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 业 论 文 题 目 浅析云南边境贸易的现 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英文题目 Brief Analysis of Yunnan Frontiers Trade Status、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毕业论文(设计) 选题报告院(系):学 生 姓 名 指 导 教 师论文(设计)题目 浅析云南边境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题目来源及意义来源:导师的指导和个人兴趣。意义: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背景下,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迅速加强与日益融合,处在不同经济体边界,特别是国家经济体边界的“边境区位”具有特殊的地位与重要的价值,使跨国边境地带成为重要的空
2、间资源和区域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地带。论文题目研究领域状况马克思:边境贸易的产生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现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李茂兴:边境贸易是毗邻国家边境地区和边民之间进行商品交换,包括边民互市、边境民间贸易(或称边境小额易货贸易)、边境地方政府之间贸易以及其他边境地区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技术交流活动的总称。施本植:边境贸易是国家整个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份,是毗邻国家之间特有的一种经济贸易联系形式,它对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搞活商品流通,发展中外睦邻友好关系,促进国内与国外,边疆与内地的经济技术交流,开辟新的外贸市场和外贸通道,推动内陆沿边口岸开放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内容提要或实施方案摘要:云南地处中国大西南,与缅甸、越南、老挝三国接壤,边境线长达 4060 千米,是西接南亚经济圈、南连东盟大市场的枢纽地带。凭借这一地缘优势,云南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引导下,大力发展边境贸易,使边境贸易成为云南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分析云南边境贸易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解决问题思路,对云南边境贸易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情况进行理性的分析。本文对云南边境贸易的现状进行分析,从云南近年来与邻国的贸易数据进行分析解释。结合云南边境贸易的现状、特点,分析出四个方面的问题存在,一是交通运输条件滞后;二是进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贸易发展不协调;三是企业竞争力不强;四是有优势丧失的危险;
4、然后结合目前的经济发展对云南边境贸易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相对应的策略,给云南边境贸易发展提出建议。主要观点或主要技术指标第一章 云南边境贸易的优势分析1.1 人文、地理优势1.2 市场、资源优势1.3 产业优势第二章 云南省边境贸易现状分析2.1 与缅甸的贸易现状2.2 与越南的贸易现状2.3 与老挝的贸易现状2.4 云南边境贸易的特点第 3 章 云南边境贸易存在的问题3.1 交通运输条件滞后3.2 进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贸易发展不协调3.3 边贸企业竞争力不强3.4 有优势丧失的危险第 4 章 解决问题的建议4.1 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条件4.2 优化调节进出口产品结构4.3 吸收资金技术
5、,增加企业竞争力4.4 实施“走出去”战略主要参考文献1杨德颖编,中国边境贸易概论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 年 5 月版。2车志敏编,迈向 2010 年的云南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 年 4 月版。3云南省统计局,云南统计年鉴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 年 1 月版。4王绍熙,中国对外贸易概论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年。5薛荣久,国际贸易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年 9 月版。6储祥银,国际经济合作实务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年 9 月版。7李成鼎、何明,云南边境口岸贸易指南M,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 年。8东南亚经济研究J,2005-200
