然,千巖萬壑藏雲烟。上有崢嶸倚空之翠壁,下有潺湲漱玉之飛泉。一堂虛敞臨清沼,密蔭交加森羽葆。山頭草木四時春,閱盡歲寒

26、長不老。聖心仁智情優閑,壺中天地非人間。蓬萊方丈渺空濶,豈若對坐三神山,日長雅趣超塵俗,散步逍遙快心目。山光水色無盡時,長將挹向杯中渌。 ”【箋】明蒋一葵堯山堂外紀卷五十九:光堯雅愛湖山之勝,靈隱寺有冷泉亭,臨安絕景,去城既遠,難於頻幸。乃即宮中鑿大池,續竹筒數里,引西湖水注之。其上疊石為山,象飛來峰,宛然天成。有堂亦名冷泉。孝宗賦古風,有曰:“孰云人力非自然,千巖萬壑藏雲烟。上有崢嶸倚空之翠壁,下有潺湲漱玉之飛泉。一堂虛敞臨清沼,密蔭交加森羽葆。山頭草木四時春,閱盡歲寒長不老。聖心仁智情優閑,壺中天地非人間。蓬萊方丈渺空濶,豈若對坐三神山,日長雅趣超塵俗,散步逍遙快心目。山光水色無盡時,長將

27、挹向杯中渌。 ”高宗為之解頤。.页眉.页脚四朝聞見錄云:光堯親祀南郊,因過易安齋,為賦梅巖 。孝宗和詩云:“秀色環亭擁霽霞,修筠氷艷數枝斜。東君欲奉天顏喜,故遣融和放早花。 ”【箋】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甲集:易安齋梅巖亭光堯親祀南郊,時紹興二十五年也。御書于郊壇易安齋之梅(一有“巖”字)亭曰“謁款泰壇” 。因過易安齋,愛其去城不遠,岩石幽邃,得天成自然之趣,為賦梅巖云:“怪石蒼巖映翠霞,梅梢疏瘦正橫斜。得因祀事來尋勝,試探春風第一花。 ”孝宗時在潛邸,恭和聖作云:“秀色環亭擁霽霞,修口(原注:今上嫌諱。案當作筠字)氷艷數枝斜。東君欲奉天顏喜,故遣融和放早花。 ”此真古今所未見,岩石何其幸歟!新晴

28、雨過述懷云:“平生雄武心,覽鏡朱顏在 豈惜常憂勤,規恢虛廣大。 ”【箋】明蒋一葵堯山堂外紀卷五十九:孝宗躬受內禪祚以來,未嘗一日忘中興之圖,每形于詩辭,如新秋雨過述懷有曰:“平生雄武心,覽鏡朱顏在 豈惜常憂勤,規恢虛廣大。 ”光宗和孝宗 云:“中興日月明,王氣山河在。萬物飾昭回,稽首王言大。 ”【箋】宋陳肖巖庚溪詩話卷上:赓主上新秋雨过述怀诗有曰:“中兴日月异,王气山河在。万物饰昭回,稽首王言大。“其辞如是,其旨宏远矣。 海棠云:“東風用意施顏色,豔麗偏宜著雨時。朝詠暮吟看不足,羡他逸蝶宿深枝。 ”理宗講禮記畢錫宴賜羣臣云:“鼇極開先已降衷,上天下澤禮居中。三才義理維持力,萬世綱常建立功。孔聖

29、法言多纂輯,漢儒師學共修崇。經帷講徹資羣彥,克己功夫在廣充。 ”【箋】宋劉克莊后村詩話卷一:經筵徹章,宸翰賜講讀官詩,率取前人絕句。淳祐丙午,講禮記畢,錫宴秘書省,禦製七言唐律一首,云:“鼇極開先已降衷,上天下澤禮居中。三才義理維持力,萬世綱常建立功。孔聖法言多纂輯,漢儒師學共修崇。經帷講徹資羣彥,克己功夫在廣充。 ”詩既雄渾,而奎文絢爛,行草遒麗,各為一體。侍讀少師鄭公以下,拜賜者十有四人,克莊與焉。徹章賜禦制詩,自今上始。聞喜宴詩賜方逄辰云:“肆予臨御九賓興,藹藹盈庭俊乂升。喜賴讜言調八事,欲垂景運進三登。攄忠社稷惟名節,濟用邦家必器能。豐芑涵濡盛今日,勉思德意共欽承。瀛國公在燕京作云:“

