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舒婷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摘要舒婷是一个天才式的抒情诗人。她的诗,是用真情谱写的一曲美丽而忧伤的歌!她的诗歌,将感情和艺术融合得天衣无缝,和谐的音 韵性、优美的形式感、飞驰的想像、丰富的意象、深邃的意境都是那 样信手拈来、自然天成,将浪漫主义的审美特征发挥到了极致,给单调的中国现代诗歌带来清新的空气。本文从舒婷诗歌的情感和意向入手,探讨其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全文分为引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正文部分围绕舒婷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分两章加以阐述。浪漫主义最大的特点就是抒情性和丰富的想象。第一章主要论述舒婷诗歌忧伤的情感。舒婷的诗诞生在中国的苦难岁月,忧伤是她情感和创作的一大特 色。她的诗,既是对时代
2、忧伤的抒写,也是对爱情忧伤的诠释,同时 亦流露着温婉柔情的母性情怀;她把个人忧伤与大众的忧伤结合在一 起,在忧伤中又蕴含着对未来无限的憧憬。第二章主要分析其诗歌的意象艺术。她的诗歌意象十 分丰富,其意象的变化与组合随情绪的变化而变化,自然天成,具有 “因情置象”的特点。关键词:舒婷,忧伤,音韵节奏,意象,抒情艺术AbstractShu Ting is a genius of the Lyric poet. Her poetry, is a beautiful and sad song which composes with the true feelings! Her poetry, the
3、feelings and art have a seamless heavenly robe, sound rhyme, graceful form harmoniousfeeling, flying imagination, rich imagery, profound artistic conception is that kind of have ones words at hand, naturalTiancheng, the aesthetic features of Romanticism to play to the extreme, to the Chinese modern
4、poetry monotonous bring fresh air. This paper from the emotion and intention of Shu Tings poetry of the romantic characteristics, discusses its poetry.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introduction, text,epilogue. The romantic features around Shu Tings poetry is divided into two chapters to
5、 elaborate. Romantic is the biggest lyricism and rich imagination.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discusses Shu Tings poetry feeling of sadness. Suffering the poetry of Shu Ting was born in China, sad is her feelings andthe creation of a special color. Her poetry, both times sadexpression, but also to lov
6、e sad interpretation, but also show a mild tenderness maternal feelings; her personal sorrow and mass sadness together, in sorrow but also contains infinite longing for the future. The second chapter mainly analyzes the image art of poetry. Her poetry images of ten rich,changes in combination .with