6、7 年有关各期。9陈铁军编。云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论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年。10徐裕春等编,中国西部的对外开放M,民族出版社,2002 年。11曹云华,东南亚的区域合作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年。12程永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我国的地缘经济利益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4 年。13http:/ 云南经济信息网14http:/ 云南省商务厅网站15http:/ 云南商务之窗 16Peter Maskell, Gunner Tomquvist. Building a Cross-Broder Learning RegionM. Copenhagen Business S
7、chool Press, 2003.17Joachim Blatter. Emerging Cross-Border Regions As a Step Towa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2006摘 要云南是我国的西南大门,与缅甸、越南、老挝三国接壤,山水相依,边境线总长 4060 千米,具有连接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地理区位优势。改革开放至今,云南在对外开放政策的指引下,致力发展边境贸易,并形成以内地经济为依托,以经济技术合作为重点,不断的开拓周边国家市场的局面。随着
8、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和中国的 WTO 进程不断深入,云南边境贸易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关键词】云南 边境贸易 现状 问题ABSTRACTYunnan is the gate of Chinas southwest , bordering with Myanmar, Vietnam, Laos. The border line reach to 4060 km , which has advantages in connecting the local market and the foreign market .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date, wit
9、h the guidance of open policy ,Yunnan makes the great effort to develop border trade and forms Situation with bais of the mainland economy, the focus o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cooperation, continuously opening up the market situation in neighboring countries. As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regio
10、nal groups and Chinas WTO process continued developing , the development of border trade in Yunnan will face with tremendou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KEYWORDS】Yunnan Frontier trade Status Problems目录第一章 云南开展边境贸易的理论分析 71.1 人文、地理优势 71.2 市场、资源优势 7 1.3 产业优势 8第二章 云南省边境贸易现状分析 92.1 与缅甸的贸易现状 92.2 与越南的贸易
11、现状. 102.3 与老挝的贸易现状 112.4 云南边境贸易的特点. 11第三章 云南边境贸易存在的问题. 133.1 交通运输条件滞后. 133.2 进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贸易发展不协调. 133.3 边贸企业竞争力弱. 163.4 有优势丧失的危险. 17第四章 解决问题的思路. 194.1 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条件. 194.2 优化调节进出口产品结构. 194.3 吸收资金技术,增强企业竞争力 204.4 实施“走出去”战略. 20参考文献. 22谢辞. 23引言边境贸易是毗邻国家边境地区边民之间进行的商品交换,包括边民互市、边境民间贸易(或称边境小额易货贸易)、边境地方政府之间贸易以
12、及其他边境地区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技术交流活动的总称。边境贸易是国家整个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份,是毗邻国家之间特有的一种经济贸易形式,它对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边境贸易作为国际贸易的一种形式,是内陆边境地区对外经济贸易的重要联系方式,是促进边境地区社会发展、经济繁荣不可或缺的因素,也是增进和巩固比邻国之间友好睦邻的必然条件。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扩大,云南的地缘经济地位进一步的突出。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的今天,云南作为内陆连接东南亚和中国市场的据点,将在这一趋势下发挥巨大的作用。在中国加入 WTO 以及周边国家纷纷加入东盟的新形势下,云南边境贸易面临
