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期期艾艾 ” 个典故 的是西 的周昌和西晋的 艾两个人 的什么毛病?()A. 口吃B好.说谎C喜. 人D喜. 无病呻吟【答案】 A【解析】 【分析】 “期期 ”来自 代大臣周昌的故事。周昌,沛 (今属江 )人。秦末,他在 民 争中 刘邦,并从刘邦入关破秦,后升至御史大夫,封汾阴侯。周昌 人正直,敢于直言。但他口吃, 起 来很 。 高祖刘邦得天下后,有一个 妃叫戚 ,戚 生了个儿子叫如意。刘邦就想 掉原来的太子,立如意 太子。于是,上早朝 ,刘邦就 了 件事儿。不料,众臣皆反 。曾侍秦朝的博士叔 通 :“太子天下本。本一揺天下振 。奈何以天下 ! ” ,周昌也出
2、来 ,明确表示反 无故 太子。周昌本来 就有点口吃,表达意思很吃力,最后 急了,他脱下官帽道:“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 太子,臣期期不奉 !” 一 巴,反而把 朝文武百官都逗笑了,刘邦也跟着笑了,于是 件事 且被 在一 。“艾艾 ”来自三国 魏将 艾的故事。 艾, 阳郡棘阳(今河南新野)人。公元263年,他与 会分 率 攻打蜀 , 艾率先率 渡阴平 入成都,使得蜀 亡。后来 艾遭到政 会陷害,因此招司 昭的疑忌而被 。故答案 : A【点 】出 :西 司 迁史 丞相列 : “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 欲 太子,臣期期不奉 。 ”南朝宋 刘 世 新 言 : 艾口吃, 称“艾
3、艾 ”。晋文王 之曰:“卿云 艾艾 ,定是几艾? ” 曰: “ 兮 兮 ,故是一 。 ”2下面是歌 唱 中的 部分。横 所填的内容与人物 , 法正确的一 是( )蓝 脸 的 窦尔 敦 盗 御 , a_ 的关 公 战长 沙, 黄 脸 的典 韦 , b_ 的曹操 ,c_的 叫 A. a 填 ( 2 ),此 表示忠勇耿直、有血性的勇烈人物,符合关羽的形象。B. b 填 (1),此 表示性情奸 的人物,符合曹操的形象。C. c 填 (3),此 表示威武有力、粗 豪爽的人物,符合 的形象。【答案】C【解析】 【分析】 真 首歌 的 累可知,a 出 填 ,b 填白 , c 填黑 。 察 片, 合 人物形象
4、和 的常 分析,(1) 表示忠勇耿直、有血性的勇烈人物,符合 a 关羽的形象;( 2)脸谱表示性情奸诈的人物,符合象; (3 脸谱表示威武有力、粗鲁豪爽的人物,符合 c 张飞的形象。故答案为: Cb 曹操的形【点评】本题考查戏剧脸谱常识的积累。解答此题要在认真观察图片的基础上再根据平时对戏剧有关知识的积累做出选择。 “脸谱 ”是指中国传统戏剧里男演员脸部的彩色化妆。这种脸部化妆主要用于净(花脸)和丑(小丑)。它在形式、色彩和类型上有一定的格式。内行的观众从脸谱上就可以分辨出这个角色是英雄还是坏人,聪明还是愚蠢,受人爱戴还是使人厌恶。京剧那迷人的脸谱在中国戏剧无数脸部化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京剧脸
5、谱以“象征性 ”和 “夸张性 ”著称。它通过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图形来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眼睛,额头和两颊通常被画成蝙蝠,蝴蝶或燕子的翅膀状,再加上夸张的嘴和鼻子,制造出所需的脸部效果。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儒家经典之一,又称为“诗三百 ”。B. 出师表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名表,文中以实情、实礼、实事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 ”的决心。C. 一部小说的成功之处,往往是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着钢铁般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的保尔柯察金,骆驼祥子中老实坚忍、吃苦
6、耐劳却一步步走向堕落的祥子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D. 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小说集呐喊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的先河,许多优秀文章如孔乙己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都被收入其中。【答案】 D【解析】 【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是选自呐喊,而是选自朝花夕拾。故答案为D。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时需要平时进行系统的识记,然后灵活运用即可。4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如范进中举中“果然天上 文曲星 是打不得的 ”,句中的 “文曲星 ”,按旧时迷信说法,指主管文运的星宿。B. 我国的戏曲历史悠久,很多地方形成
7、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安徽的黄梅戏、浙江的越剧,岳阳的巴陵戏。C. 律诗共有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D.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等),如 “卿今当涂掌事 ”中的 “卿”是古代臣对君的爱称。【答案】D【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正误辨析。这类题目难度较大,涉及面宽,平时学习中注意积累,加强练习辨析,有错归类修改。D 项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卿今当涂掌事”中的 “卿 ”古代君对臣或朋友的爱称。故答案为: D【点评】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它包括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政区历法、
