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题.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756388 上传时间:2020-12-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语出自()A. 论语B. 孟子C. 战国策D. 墨子【答案】B【解析】 【分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下。“民贵君轻 ”成为后世广泛流传的名言,一直为人引用。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换的。所以,百姓最为重要。故答案为: B【点评】孟子说:“百姓最为重要,国家其次,国君为轻。所以,得到民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应允的做国君,得到国君应允的做大夫。国君危害到土神谷神 国家,就改立国君。祭品丰盛,祭品洁净,祭扫按时举行,但仍然遭受旱灾水灾,那就改立土神谷神。”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

2、一项是()A. 关睢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作品,天净沙秋思是元代的散曲。B. 鲁迅的孔乙己、契诃夫的变色龙、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都是小说。C. “三十而立 ”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 “四十不惑 ”指有所成就的年龄。D. 传统的对联张贴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上联末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尾字用平声。【答案】 C【解析】 【分析】 C 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三十而立 ”指所成就的年龄。“四十不惑 ”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的相关内容。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关注课本的注释,注意平时的积累。3

3、“诗词与书法研究小组”推送了书法作品行路难(其一)。下面是四位同学欣赏后的回复,其中对该书法作品评价得当的一项是()A. 字体为隶书,写得非常重大气,横画长而直画短,整体略微宽扁。B. 字体为楷书,在笔画的长与短、粗与细,以及体势的大与小、肥与瘦上有变化。C. 字体为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汪洋恣肆,狂乱中又不乏优美。D. 字体为行书,运笔自如,气势贯通,潇洒有致。【答案】D【解析】 【分析】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行书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写起来很轻松。隶书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 ”、 “一波三折 ”。据此可知这

4、幅作品应该为行书。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书法的文学常识。平时学习时一定要结合有关书法作品掌握各种书体的特点,答题时要据此进行分析。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环境。B. 莫泊桑,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巴黎圣母院等。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我的叔叔于勒。C. 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文集,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谥号“文正 ”,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D. 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多才多艺,但他首先是诗人,他的代表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采果集等。【答案】 B【解析】 【分析】 B.巴黎圣

5、母院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所著。故选B。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5下列关于戏剧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是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B. 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时间和空间高度集中的原则。C. 剧本主要靠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其性格。D. 按照作品类型划分,戏剧可以分为历史剧、现代剧、情节剧、哲理剧、寓言剧、童话剧等。【答案】D【解析】 【分析】 ABC表述正确。D.这句话分类标准混乱,戏剧按容量大小,戏剧文学可分为多幕剧、独幕剧和小品;按表现形式

6、,可分为话剧、歌剧、诗剧、舞剧、戏曲等 ;按题材,可分为神话剧、历史剧、传奇剧、科学幻想剧等。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6词,又称长短句,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词牌名即由此而来,阅读下面这首苏轼的词,你认为最适合做这首词的词牌名的一项是(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

7、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A. 沁园春B. 水调歌头C. 行香子D. 丑奴儿(采桑子)【答案】C【解析】 【分析】此题最简单的解答方法就是根据节奏来确定, A.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第三句 “万里雪飘 ”是四个字;B.苏轼的水调歌头 1 明月几时有首句就是 “明月几时有 ”是五个字;C.这是苏轼的 行香子(一叶舟轻);D.欧阳修的采桑子第一句“轻舟短棹西湖好”是七个字。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有关词的文学常识。词牌规定了这首词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等,平时学习时多积累一些诗词,答题时才能得心应手。7下列成语出处错误的一项是()A. 扑朔迷离 木兰诗C. 舍生取义一一孟子B. 不亦乐

8、乎 礼记D. 一鼓作气一左传【答案】B【解析】 【分析】 B. “不亦乐乎 ”选自论语。故选B。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及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如果以选择题出现的话,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钧,旧时对尊长或者上级用的敬词。如“钧裁 ”,指对上级裁决的敬称,也