7、the image changes, along with the changes of mood natural Tiancheng, with “because oflove is like“.Keywords: Shu Ting, blues, rhythm, imagery, lyric art引论舒婷,一个满蕴诗意的名字:舒婷的诗,“文如其名”,是缪斯腾飞的杰作! 她的诗总是浸透着真挚的感情,充满忧伤的旋律。正如她自己在诗中所言,她的诗是“忧伤的花朵”然而,在忧伤的旋律中,希望的蓓蕾也悄然绽放!忧伤和灼热、失望和 希望、伤感和浪漫、痛苦和理想,都在其诗歌中融为一体。除此之外,她的诗歌
8、,充满大量的意象,表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她将被否定已久的浪漫主义重新发扬光大,成为新时代诗坛的代表人物。她的诗,是自我真情的流露!她用自己的一支 秀笔抒写出人间普遍的忧伤,将个人的忧伤与大众的忧伤、时代的忧伤紧密地连 接在一起。她又是一名“歌”手,将感情和艺术融合得天衣无缝。和谐的音韵性、 优美的形式感、飞驰的想像、丰富的意象、深邃的意境都是那样信手拈来、自然 天成。几十年来,学者们对舒婷的研究从未间断过。1980 年福建文艺刊登了 舒婷的心歌集,紧接着于 2 月开始,以舒婷诗歌研究为切入点,进行了长达 年多的“关于新诗创作问题的讨论”。孙绍振的恢复新诗根本的艺术传统一 一舒婷诗歌创作给我们
9、的启示、刘登翰的一股不可遏止的新诗潮一从舒婷 的创作和争论谈起及其通往心灵的歌一记诗坛新人舒婷就是代表性文章。 在这一讨论时期,评论者都还处于对舒婷诗风的惊奇之中,评论文章虽然很多, 但都集中在对其存在的合法性的争论上,思路并不是很开阔。这也不难理解,人们刚刚从十年浩劫中走出来,对于浪漫主义心存疑虑。1983 年以后,关于 舒婷诗歌的讨论表面上不如盼两年热烈,但实际的研究却不断深人,其中具有代 表性的是周良沛的殊途同归一一读舒婷几首诗有感,以及由此引发的几篇与 之“商榷”的文章。从 80 年代后期开始,对舒婷的研究开始向纵深方向发展, 刘登翰的会唱歌的鸢尾花:论舒婷和谢冕的在诗歌的十字架上:论
10、舒婷就 对舒婷诗歌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进入 90 年代,关于舒婷诗歌的研究不断深入, 进一步探索她在当代文学史的作用和地位。宋耀良十年文学主潮一书中就认 为舒婷在语言上对当代汉文学语言作出了开拓性贡献,任萍的论舒婷诗歌对民 族诗美传统的继承一文也对此进行了专门讨论。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对舒婷诗歌的研究开始集中在思想情感层面,罗关德 的论舒婷诗的复调情感、孙秀华论舒婷诗歌的情感思维方式、榻展图舒 婷:悲剧情感的凸现、刘广涛痛苦的升华、泪水的结晶等文章就对舒婷诗歌的情感尤其是忧伤情调进行了深入的阐述。.这深入到了浪漫主义的本质。与此同时,也有部分学者开始将目光转向舒婷诗歌的艺术特征研究,尤其是她诗
11、歌中丰富的意象。本文着重探讨的,就是舒婷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主要体现在忧伤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之上。第一章直率的情感浪漫主义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强调抒发个人情感,以情动人。舒婷的诗歌,充满忧伤,这种忧伤不止是个人的忧伤,而是一个时代、一代人的忧伤,它更有打动人心的力量。1.舒婷诗歌的感情基调一忧伤舒婷是一个天生的抒情诗人。著名的评论家孙绍振曾这样评价:“舒婷的全 部天赋,全部冰华都集中在她的抒情上,先天的敏感和后天的多情都使她不费劲 地在抒情上取得成就,她写出了那么多我们天天感到却说不出來的平凡的、不起 眼的、被颂歌和战歌遗忘的情感她美化了这些情感,以优美的旋律和璀灿的 色彩,使我们的感官和心灵震惊
12、。”的确,舒婷的感情丰富而真挚、热烈而优美, 与此同时,因为时代的感伤氛围,个人身世的不幸和善良脆弱的天性,她的诗歌 便自然而然地打上了 “忧伤”的烙印。翻开舒婷的诗集,满纸浸染的都是一种忧伤的情愫。从“我献出了,我的 忧伤的花朵”到“我的痛苦变成忧伤,想也想不够,说也说不出”,从“当洞箫 和琵琶在晚照中唤醒普遍的忧伤”到“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从“我还不 知道有这样的忧伤”到“叫我怎能不哭泣呢? ”诗人的“泪水”洒满了她个 人建筑的诗苑,也敲打着读者的心灵之弦。经过笔者的统计,在其代表作舒婷 的诗中,第一辑一“痛苦使理想光辉”共有诗歌 33 首,而出现“忧伤、悲 伤、哭泣、泪水、痛苦、荒
