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的体育教学故事柳雪娇在平时上课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很乐意和其他同学一起练习,有些学生却不喜欢其他同学一起,就一个人在旁边一个人自己练习或者看别的同学练习。有小组讨论汇报时,我还发现有些同学能够积极投入,踊跃发言。有些同学趋于应付,等待别人拿出结论。还有些有的同学虽有一些想法,却不愿表达。那么如何让同学们积极地投入到合作中去,真正起到合作的作用呢?一、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角色。把自己学生的伙伴,与学生打成一片,去参加小组的讨论,真正地成为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只有真正参与到合作之中,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听取小组内其他成员的意见,并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成全组共有认识
2、成果,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能力。其次,要更多地提供同学间合作的机会,培养合作的意识。例如:在学习“起跑”时,我组织学生分小组学习,让他们小组自己讨论起跑有那些方式,除了你知道的起跑方式以外你自己能不能创造出其他的起跑方式。他们有的跪起,有的坐着,互相讨论,几分钟后,都拿出了本组讨论的结果。在交流中学生看到了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出了多种方法,并且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在与别人合作中,分享着互助的喜悦与成功。二、加强合作学习中的互帮互助首先,对待合作的伙伴要友善。每个人都渴望被别人赞美,同样,学会赞美别人也是一门艺术。因此,教育学生对成功者不要吝啬赞美之词,要使学生在相互鼓舞和激发中增强信心和力量。
3、对暂时失败的同学不能嘲笑,要以朋友式友善宽容的态度,使他们走出失败的阴影。如在一次练习中,我请学生出来进行示范,突然发现一个平时胆小的学生慢慢地举起小手。于是,我就及时请他出来,这个学生慢慢地站出来,给全班同学进行了动作的示范。虽然做得不是很好,但是全班同学都给予了他最热烈的掌声。当他回到队伍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脸上露出了微笑。其次,对待合作伙伴要予以帮助。互相帮助、团结协作是合作学习的本质。因此,在学生合作的同时要培养同学间互相帮助的意识。例如:在学习“跳远”时,我先让学生看了教师的示范,然后让他们互相说一说。由于在小组的组合上,我注意了学生能力强弱的搭配。汇报时,我先让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先说,
4、然后让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说。最后提出:“让我们比一比,哪一组通过大家的团结协作能老师的技术动作说清楚、说完整。 ”这时同学之间会掀起互帮互助的热潮,小组内模仿的模仿,说的说,体现了合作学习的互帮互助。再次,学会对小组负责。在合作学习中,让每一个学生正确认识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自觉对集体负责,主动参与讨论学习,克服消极等待或依赖别人的思维惰性。在小组学习的汇报结果阶段,我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小组的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总之,教师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促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 ,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体育课组织教学的基本途径柳雪娇由于体育课
5、大都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的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心理和物质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好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目的。然而,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变化的。怎样抓好小学体育课的组织教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一)根据体育课之特点组织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是
6、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尤其是要抓好整队集合、服装、精神状态、礼貌行为、组织纪律、学生守则、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变成自觉行动,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抓好体育课各阶段的组织教学。体育教学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
7、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教师要抓住学生大都还处在课间休息活动的兴奋状态中的特点,采用趣味游戏,如:“请你跟我这样做” ,或“反口令训练法”等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课中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力求做到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如在练习中引入竞争性游戏,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等,提高学习兴趣;结束部分。学生的情绪极易松懈,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应采用一些调节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兴趣,如舞蹈放松、意念放松,同时作好课堂的小结。(二)根据教材特
8、点组织教学。同一教材的组织教学。体育课中,同一教材在不同课时中重复练习的难度要求是不一致的。如一年级投掷教材第一次课的要求是教会学生投掷方法;第二次则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投掷方法,通过多次的重复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投掷方法等,每一次重复练习的难度都有所提高。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对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如果每次都采用同样的组织教学方法,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分散注意。因此,对于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教师要根据“动型”规律逐步提高动作难度,适当改变组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上面举的投掷一例,随着课时的变化,教师可采用“打靶”一类趣味性游戏或竞赛等,达到激趣的目的。不同教材的组织教学,小学体育包括
9、田径、球类、技巧、武术、体操等多种教材,不同的教材有其不同的特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教材特点。挖掘教材潜力,将组织教学与教材特点有机结合,改变传统中单一的千篇一律的组织教学形式,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学习,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果。如田径教材的“跑”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跑的特点,运用竞赛、奔跑游戏等增加教材的趣味性。(三)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同时,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生理和心
10、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达到高峰,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达到高峰,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达到高峰。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新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有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在课的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况况争性、游戏性较强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要做好主教材与辅助教材的搭配,尤其要抓住主教材与辅助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组织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灵活运用组织方法。针对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教师的组织教学要尽量体现出“新、奇、活”的原则,采用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一节课中,教材之间的衔接,传统的调队方法显得机械、死板、单一,且容易出现散乱的状况,而此时教师采用游戏或舞蹈等教法。进行衔接,既会使学生感到新奇,又会使教学活而不乱,顺利过渡。同时,教顺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手势、眼神、语言”的作用,即用“手势指挥,眼神暗示,语言激励”组织方法。 “手势、眼神”是无声的语言,具有其它组织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力分散开小差时,教师用眼神暗示,就会集中学生注意力等,教师的语言激励要以表扬性、勉励性的语言为主,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组织方法,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从而实现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