9、指恭请作出决定。B.古代常用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千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 “天启壬戌 ”为年号千支兼用法。C. 诗经收录了我国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分为“风 ”“雅 ”“颂 ”三个部分,其中关雎选自 “风 ”,蒹葭选自“雅 ”。D.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均是我国古代文学游记类作品的经典之作,其作者都在“唐宋八大家 ”之列。【答案】C【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古代文化常识。有敬辞和谦辞,古代纪年法,文学常识,涉及面广,是对学生的综合考查。C 项说法不正确。蒹葭选自诗经秦风。不是选自 “雅 ”。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古代文化常识。答题时应注意,根

10、据题目要求,提取选项中的关键词语比对相关知识,仔细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9选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A.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而 “小李杜 ”指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杜牧。B.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 ”,与李清照并称 “济南二安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辛弃疾的作品之一。C. “铭 ”是古代刻于碑版或器物上用以称功德或申鉴戒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内容多简短,特别是刻于器物上申鉴戒的铭文,文字短小精悍却构思精巧,一般是用韵的,例如陋室铭。D.

11、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分为12 策, 33 卷,共 497 篇,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该书。【答案】A【解析】 【分析】 A 项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误,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故答案为: A【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体知识、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和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

12、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10 “破釜沉舟 ”这个成语出于哪次战争?()A. 赤壁之战B. 长平之战C. 巨鹿之战D. 官渡之战【答案】C【解析】 【分析】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公元前209 年,我国历史上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牺牲后,刘邦和项羽率领的两支军队逐渐壮大起来。公元前207 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

13、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故答案为: C【点评】破釜沉舟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11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时下,经典作品销路不佳,有些书店将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放在打最低折扣的专卖区。同时,肆意改编经典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西游记被 “大话 ”,三国演义被 “水煮 ”。这样的改编实际上是把内涵丰富的 “文学大餐 ”变成 “速食快餐 ”,往往使经典不再 “经典 ”。然而,阅读这种改编的名著在不少青少年中成了一种时尚,他们说: “那种很正经的文学名著,书太厚,文字太多,我们没时间也没兴趣读。”(摘

14、自新京报)【材料二】我们的中文经历了几千年的成长,仍然有着青春的活力,是活的语言。我们不妨回头看看那些文学作品,比如三国演义西游记之类的,我想一个中学生大概不需要用字典,就可以看懂。从古到今,那些古籍除了非常高远的、深奥的之外,很多经典之作都是今日一般读书人可以享受、欣赏,并终生使用的。(摘自余光中先生在母校南京大学的演讲)( 1)你认为这个专题活动的目的是:_。( 2)我国古典名著中有许多足智多谋的人物形象,请写出其中一位及相关故事名称。(示例中所给人物不可再用)示例:书名:三国演义人物:诸葛亮故事:草船借箭书名: _;人物: _;故事: _( 3)为了搞好这个专题活动,小晴想到了撰写名著阅

15、读心语来进行宣传。她撰写了骆驼祥子的阅读心语:祥子,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像骆驼一样耸起脊背,拉着一辆黄包车在胡同中奔跑。风雨中的哆嗦,烈日下的喘息,让我读出了下层劳动人民的辛酸苦难。你从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中选择一部,也撰写一段阅读心语。【答案】 ( 1)激发阅读名著兴趣,倡导阅读经典名著( 2)西游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3)西游记这本书主要讲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了真经,告诉了我们:只要有决心,有坚定的信念,就不怕攻克不了难关。【解析】 【分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1)本题考查概括材料主要信息的能力。找出两则材料反映的共同问题,即可为活动的目的。从两则

16、材料内容来看,都与 “经典 ”有关,第一则以反面事例表现阅读 “经典 ”的重要性,第二则以名人的语句突出阅读经典的重要,二者相合可以确定,本次活动旨在说明经典文学名著的价值,引导中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高。( 3)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感悟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题,符合所选名著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或人物形象特点,语言表达清楚即可。如:水浒的阅读心语:好汉们对于国家,朋友永不熄灭的忠义。

