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672766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十几减九教学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十几减九教学反思“十几减 9”是人教实验版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课本上通过小精灵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元宵节游园会,让学生从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我在教学时,也是通过课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探索十几减 9 的算法多样性。课本上在教学十几减 9 这一内容时,教材上出现了三种算法:一是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减;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 10 里减去 9,再与剩下的合并;三是用 “想加算减”的方法,想 9 加几等于 13, 13 减 9 就等于几。虽然在这一

2、环节的教学时为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同时学生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 破十法”的算理,我还给学生留出了动手摆小棒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去感知,去理解。但是在最后就明确了两种计算方法:“破十”的方法和用“ 想加算减” 的方法。这样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组织教学,不仅能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体现了“我要学” 这一教

3、学新理念。同时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计算教学,学生能从中感悟到学习计算教学的必要性,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由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以下还有几点做得不足:1、当揭示了想加算减和破十减两种方法之后,应该回过头把复习的内容和新授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2、每上完一个环节应该给这个部分做个小结,最后还要给整节课做一个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很清晰的思路。3、个别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十几减 9 的计算方法, “破十法”的算理还不能清晰地表达。在今后的练习中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关注学困生。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克服不足,发扬优点。争

4、取让学生掌握所学的内容。十几减 9 教学反思十几减 9 是 20 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它是学习十几减几的基础,因此学好它非常重要,但计算课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特别是一年级小朋友。基于这一思考,在教学设计中,我努力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具体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教学,现将这节课的感触反思如下:一、将计算教学融入到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整堂课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卖气球、套圈、猜字谜等)为主线展开教学,而这些情境又是学生所熟悉的,他们能在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根据信息轻松地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地体验

5、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学得积极主动,真正体现了“我要学”这一教学新理念。同时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计算教学,学生能从中感悟到学习计算教学的必要性,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能较好地理解和把握新知。在学习新知处,我组织学生自主探索 15-9=?,然后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组织教学,不仅能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三、尊重差异,体现算法

6、多样化,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学生在探究 15-9=?时,由于学生间的差异,结果出现了多种计算方法:将剩下的气球个数数出来,算出 15-9=6;想加算减:9+6=15,15-9=6;破十法:10-9=1,1+5=6,15-9=6;连续减:15-5-4=6,15-9=6;简便计算:15-10+1=6,15-9=6。我尊重差异,将每一种方法都展示出来,并一一予以肯定,让不同的学生都体验到探索成功的愉悦,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现代教育观认为,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必须是学生自主探索而获得新知,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7、,“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鼓励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特点。算法多样化是学生在学习中自行探索、独立思考的结果。如何进行算法多样化就有一个如何看待学生的方法,如何进行优化和何时进行优化的问题。十几减 9 是一年级下册的第一课时,这是学生首次接触 20 以内的退位减,本课要通过情境引导学生提出十几减 9 的问题,并通过操作、思考和交流,探索十几减 9 的计算方法,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建立在 20 以内进位加的基础之上,并且为之后学习十几减 8、7 等提供现实可行的方法,所以是本单元学习内容的重点,需要夯实基础,切实理解计算方法并熟练应用于计算。一、自主探索、展示

8、交流。在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书中提供了四种算法,书中以桃子图作为学生思维过程的依托,直观的显示引导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思考。在课堂中,根据情境列式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困难,而关于四种方法的挂图我没有直接呈现出来,在黑板上用十三个圆代替桃子,让孩子们想一想你想怎样计算,并且到黑板上用划去的方式表示出来,边划边说说自己的想法。孩子们的学习状态不错,对于这样的当“小老师”的方式,孩子们是更加乐于参与的,但这也是需要有一定挑战的,思路要清晰,表达要清楚。上学期时这样的方式也在课堂中出现过,不过那时候需要我提醒的还有很多,比如站姿,不要挡住下面同学的视线,比如表达,声音要响亮,话语要清晰

9、,希望这学期通过多多的锻炼,孩子们的积极性能够更高,表现能够更出色。今天课上想当小老师的不是太多,可能是有一些畏难情绪,第一个我选择了课代表,一个声音特别响亮的女孩儿,新年后的第一个“小老师”,希望能够一炮打响,给其他孩子一个示范作用。果然不出我所料,她声音响亮,思路也很清晰,先在 10 个圆里划去了 9 个,剩下一个,再加上旁边的 3 个,一共剩下 4 个,引导她说出结论 13-9=4,把掌声送给了她并且承诺下课后奖励一个喜羊羊的贴画,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其实也不是这么难的嘛,个个争相又举起了手,请了几个同学把这种思路又表达了一遍,不要求语言多么精确标准,只要表达清楚了就行,这

