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讲 分配制度,第9章第2、3节、第15章第3节 一、 收入分配一般原理(补充) 二、 资本主义分配制度(第9章第2、3节) 三、 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第15章第3节),一、 收入分配一般原理(补充),教学目的和意义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准确理解价值创造的源泉,各生产要素在社会财富中的作用,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的范围,收入分配与价值创造的关系等;以便同学们利用学得的知识,分析和认识实践中的收入分配问题。,(一)收入分配的涵义(补充),收入:(1)会计要素之一; (2)个人所得。 分配的定义: (1)按一定标准或方法分。 (2)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出来的价值即国民收入或体现这部分价值的产品
2、在不同阶级、社会集团、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 分配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一个环节。,分配与生产的关系: -分配由生产决定,没有产品的生产,便没有产品的分配,生产的性质怎样,分配的性质便也怎样; -但分配又反过来影响生产,促进或阻碍生产的发展。分配在广泛的意义上还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分配,这属于生产过程本身的内容,并决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我们这里讲的是指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二)收入分配的内容,国民收入生产出来以后,在消费之前要经过一系列的分配过程。,国民收入的分配,初次分配,再分配,指在创造国民收入的企业内部进行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之后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为什么要进行国民
3、收入的再分配?,第一,满足非物质生产部门发展的需要。 第二,加强重点建设和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的需要。 第三,建立社会保证基金的需要。 第四,建立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1)通过财政预算:(2)通过调整再贴现率以及价格等手段实现。,预算收入,预算支出,主要来源是税收和国债,主要用于国防、行政费用、文教卫生、基础设施等,通过中央银行对其的调整来影响商业银行的利率水平,(三)收入分配的原则(2个),一是要妥善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在生产发展和国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上,与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增长相适应,积累和消费必须同时兼顾,二者不能偏废。,二是要妥善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效率
4、,公平,帕累托状态 (最有效率状态),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 (常用工具),作为经济学上的一个概念,是指人们对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具体来说,效率是指资源最合理的配置,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本是伦理学上的概念,是指人们对既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认识和评价。,具体实现过程中的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在分配中存在着效率和公平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总的原则是效率与公平兼顾。具体: 第一,在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兼顾公平。 效率决定公平的产生。历史上,只有当效率提高到剩余产品产生以后,社会才会出现公平问题。在效率极低、根本没有剩余产品的情况下谈公平没有任何意义。 效率提高是公平
5、增长的条件。“蛋糕首先要做大” 注意:在效率优先原则下要尽可能考虑公平的要求,让差距保持在合理的限度中。,解决矛盾的原则:,第二,要针对公平和效率在不同时期所表现的不同特点,抓住问题的主要倾向来协调两者关系。 第三,要首先保证遵循公平和效率兼顾的某些原则,如消除进入壁垒及就业歧视、反对行业垄断等,以降低效率与公平替代的机会成本。 实际上,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存在于国民收入分配的两个过程、两个分配主体中。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注重公平。,二、 资本主义分配制度 (第9章第2、3节),教学目的和意义 :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正确理解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与资本家之间、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以及资本家与地主
6、之间的分配关系,使同学认识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实质。,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1)生产所费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商品的价值(W),c,v,m,K,W=K+m,商品价值就等于成本价格与剩余价值之和,对于资本家来说,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只是他的资本价值cv,剩余价值m是资本家无偿获得的,构成商品的生产成本或成本价格,成本价格小于商品的价值,两者之间的差额为剩余价值。 成本价格这一范畴抹杀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区别,掩盖了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1)K是资本家赔钱与赚钱的界限;是商品出售的最低价格; (2)K决定着资本家竞争能力的大小; (3)K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2)剩余价值转
7、化为利润 当不把剩余价值看作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产物,而是把它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时,剩余价值便转化为利润(p)。 剩余价值和利润质上不同,量上相等。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就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即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影响利润率变动的因素(P137),剩余价值率的高低。两者成正比例变化。 资本有机构成(C:V)的高低。在剩余价值率和劳动力价值不变的条件下,两者成反比例变化。 资本周转速度。两者成正比例变化。 不变资本的节省。在剩余价值量和剩余价值率已定的情况下,它将导致利润率的提高。,2、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54),(1)平均利润的形成:是以资本自由转移为特征的部门
