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谈金融危 机下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论文.doc

上传人:kuailexingkong 文档编号:1617597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金融危 机下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金融危 机下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金融危 机下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金融危 机下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金融危 机下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浅谈金融危机下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论文论文关键词】金融危机 银行 风险管理 论文摘要】:美国次贷危机引起了全球金融危机。本文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对美国次级债危机进行了剖析,分析了金融危机对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金融危机的成因对风险管理的忽视 美国的次贷危机目前已经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表面看来。次级债问题是由美国低收入者的房贷所引发的。实质上。本次危机起源于刺激经济的目标下,过度的信贷以及信用风险互换等衍生工具的滥用终致危机恶化。而贯穿始终的是,无论是监管者、金融机构和个人都存在忽视风险管理的因素。产生次级债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三点。即“资产过度证券化” 、 “杠杆

2、效应”和“ 政府监管不力和错位”。而所有这些问题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为对风险管理的忽视。 金融机构特别是投资银行,在追求业绩的目标驱动下,片面追求业务规模和业务利润的快速增长,而忽视风险甚至无视风险,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在金融行业更加普遍,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准与风险管控水平下降;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对金融衍生工具过分信任,认为一切风险可以通过工具创新转嫁给别人,忽视了衍生工具内在的风险,最终导致金融风险被成十倍地放大。 低收人人群在消费信贷的刺激下对房价的上涨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对自己财务能力弱小的现实视而不见,盲目贷款购买大面积住房,最终无法还清贷款。 信用评级机构则在此中扮演了极其不光彩的角色甚至故

3、意为投资银行提高其产品的信用等级某种程度上对金融风险的扩散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W 从监管者的角度,由于长期的经济繁荣和市场繁荣自由主义的理念在监管者的头脑中占据上风放松管制、让金融更加自由化成为这一阶段监管者的核心价值观。如果美国所有债权式金融资产都由美联储来监管。也许风险可以被控制在有限的范围之内。比较而言美联储对银行的监管是严格的。而恰恰次级债以及衍生产品均由美国证监会监管,作为长期监管股权资产的机构,对债权资产的利害关系肯定不如美联储监管错位也可以看作是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尽管金融创新和美国次贷危机关系密切,但次贷危机的真正罪魁祸首却是隐藏在这些创新背后对风险控制的极端漠视。

4、从长远看,问题的本质不在于如何限制金融业的创新步伐而是在于如何强化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如何提升监管机构监管金融风险的能力。 二、金融危机的启示 尽管美国这次金融危机与大量衍生工具的推出不无关系,但这绝非是禁锢国内金融市场改革和推动金融创新的理由。事实上,金融创新是把“双刃剑” 既会给银行业带来新的利润,也会带来新的风险。因此。创新是推动金融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没有创新就没有效率。但在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必须注重风险管控机制的配套建设。由这次金融危机我们得到如下启示: (一) 加强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从事金融商品创新会为金融机构带来更多的利润,但也让金融机构在承销和交易过程中承担了巨大的

5、风险。由于金融衍生商品的构成相当复杂,创新或复制后金融商品的风险可能与原产品不一样,不仅受标的资产的报酬率和风险所决定。同一金融商品对发行者和使用者的风险也不同。因此金融机构在从事此些业务时必须了解这些业务的风险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二)合理运用衍生工具,建立风险防范措施。随着国际金融业的迅速发展,金融衍生产品日益成为银行、金融机构及证券公司投资组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凡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业务的银行应对其交易活动制定一套完善的内部管理措施,包括交易头寸(指银行和金融机构可动用的款项)的限额,止损的限制,内部监督与稽核。金融创新在分散风险、增加流动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它也有可能带来

6、新的风险。以次级按揭贷款为例,其证券化程度很高,但由于其从贷款人到最终投资者之间的交易链很长,有多重的委托代理关系。导致信息极度不对称,促使金融风险产生。我们在提倡金融创新的同时应当考虑其可能对实体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在积极推出金融新产品的同时,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管控措施,把握好效率和安全的关系,避免可能带来的风险。 只有结合我国金融业的现实发展水平和承受力审慎推进各项创新,金融市场上各种风险和收益组合的工具越来越多,投资者用以避险或投资渠道增加,整个金融系统效率提高,安全性增强,中国经济才能获得持久发展的动力。因此,在积极倡导金融创新的同时,必须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三、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

7、业的影响 在外围经济环境恶化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经济下行体现在出口业、制造业、房地产业以及房地产业相关的 26 个行业的利润下滑,这些下滑的公司都是银行的重要客户银行业面临下滑产生的资产质量变化以及由此对银行收益产生变化的风险。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银行将进行更多的拨备并加强银行的流动性,从而增加资金的成本;在未来利率下调的预期下由于银行存贷款期限结构的非对称性,将可能缩小银行的利差;资本市场的大幅下跌导致银行理财产品、代理业务等中间业务和创新业务的收入增长缓慢。上述因素共同作用,将对未来我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预计未来银行业的净利润增速将会显著下滑。 去年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

