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农田灌溉与土地平整毕业设计.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604247 上传时间:2018-04-14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3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田灌溉与土地平整毕业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农田灌溉与土地平整毕业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农田灌溉与土地平整毕业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农田灌溉与土地平整毕业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农田灌溉与土地平整毕业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目 录一、概述 .11.1 项目立项批复情况 .11.2 项目概述 .11.3 项目建设内容与投资 .2二、项目概况 .32.1 项目所在地区简况 .32.2 项目区基本情况 .32.2.1 自然条件 .32.2.2 社会经济情况 .42.2.3 土地利用现状 .5三、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63.1 基础设施条件 .63.2 农村居民点建设发展状况 .63.3 土地利用限制因素 .63.4 水资源分析 .73.4.1 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73.4.1.1 降雨、径流 .73.4.1.2 地表水资源 .73.4.1.3 地下水资源 .73.4.1.4 项目区水资源总量 .83.4.2 可供水量计算

2、 .93.4.3 设计水平年需水量计算(P=90%) .93.4.3.1 用水现状 .93.4.3.2 设计水平年需水量预测 .103.4.4 水资源平衡分析 .103.5 公众参与 .11四、项目规划 .134.1 规划设计依据 .134.1.1 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134.1.2 行业技术标准 .134.1.3 规划设计相关文献 .144.2 规划目标 .144.3 建设标准 .154.3.1 土地平整标准 .154.3.2 灌溉与排水标准 .154.3.3 田间道路标准 .174.3.4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标准 .184.4 总体布局 .194.4.1 规划工程总体布局 .194.

3、4.2 工程平面布局 .194.4.2.1 土地平整工程 .194.4.2.2 灌溉与排水工程 .204.4.2.3 田间路桥工程 .204.4.2.4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20五、工程设计 .215.1 土地平整 .215.1.1 田块设计 .215.1.2 土地平整分区 .215.1.3 土方计算 .225.2 灌溉与排水 .225.2.1 水源工程 .225.2.2 斗、农渠流量计算 .235.2.3 排水沟 .245.2.3.1 排水沟流量计算 .245.2.3.2 斗、农渠断面设计 .255.2.4 原有渠道 .265.2.5 渠道纵断面设计 .265.2.6 农沟、斗沟原

4、有渠道、排洪渠纵坡 .275.2.7 渠道衬砌防渗 .275.2.8 建筑物 .275.2.8.1 涵洞 .275.2.9 输配电工程 .285.3 田间道路 .295.4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 .295.5 典型田块 .291一、概述1.1 项目立项批复情况2004 年 10 月,受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委托,省土地开发整理储备中心的领导和专家对洞口县山门镇土地整理项目区进行了现场踏勘,基本划定了项目区范围。2005 年 1 月,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储备中心会同洞口县人民政府、洞口县国土资源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环保局、财政局、交通局等单位对项目区进行了多次考察、论证,并聘请专家进行了可行性

5、研究证,确定了最佳规划方案,报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并报国土资源部备库。同年 3 月获得国土资源厅批准,确定项目区规模为 444.4 公顷,总投资 1331.68 万元,资金来源于中央土地整理专项资金。1.2 项目概述洞口县山门镇位于洞口县北部,雪峰山南麓,人口 13.68 万,其中农业人口 13.13 万,现有耕地 9.15 万亩,人均耕地仅 0.046 公顷,处于全县较低水平。山门镇交通便利,是洞口县北部的交通枢纽,县道洞山公路、山竹公路连通四面八方。黄泥江纵贯于全镇,两岸为冲积沙质 是洞口县的粮食基地之一,盛产由周总理亲自命名的“ 雪蜂蜜桔 。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基础薄弱,造成农业投入资金

6、不足,依靠单一的土地经济制约了当地的发展。项目区位于洞口县北部山门镇境内,动气黄泥江,西临洞山公路,南抵山水公路,北至路边村。涉及山门镇的路边、黄泥、广益、洪水、龙坪、景福、岩塘、青林八个政村 88 个村民小组,总人口 7810 人。土地总面积根据湖南省第二测绘院对项目区测量的 12000 地形图,为 416.59 公顷,建设规模为407.12 公顷,非建设区面积为 9.47 公顷沿山边缘高差较大、灌溉水源极差的部分土地:其次是项目区测量精度的提高,可研为 110000 地形图,规划设计为 12000 地形图,使项目区面积减少了 10 公顷) 。项目区呈现带状分布,区内地形起伏较缓和,地形西高

7、东低,海拔高度在 306.6-346.3m 之间,地面坡度在 3一下。黄泥江、洞门口、莲塘冲、范塘水库唐堰和龙池河等溪沟向项目区提供灌溉水源,有一些排灌设施,标准低,基础差,加上年久未修,大部分水利设施已基本废弃,耕地因重用轻养,造成土地质量退化,农作物产量低而2不稳,产出率较低;此外,项目区内单丘块面积小,田坎多,另有一些零乱的沟渠及水坑等,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因此,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增加项目区的耕地面积,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而且可以带动和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农民生产经营观念,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实现农民优质、