8、军事刑律、阴阳五行、家族礼法、音乐美术、饮食服装、车马冠盖、文化奠基、政治经济制度、明君贤相的治国方略,以及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等等。“卿 ”的意义有, 1. 古代高级官名: 三公九卿。卿相。 2.古代对人敬称,如称荀子为 “荀卿 ”。 3. 自中国唐代 开始, 君主 称臣民。 4.古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 。 5.古代夫妻 互称:卿卿。 卿卿我我 形容男女间非常亲昵)。6. 姓。 7.朋友之间亦能称 “卿 ”。本题的 “卿 ”是古代君对臣或朋友的爱称。5下列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醉翁亭记的作者是欧阳修,文章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
9、治思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遭受打击的复杂感情。B. 岳阳楼记的作者是范仲淹,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为一体,其中写景是全文的中心。C. 湖心亭看雪的作者张岱在沉沉夜色中乘舟独往西湖,看到雪中的西湖风光不凡。D. 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便作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一首诗答谢。【答案】B【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知识的积累。B 项中的 “其中写景是全文的中心 ”一句错误。应该是“议论部分是全文的中心,揭示了全文的主旨”。故答案为: B【点评】做此题时,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知识的积累一定要多、准。包括名篇的作家作品以
10、及作品的内容都要有了解。对一些名人事迹也要有了解。所以平时要多看课外书籍,多积累,才能顺利做好此题。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故乡运用了对比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二十年前后故乡的巨大变化。B.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德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 ”。C. 孤独之旅高度赞扬了杜小康在生活上能吃苦,在精神上能耐住寂寞的顽强毅力。D.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答案】B【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知识的积累。B 项的 “作者莫泊桑,是德国作家 ”错误。莫泊桑是法国作家。故答案为: B【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
11、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做此题时,学生应该认真读题,核实各个选项的表述的正确与否。找出错误。要求学生平时要多记忆多积累一些文学文化常识,包括名篇的作家作品以及作品的内容都要有了解。多读多看课外书籍,对课内名篇都要有深刻的理解。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唐宋八大家 ”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B.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作家、剧作家、小说家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骆驼祥子是他的代表作。C. 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作隶变,这是汉字形体演变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D. 诗经是我国第
12、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春秋战国时期约五百年问的诗歌,共305 篇。【答案】D【解析】 【分析】 D.表述有误,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前 11 世纪至前 6 世纪 ) 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 305 篇。故答案为: D。【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名家名篇、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一定要牢固掌握,答题时才能得心应手。8咬文嚼字公布2018 十大流行语, “锦鲤 ”“店小二 ”“巨婴 ”“教科书式 ”均是其中之一,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锦鲤,本是一种高档观赏鱼,极富观赏价值,深受人们
13、喜爱。现已经成为“好运 ”的象征。随着热度增长,“锦鲤 ”开始泛指在小概率事件中运气极佳的人。B. 店小二,原指旧时茶馆、酒肆、旅店等处负责接待顾客的伙计。当下,“店小二 ”便逐渐演化出新义,指推进经济发展、为当地经济繁荣作出贡献的小微企业和小老板。C. 巨婴,本是指体形巨大的婴儿。近年来,人们用“巨婴 ”指心理滞留在婴儿阶段的成年人。这类人以自我为中心,一旦出现超乎自己预期的情况,就会情绪失控,产生过激的非理性行为,给社会带来灾难性后果。D. “教科书式 ”是人们用它来指“规范的 ”“典范的 ”“经典的 ”“示范的 ”“完美的 ”等,形容某事做得非常标准、规范,如“教科书式表演 ”“教科书式