17、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不背叛不欺骗。故答案为:( 1 )激发阅读名著兴趣,倡导阅读经典名著;( 2)西游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3)西游记这本书主要讲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了真经,告诉了我们:只要有决心,有坚定的信念,就不怕攻克不了难关。【点评】材料阅读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以及活用材料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的知识面庞杂,平时要多积累,多记忆,并多训练。12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城南旧事的主人公英子是一个聪明、善良、敏感的小姑娘,经历了许多成长的变故后,她带着深深的痛苦和悲哀告别童年。B. 老舍的骆驼祥

18、子富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情,小说刻画了祥子这一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始终不向命运低头的平民形象。C. 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香菱在学诗过程中得到了薛宝钗的悉心指点,她学诗的经历告诉我们:学习要不耻下问,敢于质疑。D. 简 爱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主人公简 爱虽然贫穷、低微、不美、矮小,但一直坚定地捍卫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尊严。【答案】D【解析】 【分析】 A 项中作品通过主人公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故不正确。B 项中祥子最初是自尊好强、吃苦耐劳,但最后却百年城了一个自甘堕落、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的市井无赖。故不正确。C 项

19、中香菱是在向林黛玉学诗,不是薛宝钗,故不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容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就一定能够提高。13 1978 年以后,艾青的诗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面不属于他这一时期诗歌特点的一项是( )A. 诗句由原先的长短错落,不求整齐划一变得比较整齐。B. 诗情由原先的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 ”变得比较深沉。C. 写法由原先的尽情的呼告、肆意的排叙变得口语化、散文化。D. 诗意由原先的凝重、深厚变得比较警策,充满哲思。【答

20、案】C【解析】 【分析】艾青诗选里面专门介绍艾青 “归来 ”后诗风的变化,根据平时阅读和积累可知: ABD 说法正确, C 说法错误。【点评】本题考察艾青 “归来 ”后诗歌的特点,只要认真阅读并积累这段文字的要点即可正确答题。这也提示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注意积累课本上介绍的名著知识。14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共三百零五篇,故称“诗三百 ”。 B. 逍遥游出自庄子,作者庄子,战国时宋国人,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C. 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西汉文学家、史学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

21、史,共130 篇。D. “足下事皆成”中的 “足下 ”是古人对别人的敬称,指对方;而 “陛下 ”则是对皇帝的敬称。【答案】B【解析】 【分析】文学常识,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 B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说法有误,应改为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故答案为: 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识记与理解能力。解答时注意联系平时的积累,可对文学常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15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六义 ”中,赋、比、兴指的是诗的内容,风、雅、颂指的是诗的表现手法。B. 在我国古代,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叫做阳。比如“河

22、阳 ”,指的就是黄河的北岸。C. 母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荷叶母亲 就是现代作家冰心所写的一首母爱的颂歌。D. 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一篇讽刺小说,它既带给了我们笑声也令我们深思。【答案】 A【解析】 【分析】 A 项,诗经的“六义 ”中, “赋、比、兴 ”指的是诗的表现手法,“风、雅、颂 ”指的是诗的内容。故答案为: A。【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先回忆相关文学现象或作家作品内容,再结合考点具体辨析,本题的 “比 ”是手法、文学现象,而 “颂”是内容标识。16 八年级同学开展“人无信不立 ”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引经据典话诚信】 “信 ”,即诚信,是中

23、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古代先哲给我们留下很多关于 “信 ”宝贵财富,你所在小组需要搜集古人有关 “信 ”的名言警句、名人逸事,你的任务是搜集名人逸事。请你将搜集到的用简洁的语言分享在下面横。( 2)【晓之以理劝诚信】昨晚,你的好朋友小明给你发来一条信息,大概意思是说,明天就要考试了,他很担心自己考砸了,对不起父母和老师。而你和他正好就在一个考场,且就 在 你 后 面 , 他 希 望 你 在 考 试 时 能 给 他 一 点 帮 助 。 看 完 他 的 信 息 , 你 回 复 道 :“ _。”(3)【环顾身边赞诚信】2012 年 11 月 2 日,扬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一(2)班徐砺寒不慎剐蹭停在路边

