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作文篇一:珠海市 2016 届第一学期期末高三学生学业质量监测(语文参考答案 )珠海市 2016 届第一学期期末高三学生学业质量监测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B(“也带动了书业的兴盛 ”不正确,原文是说, “兴盛的书业也带动了版画雕刻” 。 )2.B(“所以现多认为它是套印法的源头”错,一则,前后句没有因果关系,二则, “套印源于何时,迄今尚无定论,现多认为是从北宋初年四川流通的纸币“交子”开始”从此句看,原文认为套印多起源于北宋初年,而宋徽宗已到了北宋晚期。 )3.D(D 选项涉及到文章的第二节后半部分和最后一节,第二节讲三大艺术流派兴起的原因是刊刻地域不同各地版画形成了
2、鲜明的地域特色,三大流派各具地域特色,也多以地域命名,金陵派以南京为中心,徽派以徽州为中心;第三节讲述的是明代套色版画发展的原因。而且从第三节看,三大流派兴起是“百花齐放”的表现,而不是说“百花齐放”是三大流派的原因。 )二、古代诗文阅读4.D5.A(开国君主的庙号一般都称为“祖” ,此后的皇帝称为“宗” ,但也有例外,如明朝有二祖,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又如清代有三祖,清太祖努尔哈赤、清世祖顺治皇帝、清圣祖康熙皇帝。 )6.C(“皇帝都赞扬并采纳了他们的意见”错,原文是“帝优诏褒答之,然卒不能用也” 。 )7.(1 )张孚敬、夏言掌权时,都喜欢改革(或变更或变革或改弦更张) ,所制定的各
3、种典法礼仪,都是由别人提出,而由李时修饰润色完成的。 (“用事” “更张” “傅会”各 1 分,句意 2 分。“傅会”为课内知识, 张衡传:“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 2)嘉靖帝对待李时不如张孚敬、夏言(那么宠信) ,然而也很少指责、辱骂李时, (对他的信任)始终没有衰减,这是张孚敬、夏言也不敢望其项背的。 (“责辱” “替” “不敢望”各 1 分,句意 2 分。 )8.(参考答案一)颔联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2 分) ,诗人身在广东南海越王台,眼前所见的实景是冬天里却鲜花盛开,而想象中的虚景是故乡冬日现在应该是大雪纷飞了(2 分) ,以此写出了对家
4、乡的思念(1 分) 。(参考答案二)颔联主要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2 分) ,诗人身在广东南海越王台,眼前所见是冬天里却鲜花盛开,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故乡冬日现在应该是大雪纷飞了(2 分) ,以南国和故乡截然相反的冬日景象反衬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1 分) 。9.诗歌的颈联想象桂岭水流湍急以至于南边的鱼都很难越过到北面,又想象广东的瘴气靠近衡山以至于南飞的大雁到此再不敢南下而掉头北回(2 分) ,写出了南国环境的恶劣以及北归的艰难(1 分) ;诗歌的尾联实写由于身处遥远的南方,以至于家乡的来信越来越少,而自己在这种环境中也渐渐变老,难以北归(1 分) ,只能无奈地频繁看看北枝晚开的梅花以寄寓
5、自己的思乡之情(2分) 。【 附录】清代许培荣笺注丁卯集中评语:“此公在南海时,以登台而动归思也。登眺而见月落云开,归心忽上,念家乡于扬子之宅,置此身于越王之台,河畔海边,相去万里,所以大雁难通,信稀人老,归去无期,年年看北枝之梅,而留滞于此也。梅花南枝开早,北枝开迟,亦喻己不早达之意。粤东冬月不寒,非时之花如美人蕉月月红九里香在隆冬时依然繁盛,故河畔雪飞之际,正海边花盛之时,非亲历其地者,不知也。 ”10.(1)我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 )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3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默写正确一句得 1 分,出现错字、漏字、别字、衍字、顺序颠倒的情况,该句不给
6、分)【参考译文】李时,字宗易,任丘人。李时弘治十五年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授任编修。正德年间,历任侍读、右谕德。世宗即位后,担任讲官,不久升任侍读学士。嘉靖三年,擢升为礼部右侍郎。不久因守丧回家。服丧完毕后,出任户部右侍郎。又改任礼部右侍郎,不久就取代方献夫任礼部尚书。嘉靖帝已经确定尊崇父母的“大礼” ,意气慷慨,产生了藐视古人(制度)的意志,想要裁决判定过去的章程,完成本朝制礼作乐的事业。张孚敬、夏言掌权时,都喜欢改革,所制定的各种典法礼仪,都是由别人提出,而由李时修饰润色完成的。有时廷臣会议中大臣们的讨论意见不统一,李时大都摆出两方的观点,等待嘉靖帝自己来选择,从而始终不曾有明显的争议。因此
7、嘉靖帝喜欢他的恭敬和顺。嘉靖十年七月,京城四郊的祭坛建成,李时被加封为太子太保。雷电震坏了午门,彗星出现在东边的井宿,李时上书请求敕令大臣们修身反省,并传令谏官上书指明并陈述政事的好坏(即政事上存在的问题)和兴办革除事宜(即改革措施) ,嘉靖帝认为提这些建议应该是六科给事中、十五道监察御史的专门职责,停下他的建议未予实施。第二年春天,张孚敬又回到内阁中来,事事都一个人做主,李时不敢有什么评论。没多久,方献夫也入阁了,与李时也能相处得很好。彗星又一次出现,嘉靖帝召见李时等人,教导他们要把过失归于修身、反省,又顺便说到人才缺少。李时等回来后,分条上书讲了务必要(政事)安稳清静、爱惜人才和慎重刑罚案
8、件三件事,有些话很是涉及到了因为“大礼”之争(发生在嘉靖年间的关于皇统问题上的政治争论)而吃官司被罢黜的大臣们。嘉靖帝以嘉奖的诏书褒扬答复了他们,但最终还是没有采用他们的意见。嘉靖十二年,李时独自一人为内阁辅臣。李时平时对人就宽厚、平易,到这时更加以安稳清静主持大局。嘉靖帝也经常召他到休息宴饮的宫殿里谈话,促膝向他咨询政事。李时对国事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匡正挽救,但是议论总是以忠厚为根本,朝中大臣也都认为他是个贤人。李时随同嘉靖帝出行去谒见皇陵,取道沙河时,嘉靖帝看到附近村庄衰败冷落,居民很少,悲伤地说:“七座皇陵在这里,应该加以守护。 ”李时回答说:“过去丘濬曾建议,京城应该设立四处护卫的屏障,
