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议匈 奴 人 的去向.doc

上传人:fcgy86390 文档编号:4927970 上传时间:2019-01-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匈 奴 人 的去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议匈 奴 人 的去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议匈 奴 人 的去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议匈 奴 人 的去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议匈 奴 人 的去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类 2009 年 11 月 3日共 3 页 第 页 XBX 制作1浅谈匈奴人的去向许炳贤(周至六中 710403)摘 要:该文以不同的视角比较全面地叙述了匈奴族富有传奇的演进史,包括匈奴族的起源、强盛的草原游牧帝国、衰败与消亡、 昙花一现的中欧帝国和人海觅踪五部分,读之会有耳目一新的感 觉。关键词:匈奴族、起源、强盛、迁徙、消亡、融合、觅踪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一支彪悍的游牧民族。秦汉时期活跃在蒙古高原上,他们的铁骑经常南下骚扰, 给中原王朝构成强大的威胁。无疑他们是这一时期北方草原上的霸主,也是秦汉 帝国对外关系的主要对象,他们曾在中国古代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南北朝以后,匈奴作为一个

2、独立的民族在中国的大地上奇迹般的消失了。人们不禁要 问:匈奴人,你 们究竟哪里去了? 一、匈奴族的起源 自殷商时期至战国末,我国北方蒙古高原一带一直就有游牧民族在活动,但在不同时期中原地区对其称谓不同。商朝时的鬼方、猃狁,西周 时的犬戎,春秋时的夷狄,战国时的胡人,都是后来匈奴人的祖先。不过我国古代一些重要的史籍却认为,匈奴人是夏代的遗民。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匈奴列传中说“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朝李泰在括地志中也说“夏桀无道, 汤放之鸣条,三年而死。其子獯粥妻桀之众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中国谓之匈奴。 ” 笔者认为有部分夏民移徙融入草原民族成为可能,但匈奴作为整个民族绝不会是夏

3、桀的后裔。中国古代强大的民族都是民族融合的结果,匈奴族也不例外。正如中原地区的部落兼并形成了华夏族,草原游牧部落的兼并形成了匈奴族。另历史类 2009 年 11 月 3日共 3 页 第 页 XBX 制作2外,匈奴人没有文字,语言与汉语截然不同,也 说明匈奴与 华夏族在族属上无缘。二、强盛的草原游牧帝国 公元前三世纪晚期,匈奴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栾提冒顿统一匈奴各部,建立国家,统辖大漠南北的广大地区。匈奴族是一个 马背上的民族,他们擅长骑马射箭,学会使用铁器,发明了马镫,骑兵的战斗力很强 。他们战术灵活,善于诱敌深入,不羞于遁走。匈奴的崛起构成秦汉帝国的一大边患。 面对匈奴铁骑的进攻,秦汉帝国的重

4、甲车兵显得力不从心。为了防范匈奴人的进攻,秦始皇倾其全国之力,修筑长城,这是一种被 动的防御战略。公元前 209年,冒顿杀父自立为单于,率兵袭击东胡,“大破灭东 胡王,虏其民人及畜产”;接着“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 (见史记匈奴列传)夺回一度被秦朝蒙恬将军占据的河套地区。公元前 200 年,高祖刘邦 亲自率兵三十二万征讨匈奴, 结果被冒顿单于四十万骑兵围困于白登山七日,最后用计收买匈奴阏氏,勉强逃脱。此后汉对匈奴一直实行“和亲政策”,通关市,岁奉年供,历经惠、吕后、文、景诸帝。冒顿死后,老上单于继位,他向西打 败大月氏,杀月氏王,以其头盖骨为饮酒器,大月氏被迫迁到大宛以西。至此匈奴势力盛极一时

5、,疆土范 围东至辽河,西越葱岭,北抵贝加尔湖,南达长城,发展为一个真正的草原游牧帝国。 三、衰败与消亡 经过汉初七八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国力增强,西 汉开始对匈奴实施大规模地反击,大的战役前后有三次。元朔二年(前 127 年)汉武帝命大将军卫青率兵从云中出击,卫青大败匈奴, 夺取河南地(河套地区),修筑朔方城。元狩二年(前 121 年),汉武帝命骠骑将军霍去病从陇西出击匈奴,霍去病过焉支山千余里,败匈奴,夺取了富庶的河西走廊。元狩四年(前 119 年),武帝命大将军卫历史类 2009 年 11 月 3日共 3 页 第 页 XBX 制作3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分别从定襄和代郡出发, 进攻漠

6、北。卫青消灭和俘敌一万九千余人。霍去病深入匈奴腹地,直达今蒙古国肯特山。经此战役,匈奴主力被击溃,很长一段时间没敢南下骚扰。 西汉后期,匈奴内部发生分裂。公元前 57 年,匈奴贵族呼韩邪和郅支争夺单于位,呼韩邪(栾提稽侯栅)引众居阴山一带,内附 归顺汉朝。 汉与之和亲,元帝把宫女王嫱嫁与他作阏氏,这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郅支(栾提呼屠吾斯)留居漠北与汉为敌。在汉朝的打击下,郅支率部退至中 亚的康居,将漠北王庭留给了呼韩邪单于。公元前 36 年,汉西域副校尉陈汤远征康居,杀死郅支,留下“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进一步消除了匈奴在西域的影响。 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公元 48 年),匈奴再度分