13、凉、牺牲、死亡”等带明显感伤色彩的诗歌就有 26 首,比例竟高达799。由此,我们可以在“量”上将舒婷诗歌的感情基调锁定 在“忧伤”二字。“忧伤”,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忧愁悲伤”,它是一个满蕴情感的词语。 这恰恰与舒婷的艺术气质不谋而合。舒婷是一个情感型诗人,她曾这样说:“尽 管我明白作品要有思想倾向,但我成不了思想家,起码在写诗的时候,我宁愿听 从感情的引领而不大信任思想的加减乘除。”也许正因为此,舒婷才能在历史的 转折期,在诗风的转折期,成为读者目光的焦点。舒婷的诗歌,是在“在历史的 聚光灯下”,由心灵最真实的情感打造出来的“独一无二的声音”。情感的真实成 就了其诗歌“质”的忧伤。事实上
14、,舒婷诗歌忧伤的艺术风格也是众多评论者的共识。赵树勤主编的中 国当代文学名家研究一书中,就认为舒婷诗歌具有“美丽而忧伤的抒情风格”;罗振亚在论文心灵与历史的同构中说,“舒婷总是用.美丽的忧伤曲调,诉说理想被阻隔的忧郁痛苦。”杨景龙在忧伤的花朵一 舒婷诗与唐宋婉约词的对比解读中写到:“舒婷诗歌总体的美感特征亦是忧 伤执著的悲美”。无论是从对诗歌“量”的统计,还是从情感的“质”之所在,以及评论家的 评论來看,我们都可以毫无疑虑地说,舒婷的诗歌的确贯穿着一股忧伤的主旋律。 正如她自己所概括的那样,她的诗歌是“忧伤的花朵”。2 一代人的忧伤鲁迅说:“诗是民族的声音,对于时代精神,诗应该是最敏感的水银柱
15、。”舒 婷的诗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她的忧伤带着浓厚的时代色彩,当我们探讨其诗歌 的忧伤内涵时,让我们首先从她在那个时代的经历开始。文革,这样一个思想禁锢、艺术封锁、个性缺失、人情冷漠的时代,对于老 百姓来说,绝对是一种纯粹的灾难。正如评论家谢冕所说:“一个让人猝不及防 的变态时代,颠倒了由革命胜利而建立起来的生活秩序。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这场 空前的动乱中蒙受了耻辱与灾难。”舒婷也不例外。文革给舒婷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苦难,她经历了今天的年轻人所无法体验到 的磨难和不幸:早在 50 年代,她的父亲就被打成了“右倾分子”,母亲承受不了 这种苦难生话的打击,忧郁成疾,过早地逝去了。在这段时间里,她时常满
16、头大 汗地从噩梦中惊醒,然后“收拾些衣物和食品,送去给被监禁的家人”,从一个 噩梦“走进另一个充满喝斥、白眼的噩梦”。1969 年,初中还未毕业的她便与 她的同代人一起,“将英语课本和普希金诗抄打进她的背 包在撕裂人心的汽笛声中,走向异乡”到农村插队落户。1972 年,舒 婷被照顾回城。即使如此,这一段待业的经历,仍给她“留下了千疮百孔的记忆”, “疼痛深植骨髓”。在最初的小石铸厂里,因为她的“苍白、消瘦和高度近视眼镜惹來了猜忌和讥嘲的目光。随后,她又曲折辗转地换了很多工作:水泥 预制品厂、漂染厂、织布厂、灯泡厂。的确,破碎的家庭、噩梦般的世界、痛苦 的经历,使舒婷遭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灵的创
17、伤。因为在她人生最美好的青春 年华里的这一场“史无前例”的文革风暴,她的理想,就像那个时代所有人的理 想一样,化为了泡影。文革的这段坎坷经历,让舒婷成为了一个真诚而本色的时代歌者。她在散文 生活、书籍与诗中这样写道:“我曾经发誓要写一部艾芜的南行记那样 的东西,为被牺牲的整整一代人作证”。在一代人的 呼声中,诗人写道:“我决不申诉,我个人的遭遇,错过的青春,变形的灵魂”, 她将个人的经历置于一代人的惨痛遭遇之中,成为他们的代言人,唱出他们心中 的委屈和幽怨、不满和质问。在船中,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 逾越的一步之遥,被诗人诠释得淋漓尽致。“无垠的大海,纵有辽远的疆域,咫尺之内,却丧失了最后的力量
18、。”为了 “纪念一位被迫害致死的老诗人”,舒婷写下悼。在诗中,诗人向时代发问:“你为什么牺牲? 你在哪里倒下? ”,继而 又给予这样的回答“时代垂下手无力回答,历史掩起脸暂不说话。”在这精 彩的一问一答中,那个指鹿为马、黑白颇倒、扭曲变态的时代再也无处藏身,只 能在众人的目光中羞愧不己。这是生命的无端毁灭,这个时候,谁能说,“老诗 人”不是一个时代的牺牲品? 3 直率的个人情感除了对历史的反思,诗人还在诗歌中大胆抒发个人感情,表现对爱情的渴望和呼唤,及由此带来的痛苦。这种情绪在诗歌赠和无题中表现得非常深刻。“我”沉浸 在初恋的热烈情感之中,而“爱人”却没有察觉“你没有察觉到,我在你身 边的步子
