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析《世说新语.贤媛篇》中魏晋的女性形象.doc

上传人:fcgy86390 文档编号:4715778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世说新语.贤媛篇》中魏晋的女性形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析《世说新语.贤媛篇》中魏晋的女性形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析《世说新语.贤媛篇》中魏晋的女性形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析《世说新语.贤媛篇》中魏晋的女性形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析《世说新语.贤媛篇》中魏晋的女性形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海 南 师 范 大 学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题目:浅析魏晋的女性形象 姓 名: 容恺 学 号: 200902101526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年 级: 2009 级 系 别: 中文系 完成日期: 2013 年 3 月 指导教师: 谢海林(副教授)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中没有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和伪造数据等行为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日期: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使用授权声明海南

2、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毕业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毕业论文( 设计)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海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印手段保存、 汇编毕业论文(设计)。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日期: 指 导 教 师 签 名: 日期: 浅析魏晋的女性形象作者:容恺 指导教师:谢海林 副教授(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海口,571158)摘 要:世说新语不仅塑造了一大批独具个性风采的名士形象,还塑造了一批不同于传统儒家文化所推崇的女性形象。她们如同那个时代的名士一样,拥有为人称道的才华;超凡脱俗的仪态风度;预知祸

3、福的远见卓识;而且她们德才兼备,能言善辩,拥有鉴赏之识;相夫教子,治家有方;凭借自己过人的智慧和孱弱的身躯维系着自己的婚姻和家庭。关键字:世说新语;魏晋女性 ;人格魅力The elementary analysis of the female images in Wei and Jin DynastiesAuthor:Rong kai Tutor: Vice Professor Xie Hailin(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Haikou,571158)Abstract: A new

4、 account of the tales of the world not only created a number of unique personality style celebrity image, also created a number of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Confucian culture advocated by the image of women. They like the celebrities of the era, have praised the extraordinary talent; deportment

5、; predict the fate of have farsightedness; and they have both ability and political integrity, be skilled in debate, with the appreciation of knowledge; but, regulate the family ;take care of a husband and kids; with their own wisdom and the frail body to maintain his own marriage and family.Key wor

6、ds: A new account of the tales of the world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women;Personality charm.引 言:魏晋时期,政局动荡,战争频繁,儒学、佛学、玄学的相互渗透和影响导致传统礼教的分崩离析,社会矛盾也在不断地加剧。执政者排除异己地残酷打压使得士人们不得不从自我内心深处寻求躲避,从而重新认识和发掘内心深处的人生价值。上层社会的有识之士纷纷摆脱来自外界的种种束缚,将自己从内心深处解放出来。这种“人的自我觉醒”之风也影响到了上层社会的女性,使她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谋求自我的人格独立和个性自由

7、。世说新语专门设立“贤媛”一章对此进行记录。在世说新语一书中作者不再按照传统的评价标准对这些杰出女性进行判断,而是为“贤媛”注入了不同于以往的涵义,使它有别于以往男权社会统治下的认识与评价。一.“贤媛”的新涵义“贤媛”顾名思义本义指贤惠貌美的女子。但在世说新语 “贤媛”一篇中作者没有以封建礼教中的三从四德作为评价女性的标准,而是站在自然的人性标准来进行衡量,从女性形象的特质来划分则可以概括为远见卓识;品评人物;能言善辩;美好品德;仪态风度。(一)远见卓识宗白华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中论道:“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智慧、最浓于热情的

8、一个时代。 ”1魏晋时期由于受到新的社会思潮的影响,人们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发生了显著改变,社会风气也随之开放。上层社会的妇女由于家世背景或父兄的影响开始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在政治黑暗,社会动荡的时代中,她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远见卓识保护着自己的家庭,维系着自己的婚姻。在世说新语 “贤媛”一篇中具有远见卓识的女性就有如陈婴之母,陶侃之母,许允之妻等人。此篇第一则写的便是在秦朝末年,东阳人民起事群推陈婴为起义军首领时,陈母当机立断告诫儿子:“不如以兵属人,事成少则受其利,不成祸有所归。 ”2陈母凭借自己的智慧,审时度势,既避免了祸端又可保持最低限度的利益,令人折服。又如第六则王经小时候家境贫寒,后

9、来做到俸禄两千石的高官,母亲谓其曰:“汝本寒家子,仕至二千石,此可以止乎。 ”3王经不听劝告,终于招致杀身之祸。与王经母子被杀的悲惨遭遇不同,许允之妻则用自己的超远见识给“相夫教子”做了最好的诠释。而第七,第八则分别记载了许允之妻如何帮助自己的丈夫度过难关,保护家庭的事迹。其中第七则中:许允成为了吏部侍郎,手下多任用自己的乡亲为官,魏明帝知道后认为他徇私,派宫中卫士将他逮捕。他的夫人阮氏走出来对他说:“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 ”到了朝廷上许允依照她的方法回答明帝,明帝依言对那些人进行了考核,发现他们都很称职,于是便将许允放了回去。第八则中:许允被司马师杀害,当许允的门生传来消息,许妻神色自若