9、以临清为南辅,昌平为北辅,蓟州、保定为东、西辅,各驻兵一二万。现在如果在昌平增设一个总兵,往南可以保卫京城,往北可以守护皇陵。 ”嘉靖帝于是下发大臣们勘察讨论,决定在沙河修筑鞏华城,置兵防守。恰逢夏言入阁,李时不与他对抗,事事都推让给夏言做主,夏言也能容得下他。嘉靖帝对待李时不如张孚敬、夏言(那么宠信) ,然而也很少指责、辱骂李时, (对他的信任)始终没有减少,这是张孚敬、夏言也不敢望其项背的。嘉靖十七年十二月,李时在任上去世,追赠太傅,谥号文康。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1(1 )A (3 分) D(2 分) E(1 分)( B 项“众人喑哑”是因众人震撼折服于阿太的言行,并非是不明白;C 项阿太
10、的笑表明阿太内心的坚强;E 项的前半部分理解有误。 )(2 )坚强:外婆突然离世阿太白发人送黑发人竟“一声都没哭” ,切断了手指像没事一样,阿太的坚强到了超尘脱俗的境界;倔强:一再把舅公扔进大海学游泳,执意不让雇车送她回家,摔伤后第二周就想落地走路,阿太确实倔得太强了;大气:平静地送走外婆,自己临死前留话不让我哭,等等,无不说明阿太生死观的淡定洒脱;(其它如能干、洒脱、淡定、爱家人等都可酌情给分,每点概括加分析 2 分,总分 6 分)(3 )外婆去世时,读一年级的“我 ”很不理解阿太内心的坚强与强大,被“我”视为“冰冷的无情” ;后来虽然我有更多的机会感受阿太的“舍得” ,但年幼的我依然理解不
11、了阿太的人生哲学;长大后,阿太让遇到苦恼和挫折的“我”感到安宁、踏实和释然,成了治愈“我”精神疾苦的一剂良药;得知阿太去世以及她留给“我”的临终遗言让我顿悟了阿太的生活观,并对阿太怀念不已。 (每点 2 分,前两点答出一点即可,后两点必须答出。)(4 ) “皮囊”的好处:皮囊是小说的线索,以线索为题,有着贯穿全文的作用;皮囊与小说刻画主人公阿太的独特性格有关,阿太的言与行无不表明了她不为皮囊所累的难能可贵的精神气质;皮囊与小说的主题有关,有点明题旨升华主题的作用。“阿太”的好处:阿太是小说的主人公,以主人公的名字为题,有凸显主人公形象的作用;以对主人公的称呼为题,既增强了小说的亲切温暖之感,又
12、有着看似寻常却奇崛的艺术效果。(每个题目的好处各答出两点,每点 2 分,共 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2(1 )E (3 分) C(2 分) B(1 分)( A 项“犹豫不决,缺少主见”概括不准确。应该是 “矜持,腼腆,不失礼节” 。 D 项的完全判断与原文不一致,也不符合逻辑。B 项前面的说法是准确的,但后面的说法不完全准确。虽然沈二哥的喊法有些冒失唐突,虽然对这位初来乍到的未来姐夫不可能有太多的好感,但四妹“老大不高兴”的原因还是娇嗔调皮的因素多一些。 )(2 )痴情执着:给三姐写了很多信,又从青岛追至苏州,卖版权送厚礼给三姐。率真热情:在张家讲故事讲到绘声绘色手舞足蹈,像换了个人似
13、的。 极爱朋友:时常救济困穷的学生和文学青年。重情疏财:他喜欢收集文物字画,却不据为己有,往往是送了人。送了,再买。 (每点 2 分,答对其中三点得 6 分)(3 )禀赋出众,才思敏捷;兴趣浓厚,痴迷专业;历经困苦,坚忍不拔;超凡脱俗,淡泊名利。(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共 6 分。其它答案酌情给分)(4 ) 以小显大,于细微处见精神:作者擅长以生活琐事来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如把牙刷当武器,写出了沈从文既可气又可笑的书生气。 凡中见奇,涉笔总能成异趣:作者总能在逸闻趣事中写出三姐夫和他的朋友们的胸襟与情怀。抱公鸡的故事就生动地表现出了哲学家金岳霖舍身忘己的脱俗境界。 举重若轻,不动声色写沧
14、桑:作者以艺术家独到的眼光,选取那些充溢着人情的温暖与轻快的细节来表现三姐夫厚重曲折的传奇人生。(答出一点得 2 分,答出两点得 5 分,答出 3 点得 8 分。其它答案酌情给分)五、语言文字运用13.C(跃然纸上:跃然,活跃地呈现出来的样子。活跃地显现在纸上。形容刻画、描写得非常生动、逼真。栩栩如生:栩栩,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生,活的。形容作品、画作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多指人工制造的艺术品。呼之欲出:呼,叫,喊 。 之,文言代词,指代呼唤的对象。欲,将要。出,出来。一召唤他就会出来似的。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 )14.A(B 、语序不当, “已故美国抽象艺术
15、大师汤伯利” , “已故”应放在“美国”后面;“创下” “高价”搭配不当。C、结构混乱之句式杂糅, “也由于他崇高的地位”和“与他崇高的地位密切相关”糅合。D、搭配不当。主语“当地时间 11 月 13 日”和宾语“恐怖袭击事件”在意义上不能搭配。 )篇二:2015 内江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A 卷( 100 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巉岩(ch n)收敛(lin) 炫耀( xun) 锲而不舍(qia) B脚踝(u) 繁衍(y n) 缄默(jin ) 长吁短叹(x ) C笔砚(yn) 镶嵌(qi n) 锃亮(zang) 怒不可遏
16、(a ) D稽首(q ) 悲怆(chung) 拮据(ji?) 鲜为人知(xin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屏障 颤巍巍 恪尽职守 默然回首B斑斓 戈壁滩 鞠躬尽悴 一泻千里C嬉闹 里程碑 茁壮成长 深恶痛疾D狼籍 文绉绉 怡然自得 雾霾重重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B.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C.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D.于是,人们一半是戏谑,一半是尊敬,就给了送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是否选择低碳生活方
