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五单元 核舟记2.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145406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五单元 核舟记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五单元 核舟记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五单元 核舟记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五单元 核舟记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五单元 核舟记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主备人:齐光庆 备课时间:2013-9-12 复备时间: 总第 课时章、节 第五单元 课时 第 2 课时 课型 略读课文教学目标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2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简洁、生动的特点。重点难点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教学过程 教师复备一预学导航(学情检测) 1.解释多义词。奇:明有奇巧人( ) 可:高可二黍许( )长约八分有奇( ) 珠可历历数也( )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 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启窗而观( )为人五;为窗八( )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2.从文中找出刻画鲁直、东坡、佛印、舟子的语句,写下来。鲁

2、直 东坡 佛印 二共学助行(活动设计)1研讨课文第一段和第六段。回忆内容并讨论:两段文字都是“总体说明”性的,其概括角度有什么不同?前者是总括王叔远的微雕技艺,后者则是对这一核舟本身内容的概要说明。2分析讨论第二至第五段。第二段:(1)这一节文字在说明船舱中间的情形时,重点说明了什么内容?是八扇小窗和所刻的苏轼十六字文句。(2)除说明船舱外,这段文字还有没有其它的说明内容?有。开头一句总体说明了核舟的长度与高度。(3)整个核舟只有“八分”长,“二黍高”。船舱就更是微不足道了。作者却在船舱的说明中强调窗户之多,文字之众,你以为有什么用意?正是抓住重点,突出各部分的重点,紧扣了“奇巧、灵怪”这一说

3、明核心。指导:请反复阅读第二段,体会文字少信息量大的文字简洁的特点。第三段:(1)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较多的是谁?为什么?教学过程教师复备这当然是“东坡”。三人中,苏轼居中,作者起笔直逼其面:“峨冠而多髯者”,因为刻得用心刻得仔细,作者也就说得真切细腻。所以如此,一是雕刻者的安排本身如此,说明者当然不能违背其“初衷”;二是核舟的雕刻主题是“盖大苏泛赤壁”,这样说明,才能与其主题吻合。否则,松散割裂,不知所云。(2)你从哪些描述可以看出雕刻家技艺的奇巧、精湛、无微不至呢?如对东坡外貌的刻划,对东坡、鲁直“衣褶”的介绍,对佛印左臂所挂念珠的说明“珠可历历数也”。第四段: (1)这一段用了哪些

4、修辞手法?有什么说明效果?拟人:船尾横卧一楫 比喻:居右者椎髻仰面 顶真:左手抚炉,炉上有壶作者借用上述种种修辞,正是为了使抽象的说明更为具体逼真,更便于表现其雕刻技艺的精妙绝伦。(2)这一段描述“舟子”神情动作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为什么要这样写?两“舟子”虽神情有异,但表现了愉悦、轻松、活泼自乐的氛围。这样写,是为使船尾之境与船头之情遥相呼应,实现对船首氛围的烘托或者沟通,从而共同成就“大苏泛赤壁”之 “泛”。 第五段:写船正面用了三段文字,写船背面为什么只用一小段文字呢?可以省略不写吗?这是文章中心的需要,也是雕刻者的主观意图决定的。更体现了作者主次分明的说明技巧。 不可省。因为这是对前文说明的必要的补充。3理清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空间顺序 (船头 中轩敞者 船尾 船背)4本文的主体部分即中间四段,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背面;写正面则先写舟的中间部分,次写船头,最后写船尾。试分析这样安排顺序的原因。因为中间船舱的位置和对联的颜色非常醒目,而且窗上的对联也暗示了核舟的背景和主题。先写船舱,不仅可以增强浓厚的艺术情趣,而且也极其自然的引出下文中船头三人的情态的描述。三课堂总结,布置作业教学反思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