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词是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又叫做 “长短句 ”。B. 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章回体讽刺小说,我们学过的口技节选于此。C. “布 ”在古代指麻、葛之类的织物, “布衣 ”指平民百姓最普通的廉价衣服,因此也常用来借指平民。D. 曹刿论战中“十年春,齐师伐我”中的 “十年 ”指的是 “鲁庄公十年 ”,采用的是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答案】B【解析】 【分析】 B。描述有误,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章回体讽刺小说,这没错,但我们学过的口技却不是节选于此,
2、口技选自虞初新志。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对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这些知识要靠平时的日积月累,平时可将这些知识将这些知识整理成体系。解答时注意回忆的准确性。2对下面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遗冯唐?会抗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A. 这是一首豪放词,“江城子 ”是词牌名, “密州出猎 ”是题目。B. 在上片,作者实际上已经绘制成他的“太守出猎图”。起句陡兀,用“狂 ”字笼罩全篇,抒写胸中雄健豪放之气。C. 这首词下片借
3、历史典故委婉地表达了希望像冯唐一样得到朝廷重用,希望皇帝能早日委派自己为国杀敌。D. 词中运用 “发、牵、擎、卷、射、挽、望 ”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生动形象,姿态横生,气势恢宏。【答案】 C【解析】 【分析】 C 项错误,下片的典故“持节云中,何日遗冯唐”表达的是词人希望朝廷能够像派冯唐赦魏尚一样得到朝廷的重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理解。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
4、意。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关睢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作品,天净沙秋思是元代的散曲。B. 鲁迅的孔乙己、契诃夫的变色龙、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都是小说。C. “三十而立 ”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 “四十不惑 ”指有所成就的年龄。D. 传统的对联张贴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上联末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尾字用平声。【答案】 C【解析】 【分析】 C 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 “三十而立 ”指所成就的年龄。 “四十不惑 ”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故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的相关内容。考生
5、在平时要注意关注课本的注释,注意平时的积累。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儒家经典之一,又称为“诗三百 ”。B. 出师表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名表,文中以实情、实礼、实事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 ”的决心。C. 一部小说的成功之处,往往是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着钢铁般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的保尔柯察金,骆驼祥子中老实坚忍、吃苦耐劳却一步步走向堕落的祥子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D. 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小说集呐喊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的先河,许多优
6、秀文章如孔乙己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都被收入其中。【答案】 D【解析】 【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是选自呐喊,而是选自朝花夕拾。故答案为D。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时需要平时进行系统的识记,然后灵活运用即可。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新闻报道的特点是内容真实、时效性强、语言简明,分消息、通讯、特写等类型,别了, “不列颠尼亚 ”是一篇通讯。B. 明代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以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辛告诫年轻人要刻苦学习,至今仍有很强的教育意义。C. 平凡的世界展现了黄土高原古朴的民风、独特的习俗,表现了主人公淳厚朴实的品格、坚定的人生目标和坚