24、的宝马车后,没有选择逃走,而是在原地等待近半小时后,留下一张字条:如果你是某报社的记者并且在第一时间获得这一新闻线索,需要拟写一篇新闻稿,请将你拟写的新闻标题分享在下面。【答案】 ( 1)曾子杀猪,一诺千金,宋濂抄书还书。( 2)小明,一次考试成绩只是代表这一阶段的学习状况,即使考得不好下一阶段可以再弥补不足,但是不能因小失大。诚信是做人之本,人无信则不立,你说对吗?( 3)诚信纸条车上贴 扬城遍开文明花【解析】 【分析】( 1)多读书,多接触社会,多体验生活,多积累名人文化,特别是记忆古人有关 “信 ”的名人逸事,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学生表述合理即可。如查道摘枣留钱、范式千里赴约、曾子守信

25、杀猪、雷义获金付县曹、种世衡“不失信于羌人”、商鞅立木取信。( 2)拟写信息,也是一种劝说。要针对“他希望你在考试时能给他一点帮助”这一具体情况提出你的不同意见。拟信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理有据,以理服人。以诚恳的态度、商量的口吻劝说,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你说呢、你觉得呢、好吗、行吗等),多用疑问句,少用祈使句。文明得体,避免激化矛盾,不能出现命令语气。文字要简短,表达清楚明白。不能偏离“诚信是做人之本”这一劝说主题。( 3)拟写的新闻标题。这是压缩语段的一种传统题型。要做到读懂原文,答题时内容无损原意,不能丢掉语段中重要的信息;抓住关键词语;语言简洁

26、明快;言简意赅。此题要针对 “扬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一( 2 )班徐砺寒不慎剐蹭停在路边的宝马车后,没有选择逃走,而是在原地等待近半小时后,留下一张字条(要看懂图片中的字条内容) ”这一事件来拟写新闻标题。标题中要有地点、人物、事件;标题中可带有情感倾向。语言要整齐,最好构成对偶句。故答案为: 曾子杀猪,一诺千金,宋濂抄书还书; 小明,一次考试成绩只是代表这一阶段的学习状况,即使考得不好下一阶段可以再弥补不足,但是不能因小失大。诚信是做人之本,人无信则不立,你说对吗? 诚信纸条车上贴扬城遍开文明花。【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的积累。有关“信 ”的名言警句、成语典故有很多。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的能力

27、,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关于得体,需要我们在平时就要注意文明用语,规范使用现代汉语; 本题考查对新闻内容的概括。首先必须做到全文阅读,圈画出新闻材料的主要事件,概括时应根据主要内容抓住关键性词语来进行解答。17 根据材料要求,完成下列问题。百善孝 先。尽孝就 奉养老人、尊敬 、孝 父母、祭奠祖先。学校正在开展以 孝道美德 ” 主 的 合性学 活 。“弘( 1) 你写出一句与父 、母 有关的名言、俗 或两句前后 的古 。( 2) 你从三个不同方面就 “中学生如何尽孝 ”提出具体建 ,用 的 言分条表述。【答案】 ( 1)

28、儿行千里母担 。养儿方知父母恩。 言寸草心, 得三春 。(2) A 好好学 ,用 异的成 回 父母。 B 帮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家 活。 C 常与父母交流,拉拉家常。 D 住父母的生日,送上祝福。 E 父母下班回家后 父母按摩,帮他 消除疲 。【解析】 【分析】( 1)此 需要注意所写名言、俗 或古 是关于 “父 、母 ”主 的,同 注意如果 古 ,前后两句要 。( 2)就 “中学生如何尽孝 ”提出具体建 ,可以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思考。关注父母的身体和精神。18 下面的材料,完成1-5 。享 妙趣【材料 1】清代著名 曲家、大文人李 ,在家 浙江 溪建了一座亭子, 主李富 助了 金,就要 亭子取

