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望庐山瀑布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诗中生字,能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
编花篮教学设计Tag内容描述:
1、 望庐山瀑布望庐山瀑布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诗中生字,能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2、读诗体会这首古诗的节奏和韵味美,理解古诗的意思并会背诵。【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背诵。
2、o ou iu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 3 个复韵母 o ou iu 和它们的四声,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2能运用所学知识,读准 o ou iu 三个韵母的音和形;3培养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乐于运用所学知识。教学重难点:o ou iu 及四声的正确发音,能够准确拼读。教学资源:1.教学 PPT2.学生的课本。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1 小朋友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复韵母宝宝是有两个单韵母组成的,单韵母宝宝真是神奇的魔术师。今天我们再来看看,神奇的单韵母宝宝还能变出什么复韵母,看,神奇的魔术表演开始了!(PPT 出示课本 42 页情境。
3、 树之歌在树之歌中,诗人表达了对树木的赞美,抒发了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赞美了树木默默为人类奉献自己的精神。【知识与能力目标】1、让学生学会本课的生字;2、能背诵这首诗。【过程与方法目标】1、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树旁的情景;2、能把我诗歌的节奏感,学会通过断句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3、学习自然写作的观察与纪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懂得扬树虽然普通,但它在默默的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2、通过学习,感悟树木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从而爱护树木保护环境;3、认识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教学重。
4、教育部组织编写 一年级 下册 畅言教育 静夜思 教材分析 合肥市桂花园学校西区 郭萍 静夜思 一诗语言凝练 感情真挚 意境深远 体现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 如霜的月光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 无声地拨动着诗人的心弦 举头仰望 低头沉思 俯仰之间 神驰万里 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 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 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5、1课题:6.画 教学目标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记等方法,认识“远、色”等 10 个生字和走之、斜刀头 2 个偏旁;会写“水、去”等 4 个字。2.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教学难点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课前准备课件 生字卡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时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猜谜导入1.教师请学生猜字谜:空山之中一亩田。(谜底是“画”字)2.教师再请学生猜谜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谜底还是“画”)3。
6、1、 o e课文解析:本课有 3 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 3 个单韵母,有一幅乡村小河边的情境图。乡村的早晨,一个小女孩站在小河边练唱“啊,啊,啊” 。女孩儿发出的声音“啊”提示 的音,女孩儿的头部和小辫子构成的图形提示 的形。河对岸,大公鸡在打鸣,打鸣时发出的声音“喔”提示 o 的音,公鸡嘴巴前方的小泡泡提示 o 的形。一只大白鹅正在欣赏自己美丽的倒影, “鹅”提示 e 的音,水中倒影提示 e 的形。第二部分是 、o、e3 个单韵母的四声,小汽车的行走路线提示声调符号。第三部分是要求书写的字母 、o、e 的笔顺以及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7、 夜色 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目标 1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认识 胆 敢 往 外 勇 窗 乱 偏 散 原 像 微 12个生字 正确美观地书写 色 外 看 爸 晚 笑 再 7个汉字 认识两个偏旁 3 培养学生养成勇敢独立的良好生活习惯 4 在文本学习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文本学习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
8、棕编蚂蚱教案执 教: 张 彬 2016.4.28.教学目标1. 了解棕编艺术的魅力及其美化生活的功能性。2. 通过欣赏,培养学生对民间编织艺术的爱好和兴趣,增进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传承意识。3. 学习棕编的基本技法,激发学生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4. 学会在学习中敢于创造和表现的动手实践能力,乐于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民间编织的特点、制作方法及步骤;2、掌握编织的基本方法 缠扣法( 锁折法)。教学准备:1、关于棕编知识、作品欣赏的相关图片、制作工具及材料。2、多媒体设备。教学环境:安排学生按小组团坐,营造一。
9、 寒号鸟本文是一篇运用对比手法写的童话。叙述了喜鹊和寒号鸟对待垒巢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说明了好逸恶劳。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全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写喜鹊和寒号鸟是邻居。第二部分(从“几阵秋风”到“正好睡觉” )写冬天快到了,喜鹊忙着垒巢准备过冬,而寒号鸟却又是玩,又是睡,不去垒巢。第三部分(从“冬天说到就到”到“得过且过” )写冬天到了,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得过且过,还是不肯垒巢。第四部分(从“寒冬腊月”到结束)写寒冬腊月,喜鹊在温暖的窝里熟睡,寒号鸟却冻死了。【知识与能。
10、编学籍号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 7677 页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认识学号中每个数字代表的意义,并能根据意义独立编写学号。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认识学号,再自己编学号的过程,从中体会数字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认识学号中每个数字代表的意义,并能根据意义独立编写学号。教学难点:体会数字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身份证、发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咱们班有多少同学?(学生口答)(指名):你今年多少岁?(生。
