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一、选择题1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传出神经受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A既有感觉,又有运动 B失去感觉的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C有感觉,肌肉无收缩反应 D失去感觉,但能运动2当一个人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境时,血中肾上腺素的含量立即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调节过程属于(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激素调节3、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其中正确的是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 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摄水量增加 减少尿的排出 ( )A. B. C. 或 D. 或 4乙酰
2、胆碱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它可被胆碱脂酶分解,而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脂酶的活性。当人体发生有机磷中毒时,会发生的效应是 nnm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5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 5的 CO2: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性。这属于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激素调节 D内分泌调节6右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 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图可以表示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的过程B如果细胞 1 是垂体细胞,细胞 2 可以表示 甲状腺细胞C如果细胞 l 是胰岛 B 细胞,则细胞 2 只能表示肝细胞D细胞 1
3、 的分泌物,只能是蛋白质类物质7有关免疫细胞的作用 A浆细胞可以识别特定抗原B一个吞噬细胞可以处理多种抗原C一个记忆细胞可以识别多种抗原D一个效应 T 细胞可以识别多种抗原8人体下丘脑不能完成的生理功能是 A体温调节 B水平衡调节 C内分泌调节 D血液 pH 值的调节9在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不可能由 ( )A轴突树突细胞体 B轴突细胞体树突C树突细胞体轴突 D细胞体树突轴突10、在细胞免疫中,效应 T 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机制是:( )A.与抗原结合使其失去活性 B.直接吞噬靶细胞将其分解C.将抗原呈递给 B 淋巴细胞 D.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11.下列物质中不应该出现在内环境中的是 ( )
4、 A神经递质 B氨基酸 C呼吸氧化酶 D组织胺12、下图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 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末梢。下列有关图中兴奋传导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刺激点,能发生兴奋的有、B刺激点,能发生兴奋的只有、C刺激点,细胞内将出现电信号(电位变化)但突触间不出现化学信号(递质释放)D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13.某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A浆细胞 B记忆淋巴细胞C过敏反应 D免疫反应14.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A. 刺激效应 T 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B. 刺激吞噬细胞产
5、生抗狂犬病毒抗体C. 可促进效应 B 细胞释放出淋巴因子D. 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15.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AIDS 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它病原体感染HIV 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 B 淋巴细胞HIV 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 HIV 复制能力较弱感染 HIV 的人称为 AIDS 患者,应尽快治疗目前还没有根治 AIDS 的特效药A B C D16. 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B 细胞吞噬病原菌,然后将抗原呈递给细胞,产生的效应细胞分泌抗体B细胞吞噬病原菌,然后将抗原呈递给 B 细胞,产生的效应 B 细胞分泌抗体C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
6、然后将抗原呈递给细胞,产生的效应细胞攻击靶细胞D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然后将抗原呈递给 B 细胞,产生的效应 B 细胞攻击靶细胞17.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18.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进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
7、,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也无法产生BB 细胞缺陷小鼠虽无法合成抗体,但仍能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 应CT 细胞缺陷小鼠体内的抗原呈递作用不能完成,体液免疫无法产生D正常小鼠免疫产生的淋巴因子,加强了效应 T 细胞和吞噬细胞对肥细胞 的特异性杀伤作用19.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 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正确的治疗措施是 ( )A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2B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C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D注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20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A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B非特异
8、性免疫能力减弱C体液大量损失 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21 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 A 皮肤角质层细胞屏障作用 B 胃粘膜起保护作用C 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D 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22下列有关抗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B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部分是 RNAC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也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D人体内抗体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它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23下图为某患者血液中某种抗体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记忆细胞增殖并分化为浆细胞的过程,最可能从第 2 天开始B记忆细胞增殖并分化为浆细胞的过程
9、,最可能从第 18 天开始C该抗体的合成受遗传物质控制,其中由 A、G、T、U 四种碱 基参 与 组成的核苷酸种类有 7 种D浆细胞都是由 B 细胞增殖分化来的24有关记忆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受同一抗原刺激后,迅速形成大量的抗体B受同一抗原刺激后,迅速形成效应 B 细胞C受同一抗原刺激后,迅速形成效应 T 细胞D是 B 细胞或 T 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25有关艾滋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HIV 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能够侵入 T 细胞BHIV 分布于各种内环境中,在人体的外分泌液中也广泛分布CHIV 可以通过空气传播DHIV 潜伏期比较长,是一种 RNA 病毒26 (06全国 I)一