7、韧不拔的奋斗精神。D. 英国女作家、教育家海伦 凯勒在我的老师中,真实记叙了莎利文老师耐心教育“我 ”并使 “我 ”成长进步的感人事迹。【答案】D【解析】 【分析】 ABC表述正确。 D.海伦 凯勒是美国女作家、教育家,不是英国的。故答案为: D【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战国策是东汉刘向根据战国史料整理编辑的,共33 篇,分国编次。B. 孟子,名轲,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 ”
8、。C. 词又称 “长短句 ”,句式长短不一,讲究韵律,通常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D. 苏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人物,并称“苏辛 ”。【答案】A【解析】 【分析】 A.应是 “西汉刘向 ”。BCD 表述正确。故答案为: A【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7章回体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叙述体式,章回体小说每回前用单句或两句“对偶 ”的文字 作标题,称为
9、 “回目 ”。以下属于镜花缘小说回目的一项是( )A. 野羊塘将军大战歌舞地酋长劫营B. 平顶山功曹传信莲花洞木母逢灾C. 逢恶兽唐生被难施神枪魏女解围D. 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答案】C【解析】 【分析】镜花缘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史。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选项中,唯有“逢恶兽唐生被难施神枪魏女解围”符合这种海外游玩的经历。A.是儒林外史的回目。B.是西游记中的回目。D.属于水浒传的回目。故
10、答案为: 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长篇小说回目结构的基本能力。这类题目实际上属于隐性的文学常识类,解答时要结合平时的识记以及回目的内容进行判断。8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长 河 落 日 圆 ”“饮 于 河 渭 ”“山 河 表 里 潼 关 路 ”这 几 句 诗 文 中 的 “河 ”指 的 是 “黄河”。B. 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 “三父子 ”里面的父亲指的就是曹操。C.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一篇五猖会,文章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的一场微妙的冲突,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父子之间的隔膜。D.傅雷家书凝聚了傅雷对
11、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傅雷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对待生活。【答案】B【解析】 【分析】 B 项 “父亲指的就是曹操”有关文学常识表述错误。“一门父子三词客”中的“三父子 ”中的父亲指的是宋代的苏洵。故答案为: 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与辨析能力。解答文学文化常识类试题,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即可。“一门父子三词客”中的 “三父子 ”指的是父亲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9选出下列表述有
12、误的一项()A.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而 “小李杜 ”指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杜牧。B.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 ”,与李清照并称 “济南二安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辛弃疾的作品之一。C. “铭 ”是古代刻于碑版或器物上用以称功德或申鉴戒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内容多简短,特别是刻于器物上申鉴戒的铭文,文字短小精悍却构思精巧,一般是用韵的,例如陋室铭。D.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分为12 策, 33 卷,共 49