11、斯家场小学教师教学设计松滋市斯家场小学20122013 学年第二学期学 科: 劳 技 班 级: 六年级 任课教师:张 传 新斯家场小学教师教学设计10、纸藤编花篮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分析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纸藤编花篮的基本方法。2、在制作中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劳动习惯,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教学重点掌握纸藤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编篮身的方法。教学准备纸藤、细铁丝、白乳胶、剪刀。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及学生活动一、出示实物,激发兴趣1、师出示形状各异的纸藤编制的花篮。2、师导语:藤编小花篮,精巧又。
12、西师大:编箩筐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师;本课的生字、生词卡片,课文插图,课文朗读录音带。学生:搜集朱德总司令的故事、生平,搜集延安大生产运动的有关资料。教学时间建议本课用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播放乐曲南泥湾2谈话:小朋友们,会唱这首歌吗?在我们中国革命史上,曾发生过一件举世闻名的历史事件,这就是延安大生产运动,朱德总司令亲自参加了这次运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编箩筐。3?资料交流。引导学生交流,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要说清楚自己搜集了什么资料。二、合作探究,理解感悟1?复习学习方法。
13、 初中美术备课(湘教版)六年级上册 备课人 :赵成伟 备课时间 2014 年 9 月 9 日课 题 4、编花篮 授课时间 10 月 27 日10 月31 日课 型 设计应用 课 时 第 1 课时 授课班级 六年级12 班总第 7 课时内 容 设 计知 识 与能力目标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方 法 与过程目标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学习目标情 感 与态度目标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本 课重 点难 点分 析教学重点:1、如何让学生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2、了解有关。
14、(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课题 穿穿编编 作者 李鹏 镇江市宝塔路小学类型 设计应用 课时 1 课时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培养学生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本课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人类最早的衣服和住所,就和穿、编有关。各种材料编织的物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通过欣赏“生活中的设计” ,让学生了解各种不同材料的“穿编作品” ,从媒材、造型、色彩上去把握“穿编物品”的美感,学习“穿编”的基本方法,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逐步发展关注身边事物、善于发现和学习的能。
15、 人音版五年级下册编花篮教学实践反思 编花篮是一首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河南民歌。教学目标是能用活泼的情绪、优美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编花篮,用歌声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在演唱编花篮的过程中,掌握前倚音和下滑音的演唱方法,了解民歌创作的基本特点;聆听不同版本的编花篮,在欣赏过程中即兴参与音乐活动,进一步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和特点,从而对河南民歌产生兴趣。 围绕教学目标,我对教学。
16、1花篮教学设计水头二组劳技教研团队教材分析:花篮的功用甚多,是人们馈赠亲友的礼物之一,亦可在喜庆宴会、迎送宾客、庆贺开业和演出祝贺等活动中使用。本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所需,通过学习对称型折剪法制作花篮项目为载体,旨在使学生掌握技能,注重探究,善于合作、敢于创新,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学习对称型折剪法制作花篮的方法。2、培养初步的设计、创作、评价能力和合作、探索、创造精神。3、初步学会欣赏美进而树立创造美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教学重难点:掌握花篮制作方法,设计不同。
17、编花篮教学反思篇一:编花篮教学反思编花篮是一首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河南民歌。歌曲以“编花篮”为题,借物抒情。歌曲采用四个各为四小节的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旋律中的六度大跳富有河南地方戏曲的音调和唱腔,这也使歌曲形成了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歌的一个主要风格特点。尤其是歌曲结尾“那哈依呀咳”衬词的运用,更尽情的抒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发自肺腑的赞美之情。所以最初设计本课时,我的想法就是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与原来的学生学习方式,我要换一个角度来设计教学内容,考虑到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所以我最终选择了以游戏的方式来。
18、编花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十册第六课编花篮教学目标:1能用活泼的情绪、优美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编花篮,用歌声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2在演唱编花篮的过程中,掌握前倚音和下滑音的演唱方法,了解民歌创作的基本特点;3聆听不同版本的编花篮,在欣赏过程中即兴参与音乐活动, 进一步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和特点,从而对河南民歌产生兴趣。教学重、难点:运用听唱、识谱等多种形式学唱河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FFKJ.Net 南民歌编 花篮,准确演唱歌曲中带有装饰音和衬词的旋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教帅声情并茂地演唱安徽。
19、编花篮教学设计张店区文苑学校艺体组 王栋编花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编花篮,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2.通过贯穿于教学过程的音乐游戏,使学生了解音乐可以更好地表现游戏及游戏的情绪。3.在创编游戏中让学生明白音乐来自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教材分析:编花篮是流行于河南的一首小调,歌词内容描写了一群农村姑娘为上山采摘美丽的牡丹花,而巧手编制花篮的情景。曲调为齐声宫调式,较多地运用前倚音,使其显得情调轻松、风趣活泼、闲适愉快。整个曲调依照河南方言行腔,与与豫剧唱腔有明显的联系,具有。
20、1编花篮教学设计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用活泼的情绪、优美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编花篮,用歌声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2在演唱编花篮的过程中,掌握前倚音和下滑音的演唱方法,了解民歌创作的基本特点;3聆听不同版本的编花篮,在欣赏过程中即兴参与音乐活动,进一步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和特点,从而对河南民歌产生兴趣。教学重、难点:运用听唱、识谱等多种形式学唱河南民歌编花篮,准确演唱歌曲中带有装饰音和衬词的旋律。教学准备:电子琴、各种小型乐器(敲打乐器、铜铃等)、多媒体设备教材分析:编花篮是流行于河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