30、寄語林和靖,梅花幾度開。黃金臺下客,應是不歸來。 ”【箋】宋汪元量水雲集附錄:乃賢讀汪水雲詩集詩序,水雲汪元量,字大有,錢塘人,以善琴受知宋主。國亡,奉三宮留燕甚久。世祖皇帝嘗命奏琴,因賜為黃冠師。南歸時,幼主灜國公與宮人王昭儀清惠以下廿有九人,分韻賦詩,以餞其行。又恭宗皇帝送汪大有南還詩:“寄語林和靖,梅花幾度開?黃金台下客,應是不歸來。“鸚鵡云:“毛羽自然可數,仙禽不受凡籠。銜得梧桐一葉,中含無限秋風。 ”吳皇后 諡憲聖慈烈題徐熙芍藥云:“稼李夭桃掃地無,眼明驚見玉盤盂。揚州試識春風面,看盡群花總不如。 ”.页眉.页脚四朝聞見錄云:高宗憲聖皇后,侍高宗航海,金騎猝至,欲拏御舟。后發一矢,應

31、弦而倒。高宗重于視,師后奏曰:“若臣妾裹足五皁紗,須一徃矣。 ”【箋】清史夢蘭全史宮詞卷十七:“海上彎弓護御楂,國仇未複尚堪嗟。戎裝笑向官家請,臣妾前驅裹皂紗。 ”四朝聞見錄載,高宗憲聖吳後,侍高宗航海,金騎猝至,欲掠御舟。后發一矢,應弦而倒。高宗重于視師,后奏曰:“臣妾裹五尺皂紗,須一往矣!” 宋史載,吳后常以戎服侍左右。楊皇后 諡恭聖仁烈宮詞云:“瑞日曈曈散曉紅,乾元萬國佩丁東。紫宸北使班才退,百辟同趨德壽宮。 ”“元宵時節賞宮梅,恭請光堯壽聖來。醉裏君王扶上輦,鑾輿半仗點燈回。 ”“溶溶太液碧波翻,雲外樓臺日月閑。春到漢宮三十六,為分和氣到人間。 ”“上林花木正芳菲,内裏爭傳御製辭。春賦

32、新翻入宮調,美人群唱捧瑶巵卮。 ”“後院深沉景物幽,奇花名竹美春柔。翠華經歲無遊幸,多少亭臺廢不脩。 ”“天中聖節禮非常,躬率群臣上壽觴。天子捧盤仍再拜,侍中宣達近龍牀。 ”“水殿鉤簾四面風,荷花簇錦照人紅。吾王一曲熏弦罷,萬俗泠泠解慍中。 ”“宮殿鉤簾看水晶,時當三伏熾炎蒸。翰林學士知誰直,今日傳宣與賜水。 ”“雲影低涵百子池,秋聲輕度萬年枝。要知玉宇涼多少,正在觀書乙夜時。 ”“涼秋結束闘鮮新,宣入毬場尚未明。一朶紅雲黃蓋底,千官下馬起居身。 ”“秋高風勁角弓鳴,臂健常嫌斗力輕。玉陛才傳看御箭,中心雙中謝恩聲。 ”“用人論理見宸衷,賞罰刑威合至公。天下監司二千石,姓名都在御屏中。 ”“家傳

33、筆法學光堯,聖草真行說兩朝。天縱自然成一體,謾誇虎臥與龍跳。 ”“泛索坤寧日一羊,自從正位挫詞章。好生躬儉超千古,風化宮嬪只淡妝。 ”“擊鞠由來豈作嬉,不忘鞍馬是神機。牽韁絕尾施新巧,背打星毬一點飛。 ”“角黍氷盤餖飣裝,酒闌唱歇泛瑤觴。近臣誇賜金書扇子,御侍爭傳佩戴香。 ”“一朶榴花插鬢鴉,君王長得笑時誇。內家衫子新番出,淺色新裁艾虎紗。 ”“簾幙深深四面垂,清和天氣漏聲遲;宮中閣裏催繅繭,要趁親蠶作五絲。 ”“小樣盤龍集翠裘,金羈緩控五花騮;繡旗開處鈞天奏,御捧先過第一籌。 ”【箋】明郎瑛七修類稿卷三十二詩文類“楊太后宮詞”條:“瑞日曈曨散曉紅,乾元萬國佩丁東。紫宸比使班纔退,百辟同趨德壽

