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不等式证明 教案.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524039 上传时间:2018-04-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等式证明 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不等式证明 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不等式证明 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不等式证明 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不等式证明 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典型例题一例 1 若 0x,证明 )1(log)1(logxxaa( 0 且 1a) 分析 1 用作差法来证明需分为 和 0两种情况,去掉绝对值符号,然后比较法证明解法 1 (1 )当 时,因为 ,x,所以 )1(log)(laaxx0)(l2a(2 )当 1时,因为 ,0x所以 )(log)(laa1ogxx0)(l2a综合(1) (2 )知 )(log)(lxxaa分析 2 直接作差,然后用对数的性质来去绝对值符号解法 2 作差比较法因为 )1(l)(logxxaall1)1lg()l(gxa)l()l(10)lg(2xa,所以 )1(lo1loa说明:解法一用分类相当于增设了已知条件,便

2、于在变形中脱去绝对值符号;解法二用对数性质(换底公式)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且不必分而治之,其解法自然简捷、明快典型例题二例 2 设 0ba,求证: .aba分析:发现作差后变形、判断符号较为困难考虑到两边都是正数,可以作商,判断比值与 1 的大小关系,从而证明不等式证明: bababa)( 0, .0,1 )(ba. ab.又 0ab, .说明:本题考查不等式的证明方法比较法(作商比较法 ).作商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步骤是:判断符号、作商、变形、判断与 1 的大小 .典型例题三例 3 对于任意实数 a、 b,求证44()2ba(当且仅当 ab时取等号)分析 这个题若使用比较法来证明,将会很麻烦,

3、因为,所要证明的不等式中有 4()2ab,展开后很复杂。若使用综合法,从重要不等式: 2ab出发,再恰当地利用不等式的有关性质及“配方”的技巧可得到证明。证明: 2ab(当且仅当 2时取等号)两边同加 44():()()ab,即:2(1)又: 2ab(当且仅当 ab时取等号)两边同加 22():()() 22()ab 24()()a(2)由(1)和(2 )可得44()2b(当且仅当 ab时取等号) 说明:此题参考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综合法证明不等式主要是应用均值不等式来证明,要注意均值不等式的变形应用,一般式子中出现有平方和乘积形式后可以考虑用综合法来解典型例题四例 4 已知 a、 b、 cR,

4、 1abc,求证 19.abc分析 显然这个题用比较法是不易证出的。若把 通分,则会把不等式变得较复杂而不易得到证明由于右边是一个常数,故可考虑把左边的式子变为具有“倒数”特征的形式,比如 ba,再利用“均值定理”就有可能找到正确的证明途径,这也常称为“凑倒数”的技巧证明: 1abc 1abc()()(1)abc3cab 2ba,同理: 2ac, bc。 1329.c说明:此题考查了变形应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题目中用到了“凑倒数” ,这种技巧在很多不等式证明中都可应用,但有时要首先对代数式进行适当变形,以期达到可以“凑倒数”的目的典型例题五例 已知 cba,求证: acba110.分析:此题直接

5、入手不容易,考虑用分析法来证明,由于分析法的过程可以用综合法来书写,所以此题用两种方法来书写证明过程.证明一:(分析法书写过程)为了证明 acba110只需要证明 c 0,cba 110 cba a成立 0 成立证明二:(综合法书写过程) cba 0,cba 1 c10 ba a成立 c0 成立说明:学会分析法入手,综合法书写证明过程,但有时这两种方法经常混在一起应用,混合应用时,应用语言叙述清楚.典型例题六例 6 若 0,ab,且 2cab,求证: 22.acb分析 这个不等式从形式上不易看出其规律性,与我们掌握的定理和重要的结论也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所以可以采用分析的方法来寻找证明途径但用

6、“分析”法证不等式,要有严格的格式,即每一步推出的都是上一步的充分条件,直到推出的条件是明显成立的(已知条件或某些定理等) 证明:为要证 22.cabcab只需证 22,即证 ac,也就是 2()ab,即证 c,即证 2()acb, 0,0, 2c,故 2ca即有 20cb,又 由 ab可得 ()成立, 所求不等式 22cacb成立说明:此题考查了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在题目中分析法和综合法是综合运用的,要注意在书写时,分析法的书写过程应该是:“欲证需证” ,综合法的书写过程是:“因为()所以()” ,即使在一个题目中是边分析边说明也应该注意不要弄混典型例题七例 7 若 23ba,求证 2ba分析

7、:本题结论的反面比原结论更具体、更简、宜用反证法证法一:假设 ,则 )(2)( 223 baba,而 23ba,故 1)(22ba 1从而 , 2 42)(2abba 这与假设矛盾,故 证法二:假设 ,则 ,故 33)2(2bba,即 26182b,即 0)1(2,这不可能从而 证法三:假设 ,则 8)(3)(3aa由 23ba,得 6ba,故 2)(b又 2)(2, (baba aba22,即 0)(2这不可能,故 说明:本题三种方法均采用反证法,有的推至与已知矛盾,有的推至与已知事实矛盾一般说来,结论中出现“至少” “至多” “唯一”等字句,或结论以否定语句出现,或结论肯定“过头”时,都可

