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756482 上传时间:2020-12-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学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鼎湖山听泉作者是谢大光,按照作者的游山踪迹来写作,把山泉当作山的灵魂来写,从自己对泉水的喜爱之情的不断升华之中,透露出作者对人生的见解: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B. 前苏联作家普里什文在林中小溪中通过对小溪流过森林全程表现出来的冲决一切障碍,非到达自由水域不可的顽强精神的描写,透露了融入自然,亲近自然的感情,表现出作者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C. 陈涉世家这篇课文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客观地记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的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在一定程度上赞扬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反映官逼民反

2、的社会现实,肯定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作用。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至春秋时的诗歌共305 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分为风、雅、颂三类,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所谓兴,即“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答案】D【解析】 【分析】考查对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理解。D 错,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识记及理解的能力。解答时需要平时进行积累,并结合所学的内容进行分析。注意细节。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诗歌305 篇,分为 “风 ”“雅 ”“颂 ”三部分, “风 ”又叫 “

3、国风 ”。B. 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和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都侧重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景物的美好感受,处处洋溢着对大好春光的欣赏、赞美之情。C.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这位既有 “千古诗才 ”又 “一身傲骨 ”的诗人是李白。D.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等。【答案】B【解析】 【分析】杜甫的春望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表现了诗人爱国之情。据此, B 项的杜甫的春望并不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景物的美好感受,处处洋溢着对大好春光

4、的欣赏、赞美之情。故答案为B。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诗词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把握。需要先了解每首诗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再进行比较分析。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诗歌中的 “意境 ”,是指诗人笔下所描绘的画面或事件与诗人的主观感情有机融合而形成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B. 法国作家雨果是享誉世界的文豪,代表作品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C. “记 ”是一种古代文体 ,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D. “而立 ”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 ”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不惑 ”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答案】D【解析】 【分析】 D.

5、“而立之年 ”指有所成就的年龄;“不惑之年 ”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故选 D。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内容比较多,涉及的方面比较广。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对基本的文学常识的掌握,注意积累。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钧,旧时对尊长或者上级用的敬词。如“钧裁 ”,指对上级裁决的敬称,也指恭请作出决定。B.古代常用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千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 “天启壬戌 ”为年号千支兼用法。C. 诗经收录了我国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分为“风 ”“雅 ”“颂 ”三个部分,其中关雎选自 “风 ”,蒹葭选自“雅 ”。

6、D.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均是我国古代文学游记类作品的经典之作,其作者都在“唐宋八大家 ”之列。【答案】C【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古代文化常识。有敬辞和谦辞,古代纪年法,文学常识,涉及面广,是对学生的综合考查。C 项说法不正确。蒹葭选自诗经秦风。不是选自 “雅 ”。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古代文化常识。答题时应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提取选项中的关键词语比对相关知识,仔细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5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长 河 落 日 圆 ”“饮 于 河 渭 ”“山 河 表 里 潼 关 路 ”这 几 句 诗 文 中 的 “河 ”指 的

7、 是 “黄河”。B. 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 “三父子 ”里面的父亲指的就是曹操。C.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一篇五猖会,文章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的一场微妙的冲突,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父子之间的隔膜。D.傅雷家书凝聚了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傅雷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对待生活。【答案】B【解析】 【分析】 B 项 “父亲指的就是曹操”有关文学常识表述错误。“一门父子三词客”中的“三父子 ”中的父亲指的是宋代的苏洵。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与辨析能力。解答文学文化常识类试题,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文

8、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即可。“一门父子三词客”中的 “三父子 ”指的是父亲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6在下列文段空白处填入的词语,顺序恰当的一项是()王義之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他的书法从总体上说,刚健而_、朴素而 _、真率而 _、飘逸而 _ ,多种似乎矛盾的艺术特色都在这里汇合交融,达到炉大纯青、尽善尽美的境界。 精巧 端庄 娟秀 含蓄A. B. C. D.【答案】C【解析】 【分析】王羲之,东晋最杰出的书法家,有“书圣 ”

