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大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09-09-18 00:18高校一切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提高教育质量的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毋庸置疑的。目前,各高校都在积极应对或接受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教学质量普遍得到提升。但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效果还是令人担忧的,尤其是一些课教学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倚轻倚重,教学无特色的弊端更是严重。(选修课)在大多数大学生心中“选修课就是为了修满学分而不得已为之”。目前各高校对公共选修课大都有一定的分类标准,一般包含文学、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信息技术、经济管理等领域。各高校基本的做法是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跨学科、跨专业选修 56 门课程,每门课程 2030 学时,占 12
2、个学分,平均每学期一至两门公共选修课,要求学科之间互相渗透、文理交融。我校在校生人数均达万人以上,如此多的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修满选修课,必须有数量充足的公共选修课可供学生选择。由于对自身水平及课程本身缺乏一定的认识,大学生在选择公共课时往往还具有盲目性。有的学生选课存在“随大流”的现象,结果是一些选修课爆满,而有的课程门可罗雀。而在整个市场经济影响下,学生选课时重应用课程,如工商管理、计算机等,学习起来也相对认真;而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名著赏析等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往往成了学生消闲解闷的选择。此外,学生选课的盲目性还表现在选择时往往只重老师之“名”,缺乏对自身接受水平的清醒认识,接受困难从
3、而产生畏难情绪。尽管学生在上公共课时由于盲目性选择存在诸多的误区,但是我们很难看到有专门的老师或辅导员对学生提出有针对性、指导性的建议。很多人选课的时候有一个默认的规则,先打听清楚如哪个老师评分松,考核不严等;选择选修课时往往首要考虑的,不是专业和兴趣,也不是老师的学术水平,只求拿到高学分,取得高分数。如此一来,很多大学生功利性地选了一些课程,却因为“不感兴趣”或者不认可授课老师的教学水平而频频逃课,或者敷衍了事。选修课老师评价成绩的标准更是奇怪,需要花钱去买他们自己写的书,而这些书完全没有用处,课上的 PPT 里的内容已经很详尽,却还要起花 2030 的钱去买一本除了期末永远都不会去翻的书。
4、还有的老师甚至在开课的第一节,就明确指出“一般有买书的期末就会过,否则自己看着办”,我的一个同学修了五门课已经买了五本书。当然,也不能否认一些负责老师的存在。教与学是双向的,很多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的态度不端正,抱着混学分的想法,导致选修课的出勤率不高,出现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即开课前一两次人数很多,中间越来越少,考试前人数又多起来。选修课的教学时间一般安排在晚上和周末,这与学生的部分必修课程以及一些课外活动、社团活动可能会有冲突,但是少数学生会以此为借口逃课,这种严重的逃课现象不仅挫伤了教师的授课热情,也会影响其它选课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很多选修课的开设流于形式。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的对我校选修课
5、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要想进一步改善选修课的这种现状当然需要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努力,1.网上选课时,没有关于课程内容的介绍,使大家在选课时非常盲目只能是望文生义。等上课后才发现与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样,这样不仅自己没有选上感兴趣的课程,而且使真正对这门课感兴趣的同学与之无缘。因此学校有必要在选修课的网页上建立一个有关课程简介的相关连接以及老师对选择这门课程的一些建议如:学这门课的最大收获是什么?它的最大亮点是什么?以及那些学生最适合选这门课等等。2.老师不要为了局限于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只是一味地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要增加和学生的互动。 注重用一种对话式的交流方式,用心与学生沟通;课下亲切礼貌的
6、对待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让学生从心底接受,进而接受这门科目。(公共课)公共课属于必修科目学习部要经常地抽点,这就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课堂的出勤率,但还有很多忍受不了无趣的公共课而翘课的学生。总体上是比选修课有保证的,但那低下的课堂效率实在令人不敢恭维。课堂上学生心不在焉:听歌,读闲书,发短信,交头接耳“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成了大部分大学生的信念。再讲讲个别选修课的座位形状,拿我们的马克思基本原理来说,是在致广楼的 300 人教室,每次进去能看到该门课时,是呈现很规律的月牙型。中间一列几乎全空,学生全部往两侧偏后延伸。再如我们大一时候的军事理论,大家为了抢后排的座位不惜早来占座
7、位。老师在上面讲得口沫横飞,我们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上公共课的人按座位前后秩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座在最前面几排的人,他们说是为了祖国的“四化”,实际上是为了拿高分获取奖学金,所以他们上课积极主动,基本上不会旷还有极个别热爱马克思的人。第二种座在中间,此类成分比较复杂,有不敢旷课不得不来的,有陪女朋友来上课的,有在看小说、打游戏的;第三种是座在最后面的,此类人通常会早退,拿手好戏就是点名之后学土行孙从后门溜走。如果实在是没事干,就爬在桌子上睡觉,除了听课啥都可以干。就我个人而言,一些课我宁愿在图书馆自己看都比在课上有效率。出现这些现象,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公共课本身的内容陈旧,思想乏善可陈,