19、放得多么慢”,但单相思的痛苦并不能阻止诗人对爱情执着的追求“如果你是火,我愿是炭”,“如果你是树,我就是土壤 。在无题中,“我”因 为能“转动你胸前的纽扣”,能“拽着你的胳膊在堤坡上胡逛”而快乐着。但是 又因为你的木愣而“悄悄叹气”。我的“害怕”、我的“快乐”、我的“爱”都只 属于我自己,却没有人与之分享,这是多么忧伤的爱情啊。短短三节诗将热恋少 女的激动与惊慌、羞怯而含蓄、甜蜜和痛苦展示得入木三分。另外,类似的诗歌还有那首四月的黄昏:“四月的黄昏,好像一段失而复 得的记忆,也许有一个约会义至今尚未如期;也许有一次热恋永不能相许。要哭泣你就哭泣吧,让泪水流呵,流呵,默默地”。整首诗表达的是失恋
20、的痛苦,爱 情的无法实现仿佛宿命一般,折磨得人痛苦不堪。既然“单恋者”爱情的伤痕无 法治愈,那么,选择“哭泣”也许是一种最佳的缓解痛苦的方法吧!正如这些诗歌中所展示的那样,舒婷的爱情诗,更多的,是带着疼痛的爱恋。有学者认为,“理想和爱不能如愿是舒婷 20 世纪 70 年代对人生痛 苦的真切感受,也是她悲剧情感体验的主要特征之一。”当然,舒婷是否真的 经历过爱情“单相思”的不幸,还无法考证。但是,其诗歌中始终无法掩饰的悲剧爱 情色彩,却让我们体会到了一个“单恋者”对于感情的痛苦、惆怅和无奈。而这种真挚而直率的情感表达,契合了浪漫主义最重要的精神特质。第二章大胆的想象和丰富的意象浪漫主义的第二个特
21、点是大胆的想象,这一点在李白的诗歌中就有充分的体现。李白的诗歌情感是张扬豪放的,这一点和舒婷截然不同。不过想象的自由翱翔并无二致。.舒婷注重用意象来 表现感情,所以在她的诗歌中,“眼泪”、“落叶”、“黄昏”、“忧伤的花朵”、“泥 泞”、“阴云”、“雨”、“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 路基”、“伤痕累累的乳房”一系列被忧伤情感濡染浸透的诗歌意象在诗行中 接踵而至,形成了庞大的忧伤意象体系。在本章,我们将主要通过诗歌意象的丰富与变化、事意象的擷取、哀婉意境 的营造等方面来观察舒婷在意象运用方面的特色。1 意象的丰富与变化正所谓“立象以尽意”,意象的运用成为诗歌审美传达
22、的主要手段之一,这 在舒婷的诗中体现得非常突出。舒婷注重通过丰富和富于变化的意象来传达情 感。她把深沉的思考、诚挚的感情融于清新独特而又丰富的意象之中,寓于意象的变化与组合艺术之中,给人以情的感染,美的愉悦。舒婷十分重视诗歌的意象艺术,注重通过意象的精心选择和营构来对诗情进 行表达。她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运用的意象十分丰富,这在一方面体现为 意象的数量非常庞大,另一方面则体现为取象角度的丰富性一也就是说,当某 些诗人只能用个别的意象来表现某种情感时,舒婷却能从各个角度,用丰富变幻 的意象进行立体化的表达。舒婷诗歌意象的数量是极其庞大的,她擅长通过意象来表达情感,注重在生 活中选择意象、提炼
23、意象,甚至通过想象來创造意象,由此使得其诗歌意象异常 丰富。在其整个诗作中常出现的具有泛化性的类别意象就有十多种,臂如大海、 土地、眼泪、落叶、雨水、母亲、肩膀、花朵、星星、黄昏、灯、水、树、梦、 窗、雨等;而独创性的个体意象则更多,如鸢尾花、凌霄花、三角梅、双桅船、 黄昏星、方尖碑、仙人掌、白手帕、羽绒衣、神女峰、万花筒、橡树、木棉、水 仙等等。当然,整体数量的繁多并不能成为意象丰富性最主要的证明,真正的丰 富性体现在每一首诗歌当中。舒婷常常在每一首诗歌中运用多样的、富于变幻的意象,其意象的丰富程度 让人惊叹。臂如诗歌这也是一切:不是一切大树 都被暴风折断;不是一切种子,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
24、不是一切真情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不是一切梦想都甘愿被折断翅膀。不是一切火焰,都只燃烧自己 而不把别人照亮;不是一切星星,.都仅指示黑暗 而不报告曙光;不是一切歌声,都只掠过耳旁而不留在心上。这是诗歌的第一节和第三节,一连串的意象在诗行中接踵而至,数量之大令 人惊奇。在第一节中出现了 “大树”、“种子”、“真情”、“梦想”等四个意象,在 第三节中又出现了 “火焰”、“星星”“歌声”等三个意象。富于变化的意象 多层面、多视角地喊出了诗人心中对处在痛苦之中的一代青年的鼓励。告诉他们: 生活虽然遍布荆棘,但希望还在,我们要披荆斩棘、憧憬未来。意象的丰富将这 种忧伤和憧憬并存的多元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25、毫无疑问,这是任何单一的意象 所无法企及的。又如诗歌初春中,诗人同样运用了一连串的意象,有象征残酷现实的泪 水、乌云、霜、狂风等意象,也有代表希望的太阳、花、鸟、惊雷、梦、杜鹃等 意象。丰富意象的使用,加强了诗歌情感的表达,预示着时代即将走过寒冷的严 冬、迎來温暖的春天,在忧伤中蕴含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类似的诗歌在舒婷诗集中俯拾即是、信手拈來。例如也许中就连续出现 了 “心事”、“路”、“灯笼”、“生命”、“泪水”、“太阳”、“肩”等意象,心愿 同样运用了 “表格”、“朱笔”、“遗产”、“民间故事”、“潮粮的眼睛”、“辗转的鸣 鸟”、“隐秘的小路”等意象。此外,怀念、致橡树、思念等诗歌中也有