9、的赞誉,晚年书法炉火纯青,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兰亭序就是他晚年的得意之作。王羲之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是极具有美的观赏性的。C 项正确,注意前后词语的意思相反。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以及对书法常识的了解。答题时应注意,必须准确理解词语的意义,可从范围、轻重、感情色彩等辨析,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王羲之书法风格刚柔相济,博大精深,比如刚健而娟秀,从相对的角度选择。7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小人物身上往往寄托着作者对 “大世界 ”的关怀。也就是人物虽小,但是通过小人物却寄托了

10、作者对社会深深的思考,比如故乡中的杨二嫂和闰土、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及其父亲。B. 北宋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明言其人生志向、政治抱负,表露其博大襟怀、坚强意志。而唐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表现了其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C. “见教 ”,意为 “指教(我) ”。 “见 ”字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 “我 ”怎样。如 “见谅 ”,意为 “原谅(我) ”。D. 避讳,旧时为了对某人表示尊敬,不敢直呼其名,叫做避讳。讳某,意思是某字本应避去。【答案】 B【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一般考查经典篇目或者名家的相关

11、知识。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课本的注释,注意平时的积累。ACD正确; B 选项欧阳修是北宋时代,故选B【点评】在平时注意积累,记住人物时候的时代。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B. 戏剧人物的塑造,大都通过人物的语言,包括对话、独白、旁白来进行。C. 普希金,俄国诗人,其诗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憧憬。D. 老舍,原名舒庆春,被授予“人民艺术家 ”的称号,其代表作雷雨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答案】D【解析】 【分析】 D 项,老舍,原名舒庆春,被授予“人民艺术家 ”的称号,其代表作有:骆驼

12、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雷雨是话剧作家曹禺的话剧。故选D。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辨析判断。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 年 3 月写的短篇小说“幻想曲 ”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曾作为独立的文章发表。文中“海燕 ”象征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B. 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其中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依次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

13、种。C. 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谈读书屈原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德国的培根、中国的郭沫若。D. “赠序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散文文体,一般是在送朋友远行时所作,内容多是一些安慰,勉励的话,如送东阳马生序;“表 ”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如出师表。【答案】C【解析】 【分析】 C、应是:英国的培根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10 1978 年以后,艾青的诗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面不属于他这一时期诗歌特点的一项是( )A. 诗句由原先的长

14、短错落,不求整齐划一变得比较整齐。B. 诗情由原先的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 ”变得比较深沉。C. 写法由原先的尽情的呼告、肆意的排叙变得口语化、散文化。D. 诗意由原先的凝重、深厚变得比较警策,充满哲思。【答案】C【解析】 【分析】艾青诗选里面专门介绍艾青 “归来 ”后诗风的变化,根据平时阅读和积累可知: ABD 说法正确, C 说法错误。【点评】本题考察艾青 “归来 ”后诗歌的特点,只要认真阅读并积累这段文字的要点即可正确答题。这也提示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注意积累课本上介绍的名著知识。11 文学常识与名著(1)阅读下面语段,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通过三年的学习,我们懂得

15、了桑梓是_的代名词,我们认识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诗人 _ , 我们了解了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_。( 2)杨志在汴梁买刀时不堪牛二的撩拨将他杀了,后怕连累他人主动去官府自首鲁达替金氏父女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镇关西后用智逃脱。你怎么评价这两位英雄好汉的做法?_【答案】 ( 1)家乡;陶渊明;论语( 2)我赞美鲁达的做法,他深深知道封建官府的黑暗与腐败,如果投案自首,等于自投罗网,绝没好下场。我也佩服杨志的为人,敢作敢当,不连累他人才称得起真正的英雄好汉。【解析】 【分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家作品及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关键在于熟悉作品内容,熟记文学常识,抓住作者名(字、号)、称

16、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识记。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论语是一部我国最早的语录体的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学生写成。这部儒家经典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积累能力。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该题考查的是对水浒传中人物行为的评价能力。【点评】( 1)对于课本中所涉及到的课文(现代文和文言文)的文学常识及其大致内容、主题要有正确的理解和识记,不能迎合考试,只顾课外而丢掉课内,要明白课内

17、篇目的重要性,同时坚持由课内到课外的原则,即在学习好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 2)阅读名著,首先要了解名著的故事内容,其次对所读名著有关的知识信息要大致的了解,比如作者的情况。再深一步,对名著中的人物要略加分析,掌握其形象特征,尽可能的写点读后感,这样阅读名著才会更有意义。阅读名著最好读原著,也可以读一些介绍性的文字,总之对一些名著方面的常识要熟悉。12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戏 剧 是 一 种 综 合 性 的 舞 台 艺 术 , 它 把 多 种 艺 术 综 合 成 为 一 种 独 立 的 艺 术 样式。B. 资治通鉴是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C.