8、之间竞争的结果。,部门之间的竞争,是指各个不同的生产部门的生产者,为了争夺有利的投资场所和较高的利润率而进行的竞争,生产部门之间若利润率不同,便会发生以资本转移为特点的竞争,从而引起供求关系的变化。这种过程以及由此而来的价格和利润率的变动要一直到两个部门的利润率大体平均的时候才暂时地停止下来。这样,便形成了平均利润。 与此同时,利润率便转化为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是不同部门的投资者通过竞争重新分配剩余价值的结果,利润率不同,等量资本不能获得等量利润,引起不同生产部门竞争不同部门竞争的手段是资本转移,资本由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部门之间竞争导致不同部门的利润率趋向平均化,(2)平均利
9、润率 平均利润率实质上是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时所得到的利润率。可用公式表示为: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社会总资本(P138) 平均利润率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3)平均利润 在利润率平均化的条件下,各部门的资本家根据平均利润率获得的与其投资量大小相适应的利润即平均利润。用公式表示,即: 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但是,平均利润率规律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只要是发达的商品经济,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的条件充分具备,平均利润率规律就会形成。,评价:,在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资本家所获利润的多少似乎只与他所拥有的资本量有关,这就完全掩盖了利润的本质和来源。等量资本获得等
10、量利润,是剩余价值在各生产部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不仅受本部门资本家的剥削,而且还受整个资本家阶级的剥削。,3、商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1)生产价格的形成 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的。 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这时,商品不再是按照成本价格加剩余价值的价格出售,而是按照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的价格来出售了。 (2)生产价格的定义 由商品的成本价格(K)和平均利润(p)构成的价格就是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生产价格和价值在质和量上的 表现都不一样。,注意: 生产价格与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市场价值,即商品的社会价值,它是由生
11、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市场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市场价格。市场价格由市场价值决定,并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的生产价格作为商品价值的一种转化形式。生产价格不是市场价格。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具有内在标准的价格。这时市场价格作为社会生产价格的货币表现,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表现市场价格围绕社会生产价格上下波动。即市场价格以生产价格为中心,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波动。,(3)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没有违背价值规律 (P139),商品按照生产价格出售,绝不是对价值规律的违背,而只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因为:第一,虽然从个别部门来看,资本家阶级获得的平均利润总额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不
12、一致,但从全社会来看,整个资本家阶级获得的利润总额与工人阶级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还是相等的。第二,从个别部门来看,商品的生产价格同价值不一致,但从全社会来看,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也必然和价值总额相等。第三,生产价格随着商品价值的变动而变动,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了,生产价格就会降低;反之,生产价格就会提高。,总结:,生产价格形成以前,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是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生产价格形成以后,生产价格成为商品交换的基础,市场价格这时已不再以价值为中心,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这种变化,是由于受到平均利润率规律的影响。,思 考?,2019/1/16,6,23,商
13、业部门、银行等非生产性部门的劳动者创不创造剩余价值?为什么投资商业和银行的资本家能赚到钱?,2019/1/16,6,24,社会财富是由生产性部门(产业部门)的劳动者创造出来的,非生产性部门的劳动者一般不创造新的产品,因此,也就不能创造剩余价值。,非生产性部门的资本家和劳动者的收入只能是从产业部门所创造的财富中转移或分配过来的。,从财富的构成W=c+v+m来看,产业资本家只会有条件地转让一部分剩余价值,而不会将成本转让。,(二)关于商业利润、借贷利息、地租的真正来源,1、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1)商业资本就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资本。(2)商业利润产业资
14、本家按照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把商品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然后商业资本家再按照生产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者。 这种售价大于买价之差,就是商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商业利润。,商业资本是产业资本循环中商品资本的转化形式,执行商品资本的职能(通过商品的销售,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3)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生产领域中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由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商业资本家所获商业利润的多少,仍要受社会平均利润率形成规律的支配。,2、借贷资本和利息,(1)借贷资本借贷资本是从职能资本循环中独立出来的一种特殊资本形式,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借给另一个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借贷资本是最具有资本拜物教性
