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压轴大题专项突破.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243036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压轴大题专项突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压轴大题专项突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压轴大题专项突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压轴大题专项突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压轴大题专项突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压轴”大题专项突破“压轴”大题专项突破近两年高考真题考查情况:直线运动、磁场问题是两大考查重点(以新课标全国卷为例)题号 年份 知识范围 知识点 涉及物体个数 题型 分值2010 直线运动 匀速运动和匀变速 直线运动 1 个 多过程计算 题 14242011 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 2 个 多过程计算 题 132010 磁场带电粒子在有界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应用数学几何和三角函数解题多个 有临界问题 的计算题 18252011 磁场带电粒子在有界组合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应用数学几何和三角函数解题2 个 多过程计算 题 19考情分析与预测根据近两年新课标理综卷物理部分的分析,已知物理部分

2、固定不变的有分值和题型,即物理总分值为 110 分,其中,8 道选择题共 48 分,2 道实验题共 15 分,2 道计算题共32 分,3 选 1 选做题共 15 分物理计算题占物理总分值 29.09%.(1)根据这两年的真题分析,每年的两道计算题分别在直线运动和磁场部分命题(2)直线运动的命题,通过多过程问题考查匀速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及其应用(3)磁场部分的命题,通过带电粒子在有界匀强磁场和有界组合场中的运动,考查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4)预测 2012 年两道计算题仍会在直线运动和磁场中命题,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变化的可能性极小对于力学,重点要放在对涉及单、双物体的多过程直线运动问

3、题的备考上对于电磁学,重点要放在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或组合场中的运动及某些临界问题的备考上此外,也要做到以防万一,如对直线运动的命题改为对曲线运动的命题,对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命题改为对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组合场中运动的命题等,对这些情况也要适当关注并加以训练巩固,做到全面复习,万无一失突破“压轴”大题是考生走向重点本科大学的基本保证,也是考生“高分高能”的重要体现对于“压轴”大题,不少考生望“题”兴叹,一筹莫展,但究竟如何突破“压轴”大题的确是我们最关注的问题,现提出几点意见,仅供参考一、临场竞技状态考场上不少考生思想保守,目标不高,只想保住基本分,不敢触及“压轴”题我们认为只要你觉得自己还

4、聪明,心态还良好,就要敢想敢做,不畏艰难,向“压轴”题冲刺,“不拼一把,你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在冲向“压轴”题的时候,你一定要沉着冷静,临场不乱,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捷的思维 “压轴”题虽然是考查你“分析综合能力”高低的试金石,但只要你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循序渐进,定能取胜二、解题方略指导(一)科学审题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能否迅速、准确地领会把握命题,弄清已知和未知,找准解题的切入点,能否通过阅读、观察、画图、思考、分析等思维过程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生动、清晰的物理情景,构建出相应的物理模型,找到所适用的物理规律和解题方法,是审题能力高低的重要体现审题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问题:明确题给条件和目标

5、;明确物理状态和过程;确定解题思路和方法审题步骤可分为以下两步1浏览浏览是审题的第一步,一般“压轴”题的题干较长,文字叙述较多,情景较为复杂浏览就是先把题目粗看一遍,弄清大概意思对于题述的物理情景、属于哪方面的问题、可能用到哪些知识等等都应做到心中有数浏览能为解题打下基础,并可大致判断出攻克的概率和所用知识的熟练程度,若属于较熟练的问题则可以树立起解题信心,有利于超水平发挥2细读细读是破题的基础,可以默读或小声读,它是一个接受信息、强化意识的过程,同时能解决在浏览中漏看或错看等问题在细读过程中必须做到:(1)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物理现象的载体,抓住了研究对象你就进入了解题的大门(2)找出条件

6、条件是对研究对象所发生的物理现象和物理事实的一些限制,是指“题目中告诉了什么”,分析时首先明确显性的已知条件,然后挖掘隐蔽的隐含条件,最后还要澄清混乱的模糊条件显性条件较易被感知,隐含条件却不易被发现,它可能隐含在物理概念、规律、现象、状态、过程、图形、图象、关键词语之中;模糊条件往往存在于一些模糊语言之中(一般只界定一个大概的范围) .条件分析:()找出已知条件如哪些物理量是已知的,接触面是否光滑;是否考虑粒子的重力;粒子带正电还是带负电;物体是否能通过竖直圆周的最高点;待求量是否矢量;结果要求几位有效数字等等()挖掘隐含条件隐含条件的挖掘是破题的重要环节,有些考生往往因不能有效的挖掘隐含条