17、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B克里于今天早上抵达北京,对中国开始为期两天的访问,这也是他任期内第六次访问中国。C.“最美大学生”在车祸瞬间一把推开同学,深深地震撼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灵。D.市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的 实施意见 ,明确了内江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保障措施、思路以及目标等5、下列句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老王的作者杨绛,她的散文集是杨绛散文 。钱钟书是她的丈夫,其小说代表作是子夜 。B.古文以“说”为篇名的,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看法,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如韩愈的马说 、周敦颐的爱莲说等。C.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和我的叔叔于勒
18、 都是法国作家、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作品, 羊脂球 项链是他的代表作。D.鲁迅原名周树人,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 彷徨 ,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及散文诗集野草 。课文雪就选自野草 。二、文言文阅读及诗文积累(20 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 69 题。 (12 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
19、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 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6.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缘溪行(沿着)B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C处处志之(记住) D无论魏晋
20、(不要说)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A. 欲穷其林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B.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忠之属也 C. 不足为外人道也好为梁父吟 D. 乃不知有汉 陈涉乃立为王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文按照武陵捕鱼者无意发现桃林,意外撞入桃源被告知不得外传,再到外人复寻无果而终的顺序行文,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引人入胜。B. 该文语言凝练优美,很多语句已凝固为成语而沿用至今。如“落英缤纷” “芳草鲜美” “林尽水源” “豁然开朗” “鸡犬相闻”“黄发垂髫”等。C.该文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人人劳作、人人平等、生活安定、民风古朴的
21、桃花源,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向往。D.桃花源里的美好生活令人无限向往,但作者却给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其亦真亦幻,隐喻了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是不存在的。9、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3 分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二) 、古诗文积累( 8 分)10、用课文原句填空。(1 )商女不知亡国恨, 。 ( 杜牧 泊秦淮 )(2 ) ) ,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 滁洲西涧 )(3 ) ,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 )(4 )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 )莫道不消魂, ,_ _。 ( 李清照醉花阴 )(6 )同窗三年的同学分别在即,我们可以用苏
22、轼水调歌头中的名句“ ,_。 ”来表达美好祝愿。三、现代文阅读(15 分)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 11-14 题。 这里有一座高塔,是所有的人都必须去攀登的。它至多不过有一百来级。这座高塔是中空的。如果一个人一旦达到它的顶端,就会掉下来摔得粉身碎骨。但是任何人都很难从那样的高度摔下来。这是每一个人的命运:如果他达到注定的某一级,预先他并不知道是哪一级,阶梯就从他的脚下消失,好像它是陷阱的盖板,而他也就消失了。只是他并不知道那是第二十级或是第六十三级,或是另外的哪一级;他所确实知道的是,阶梯中的某一级肯定会从他的脚下消失。 最初的攀登是容易的,不过很慢。攀登本身没有任何困难,而在每一级土,从塔上的
23、嘹望孔望见的景致都足够赏心悦目。每一件事物都是新的。无论近处或远处的事物都会使你目光依恋流连,而且瞻望前景还有那么多的事物。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每一级上似乎也难以再有任何值得留恋的东西。这时也许应该走得更快一些,或者一次连续登上几级,然而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通常是一个人一年登上一级,他的旅伴祝愿他快乐,因为他还没有摔下去。当他走完十级登上一个新的平台后,对他的祝贺也就更热烈些。每一次人们都希望他能长久地攀登下去,这希望也就显露出更多的矛盾。这个攀登的人一般是深受感动,但忘记了留在他身后的很少有值得自满的东西,并且忘记了什么样的灾难正隐藏在
