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法的运算性质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15 页信息窗 3 第 3 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两个减数的和,会用减法的运算性质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让学生探究发现减法的性质。培养学生理性思考、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3培养学生根
对数的运算性质教学设计Tag内容描述:
1、.减法的运算性质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15 页信息窗 3 第 3 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两个减数的和,会用减法的运算性质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让学生探究发现减法的性质。培养学生理性思考、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概括减法的运算性质。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减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练习本。教学过程一、。
2、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教学目标 1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理解和掌握对数的性质;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关系。 2.通过与指数式的比较,引出对数定义与性质3. 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类比、分析、归纳能力;教学内容分析教学重点 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以及对数性质教学难点 推导对数性质教学模式 讲练结合教学主题 掌握对数的双基,即对数产生的意义、概念等基础知识,求对数及对数式与指数式间转化等基本技能的掌握教学程序(对数教学目标)对数的文化意义、对数概念(讲一讲)对数式与指数式转化(做一做)例。
3、课题:2.2.1 对数的运算性质教学目的:(1)理解对数的运算性质;(2)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3)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对数的发现历史以及对简化运算的作用教学重点:对数的运算性质,用换底公式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教学难点:对数的运算性质和换底公式的熟练运用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 对数的定义: ;bNaablog2 对数恒等式: ;Na,log二、新课教学1对数的运算性质提出问题:根据对数的定义及对数与指数的关系解答下列问题:设 , ,求 ; 1 ma2logna3lognm设 , ,试利用 、 表示 2 MNM。
4、1教学设计-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石家庄二中 王大芬一、 教材分析本节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对数函数是继指数函数之后的又一个重要初等函数,无论从知识或思想方法的角度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都有许多类似之处。因此可采用类比的方法教学。但是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相比所涉及的知识更丰富、方法更灵活,能力要求也更高。二、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刚从初中升入高一的学生,仍保留着初中生许多学习特点,能力发展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折阶段,但更注重形象思维。由于函数概念十分抽象,又以对数运算为基础,同时,初中函数教学要求降低,初中生。
5、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的教学设计范文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1(必修)(人 教 A 版)第二章第 2 节第二课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本节课的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一方面,对数函数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函数概念, 基本掌握了函数性质的基础上, 进行研究的第一个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 作为基本初等函数, 它是继指数函数之后对高中函数概念及性质的又一次应用 ;。
6、对数的运算性质(公开课教案),对数与对数运算公开课,对数运算公开课,对数的运算法则公开课,对数运算ppt,对数与对数运算公开课ppt,对数与对数运算第一课时公开课,对数与对数运算第二课时公开课,对数的运算性质,对数的性质与运算法则。
7、2.2.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执教者 冯彩教学目标1.会根据对数函数的图像,画出含有对数式的函数的图像,并研究他们的有关性质2.掌握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会进行同底数的对数和不同底数的对数的大小比较,加深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的性质的理解。教学重点1.对数函数的图象及性质。2.对数函数性质的初步应用,利用对数函数单调性比较同底对数大小。教学难点底数 a 对对数函数性质的影响。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师:在新课开始前,我们先复习一些有关知识。指数式和对数式的等价关系是什么?生: 。logxaN师:各个字母的取值范围。
8、第 1 页(共 4 页)对数的运算性质 (一) 1 (2015 秋邢台校级月考)下列各式(各式均有意义)不正确的个数为( )loga( MN)=log aM+logaN loga( MN)= (a m) n=amn loganb=nlogabA2 B3 C4 D5【考点】对数的运算性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计算题;规律型;函数思想;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直接利用对数与指数的运算法则判断即可【解答】解:log a(MN)=log aM+logaN 满足导数的运算法则,正确; loga( MN)= ,不满足对数的运算法则,不正确; 满足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正确;(a m) n=amn 满足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法则,正确。
9、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必修(1)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一年级第二单元 2.2.2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一课时。函数是高中数学的主体内容变量数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是中学数学的重点知识,研究函数的一般理论和基本方法,用函数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函数教学的主要目标。必修()2.2.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按课标要求教学时间为 3 个学时,本节课为第 1 课时,本节课教学是学生在学过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指数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一种新函数,对对数函数。
10、 连 减 的 简 便 计 算 寺坪小学李开美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教材第39 页连减的简便计算和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 2、知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两个数的和,也可以交换减数的位 置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从一个连续减去两个数时,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 教学难点:根据数据特点,选择灵。
11、减法的运算性质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15 页信息窗 3 第 3 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两个减数的和,会用减法的运算性质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让学生探究发现减法的性质。培养学生理性思考、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概括减法的运算性质。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减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练习本。教学过程一、。
12、1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性质(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对数的运算性质(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数的运算性质的探索及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 “等价转化”和“演绎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创新意识(3)情感、态态与价值观:1、利用指、对数式关系启发学生研究对数性质及运算法则培养学生注意探索、研究、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2、对数运算法则可以把乘、除、乘方、开方运算转化为加减乘除运算,加快了运算速度、简化了计算方法、显示了对数。
13、 对数运算性质的应用教案设计 一、内容及其解析 (一)内容:对数运算性质的应用。 (二)解析:本节课是于对数运算性质的一节后延课,是高中新课改人教 A 版材第二章的第二节的第三节课 .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对数的概念、 指数与对数之间的关系, 并且利用指数与对数的关系推导出了对数的运算性质, 对数的换底公式就是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的。本节课的重点是对数的换底公式; 难点是换底公式的证。
14、“对数与对数运算(一)”教学设计,对数的运算性质教学设计,对数的运算法则教学设计,对数与对数运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对数的运算教学设计,对数与对数运算教学设计,对数及其运算教学设计,对数的运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对数函数教学设计,对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15、1对数及其运算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对数概念对于高一的同学来讲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此前,学生已学习了指数及指数函数,明白了指数运算是已知底数和指数求幂值,而对数则是已知底数和幂值求指数,二者是互逆的关系。对数的概念的引入,以凸显高中数学新课程理念中的“运算思想”和“函数思想”,对数的概念的学习,既加深了学生对指数的理解,又为后面对数的运算性质及对数函数的学习做了充分准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理解对数的概念,了解对数运算与指数运算互逆关系,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16、1对数的运算教学设计一、 课标要求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二、 教材分析1、本节的地位和作用对数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指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指数的运用与巩固,对数的运算性质更是对指数的运算性质的运用;同时,对数的学习为对数函数的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2、本节的主要内容复习对数的定义,回顾对数与指数的联系与转化,进而猜测对数的运算性质与指数的运算性质的相关性;列举指数的运算性质,并推导出对数的运算性质;例题。
17、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设计对数的运算性质阜蒙县第二高中 姜涛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教材必修 1 中 3.2.1 的第二节课。在此之前的一节课中学习了对数的概念和常用对数以及如何用计算器来求对数。本节课所完成的教学任务是本小节的重点,在这一节课里要让学生完成对数运算法则的学习。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准确掌握 对数的 3 个运算法则,克服 对对数运算的一些误解,如把乘法对于加法的分配律错误地迁移到对数的运算中,误以为 , 等。NMNaaalogl)(log NMaalogll传统的教学,教师往往把对数的运算法则先告诉学生,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