18、 谦称是表示自谦的称呼,如:卑职、愚、不才、鄙人等。 D. 诗 书 礼易 春秋合称为 “五经 ”。【答案】B【解析】 【分析】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B 项表述不正确,司马光是北宋文学家。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答题时应注意,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逐项字斟句酌辨析正误。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国内第一部编年体通史。13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伯 ”“仲”“叔”“季 ”表示兄弟之间的排序。“谥号 ”是古代王侯、名臣、将相高级官

19、吏、文士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前的德行给予的称号。B. 新闻结构的五部分,分别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主体、结语是必不可少的三部分。C. 科举时代,一般童生先在县或府里参加院试,考取了叫“进学 ”,也就是中了秀才,秀才再到省会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中的为“举人 ”。D.最后一课昆虫记我的叔叔于勒都是法国作家的作品。【答案】B【解析】 【分析】文学常识包括作者名(字、号 )、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B 项 “标题、主体、结语是必不可少的三部分”说法错误。标题,导语、主体是新闻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20、和古代文化常识。答题时应注意,根据平时积累的文学常识和古代文化常识,对各个选项字斟句酌,仔细辨析正误作答。14 学校本月校园文化宣传主题为“和文化 ”。请根据要求 ,完成下列小题。(1)结合 “和 ”字字源的解说及配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和 ”字的本义 ,补全下面的板报内容。“和 ”字由 “禾 ”与 “口 ”组成。 “禾 ”是 “龢 ”的省略 ,表示用编钟和排箫共同演奏乐曲时,各声部的乐音虽各有不同,但主调协调一致;“口 ”则表示人们发表言论。说文解字对“和 ”的解释为“相应也 ”。由此可知 , “和”的本义为: _(2)宣传组的同学撰写了一篇介绍“和文化 ”的短文。请你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21、 CCTV 曾举办主题为(甲)“汇聚力量 ,传播文明 ”的公益广告征集活动。其中有一则广告让人倍感亲切(乙) 一个稚气敦实的泥塑娃娃拱手道(丙):“和谐中国 ,雨露滋润和为贵。 ”与此同时 ,屏幕上现出一个苍劲有力的“和 ”字。“和 ”体现了我国古人对宇宙万物的深刻认识。早在西周时期,周太史便有 “的观点 ,认为宇宙万物都是不同成分依一定秩序组成的共同体。“和 ”尊重万物之间的差异性旨在使万物之间互相配合,相辅相成 ,最终达到和谐的状态。 中华民族是名f 其实的礼仪之邦。有子曰“”,讲的就是人与人之间若能按照礼的规范和谐相处,就会有和睦的人际关系(丁)、良好的公共秩序,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凝聚力

22、。“和 ”中还蕴含着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精神。“”的主张以治理好本国为前提 ,通过协调异邦,达到化解冲突、和平共处的目的。“和”不仅体现出我国古人处理邦国关系的智慧 ,也表现出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维护和平。对文中加下划线字注音和字形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苍劲 j n名副其实B.苍劲 j n 名幅其实,”,C.苍劲j ng 名副其实D.苍劲j ng名幅其实在文中第 段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协和万邦 和实生物 礼之用,和为贵A. B. C. D. 下面对短文中标点符号用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处使用双引号,表明 “汇聚力量 ,传播文明 ”是特定主题而需要特