13、7 篇,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该书。【答案】 A【解析】 【分析】 A 项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误,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故答案为: A【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体知识、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和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10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14、)A. “梅兰竹菊 ”被称为花中四君子,自古以来,备受推崇。文人墨客用各种优美的词句来讴歌和赞美它们。B. 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河阳之北 ”指黄河的北面。C.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书,我们学过的曹刿论战就选自其中。D. “臣本布衣 ”与 “往来无白丁 ”中的 “布衣 ”与 “白丁 ”都是指平民,只不过前者指的是没有官职的人,后者指的是没有学问的人。【答案】 C【解析】 【分析】 C.表述有误,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不是国别体史书。故答案为: C。【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
15、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11 班级要组织 “小寓言大智慧 ”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其中。(1)【揭示特征】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大量的寓言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寓言最初产生于民间,流行于民间,常以散文和韵诗的形式出现。它的内容主要是带有讽刺和劝诫意味的充满智慧的故事。请你从上面的文字中选择四个词语(每个词语限两字)来揭示寓言的特征,你觉得最合适的四个词语是:_、_、 _、_。( 2)【解读寓意】在书面表达和口语交际中,成语极富表现力,而且许多成语都源于寓言故
16、事,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面表格。成语主要内容寓意 _宋国有个农夫看见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从此便放下锄头在树桩旁等待再撞死的兔讽刺不努力而存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收获的人。子。揠苗助长有个宋国人,希望禾苗长快点,于是就把禾 _苗往上拔。后来禾苗都枯萎了。(3)【续写寓言】续写情节。要求:不增加人物或动物形象,不少于15 字。狐狸看见藤上已熟的葡萄,用尽方法却弄不到嘴里,只好放弃,_。【答案】 ( 1)讽刺;劝诫;智慧;故事( 2)守株待兔;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3)狐狸安慰自己说: “这葡萄也许还是酸的,不吃也罢。”【解析】 【分析】( 1 )细读材料可
17、知,寓言的目的是讽刺和劝诫,其中体现了人类的智慧,本质是故事。据此分析可作答。( 2)本题考查成语故事及寓意。第一则寓言引申出来的是成语守株待兔,第二则寓言的寓意是欲速则不达。( 3)本题考查续写。细读已给出的部分可知续写部分应为狐狸对自己吃不到葡萄的解释,所以可续写为因为葡萄是酸的,所以不吃也罢。故答案为: 讽刺;劝诫;智慧;故事; 守株待兔;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狐狸安慰自己说: “这葡萄也许还是酸的,不吃也罢。”【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本题考查成
18、语的积累和寓意的理解。答题时注意成语的积累和寓言寓意是关键; 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12 词,又称长短句,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词牌名即由此而来。阅读下面这首苏轼的词,你认为最适合做这首词的词牌名的一项是()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A. 沁园春B. 水调歌头C. 行香子D. 丑奴尔(采桑子)【答案
19、】C【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只要回忆曾经学过的类似句数、字数的词即可知道词牌名。细读全词,根据字数和音韵可知,这首词的词牌是“行香子 ”,故选 C。故答案为: C【点评】行香子述怀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词作。行香子:词牌名,双调六十六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另有双调六十八字,前后段各八句、四平韵;双调六十四字,前后段各八句、五平韵等变体。“行香 ”即佛教徒行道烧香,作者首先描述了抒情环境:夜气清新,尘滓皆无,月光皎洁如银。此种夜的恬美,只有月明人静之后才能感到,与日间尘世的喧嚣判若两个世界。把酒对月常是诗人的一种雅兴:美酒盈樽,独自一人,仰望长空,遐想无穷。13 我国历
20、史上 卧薪尝胆 的典故,讲的是哪位君王的故事()A. 楚庄王B晋.文公C吴.王阖闾D越.王勾践【答案】D【解析】 【分析】卧薪尝胆,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终能够苦尽甘来。史记原文为:“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故答案为: D【点评】典故: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公元前497 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此时,勾