10、曰:“无豫诸儿事。 ”后来朝廷派员来访,其子按照母亲的话去做,终得幸免于祸端。许允的妻子无疑成为那个时代运用自己聪明才智竭力保护自己丈夫,保全自己家庭的典范。她的远见卓识不仅在当时的女子中超凡拔群,而且令许多当世的男性都自叹不如,也赢得了后世对其的赞赏。正是陈婴之母,许允之妻等这些拥有卓绝群伦的智慧和远见卓识的女性,她们的见识不再被视为“妇人之见”而是变成一次又一次帮助丈夫出谋划策,指点亲人躲过难关,拯救家族于危难之际的睿智之举。她们身上散发出的远见卓识之美为“贤媛”一词注入了新的内涵。(二)品评人物之识魏晋时期上层社会的杰出女性不仅在黑暗的社会现实中拥有审时度势的远见卓识,在待人接物之时也表

11、现出异于常人的鉴赏之识。在第十一则中记载:嵇康与阮籍二人来访于山涛,山涛的妻子觉得二人非比寻常,整夜窥探,并对他的朋友做出了:“君才致殊不如,正当以识度相友耳”的评价。而山涛也以:“伊辈亦常以我度为胜”来认同妻子的评价。在封建社会中,已为人妻的妇女窥探其他男人的行踪,将被视为严重的违反传统礼教。而山涛妻子韩氏的行为不仅表现出其过人的品鉴能力,也从侧面反映出魏晋时期传统礼教分崩离析,社会气氛相对宽松,妻子不再作为丈夫的附庸和工具,而表现出男女平等,夫妻和睦的和谐景象。又如第十二则中:王济想将自己的妹妹嫁与一兵家子弟,于是将此事告诉母亲。王济将此人混于众人之中,母亲一眼就将此人辨识出来并断定其才华

12、出类拔萃,但寿短,遂言不可与婚。王济听从了母亲的话,果然这个军人之子过了几年就死了。与山涛妻子相比,王浑之妻在品鉴人物方面可谓更甚一筹,倘若将她们的才能用于庙堂之上,则她们的建树也许会超过其丈夫,可惜的是,即使是社会环境较为宽松的魏晋时期,仍不具备女性参政议政的条件。(三)能言善辩在中国,自古就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理念。然而在魏晋时期,由于儒家传统礼教的影响日渐衰微,社会风气较为开明,女性从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随着玄学清谈之风在社会上的盛行和发展,士人们对此如痴如醉,已经使之演变成名士们表达内心,逃避黑暗社会现实的工具。清谈之风影响之广,自然也会波及到上层社会的女性。她们一改往日女子寡

13、言的传统,运用自身深厚的学识,极富思辨性的逻辑和能言善辩的才能,不仅起到了表达内心自我想法的目的,也起到了谏夫,相夫的作用,她们富有哲理性的辩驳能力令善于清谈的名士丈夫都望尘莫及,面露愧色。第六则记载:许允娶妻之日,既见妇,即欲出。面对妻子阮氏的挽留,许允问道:“妇女应有四德,你有几种?”阮氏从容回答:“我所缺的只不过是美貌而已。 “并诘问丈夫:“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云:“皆备。 ”妇曰:“君好色而不好德,何谓皆备?”使得许允面带愧色。阮氏不仅用自己的才智捍卫了自己的尊严,避免了日后被冷落的尴尬境地,也证明了自己并赢得了丈夫的敬重,而日后在面对家庭的重大灾难时的表现,也进一步证明了许允之妻

14、卓尔不群的聪明才智。又如在本篇第二十四则中:桓冲不喜欢穿新衣服,妻子特地命人将新衣服送给他,其大怒。妻子传话道:“衣不经新,何由而故?”这句充满哲理性的话语,结果令桓冲大笑,欣然接受。魏晋时期,由于受到“人的觉醒”影响,上层社会的女性开始意识到自我的独立人格和鲜明个性,残酷的社会现实和世间风气的开化也为她们通过施展自身才能,展现独立个性和修养,从而实现自我价值从而得到社会的认可提供了条件。她们之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当属聪敏有才辩的谢道韫,她不仅在文学之才上直压须眉,其能言善辩之才也令世人为之惊叹。据晋书载:谢道韫曾用自己的博学多才为在与宾客论战时遭遇窘境的小叔子王献之解围,令在座的宾客都无言以对

