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定义: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的障碍。心理学指个体有目的的行为受到阻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2)原因:造成挫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客观的外界因素;一是主观的内在因素。(1) 外界因素即环境因素。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如恶劣气候、各 种事故等难以预测和左右的外界条件,是产生挫折的自然环境因素。但人的 挫折的产生更多的是由社会因素造成的,如人际关系紧张,才能没有充分发 挥;青少年学生与父母的隔阂,出境孤立。目标混乱的一些人为的限制。(2) 内部因素即个人生理、心理因素带来的限制和阻碍。1. 生理条件的
2、限制.2. 心理方面 主要表现为动机冲突。动机冲突指同时产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机,由 于各种条件限制,不能同时实现,必须选择其一。这种选择过程容易产生心 理矛盾,造成挫折。社会经验不足处理问题的方法片面,缺乏有关的相应知识,也是造成挫 折的原因之一。 能力与期望相矛盾也容易产生挫折。青少年学生常常过高估计自己,制 定不切实际的目标或计划,结果因能力有限,目标无法达到,而自己又 难以认识,因而产生挫折情绪。实际上挫折是人的一种自我的内心感受。错值得产生是当事人对动机与目 标关系的认识、评价和感受,与旁观者关系不大。因此,挫折的产生与一 个人的动机、需要、抱负水平、对成功的预期有重要关系。 由于挫
3、折表现为一种主观的情绪感受,因此它与个人对挫折的承受力和 排解力有很大关系。同样的挫折情景,由于主体的认识不同,承受能力不同, 产生的挫折体验也不同。(3)挫折的适应方式 (1)攻击可分为直接的攻击和间接的攻击,也可以分为口头的攻击、文字的攻击或是动作的攻击。 (1.1)当一个人对你说:“你看你,怎么搞的,一天到晚就是不三不四的。 ”你听了很生气,啪地一拳打过去,这就是一种直接的攻击。有时候直接攻击不一定用打的方式,也有用文字或口头攻击,也就是用骂的方式。当然,攻击的方式还有间接的攻击, “指桑骂槐”便是间接攻击的方法之一。 (1.2) 个体活动受挫,产生挫折体验时,其心情是不愉快的,甚至是痛
4、苦的。为从这种痛苦和紧张不安中解脱,个人均会从自身的经验中学会许多相应的行为方式,这就叫挫折的适应方式。它们有的具有良好适应的性质,有的具有不良适应的性质。由于这些行为方式在性质上都是防卫自身免遭挫折伤害的,所以亦称防卫方式。 1发泄 个体受挫时常因愤怒而表现出攻击性行为。这种以攻击性行为把自己的愤怒、怨恨等紧张情绪释放出来以恢复心理平衡的方式,就叫发泄。这是对挫折的一种特殊反应。攻击性行为不只是挥拳动脚。一个鄙视的笑脸,一句刻薄的话语,都可使对方难堪,使自己的怨恨得以发泄出来,均是攻击。攻击的对象也并不总是造成受挫的当事人或物,有时会将怨气发泄到无辜者身上。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将怨恨的情绪、攻
5、击性冲动强予遏制,对人身心健康是十分不利的。因此,职工说怪话、发牢骚、怨恨领导等行为在这种意义上说是正常的,因为这是职工在学习、工作等活动中受挫折之后十分自然的行为。问题是领导者应如何加以疏导,让职工学会以社会认可的方式去宣泄自己的紧张情绪,以合理的方法、积极的态度去认真地解决问题,克服受挫心理。 2退化 个体在受挫时回复到早先不成熟的发展水平,表现出幼稚的行为,常会失去理智地胡乱发泄,就叫退化。例如:受挫时的抱头大哭、破口大骂、手抓口咬,还有蒙头大睡、装病不起等等,都是幼稚的退化行为。 3冷漠 个体受挫以后,为求得心理的解脱,会厌弃早先的追求,甚至厌弃人生,这就是冷漠的适应方式,从表面上看,
6、当事者似乎是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其实其内心的痛苦可能更甚。冷漠常常是绝望的表现。当事者丧失了一切信心与勇气,这是极其可怕的。 4、反向 反向亦称倒转反应。个人在某种情境下的反应本属消极、错误的,对此他自己亦不能接受,产生罪错感,于是就以相反的行为取而代之,这就叫反向。例如:内心对别人怀有敌意或仇视心理者却常常对人过分地逢迎馅媚,内心过于自卑者则常常过分地炫耀自己。 5投射 当个人具有某种不为社会认可的坏品质时,总会感受到自责、羞愧等等心理压力,为消除这种压力,有人会有意无意地把这种坏品质加诸众人身上,以此为自己辩解,使自己解脱,这就叫投射。例如:考试作弊的学生总说别的同学也作弊,不诚实的人总说
7、世人皆虚伪。投射的目的就是把自己的“缺陷于加诸他人以维持其心理平衡。这是一种极其不良的适应,发展严重了会成为妄想狂、精神病。(四)应对策略(1)正确认识挫折要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首先要正确认识挫折,建立一个正确的挫折观。在现实生活中,考试不理想、人际关系困难、生活不适应等挫折几乎每个人都曾遇到过。有的人总认为生活中的挫折、困境、失败都是消极、可怕的,受挫后往往悲观抑郁,甚至丧失了生活的勇气。事实上,挫折并不都是坏事,处理得好的话,它也可以成为自强不息、奋起拼搏、争取成功的动力和精神催化剂。生活中许多优秀人物就是在挫折磨练中成熟,在困境中崛起。相反,过于一帆风顺的生活反而会使人耽于安逸、丧失斗志