14、避险”“教科书式设计”等等。【答案】B【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流行语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分析评选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基于的社会学价值原则所蕴含的道理,属于体现类型题。B、错误;店小二,原指旧时茶馆、酒肆、旅店等处负责接待顾客的伙计。当下,店小二 ”便逐渐演化出新义,指推进经济发展、为企业提供周到服务的政府部门及领导干部。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流行语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对一些流行语做一些理解和积累是做题的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9对下面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和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A. 开阔雄浑,朗健清逸,笔势舒敛有致。B.采用隶书字体,讲究“蚕头雁尾 ”“一波三折”。
15、C. 用字规范,笔笔交代清楚,笔势劲挺有力。D. 采用行书字体,庄重大气中又不失灵动气息。【答案】B【解析】 【分析】 B.有误。此字体为行书,朗健清逸,笔势劲挺有力,庄重大气中又不失灵动,明显不符合 “蚕头雁尾 ”“一波三折 ”的隶书的特点。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书法作品的赏析,注意首先明确书法作品的字体,然后根据字体特点揣摩选项正误。10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语出自()A. 论语B. 孟子C. 战国策D. 墨子【答案】B【解析】 【分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下。“民贵君轻 ”成为后世广泛流传的名言,一直为人引用。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
16、百姓是不可更换的。所以,百姓最为重要。故答案为: B【点评】孟子说:“百姓最为重要,国家其次,国君为轻。所以,得到民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应允的做国君,得到国君应允的做大夫。国君危害到土神谷神 国家,就改立国君。祭品丰盛,祭品洁净,祭扫按时举行,但仍然遭受旱灾水灾,那就 改立土神谷神。 ”11 古诗文默写。(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A.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童关路。B.风烟俱净,共色天山。从流飘荡,任意东西。C.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E.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F.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7、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急湍甚箭,。(吴均与朱元思书) 东风不与周郎便,。(杜牧赤壁) 不应有恨,?(苏轼水调歌头) 念天地之悠悠, 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名句。在 我 们 的 生 活 中 , 每 个 人 都 有 失 意 的 时 候 。 当 你 怅 惘 、 沮 丧 之 时 , 我 们 应 该 抱“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样的态度,要有对人生、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积极精神和豁达胸襟。【答案】 ( 1) C,F( 2) 猛浪若奔 铜雀春深锁二乔 何事长向别时圆 岂不罹
18、凝寒 独怆然而涕下 行到水穷处(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解析】 【分析】( 1)这是一道考查文言文默写的题型,主要考查字形的正确书写。A.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童(潼)关路。B.风烟俱净,共色天山(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E.折戟沉沙铁未消(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所以选CF。(2)这是属于古诗文识记类默写的题型。这类题除了平日要加强记忆外,还要注意字形的写法。 句中的 “乔 ”字写法, 句中的 “圆 ”, 句中的 “罹 ”字, 句中的 “怅 ”“涕 ”的写法。( 3)这是一道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这就要审清
19、题干,这一句是日常学习中经常考查的内容,应该很容易填写,但要注意 “畔 ”的写法。12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2017年5月21日 , “丁 酉 年 世 界 华 人 炎 帝 故 里 寻 根 节 ”在 湖 北 随 州 隆 重 举行。B. “诗圣 ”杜甫的望岳共三首,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C. 论 语 , 儒 家 经 典 著 作 , 与 大 学 中 庸 孟 子 诗 经 合 称 “五经”。D. 威尼斯商人是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喜剧。【答案】C【解析】 【分析】C 项,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 “五经 ”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故
20、答案为: 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重在平时积累,多做题。13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海燕是苏联作家高尔基写的“幻想曲 ”海燕之歌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春天的旋律作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高尔基,著有长篇小说母亲及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B. 脸谱是京剧的一大特点,可以帮助理解剧情简单来说,红脸代表忠勇;黑岩代表猛智;蓝脸绿脸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代表凶诈;金脸银脸代表神秘。C. 云南的歌会是一片极富情趣的散文,作者沈从文是现代作家,代表作有边城。这篇散文在 “歌会 ”的大标题下,描绘了“山野对歌 ”“山路漫歌 ”“村寨传歌