8、即使是年轻老师,讲起来也像是“孔夫子说教”,缺乏激情,照本宣科让学生视之如鸡肋。老师讲课,对课堂下面的情况大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顾坐在话筒前面自己讲课,很少甚至不予学生交流。产生了很强的距离感。即使老师提问,没有人主动回答愿意回答(有主动的大多是因为有加分作为奖励),老师也因此遭遇冷场,慢慢地放弃与学生的交流。这些都变相地纵容了学生。还有一个原因是:公共课都是大班授课,他从根本上剥夺了学生发问、讨论的权利与机会。一个大课堂中有 100 多号人,怎么交流的起来。还有另一门公共课我想单独说英语,关于它的设置上它的比重越来越大,从我们 07 级的 4个学分变为现在 08 级的 6 个学分,四、六
9、级考试,英语单词、卷子全部把学生牵着走,在其他公共课甚至是专业课上都捧着英语书。很不合理,呼吁减少英语课的比重。虽然公共课存在着这些弊病,可我们无法否认公共课在对专业课以外知识漏洞的弥补。对于师范生而言,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公共课尤为重要。要提高课堂效率,最可取的是公共课采取小班教学,这样才能有互动讨论的可能性。学校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在吸引优质的教师上,或者将老师培养成优质教师,让他们学会如何“化腐朽为神奇”,将乏味的公共课上的不乏味,摆脱“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的恶性循环。对于学生自身也提出一定的要求,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生对公共课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关键。很多学生不愿学习公共课
10、的原因在于觉得与自己的专业无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找准学习内容与自己兴趣的切合点,把熟悉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中,使自己体验到公共课与日常生活密切的联系。(专业课)由于我们是中文专业,就从自己的专业学科出发,谈谈专业课中存在的问题。学课程的教学基本上是教师对文学史知识的介绍和对作家作品自言自语的评介,仍是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没有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真诚平等的对话氛围。因而,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课堂强加给他的知识,是考试要他记住的知识,远未转化为具有学生丰富感受和体验的个人知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外,受教育者的素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受中学阶段应试教育的影
11、响,学生除从语文教材中接触的文学作品外,对语文教材之外的文学作品,阅读十分有限。进入大学以后,由于文学课程,尤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涉及的作品量大,加上学生还要应付其他课程,学生不可能在有限的四年时间把规定的必读作品都读完。其次,因为发展需要,学生奔波于各种证书,四六级、计算机考级学生不可能把主要时间、精力放在专业学习上,到第四学年,许多学生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找工作,心思早已不在课堂上。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又如何能保证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再次,考试的有效驱动,专业课老师大多“心慈手软”, 考试都是由任课老师在临近考试时划出“重点”或压缩“范围”, 甚至干脆将考试的题目一股脑透露给其弟子们,
12、考试者只要依照着老师的临时指点,稍加准备便保证能轻松过关。这样的考试,想挂科都有难度。学生自然是乐在其中,课堂效率也未必摆在第一位了。得承认,我们所有人一起真正认真上课的时间,就在停课前的两周,因为是划重点的黄金时间,如获至宝背上半个月就又迎来了一个美好的假期。真正学到多少东西的人不多要改变这一现状,一是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确保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按照少而精的原则,确定文学课程的必读篇目,使进入课堂教学的必读必教篇目发挥举一反三的样本功能,进而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在与教师的互动过程中 为了保证高师中文专业培养的人才“术业有专攻”,我们必须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实施上,正确处理好专
13、业课与公共课的关系,确保专业课教学时数和质量,以使学生在校期间获得比较扎实的语文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将来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获得真正的知识。要利用好专业课“小班课教学”的优势,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有效的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和回应,引导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课堂上不能一味地强调好的纪律,而应适时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自主讨论。专业课程的一个典型特点是课时总数少,相邻课时间隔时间长。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内容衔接性,具体的我们可以做到利用课堂前五分钟做上一节课的重点内容总结,并在下课前五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另外,还可在每一章内容结束后进行章小结。课时允许的话还可做期中总结及期末总结。通过多轮次的重点知识复习,必然会帮助学生牢固深刻的掌握住所学知识。定期地检测。检测内容包括: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作业及测验完成情况等。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检测有课堂检测和单元检测,课堂检测一般采用问答的形式,出现问题及时矫正,而不是一期一考的固定模式。无论是选修课、公共课还是专业课。高效率的教学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永恒追求的目标,只要我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积累、不断完善,就一定能实现这一理想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