7、裂为两部分。日逐比王南下附汉,被东汉朝廷安置在河套地区,称为南匈奴,留在漠北的称为北匈奴。之后东汉联合南匈奴大举夹击北匈奴,先后败之于大漠以北和金微山(阿尔泰山),北匈奴对汉的威胁被彻底解除,大部分西迁,从此北匈奴就在中国的古籍中不复存在。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匈奴余部融入新崛起的鲜卑族宇文氏部,该部曾建立北周政权。河套一带的南匈奴内附汉化,并在 东汉末年参与了中原地区的军阀混战;十六国时期,匈奴人建立的政权有后赵、北凉、胡夏等,此后匈奴作为一个独立民族从中国的历史中消亡。 四、昙花一现的中欧帝国 四世纪上半叶,中亚草原有一支游牧民族强大起来。他们善长骑马射箭,攻势凌厉,一度在中欧建立起一个庞大

8、的帝国,欧洲史书称之为“匈人”(Huns)。 350 年,“匈人”在巴兰比尔王的统领下,向西发展,进入欧洲。他 们进攻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自己的西邻阿兰国。阿兰位于伏尔加河和顿河之间,是突厥人建立历史类 2009 年 11 月 3日共 3 页 第 页 XBX 制作4的国家。阿兰王倾其全国之力,阻击于顿河沿岸,但由于实力悬殊,阿兰王被杀,阿兰国灭亡。阿兰是当时东欧的一个强国。阿 兰的灭亡,整个欧洲 为之震动。 关于阿兰国的情况,我国史书多处也有记载。 史记载:“奄蔡在康居西北可两千里,行国与康居大同俗,控弦者十余万。临大泽(咸海),无崖,盖乃北海云。”后汉书云:“奄蔡国,改名阿兰聊国,居地城,属康居

9、。”据北史:“古之奄蔡,一名温那沙,居于大泽,在康居西北,去代一万六千里。先是匈奴杀其王而有其国,至于王忽兒(使者),已三世矣。 ”据此我们发现:中国史书中的奄蔡就是阿兰国,欧洲史书中记载的“匈人”,就是北史中提到的匈奴人。北匈奴人在被东汉王朝击溃后,西迁来到中亚地区居留下来,沉寂了二百余年,四世纪中期却奇迹般地强大起来。在灭亡阿兰国以后,匈奴人又向西打败了日耳曼人建立的东哥特王国和西哥特王国,夺取了匈牙利平原,扫荡了北欧其它日耳曼人部落,把他 们从原始丛林里赶了出来。随后,匈奴人又开始进攻罗马帝国。在匈奴人的打击下,东罗马帝国纳贡称臣,西罗马帝国 摇摇欲坠。 阿提拉在位时,匈奴人建立起庞大的

10、帝国。其版图东起咸海,西至莱茵河,南自多瑙河,北到波罗的海,囊括大半个欧洲。然而,这个强大的帝国却是短命的。451 年,阿提拉在沙隆与西罗马帝国联军决战,第一次遭到失败。次年,入侵意大利半岛,进逼罗马城,同样失败。453 年,阿提拉在迎娶日耳曼公主的第二天被发现死在了洞房。阿提拉暴死后,帝国境内异族纷纷 起来反抗,加上内 讧,帝国很快瓦解,匈奴人也迅速消融在欧洲历史和文化的演进之中。五、人海觅踪 南北朝以后,在民族融合的大潮中,中国大地上的匈奴人一部分融入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汉族中,另一部分融入今天的蒙古族。匈奴人给我们留下深刻的记历史类 2009 年 11 月 3日共 3 页 第 页 XBX

11、制作5忆,直到今天,在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北方人的生活中仍可看到匈奴人的影子。匈奴人的后裔多生活在陕西、甘肃、蒙古高原一 带,汉 化后的匈奴人所改姓氏有刘、贺、呼延、万俟等; 陕北人、甘 肃人、内蒙人,说话都带有很重的后音;陕北民歌与蒙古族的长调,浑厚悠扬, 风格相近;陕北与内蒙都有剪纸的传统;今天我们习惯于穿裤子,这是战国末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向匈奴人学习留给我们的着装习惯;现在还有人喜欢给孩子留一种发型,四周剃光,头顶前端留下一撮头发, 这是古代匈奴男子的习惯发式。 在欧洲,阿提拉帝国解体后,大量的匈奴人留在了匈牙利平原,他们与后来另外一支游牧民族征服者马扎尔人长期通婚,被其同化。直到今天,我们

12、可以看到匈牙利人长相迥异于欧洲其它民族并非纯正的金发碧眼。匈奴人的血腥征服,令日耳曼人记忆犹新,“匈牙利”是日耳曼语地名,含 义是“匈奴人的土地”。今天的匈牙利人也象陕北人一样,有剪 纸、吹唢呐的习惯,说话的尾音接近陕北口音。历史上任何民族都不会彻底消亡。物竟天择,适者生存,在 艰难的生存竟争中,弱小民族往往融入其他民族,以民族融合的全新姿态保全着自己, 现存的民族都是民族融合的结果。O9 年 3 月初,匈牙利一支小部族阿提拉人上书国家议会,自称是匈奴王阿提拉的后人,要求恢复其“匈奴族”名称。尽管存在多方质疑,但他们很可能是未被完全同化的匈奴人的后裔。 参考文献:1、西汉司马迁史记 匈奴列传2、后汉书3、北史4、希罗多德罗马史历史类 2009 年 11 月 3日共 3 页 第 页 XBX 制作6工作单位:西安市周至六中联系电话:15991702040邮政编码:7104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