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2012 安徽卷)2蛙的神经元内、外 Na 浓度分别是 15mmol/L 和 120mmol/L。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 Na 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 Na 排出细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Na 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 BNa 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CNa 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 DNa 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答案】A【命题透析】本题以神经元内外 Na+浓度、电位变化切入,通过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产生机制,考察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思路点拨】Na+流入细胞是由高浓度流入低浓度,故为被动运输。Na+排出细胞是由低浓度流入高浓度,故为主动运输
2、。(2012 全国卷新课标版)4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信号”的转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反射、条件反射及兴奋产生、传导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这是条件反射,反射路径是酸梅的形态、颜色等条件刺激物眼睛上的感光细胞传入神经脑干传出神经唾液腺。这一过程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肯定有“电化学信号”的转化。由于条 件 反 射 是 后 天 获 得 的 经 学 习 才会 的 反 射 ,是 后 天 学 习 、
3、积 累 “经 验 ”的 反 射 活 动 。 因 此 , 条件反射也是需要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才能完成。(2012 全国卷新课标版)30 (10 分)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呼吸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回答下列问题:(1)图(a)中,a、b、c、d 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 是 ,b 是 ,c是 ,d 是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 的调控。(3)图(a)中神经元和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中的 (填“轴突” 、 “树突”或“细胞体” )末端
4、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的 (填“轴突” 、 “树突”或“细胞体” ) 。【解析】本题通过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考查学生对神经调节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识图应用能力,难度较低,属于送分题。(1)从图(a)中已有感受器且 b 有神经节,所以 b 为传入神经,a 是神经中枢,c、d分别是传出神经和效应器。(2)从图(a)中可以看到呼吸肌还受大脑皮层的控制,脑干是抑制吸气,引起呼气的,若屏住呼吸,既不吸气也不呼气,为主动意识控制行为,故中枢为图(a)中的大脑皮层必须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3)考察突触的基本结构,教材上有类似的图和原句突出结构中突触前膜由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后膜由下一
5、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充当。【答案】 (1)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效应器 (2)大脑皮层 (3)轴突 细胞体(树突或胞体)(2012 全国卷大纲版)1.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出双向传递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D.反射活动中血药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答案】B【解析】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外的刺激所产生的规律反应,A 正确;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B 错误,反射完成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C 正确;一个反射弧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兴奋
6、在神经元间的传递依靠递质的协助完成,D 正确(2012 重庆卷)5.下列有关生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被阉割的动物血液中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B.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C.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D.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2)【解析】将动物的性腺摘除(阉割)后,动物无法分泌性激素,会反馈性地使动物体内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含量上升,A 错;在寒冷刺激下,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是由大脑皮层以下的中枢控制的非条件反射,B 错;感觉是大脑皮层的功能,属于条件反射,C 错;膝跳反射中,神经冲动沿着整个反射弧传导、传递,当兴奋
7、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进行传递时,涉及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信号形式转变,其中有神经递质这种化学物质在起作用,D 对。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答案】D(2012 山东卷)25(10 分)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1)图中神经元 a 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_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_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 b 细胞膜上_结合,使神经元 b 兴奋。神经元 b 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 c 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2)图中 M 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若 N 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 b
8、 上_(填“有”或“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_。(3)手指意外触到火焰引起局部皮肤红肿,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渗透性增加,_引起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若手指伤口感染,可引起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侵害,此过程属于_免疫。答案:(1)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神经冲动) 突触小泡 (特异性)受体 (2)内正外负 无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3)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渗出 非特异性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基础知识,包括兴奋的产生、传导及传递,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二道防线);考查识图能力与获取信息能力。受到刺激时,神经细胞发生膜电位的变化,从而产生局部电流(电信号),局部电流(电