10、般情况下,用抗原免疫机体,血清中抗体浓度会发生相应变化。如果第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且剂量相等,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血清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 ( )27今年 7 月,四川资阳市发现 20 多名感染“猪链球菌”患者。菌体裂解释放类毒素,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症。从病愈患者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猪链球菌”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类毒素是一种抗原,抗毒素是一种抗体B类毒素是大分子化合物,抗毒素是小分子化合物 C类毒素是一种过敏原,抗毒素是一种抗原D抗毒素是效应 T 细胞产生的一种淋巴因子28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
11、的细胞有( )A吞噬细胞、效应 B 细胞、T 细胞、效应 T 细胞B吞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效应 T 细胞C吞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浆细胞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 细胞、效应 T 细胞29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 B移植的器官被排斥C抗 SARS 病毒的抗体清除 SARS 病毒 D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30将甲品系的小鼠和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同时移植于 a 小鼠身上。不久,甲品系小鼠的皮肤在 a 小鼠身上生长良好,乙品系小鼠的皮肤肿胀潮红,最终死亡脱落。此时,将所用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再取一小块,第二次移植到 a 小鼠身上,移植的皮肤
12、比第一次更快地死亡脱落。下列对第二次植皮后出现的现象解释,最合理的是A抗体具有特异性结合抗原的功能B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属于抗原,甲品系小鼠的皮肤不属于抗原C特异性免疫细胞具有记忆功能 D乙品系和 a 小鼠的亲缘关系较远31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A造血干细胞 BT 淋巴细胞 CB 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32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A吞噬细胞、效应 B 细胞、T 细胞、效应 T 细胞B吞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效应 T
13、细胞C吞噬细胞、T 细胞、B 细胞、浆细胞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 细胞、效应 T 细胞33下图是两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第二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记忆细胞大量形成浆细胞B与第二次相比,第一次注射抗原产生的抗体效率低,保持时间较短C图中说明预防接种往往需注射同种抗原 2 至 3 次,每次要隔一定时间D图中说明抗原接种量越大,产生的抗体越多34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 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3C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
14、的过敏反应35胃酸能杀死病原微生物,在生物学上叫做A非特异性免疫 B体液免疫 C细胞免疫 D特异性免疫36接种卡介苗一段时间后,血液中就会出现结核杆菌抗体,这种抗体产生的结构单位和产生抗体的细胞及细胞器依次是 A氨基酸、效应 B 细胞、核糖体 B葡萄糖、效应 T 细胞、高尔基体C氨基酸、效应 T 细胞、高尔基体 D核苷酸、效应 B 细胞、核糖体37、挤牛奶的女工常与患牛痘的奶牛接触,她们手上会出现牛痘脓疱,但在天花流行时, 却从不感染天花。这种免疫物质的产生与下列哪种细胞器的关系最密切 线粒体 B内质网 高尔基 D核糖体38、下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刺激
15、 a 处,会导致 b 处连续兴奋或抑制,c 处也发生电位变 化B.刺激 b 处,不会引起 a 和 c 处发生电位变化C.刺激 c 处,a 和 b 处都会产生兴奋D.刺激 a 处,b、c 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39、如图所示的是酶、激素、蛋白质、抗体四者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1、2、3 分别表示激素、酶、蛋白质 B.能产生 4 的细胞一定能产生 3C.能产生 3 的细胞一定能产生 1 D.物质 1 都是由专门器官产生的40.给正常小狗实施垂体切除手术后,短期内小狗血液中的三种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 、促甲状腺激素(b) 、甲状腺激素(c)的含量变化正确的是(横轴为时间,纵轴为激
16、素含量) ( )41、对两只生长状况相同、健康的幼兔做如下处理:甲兔切除甲状腺,乙兔定期注射甲状腺激素。一段时间后观察,与正常健康幼兔相比 A.甲兔生长发育正常,乙兔生长发育停止B.甲兔生长发育正常,乙兔体温较低,心跳较慢C.甲兔生长发育停止,乙兔食欲旺盛,身体逐渐消瘦D.甲兔生长发育停止,乙兔行动迟缓,食欲不振42.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过程均可发生B.胰岛 A 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过程 C.胰岛 B 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过程D.胰岛素促进、等过程43.下列对激素调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激素调控是通过改变细胞的代谢而发挥效能的B.激素调控的启动较快,
17、持续时间较长C.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主要是通过激素调控来协调的D.激素调控迅速而精确,反应时间短44、张占海博士率领的中国南极科考队于 2005 年 1 月 18 日首次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当他们由温暖的棚内来到寒冷的棚外时,下列生理变化与图示相符的是 ( )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 身体耗氧量的变化 肾上腺素分泌量 汗腺的分泌量A. B. C. D.45、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上的人,因缺乏淡水而出现 A.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B.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C.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D.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46、下列与下丘脑作用无关的是 A.对体温的恒定具有调节作
18、用 B.有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C.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对垂体激素的释放有调节作用47、下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 3 种方式。神经递质和性激素的传输方式依次是 ( )A. B. C. D.48、人的神经系统中,有些神经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合成与分泌激素。这些细胞位于 A.大脑皮层 B.垂体 C.下丘脑 D.脊髓49、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系统可以通过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B.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血液中较高浓度的 CO2可以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D.垂体是联系神经调
19、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二、填空题1.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有关问题:4(1)激素 A 是 。(2)当体内缺乏 元素时,将导致激素 C 的合成受阻,该元素进入甲状腺细胞的运输方式是 。(3)人遭遇危险而情绪紧张时,血液中激素 C 的含量将会 ,这是由于激素 A、B 的含量 所致。这种生理过程是由 共同调节的。(4)如果激素 C 的合成量过多时,激素 A、B 含量的变化趋势是 。这是一种 调节机制。2、如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请回答:当注入抗原 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 A。若第 8 天同时注射抗原 Y 和 X,图中表示对抗原 Y 的抗体产生量的是曲线 ;表示对抗原 X 的抗体产生量的是曲线 ,其特点是 ,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的 细胞的作用。若第 8 天不注射抗原 X,则表示以后对抗原 X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