8、高产、高校目标,推进农业产业和城镇化进程。项目的建设不仅对洞口县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实现湖南省乃至全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也具有一定的非常积极的意义。1.3 项目建设内容与投资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是对该项目区的耕地、田间道路、灌排渠网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对照适应机械耕作、灌排自如的要求进行整理。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根据灌溉水源与地形的不同,项目区一标共划分 6 个区,分区工程量为:如 F 区:土地平整主要工程量:机械平整土方 52912m,耕作层剥离及回铺25983.84m,精细平整 430.38 公顷,田间调配土方-12523.2m,外调土方28404.8m

9、。灌溉与排水主要工程量为:农渠 14 条,长 3080.18m;斗沟 1 条,长 1851.72m;农沟 7 条,长 1527.60m;涵管 7 处:闸门 14 处。道路主要工程量为:生产路 7 条,长 1563.87m。农田防护及生态环境保持主要工程量为:机械下田坡道 40 处等等内容。3二、项目概况21 项目所在地区简况洞口县位于湘中偏西南,邵阳市西部,雪峰山东麓,赧水中游。东西长80.15 公里,南北宽 56.3 公里,总面积 2199.38 平方公里,约占湖南省总面积的1.04%。其北与溆浦县毗邻,南与武冈市、绥宁相连,西与黔阳县接壤,东与隆回交界。地处东经 110840-110571

10、0,北纬 26 5138-272223。县城位于县境中部偏南,距省会长沙 338 公里,距邵阳市 110 公里,历来为湘黔要冲。 洞口县山门镇土地整理项目区位于洞口县北部山门镇境内,距洞口县城约 22 公里。东起黄泥江,西临洞山公路,南抵山水公路,北至路边村。涉及山门镇的路边、黄泥、广益、洪水、龙坪、景福、岩塘、青林八个行政村 88 个村民小组。地理位置介于东经 11038481104310, 北纬 271034271230之间。22 项目区基本情况2.2.1 自然条件2.2.1.1 地形地貌项目区属丘陵地貌,呈交叉带状分布,区内地形较缓和,地形西高东低,海拔高度在 306.60-346.30

11、m 之间,地面坡度比较均匀,在 3以下。2.2.1.2 水文地质项目区属资水水系,其二级支流黄泥江自北向南流经整个区域,黄泥江多年平均流量 14.6m3/s,有库容 98 万 m3 的的洞门口水库、86 万 m3的连塘冲水库、75 万 m3的范塘水库三个小二型水库、另有 29 口总库容为 5.8 万 m3 的塘堰、还有龙池河等溪沟为本项目农田灌溉提供了较为充足的水源。项目区降雨丰富,年平均降雨量 1506.8。同时,该地区地下水丰富,地下水质良好,成为项目区内居民主要的饮用水源。地下水主要来自松散堆积层孔隙水,为降水和灌溉回归水等所补充,地下水埋藏浅,渗入途径短,极利于垂直向渗入补给,沿黄泥江

12、地带接受黄泥江侧向渗入补给;其径流方向与地形和岩层倾斜方向基本一致,在径流过程中,常有潜、明流的相互转换,形成河水渗漏、明流复出等水文现象;并以 0.651.01的水力坡度自西北流向东南,向黄泥江排泄,一部4分以孔隙水地下径流或河谷潜流向外排泄,另外人工开采也是重要排泄途径之一。因地下水水温较低,不适宜农作物生长,一般不用于农田灌溉。项目区内发生洪水的机率很小,仅在 1998 年发生过一次 50 年一遇的洪水。2.2.1.3 气候项目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季风明显,无霜期长。呈现出冬暖夏凉,严寒酷热期短,春季晴雨无常,春末夏初多雨,盛夏秋初多旱的气候特征。雨水集

13、中在 46 月份,7、8 月份干旱明显,历年最大降雨量多达 1964.2,最小降雨量为 1000,多年平均降雨量 1506.8mm,多年平均径流量 865.8,多年平均蒸发量 986,年平均日照时数 1423.5 小时,年平均气温 16.6,年平均无霜日 300 天,该地区气温适中,适合农作物的生长。2.2.1.4 土壤项目区土壤成土母质主要为砂壤及粘土,其次为第四纪红土,主要土种有河沙泥、红黄泥等。土壤 PH 值为 5.606.80,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统计,此项目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 3.32%,全氮 0.178%、速效氮150230PPM、速效磷 6.808.60 PPM,且富含锰

14、、铁、铜等微量元素,土层深厚,深度为 2040cm,土质疏松,养分含量丰富,加上开发较早,熟化程度高,适宜于水稻、粮油、疏菜、瓜果等多种农作物生长,但有部分土地需要补施锌肥。2.2.1.5 植被项目区内耕地主要种植水稻、油菜、薯类、豆类、花生、西瓜等作物,常见的树木有杨树和柳树等,还有松、杉等用材林,柑桔、茶叶、桃、李、梨等经济果木林,自然植被以水生植物及耐旱耐瘠性植物为主,未利用地主要为分布在黄泥江沿岸的滩涂和荒草地。2.2.1.6 自然灾害项目区自然灾害主要为:春末阴雨日照少,秋初干旱雨不足,9 月易出“寒露风” ,病虫鼠害偶尔有。1998 年 7 月份黄泥江暴发 50 年一遇的洪水,部分