13、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本文试分析云南边境贸易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新形势下云南边境贸易发展应该注意解决的某些问题提出建议,为云南边境贸易的发展提供参考。同时认为,云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应当利用云南边境贸易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增加与东南亚、南亚地区的商品、资金、技术、资源、信息等的双边交流,云南边境贸易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第一章云南边境贸易的优势分析1.1 地理、人文优势1.1.1地理优势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西接缅甸,南连越南、老挝。从整体位置看,北依广袤的中国大陆,南连辽阔的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东南亚半岛,与邻国的边界线总长 4060 公里,其中:中缅段 1997 公里,中老段 710 公里,
14、中越段 1350 公里。沿边境线有 12 个国家级口岸,其中陆运口岸 8 个,航空口岸 2 个,水运口岸 2 个;10 个省级陆运口岸,80 多条出入境通道。从云南省省会昆明到缅甸、越南、老挝等国首都,路程均在 2000 公里以内,比绕道马六甲海峡近 3000 多公里,经滇越铁路到越南沿海港口,比昆明到广东湛江近 800 多公里 1。1.1.2人文优势云南自古就是连接东南亚各国的陆路通道,而且云南是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全省共有 26 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其中,有 15 个少数民族生活在与缅、越、老三国接壤的边境地区。多年以来的经贸往来、互通有无、民族融合使得边境地区的居民与境外民族之间形成了相同
15、的经济意识形态、社会文化形态、宗教信仰、民族语言、生活习俗等,甚至连生产力发展水平也极为相似。因此,这种关系是长期以来一直促进和维护边境地区居民友好往来、开展贸易活动的动力。其次,在缅、越、老等国有着大量的华人、华侨,他们长期在这些地区从事经贸活动,对该国家市场较为熟悉,特别是他们的“祖国情节” ,更是一定的程度推动了边境地区经济的发展。1.2资源、市场优势1 数据来源:云南省商务厅1.2.1资源优势云南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并蕴藏着经济价值较高的矿产资源。与缅、越、老等国的矿产资源相比较,云南的优势矿主要为锡、铜、金、锌、锰、钨、铁、磷等,其中,储量最丰富的磷矿资源,恰恰是除越南外其他国家的紧
16、缺矿种。生物资源方面,云南与缅、越老三国的物种种类基本相同,只是在种植面积和产量方面有很大的差距。目前,云南居民所食大米大部分均从外省调进,明显不能自给。而越南则是世界粮食出口大国,粮食出口位于世界的第二位,从他国进口便成为缓解云南粮食压力问题的有效途径,由此可见,其资源的互补性较强。1.2.2市场优势缅甸、老挝、越南等国家皆为不发达国家,其工业发展起步较晚,工业化程度极为低下,工业制成品根本不能自给,因而无法满足其国内人民生产和生活所需。相比之下,与之相邻的云南,工业化程度较高,科学技术等也较为发达,产品更是物美价廉,其中特别是磷化工产品、机电产品品、建材、纺织服装、有色金属等工业品在这些国
17、家和地区的竞争优势明显。据云南省统计局相关资料显示,2007 年,磷化工产品出口额达 17383 万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19.9%;机电产品出口额 12054 万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 13.8%;有色金属出口额 15548 万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 17.8%2。由此可见,上述产品在缅甸、越南等国的市场氛围之大。此外,在出口的同时,云南也向缅、越、老等国家进口大量的木材、矿产、农副产品等,以满足省内生产生活所需,这说明了云南经济与缅、越、老等国经济的互补性。1.3产业优势缅、越、老等国家经济均以农业为主,工业发展步较晚,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等要素较为落后,根本无法满足本国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
18、缅甸、老挝等国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因技术、生产工具等落后,而无法独立对矿产资源勘探、开采、冶炼等,使其无法直接转变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因此向外进2 数据来源:云南商务之窗网站。http:/ 3,这说明云南产业的优势明显。第二章云南边境贸易的现状分析2.1与缅甸的贸易现状缅甸一直以来就是云南边境贸易的第一大伙伴,其自然条件优越,矿产资源、林木资源、渔资源、水利资源等极丰富,石油和天然气储藏量巨大,宝石、玉石更上闻名世界。缅甸基于工业落后等国情,其市场对工业制成品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在滇缅贸易中,云南出口缅甸的产品多为化工、机电、纺织服装等工业产品,而进口产品主要为木材、矿产等初级产品。虽然在
19、缅甸加入东盟的前几年,中国产品在缅甸市场的占有率有所下降,但缅甸在云南边境贸易中的地位仍没有改变,随着经济发展对生产要素的需要,云南与缅甸的边境贸易仍保持稳定的增长。如表 1 所示,2005 年,云南与缅甸的进出口贸易额达 63162万美元,占全省边境贸易总额的 63.4%,其中,进口额为 22099 万美元,出口3 数据来源:云南商务之窗网站。http:/ 41063 万美元,分别占全省边贸进口总额的 22.1%和出口总额的41.3%。2006 年,与缅甸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达 68690 万美元,占全省边境贸易总额的 63.3%。其中,进口额为 17617 万美元,出口额为 51073 万美元