7、件而导致解题束手无策a物理概念中隐含如交流电的有效值,意味着相同时间内在相同电阻上与直流电产生相同热量b物理模型中隐含如质点、点电荷(对象模型) 意味着不计形状和大小;通讯卫星 (对象模型)意味着卫星的角速度或周期与地球同步;自由落体运动( 过程模型)意味着不计空气阻力等等c物理现象、状态中隐含如受力平衡状态意味着合力为零;“缓慢移动”意味着物体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在轨运行的宇航员意味着完全失重状态等等d关键词语中隐含如表现极值条件的用语“最大” “最小” “至少” “刚好”等,均隐含着某些物理量可取特殊值e图形、图象中隐含实物图、示意图中的几何关系可以作为量化信息利用;物理图像中隐含的条件一般

8、与数学知识有关,如 vt 图象隐含速度、加速度的变化规律, “面积”表示位移;UI 图象隐含导体的电阻、电动势和内电阻等f物理常识中隐含在一些近似估算中,考生需根据常识自己给出条件,如成年人的质量为 60100 Kg,自行车的速度约为 5 m/s,月球的自转周期为 27 天等()舍弃干扰条件发现题中的干扰条件要大胆舍弃,干扰信息往往与解题的必备条件混杂在一起,若不及时识别并排除就容易受干扰而误入陷阱(3)明确目标目标是指题目“问的什么” “要求什么” ,读题时在这里必须略加停顿,以便明确目标,把握方向,避免答非所问,解非所求(4)理清过程把握状态物理过程是指研究对象在一定条件下变化和发展的程序

9、,若是多过程问题,则可将全过程分解为多个子过程或将多个子过程合并成一个全过程;状态是指研究对象在某时刻或某位置所呈现的特征每一道物理试题都是由若干个物理状态和过程组合而成的,弄清楚这些状态和过程就把题目理出了头绪我们可以利用画草图的方法把某研究对象在某物理过程中以及该过程两端所呈现的特征显示出来,以便借助简图找到这些状态和过程所遵循的物理规律(二)迅速破题破题是解题的必要环节,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在找出各种条件明确各个过程和状态的情况下,就要正确构建物理模型迅速进入破题阶段所谓破题就是找到该模型在各过程和状态中所适用的物理规律和解题方法一个题目的条件和目标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必然联系,这些联系就是由

10、条件通向目标的桥梁究竟用哪些关系来解题要根据这些关系和题中所述的物理过程所遵循的物理规律来确定所有这些都要在这一步确定好,否则可能前功尽弃(三)规范答题答题是最后一步,也是能否得分的关键解题规范化,简单地讲就是解题要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图文并茂,书写整洁,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结论明确答题步骤如下:1画图根据题意做出描述物理情景或过程的示意图(包括受力分析图、运动过程图、状态图、电路图、光路图等),并且要做到图文对应,有时要求画函数图象时,就必须建好坐标系(包括画上原点、箭头,标好物理量的符号、单位及坐标轴上的标度等) 2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文字说明能反映解题思路,展示思维过程写文字说明时要言简意

11、赅,详略得当,使解题思路明了,解答有根有据,语言流畅完美必要的文字说明主要有下列几项:(1)说明研究对象可采用“对物体 A”、 “对 A、B 组成的系统”等简洁的形式;(2)指出物理过程和状态如从“AB” 、 “在 t 时刻”等简单明了的说法;(3)选定正方向、参考系、参考面、零势点( 面);设定所求物理量或中间变量的字母符号;(4)说明隐含条件、临界条件,分析所得的关键判断;(5)指明所用物理公式(定理、定律、方程 )的名称、条件和依据,并用“由定律得” 、 “据有”以及关联词“将代入” 、 “联立” 、 “由得出”等句式表达;(6)使用恰当的连词或连接语;(7)结果带有负号时应说明其表示的

