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 科 护 理,曹莎莎,发热,哭闹,呕吐,腹泻,腹痛,厌食,腹胀,儿科常见症状的护理,一、发 热,(一)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1、高热使代谢率增加、耗氧量增多;2、高热使心血管负担加大;3、高热可使大脑皮层过度兴奋亦可抑制;4、高热时消化道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5、持续高热使机体预防能力降低,(二)
症状护理Tag内容描述:
1、儿 科 护 理,曹莎莎,发热,哭闹,呕吐,腹泻,腹痛,厌食,腹胀,儿科常见症状的护理,一、发 热,(一)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1、高热使代谢率增加、耗氧量增多;2、高热使心血管负担加大;3、高热可使大脑皮层过度兴奋亦可抑制;4、高热时消化道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5、持续高热使机体预防能力降低,(二)病因感染性因素非感染性因素 (三)护理措施1、体温过高的护理一般护理 室内环境安静,小婴儿不要包裹太紧以便散热,保持皮肤清洁,保证充分水分摄入。病情观察 定时测量和精确的记录体温。对诊断尚未明确者更,应密切观察。降温措施 可采。
2、临床常见症状的护理(发热、发绀),2012.09,一、发热,定义: 病理性的体温升高超过一般人的正常范围称发热。由于致热源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中枢功能紊乱及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或散热减少所致。发热是疾病的常见症状,也是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防御反应,但长期发热可使体内能量物质大量消耗。引起重要器官功能发生障碍。,1引起发热的原因,(1)感染性发热临床上最常见,包括生物性病原,如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原虫、寄生虫等感染引起。(2)非感染性发热 中枢性发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所致(中暑、脑外伤);吸收。
3、造血干细胞 hematopoietic stem cell,近几十年来,造血干细胞移植技逐渐成熟并,造血干细胞(hemapoietic stem cell, HSC)是血液和免疫系统的原始细胞。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如红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和血小板等,都由造血干细胞分化增殖而成。 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就是将供者的造血干细胞取出体外作为移植物,然后回输移植给经过预处理的受者,重建受者的造血和免疫系统的过程。,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运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将供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受者。
4、常见症状观察及护理【教学目标】、 了解发热、头痛、胸痛、恶心+呕吐、咳嗽+咳痰、腹痛、呼吸困难的定义、 熟悉发热、头痛、胸痛、恶心+呕吐、咳嗽+咳痰、腹痛、呼吸困难的致病因素和身心状况、 掌握发热、头痛、胸痛、恶心+呕吐、咳嗽+咳痰、腹痛、呼吸困难的护理措施【教学内容】、 发热一、发热的定义:病理性的体温升高超过一般人的正常范围称发热。发热是疾病的常见症状,也是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防御反应,但长期发热可使体内能量物质大量消耗,引起重要器官功能发生障碍。二、引起发热的原因:(1)感染性发热临床上最常见,包括。
5、内科常见症状护理常规恶心、呕吐护理常规按系统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呕吐的时间、性质、呕吐物的改善和量,以往有无同样发作史,与进食、饮酒、药物或毒物、精神因素等的关系。2、观察有无腹痛、腹泻与便秘、头痛、眩晕等伴随症状。3、评估腹部体征,如胃肠蠕动波、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腹部包块、肠鸣音、振水音等。4、对于频繁、剧烈呕吐者,评估血压、尿量、皮肤弹性及有无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症状。【护理措施】1、患者呕吐时,给予身体支持和心理安抚。对于意识清醒者,扶住患者的前额或给予身体支撑,。
6、精神症状及躁动护理颅脑损伤急性期或颅内肿瘤的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这种精神症状不同于精神病患者。一般不持久病因治疗后可逐渐恢复。临床上常见的有 1、情绪障碍如无故哭笑,情绪不稳定,烦躁不安,焦虑易激怒,乱走等,多见于额叶及颞叶损害。2、知觉障碍,如对疼痛过敏或失去感觉或有幻觉,如幻听、幻视,多见于颞叶、顶叶损害。3、理解判断力障碍,对一些事物或现象不能正确推理和鉴别。4、定向力障碍,记忆减退,计算力障碍等表现。大脑半球肿瘤或损伤的病人,精神症状比较严重而且比较持久,往往在疾病早期即可出现,。
7、1第一章 常见症状的护理一、 发热病人的护理发热是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使机体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观察要点】1、监测体温变化 体温超过 38.5,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3060 分钟后复测体温。2、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了解血常规、血容比、血清电解质等变化。在病人大量出汗、食欲不佳及呕吐时,应密切观察有无脱水现象。3、观察末梢循环情况 注意有无抽搐、休克等情况的发生。【护理要点】1、安置病人卧床休息,有谵妄、意识障碍时应加床档,注意安全。2、保持室内温湿。
