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内容 书本第 2930页例题,想想做做第 16题。教学目标1.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让学生能正确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 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互动交流中分享学习的成功,学会倾听与交流,同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判断决策能力。
简单的单位换算教案Tag内容描述:
1、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内容 书本第 2930页例题,想想做做第 16题。教学目标1.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让学生能正确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 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互动交流中分享学习的成功,学会倾听与交流,同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判断决策能力。3. 让学生经历有意义的时间活动,提高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数学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难点:单位间换算的推理过程。小学资源网 www.xj。
2、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教学目标:1经历长度单位换算方法的探索过程,理解已学过的长度单位中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换算。2培养估计意识和测量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探索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长度单位换算的算理。教学准备:每组一盒笔芯、直尺、米尺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谈话:画一条 1 厘米长的线段,这条线段还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来表示?画一条 1 分米长的线段,这条线段还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来表示?2小结:通过画线段的操作活动,我们发现了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1 分米 。
3、单位的换算1 字节(B)=8bit 1KB=1024 字节 1MB=1024KB 1GB=1024MB 1TB=1024GB通信单位中 K=千,M=百万计算机单位中 K=210,M=220倍数刚好是 1024 的幂为次方; /为除;*为乘;(X/X)为单位计算总线数据传输速率总线数据传输速率=时钟频率(Mhz)/每个总线包含的时钟周期数 *每个总线周期传送的字节数(b)计算系统速度每秒指令数=时钟频率/每个总线包含时钟周期数 /指令平均占用总线周期数平均总线周期数=所有指令类别相加( 平均总线周期数*使用频度)控制程序所包含的总线周期数=(指令数*总线周期数/指令 )指令数=指令条数*使用频度/总指令使用。
4、 小数与单位换算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中 48、49 页的例1、2 和练习十二的内容。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会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进行单位换算,能正确、迅速地进行改写。2.掌握单名数和复名数,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的意义。过程与方法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单位换算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有条理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生活中各种数据的换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相互改。
5、小数与单位换算教学设计 东胜区福兴小学刘会 2016 年 3 月 17 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进行单名数互化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理解单名数互化的理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教学重点: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进行单名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复名数化单名数用小数表示的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出示 4 个小朋友的身高数据,按高矮顺序排排队。师问:1、你有什么感觉?怎样比较方便呢?师谈:2、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进。
6、第五单元 课题:简单的换算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1、在测量活动中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且学会估算,提高估算能力。2、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教学重难点: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且学会估算,提高估算能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多媒体演示小兔和小猫在比赛跳远,分别留下一条线段。小兔:“我跳了 9 分米”,小猫:“我跳了 80 厘米”。两个小动物争论不休。师:小兔和小猫谁跳得远呢?(学生自由说)师。
7、长度的测量,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分米,1分米,1分米10厘米,请在老师的米尺上指出10厘米的长度。,1分米=10厘米,想一想,1米等于多少分米?,1米10分米,观察老师的米尺,可以知道:1米10分米, 让我们来数一数。,选择适合的长度在( )里画“”。,黑板,毛巾,一块黑板长3米,用5分米长的彩旗沿着黑板的 长边做一条花边,需要几面这样的彩旗?,3米,5分米,3米30分米,3056(面),答:需要6面这样的彩旗。,请说一说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之间的关系,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二、探究新知,还可以怎样表示?,仔细观察,这是几。
8、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目标:使学生们通过直观形象,掌握长度单位之进行换算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重难点: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会进行简单的换算。教法:引导、点拨 学法:操作法教学用具:课件、学生尺一把。教字过程:一、复习1我们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请你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2口答: l 米=( )分米( )厘米 1 分米( )厘米 1 厘米( )毫米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分米和毫米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二、新授1教学例题(1)。 (课件出示)(1)出示直尺量自动铅笔芯放大图提问:通过测量,你知道这根自动铅笔芯有。
9、课题面积单位简单的换算第 2 课时 共 2课时课型 新授 执笔教师:导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面积单位及其算法的回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简单的单位换算。2、在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行有条理的思考。3、了解单位换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导学重点 相邻两个单位的换算导学难点 弄清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导法学法 引导、讨论 教学媒体教具:米尺、小黑板一块、学具:尺子(直尺、米尺)教学过程导学环节教 学 内 容补充与反馈课前。