9、信号)可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当兴奋传到神经纤维轴突末端时,可引起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并向突触间隙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只存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并结合,从而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故在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且信号的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局部皮肤红肿即为局部组织液增多,其主要是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大或破裂,血浆蛋白渗出导致的。(2012 浙江卷)4下列关于神经肌肉(肌肉指骨骼肌)接点及其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骨骼肌细胞中只有一个细胞核B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C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D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10、 【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以神经肌肉为载体,综合考查细胞的结构、内环境及神经调节的机理,注重考生思维的发散。【思路点拨】骨骼肌细胞即横纹肌细胞等少数细胞,一个细胞内有多个细胞核。神经元细胞为组织细胞,浸润在组织液中,突触后膜因形成皱褶故其表面积大于突触前膜。当多个乙酰胆碱分子形成的电位达到一定阈值时,才能引发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2012 江苏卷)29为了研究乙醇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若干自愿者,等量饮用同一种酒,参照世卫组织神经行为能力测试标准,测试短时间反应时(对简章信号作出反应的最短时间) 、视觉保留(对视觉信号记忆的准确数)和血液中乙醇浓度。以受试者自身未饮酒时为对
11、照,计算能力指数相对值,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测试期间受试者血液中乙醇浓度的变化说明人体能通过调节维持。(2)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迅速升高,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可以推测乙醇会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了机体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3)对视觉信号作出判断与反应需经过的神经中枢位于。(4)动物实验显示,乙醇能增加脑组织中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由此推测乙醇可能影响了兴奋在处的传输。(5)凡有神经系统疾患、视听觉及手部运动障碍都不能作为测试对象,原因是受试者的必须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也不宜作为受试者,原因是,从而干扰测试结果。答案
12、:(1)稳态 (2)延长 (3)大脑皮层和脊髓 (4)突触(5)反射弧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解析:(1)乙醇属于内环境中的外来物质,一段时间后,乙醇的浓度逐渐降低说明人体能通过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稳态;(2)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升高,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可推测乙醇会延长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机体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3)参与对视觉信号作出判断与反应的神经中枢为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以及脊髓等。(4)乙醇能增加脑组织中某种抑制性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二者结合在突触处完成,所以推测它作于与突触;(5)反射完成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
13、者体内甲状腺激素过多,它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所以其不适合做受试者。体液调节动物激素调节(2012 安徽卷)30 (20 分) (12 分)机体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对维持稳态有重要作用。(1)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因此,临床上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某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检测到体内有一种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的抗体,该抗体阻断 TSH 的效应,则该患者血液中 TSH 含量比正常值。另一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下丘脑功能正常,血液中 TSH 和甲状腺激素(TH)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为诊断病因,静脉注射 TSH 后,TH 含量明显升高,表明该患者部位发生病变。(2)下丘脑
14、的受中枢神经系统活动调节并释放激素,从而调节垂体激素的分泌。TH 对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刺激作用,相互影响,共同维持机体 TSH 含量的稳定。TH 能进入垂体 TSH 分泌细胞内发挥作用,表明该细胞能通过接受信息。【命题透析】考查人体稳态维持的机制体液调节。本题重点考查激素调节的特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思路点拨】 (1)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直接排放到血液中,因此可通过血样检测来诊断内分泌系统的疾病。抗体阻断 TSH 的效应后,致使 TRH、TH 的含量下降,通过反馈调节促进下丘脑分泌 TSH,故其含量比正常值高。下丘脑正常而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病变部位可
15、能是垂体或甲状腺,注射 TSH 后 TH 含量明显升高,表明甲状腺功能正常,垂体发生病变。(2)下丘脑结构中存在神经细胞和内分泌细胞,前者用于传导兴奋参与神经调节,后者分泌相应激素,参与体液调节。调节高等动物或人体的激素不止一种,多种激素间协调配合,密切合作,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TH 能进入垂体 TSH 分泌细胞内发挥作用,说明后者的细胞内部存在 TH 的受体蛋白。【参考答案】(1)通过体液传送 高 垂体(2)分泌细胞 相互拮抗 胞内受体(2012 福建卷)26.(28 分)回答下列问题。双酚 A 是一种化工原料,对动物生殖机能有影响。研究人员进行。双酚 A 对中国林蛙精巢芳香化酶水平的影响
16、”实验。主要过程是:将性成熟雌蛙分组,实验组置于含双酚 A 的水体饲养,同时作空白对照。一定时间后检测雄蛙精巢芳香化酶水平,并对精巢进行制片镜捡。结果显示,实验组芳香化酶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且精子发育异常。请回答:(1)已知芳香化酶能促进雄性激素转化为雌性激素。据此推测双酚 A 进入雄蛙体内后,使其体内雌性激素水平_,从而导致精子发育异常。为比较双酚 A 和雌性激素对精巢机能的影响,可另设置一水体中含_的实验组。(2)对精巢镜检时,用高倍镜观察细胞中_的形态和熟目,以区分减数分裂过程不同时期的细胞,并统计精于发育异常比例。(3)林蛙体内雌性激素分泌后经_运输到靶细胞,与靶细胞的_结合产生调节作