24、前面。 这样,大多数被称作正常人的一生就如此过去了,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11、作者把人生比作攀高塔,你认为这个比喻是否恰当?为什么?(3 分)12、文中画线句子中“粉身碎骨”是何意?整句话表达了怎样的言外之意?(4 分)13、第段通过对比,描写人人类攀登时的两种心理感受,分别是哪两种?(4 分)14、读罢此文,你对人生有何感悟,请依照画线句再写两个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 (4 分)人生百态,多姿多彩。有的人生如美酒,滴滴醉人;有的人生如甜歌,拍拍优美;_,_;_,_ 。四、作文(50 分)15、阅读下面材料,以“距离”为题目,写一篇作文在我们成长中,有同学说:“父母太老
25、套,和我有距离。 ”“老师太刻板,和我有距离。 ”“同学太自私,和我有距离。 ”“快乐太遥远,和我有距离”我们可以制造距离,也可以拉近距离,关键在于我们是否阳光的心态。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 600 字;3、不使用不规范的语言文字;4、不得抄袭、套作; 5、不得透露自己姓名、学校、区县等真实信息。B 卷(60 分)一、阅读理解(48 分)(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 16-17 题。 (7 分)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6、词的上片间接点明
26、季节的词语是 _,描写的景物有_(至少写三种)(4 分)17“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3 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段落,完成第 18-20 题。 (10 分)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
27、,善假于物也。注:輮(r u):烤 2 有 yu :又、再3 槁(go)暴(p):太阳晒 跂(q)抬起脚后跟站着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 分) 学不可以已 ( ) 2 冰,水为之 ( ) 3 吾尝终日而思矣( ) 而致千里 ( ) 19、翻译下面句子。(4 分)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0、 劝学这两段文字的中心是 (用原文回答) (2 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2123 题。(13 分)研究提示森林对局地气候影响森林在气候变化中扮演重要作用,除了通过碳循环影响全球气候以外,还可通过生物物理机制对局地气候产生显著影响。森林对局地气候的影响与林业和农业管理密切相关,但受
28、到研究手段的制约,对其仍缺少足够的认识。以往对该问题的研究主要利用全球气候模式的模拟实验,或者基于定点观测的资料分析,然而气候模式空间分辨率较粗,站点观测在全球范围内数量十分有限。城市与环境学院博士研究生李琰、教授李双成与美国马里兰大学学者合作,利用全球高分辨卫星遥感资料,克服了传统方法在空间分辨率和覆盖范围上的制约,精确地量化了全球不同位置上森林对温度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森林(除北方高纬以外)在白天具有降温作用,在夜晚具有增温作用(除热带外) 。因此,低纬度的热带森林具有最强的降温作用,而北方高纬森林具有增温作用。位于二者之间的温带森林,其白天的降温效应被夜间增温效应所抵消,具有
29、中等程度降温作用。森林的降温或增温作用受到地表反照率(太阳辐射被地表反射的比例)和蒸散发(地表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控制。森林相比周围其它植被类型反照率低,吸收更多太阳辐射,带来增温效应。另一方面森林将土壤水分以水汽形式蒸发到大气中,带来降温效应。这两种具有相反效果的生物物理机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森林在特定地理位置、特定时间对温度的调节作用。研究还指出,森林变化对局地气候具有重要影响。中低纬度毁林会使温度升高,造林则会使温度降低,有利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高纬地区毁林会使温度降低,而造林可使温度升高,对减缓气候变暖的收益将比低纬小很多。该研究成果加深了对森林气候效应的认识,对林业生产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30、可用于评估土地利用政策对气候的可能影响。节选自自然 通讯 (2015 年 4 月 9 日)篇三:材料作文审定1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2 庄子逍遥游 中用对待“誉”和 “非”的态度来说明“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境界的两句是“_ , ”。3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中表现诗人宁愿冻死以换取天下劳苦大众的温暖的名句是“ , 4 在离骚中,面对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屈原感到烦闷忧郁潦倒失意,孤独走投无路,他发出了痛苦而无奈的浩叹:, 。5氓第三章中用了 , !这句起兴的句子以戒女无与士耽。6 音乐是中国诗词里的常见内容,苏轼赤壁赋中侧面表现客吹洞箫的音乐效果的两句
31、是: ,7 白居易琵琶行 中,在琵琶声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爆发出一阵雄壮铿锵、激越昂扬的强音,将全曲推向高潮的句子是:“ , 。 ”8 范仲淹岳阳楼记 中“ , ”两句写月光与水波一起荡漾,闪烁着金光,月亮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块美玉。9 杜甫在登高 中把眼前秋景和心中重重悲情紧密联系在 起的名句是:“ ,10鱼我所欲也中,用“ 。 ”来强调“生命”固然重要,但若遇到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如“义” ) ,我是不会苟且偷生的。11次北固山下中,与刘禹锡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 , 。 ”12 李煜的虞美人中,最能体现“物是人非”的诗句是“ ,13 白