29、名 富 亭。李 得不好,阻 道:“且停停。 ”意思是 ,你 且停一下。 主 : “你有更好的名字 ? ”李 笑着 : “我已 出名字了 ( A )。 ” 后来李 个亭子 了一副 :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者往者溪山清静B 。人生路上到底有多少座亭子?也 那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地方,但都可以走 去,体会生命中的一种从容。( 自于丹趣品人生)【材料 2】有水的地方就有 舟/ 有 舟的 渡就有人 鼓非湘水 你, 是 C / 你 身一 ,所有的波涛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想家/ 有岸的地方楚歌就四起/ 你恒在鼓声的前方引路/ 汀芷浦 流芳到 今/ 你就在歌里, 里,水里21 世 教育网( 自余光中漂 屈原)【材

30、料3】甲:水 我也 看。甲:和祝英台嘛!乙:水 您都看 呀?乙:梁山伯跟祝英台是另一个故事!甲:一百零八个大水 嘛!甲:你 才 的梁山乙:哎 , 得多大一个 炉房啊!乙:水泊梁山。甲:人都是英雄好 ,什么 炉房?甲:宋江有吧?乙:英雄好 有叫水 的 ?乙: !甲:有那本 啊!甲:扈三娘?乙: 。 乙:有!甲: ? 甲:化蝶了嘛!乙:梁山泊乙:哎呀!( 自相声 腹 )( 1 )【材料1】 述了李 亭子取名的有趣故事, 你根据文意,在A_ 、B_ 两 各填入恰当的三个字。(2)于丹欣 李 所取的亭名,其 是欣 李 的一种人生 度, 用【材料1】中的一个双音 概括 种人生 度。( 3)【材料 2】用

31、 歌的形式表达了 屈原的无限崇敬。 巧妙 划横 句的 序,将其填在 C ,使之意趣 生。( 4)【材料 3】是相声 腹 的 , 之令人捧腹,却又令人深思, 在两 名号内填写同一部名著的名字 ,并 部相声 刺了一种怎 的 象?( 5) 累 接: 三 小材料 合性地体 了 的妙趣。 是一个奇妙的 程:他人的智慧,可以激起我 心中的波浪,就像屈原离 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 兮,_- ”永 引 着我 不断追求。【答案】 ( 1)且停亭;且停停(2)从容(3)你 湘水( 4)水浒(或水浒传);对经典名著阅读很少,张冠李戴,不明所以,似是而非。( 5)吾将上下而求索【解析】 【分析】 1.仔细阅读文段,根据

32、李渔所说“我已经说出名字了”,即可在李渔说的话中找到 “且停亭 ”三字。第二空,根据文段最后一句中“但都可以走进去,体会生命中的一种从容 ”的感慨,抓住“从容 ”这个词的意义,再根据对联的特点,与李渔上联中的“林绿绿 ”相对的即是 “且停停 ”。2.阅读第一文段,从作者叙述故事后的感慨语句“人生路上到底有多少座亭子?也许那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地方,但都可以走进去,体会生命中的一种从容。”即可找到 “从容 ”二字。 3.注意看清本题的答题要求。阅读材料二全文,了解甲乙对话的语境,根据答题要求“调换划横线句的语序”,赞美屈原,即要把人称代词放在前面,把“湘水净你 ”改成 “你净湘水 ”即可。 4.注意

33、看清本题答题要求,第一问 “填写同一部名著的名字 ”,根据文中 “扈三娘 ”这个信息点即可知是水浒传。从文中对答中即可知作者的讽刺的是一些人缺少文学知识却瞎卖弄的现象。5.本题无须多思考,直接根据题干中的提示“屈原离骚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 ”默写出下句即可,注意不写错字,“吾 ”不要写成 “我 ”, “求索 ”不要写成 “索求 ”。19 按要求完成语言表达,中华文化是尚和的文化,“和 ”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请你参加“和文化的魅力 ”综合实践活动,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1) “和 ”为形声字,原作“龢 ”,古字形由 “龠 ”( yu,像笙箫类的古乐器)和“禾 ”构成,前者表意,后者表声。