21、 ”三种歌唱场景。D. 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其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辨是非,增强了说服力,而排比、夸张等修辞的大量运用了更使文章辞采缤纷。【答案】 D【解析】 【分析】 A.正确。B.正确。C.正确。D.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其言行的一本书。类似于语录体,并不是散文。本项有误。故选 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14 下列诗歌写于诗人“归来 ”后的是
22、()A. 我爱这土地B. 太阳的话C.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D. 光的赞歌【答案】D【解析】 【分析】根据平时阅读和积累可知,艾青归来后诗歌的基本主题:关注民族和人民命运,歌唱人类的理想和光明。在浪尖上古罗马竞技场光的赞歌等都是。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和积累。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记忆,然后按照题目要回答即可。15 学校开展 “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针对社区及农村老年人的 “空巢 ”现象进行问卷调查,请你设计两个问题,分别对老年人和他的家人进行问卷调查提问。( 2)请
23、你写出两句关于 “孝顺 ”的名言,诗句或警句。【答案】(1) (针对老人)儿女经常回来看望你吗?你感到孤独吗?如果你们和老人是分开居住,老人突发疾病时你们是如何救治和照顾的?(2) 百善孝为先;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子欲养而亲不待。 (针对子女)【解析】 【分析】( 1)此题考查学生问卷调查的能力。在进行问卷调查时,所涉及的问题应该围绕活动的主题,从实际出发。此题可以从老年人和子女两个角度来设计问题,表达出对 “空巢 ”老人孤独感的关注。(2)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言警句的积累。关于 “孝顺 ”的句子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任选一句即可,
24、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故答案为:(1) (针对老人)儿女经常回来看望你吗?你感到孤独吗? (针对子女)如果你们和老人是分开居住,老人突发疾病时你们是如何救治和照顾的?(2) 百善孝为先;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子欲养而亲不待。【点评】( 1)主题活动设计方案,明确题目要求,针对问题去提问,要结合实际并有针对性。题干要求是:针对社区及农村老年人的 “空巢 ”现象进行问卷调查,注意是社区和农村两种情况,针对两种人提问:老年人和他的家人。( 2)名言、警句、格言、俗语、歇后语的积累在于平时,积少成多,注意归类。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司汤达 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母亲
25、,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 高尔基 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 培根16 综合性学习。本学期,我们组织了 “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1)人们常用动物回报母亲的事例来教育孩子要孝敬回报父母,请写一个你知道的动物报恩的典故,并加以解释。( 2)小组要制定 “孝亲敬老月 ”活动方案,请提出三条切实可行的建议。( 3 )李丽同学在 “孝亲敬老 ”主题班会上讨论 “孝 ”的内涵时,提出要多听听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多看看父母辛勤付出的举动,多回忆父母关爱的点滴镜头,多做点回报父母的事情,而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理解父母 ”。对此,请
26、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 50 个字 )【答案】( 1)乌鸦反哺。在母亲的哺育下长大后,当老乌鸦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或者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它的子女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 2 )举行 “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演讲比赛;开展“孝文化 ”知识竞赛;评选“最美孝心少年”。(3 )示例: “理解父母 ”就是不要对父母的“唠叨 ”抱有怨言,因为这是他们爱的表现。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我们应该善待自己的父母,珍惜我们日益减少的与父母相处的时光。【解析】 【分析】 本题学生对文化典籍的考查,
27、解答本题一定结合平常的积累来解答,注意叙事的条理性;这样的故事很多,比如: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等进行叙述即可; 本题考查设计活动,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作答本题时,可围绕着活动主题“孝亲敬老,从我做起”,可提出,设计活动为:可提出以下建议:举行“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演讲比赛;开展“孝文化 ”知识竞赛;评选“最美孝心少年”等; 本题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即可。作答本题时为绕主题”理解父母 “主题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 乌鸦反哺。在母亲的哺育下长大后,当老乌鸦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或者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它的子女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