32、居易在琵琶行中借侧面烘托来表现琵琶女的演奏效果的名句是“, 。 ” 14 杜牧阿房宫赋中“ , ”两句告诫今人如果不知以亡秦为诫,仍要重蹈覆辙。 15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描写客人吹箫为自己伴奏,其中表现箫声作用和力量的名句是 , 。16 荀子劝学中,直接阐述学与思的关系的句是:, 。17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 ”两句诗既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18 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绘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的名句是, 。19 在离骚中,面对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屈原感到烦闷忧郁潦倒失意,孤独走投无路,他发出了痛苦而无奈感叹:20氓第三章中用了 ,!这句起兴的句子以戒女
33、无与士耽。21 音乐是中国诗词里的常见内容,苏轼赤壁赋中侧面表现客吹洞箫的音乐效果的两句是: , 。22 对于问题的认识,所处的位置不同,看法也就不同,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说了这个道理。宋代大诗人苏轼曾在题西林壁一诗中也有相似的两句,它是“_,_。 ”23“_,_”两句,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白居易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24 当今时代是改革的时代,许多开拓者矢志探索创业新路时,多引用屈原离骚中的诗句“_,_”来勉励自己25 诗经卫风氓中用 , 两句以比兴的手法表现了女子的年轻和容貌美丽 26赤壁赋中,苏轼用,两句概括了曹操在赤壁大战前自信豪迈的英雄气概27 在屈原的离骚中,作者感慨叹息表
34、达对百姓生活困苦的深深同情的两句是 ,28 孔子曾对“学”与“思”二者的关系作过辩证论述,他说:“_,_.”29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_,_!”30 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出场的诗句是:“_,_. 31 屈原在离骚一文中表示即使被肢解也不会改变志向的两句话是_,_?32诗经氓一诗中,写女子没有什么过错,可是男子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的两句诗是_,_。33 王维使至塞上一诗中描写塞外风光的著名诗句是_,_。 34 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 ,”。35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流露出对权贵的蔑视,同时表现了诗人的傲气和不屈精神的两句诗是“ , ”36
35、朋友远行,我们常会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两句来劝慰对方,只要两心相知,相隔千里也不用感伤。37琵琶行一诗以琵琶女的遭遇身世为明线,诗人的感受为暗线,两线交汇在“ , ”。 38 有的干部常用“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来掩饰自己的错误,对此我们可以用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的一句名言“ , ”作为理论依据进行反驳。39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 ”。40(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41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批评秦统治者奢侈时写道:“钉头磷磷,
36、;瓦缝参差, 。 ” 42 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表现出一个政治改革家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的名句是“, ”。43诗经氓中以“桑”喻女子青春年华的句子是“ , ”。44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 , ”的观点是相同的。45 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的句子是“ , ” 46 词人韦庄在菩萨蛮里极写江南景美、人美,其中写人美的两句是:,47、李白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表达人生如寄,光阴荏苒感慨的名句是: ;47雨霖铃 (寒蝉凄切) “, ”两句写设想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写情,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
37、” 。48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宋武帝刘裕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两句是“金戈铁马, 。 ”49 范仲淹岳阳楼记一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他忠贞爱国的体现,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吾所以为此者, ”也体现出蔺相如的这一情感。50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羽扇纶巾,谈笑间, ”,描绘出周瑜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51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同样是菊花,在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看来“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52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 ,53 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 琵琶行中的一句“_,_”,由琴
