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小论文从传统文化观看中国园林 章勇.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135459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论文从传统文化观看中国园林 章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论文从传统文化观看中国园林 章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论文从传统文化观看中国园林 章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论文从传统文化观看中国园林 章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论文从传统文化观看中国园林 章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园林艺术概论课程期末小论文 从传统文化观看中国园林论文要求:1. 字数 3000 左右。2. 要求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和参考文献3. 字体用小四仿宋字。园林艺术概论课程期末小论文从传统文化观看中国园林姓名:章勇学号:5504112056学院:管理学院专业:管理科学提交时间:2014.12.18摘要:该文以中国传统文化观为基础,利用西方“场所精神”的理论方法解析中国古典园林。从生成“场所”的环境客体(包括建筑类要素和自然要素)与感知主题(包括对空间的流动体验和对文化的多维认同)两个角度分别讨论了中国园林的空间构成和精神内涵,阐明了中国园林中的时空环境营造与体验者行为活动之间的密切联系:揭示了传统文

2、化管对当代建筑的场所营造及空间艺术表现具有深远意义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 文化 意境 书法 佛家思想Absiraci Based om the tra ditional Chinese nature view.we a nalyz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with wesiem the ory “the Spiritot place”.and discuss the Chinese garden space composition and mental connotation from envionment objict(including architectural

3、 elements and natural elemnts)and theperceive subijet(including the experience of flowing space and the variety of culturalide ntily).We also elucidate the time and space envionment which is closelyrelated to the peoples be havioractivity in Chinese classiclal garden,and receal the traditional Chine

4、se nature view hacing a farreaching signiticance for the site construction og contemporary archite and rlistic representation ofspace.一丶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美学范畴。简单来说,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所谓的园林意境 ,则是通过园景形象所反映出来的情意,使游览者触景生情并

5、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叶朗认为:明清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是园林意境的创作和欣赏1。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一说在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得到了独特的体现。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意境”的内涵在园林艺术中的显现比在其他艺术门类更为清晰突出,也更容易把握。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同意境的实质一样,是园主内省和外观的统一,是园主的主观情思和客观的景物融为一体。拙政园就是反映了王献臣的思想感情,他为人处世的准则、他的爱好、趣味等。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实质,就是园林艺术体现出的思想感情与园景内在本质的统一的联系。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本质就是意和境的契合。二丶佛家思想与中国园林佛教是公元前 6 世纪到前

6、 5 世纪,中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子释迦牟尼,作为反对婆罗门的思潮之一,它是以无常和缘起思想,反对婆罗门的梵天创世说,以众生平等的思想反对婆罗门的种姓制度,其基本教理有“四谛” 、 “四正道” 、 “十二因缘”等。主张依经、律、论三藏,修持戒、定、慧三学,以断除烦恼、得道成佛为最终目的。佛教传入中国,是在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 67 年)。经过与我国传统思想和宗教冲突与融合,以及理论形式上的自我调整,自 3 世纪的魏晋南北朝,在中国扎根和光大。佛教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关系密切。首先,佛教的兴盛期也是佛家园林的兴盛期,这与该朝重佛程度有关。如:洛阳佛寺在晋永嘉年间有 42 所,北魏迁都洛阳后达 13

7、67 所,东晋时 30 余所,梁武帝时增至 700 余所。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5。园林的寻偏远、入村庄、模山景、比灵台、齐阿房,不仅是建筑的创作,而且是园林的创作。其次,寺观园林因宗教在政治上始终未占统治地位,在美学上无法战胜俗文化中儒家美学观,故它的产生和发展尽管很猛,如舍宅为寺,但它的存在却始终依附于文人山水园。第三,佛教与道家的老庄思想结合,产生了佛老学。佛教园林据名川大山而显山水园特性的自然观,是借用道家的理论发展为礼佛修习所,其本质是两者都有弃世和出世之意。山水园林只不过是一个出世得道成佛之前的一个过渡空间,并且模糊神居佛所与人居的界限。第四,寺观园林在发展过程中,常