15、质的资本。,就是职能资本家,包括工业资本家、农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2)利息和利息率借贷资本的报酬利息,本质上仍是产业雇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职能资本家使用借来的货币资本取得平均利润后,一方面要付给借贷资本家报酬,另一方面自己也要赚钱,因此,职能资本家把取得的平均利润分割为两部分。即:,货币资本获得的平均利润,利息,企业利润,给借贷资本家的报酬,职能资本家所有,利息率就是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量和借贷资本量之间的比率。年利(年利息率)1厘=1%月利(月利息率)1厘=1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的关系:,100%,0利息率平均利润率,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因此利息率不能等于更不能超过平均
16、利润率;利息率等于平均利润率,意味着职能资本家把全部的平均利润都交给了借贷资本家,职能资本家自己没有赚钱,肯定不愿意;利息率等于零,意味着不用交利息,借贷资本家得不到利息就不会发放贷款。,(3)股票价格,股票价格-股息收入的资本化。(利息等于股息)股票价格=股息/利息率股票持有者凭借股权从股份公司的盈利中分得的股息,实质上也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股票本身不是商品,没有价值,股票之所以有价格,是因为它相当于一笔货币,把它存入银行后每年所得的利息收入等于凭股票所得的股息。,3、资本主义地租,(1)地租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获得的一种非劳动收入。 (2)地租的来源资本主义地租是由农业工
17、人创造的、被农业资本家让渡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3)地租的形式资本主义地租有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两种形式。,即它来源于农业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农业资本家投资农业资本,得到的是平均利润;土地所有者拥有的是土地,得到的是地租(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级差地租,定义:与土地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形式就是级差地租。 产生条件:土地的优劣不同是产生级差地租的条件。 产生的原因:土地的有限性所引起的土地经营的资本主义垄断。 级差地租反映的是农业资本家和大土地所有者共同剥削农业雇佣工人的关系。(162),就是租种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获得的、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过平均利
18、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肥沃程度的差别;地理位置的差别),由于土地的有限性,因此,土地一旦出租,其使用权就被租地的资本家独占,别的资本家就会受到排挤,无法使用这块土地。,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得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由劣等地的生产价格决定。由于土地的经营垄断,使得当优等地、中等低都出租之后,农业资本家只有租种劣等地,前提是他也必须赚到钱。劣等地的生产价格最高,因此,如果按较低的中等地或优等地的生产价格决定的话,租种劣等地就赚不到钱。,2019/1/16,6,33,所以,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超额利润是级差地租的源泉。,绝对地租,定义: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农业资本家租用任何土地
19、都必须交纳的地租,就是绝对地租。(162) 形成原因: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绝对地租实质上是由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而来的,它体现的仍然是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小结: 农产品价值-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绝对地租; 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个别生产价格=级差地租。,2019/1/16,6,35,(4)土地价格,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大土地所有者不仅能凭借土地私有权获取地租,而且还可以通过出卖土地获得高额的土地价格。土地价格是地租的资本化。(利息等于地租) 决定土地价格的因素: 一是地租额的多少, 二是利息率的高低。土地的价格与地租额成正比,与利息率成反比。,土地是天
20、然存在的自然物,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它之所以具有价格可以买卖,是因为土地的私有,使得使用别人私有的土地必须缴纳地租。,它相当于这样一笔货币资本,把它存入银行每年获得的利息收入,等于该块地的地租。即:土地价格=地租/存款利息率,北京某繁华地段上一家店铺月租金为5万元,另一地段上相同店铺的月租金为3万元,前者多交的2万元属于,A绝对地租 B级差地租C超额地租 D垄断地租,2019/1/16,6,37,B,一般情况下,获利水平低于平均利润率的资本是,A产业资本 B商业资本 C银行资本 D借贷资本,2019/1/16,6,38,D,三、 社会主义分配制度 (第15章第3节),(一)按劳分配与生产要
21、素按贡献分配(P254) 1、按劳分配的定义按劳分配:分配个人消费品的社会主义原则,它要求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参与收益分配。,“劳”:物化形态的劳动(成果多少)、流动形态的劳动(时间长短)、潜在形态的劳动(学历、职称、职务高低)。(补充),2、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实行 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1)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劳动者个人收入的来源只能是劳动; (2)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分工和公平观念决定按劳分配是合理分配个人收入的唯一依据; (3)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终极原因。,3、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P255第二段),(
22、1)实行按劳分配,可以排除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而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可能,从而对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2) 能够把每个劳动者的劳动和报酬直接联系起来,从而使每个劳动者从物质利益上关心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实行按劳分配,实现了劳动平等和报酬平等,有利于实现社会分配的公平与公正,从而可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从这样的意义上说,实行按劳分配是人类历史上分配制度的一场深刻革命。,4、按劳分配的局限性(补充),形式上平等,实际上不平等 个人能力不同 赡养人口不同,5、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 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按照投入生产要素在财富形成中的贡献分配。 6、生产要素按贡献