8、,在挑战到来时措手不及。因此可以说,挫折也是一种机会。只要能坦然面对挫折,树立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就可以适应任何变化中的环境。(2)改变不合理观念心理学研究表明,引起强烈挫折感的与其说是挫折、冲突,不如说是受挫者对所受挫折的看法,以及所采取的态度。常见的不合理观念有以下几种。(2.1)此事不该发生有些人把生活中的不顺利,学习、交往中的挫折、失败看作是不应该发生的。他们认为,生活应该是愉快的、丰富的,人际关系应该是和谐的、互助的。一旦生活中出现诸如人际之间的冲突,成绩滑坡,好友负心,评不上优秀等等事件,就认为它不应该发生,而变得烦躁易怒、束手无策、痛苦不堪、失去信心。(2.2)以偏概全有些人常
9、常以片面的思维方式看待事物,简单地以个别事件来断言全部生活,一叶障目。例如,有人对自己不友好,就得出结论说自己人缘不好或缺乏交往能力;一次考试不如人意,就认为自己彻底失败,不是读书的材料;一次失恋就认为自己对异性没有吸引力等,从而导致自责自怨、自卑自弃的心理而焦虑、抑郁。以偏概全不仅表现在对自己的认识上,也表现在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中。例如,因一事有错而对他人全盘否定;因社会有缺陷,存在阴暗面,就看不到光明,而彻底丧失信心。(2.3)无限夸大后果有些人遇到的是一些小挫折,却把后果想像得非常糟糕、可怕。夸大后果的结果是使人越想越消沉,情绪越来越恶劣,最后难以自拔。例如,一门功课考试不及格,就认为
10、自己能力不行,学不下去,毕不了业,找不到工作,人生没前途,生命没价值。这实际上是一种自己吓唬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的做法。只有改变不良的认知方式、纠正错误的观念,才能实事求是地评价挫折带来的后果,从困难中看到希望。(3)加强修养,勇于实践为了提高挫折承受力,就应该主动地、自觉地将自己置身于充满矛盾的、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去磨练,向生活学习,而不是逃避社会。同时,必须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道德修养、知识素养、培养“慎独”精神,养成冷静思考的习惯,经常自我分析,自我反省,自我激励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积极主动的适应,勇敢顽强的拼搏,反复不懈的磨练,会使心理更趋成熟,增强承受挫折、化解冲突的能力,促进心理朝着
11、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4)优化自身人格品质挫折承受力与人格特征有关。以下几种人格类型的人常常容易引起挫折感。(4.1)性情急躁的人他们情绪变化大,易动怒,火爆脾气一点就着,常常因为一点芝麻绿豆的事而引起挫折感。(4.2)心胸狭窄的人他们气量小、好猜疑,喜欢斤斤计较,容易体验消极的情感。(4.3)意志薄弱的人他们做事缺乏耐力和持久,患得患失,害怕困难,只看眼前利益,经不起打击和挫折。(4.4)自我偏颇的人他们缺乏自知之明,或者自高自大、目空一切,或者自卑自贱、畏首畏尾。为了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每个人都应主动地培养自己良好的人格品质,改变那些不适应发展的不良的人格品质。重点应培养自信乐观、自强不息
12、、宽容豁达、开拓创新等品质。自信才能乐观,乐观才能自信,两者相辅相成。当遇到挫折、困境时,如果相信自己一定能取胜,那就会积极去改变现实,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这是自信的作用。乐观者在面临挫折、困境时,不会被眼前的困难吓倒,而是能够透过表面的不利看到蕴藏在背后的希望,相信明天是美好的,从而信心十足地去战胜困难。自强不息是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一切成功者的共同特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通向成功的道路不是平坦的,挫折、逆境常常会出现,只有坚强不屈、顽强拼搏,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而那些一遇挫折就偃旗息鼓者,只能半途而废,永远不可能成功。宽容豁达和开拓创新的人胸怀宽阔,对挫折不是被动的适应,一味的忍耐,而是面向未来,积极进取,勇于创造新生活。因此,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应从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人手,从细微小事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在实践中锻炼,使自己的心理得到充分、有效的发展,心理健康达到高水平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