17、用。【答案】 (1)升高 雌性激素 (2)染色体 (3)体液 受体【解析】 (1)由题中实验结果可知,双酚 A 进入雄蛙体内后,可以提高雄蛙体内芳香化酶的水平,而芳香化酶能促进雄性激素转化为雌性激素,所以双酚 A 进入雄蛙体内后,雌性激素含量增加,要比较双酚 A 和雌性激素对精巢机能的影响,可设置水中含有雌性激素的实验组作为条件对照,培养一段时间后精巢进行镜检,观察实验结果;(2)减数分裂各时期主要根据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特征来判断,所以镜检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的染色体;(3)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达相应的靶器官或靶细胞,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从而调节靶器官或靶细胞的生命活动;【试题点评】本题同样以实验为背影
18、材料,考查有关减数分裂、激素等知识。试题难度不大,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提取相关信息。3. (2012天津卷,3)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右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图中 M 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C.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核垂体细胞D.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3、解析:图中 M 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该激素通过体液的运输,与肾上腺皮质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促进肾上腺分泌皮质醇增加,该过程属于体液调节。答案:B(2012 江苏卷)3
1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C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答案】D【解析】腹泄引起的水和无机盐的大量丢失,D错;淋巴循环是对血液循环的补充,淋巴管阻塞使水分过多地存在于组织液中而出现组织水肿,A正确;过敏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C正确;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B正确水盐调节、体温调节(2012 全国卷新课标版)3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增加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20、作用减弱【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盐平衡的有关知识。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抗利尿激素增加,进而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血糖调节(2012 山东卷)24(9 分)哺乳动物肝细胞内糖代谢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1)图中 X 物质为_。在有氧条件下,该物质和水彻底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该过程在_中进行。(2)血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后可合成_,多余的葡萄糖还可转化成_以储存能量。(3)胰腺中_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调节糖代谢过程,这反映了细胞膜具有_的功能。(4)用 14C 标记的葡萄糖研究
21、肝细胞内糖代谢的过程中,发现血浆中的白蛋白亦出现放射性。在白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中,依次出现放射性的细胞器是_。答案:(1)丙酮酸 线粒体基质 (2)肝糖原(或肝糖元) 脂肪 (3)胰岛 A 细胞 细胞间信息交流(或细胞间信息传递) (4)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糖代谢及调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基础知识。进入肝细胞中的葡萄糖,可彻底氧化分解成 CO2和 H2O 并释放能量,多余的葡萄糖可转化为肝糖原,再多余的葡萄糖可转化为脂肪而储存能量或氨基酸等物质。在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过程中,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产生丙酮酸和少量H并释放少量能量;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线粒体
22、基质中与水彻底分解成 CO2,并产生大量H和释放少量的能量,这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H和 O2在线粒体内膜上结合生成 H2O 并释放大量的能量,这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调节血糖浓度的激素主要是胰岛 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和胰岛 A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二者都需与把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并结合而发挥调节作用,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白蛋白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抗体等都属于细胞的分泌蛋白,其合成、加工和分泌过程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与高尔基体,依次经过的细胞结构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与细胞膜,与此相关的细胞结构还有细胞核与线粒体等。(2012 四川卷)5.给实验
23、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右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随着曲线 a 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B.曲线 b 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C.当胰岛素浓度为 40 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mLU/D.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 A 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答案】B【解析】横坐标为胰岛素浓度,胰岛素为唯一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其含量越高血糖消耗速率加快,故 b 为血糖消耗速率。胰岛素对胰高血糖素有抑制作用,所以 a 曲线为血糖的补充速度。A a 曲线为血糖的补充速率,应下降。B 胰岛素作用于这些细胞形成糖
24、元,使血糖含量迅速下降,故错误。C 当补充和消耗基本持平,则血糖能相对稳定,但不会是较长时间的,所以 C 错误。D 胰岛素本身对下丘脑中控制胰岛 A 细胞的神经细胞即下丘脑没有反馈作用。来源:z(2012 江苏卷)25糖耐量受损(IGT)的人表现为空腹血糖浓度正常、负荷(如饮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异常。为了探究运动对 IGT 的干预情况,受试者于餐后进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 30min,定时采样测定血糖浓度及胰岛素含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A餐后 60min 时,胰岛素分泌下降导致血糖浓度低于对照组B餐后适量运动可降低 IGT 人群餐后血糖峰值和胰岛素升高幅度C餐后适度运动使 IGT 人群