26、着丰富的意象。舒婷总能用变幻万千的丰富的意象来加强情感的表现,这就是她 的高明之处。上面所说的是舒婷诗歌意象在数量上的丰富性,与此同时,其诗歌意象还具 有“繁复性”的特点,即取象角度的丰富性。当然,这种“繁复性”是与意象数 量的庞大密不可分的。正因为取象角度的多样性,才成就了意象体系的庞大。“繁复性”,换句话说,就是为了抒发某种情感,诗人能够从多角度选择意象加以表 现。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对特定诗歌的分析来体会舒婷诗歌意象的“繁复性”。以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为例,在这首诗中,这种取象角度的丰富性体现得非 常明显。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
27、道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旁;祖国呵!这是诗歌的第一节,为了体现祖国的古老、贫穷和落后,诗人从“河.边上破 旧的老水车”写到“额上熏黑的矿灯”,从“干瘪的稻穗”写到“失修的路基”、 “淤滩上的驳船”,五个迥异而又相互联系的意象将诗人对祖国落后的深深的沉 痛表现得淋漓尽致。取象角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将祖国破旧、黑暗、衰败、苦难、 贫穷的形象立体化地体现出来,一种悲哀之情也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 来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祖国
28、呵!这是诗歌的第三节,为了讴歌祖国的新生、复苏、欢乐和光明,诗人选择了 “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 黎明”等意象,这连续出现的五个类似却又视角不同的意象多侧面、多色调、立 体化地勾画出了祖国的蓬勃希望和灿烂绚丽。总的來说,这两组相反意象的选择, 本身就是取象角度的不同。与此同时,在每一组意象内部,诗人又从多个角度来 选择意象。意象的“繁复性”使诗人对祖国热忱的爱在读者面前一目了然。又如母亲的方尖碑一诗,为了表达那种对已经辞世的母亲的想念 和心中难以言说的忧伤,诗人从多个角度选择了很多与母亲有关的意象:“乌柏 树”、“逆光的湖水”、妈妈唇边的“
29、笑影儿”、“红玫瑰”、“她照料过的香橙树” 以及香橙树的“果实”等等。这些意象事实上就是母女之间相依相偎的证物, 使诗歌的忧伤情感更耐咀嚼, 读来也更意味深长。从这两首诗歌中,我们可 以“窥一斑而见全豹”,她的大多数诗都是如此。舒婷的诗歌意象不仅丰富,同时又富于变化。意象富于变化的特征是与其丰 富的特点相辅相成的。因为意象的丰富,所以这种变化就更加灵动自如;又因为 意象富于变化,所以舒婷诗歌的意象体系就显得更加丰富。舒婷诗歌的意象富于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可以说是自然天成、毫无矫揉造作 的痕迹。她能很好地根据诗歌的情感强度安排意象密度,使意象密度随情感强度 的变化而产生疏密有致的变化,以此推动情感
30、节奏,控制情感的宣泄力度。这在诗歌中一般表现为:情感浓烈处,持久处,意象密度高一些;情感疏淡处,意象 密度相对低一些。意象疏密有致的变幻,形成了诗歌特有的节奏感。一连串变幻 的意象既造成诗境又形成诗情的流动感,引起我们类似乐感的情绪波动,呈现出 一种特殊的音乐美。如致橡树:.我如果爱你一一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诗的前三行用“凌霄花”这一意象,集中表现了缺乏独立人格和具有依附性 的爱情观。这时,诗人的情感还比较疏淡。我如果爱你一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萌重复单调的歌曲;接下的三行,诗人以相同的句式表现了另一象征奉献式爱情观的“鸟儿”。此时,诗人的情感还停留在原来的疏淡程度。也
