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3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两个判定定理. 2. 通过经历探索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来源:学优中考网 xyzkw3. 掌握应用数学语言表示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定理,逐步掌握规范的推理论证格式,通过学生画图、讨论、推理等活动,给学生渗透化归思想和分类思想. 教学重点 证明的步骤和格式 教学难点 推理过程的规范化表达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与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探索过直线平行的条件,大家想一想: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互相平行呢?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叫做平行线.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
2、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来源:xyzkw.Com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要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除公理、定义外,其他真命题都需要证明,这节课我们学习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一 来源:学优中考网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这是一个文字题,需要先把命题的文字语言转化成几何图形和符号语言,所以根据题意,可以把这个文字题转化为下列形式: 已知:1 和 2 是直线 a、b 被直线 c 截出的同旁内角,且1 与2 互补,求证:ab. 那么如何证明呢?我们来分析分析. 要证明直线 a 与 b 平行,可以想到
3、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公理来证明,这时从图中可以知道:1 与3 是同位角,所以只需证明 1=3,则 a 与 b 即平行. 因为从图中可知2 与3 组成一个平角,即 2+3=180,所以:3=1802 ,又因为已知条件中有 2 与1 互补,即:2+ 1=180, 所以1=1802, 因此由等量代换可以知道:1=3. 来源:xyzkw.Com下面我们来书写推理过程,大家口述,老师来书写.(在书写的同时说明:符号 “”读作“ 因为 ”,“ ” 读作“所以”) 证明:1 与 2 互补(已知) 1+ 2=180(互补的定义) 1=1802 (等式的性质) 3+ 2=180(1 平角=180) 3=1802 (
4、等式的性质) 1= 3 (等量代换)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来源:xyzkw.Com注意:(1)已给的公理,定义和已经证明的定理以后都可以作为依据用来证明新定理. (2)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这些根据,可以是已知条件,也可以是定义、公理,已经学过的定理,在初学证明时,要求把根据写在每一步推理后面的括号内. 来源: 学优中考网2. 两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二 议一议用下面的方法作出了平行线,对吗?为什么? 如图所示:CFE=45,BEF=45 ,因为BEF 与FEA 组成一个平角,所以FEA=180 BEF=18045=135,而CFE 与FEA 是同旁内角,且这两
5、个角的和为 180,因此可知:CDAB. 因此可知:“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是真命题.下面我们来用规范的语言书写这个真命题的证明过程. 已知,如图,1 和2 是直线 a、b 被直线 c 截出的内错角,且1=2. 求证:ab 证明:1=2 (已知) 来源:学优中考网1+ 3=180(1 平角=180) 2+ 3=180(等量代换) 来源:学优中考网 xyzkw2 与 3 互补(互补的定义) 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这样我们就又得到了直线平行的另一个判定定理: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 证明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先根据命题的条件即已知事项,画出图形,再把
6、命题的结论即求证的内容在图上标出符号,还要根据证明的需要在图上标出必要的字母或符号,以便于叙述或推理过程的表达. 第二步:根据条件、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把命题的条件化为几何符号的语言写在已知中,命题的结论转化为几何符号的语言写在求证中. 第三步,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一般情况下,分析的过程不要求写出来,有些题目中,已经画出了图形,写好了已知、求证,这时只要写出“证明” 一项就可以了 来源:学优中考网 xyzkw4. 运用所学知识证明:“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已知,如图,直线 ac, bc. 求证:ab 证明:ac,b
7、c(已知) 1=90,2=90(垂直的定义) 1= 2 (等量代换)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三、课堂练习 课本 P124 随堂练习 1,2 ,3 四、小结 1. 平行线的判定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公理)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定理)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定理)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推论)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来源:学优中考网2. 证明的一般步骤 (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2)根据条件、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来源:xyzkw.Com五、作业 来源:xyzkw.Com课本 P125 习题 1、2 课后随笔 学优 中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