38、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54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委婉讽劝统治者不要重蹈秦人的覆辙55 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 56 古诗中经常使用倒装手法,为整首诗词的大放异彩增添亮点,如辛弃疾的永遇乐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 , ”“四十三年, , 。57 古诗词中, “雨”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 , 。 ”李清照声声慢中“,到黄昏,58)王维使至塞上时既目睹了“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苍凉,更看到了 ,的壮美。59 白居易琵琶行中表现诗人与琵琶女共同的身世之悲的句子是: ,
39、。60 对于思与学的辩证关系,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的经验是: ,61游山西村中描绘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的诗句是 , 。 62观刈麦中描写农民忍受酷热,辛勤劳动的诗句是,。63.生命是什么?生命是“ , ”(杜甫望岳)的雄心壮志,也是“ , ”(龚自珍 已亥杂诗) 的无私奉献。64归园田居中,陶潜自比为鸟,误落尘网三十年时,慨叹“_,池鱼思故渊” ;归园田居后,欣喜“久在樊笼里,_。 ”65次北固山下中,与刘禹锡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 ”66 李煜的虞美人中,最能体现“物是人非”的诗句是“ , 。 ” 67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
40、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_,_。68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 。 69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两季景色的句子是_,_。 70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爱命的千古名句是“ , ”。71赤壁赋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待天地的存在的名句是“ , ”。72 杜牧阿房官赋中,用“ , ”两句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金银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从而表现其聋侈之风。73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有“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 “进亦忧”指的是:, “退亦忧”指的是:_。74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齐王纳谏一年后,群臣吏民的情况是_,_,_。75三峡中对山、水景色特点的概括是_,_。76三峡中
41、引用的两句渔歌是_,_。77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成对比,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_,_。76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以_,_概括评价了莲。77 桃花源记描写桃花源中的路、动物等的情况:_,_ 78 桃花源记中,表现这里人们生活快乐的句子是_,_。 79鱼我所欲也中,为什么一个人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_,_。 80鱼我所欲也中,作者推测一个人不辩礼仪地接受万钟可能是为什么?_,_, _?81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_,_, _。 82 庄子在逍遥游中称赞宋荣子能够坦然地面对世人的赞誉与非议时用了这样的句子:_,_,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83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第
42、四段写览物而喜者。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描写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的句子是_,_;_,_ 。作者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84 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的诗句是_,_。85琵琶行中以环境从侧面展现音乐魅力的句子是“_, _”。 86 李白蜀道难中用“_,_。 ”两句写出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生命的代价才开凿出一条崎岖险峻的山路的艰辛。87 红楼梦中俗谚“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出自阿房宫赋中“_,_”两句。8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借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来暗示
43、人类的发展变化,表现出诗人豁达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的诗句, 。89 李煜在虞美人中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作为亡国之君的诸多愁绪的诗句 , 。 90出师表中诸葛亮概述自己在艰难时刻追随先帝,说明创业的艰难的诗句 , 。答案:1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2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3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4 忳郁邑余侘傺兮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5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6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7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8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9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10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11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日生于残夜,将驱
44、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 ,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12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13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14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15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16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17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18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19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20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21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2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5、23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2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5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26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27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31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32 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3737)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38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9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43 桑之未落 其 叶沃若44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45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46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47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482014-10-748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49 气吞万里如虎50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51 樯橹灰飞烟灭52 满地黄花堆积53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54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55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58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59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60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61 足蒸暑土气,背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