34、宮。元宵時雨賞宮梅,恭請光堯壽聖來。醉裏君王扶上輦,鑾輿半仗點燈回。柳枝挾雨握新綠,桃蕊含風破小紅。天上春光偏得早,嵯峨宮殿五雲中。溶溶太液碧波翻,雲外樓臺日月閑。春到漢宮三十六,為分和氣到人間。曉窗生白已鶯啼,啼在宮花第幾枝。煙斷獸爐香未歇,曲房朱戶夢回時。一簾小雨怯春寒,禁籞深沉白晝間。滿地落花紅不掃,黃鸝枝上語綿蠻。上林花木正芳菲,內裏爭傳御製詞。春賦新翻入宮調,美人羣唱捧瑤卮。海棠花裏奏琵琶,沉碧池邊醉九霞。禁籞融融春日靜,五雲深護帝王家。後院深沉景物幽,奇花名竹弄春柔。翠華經歲無遊幸,多少亭臺廢不修。天申聖節禮非常,躬率羣臣上壽觴。天子捧盤仍再拜,侍中宣達近龍床。水殿鉤簾四面風,荷花

35、簇錦照人紅。吾皇一曲薰絃罷,萬俗泠泠解慍中。繞堤翠柳忘憂草,夾岸紅葵安石榴。御水一溝清澈底,晚涼時泛小龍舟。薰風宮殿日長時,靜運天機一局棋。國手人人饒處著,須知聖算出新奇。宮殿鉤簾看水晶,時當庚伏熾炎蒸。翰林學士知誰直,今日傳宣與賜冰。雲影低涵栢子池,秋聲輕度萬年枝。要知玉宇涼多少,正在觀書一夜時。瑣窗宮漏滴銅壺,午夢驚回落井梧。風遞樂聲來玉宇,日移花影上金鋪。涼生水殿樂清遊,釣得金鱗上御鉤。聖德至仁元不殺,指揮皆放小池頭。涼秋結束鬬尖新,宣入毬場尚未明。一朵紅雲黃蓋底,千官下馬起居聲。秋高風動角弓鳴,臂健常嫌斗力輕。玉陛纔傳看御箭,中心雙中謝恩聲。思賢夢寢過商宗,右武崇儒治道隆。總攬權綱求治

36、理,羣臣臧否疏屏風。用人論理見宸衷,賞罰刑威合至公。天下監司二千石,姓名都在御屏中。家傳筆法學光堯,聖草真行說兩朝。天縱自然成一體,漫誇虎步與龍跳。泛索坤寧日一羊,自從正位控辭章。好生躬儉超千古,風化宮嬪只淡粧。擊鞠由來豈作嬉,不忘鞍馬是神機。撁韁絕尾施新巧,背打星毬一點飛。宮槐映日翠陰濃,薄暑應難到九重。節近賜衣爭試巧,綵絲新樣起盤龍。角黍冰盤餖飣裝,酒闌昌歜泛瑤觴。近臣誇賜金書扇,御侍爭傳佩帶香。一朵榴花插鬢鴉,君王長得笑時誇,內家衫子新翻出。淺色新裁艾虎紗,簾幙深深四面垂。清和天氣漏聲遲,中宮閣裏催繅繭。要趁親蠶作五絲,歲歲蠶登麥熟時。密令中使視郊圻,歸來奏罷天顏悅。喜阜吾民鼓玉徽,小樣