21、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 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 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后来吴王夫差有病,勾践为了表明他对夫差的忠心,竟亲自去尝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来判断夫差病愈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与勾践预测的相合,夫差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
22、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14 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西游记是一部章回体神魔小说,全书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历经磨难的过程,歌颂了取经人百折不挠的精神。B. 格列佛为利立浦特王国立下了大功,但后来得罪了皇帝,皇帝坚持要将他砍头,还对他用可耻手段扑灭寝宫大火的事怀恨在心。C. 宋江怒杀阎婆惜之后,被发配到江州,一日乘酒兴写下“反诗 ”,因此被抓,下到死囚牢中,最后梁山好汉劫了法场,救出宋江。D. 鲁达打死镇关西后东奔西逃,智真长老收留了他,赐他法名“智深 ”,为
23、了更好地保护他,智真长老又将他介绍到东京大相国寺。【答案】D【解析】 【分析】 D 项中智真长老将智深介绍到东京大相国寺,不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他,而是因为他大闹了五台山,没办法再收留了。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情节的辨析。除了认真阅读原著熟悉主要情节外,考生还应有自己对人物优缺点的分析,并能用简洁流畅的语言进行概括表述。15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黄海中学九(1)班决定开展 “会诗词 咏经典 信中国”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会诗词】在班级举行的赛诗会上,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朗诵了一首词。请你结合学过的古诗词知识,为这两首词选择正确的词牌名,将序号填在横线上。道
24、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甲)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乙)A卜算子B浣溪沙C如梦令D相见欢甲: _乙: _( 2)【咏 典】 典咏流 用 代的唱法和曲 来演 典,将 文化与 媒介有机 合,兼 文化的意境悠 和表 形式的通俗易懂。 典 唱人 合自身的音 格,将 典 化 美的歌曲,以 代人更喜 的方式,去学 ,“推 中 秀 文化 造性 化、 造性 展”,受到广大 众的一致好 。有同学根据上面材料 写了一副 的上 , 你写出下 :上 : 形式演 典下 : _(3)【信中国】
25、央 信 中国 目曾播放茅台酒厂首席 造 写 儿 的一封信,信中要求 儿 “做人如做酒 ”其 ,主持人朱 述了一段往事, 1954 年,周恩来 理 日内瓦会 中国外交取得突破靠的是 “两台 ”:一是国酒茅台,一是 梁山伯与祝英台。 根据 材料写出我 文化 持有的 度。(不少于两点)【答案】 ( 1) C; B( 2)咏 弘 ( 3) 后 承中国 文化; 在海内外弘 文化。【解析】 【分析】 目中 出的四个 牌, 本中都出 ,作答 ,可根据 文中学 的 “ ”格式来判断 两首 用的是什么 牌。第一首 是如梦令;第二首 是浣溪沙。 分上下两 , 两 字数相同, 相关,相 的 性一致。 “ 形式 ”可
26、 “咏 ”, “演 典 ”可 “弘 ”。答案不唯一。 根据材料中的 “信中要求 儿 做人如做酒 ”可得: 文化 持有 “ 承中国 秀的 文化 ”的 度。根据 “一是国酒茅台,一是 梁山伯与祝英台可得:要 中国 文化国 上得到弘 。据此理解概括作答。故答案 : C; B; 咏 弘 ; 后 承中国 文化; 在海内外弘 文化。【点 】( 1)本 考 学生 文体知 的 与辨析能力。关 在平 的 与 累。( 2)本 考 学生 写 的能力。根据 目 出的上 , 合 知 写下 。( 3)本 考 学生 合性学 的能力。熟 理解所 材料,抓住关 ,从中 找出重要的信息加以整合。16 某校八年 (16)班以 “探
27、 非物 文化 之古建筑” 主 开展 合性 践活 。活 中有一些 , 你参与解决。( 1)小敏 古建筑情有独 ,是班里有名的 “古建筑迷 ”,但她的 担心参加主 活 会影响学 。作 小敏的同桌, 你引用下面的 ,来 小敏的 。 :磨刀不 砍柴工。( 2)班 采 小 准 到王岭村去探 清代木塔建筑。 你根据下面的示意 写一段 ,告 同学 怎 从学校前往目的地。(50 字以内)【答案】( 1 )阿姨,您好,小敏非常热爱古建筑,参加主题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她的学习,而且还能提高她学习的积极性,是很有好处的。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2)从学校出发,一直往东到十里铺,再往东北到染坊村,
28、然后往北不远就是王岭村。【解析】 【分析】 这道题要求根据具体的情境,对她的妈妈担心参加主题活动会影响学习的错误看法进行劝说。解答时,指出劝说对象的错误所在,这样,说的话才有针对性。其次,劝说时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让对方觉得自己能从中受益。最后,由于是长辈关系,说的话一定要注意得体,用上谚语“磨刀不误砍柴工。” 仔细观察示意图,我们从学校到王岭村,必经十里铺和染坊村,而十里铺在学校的正东方,染坊村又在十里铺东北方,王岭村在染坊村的正北方,答题时,需要根据方向标,指明行走方向,表述清楚即可。故答案为: 阿姨,您好,小敏非常热爱古建筑,参加主题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她的学习,而且还能提