23、别指出。B.(乙)处使用破折号,表明破折号前后的话题发生了转换。C.(丙)处使用冒号,用在提示性词语“道 ”的后面 ,对下文的具体内容进行提示。D.(丁)处使用顿号,说明 “和睦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公共秩序”是并列关系。第 段结尾画线语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3)同学们在收集“和文化 ”资料时 ,发现传统对联常以“和 ”为主题。北京孔庙大成殿有一副对联 ,下联赞颂的就是“和 ”的宝贵价值。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恰当的一项是()齐家治国, 信斯言也 ,布在方策 ;率性修道致中和,譬之宫墙 。【注释】 布在方策 :意思是一切都展示在典籍之上。 譬之宫墙 :此处引用典故 ,意思是找到了

24、正确的入口 ,就进入了宫墙之内。A.天下平得其门者B.平天下得其门者C.天下平各行其道D.平天下各行其道( 4 )下面是初二 (1) 班四位同学在 “和文化 ”班会上的发言 ,其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和 ”就是在和同学们发生争执的时候,不强词夺理 ,能够真诚地聆听别人的不同观点。B.在我们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 ,喜欢挑拨离间 ,致使误会不断 ,这就是不 “和”的表现。C.有人认为 “和”是放弃自己的观点,我对此不以为意,实际上 “和 ”是可以求同存异的。D.面对风云变幻、纷争迭起的国际形势, “带一路一 ”的倡议 ,将为世界和平做出重大贡献。( 5)班级书法角为配合本次活动 ,

25、要张贴一幅 “和 ”字书法作品 , 请你从下面四幅作品中推荐幅,并结合作品的书体特征与上文中 “和 ”的内涵简要说明推荐理由。推荐 :_理由 :_【答案】 ( 1)不同的言论相互响应,相互协调。( 2) C; D; B; “和 ”不仅体现出我国古人处理邦国关系的智慧,也表现出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维护和平的愿望;(3) B(4) C(5)推荐:第一幅;理由:这幅作品为行书,如行云流水,潇洒自如,与“和 ”字的万物相互配合、和谐相生的含义相一致。【解析】 【分析】( 1)可根据 “禾”是 “龢”的省略 ,表示用编钟和排箫共同演奏乐曲时,各声部的乐音虽各有不同,但主调协调一致;“口 ”则表示人们发表言

26、论”等内容进行做答。( 2) 苍劲有力 j ng,名 f 其实 副。故选 C。 根据 “和 ”体现了我国古人对宇宙万物的深刻认识 ”可知,第一处横线填 ;根据 “中华民族是名 f 其实的礼仪之邦 ”可知,第二处横线上填 ;根据 “和”中还蕴含着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精神”可知,第三处横线上填 。故选D。 乙处错误,乙处的破折号是对前文的解释说明。故选B。 本句缺少成分,应将 “也表现出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维护和平 ”改为 “也表现出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维护和平的愿望 ”。( 3)根据 “率性修道致中和”这一结构,可知上联应是齐家治国平天下;根据“信斯言也 ”这一结构,可知下联应是得其门者。故选B。

27、( 4) C 项错误,不以为意:意思是不放在心上,这里应使用不以为然。( 5) “和 ”的内涵是和谐相生,万物配合,是一种中庸之道,所以所选书法作品要能够体现出这一内涵。故答案为: 不同的言论相互响应 ,相互协调; C; D; B; “和 ”不仅体现出我国古人处理邦国关系的智慧,也表现出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维护和平的愿望; B; C; 推荐:第一幅;理由:这幅作品为行书,如行云流水,潇洒自如,与“和”字的万物相互配合、和谐相生的含义相一致。【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字义题、图文转换题,可通过材料的理解,结两个解释,可知“和 ”的本义; 本题考查了字音字形、词语运用和标点符号的掌握情况。答题关键是对相

28、关知识点了然于胸,是基础性题目; 对联的基本特点: 字数相等。 句式一致。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 词性相对。对联要求,一般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 结构相应。上下联对应的词或短语,最好是并列短语对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依此类推,即它们结构上必须是一样的;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

29、境; 所给的四幅书法作品,分别为楷书、隶书、行书与草书,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其中的一幅,抓住其字体特点表述自己喜欢的理由即可。15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黄海中学九(1)班决定开展 “会诗词 咏经典 信中国”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会诗词】在班级举行的赛诗会上,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朗诵了一首词。请你结合学过的古诗词知识,为这两首词选择正确的词牌名,将序号填在横线上。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甲)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乙)A卜算子B浣溪沙C如