28、养育之恩,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 举行 “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演讲比赛;开展“孝文化 ”知识竞赛;评选“最美孝心少年”; 示例: “理解父母 ”就是不要对父母的 “唠叨 ”抱有怨言,因为这是他们爱的表现。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我们应该善待自己的父母,珍惜我们日益减少的与父母相处的时光。【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积累情况,答题关键是学生平时一定注意积累,只有这样才会得心应手; 本题考查设计活动,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
29、、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简单地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17 某校组织了以 “书法 +文化 ”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活动结束后,同学们收集了丰富的材料(见链接),发出了 “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的倡议,呼吁更多的师生学习书法。【链接】新闻摘录:近日,各地纷纷出台文件,规定本地七至九年级学校,在语文课程或校本课程中每学期安排不低于10 课时的书法课。调查数据:各学校书法教师中,书法专业教师占15%,语文教师兼任占56%,美术教师兼任占 29%。学者感言:写字时,一直有一个
30、红线框成的界线,垂直与水平红线平均分割的九宫格,红色细线图成字的轮廓。红色像一种“界限 ”,我手中毛笔的黑墨不能随性逾越红线轮廓的范围,九宫格让我学习 “界限 ”“纪律 ”“规矩 ”。(蒋勋汉字书法之美书者留言: 柔软的毛笔,可以写出有力的线条:一个个不同的汉字,都有优美的结体;写字还是自己心情的记录,真是太有超了!练字需要凝神静气,汉字书写中的姿势、笔顺、运气等对如何做人都有启发意义。(1)从【链接】材料中,再提炼两个要点作为倡议书的内容。 学校开设书法课,为培养学生热爱书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2)活动中,下面这幅陈列在兰州碑林的作品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对这幅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31、张芝冠军帖(局部)A.线条曲直互生,刚柔相济。B.采用行书书体,用笔灵话。C.写法上下牵连,富于变化。D.笔势有力而丰润,展现书者胸襟。【答案】( 1) 学习书法让人中规中矩,懂得纪律和规矩的意义,并能以此约束自身。 书法是优美的艺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良好的艺术修养和自律精神,对于做人有启发意义。(2) B【解析】 【分析】 通读 链接 材料,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分析作答即可。如可提取“我手中毛笔的黑墨不能随性逾越红线轮廓的范围,九宫格让我学习界限 纪律 规矩 ”和“练字需要凝神静气,汉字书写中的姿势、笔顺、运气等对如何做人都有启发意义 ”分析整理即可。“采用行书书体”错。张芝
32、,字伯莫,敦煌酒泉人。他敢于创新,省略章草的繁难之处,在运笔上使用了流利的笔锋,显示出的奋逸的力量,打破了章草的常规,从而创造了“今草 ”这种书法体。今草行笔自然,刚柔相济,疏密相宜,后世将张芝列为“草圣 ”。连后世“书圣 ”王羲之也说自己的草书不如张芝。打开张芝冠军帖,就有纵横气势扑到眼前,疾驰中笔法奇诡多变,回转勾连、舒卷各得其宜。形成了上下贯通、逶迤连绵的纵向气势。线条飘逸而不飘忽,没有火辣辣的气味,而是纯正、脱俗,把草书写雅致了,也写得灵动了。圆转的笔调多,运用不好则大圈圈套小圈圈,雷同且俗气。而在这里,弧度多变,弧形多样,交错包含,不断给人以新鲜感。张芝用笔不是往粗壮雄厚处发展,也非
33、丰腴泽丽,而是笔锋轻入纸,跃起而行,不雕不琢。故答案为: 学习书法让人中规中矩,懂得纪律和规矩的意义,并能以此约束自身。 书法是优美的艺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良好的艺术修养和自律精神,对于做人有启发意义。 B。【点评】( 1)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提取与概括。题干要求 “提炼两个要点作为倡议书的内容”,阅读材料,从中概括出学习书法的两大好处即可。如根据 “学者感言 ”的内容,可以概括出学习书法可让人中规中矩,并以此约束自身;根据 “书者留言 ”可根据出书法 “对如何做人都有启发意义 ”。( 2)本题考查书法作品的欣赏。注意观察这幅作品,通篇来看,行气流畅,气势贯通,但仔细审视,相连之字并不多,所以
34、“上下牵连 ”有误。18 某班拟开展以 “漫步古诗苑 ”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1)【古诗分类】班委会准备将教材中出现过的诗句分类编辑,下列诗句不宜放在主题类的一句是( )“思乡 ”A.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C.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D.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诗人竞猜】班委会举行 “诗人竞猜 ”的猜谜活动,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语句。示例:(谜面)最恨凡尘世,一生独爱菊。 (谜底)陶渊明(谜面) _。 (谜底)陆游( 3)【新闻撰写】班上还举行了 “古诗词诵读比赛 ”,下面是宣传委员在比赛结束后写的一则新闻,请你为