8、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你咳嗽过吗?,有没有人没有咳嗽过的?,学习目标与要求,1.掌握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的症状;2.掌握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的护理措施;3.熟悉呼吸系统的解剖学结构、位置。,重点与难点,重点: 1.重点掌握咳嗽的特征及咳痰的性质 2.重点掌握呼吸困难的类型及三凹征 3.重点掌握咯血量的判断和窒息的表现 难点: 1.促进有效排痰:体位引流 2.窒息时的抢救配合,呼吸系统解剖概述,上呼吸道:鼻、咽、喉 下呼吸道:气管和各级支气管,呼吸道,呼吸,呼气,吸气,呼吸系统作用:摄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确保新陈代谢。
9、临床常见症状及护理,提纲,临床常见十大症状 1、发热 2、呼吸困难 3、咳嗽、咳痰 4、咯血 5、恶心、呕吐 6、心悸 7、疼痛 8、晕厥 9、水肿 10、抽搐,症状的定义:,症状: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它是由疾病过程中机体内的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所引起的 发热 咳嗽 腹痛,一、发热及护理,发热是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使机体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正常体温36-37.2,发热的临床表现发热的分度:低热 37.338中热 38.139高热 39.141超高热 41以上发热的特点。
10、常见症状护理常规,(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史、发生时间、起病缓急、诱因、伴随症状、活动情况、心理反应和用药情况等。 2、评估患者神志,面容与表情,口唇、指(趾)端皮肤颜色,呼吸的频率、节律、深浅度,体位。胸部体征,心率,心律等。 3、评估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胸部X线检查、CT检查、肺功能检查等。,一、呼吸困难的护理,(二)护理措施 1、提供安静、舒适、洁净、湿度适宜的环境。 2、每日摄人足够的热量,避免刺激性强、易于产气的食物,做好口腔护理。 3、保持呼吸递通畅,痰液不易咳出者采用辅助排痰法,协助患者。
11、 呕血的症状护理概念;呕血是由上消化道(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上段、胰腺、胆道)急性出血所致。护理项目 护理内容临床观察要点1、严密监测血压、呼吸、体温的变化,观察呕血的量、颜色、性状并详细记录,记录 24 小时出入量。2、禁食,保证输血、输液通畅,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3、三腔两囊管的使用护理(1)使用前检查气囊是否破损以及气容量。(2)做好病人的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3)管子插入深度为 60cm 左右,若有胃液抽出,表示在胃内。(4)将胃气囊充气 200-300ml,然后轻轻提拉,到不能拉动为止,用止血钳将管口夹住,以防。
12、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沈宏友,循环系统疾病的特点:1、起病急骤 2、病情沉重 3、变化迅速 4、易发生猝死,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 已成为首要的死亡原因,心脏 血管 神经体液,运输功能 内分泌功能,组成,功能,概 述,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心 脏,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心 脏,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心 脏,心血管病的诊断:,诊断举例,1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房纤颤心功三级肺部感染,2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心功四级心源性休克,心血管病病人的护理评估,病史 身体评估 辅助检查,病 史,患病及治疗经过 心理社会资料 生活史。
13、常见症状护理,一、常见疾病护理的发现与护理,1、常见疾病护理的基本原则 (1)早发现、早治疗 (2)注意辨别婴幼儿的啼哭及其原因 (3)善于从婴幼儿日常生活表现中发现异常 (4)观察婴幼儿的精神状态婴幼儿时期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易患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2、婴幼儿体温特点(1)受外界因素影响:气候变化、包裹多少 (2)婴幼儿体温略高于成人 (3)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差,易受外界影响 (4)活动量大,代谢增加,运动和进食会使体温升高,二、体温计类型,1、水银体温计 口表、腋表、肛表2、电子体温计3、可弃式体温计4。