37、盤龍集翠裘。金羈緩控五花騮,繡旗開處鈞天奏,御捧先過第一籌。 ”右詞予家所藏。後有洪武己未凌雲翰跋。跋云。宮詞五十首。乃寧宗后所撰。理宗所書。有印幸未坤寧祕玩六字。與臣杜思忠摹刻六字。今亡二十首。他日得其全補之。按宋史 。楊后涉書史。知古今。此詞為后所作無疑。但理宗子書母詩。不應用祕玩圖書。而幸字或是辛字。理宗或是寧宗也。後人錄訛。凌氏亦欠跋明耳。今併錄之於稿。嗚.页眉.页脚呼。此詩在元已亡其半。今不錄出。湮沒必矣。并記。凌雲翰字彥翀。錢塘人。住湖墅。元之貢士也。郓王楷題李伯時畫吳中三賢圖云:“已將勳業等浮漚,鳥盡弓藏見遠謀。越國江山留不住,五湖風月一扁舟。西風淅淅動高梧,目送浮雲悟卷舒。自是

38、歸心感秋色,不應高興為鱸魚。杞菊蕭條繞屋春,不教鵝鴨惱比鄰。滿身花影猶沈醉,真是江湖一散人。 ”(范蠡,張翰,陸龜蒙。 )【箋】 龍眠三李畫跋:“已將勳業等浮鷗,鳥盡弓藏見遠謀。越國江山留不住,五湖風月一扁舟。 ”詠範蠡。 “西風淅淅動高梧,目送浮雲悟卷舒。自是歸心感秋色,不應高興為鱸魚。 ”詠張翰。 “松菊蕭條繞屋春,不教鵝鴨惱比鄰。滿身花影猶沉醉,真是江湖一散人。 ”詠陸龜蒙。伯時李公麟買龍眠山一角,治亭院園林,與公寅李亮工、沖元李元中相隱於中,世謂龍眠三李,此熙寧十年事也。蔡鞗北狩行錄:太上雖在蒙塵,不忘義方之訓,每下程後,諸王問安,必留坐,賦詩屬對。太上曰:“方當月白風清夜。 ”鄆王楷

39、對曰:“正是霜高木落時。 ”太上曰:“落花滿地春光晚。 ”莘王植對曰:“芳草連雲暮色深。 ”皆類此。【箋】宋蔡鞗北狩行錄:太上皇有見聞,未嘗隱情。每聞獻納,喜見於顏。數令楊師道宣諭曰:“若志慮未及,不時見教。 ”崇奉祖宗,本乎天性,非勉強偽為之也。每西南望,佇目久之,謂左右陵寢在何處,泣數行下。遇忌辰輟膳流涕,盡日出入,追慕不已。有獻新者,必薦而後嘗。雖在蒙塵,不忘教子以義方之訓。每諸王問安,必留之坐而賜食,或賦詩屬對。有兩聯,今附於左。太上曰:“方當月白風清夜。 ”故鄆王楷對曰:“正是霜高木落時。 ”太上曰:“落花滿地春光晚。 ”莘王植對曰:“芳草連雲暮色深。 ”餘皆類此。 范質聞見前錄云:

40、魯公舉進士,和凝為主文,愛其文賦。凝自以第十三登第,謂魯公曰:“君之文宜冠多士,屈居十三者,欲君傳老夫衣鉢耳。 ”魯公以為榮至,先後為相,有獻詩者云:“從此廟堂添故事,登庸衣鉢亦相傳。 ”周祖舉兵向闕,京師亂,魯公隱於民間。一日坐封丘巷茶肆中,有人貌怪陋,前揖曰:“相公無慮。 ”時暑中,公所執扇偶書“大暑去酷吏,清風來故人”詩二句。其人曰:“世之酷吏冤獄,何止如大暑也,公他日當深究此弊。 ”因攜其扇去。公惘然久之,後至袄廟見一土偶短鬼,其貌肖茶肆見者,扇亦在其手中,公心異焉。【箋】宋邵伯溫邵氏聞見錄卷七:範魯公質舉進士,和凝為主文,愛其文賦。凝自以第十三登第,謂魯公曰:“君之文宜冠多士,屈居第

41、十三者,欲君傳老夫衣缽耳。 ”魯公以為榮至。先後為相,有獻詩者雲:“從此廟堂添故事,登庸衣缽亦相傳。 ”周祖自鄴舉兵向闕,京師亂,魯公隱於民間。一日坐封丘巷茶肆中,有人貌怪陋,前揖曰:“相公無慮。 ”時暑中,公所執扇偶書“大暑去酷吏,清風來故人”詩二句。其人曰:“世之酷吏冤獄,何止如大暑也,公他日當深究此弊。 ”因攜其扇去。公惘然久之,後至襖廟後門,見一土偶短鬼,其貌肖茶肆中見者,扇亦在其手中,公心異焉。亂定,周祖物色得公,遂至大用。公見周祖首建議律條繁廣,輕重無據,吏得以因緣為奸,周祖特詔詳定,是為刑統 。質字文素,大名宗城人,封魯國公。 戒兒姪八百字自序云:昨得謝課書,希於京秩之中更興遷轉