35、其拟写一个标题。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神奇魅力,我班于4 月 21日至 23 日开展了以 “经典诵读 ”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比赛。本次比赛设置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环节,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出5 名获奖者。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答案】 ( 1) C(2)铁马冰河梦,驿外断桥梅(3)我班开展古诗词诵读比赛【解析】 【分析】(1) ABD 都表达思乡之情,C“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出自王维的竹里馆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2)此题要求编写谜面,可从所积累的陆游
36、的诗句中概括答题,注意要和例句字数相符。如:铁马冰河梦,驿外断桥梅。( 3)给新闻拟写标题,可从导语中筛选出关键信息组合成标题即可。这个消息的导语是第一句话,关键句是我班于 4 月 21 日至 23 日开展了以 “经典诵读 ”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比赛。从中筛选出关键信息是:我班、古诗词朗读比赛。据此拟写新闻标题。故答案为: C 铁马冰河梦,驿外断桥梅 我班开展古诗词诵读比赛【点评】 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本题考查制作谜面的能力。答题的关键
37、是对陆游诗歌的积累,在积累的基础上模仿例句制作谜面即可。 本题考查提炼新闻标题的能力。新闻标题的提炼主要方法是:第一,只保留事实核心部分,省略其他部分;第二,只保留事情发展结果,省略不必要的过程与细节;第三,省略消息来源;第四,省略不必要的议论;第五,省略不必要的事实成分,如时间、地点、具体名称等。19 按要求完成语言表达,中华文化是尚和的文化,“和 ”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请你参加“和文化的魅力 ”综合实践活动,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1) “和 ”为形声字,原作“龢 ”,古字形由 “龠 ”( yu,像笙箫类的古乐器)和“禾 ”构成,前者表意,后者表声。请依据“和 ”字字形的构成,判断以下哪
38、一项词义为“和 ”的本义。()A.调和五味B.天气暖和C.古代军队的营门D.古乐器( 2)中国古代哲学家们讲究 “天人合一 ”,饱含着人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意思。请将陶渊明饮酒中表现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名句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 3)下面文字选自习近平总书记对“和 ”的境界的解读,横线上依次所填词语的正确选项是( )“和 ”是 _,人类文明因多彩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和 ”是 _,傲慢与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的最大障碍;“和 ”是,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A.包容、平等、和谐B.和谐、平等、包容C.平等、和谐、包容(4)芳菲四月,春光明媚。请写一段话,描
39、绘春日美景,并用一个含有字短语。(不少于50 字)【答案】 ( 1) D“和 ”字的成语或四(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 B( 4)注意几点要求,一、不少于 50 字;二必须带有一个含 “和 ”字的词语 ,如 :风和日暖、风和日丽、和风细雨、和光同尘、惠风和畅、春和景明;三、描写春景。【解析】 【分析】( 1)从 “和 ”的形旁即可得出正确的判断, “和 ”原作 “龢 ”,形旁是 “龠 ”,像笙箫类的古乐器。即可推断出 “和 ”的本义是 “古乐器 ”,其它几项都是引申义。故选 D。( 2)要求写出陶渊明饮酒中表现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名句。实际上是在考查理解性(情景)默写。理解性默
40、写,顾名思义,理解了才能默写出来;理解了才能记得久、记得牢。此题要注意 “篱 ”与 “悠”的书写。( 3)选词填空。 “交流互鉴 ”是一种 “和谐 ”; “傲慢与偏见 ”正好与 “平等 ”相反; “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 ”是一种 “包容 ”。故选 B。( 4)要求写一段话,内容是描绘春日美景。这是在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运用含有 “和 ”字的词语。如:春天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古往今来人们几乎用尽了所有完美的词语诗句来形容和赞美春天。春天踏着轻盈的脚步走来了,惠风和畅,阳光明媚,它给大地穿上了一层绿色的服装,使大地焕然一新,满园春色,春天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和希望,给人们带来了勃
41、勃的生机和活力,催促我们奋发向上。我爱这迷人的春天。故答案为: D;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 注意几点要求,一、不少于 50 字;二必须带有一个含 “和 ”字的词语 ,如 :风和日暖、风和日丽、和风细雨、和光同尘、惠风和畅、春和景明;三、描写春景。【点评】 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名篇名句的复习策略是:一要化整为零,日积月累,注意整篇背诵与片段突击相结合。复习时,注意效率;二要动口更要动手,关键是不写错别字;三要将识记与理解相结合,加强理解基础上的记忆,理解是根本,默写时要懂意思;四要注意方法,领悟含义,圈点勾画,边诵边写; 此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