15、。在男女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此举不仅展现了谢道韫的才女风范,作为封建社会里地位低下的女性参与到男性清谈之中,也从侧面佐证了魏晋时期士人们对女子才能的肯定和社会风气的开化程度之高令人咂舌。(四)美好品德在传统的儒家道德体系里, “三从四德”是对女性在道德,修养,能力和行为方面最基本的规范,其中德行则是古代男子择偶时最注重的部分。 “四德”一词见于周礼 ,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4然而在魏晋时代,随着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兴起,儒家学说,道家学说以及佛学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打破了汉代以来儒家学说一统天下的局面,这也导致魏晋的名士们在择偶时不再像从前那么注重妇女的德行,更注重门第和女性的才能。但

16、儒家传统思想所崇尚的道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依然存在着深刻的影响,并根植于人们的思想和言行之中。在第二十则中:陶侃青年时为鱼官,曾将一罐腌鱼送给母亲,母亲把陶罐封好还给送来的人,并写信责备他说:“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陶母躬身践行了自身为人处世的道德规范,并以一种引人向善的精神力量感染着自己的孩子,正是这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引导着陶侃在仕途之路上勤于吏职,赢得世人的赞誉,而陶母也成为后世母亲的楷模。余嘉锡先生在世说新语笺疏一书中也不禁发出:“有晋一代,唯陶母能教子,为有母仪,余多以才智著,于妇德鲜可称者,题为贤媛,殊觉不称其名” 5的感叹。不仅嫁入寒门的妇女严格遵守着道德准则

17、,贵为皇族的女性也自觉坚守着传统道德的底线和正直的秉性。在第四则中:卞太后得知文帝病重前来探望,见到侍者全是当年曹操所宠爱的宫人。经过询问得知,在曹操刚去世之时便被召来服侍文帝。卞太后痛斥道:“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至文帝死,从此以后卞太后再也没有来探望过文帝。卞太后用自己的爱憎分明真切的表达了对违背传统道德之行为的唾弃,从她的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母仪天下”的端庄贤明,也深刻感觉到了其身上无时不刻不在闪耀着的善良天性和正直品质。同为宫廷妇女的王昭君就没那么幸运了。第二则记载:王明君因为没有向画工行贿而落得远嫁匈奴的命运。在封建社会里,宫女作为身份低下的奴婢,本不应该作为独立的个体单独出现在

18、文学作品当中,但此章中居然将她与众多上层社会的贵族妇女相提并论,并引为后世的美谈,足见当时对妇女才能和贤德的重视程度在历代当中皆属罕见。无论嫁入寒门的陶母;身为贵族的卞太后;还是身份卑微的王昭君,从她们身上,无一例外的都体现着中国传统女性的贤明贞顺和深明大义,成为后世争相歌颂的杰出典范,是当之无愧的“贤媛” 。(五)仪态风度汉末大乱而魏晋政局动荡,社会黑暗。名士们为了逃避现实,保全性命,往往将清谈,饮酒,服药作为隐晦手段。与清谈,饮酒,服药有着内在关系的是追求飘然高逸,放浪旷达,不营物务,栖心玄远。 6这就是所谓的名士风度,又称之为魏晋风度。名士风度一度成为当时士人争相模仿的行为,也是那个时代

19、美的象征。然而,真正的名士风度并不是指外在的仪表风度,而是注重发自内在的涵养和修为,只有由内而外衍生出来的气质才能受到世人的认可和赞扬。世说新语中就有容止 任诞 雅量等多个章节直接表现魏晋时期的名士风度。正是由于受到了魏晋风度的影响,上层社会的女性也开始注重自我内心的修养,在她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于历代女性的更为深刻和丰富的内涵,通过对其中相关片段的阅读,她们超凡脱俗的仪态和端庄典雅的风度不觉跃然纸上。在魏晋时期众多名士之中,最具名士风度仪态的莫过于嵇康。 晋书云:“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7然而在巾帼之中却

20、有一位奇女子的仪态风度可与之媲美,那就是被誉为“咏絮之才”的谢道韫。第三十则中记载:有个济尼,常常与王、顾两家交往,有人问其,谢道韫与张彤云谁更好一些,济尼答道:“王夫人神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有闺房之秀。 ”余嘉锡先生在世说新语笺疏一书中评道:“道以一女子而有林下之风,足见其为女中名士。至称顾家妇为闺房之秀,不过妇人中之秀出者而已。不言其优劣,而高下自见,此晋人措辞妙处。 ”8谢道韫所表现出的风度仪态不仅非一般女性所能达到,就连一般士人也难以与之相提并论,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也算得上独树一帜了。魏晋时期,人们对于女性的审美已经不同于前代,而是以评判男性的标准作为参考。也正是