29、高她学习的积极性,是很有好处的。俗话说 “磨刀不误砍柴工 ”,不就是这个道理吗?从学校出发,一直往东到十里铺,再往东北到染坊村,然后往北不远就是王岭村。【点评】 本题考查委婉劝说和语言得体。答题时应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 本题考查分析示意图。答题时应注意,要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关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归纳概括为一个结论,表述要有条理,注意方向和先后顺序。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节过后第一周,由中央电视
30、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这一文化类综艺节目彻底火了。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等各大媒体都在发布有关该节目台前幕后的消息,观众关注度极高。某知名网站对此做了各项统计,以下是“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年龄分布 ”调查数据图:【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冠军得主是复旦附中16 岁高一学生武亦姝,人们对她纷纷表示赞赏,但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在升学考试残酷的现实面前,有没有必要花大量宝贵时间去背诵古诗词。【材料三】大学者王国维认为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可以把境界分为同的形态, “造境 ”即虚拟之境,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造境 ”和 “写境 ”两种不“写境 ”即写实之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31、 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显示的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分布特征。( 2)针对【材料二】中某些人的质疑,说说你的观点。(至少说出两点)( 3)阅读【材料三】,指出下面诗句属于“写境 ”的一项(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答案】 ( 1)对于诗词大会, 19 岁以下的群体(年轻人)关注度较高, 50 岁以上人群关注度较低。(或:关注人群数量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 2)我认为有必要,因为背诵古诗词能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一个人文化素养的提升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还能拓展思维,激发灵感,促进
32、学习。( 3) A【解析】 【分析】( 1)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统计图表的题目,分析统计表注意统计表的名称,表头列出的项目,表格中的极值和表现出来的趋势等。通过表格中的数字和所给的题干要求得到判断。答案:对于诗词大会, 19 岁以下的群体(年轻人)关注度较高, 50 岁以上人群关注度较低。( 2)解题此类开放性试题。 1、要紧扣文章的主旨;2、要紧密联系实际谈感想和认识,要真切,从生活中来; 3、有时要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态度要正确、鲜明; 4、思想观念要健康向上。示例:我认为有必要,因为背诵古诗词能传承
3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一个人文化素养的提升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还能拓展思维,激发灵感,促进学习。(3)按材料三所说“写境 ”即写实之境,而A 项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即写实之境。而其它几项则不是写实。故答案为:(1)对于诗词大会,19 岁以下的群体(年轻人)关注度较高,50 岁以上人群关注度较低。(或:关注人群数量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2)我认为有必要,因为背诵古诗词能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一个人文化素养的提升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还能拓展思维,激发灵感,促进学习;( 3) A.【点评】本综合题对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平时多练习这些题型,解答并不难。18 请仔
34、细观察下面这幅书画作品松鹤延年,回答问题。( 1)请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图画画面的内容。(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对联 “东海白鹤千秋寿,南岭青松万古春”。【答案】( 1)整幅松鹤延年的画面是由图案和文字构成的,画面的主体是中间的图案部分,从近及远分别是是仙鹤,青松和高山。画面的两侧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东海白鹤千秋寿 ”,下联是 “南岭青松万古春”。画面的最左侧有作画时间和作者。(2 )对联使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 “东海白鹤 ”和 “南岭青松 ”都是来自于历史典故,都是长寿的象征。而且 “千秋寿 ”和 “万古春 ”也都表达了长寿的意思,表达了对老人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美好祝愿。【解析】 【分析】