12、意义3列出方程式方程式是主要的得分依据,写出的方程式必须符合所依据的物理规律的基本形式,体现出对题意的理解和对规律的应用注意以下三点:(1)写出原始方程(物理量的定义式、概念或规律的表达式),不能以变形式代替原始式方程式应该全部用字母符号来表示,不要写代入数据的方程,方程中物理量的符号要用题中所给的符号,若使用题中没有的物理量符号时,也要使用课本上统一的符号(2)要分步列式,不要用综合式或连等式( 评卷标准中按分步式给分),并对各方程式进行编号(3)要用原始方程组联立求解4写出重要的演算过程从方程求解结果时,一般先要进行代数式的字母运算,并写明重要的演算过程,导出所求物理量的表达式,若几何关系

13、只说结果不必证明,然后把单位统一后代入数据,数字相乘要用“”不用“” ,卷面上不能打 “/”相约,计算后直接写出正确的结果和单位,并作适当说明如果最后是纯字母的表达式,一定要检查所有字母是否全为已知量如结果是矢量的要说明方向5准确规范表达结果解题结果是物理解题的成果,要认真规范地加以表述作为计算结果的数据一般要用科学记数法,如 1.65104 J有效数字的位数应根据题意确定不能用较复杂的表达式或不能明确看出结果的根式或分式表示另外要回应题目,即根据所得结果对题中的问题进行说明或回答,回答要全面、准确、有针对性,不要答非所问6答题模板(要在答题纸上指定的位置答题 )解 设(未知量)对过程,由(公

14、式依据 )得:(原始方程)设(未知量)对过程,由(公式依据 )得:(原始方程)联立以上各式(或联立 式) 得:(用已知量符号表示)代入数据解得:(数字结果及单位 )(若有负号需说明意义,若为矢量需说明方向)7典例示范及评分标准【例】 如图 1 所示,在坐标系 xOy 中,过原点的直线 OC 与 x 轴正向的夹角 60,在 OC 右侧有一匀强电场;在第二、三象限内有一匀强磁场,其上边界与电场边界重叠、右边界为 y 轴、左边界为图中平行于 y 轴的虚线,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带正电荷 q、质量为 m 的粒子以某一速度自磁场左边界上的 A 点射入磁场区域,并从 O 点射出,粒

15、子射出磁场的速度方向与 x 轴的夹角 30,大小为v,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为纸面内的一段圆弧,且弧的半径为磁场左右边界间距的两倍粒子进入电场后,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又由 O 点返回磁场区域,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离开磁场已知粒子从 A 点射入到第二次离开磁场所用的时间恰好等于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忽略重力的影响求图 1(1)粒子经过 A 点时速度的方向和 A 点到 x 轴的距离;(2)匀强电场的大小和方向;(3)粒子从第二次离开磁场到再次进入电场时所用的时间评分标准 (1)设磁场左边界与 x 轴相交于 D 点,与 CO 相交于 O点,如 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直线 OO与粒子过 O 点的速度

16、v 垂直在直角三角形 OOD 中已知OOD30,设磁场左右边界间距为 d,则 OO2d,O即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轨迹的 圆心所以,粒子自 A 点射入磁场的速度与左边界垂直 (2 分)由几何知识可知:ADR(1 cos 30)(2 分)由牛顿第二定律及圆周运动的规律得:qvB (1 分)mv2R联立式得:A 到 x 轴的距离AD (2 分)mvqB(1 32)1.画示意图并对图作出必要的简单说明.可在答题卷上给出的图中直接画.2.“用几何知识” 代替几何的相关定理(如三角形全等或相似、角度或边长的关系等).3.对得分点或结论要另起行.如:“A 点时速度的方向” 、“A 到 x 轴的距离”. (2)设

17、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T,第一次在磁场中飞行的时间为 t1,有:t 1 (1 分)T12由圆周运动规律有:v (1 分 )2RT由得 T (1 分)2mqB依题意匀强电场的方向与 x 轴正向夹角应为 150.由几何关系可知,粒子再次从 O 点进入磁场的速度方向与磁场右边界夹角为 60.设粒子第二次在磁场中飞行的圆弧的圆心为 O,必定在直线 OC 上设粒子射出磁场时与磁场右边界交于 P 点,则OOP 120.设粒子第二次进入磁场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 t2 有:1.题目中未出现的物理量要作说明2.T(2m,qB )不是原始公式,是两个公式联合推导出来的.3.给方程标上序号方便联立求解.