8、几个方面的风险逐渐暴露。并且部分风险与全球金融危机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各类风险特征如下: (一)房地产信贷风险压力明显增大。 首先,在我国众多注册的房地产企业中自有资金能达到 35的企业不到 20,只能靠外部融资满足项目资金内在需要。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开发商的自有资金逐年下降。以上海为例,房地产企业自有资金 2001 年为 l884,2002年为 l753,20o3 年为 l694。由于房价上涨。开发商获得了高额的回报,会进一步吸引更多的开发商进入,导致更多的银行贷款进入房地产业,同时,开发商在获取项目后都会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借人数倍于其白有资金的银行资金。房企对银行贷款的依存度越来越高,给银

9、行业带来了巨大风险:其一房地产企业以银行贷款为主进行开发建设等于将房地产风险完全转嫁到了银行身上。一旦房地产业发生逆转银行随时面临危机。其二一些开发商携银行贷款和预售房款潜逃,也给银行带来风险。其三,由于投入的自有资金少,开发商回笼资金的压力小,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将房价拉高牟取暴利,而高房价所暗含的风险一直是银行界所担忧的。 其次,对于银行来说,由于房价上涨较快,房地产项目利润较大,收益有保障,银行乐于为房地产企业贷款,而住房按揭贷款被商业银行视为风险较低的优质资产业务。导致房地产开发贷款及按揭贷款在银行贷款中所占比重较大。我国的商业银行既为房地产开发商建房提供贷款,又为购房者提供个人住房按揭贷

10、款,承担着来自开发商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借款人的双重风险。 由于房价上涨过快,且存在大量炒房投机现象。我国的房地产泡沫已然产生尤其在部分大城市房地产泡沫更加严重。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 2008 年 10 月末。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 133 亿平方米,同比增长 l31。房价不可能一直上涨,而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将不可避免地导致银行大量坏账产生,严重危害我国金融稳定。一旦房地产经济发生波动,企业的经营风险将转变为银行的信贷风险。 不仅如此房地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严重依赖性,牵涉着数十种上游产业,比如从 2004 年开始,房地产就消耗了国内差不多一半的水泥和钢材。这意味着,除了目前银行已知

11、的近四万亿房贷外,还有数十个相关行业为满足房地产膨胀所带来的硬性需求,扩大产能所进行的数目庞大的基础投资。这些基础投资很大程度也是来自银行的信贷,因此,房地产对银行业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二)企业信用风险。 次贷危机对我国银行业造成的直接损失虽小,间接影响却不容低估。其中之一就是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上升。次贷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增长全面放缓,在信用风险方面,目前各家银行涉及企业风险状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出口企业;二是中小企业。 在出口企业风险方面我国的出口需求下降,纺织、钢铁等出口导向型企业以及周期性行业企业的盈利大幅下滑。人民币汇率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以及经营成本上升是影响出口企业生存最主要

12、的因素。出口企业关闭现象增多,私营企业出口受到较大冲击,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步伐明显减缓,尤其对中小、民营、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影响较大。从目前来看,出 el 企业在银行信贷总量中占比不高,所形成的不良贷款占比较低,对银行信贷质量的总体影响有限但 2009 年需密切关注 2008 年以来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出现的信贷风险有所上升这一问题。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值得关注。受经济增速回落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影响,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资金短缺的现象十分突出,加上受人民币升值、外部需求减少等因素影响,部分中小企业甚至会面临生存危机。目前,珠三角等地区不少出口导向型的纺织、服装、制鞋等劳动密集

13、型中小企业已停产或倒闭,所有这些导致不良贷款上升的风险加大。同时工业企业利润增幅下降也导致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累积。对于中小企业在今年普遍遭遇生存困境中小企业受损给银行业带来的实际信用风险相对有限因为它们历来不是中资银行尤其是大型银行的放贷重点。中小企业的放款风险偏高,若银行主要从事中小企业放款,将有风险过于集中的问题。 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和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企业经营面临越来越复杂的经营环境,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盈利水平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在一个经济增长下行周期内银行的信用风险将会增大。 (三) 利率、汇率变化带来的市场风险。 尽管我国经济目前因人民币升值而承受着巨大的调整

14、压力,但一旦人民币汇率急剧贬值,我们同样要蒙受严重冲击,特别是为了降低利息支出和取得额外汇兑收益而借人大量外币债务的企业。届时将陷入类似 1997 年金融危机后韩国财团的境地,我们对这些风险必须予以足够的关注。目前,商业银行代客境外投资的产品范围仅限于固定收益类产品,且不得投资 bbb 级以下的证券。但是固定收益类产品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较高。在利率变化比较大的情况下市值变化也可能比较剧烈。 ( 四)流动性风险控制。 西方金融市场由于次贷危机深刻体验了流动性风险带来的教训,中国的金融业也受国外金融危机的波及。中小商业银行由于资本杠杆比率偏高、资产形式单一、变现能力较差、信贷资产质量低、流动性负债