8、以考虑用反证法典型例题八例 8 设 x、 y为正数,求证 32yxyx分析:用综合法证明比较困难,可试用分析法证明:要证 32,只需证 2332)()(yx,即证 636446 23yxyxyx ,化简得 32, 0)(2 0342yy, 3x 0)32(22yy原不等式成立说明:1本题证明易出现以下错误证法: xyx22, 323yx,然后分(1)yx;(2) 1yx;(3) x且 10y;(4) 且 10来讨论,结果无效2用分析法证明数学问题,要求相邻两步的关系是 BA,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必要条件,后一步是前一步的充分条件,当然相互为充要条件也可以典型例题九例 9 已知 212yx,求证 3

9、122yx分析:联想三角函数知识,进行三角换元,然后利用三角函数的值域进行证明证明:从条件看,可用三角代换,但需要引入半径参数 r 212yx,可设 cosr, sinr,其中 201,r )sin(co2222 yx 由 23sin12,故 223)sin1(1rr而 r, r,故 yx说明:1三角代换是最常见的变量代换,当条件为 22ryx或 2ryx或 12byax时,均可用三角代换2用换元法一定要注意新元的范围,否则所证不等式的变量和取值的变化会影响其结果的正确性典型例题十例 10 设 n是正整数,求证 12121nn 分析:要求一个 项分式 n 的范围,它的和又求不出来,可以采用“化

10、整为零”的方法,观察每一项的范围,再求整体的范围证明:由 ),21(2kn,得 nk12当 1k时, n;当 2时, 2当 nk时, n1 1221 说明:1、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放缩要适应,否则会走入困境例如证明 4722n 由 kk12,如果从第 3 项开始放缩,正好可证明;如果从第 2 项放缩,可得小于 2当放缩方式不同,结果也在变化2、放缩法一般包括:用缩小分母,扩大分子,分式值增大;缩小分子,扩大分母,分式值缩小;全量不少于部分;每一次缩小其和变小,但需大于所求,第一次扩大其和变大,但需小于所求,即不能放缩不够或放缩过头,同时放缩后便于求和典型例题十一例 11 已知 0ba,求证:

11、baba8)(28)(2分析:欲证不等式看起来较为“复杂” ,宜将它化为较“简单”的形式,因而用分析法证明较好证明:欲证 b)(28)(,只须证 baba4)(24)( 22即要证 )(2 ,即要证 baab2即要证 12,即要证 baa即要证 121ab,即 ba即要证 (* ) 0b,(* )显然成立,故 baa8)(28)(2说明:分析法证明不等式,实质上是寻求结论成立的一个充分条件分析法通常采用“欲证只要证即证已知”的格式典型例题十二例 12 如果 x, y, zR,求证: 32323288 yxzyzxyx分析:注意到不等式左边各字母在项中的分布处于分离状态,而右边却结合在一起,因而

12、要寻求一个熟知的不等式具有这种转换功能(保持两边项数相同) ,由 0)()()(222acba,易得cabcba22,此式的外形特征符合要求,因此,我们用如下的结合法证明证明: 242488 )()(zyxzyxx222)()()(zyx2yxz222)()()(zxyxzxyzxyzxy222333 223288 yxzyzxyx说明:分析时也可以认为是连续应用基本不等式 ab2而得到的左右两边都是三项,实质上是 cabcba22公式的连续使用如果原题限定 x, y, zR,则不等式可作如下变形: )1(388 zyxzyx进一步可得到: zyxzxy13535显然其证明过程仍然可套用原题的

13、思路,但比原题要难,因为发现思路还要有一个转化的过程典型例题十三例 13 已知 10a, b, 10c,求证:在 acba)1()1(, 三数中,不可能都大于41分析:此命题的形式为否定式,宜采用反证法证明假设命题不成立,则 acba)1()1(, 三数都大于 41,从这个结论出发,进一步去导出矛盾证明:假设 acba)1()(, 三数都大于 41,即 41)(b, 4, 又 0, , 0, 2)(a, 21)(cb, 21)(ac 31b 又 2)(a, 21)(cb, 21)(ac以上三式相加,即得: 3)()1()1( acb显然与相矛盾,假设不成立,故命题获证说明:一般情况下,如果命题

14、中有“至多” 、 “至少” 、 “都”等字样,通常情况下要用反证法,反证法的关键在于“归谬” ,同时,在反证法的证明过程中,也贯穿了分析法和综合法的解题思想典型例题十四例 14 已知 a、 b、 c都是正数,求证: 332abcab分析:用分析法去找一找证题的突破口要证原不等式,只需证 32,即只需证32abcc把 2变为 ab,问题就解决了或有分析法的途径,也很容易用综合法的形式写出证明过程证法一:要证 332c,只需证 abcaba,即 32c,移项,得 32abc由 a、 b、 为正数,得 cabc原不等式成立证法二: 、 、 为正数, 33abcabcabc即 2,故 23abcaba, 32说明:题中给出的 2ba, , cba, 3a,只因为 a、 b、 c都是正数,形式同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定理一样,不加分析就用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定理来求证,问题就不好解决了原不等式中是用“不大于”连结,应该知道取等号的条件,本题当且仅当 时取“”号证明不等式不论采用何种方法,仅仅是一个手段或形式问题,我们必须掌握证题的关键本题的关键是证明 32abcc典型例题十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