42、。余以諸兒姪輩生長以來,未諳外事,艱難損益,懵然莫知,因抒古詩一章曉之,詩云:“去年初釋褐,一命列蓬丘。 (自注,謂謝課)青袍春草色,白紵棄如仇。適會龍飛慶,王澤天下流。爾得六品階,無乃太為優。凡登進士第,四選昇校讎。歷官十五考,敘階與爾儔。如何志未滿,意欲淩雲遊。若言品位卑,寄書來我求。省之再三歎,不覺淚盈眸。吾家本寒素,門地寡公侯。先子有令德,樂道尚優游。生逢世多僻,委任信沉浮。仕宦不喜達,吏隱同莊周。積善有餘慶,清白為貽謀。伊余奉家訓,孜孜務進修。夙夜事勤肅,言行思悔尤。出門擇交友,防慎畏薰蕕。省躬常懼玷,恐掇庭闈羞。童年志於學,不惰為箕裘。二十中甲科,頳尾化為蚪(自注,二十三進士及第,

43、今舉成數) 。三十入翰苑,步武向瀛州。四十登宰輔,貂冠侍冕旒。備位行一紀,將何助帝猷。既非救旱雨,豈是濟川舟。天子未遐棄,日益素餐憂。.页眉.页脚黃河潤千里,草木皆浸漬。吾宗凡九人,繼踵昇官次。門內無白丁,森森朱綠紫。鵷行洎內職,亞尹州從事。府掾監省官,高低皆清美。悉由僥倖昇,不因資考至。朝廷懸爵秩,命之曰公器。才者祿及身,功者賞於世。非才及非功,安得專霑厚利。寒衣內府帛,飢食太倉米。不蠶復不穡,未嘗勤四體。雖然一家榮,豈塞眾人議。顒顒十目窺,齪齪千人指。借問爾與吾,如何不自媿?戒爾學立身,莫若先孝弟。怡怡奉親長,不敢生驕易。戰戰復兢兢,造次必於是。戒爾學干祿,莫若勤道藝。嘗聞諸格言,學而優則

44、仕。不患人不知,惟患學不至。戒爾遠恥辱,恭則近乎禮。自卑而尊人,先彼而後己。 相鼠與茅鴟 ,宜鑒詩人刺。 (自注:左傳茅鴟刺不恭也)戒爾勿放曠,放曠非端士。周孔垂名教,齊梁尚清議。南朝稱八達,千載穢青史。戒爾勿嗜酒,狂藥非佳味。能移謹厚性。化為凶險暴類。古今傾敗者,歷歷皆可記。戒爾勿多言,多言眾所忌。苟不慎樞機,災危從此始。是非毀譽間,適足為身累。舉世重交遊,擬結金蘭契。忿怨從是生,風波當時起。所以君子心,汪汪淡如水。舉世好承奉,昂昂增意氣。不知承奉者,以爾為玩戲。所以古人疾,籧篨與戚施。舉世重任俠,俗呼為義士。為人赴急難,往往陷刑死。所以馬援書,殷勤戒諸子。舉世賤清素,奉身好華侈。肥馬衣輕裘

45、,揚揚過閭里。雖得市童憐,還為識者鄙。我本羇旅臣,遭逢堯舜理。位重才不充,戚戚懷憂畏。深淵與薄冰,蹈之唯恐墜。爾曹當憫我,勿使增罪戾。閉門歛蹤跡,縮首避名勢。名勢不久居,畢竟何足恃。物盛必有衰,有隆還有替。速成不堅牢,亟走多顛躓。灼灼園中花,早發還先萎。遲遲澗畔松,鬱鬱含晚翠。賦命有疾徐,青雲難力致。寄語謝諸郎,躁進徒為耳。【箋】 全唐詩補逸卷之十六:范質字文素,大名宗城人。後唐長興四年進士,晉天福中為翰林學士,漢初加中書舍人、戶部侍郎。周廣順初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宋太祖受禪,加兼侍中。乾德初封魯國公。二年正月罷為太子太傅,九月卒,詩一首。 全唐詩無范質詩。按質雖為宋初名臣,然曾歷仕後