35、 整幅图画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两边是文字,中间是图案,中间的图案部分是画面的主体,由远及近分别是高山、青松、白鹤三种事物,两边是一副对联,上联写的是 “东海白鹤千秋寿 ”,下联写的是 “南岭青松万古春 ”,下联的最左侧有作画的时间和作者。据此作答即可。注意在介绍图画内容时要求观察仔细,不能漏掉图画的一些小细节,表述要准确,明了。 对联中的 “东海白鹤 ”和 “南岭青松 ”都是来自于历史典故,都是长寿的象征,故在修辞上用典;接着 “千秋 ”和 “万古 ”也都表示长久的意思,这些一般用于对老人的祝福之中,因此这幅对联表达的是对老人的美好祝愿。故答案为: 整幅松鹤延年的画面是由图案和文字构成的,画面的
36、主体是中间的图案部分,从近及远分别是是仙鹤,青松和高山。画面的两侧有一副对联,上联是 “东海白鹤千秋寿 ”,下联是 “南岭青松万古春 ”。画面的最左侧有作画时间和作者。 使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 “ 海白 ”和 “南岭青松 ”都是来自于 史典故,都是 寿的象征。而且 “千秋寿 ”和 “万古春 ”也都表达了 寿的意思,表达了 老人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美好祝愿。【点 】 本 考 文 的能力。答 注意,仔 察 画上的内容,各个部分都是什么内容,然后用 、准确的 言加以概括即可。 本 考 的 析能力。答 注意,根据 干要求需要从修辞的角度去 析,就是分析 的 仗特点, 合 画内容 析。19 下面的材料,
37、完成1-5 。享 妙趣【材料 1】清代著名 曲家、大文人李 ,在家 浙江 溪建了一座亭子, 主李富 助了 金,就要 亭子取名 富 亭。李 得不好,阻 道:“且停停。 ”意思是 ,你 且停一下。 主 : “你有更好的名字 ? ”李 笑着 : “我已 出名字了 ( A )。 ” 后来李 个亭子 了一副 :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来者往者溪山清静B 。人生路上到底有多少座亭子?也 那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地方,但都可以走 去,体会生命中的一种从容。( 自于丹趣品人生)【材料 2】有水的地方就有 舟/ 有 舟的 渡就有人 鼓非湘水 你, 是 C / 你 身一 ,所有的波涛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想家/ 有岸的地方楚
38、歌就四起/ 你恒在鼓声的前方引路/ 汀芷浦 流芳到 今/ 你就在歌里, 里,水里21 世 教育网( 自余光中漂 屈原)【材料 3】甲:水 我也 看。甲:和祝英台嘛!乙:水 您都看 呀?乙:梁山伯跟祝英台是另一个故事!甲:一百零八个大水 嘛!甲:你 才 的梁山乙:哎 , 得多大一个 炉房啊!乙:水泊梁山。甲:人都是英雄好 ,什么 炉房?甲:宋江有吧?乙:英雄好 有叫水 的 ?乙: !甲:有那本 啊!甲:扈三娘?乙: 。 乙:有!甲: ? 甲:化蝶了嘛!乙:梁山泊乙:哎呀!( 自相声 腹 )( 1 )【材料1】 述了李 亭子取名的有趣故事, 你根据文意,在A_ 、B_ 两处各填入恰当的三个字。(2
39、)于丹欣赏李渔所取的亭名,其实是欣赏李渔的一种人生态度,请用【材料个双音节词概括这种人生态度。1】中的一( 3)【材料 2】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屈原的无限崇敬。请巧妙调换划横线句的语序,将其填在 C 处,使之意趣顿生。( 4)【材料 3】是相声满腹经纶的节选,读之令人捧腹,却又令人深思,请在两处书名号内填写同一部名著的名字 ,并说说这部相声讽刺了一种怎样的阅读现象?( 5) 积累链接:这三则小材料综合性地体现了读书的妙趣。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他人的智慧,可以激起我们心中的波浪,就像屈原离骚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_- ”永远引领着我们不断追求。【答案】 ( 1)且停亭;且停停( 2)从容(
40、 3)你净湘水( 4)水浒(或水浒传);对经典名著阅读很少,张冠李戴,不明所以,似是而非。( 5)吾将上下而求索【解析】 【分析】 1.仔细阅读文段,根据李渔所说“我已经说出名字了”,即可在李渔说的话中找到 “且停亭 ”三字。第二空,根据文段最后一句中“但都可以走进去,体会生命中的一种从容 ”的感慨,抓住“从容 ”这个词的意义,再根据对联的特点,与李渔上联中的“林绿绿 ”相对的即是 “且停停 ”。2.阅读第一文段,从作者叙述故事后的感慨语句“人生路上到底有多少座亭子?也许那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地方,但都可以走进去,体会生命中的一种从容。”即可找到 “从容 ”二字。 3.注意看清本题的答题要求。阅读
41、材料二全文,了解甲乙对话的语境,根据答题要求“调换划横线句的语序”,赞美屈原,即要把人称代词放在前面,把“湘水净你 ”改成 “你净湘水 ”即可。 4.注意看清本题答题要求,第一问 “填写同一部名著的名字 ”,根据文中 “扈三娘 ”这个信息点即可知是水浒传。从文中对答中即可知作者的讽刺的是一些人缺少文学知识却瞎卖弄的现象。5.本题无须多思考,直接根据题干中的提示“屈原离骚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 ”默写出下句即可,注意不写错字,“吾 ”不要写成 “我 ”, “求索 ”不要写成 “索求 ”。20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所写的记。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