15、村、组的农田被洪水淹没。山门镇政府已向县计划、水利、扶贫、农业综合开发治理部门争取到资金,正在修复被毁河堤,其它配套工程将于本项目实施5前建设完善。2.2.2 社会经济情况项目区涉及 8 个村,88 个组,总人口 7810 人;土地总面积 416.59 公顷,建设规模面积为 407.12 公顷,耕地面积 310.68 公顷,人均占有耕地 0.04 公顷,人多地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人均纯收入 1508 元,处于全县较低水平。长期以来,项目区农民以土为本,有重农惜土和精耕细作的传统,无耕地撂荒现象,大部分劳力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在种植水稻、蔬菜、红薯等粮食作物和种植油菜、棉花、瓜果和蔬菜等经济作

16、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2.3 土地利用现状2.2.3.1 土地利用结构根据对项目区测量的地形图(1/2000)、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结果和洞口县土地利用详查统计台帐,对项目区进行现状地类统计,土地总面积为 416.59公顷,项目建设规模为 407.12 公顷,各地类面积详见表 3.4.1。表 3.4.1 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表(现状)土地分类 整理前 面积 占土地建设面 积比例 备注总 面 积 416.59 建设规模面积合计 407.12 100.00 合 计 396.47 127.61 小 计 310.68 100.00 灌溉 水田 302.99 97.52 旱 地 0.57 0.18

17、耕地菜 地 7.12 2.29 园 地 果 园 3.84 1.24 林 地 疏林地 2.59 0.83 小 计 79.36 25.54 农村道路 7.17 2.31 坑塘 水面 1.58 0.51 农田水利 用地 8.01 2.58 建设规模面积 农用地其它农用地田 坎 62.6 20.15 6合 计 0.32 0.10 居民点用地 农村居民点 建设用地特殊用地 墓葬地 0.20 0.05 合 计 10.33 2.54 未利用土地 荒草地 未利用地其他土地 滩 涂 5.02 1.23 合 计 9.47 未利 用地其他土地河流 水面 6.75 非建设区 面积建设 用地 交通用 地 公 路 2.7

18、2 三、项目建设条件分析3.1 基础设施条件1)水源条件2)灌溉系统骨干设施状况3)道路交通设施4)电力设施5)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设施3.2 农村居民点建设发展状况项目区涉及 8 个村,88 个组,总人口 7810 人;土地总面积 416.59 公顷,人多地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人均纯收入 1508 元,处于全县较低水平。长期以来,项目区农民以土为本,有重农惜土和精耕细作的传统,无耕撂荒现象,大部分劳力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在种植水稻、蔬菜、红薯等粮食作物和种植油菜、棉花、瓜果和蔬菜等经济作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饮水、道路、低压线路等基础设施较好,项目区的土地整理对农村居民点的建设发展能起

19、到积极的推动作用。3.3 土地利用限制因素1)区内部分土地坡度较大,在整理过程中,稍有不慎,易产生水土流失;72)区内暴雨季节因雨量过大易形成3)土地利用程度不一:对于水土资源条件好的区域,土地利用程度高,效益好;对于水土资源条件较差的区域,土地利用较粗放。且现状耕地分布较为零散、农田散碎,田坎多,用地效率低,难以形成规模,土地利用集约度不高;4)区内原有水利设施规划不尽合理,沟渠交错紊乱,排灌不畅通;5)交通道路少,无法满足村民生产与生活的要求;6)地方资源短缺,投入明显不足。当地乡财政困难,老百姓经济拮据,资金筹措艰难,不能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3.4 水资源分析3.4.1 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20、3.4.1.1 降雨、径流项目区位于洞口县北部山门镇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内降水一般集中在 46 月,7、8 月份干旱明显。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 1506.80mm,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历年最大降水量为 1964.20 mm,为多年平均的 1.30 倍,最小降水量为 1000mm,为最大降水量的 66.40%,从该地区的水资源和气候分析,完全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区内多年平均径流深 760.80mm,径流由降水产生,径流分配也不均匀,49 月径流量占全年的 70%。项目区的建设规模面积为 407.12 公顷,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 309.74 万

21、m3。项目区选择湖南省洞口县站为代表站,各典型年的月降水量详见表 3.5.1。3.4.1.2 地表水资源项目区有多处溪沟与黄泥江汇合,其灌溉水源主要来源于黄泥江。黄泥江多年平均流量 14.6m3/s,年径流量为 4.35 亿 m3,枯水年份河道流量为 5.08 m3/s, 控制项目区以上集雨面积 406.25km2。项目区境内现有河坝 2 座,1998 年7 月洪水冲毁严重,通过相关资料估算及实际调查,若对现有河坝整修后黄泥江可向项目区供水 2200 万 m3。项目区另有库容 98 万 m3的洞门口水库、86 万m3的连塘冲水库、75 万 m3的范塘水库三个小二型水库、29 口总库容为 5.80 万m3 的塘堰、还有龙池河等溪沟可以灌溉项目区内的部分农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