21、因为如此,魏晋时期能称为“贤媛”的女性其过人之处往往与历朝各代有所不同,而仪态风度之美也成为了当时评判“贤媛”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才华横溢,气质如兰的谢道韫之外,此篇中还为我们列举了具有其他具有仪态之美或气质慑人的女性。本章第十三则中,贾充之妻郭氏携带许多侍女,大设仪仗想去看访贾充的前妻李氏,本想在李氏面前逞逞威风,不料见到李氏时被其仪态所展现出的风度所折服, “不觉脚自屈,因跪自拜。 ”又如本章第二十则:桓温的妻子南康公主知晓其夫将李氏纳为妾后,携带几十名侍婢拔出快刀去袭击李氏,恰逢李氏正在梳妆“发委藉地,肤色玉曜,不为动容”最终羞愧而退。常人面对杀身之祸唯恐避之而不及,更何况一名孱弱的女性

22、,而李氏所表现出的不为动容实乃难能可贵。 “贤媛”们风姿绰约的仪态和慑人心魄的竹下之风,不仅使异性为之倾倒,也常常令同性为之惊讶,并在她们的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六) “贤媛”标准发生变更的原因在封建社会的中国,特别是魏晋以前的汉代,儒学礼教统一天下,作为男权盛极的社会,女性往往只能作为男性的依附品和陪衬存在,这也就决定了女性无法拥有自己的独立人格而必须依托于男性,这种依附性使得女性社会地位低下从而不得不遵守儒家传统礼教中所要求的“三从四德” 。因为男性在择偶时往往会将其作为评判一个女性贤德与否的基本标准。这种情况,在汉末开始有了改变。首先,东汉末年,局势动荡,社会形势急转直下

23、,东晋的士大夫对现实的不满却又无力改变导致他们纷纷寻求其他途径以躲避残酷的现实,士人们开始开始发现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挣脱外界对内心人性的束缚, “人的觉醒”时代随之到来,而作为男性附庸的女性也意识觉醒,注重自身修养的形成和内在气质的培养。其次,魏晋时代,佛学传入中国,道家思想兴起,佛学,道教和儒家思想相互渗透和影响,儒家礼教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始被打破,玄学开始兴起。新的社会思潮必然导致人们人生追求和价值观的悄然变化,社会风气也随之渐渐开放。在这种条件之下,上层社会大姓豪族的女性首先受到波及,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范围的扩大近而对全体女性产生深远的影响,女性开始受到社会的尊重和欣赏。再次,生活于上流社

24、会的女性们,由于受到来自家庭环境的影响,又或是为了提升婚嫁的筹码和门槛,得到接受教育的宝贵机会。正是这难得的机会,使得她们得到了培养自身才华,接触先进文化熏陶的权利,为她们在日后处理日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埋下伏笔。除此之外,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汉族传统文化的相互融合也是导致“贤媛”标准发生变更的原因。结束语:魏晋时期,随着社会风气的开放和人们价值观和人生追求的改变,女性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礼教对她们的束缚,用她们卓越的见识和聪明的才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所以才出现了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此章节中所记述的与儒家传统礼教所宣扬的贞洁烈女贤妻良母有所不同的女性形象。她们坚毅果敢,既有聪明过人的智慧

25、,又有超然物外的风度仪表;既有不同于历代女性的独立人格,又有维系婚姻保护后辈的传统美德。但遗憾的是,即便在风气如此开明的魏晋时期,妇女也并未取得真正意义上等同于男性的社会地位,她们对自身价值和人生诉求的实现仍然是有限的,但并不能因此否定她们在当时乃至后世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从她们身上散发出的解放自我的光芒,在现代社会看来仍有不可小觑的示范作用,而她们本身,无疑也成为了中国思想发展史上一道卓然秀丽的风景线独立地存在着。注释:1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 年版,第 208 页。 2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 ,中华书局 1983 年版,第 665 页。3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 ,中华书局 1

26、983 年版,以下所引世说新语原文、刘孝标注文、余嘉锡笺疏,皆出于此书,不在另外加注。4杨天宇撰:周礼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5 页。5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 ,中华书局 1983 年版,第 664 页。6张撝之:世说新语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3,第 9 页。7房玄龄等撰:晋书 ,中华书局 1974 年版,第 1369 页。8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 ,中华书局 1983 年版,第 699 页。参考文献:1 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M.北京:中华书局, 1983。2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3 鲁迅.魏晋风度及其他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10。4 张撝之世说新语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5 杨天宇撰:周礼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年版。6 房玄龄等撰: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 1974 年版。7 傅江.世说新语贤媛面面观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 年 01 期。8 梁克隆.世说新语.贤媛女性人物形象浅说J.东方论坛 2010 第 5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