10、课题面积单位简单的换算第 1 课时 共 2课时课型 新授 执笔教师:导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面积单位及其算法的回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简单的单位换算。2、在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行有条理的思考。3、了解单位换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导学重点相邻两个单位的换算导学难点弄清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导法学法引导、讨论教学媒体教具:米尺、小黑板一块、学具:尺子(直尺、米尺)教学过程导学环节教 学 内 容补充与反馈课前预习。
11、 体积单位的换算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 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具准备 小正方体、量杯、 1 分米 3 盒子。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出示 1dm3。
12、单位换算教案竞存小学 沈丹华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试验本)第 33-34 页教材分析:1认识 0.1、0.01、0.001 等小数单位的意义,了解小数的数位顺序表,能认、读、写小数;能把分母是 10、100 或 1000 的分数(指真分数)改写在小数,反之亦然。2会比较小数的大小(把整数比较大小的道理和方法迁移到小数)。3。理解小数点是如何移动的。4理解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体会加法与减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5在小数加减运算中,知道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6会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的混合运算学情分析。
13、时间单位的换算第二课时 总第 2 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学难点:求经过时间。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一、猜谜游戏引入:1、 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2、 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
14、简单的单位换算,1厘米,1厘米,1厘米,1厘米,1厘米,1厘米,1厘米,1厘米,1厘米,1厘米,10个1厘米,1分米,1分米=10厘米,1dm=10cm,1毫米有多长?,1厘米中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或1cm=10mm,自动铅笔的笔芯长6厘米。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6厘米 = 60毫米,课桌的高是80厘米。用分米作单位是多少分米?,80厘米 = 8分米,铅笔长6厘米多3小格。,6厘米3毫米,63毫米,努力吧!,数学书厚约5( )。 课桌高约7( )。 小红身高138( )。 一栋楼高25( )。 一张光盘厚1( )。,在( )里填上适当的单位。,mm,dm,cm,m,mm,试一试,5分米。
15、长度单位间的 简单换算,测量,一、复习旧知,我们学过了哪些 长度单位?,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和毫米。,请你用手势分别表示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手指游戏,二、探究新知,我用尺子量一量,它是2厘米。,还可以怎样表示?,仔细观察,这是几厘米?,二、探究新知,想:1厘米是10毫米,2厘米是2个10毫米。,2厘米20毫米,我是这样想的。,也可以表示成 20毫米。,二、探究新知,桌子的高是80厘米,还可以 表示成8分米。,你是怎么想的?,桌子的高是多少厘米?还可以怎样表示?,二、探究新知,想: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里面有。
16、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反思关于长度单位,在上学期我们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同时知道了 1 米=100 厘米,本学期我们进一步认识了长度单位的另外两个成员分米和毫米。这一课主要是结合实际物体的测量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由于有了第一课时的基础,这一知识点对学生来说并不算难,但如何表述换算的过程对一些小朋友来说并非轻而易举。基于这些预设,我在进行的设计时,做到了以下几点:一、以疑引题,设置悬念。在课的导入部分,我没有开门见山的引出例题,而是利用多媒体演示小兔和小猫在比赛跳远,分别留下一条线段。小兔说:“我跳了 9 分米。
17、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五单元认识分米和毫米第 2 课时“简单的单位换算”说课稿撰稿:袁永忠 说课:袁永忠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为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米和毫米第 2 课时“简单的单位换算” ,即教材第 55 页的内容。2.教学三维目标:1.在探究的过程中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学会估算,提高估算能力。2.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难点: 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且学会估算,提高估算能力。二。
18、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简单的单位换算教案 目的要求 1、在测量活动中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 算,并且学会估算,提高估算能力。 2、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重点难点 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且学会估算, 提高估算能力。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多媒体演示小兔和小猫在比赛跳远, 分别留下一条线段。小兔:。
19、简单的单位换算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简单的单位换算(教科书第 2930 页,想想做做 16题)教学目标1、在测量活动中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且学会估算,提高估算能力。2、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教学重点: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难点:能说出换算时的思考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二、组织活动,引导探究1、请小朋友每人拿一支笔芯,用直尺量一量,有多长?师:同样的笔芯,有的小朋友量得是 6 厘米,有的小朋友量得是 60毫米,。
20、简单的单位换算教案目的要求1、在测量活动中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且学会估算,提高估算能力。2、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重点难点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且学会估算,提高估算能力。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多媒体演示小兔和小猫在比赛跳远,分别留下一条线段。小兔:“我跳了9 分米”,小猫:“我跳了 80 厘米”。两个小动物争论不休。师:小兔和小猫谁跳得远呢?(学生自由说)师:到底谁跳得远,小朋友们谁说得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