30、梦令D相见欢甲: _乙: _( 2)【咏经典】经典咏流传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将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经典传唱人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 化 美的歌曲,以 代人更喜 的方式,去学 ,“推 中 秀 文化 造性 化、 造性 展”,受到广大 众的一致好 。有同学根据上面材料 写了一副 的上 , 你写出下 :上 : 形式演 典下 : _(3)【信中国】央 信 中国 目曾播放茅台酒厂首席 造 写 儿 的一封信,信中要求 儿 “做人如做酒 ”其 ,主持人朱 述了一段往事, 1954 年,周恩来 理 日内瓦会 中国外交取得突破靠的是 “两台 ”

31、:一是国酒茅台,一是 梁山伯与祝英台。 根据 材料写出我 文化 持有的 度。(不少于两点)【答案】 ( 1) C; B( 2)咏 弘 ( 3) 后 承中国 文化; 在海内外弘 文化。【解析】 【分析】 目中 出的四个 牌, 本中都出 ,作答 ,可根据 文中学 的 “ ”格式来判断 两首 用的是什么 牌。第一首 是如梦令;第二首 是浣溪沙。 分上下两 , 两 字数相同, 相关,相 的 性一致。 “ 形式 ”可 “咏 ”, “演 典 ”可 “弘 ”。答案不唯一。 根据材料中的 “信中要求 儿 做人如做酒 ”可得: 文化 持有 “ 承中国 秀的 文化 ”的 度。根据 “一是国酒茅台,一是 梁山伯与祝

32、英台可得:要 中国 文化国 上得到弘 。据此理解概括作答。故答案 : C; B; 咏 弘 ; 后 承中国 文化; 在海内外弘 文化。【点 】( 1)本 考 学生 文体知 的 与辨析能力。关 在平 的 与 累。( 2)本 考 学生 写 的能力。根据 目 出的上 , 合 知 写下 。( 3)本 考 学生 合性学 的能力。熟 理解所 材料,抓住关 ,从中 找出重要的信息加以整合。16 合性学 。 了提升中学生的文明素养,某初 中学 “文明伴我行 ” 一主 开展 文 践系列活 。 你参加相关活 并完成任 。( 1)活 一:【 承文明】做文明人不 是 中 美德的 承,更是 代 步的需要。 你写出一句表

33、古人重 德行修养的名言。( 2)活 二:【集思广益】学校 “文明伴我行 ”活 征集宣 , 你 写一条。(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言 。)( 3)活动三:【从我做起】学校在活动中号召全校师生见到废纸主动拾起,人人动手,净化校园。李明看到你在拾废纸很不以为然,说: “这样的小事没什么意思。 ”你对李明说: “。 ”【答案】 ( 1)示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人不知而不愠。(2)示例: 文明是快乐的源泉。 真情暖万家,文明见行动。文明是我们的信念。(语言简洁,符合主题,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微笑是我们的语言,( 3)示例:李明,弯腰事虽然

34、小,但意义重大。只有人人都从小事做起,我们周围的环境才能得到净化。你说对吗?让我们一起来弯腰捡拾起地上的垃圾吧。【解析】 【分析】( 1)根据 “德行修养 ”这一内容选择名言即可,可从论语中选。( 2)内容与 “文明 ”有关,倡导做文明人即可。拟写宣传标语,首先要抓住材料的主题,拟写的句子要突出这一主题,语言要精练、有力,有情感色彩,有宣传鼓动性。如果是两小句,最好用对偶。( 3)要以友善的态度与对方讲道理,说明人人都做点小事,加起来会是一件大事,勿以善小而不为,行为本身也许效果不大,但行为产生的影响是有积极意义的。17 班级要组织 “小寓言大智慧 ”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其中。(1)【揭