34、请依据“和 ”字字形的构成,判断以下哪一项词义为“和 ”的本义。()A.调和五味B.天气暖和C.古代军队的营门D.古乐器( 2)中国古代哲学家们讲究 “天人合一 ”,饱含着人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意思。请将陶渊明饮酒中表现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名句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 3)下面文字选自习近平总书记对“和 ”的境界的解读,横线上依次所填词语的正确选项是( )“和 ”是 _,人类文明因多彩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和 ”是 _,傲慢与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的最大障碍;“和 ”是,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A.包容、平等、和谐B.和谐、平等、包容C.平等、和谐、包容(

35、4)芳菲四月,春光明媚。请写一段话,描绘春日美景,并用一个含有“和 ”字的成语或四字短语。(不少于50 字)【答案】 ( 1) D(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 B( 4)注意几点要求,一、不少于 50 字;二必须带有一个含 “和 ”字的词语 ,如 :风和日暖、风和日丽、和风细雨、和光同尘、惠风和畅、春和景明;三、描写春景。【解析】 【分析】( 1)从 “和 ”的形旁即可得出正确的判断, “和 ”原作 “龢 ”,形旁是 “龠 ”,像笙箫类的古乐器。即可推断出 “和 ”的本义是 “古乐器 ”,其它几项都是引申义。故选 D。( 2)要求写出陶渊明饮酒中表现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名句。实际

36、上是在考查理解性(情景)默写。理解性默写,顾名思义,理解了才能默写出来;理解了才能记得久、记得牢。此题要注意 “篱 ”与 “悠”的书写。( 3)选词填空。 “交流互鉴 ”是一种 “和谐 ”; “傲慢与偏见 ”正好与 “平等 ”相反; “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 ”是一种 “包容 ”。故选 B。( 4)要求写一段话,内容是描绘春日美景。这是在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运用含有 “和 ”字的词语。如:春天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古往今来人们几乎用尽了所有完美的词语诗句来形容和赞美春天。春天踏着轻盈的脚步走来了,惠风和畅,阳光明媚,它给大地穿上了一层绿色的服装,使大地焕然一新,满园春色,春天给人们

37、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和希望,给人们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催促我们奋发向上。我爱这迷人的春天。故答案为: D;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 注意几点要求,一、不少于 50 字;二必须带有一个含 “和 ”字的词语 ,如 :风和日暖、风和日丽、和风细雨、和光同尘、惠风和畅、春和景明;三、描写春景。【点评】 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名篇名句的复习策略是:一要化整为零,日积月累,注意整篇背诵与片段突击相结合。复习时,注意效率;二要动口更要动手,关键是不写错别字;三要将识记与理解相结合,加强理解基础上的记忆,理解是根本,默写时要懂意思;

38、四要注意方法,领悟含义,圈点勾画,边诵边写; 此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本题考查的是成语的积累与运用,解答此题要充分理解语段的意思,结合上下文的意思,找出恰当的词语。20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B. 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中记载的许多策士故事中的一个,它对人物言行的简洁传神的刻画被后人作为写人记事的典范。C. 序,文体名。一般用来陈述作品主旨、创作经过、写作目的等,

39、常置于作品的正文之前。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即是属于这类序文。D. 渔家傲 秋思描述了与中原地区完全不同的塞外景象。“衡阳雁去 ”,秋天边塞的大雁向衡阳飞去,表明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作者的家乡吴地(今江苏吴县)大不相同。“四面边声连角起 ”,这种 “边声 ”是中原没有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答案】C【解析】 【分析】 C 项,序:文体名,有书序、赠序二种,送东阳马生序为赠序,但序是说明书籍著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不是用来陈述作品主旨的,选项说法有误。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序是一种文体,分两种:第一种送别赠言的文章,叫赠序,专用于赠别,内容多是表惜别、祝愿、劝勉、誉扬之意,另一种是写来评价著作的,叫书序。多见于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初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