23、分配的原因 -按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的一般关系决定的,只要存在市场经济就必然要求按要素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例外。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在分配领域的实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通过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实现的一种在多种社会制度中通行的分配方式。,(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分配制度(P256自学),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由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要求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形式,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
24、式并存的分配方式。所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是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发展劳动、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由于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活劳动创造价值,而且随着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掌握了科学技术、拥有知识的劳动者创造价值的作用和创造的价值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由于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是商品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这就要允许各种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由此构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
25、分丰富的分配内容。,(3)这是由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多层次和不够高的状况是分配方式呈现多样性的最深层次原因。 实践证明,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利于调动社会广大成员的积极性,把分散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动员起来进行现代化建设,实现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三)如何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P257-260),1、要妥善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在初次分配领域,政府缺乏有效的限制垄断、鼓励平等竞争的政策。 在再分配领域,税收和社会保障政策不完备。 缺乏
26、完善的打击、遏制违法非法收入的政策。 违法非法收入和“灰色”收入严重破坏了收入分配秩序。,2、要建立、健全市场分配机制,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1)要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及其客观调节机制(2)要建立、完善其他生产要素市场及其运行机制(3)要通过企业改革,塑造合格的市场主体,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从事各种具体劳动的每个劳动者的收入分配,都置于同一规范和调节机制之下,受客观的市场分配规律的制约,实现公平合理的分配。,特别要建立、健全和完善由市场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决定形成的价格机制,使价格真正成为调节收入分配的客观的指示器。,以防止由于企业行为的扭曲而导致价格和分配的混乱和不公。,3、要加强宏
27、观调控,健全法制,对个人收入分配实施有效的宏观管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分配程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一是制定倾斜政策,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二是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规范社会分配秩序;三是对借助权力和垄断地位获取暴利,要依法予以严厉打击。,制定反垄断法,清除市场准入壁垒。对于某些垄断行业严重存在着收费过高过乱等问题,一是要改革价格形成机制,二是要建立成本约束机制,三是要完善明码标价有关规定。,具体措施有:(4个) -制定并实施价格政策 -加强税收
28、政策调节 -加强法制建设 -要依法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依法取缔非法收入,对侵吞公有财产和用偷税逃税、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牟取利益的,坚决依法惩处。,完善个人所得税法并加强征缴。目前收入差距,更多地体现为财富占有上的差距,对不动产、金融资产收益以及财产的继承与赠与,要设置税种税率,征收房产税、遗产与赠与税等税种来进行调节。,国家税务总局的资料显示,2001年全国税收总共15000亿元,个人所得税收入为995.99亿元,占全部税收的6.6%,发达国家的这一比率的平均值为30%。 据世界经济组织估算,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完税率只有50
29、%左右,有一半的个人所得税流失。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的完税率达到85%以上,挪威、瑞典等国的完税率接近100%。 2002年,在北京、深圳、广东、南京、重庆等城市,都建立了对一些高收入人群的监控。 北京地税局正式颁布关于加强重点纳税人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所谓重点纳税人,指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个人和以下五类人:1、负有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义务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总经理或主要负责人;2、一个月内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和没有代扣代缴义务人的个人;3、取得境外(包括港、澳、台地区)所得的个人;4、税法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外籍个人;5、主管税务机关确定须自行申报纳税的个人。北京由于规定
30、重点纳税人必须到税务部门登记备案,从而使得对重点纳税人的监控由3万人扩大到35万人。,4、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要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2)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3)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社会保障的标准和水平。 (4)发展城乡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事业。,复习要点:,1、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 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为前提) 3、影响利润率变动的因素 4、关于商业利润、借贷利息、地租的真正来源 5、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