35、示特征】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大量的寓言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寓言最初产生于民间,流行于民间,常以散文和韵诗的形式出现。它的内容主要是带有讽刺和劝诫意味的充满智慧的故事。请你从上面的文字中选择四个词语(每个词语限两字)来揭示寓言的特征,你觉得最合适的四个词语是:_、_、 _、_。( 2)【解读寓意】在书面表达和口语交际中,成语极富表现力,而且许多成语都源于寓言故事,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面表格。成语 _主要内容宋国有个农夫看见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从此便放下锄头在树桩旁等待再撞死的兔寓意讽刺不努力而存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收获的人。子。揠苗助长有个宋国人,希

36、望禾苗长快点,于是就把禾_苗往上拔。后来禾苗都枯萎了。(3)【续写寓言】续写情节。要求:不增加人物或动物形象,不少于15 字。狐狸看见藤上已熟的葡萄,用尽方法却弄不到嘴里,只好放弃,_。【答案】 ( 1)讽刺;劝诫;智慧;故事( 2)守株待兔;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3)狐狸安慰自己说: “这葡萄也许还是酸的,不吃也罢。”【解析】 【分析】( 1 )细读材料可知,寓言的目的是讽刺和劝诫,其中体现了人类的智慧,本质是故事。据此分析可作答。( 2)本题考查成语故事及寓意。第一则寓言引申出来的是成语守株待兔,第二则寓言的寓意是欲速则不达。( 3)本题考查续写。细

37、读已给出的部分可知续写部分应为狐狸对自己吃不到葡萄的解释,所以可续写为因为葡萄是酸的,所以不吃也罢。故答案为: 讽刺;劝诫;智慧;故事; 守株待兔;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狐狸安慰自己说:“这葡萄也许还是酸的,不吃也罢。”【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和寓意的理解。答题时注意成语的积累和寓言寓意是关键; 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18 按要求

38、完成语言表达,中华文化是尚和的文化,“和 ”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请你参加“和文化的魅力 ”综合实践活动,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1) “和 ”为形声字,原作“龢 ”,古字形由 “龠 ”( yu,像笙箫类的古乐器)和“禾 ”构成,前者表意,后者表声。请依据“和 ”字字形的构成,判断以下哪一项词义为“和 ”的本义。()A.调和五味B.天气暖和C.古代军队的营门D.古乐器( 2)中国古代哲学家们讲究 “天人合一 ”,饱含着人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意思。请将陶渊明饮酒中表现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名句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 3)下面文字选自习近平总书记对“和 ”的境界的解读,横线上依次所填词语的正确选项是

39、( )“和 ”是 _,人类文明因多彩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和 ”是 _,傲慢与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的最大障碍;“和 ”是,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A.包容、平等、和谐B.和谐、平等、包容C.平等、和谐、包容(4)芳菲四月,春光明媚。请写一段话,描绘春日美景,并用一个含有“和 ”字的成语或四字短语。(不少于50 字)【答案】 ( 1) D(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 B( 4)注意几点要求,一、不少于 50 字;二必须带有一个含 “和 ”字的词语 ,如 :风和日暖、风和日丽、和风细雨、和光同尘、惠风和畅、春和景明;三、描写春景。【解析】 【分

40、析】( 1)从 “和 ”的形旁即可得出正确的判断, “和 ”原作 “龢 ”,形旁是 “龠 ”,像笙箫类的古乐器。即可推断出 “和 ”的本义是 “古乐器 ”,其它几项都是引申义。故选 D。( 2)要求写出陶渊明饮酒中表现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名句。实际上是在考查理解性(情景)默写。理解性默写,顾名思义,理解了才能默写出来;理解了才能记得久、记得牢。此题要注意 “篱 ”与 “悠”的书写。( 3)选词填空。 “交流互鉴 ”是一种 “和谐 ”; “傲慢与偏见 ”正好与 “平等 ”相反; “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 ”是一种 “包容 ”。故选 B。( 4)要求写一段话,内容是描绘春日美景。这是在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运用含有 “和 ”字的词语。如:春天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古往今来人们几乎用尽了所有完美的词语诗句来形容和赞美春天。春天踏着轻盈的脚步走来了,惠风和畅,阳光明媚,它给大地穿上了一层绿色的服装,使大地焕然一新,满园春色,春天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和希望,给人们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催促我们奋发向上。我爱这迷人的春天。故答案为: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初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