15、比例上升,流动性风险逐年加大。 ( 五)创新业务风险。 金融创新业务在拓展市场、提升利润的同时,也伴随着产生了新的风险。金融产品的创新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国内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的金融产品及衍生品还非常匮乏,融资与交易手段非常单一,相关制度与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但国外多次的金融风暴以及当前美国次债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再次提醒我们金融创新在繁荣金融市场,为投资者提供更多交易工具的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投机行为,无限扩大了金融系统的潜在风险。为此,我们在加快金融创新的同时,应加强对风险的控制与管理,积极研究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管理体系。 四、防范与控制商业银行风险 (一)树立风

16、险防范与控制观念,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次贷危机给中国银行业一个强烈的警示:金融机构必须强化风险意识,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经营管理,强调执行力度其经营必须以规范审慎为原则。早在美次贷危机爆发前相当长一段时间一些金融机构就发现了问题,但由于利益驱动,没有采取措施,关键还是风险防范和管理意识不够。要培养员工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在日常的监控中及时发现并避免风险。 (二)加强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次贷危机爆发的诱因是房地产信用市场泡沫的破灭。房地产抵押贷款作为信用产品,依赖的是有信用的人依赖的是整个市场的信用体系。因此要加强我国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信用体系的建立,建立信用监管平台,降低信用

17、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借鉴美国在信贷市场方面的结构性技术,加强风险过滤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征信系统有效进行客户区分,并在此基础上研发结构化住房信贷产品,对我国商业银行控制风险大有裨益。 (三) 必须不断优化银行的信贷资产结构,分散信用风险。 面对宏观调控,银行业应主动适应,及时调整策略,在宏观调控中寻求发展机遇加大结构调整力度。2008 年宏观调控实行从紧政策,房地产业首当其冲。在当前房地产业迅猛发展、风险不断积聚的形势下,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房地产贷款在信贷资产中占比过大,一旦市场形势出现逆转。各银行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大量坏账。损失将极为惨重。各银行机构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尽快收回有可能

18、出现风险的房地产贷款,尤其是资质、实力较弱的房地产开发商的贷款,降低房地产贷款在信贷资产中的比例,以分散风险;对长期经营不善,对银行综合贡献度不高的房地产贷款要尽快回收,逐步退出这些企业;对长期欠账不还的房地产贷款要进行全面的清理检查;要重点支持资金实力较强、信用记录良好的客户,利用宏观调控的契机,积极做好房地产客户的结构调整。 商业银行应正确把握贷款投向,切实加大贷款封闭管理执行力度。以重点产品和优质客户为营销对象实行差别化的产品准入、客户准人和区域准入策略,促进信贷结构的优化,强化风险控制力,进一步改善贷款质量。同时要强化大局观念,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建立与风险承受能力和管控能力相匹配的授信

19、管理体制,防范房地产企业向银行转嫁风险,确保银行房地产金融业务稳定健康发展。 (四)加强内部控制,防范操作风险。 巴塞尔委员会在关于操作风险管理的报告中强调:内部控制是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绝大多数操作风险事件都是与内控漏洞或者与不符合内控程序有关。我国商业银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完善科学、有效、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操作风险管理者可以制订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制度来进行防范。而且要改变过去内控制度重复与缺失并存局面,整合全行各业务部门的制度,形成全行科学、系统的内控制度;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我国商业银行中不乏制度执行不力、流于形式的先例,再好的制度不能严格执行也跟没有一样。因此

20、,要建立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和科学的员工激励奖惩制度确保内控制度的严格执行;加强对基层行的监督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银行管理链条的末端基层营业点的有效监督,尤其要加强对基层分支机构负责人和重要岗位人员的监督,从源头上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的发生。 (五)积极防范市场风险。 重点做好汇率风险的防范工作尽量分散币种结构选择强势货币的投资标的,并充分利用期权、掉期和远期等衍生金融工具降低汇率风险;加强对国际经济形势的研究以及对各主要国家利率走势的判断,降低利率风险:认真做好交易对手选择、风险披露、资产保管、纠纷处置等工作尽量事先准备好相关预案。 (六)关注流动性风险。 应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银行的流动性

21、风险管理措施,通过深入分析当前存款结构和资金形势变化给流动性管理带来的影响,适当控制中长期贷款的增长。我国还应进一步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防止市场情况突然变化引起的流动性风险在资产负债流动性的预测和分析、建立流动性风险的预警系统、优化储备资产结构等方面做好工作。 (七)建立有效监管体系。外部监管是风险管理的保障。 良好的法律环境和严格有效的监管体系是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在这次美国次贷危机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金融体系中的多个环节都存在着监管缺失。这对我国金融监管者来说,是个重要警示。面对金融业的全面开放我国在放松管制的同时必须加强金融监管。第一,扩大监管范围。第二,改革监管结构,将来时机成熟时必须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并保证其独立性和权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