8、呈现出对个别植物花卉的偏好,与其他园林形式略有不同,它源于佛教经典。因为佛教“信仰自然神灵,并把这些神灵寄寓岩石、树木、溪流和其他自然物体之中”,并且释迦也肯定“森林与草木具有镇定心灵和使心灵明亮的价值” 。所以,“竹林、芒果林、榕林是佛陀经常云游休息的地方”;莲花是众生之别的比喻;贝叶经、菩提树、舍利子合称为佛教三宝。其中,贝叶经是佛祖传教时用棕榈叶写的经,菩提树是释迦结跏坐禅之树,苹果树是青年达摩“进入了所谓的禅定境界”的灵树6。其他如牡丹、银杏、吊钟、无忧树、人心果等都是有佛教意义的7。第五,佛教八功德水,不仅为中国唐代寺院中的水庭提供了依据,而且为一般寺院园林的放生池和圣泉提供了依据。

9、佛家甚至有观水而得正定的修行方法,称为“水观”,又曰“水定” 。水庭如昆明圆通寺和魏宝山的文昌宫。圣泉则更多,如虎跑寺的虎跑泉、苏州灵岩寺的虎丘泉、江西庐山招贤寺石桥潭、润州丹阳观音寺井水、扬州大明寺的泉水等等,这些都是寺院园林的杰作。第六,佛教美学的兴起,将审美与艺术中主体的内心体验、直觉感情等的作用,提到极高的地位,使之得以深化,并把佛家思想融入中国园林的创作中,从而将园林空间的“画镜”升华到“意境” 。从佛教的观点看,世间万物都是佛法或本心的幻化,即“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若般8。 ”这就为园林这种形式上的有限的自然山水艺术提供了审美体验的无限可能性,即打破了小自然与大自然的

10、根本界限。这在一定的思想深度上构筑了文人园林中以小见大、咫尺山林的园林空间。因此,与皇家园林不同,充满禅趣的文人园林多显露出以小为尚的倾向。这一方面表现在园林面积、规模的小型化上,如山向叠石、水向小池潭、花木向单株转化,静观因素不断增加,而自然景观的可游性则相对降低;另一方面表现在立意于小。小中见大的创作手法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化艺术中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在绘画方面,“咫尺有千里之势”;在诗词方面,“五绝只字,最为难之,必言短而意长而声不足,方为佳矣。 ”园林之佳者如诗之绝句,词之小令,皆以少胜多,以咫尺面积创无限空间:小何以大?小是客观的,指园林的面积,大是主观的,指人的感受。大通过小而体现

11、出来。在佛教观点看来,规定性越小,想象余地就越大,因而少能胜多,只有简到极点,才能余出最大限度的空间去供人们揣摩与思考。正如沈三白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中所说的那样“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除了以小见大的创作方法以外,园林中的“淡”也是源于佛教思想。园林的“淡”可以通过两方面来体现。一是景观本身具有平淡或枯淡的视觉效果,其中简、疏、古、拙等都可构成达到这一效果的手段;一是通过“平淡无奇”的暗示,触发你的直觉感受,从而在思维的超越中达到某种审美体验。三、书画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是在幽静典雅当中显出物华文茂。 “无文景不意,有景景不情” ,书画墨迹在造园中有润饰景色,揭

12、示意境的作用。园中必须有书画墨迹并对书画墨迹作出恰到好处的运用,才能“寸山多致,片石生情” ,从而把以山水、建筑、树木花草构成的景物形象,升华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墨迹在园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题景、匾额、楹联、题刻、碑记、字画。匾额是指悬置于门振之上的题字牌,楹联是指门两侧柱上的竖牌,刻石指山石上的题诗刻字。园林中的匾额、楹联及刻石的内容,多数是直接引用前人已有的现成诗句,或略作变通。如苏州拙政园的浮翠阁引自苏东坡诗中的“三峰已过天浮翠” 。还有一些是即兴创作的。另外还有一些园景题名出自名家之手。不论是匾额楹联还是刻石,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抒发胸臆,也能够起到点景的作用,为园中景点增加诗意,拓宽意境

13、。 书画,主要是用在厅馆布置。厅堂里张挂几张书画,自有一股清逸高雅、书郁墨香的气氛。而且笔情墨趣与园中景色浑然交融,使造园艺术更加典雅完美。四、结束语 中国古典园林是山水、植物、建筑、诗画、雕塑等多种艺术配置的综合体。园林意境产生于园景空间的整体艺术效果,给予游览者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人们对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和审美感受,产生“物外情” 、 “景外意” 。在遵循上述组织规律的基础上,运用造园的各种手法,遵循形式美的原则,有机的组织各个景语,使它们既服从于整体布局,又各具姿态,既协调统一,又独具魅力,从而形成具有极强艺术魅力的园林,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参 考 文 献 :洪修平,吴永和玄学与禅学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