46、晉、漢、周各朝。其從五代主者久,而事宋之日淺,故仍錄補於唐詩之列。 王溥石林詩話云:五代王仁裕知貢舉,王丞相溥為狀元,時年二十六,後六年,遂相周世宗,猶及本朝以太子太保罷歸班,年纔四十二,前此所未有也。初溥拜相,仁裕致仕無恙,以詩賀之云:“一戰文場拔趙旗,便調金鼎佐無為。白麻驟降恩何極,黃髪初聞喜可知。跋敕案前人到少,策沙隄上馬歸遲。立班始得遙相見,親洽爭知未貴時。 ”【箋】宋葉夢得石林詩話:五代王仁裕知貢舉,王丞相溥為狀元,時年二十六。後六年,遂相周世宗,猶及本朝以太子太保罷歸班,年纔四十二,前此所未有也。溥初拜相,仁裕猶致仕無恙,嘗以詩賀溥云:“一戰文場拔趙旗,便調金鼎佐無為。白麻驟降恩何

47、極,黃髪初聞喜可知。跋敕案前人到少,築沙堤上馬歸遲。立班始得遙相見,親洽爭如未貴時。 ”溥在位,每休沐必詣仁裕,從容終日。蓋唐以來,座主門生之禮尤厚。今王丞相將明、霍侍郎端友榜南省奏名時,知舉四人,安樞密處厚、劉尚書彥修,與今鄧樞密子常、范右丞謙叔。我亦忝點檢試卷官。鄧、范不惟及見其登庸,可以繼仁裕,且同在政府,則仁裕所不及也。溥字齊物,并州祁人,封祁國公。詠牡丹云:“栆花至小能成實,桑葉雖柔解吐絲,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李昉馬令南唐書云:孟賔于歸南唐,為塗陽令,黷貨當死。時李昉事皇朝,為翰林學士,乃賔于同年進士,聞賔于縲紲,以詩遺之曰:“幼攜書劍別湘潭,金榜標名第十三。昔日聲塵

48、喧洛下,近年詩價滿江南。長為邑令情終屈,縱處曹郎志未甘。莫學馮唐便休去,明君晚事未為慚。 ”後主見詩貸之,復其官。【箋】宋龍袞江南野史卷八:孟賓于,湖湘連上人。少修儒學,早失其父,事母以孝聞。長好篇詠,有能詩名。尋遷塗陽令。因黷貨以贓罪當死,會昉遷翰林學士,聞其縲泄,以詩寄賓于云:“幼攜書劍別湘潭,金榜標名第.页眉.页脚十三。昔日聲塵喧洛下,近年詩價滿江南。長為邑吏情終屈。縱處曹郎志未甘。莫學馮唐便休去,明君晚事未為慚。”後主見詩貸之,複其官。未幾求致隱於玉笥山。自號群玉峰叟,與道家流遊處。迨期年,後主以承部員外郎起之。昉字明遠,深州饒陽人,諡文正。畜五禽,名五客:仙客鶴,雪客鷺,閑客白鷴,隴客,南客孔雀,西客鸚鵡。其詠仙客詩云:“胎化仙禽性本殊,何人攜爾到京都。因加美號為仙客,稱向閑庭伴野夫。警露秋聲雲外遠,翹沙晴影月中孤。青田萬里終歸去,暫處雞羣莫歎吁。 ”見青箱雜記 。【箋】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李文正公於私第之後園育五禽以寓目,皆以客名之。後命畫人寫以為圖:鶴曰仙客,孔雀曰南客,鸚鵡曰隴客,白鷳曰閑客,鷺鷥曰雪客。各有詩篇題於圖上,好事者傳寫之。陶榖續湘山野錄云:國初陶尚書以朝廷眷待詞臣不厚,乞罷禁林。太祖曰:“此官職甚難作,依樣畫葫蘆,且作且作。 ”不許罷,復不進用。因題玉堂云:“官職需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