25、胰岛素分泌高峰提前,血糖浓度下降D餐后适度运动可以减轻 IGT 人群胰岛 B 细胞的分泌负担答案:BCD【解析】餐后15-45min,由于运动消耗大量糖类,使血糖含量下降,从而引起胰岛素分泌下降,导致血糖浓度升高但仍低于对照组,所以A项中的因果关系不成立,A错误;由图可知:餐后适度运动可降低IGT 人群餐后血糖峰值和胰岛素升高幅度,B正确;餐后适度运动使IGT 人群胰岛素分泌高峰从90120min提前到45min,血糖浓度下降,C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餐后适度运动可以适当减小胰岛素分泌的峰值,这样可以减轻IGT人群胰岛B 细胞的分泌胰岛素负担。免疫调节(2012 福建卷)4、将小鼠 B 细胞注
26、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 T 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 T 细胞凝集成团。T 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小鼠 B 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B.小鼠 T 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痊C.小鼠 B 细胞和小鼠 T 细胞有相同抗原D.小鼠 T 细胞和家兔 T 细胞有相同抗原【答案】C【解析】小鼠 B 细胞注入家兔的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在家兔的血清中可以找到相应的抗体。而血清也可以和小鼠 T 细胞凝集,根据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特点来看,说明小鼠的 B 细胞和小鼠 T 细胞具有相同的抗原。【试题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免疫的知识,要求学生对免疫的知识有
27、较好的理解,涉及到免疫细胞和抗体等知识。(2012 广东卷)5、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B 病原微生物侵袭,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C 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只有 T 细胞产生记忆细胞D 如果神经中枢受损,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答案】 【解析】机体依赖神经-体液-免疫系统共同调节内环境的稳态,所以 A 错;在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中,B 淋巴细胞也可以产生记忆细胞,所以 C 错;神经中枢受损,不会导致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2012 北京卷) 4.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A. 病毒抗原诱导 B 细胞分化的作用 B. 浆细胞产生杭体的作用C.病毒刺激淋巴细
28、胞增殖的作用 D. 效应 T 淋巴细胞的作用答案:D解析:考察免疫调节和生物实验,理解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当小鼠感染病毒后,由于病毒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所以进行细胞免疫,产生效应 T 细胞。把效应 T 细胞与被病毒感染的小鼠细胞混合培养,测定上清液的放射性,最终能说明效应 T 细胞能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诱导靶细胞细胞凋亡,最终使病毒暴露在细胞外。(2012 全国卷大纲版)32.(11 分)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回答下列问题:来源:学科网 ZXXK(1)大多数病毒进入人体内经过 细胞的摄取和处理,使 暴露于抗原的表面,并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刺激 T 细胞分泌 。(2)人体接种甲型 H1
29、N1 流感疫苗后,一段时间内当甲型 H1N1 流感病毒侵染机体时,不易患病,其主要原因是 。【答案】吞噬细 胞 抗原决定簇 淋巴因子接种疫苗后,人体内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甲型 H1N1 流感病毒侵染机体时,很快会被记忆细胞所识别,并发生二次免疫,很快将病毒清除掉,所以不易患病。1 种动物细胞融合【解析】体液免疫中,大多数病毒进入人体内,首先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这样就会使抗原决定簇暴露,并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刺激 T 细胞分泌淋巴因子。接种疫苗后,人体内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甲型 H1N1 流感病毒侵染机体时,很快会被记忆细胞所识别 ,并发生二次免疫,很快将病毒清除掉,所以不易患病。病毒
30、只含有一种核酸,DNA 或者 RNA。灭活的仙台病毒在动物细胞工程中可用于诱导动物细胞融合。【试题点评】本题以病毒为背景材料,考查有关免疫、病毒结构和动物细胞工程的知识,难度不大,但综合性强。(2012 重庆卷)3.麻疹病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麻疹列为优先消灭目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疫苗是小分子物质,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可被免疫细胞识别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效应 T 细胞和抗体C 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效应 B 细胞释放淋巴因子D.入侵的麻疹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 T 细胞吞噬消化33.【解析】疫苗作为抗原,
31、具有大分子性,A 错;疫苗作为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也就是能产生效应 T 细胞和抗体,B 正确;淋巴因子为 T 细胞释放,C 错;与抗体结合的病毒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D 错【答案】B(2012 四川卷)3.科研人员为研究脾脏中某种淋巴细胞(简称 M 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组别 处理方式 检测结果实验组用肺癌细胞抗原处理 M 细胞后,分离出 M 细胞与胸腺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再分离出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部分淋巴细胞能杀伤肺癌细胞对照组 未经处理的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淋巴细胞均不能杀伤肺癌细胞下列对该实验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实验证明 M
32、细胞能够将肺癌细胞抗原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B.经 M 细胞刺激后部分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C.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增强效应 T 细胞杀伤力的淋巴因子D.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特异性识别肺癌抗原的免疫球蛋白【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能不能理解该免疫为细胞免疫,细胞免疫不需要抗体。(2012 江苏卷)12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与机体免疫有关B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CHIV 病毒主要攻击 T 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D 大规模饲养家畜时合理使用动物激素可提高免疫力答案:B【解析】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离不开神经和体液调节,免疫调节也是生命活动之一,A正确;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再继续分裂分化,B错;HIV攻击的主要是T细胞,C正确;合理使用激素能调节动物的生理活动,提高免疫力,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