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枣庄市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醉翁亭记》.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203793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枣庄市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醉翁亭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山东省枣庄市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醉翁亭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山东省枣庄市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醉翁亭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山东省枣庄市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醉翁亭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前预习1 了解欧阳修及唐宋八大家的有关知识2 试读课文,圈点字音做好课前阅读,处理生字词 1.。滁( ) 壑( ) 琅琊( ) ( )潺( )酿( )僧( ) 辄( ) 伛偻( ) ( ) 霏( ) 暝( )洌( ) 蔌( ) 觥筹( ) ( ) 翳( )弈( )朝( )而往 射者中( ) 3 自己疏通文意相关课程标准:“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诵读古代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学习目标:1 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实词的词义和重要虚词的用法2.理解融情入景、 “卒章显志”的手法。3

2、 体会“醉”与“乐”之关系,理解“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4 品味文美、情美,背读课文教学重点:1 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评价任务:1 能掌握重点词语的用法,积累一定的文言实词2 反复朗读课文,熟练成诵2 领悟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多媒体展示有关图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古人历来有一种山水情怀。他们寄情山水,抒怀言志,山水亦因人而胜,因文而名。安徽滁州琅琊山的醉翁亭,便是因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千古美文醉翁亭记而闻名于世的,就让我们循着先生的记述,做一次醉翁亭之游,去感受山中的美景,去聆听先生的心音。(板书课题)

3、二自主学习(一)检查预习情况、关于作者: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后来他考取进土,在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 ,官位和范仲淹一样。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 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 2、检查字的读音:环滁(ch) 壑(h) 琅琊(lng y) 潺潺(chn) 辄(zh) 霏(fi) 瞑(mng) 晦(hu) 伛偻(y l) 肴(yo) 提携(xi) 蔌(s) 酒洌(l

4、i) 觥筹(gng) 弈(y) 翳(y) 颓然(tu) 3、找生读出节奏: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阴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二)自主学习,指导点拨1、解题“记”是古文中一种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体裁,多用来描写作者的旅行见闻。它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类似的文章有:岳阳楼记 、 小石潭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 、 满井游记 、 桃花源记等;类似的古

5、文文体还有:“铭” (陋室铭 )和“说” (马说 、 爱莲说 ) 。2、多媒体播放醉翁亭记的朗诵录音,3、朗读课文,注意语速、停顿、重音、节拍。4、再读读准字音,读出骈句的韵律节奏(三) 、翻译课文:1、借助注释,自主翻译.(要求:逐字逐句翻译,标出疑难)2、小组合作,解决疑难.(教师巡视)(要求:交流后,记下疑难。 )第一段点拨(1)注意画线词语的解释林壑尤美 ( 壑:山谷 尤:尤其,特别)山行六七里 (山行:沿着山路行走)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指亭四角飞檐翘起。临:靠近。 )名之者谁 (名之者:给亭起名的人)太守自谓也 (自谓:自称)故自号曰醉翁 ( 自号:给自

6、己起了个别号)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情趣,意趣)(2)重点句子翻译: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上住了,得之心而寓之酒也。(3)如何归纳段意?(指名回答)(写醉翁亭的周边环境和亭名的由来。 )(4)第一段写醉翁亭周围的自然环境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远到近 从整体到局部)(5)这段有一个名句,也是文章点题句,请将它找出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6)点明文章主线的是哪句话?(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疏通二、三、四段(1)重点词语解释日出而林霏开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负者歌于途伛偻提携 临溪而渔 杂然而前陈者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消散 花 开放 枝叶长的茂盛

7、 背东西的人 老老少少的行人 捕鱼 摆放 以为快乐)(2)句子翻译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归纳第二,三段的段意。(找生概括)( 第二段: 描写了山间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第三段: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4)写山间早和晚的景色的句子是哪两句?( 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5)第三段可以分作几层?如何概括层意?(1、滁人游 2、太守宴 3、众宾欢 4、太守醉)三、精读课文,交流探究1、表明全文线索的句子是哪一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全文写了哪几种乐,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先小组讨论,再发言)太守到底在“乐”些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说说

8、理解。(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3、全文的主旨句你认为是哪一句?(将“醉”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哪一句?):(醉能同其乐)4、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来看,两人的思想有什么共同之处?(两人有都被贬的政治遭遇,但“不以己悲” ,都具有“忧民”及“与民同乐”的思想,具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 )5、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你能否解释其意思) (峰回路转 醉翁之意不在酒 水落石出 觥筹交错 前呼后应)四,检测点拨考考你: 1、解释各组中加线的字词。(1)人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 以为快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 快乐 )(2) 云归而岩穴暝 ( 聚拢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回去

9、 )(3)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 命名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为 ,是 )(4) 蔚然而深秀者 ( 秀丽 )佳木秀而繁阴 ( 茂盛,繁茂)2、本文共用了个“而”字,请指出下面句的用法:(1)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 表示递进关系,而且)(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表示承接关系,可不译)(3)朝而往,暮而归。 (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4)溪深而鱼肥 ( 表示并列关系,可不)(5)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表示转折关系,却)3、迁移练习:根据下列情境,用醉翁亭记中的语句填空。 (1)、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 ”意在干涉别国内政。 (醉翁之意不在酒)(2)

10、、这个案情十分复杂,扑朔迷离,但侦察人员决心全力以赴,非把它查个 不可。 (水落石出)五、反馈总结1、文言知识归纳2、 文章的主题思想:(全文以“乐”字为线索,通过描写琅琊山的美景以及人们游山的欢乐,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六、布置作业:1、整理本文出现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2,背诵全文七、教学反思1、 醉翁亭记虽然是一篇文言文,从内容到思想都与学生的理解存有差距,但学生在本节课的表现仍然可圈可点。课堂效果较好,而且整个教学活动都是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进行,可使师生关系变得十分融洽,让师生在课堂中融为一体,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2、对于难点的突破,借助重温以前训练的方法,即如何从每一层的意中,找联系点和共同点,从而把握作者的思路。这样做既是与以前的旧知识链接,又为新知识的学习铺平道路。3、整个分析过程,大部分同学能较好的运用学过的方法分析,个别同学还有更深层次的见解。4、不足之处教学设计不够合理,设计的环节太多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我要往纵深推进,立足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不再只为活动而活动,改变舍本逐末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