10、也是我从上学期开始就对学生的要求,语言是思维的表现,能够把思维过程表达出来,才能真正地更好的巩固。第二个同学上来采取了先划去 3 个,再到 10 个里面去划的方式,看他划的样子,并没有在脑海里想好在10 里面划去几个,是边划边数的,这个时候我提了一个问题,13-9 先划去右边的 3 个,你能想到在 10 个里还需要划去几个吗?这时他没有立刻回答,下面的同学回答是 6 个,问原因,因为 3 和 6 合成 9,所以要再划 6 个,剩下 4 个。引导他说完整先在右边减去 3 个,再在 10 个里面减去 6 个,因为 3 和 6 合成9,剩下 4 个,所以 13-9=4。反思当时自己的做法,或许这个同

11、学采取的是一个一个划去,直到划足 9 个的方法,而我却把他拉上了一个台阶,直接思考成先减 3 个,再减 6 个的方法,想象着孩子站在讲台上,却出现了一个和自己预想不一样的方法,内心或许是有点慌乱的,自己的方法没有被肯定,也不知道自己的方法对不对,内心的热情一定降温了十度吧。所以,以后我还是得多“倾听”,多给孩子一点时间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被肯定的感觉一定很好,虽然和期望的方法不一样,但只要方法正确,谁说不可以呢?勇于思考是很值得鼓励的,而方法的优化是在具体操作中通过比较得出的,探索方法时我们应该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思维。在这样的指导下,没有孩子再出现一个一个减的方式了,我把一个一个减的方

12、法操作了一番,一句话带过,并问了句这样的方法简单吗?孩子们都纷纷摇头。再问有没有其他方法,并有所指地看了一眼复习环节时写在黑板上的 9 加几的加法题,有几个孩子意识到了,立刻举手,回答 9+4=13,所以 13-9=4,有“所以”两个字,体现了思维的因果关系,我提出了“推想法”的说法,之前有过接触,以后用到这个方法时就能够准确地表述了。二、引领回顾,优化算法。在这之后出示了例题四种计算方法的图,带领孩子再次回顾了这些方法,明确这几种方法都可以,计算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但是在了解喜欢的方法中发现,有些孩子似乎并不太明确自己到底想用什么方法,处于一种茫然的状态,在此情况下,我觉得唯有

13、多用几道题目来进行方法的对比,才能使孩子真正地去优化选择自己适用的方法。所以我在黑板上分别出示了好几道十几减 9 的题目,借助于圆形图,在学生的语言指导下,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划去 9 个圆,很快学生发现“破十法”,即先用 10-9=1,再用1 加上右边圆的个数就是十几减 9 的答案,第一步都是用 10 减 9,比较方便;而“平十法”先减去右边单独的,然后再从 10 里减去不够的,这就需要想 9 的分成,每一题的操作方式都不一样,先减和后减的数每题都不一样。通过方法的比较,在这两种方法中选择“破十法”的人多了,而我也觉得这种方法对于孩子来说易于掌握,一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占主导的时期,在脑海里把十

14、几想象成一捆小棒加几根小棒,个位不够减时拆一捆小棒减 9,余下的一根与单独的根数相加即得答案,应该也是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吧。关于推想法,也有不少孩子青睐,这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对于 20 以内进位加计算得比较熟练的孩子来说,也是很好的方法。课后再仔细思考“平十法”,有没有更方便的思维过程,如 13-9,先算 13-3=10,再想 9 可以分成 3 和 6,10-6=4,所以 13-9=4,这样的思维过程感觉步数太多,整理一下,13-9,看被减数的个位是 3,所以想 9 可以分成 3 和 6,直接用 10-6=4,这样是不是更顺?但是这样对思维能力可能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应该只能是少数孩子能够做到了

15、。这堂课通过小老师到前面来操作讲解的方式,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算法的过程,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并引导学生逐步优化算法,对于本课,也有思考如下:1、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可以让全员都参与,通过同桌合作,用摆小棒、拿小棒的方式来进行操作,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算法,加深理解。2、为了让学生能够提高计算速度,列出了 11-9 到 18-9 的所有算式,并引导他们观察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与得数的关系,许多孩子发现了得数比被减数个位数多 1,这是个能很快说出答案的秘诀,只要把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加 1 就得到答案了,发现这个规律孩子们的计算速度非常快,当然,我也引导他们去思考为什么,因为采取了“破十法”,10-9=1,只要拿 1 去加个位上的数就可以了。但是我在想,我这个“诀窍”是不是出现得过早,以至于有的同学把这个当成救命稻草,只听到用个位数字加 1 而不去深入理解其中的原因,因为在练习中发现有的孩子把 15-9 算成了 4,是不是死记硬背又混淆了个位数字加 1 还是减 1 的问题。看来在后面的十几减 8、7 的教学中还是得把方法弄透,练习巩固一番再来发掘“诀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