14、.常见症状护理常规一、发热病人的护理常规(一)概念:当体温调节中枢受致热原作用或本身功能紊乱致使人体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高限时,称为发热。发热程度可分为 37.538,中等热38.139,超高热 41以上。(二)护理病程 观察要点 护理措施 治疗 饮食 安静度上升期下降期体温热型伴随症状1.执行内科一般护理常规2.评估体温变化3.观察热型及发热时间,随时与医生联系4.评估发热的伴随症状5.遵医嘱完善各项检查,了解化验结果6.高热病人卧床休息7. 保持室内环境整洁,限制陪探人员8.合理饮食,补充适量水分和营养9. 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10。
15、常见症状的护理,陈红琢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Email:chenhongzhuo111yeah.net,陈红琢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chenhongzhuo111yeah.net,目 录,发热水肿与压疮咳嗽与咳痰咯血与呕血急救的一般措施,发 热,发热:指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发 热,相关护理问题:体温过高:与病原体感染有关;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发热所致高消耗及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有关体液不足:与发热病人体温下降时出汗过多和(或)摄入液体量不足有关潜在并发症:意识障碍或。
16、胸痛的护理,培训人:张东杰 2017.10.13,心前区疼痛是指由各种理化因素刺激支配心脏、主动脉或肋间神经的感觉纤维引起的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概念,询问病人有无心绞痛、心肌梗死、梗阻肥厚型心肌病、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心包炎、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及肺梗死等病史;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发作是否与精神因素有关;有无心血管病家族史。,健康史,护理评估,身体状况,1.疼痛特点 注意疼痛的部位、性质和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和缓解因素。,身体状况,护理评估,2.伴随症状 伴大汗、血压下降或休克者,多见于心肌梗塞、夹层动。
17、,症 状 护 理,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张晶,高 热,锐普PPT论坛chinakui转载:www.rapidbbs.cn,卧床休息,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定期监测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变化,根据病情监测血、尿常规等。加强病情观察,寻找发热原因及诱因,观察降温效果及伴随症状。 补充高热量易消化饮食,鼓励病人多吃水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每日液体入量3000ml以上。 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促进病人舒适,防止并发症。 观察与降温:体温超过39.0应予降温,首选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冰袋降温),监测体温的变化,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
18、症状护理 发 热,主要内容,概述病因发病机制护理评估护理措施,概 述,正常人的体温一般保持在3637。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发热的病因,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致病微生物非感染性发热,发热的病因,感染性感染 病毒性感染:如流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水痘、流行性乙型脑炎 细菌性感染:如疖、胆囊炎、丹毒、结核杆菌感染、细菌性痢疾 支原体:如支原体肺炎 立克次体病:如斑疹伤寒 螺旋体感染:如梅毒、。
19、,症状护理心悸,症状是病人患病时主观感觉到的异常或不适感受,也是引起病人痛苦和不安的健康问题。通过症状护理的手段可减轻或消除病人的痛苦,对帮助病人恢复健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录,一、心悸的定义及发病机制 二、心悸的病因与临床表现 三、心悸的护理评估 四、心悸的护理措施 五、常见药物 六、案例分析,一、定义,心悸是病人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心悸时心脏搏动可增强,心率可快可慢,心律可规则或不规则。,一、发生机制,心悸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心脏活动过度是心悸发生的基础,常与心率及心搏出量改变、。
20、第一节 高热护理 发热是人体对致病因子产生的一种全身反应,表现为体温升高。发热是一种症状而非独立的疾病,对发热患者除症状护理外,重要的是协助医师积极寻找病因,进行治疗。 一、观察和监测: 1. 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变化,体温 39(口腔温度)以上者,每 4 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在 3838.9者,每日测量 4 次;体温在37.537.9 者,每日 测量 3 次至正常后 3 天。 2. 注意观察发热规律、特点及伴随症状,有无大量出汗、虚脱、抽搐、血压 下降、神志改变等症状。 3. 出现高热及时汇报医生。 二、护理措施 1. 休息与环境 :高热期间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