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论仁论君子.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6415382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仁论君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仁论君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仁论君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仁论君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仁论君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論仁論君子一作者:論語(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二文體:語錄體特點如下:(1)直接記錄人物的 說話。(2)以獨白形式或問答形式表達哲理(3)篇幅短, 文字精煉。(4)分章節, 全書共二十篇。但結構不嚴謹,章節間無一定之聯繫(5)每篇皆以篇首二、三字為篇名, 如學而第一。學而第一的意思:學而是篇名(因第一句是學而時習之),第一是篇序/即二十篇中的第一篇。優點:(1)文字淺白:因為語錄體只是如實地把人物的說話記錄下來, 所以接近口語。(2)具體傳神:通過說話表現出對話者的語態、神情,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缺點: (1)欠連貫性:語錄體的各章自成片段, 全篇欠缺整體的組織聯繫。(2)語意不明

2、:說話背景不在記錄範圍之內, 有時亦難免產生錯解的現象。三時代背景:春科戰國時代,諸侯國互相攻伐,禮樂崩潰,制度破壞,臣弒君、子弒父。孔子為魯國思想家,大力鼓吹恢復禮制,希望社會能回復昔日的秩序。四內容理解:論仁:)仁者修己方面a) 仁者安仁 仁者堅持實行仁德, ,便覺心安。且心無私念, 在任何環境中都能心安理得, 自然而然地去堅守仁的操守。 b) 克己復禮要克制一己的私慾, 使言行思想回復到合乎禮義(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勿禮勿動)的標準。c) 殺身成仁要不斤斤較個人的利害、得失和成敗。 d) 居處恭平日的起居要恭謹、端正和莊重。2 ) 仁者待人的態度:a) 大公無私, 有合理的好惡標準:

3、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b) 恭敬忠誠 : 與人忠 與人交往忠實誠懇。3 ) 仁者處事的態度:a) 安貧樂道: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不用不正當的方法求富貴 , 去貧賤。b ) 堅執仁德:時間:無終食之閒違仁 即使吃一頓飯那麼短暫的時間也不遺棄仁德。地點: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就算去到無禮之地 , 仍需恭謹莊重。環境: i) 貧富: 長處富貴而不驕奢; 長處貧窮仍不易心志 , 不以不正當方法擺脫貧賤。ii) 倉猝顛沛: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倉促間, 顛沛時, 亦堅守仁德。c) 捨生成仁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4、 能為仁德犧牲生命。d)處事抱嚴謹認真的態度 :執事敬4) 不仁者的表現:不安貧富:a)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不能夠長期居於窮困之中, 不能夠長期居於安樂之中。 (原因 :_) b)不以其道得之 不擇手段去得到富貴和擺脫貧賤。 5) 知、仁、勇的比較:a) 仁者: 仁者不憂仁者安仁 仁者安於仁德,所以經常樂觀,不憂不慮。b) 知者: 知者不惑 知者利仁 知者不疑惑, 利用仁德。c) 勇者: 勇者不懼 勇者不恐懼。論君子:1) 君子的修己:a) 內省不疚 不憂不懼君子坦蕩蕩君子自我反省, 不覺得做了錯事,沒有罪疚,所以不憂不懼 ,胸襟坦然廣闊。b) 君子以德行要求自己:君子求諸己c) 儀容莊

5、重: 君子不重,則不威2)君子的待人:a) 謙遜有禮: 禮以行之,孫以出之 b) 忠誠信實: 信以成之主忠信c) 成人之美: 君子成人之美 d) 律己嚴 , 待人寬: 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君子求諸己3)行事方面a) 以義為本 : 以義為質 君子以道義為準則。君子喻於義 君子明曉大義。b) 鼓勵協助別人做好事: 君子成人之美 c) 依禮節去實行 : 禮以行之d) 勇於改過: 過則勿憚改 / 4) 君子與小人之別:君子 小人 解說對義利的態度喻於義 喻於利 君子以道義為準則小人以謀取私利為目的心境 坦蕩蕩 長戚戚 君子胸懷寬廣,所以心安理得,不憂不懼小人心胸狹窄,太多慾求,所以憂懼不安處

6、事 成人之美 成人之惡 君子鼓勵、協助別人做好事,阻止別人做壞事小人慫恿、引誘別人做壞事,破壞別人做好事待人 求諸己 求諸人 君子律己嚴,盡力催促(要求)自己小人待己寬,只管向別人提出要求,埋怨他人5) 君子與仁者的相同之處:君子 仁者修身處事待人六 作法探究1) 語言精鍊: 語言簡煉, 卻寄寓了深刻的道理。2) 結構:課文選考輯的語錄, 內容並不連貫, 沒有篇章結構可言, 但均環繞 仁和君子兩個中心進行論述。又除獨白式語錄外亦有對答式, 如_及_兩則。3) 說理手法多變化: 篇中各則運用不同的說理手法闡論道理,(1)綱目式 :如 一則的總綱細目。仁的總綱是: _細目是:_。 說理清晰。(2)

7、並列式 :並列 、 、_, 清楚突現三者不同的表現。(3)正反對照: 用_和_作鮮明的對比, 把兩種品,德相反的人, 加以對照, 這種手法的好處:_論仁論君子1993.四 . (2)論語用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將君子和小人對比,又說小人喻於利、長戚戚求諸人。綜合來說,孔子認為君子與小人在立心和行事兩方面有什麼分別?試用自己的文句加以說明。 (8%)答:(2) 君子 小人立心 行事(1) (2)(3)(4)(5)胸懷寬廣/眼光遠大 發憤向上/盡力催促(要求)自己心境舒泰以道義為準則鼓勵、協助人家做好事心胸狹窄/目光短淺 只管向別人提出要求心中憂慮無時或已以謀取私利為鵠的慫恿、引誘人家

8、做壞事1996.三 .(1)據所讀論語,用自己的文句解說安仁、利仁、害仁、成仁的含義。(6%) 其中所提及的是哪些人?(2%)(2) 論語. 顏淵第十二 一章云: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巳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1/ 論語的文體形式有甚麼特點?顏淵第十二指甚麼意思?(4%)2/ 解說內省不疚的念義。(2%)答:(1) 四者的念義:1/安仁:自己能實行仁德,便覺心安。2/利仁:明白行仁德對己對人有利,便勉力實行。3/害仁:為求保有生命,所作所為竟違反( 離棄) 仁德原則。4/成仁:寧願捐棄(犧牲 )性命,體現(實踐) 仁德精神。所提及的人:有仁德的人/仁

9、者;有智慧的人/知者;有志氣、有仁德的人/志士仁人。(2)1.論語的文體形式:屬語錄體/以問答形式表達哲理。分章節,篇幅短。顏淵第十二的意思:顏淵是篇名/論語以每篇的首二、三字為篇名。第十二是篇序/即第十二篇。2.四字含義:經過自己冷靜的反省、不覺得做了錯事,不感到內疚歉仄。1999.七. 1/ 孔子所說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是甚麼意思?(3%)3/ 分別指出下列引文劃有底線的詞的詞性,並說明這些詞在句子中的意義:(3%)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閒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答:(1) 孔子說話的意思:(3%)知者不惑:聰明的人不致疑惑。仁者不憂:仁德的人經常樂觀。勇者不懼:勇敢的人無所畏懼(3) 解釋字詞: 詞性 意義1.之:助詞 2.去:動詞無意/的 擺脫/離棄3.是:代詞 這/堅持仁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