31、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相对于前两节三行一意象的形式,“泉源”和“险峰”这两个代表奉献式爱 情观的意象,出现的密度相对加强,变成了两行一意象的形式。甚至曰光。甚至春雨。 随着诗人情感的不断加强,诗歌的意象密度明显增高,由两行一意象变成了 每行一意象。诗歌意象越来越密的变化淸晰地折射出诗人愈演愈烈的批判情感。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通过前面对“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0 光”、“春雨”等象征 依附式和奉献式爱情的意象的强烈批判,诗人最终将全诗的中心意象一“木棉” 搬上诗歌荧幕,从
32、而将自己的爱情观定格在“独立”二字。诗人的情感趋向稳定, 意象密度也随之由密转疏。这种疏密有致的意象变化艺术在舒婷的诗歌中运用得十分广泛。除了致橡 树外,在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这也是一切、土地情诗、会唱歌的 莺尾花、心愿等诗歌中也有十分明显的表现。诗歌意象疏密有致的组合,勾 画了一条诗情运动的优美曲线,谱写了一曲诗情流动的唯美旋律,增强了情感的 节奏性和诗歌的音乐感。也只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才能构筑如此丰富的意象。结语在现代诗歌历史上,舒婷也许是唯一一位能与李清照相媲美的优秀女诗人。 她是在中国当代诗坛诞生的一颗明珠,其光芒足以辉耀中国当代诗坛。舒婷是一个天生的抒情歌手,浓厚的抒情性是其诗歌
33、最重要的特质。在她的 诗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她诗歌中力透纸背的一个“情”字。.她的感情丰富 而真挚、热烈而优美,她用自己的真诚和博大的母性情怀奏出了忧伤而芙丽的旋 律。其如泣如诉、凄婉低徊的诗句超越了字句的局限,数十年来在无数的读者中 引起共鸣。舒婷的诗歌是情感和艺术的完美结合,她为自己的情感找到了最佳的外在表 现形式,在音韵节奏和意象上,都能做到随情赋形、因情置象。舒婷在中国诗歌 艺术的传承上,具有其重要的地位。谢冕曾这样评价舒婷:“她是新诗潮最早的 一位诗人,也是传统诗潮最后的一位诗人。她是沟,她更是桥,她体现诗的时代 分野。” 孙绍振先生也指出:“她代表着我们的未来,但是她的风格却来
34、自我们 的过去。”事实也的确如此。舒婷的诗,是汲取中国传统诗歌和中国新诗、尤其 是新月派和现代派的艺术养料成长起来的。其忧伤哀婉的情感基调隐现婉约词的 浸染,其诗歌的音韵节奏艺术和意象艺术又传承了中国新诗、尤其是新格律诗的 基因。“她把几十年前新诗的优良传统一下子带到我们面前”,她继承了新月派 诗人闻一多、徐志摩等对诗歌外在格律形式的追求,继承了现代派诗人戴望舒、 何其芳等对诗歌音乐性等艺术的追求。与此同时,她的诗又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在诗歌的抒情艺术上,她拋弃了新 月派诗歌格律形式追求上的刻意痕迹,使诗歌音韵、意象艺术既富于形式感而又 自然天成,其诗歌有一种与生俱來的歌唱性和朗诵性。此外,舒婷
35、对国外的诗歌 艺术也有所吸取。她的诗歌,标志着浪漫主义的回归,呼唤着美好的人性,表达着真挚的情感,也预示着一个崭新的时代的到来。参考文献1艾青诗论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2陈晓阳舒婷傅天琳比较论.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03陈敢,肖宇冰,戴望舒与舒婷诗歌比较,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04何世龙,舒婷诗歌的抒情技巧.安徽师专学报,2005 5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6洪子诚,杨登翰中国当代诗歌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7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8金钦俊新诗三十年.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9黎阳阳试析舒婷诗歌的女性意识.新余高专学报,2006, 10】林平乔舒婷诗歌写作特征论.文史博览,2006 11 吕进.中国现代诗学.重庆:重庆出版社,1991。12罗关德,论舒婷诗的复调情感宁德师专学报,1995, 13沈仁康,抒情诗的构思.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78。14舒婷.你丢失了什么.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