18、t2 (1 分)T3设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为 t3,依题意得:t3T(t 1t 2)(1 分)由牛顿运动定律得:qEma (1 分)vvat 3(1 分)联立式可得:E (2 分)12Bv7匀强电场的方向与 x 轴正向夹角应为 150(1 分)简要写出列写方程的理论依据并列写原始方程.,理论依据如:牛顿第二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等. (3)粒子自 P 点射出后将沿直线运动设其由 P 点再次进入电场,由几何关系知:OPP 30(2 分)三角形 OPP为等腰三角形, .OP PP设粒子在 P、P两点间运动的时间为 t4 (1 分)PPv又由几何关系知: R(1 分 )OP 3联立式得:t4 (

19、2 分)3mvqB“压轴”题是根据解题步骤一步步计算分值的,尽管有些同学解出了正确答案,但却由于解题步骤不够规范丢了不少分下面,就结合高考题作为实例,讲解高考“压轴”题解题规范【例 1】 (2011 课标25,19 分)如图 1 所示,在区域(0xd)和区域( dx2d)内分别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 B 和 2B,方向相反,且都垂直于 Oxy 平面一质量为 m、带电荷量 q(q0)的粒子 a 于某时刻从 y 轴上的 P 点射入区域,其速度方向沿 x 轴正向,已知 a 在离开区域时,速度方向与 x 轴正向的夹角为 30;此时,另一质量和电荷量均与 a 相同的粒子 b 也从 P 点沿

20、x 轴正向射入区域,其速度大小是 a 的 .不计重力和两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求粒子 a 射入区域时速度的大13小图 1解 设粒子 a 在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为 C(在 y 轴上),半径为 Ra1,粒子速率为va,运动轨迹与两磁场区域边界的交点为 P,如图由洛伦兹力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得qv0Bm v2aRa1由几何关系得PCPRa1 dsin 式中,30.由式得 va .2dqBm1.简洁的文字说明与方程式相结合,使用 规范的公式、字母及表达式;写清楚所使用的物理知识及相关公式定理.,2.作出必要的图,作 图需规范:标出正确的坐标轴、字母、箭头方向和角度等.辅助线只能用虚线.,3.使用数学知识

21、时,简单说明即可.,4.计算复杂时,需分步列式,不要用综合或连等式,有多个方程式 时,要分别列出并编号,便于计算说明. 【例 2】 (2010 全国24,15 分)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60 s 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 2 所示图 2(1)画出汽车在 060 s 内的 vt 图线;(2)求在这 60 s 内汽车行驶的路程解 设 t110 s,t 240 s,t 360 s 时刻的速度分别为 v1、v 2、v 3,由图知,010 s 内,汽车加速度 a12m/s 2.由运动学公式知:v1a 1t1210 m/s20 m/s.由图知,1040 s 内,汽车匀速行驶,因此

22、v2v 120 m/s.由图知,4060 s 内,汽车加速度 a21 m/s 2,由运动学公式得v3v 2at20(1) 20 m/s0 m/s 根据式,可画出汽车在 060 s 内的 vt 图线,如图所示(2)设在 010 s 内,汽车行驶的路程为 s1,由运动学公式得 s1 a1t 2102 12 21 12m100 m设在 1040 s 内,汽车行驶的路程为 s2,由匀速直线运动公式得 s2v 2t22030 m600 m设在 4060 s 内,汽车行驶的路程为 s3,由运动学公式得s3v 2t3 a2t 2020 (1)20 2 m200 m12 23 12由得,在 60 s 内,汽车行驶的路程为:ss 1s 2s 3(100600200)m900 m.1.计算步骤必须根据公式定理写出字母表达式,之后写出 变形式,然后代入数据,最后算出结果并标注单位.,2.作图必须规范,直 线用尺画, v-t 图不能画成 t-v 图,坐标轴刻度均匀,并标注单位.,3.规范表述结 果:结合必要的文字说明回答 题中问题,不能答非所 问.如:本题中问的是“路程” ,不能答成“位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