20、,同比增长 10.3%;2007 年,与缅甸进出口贸易总额为 74662 万美元,其中,进口为20824 万美元,出口额为 53838 万美元,占全省边境贸易总额的 63.9%。表 1 0507 年云南与缅甸的贸易情况金额单位:万美元年份 进出口贸易额 占全省边贸比重 %进口额 出口2005 63162 63.4 22099 410632006 68690 63.3 17617 510732007 74662 63.9 20824 53838(表格数据来源:云南省商务厅资料整理)2.2与越南的贸易现状由于历史等原因,云南与越南的边境贸易停滞了一段时间,而且起步较晚。近年来,随着双方政府间友好关
21、系的不断深入,边境贸易也取得了巨大的增长,极大的促进了双方经济的发展。目前,云南向越南出口 5 大类 200 多种商品,主要为机电产品、磷化工产品、纺织服装产品、卷烟和农产品等,其中,纺织机械、矿山机械、建材机械等机电产品在越方市场需求量较大;同时,云南向越南进口 4 大类 1004多种商品,主要为满足省内生产所需的初级产。云南与越南经贸互补性较强,与越南的边境贸易规模在逐步扩大。如表 2 所示,2005 年,云南与越南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达 32289 万美元,占全省边境贸易总额的4 数据来源:云南省商务厅32.4%,其中,进口额 5923 万美元,出口额 26366 万美元。至 2007 年时
22、,与越南的边境贸易总额增长为 37172 万美元,占全省边境贸易总额的 31.8%,其中,出口额 30392 万美元,进口额为 6780 万美元。表 2 0507 年云南与越南的贸易情况金额单位:万美元年份 进出口贸易额 占全省边贸比重 %进口额 出口2005 32289 32.4 5923 263662006 35078 32.3 7084 279942007 37172 31.8 6780 30392(表格数据来源:云南省厅资料整理)2.3与老挝的贸易现状在不断与缅甸、越南进行贸易活动的同时,与老挝的贸易合作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老挝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综合国力较弱,因而,在与云南交
23、界的地区基本为贫穷落后地区,交通条件较为恶劣,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云南与老挝贸易的发展。至 2006 年时,双方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仅为 4973 万美元,较上年同期的 4144 万美元增长 1.2%,只占全省边境贸易总额的 4.2%,其中,进口额为 1521 万美元,进口商品主要为农产品和林产品;出口额为3452 万美元,出口产品以机电、服装等产品为主。2007 年时双方贸易总额也仅为 5079 万美元,占全省边境贸易总额的 4.3%5。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老挝工业、农业都不发达,交通条件较为滞后,因此,进口额和出口额都较少。表 3 0507 年云南与老挝的贸易情况5 数据来源:云南省
24、商务厅金额单位:万美元年份 进出口贸易额 占全省边贸比重 %进口额 出口2005 4144 4.2 1267 28772006 4973 4.6 2057 29162007 5079 4.3 1975 3122(表格数据来源:云南省商务厅资料整理)2.4云南边境贸易现状的特点进出口产品的互补性强,边贸稳定增长。云南对缅甸、越南、老挝三国贸易出口的产品多为其国内所需求的机电产品、磷化工产品、纺织服装等,进口的则多为省内生产生活所需的木材、矿产、水果等初级产品,这种需求性的互补贸易是长期以来推动云南边境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力。2007 年,云南对缅、越、老等国出口的机电产品、磷化工产品、纺织服装等出口
25、额分别为 12054 万美元、17383 万美元、3581 万美元,与 2006 年的 10809 万美元、13035 万美元、4017万美元相比除纺织服装下降 15.1%外,机电和磷化工产品分别增长了45.5%、231.5%、 ;而进口的木材、矿产、水果等贸易额分别为 4627 万美元、1093 万美元、1251 万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 40.5%、19.8%、23.7% 6,均实现了不同幅度的增长。而这种幅度的增长,有效的填补了云南的资源需求缺陷,说明了云南边境贸易进出口产品的互补行较强,同时也说明了云南的冶金、磷化工等产业在稳定快速的发展。6 数据来源:云南省商务厅第三章存在的问
26、题及原因分析3.1交通运输条件滞后云南与缅、越、老三国山水相依,在 4060 公里的边界线上,无任何的天然屏障,这为边境贸易的交通运输开展提供有利的条件。然而,云南山高林密,交通建设十分困难;缅、越、老等国经济均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综合国力较弱,与云南交界地区基本为贫穷落后地区,交通条件较为恶劣,随着边境贸易的不断发展,交通因素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云南与三国的贸易发展。目前,虽然已有多条公路、铁路,多方向的通望缅、越、老等国,但其交通运行周转能力差,且均为上世纪所修筑,路面狭窄、弯多路险,并且经过多年使用后,已显得陈旧不堪、凸凹不平,路况不佳,弯多路急,交通事故频发。近年来,虽然泛亚铁路、
27、昆曼公路、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等工程已经陆续竣工,并投入使用,在局部上缓解了云南至缅、越、老等国的交通运输压力,但在运输货物过程中的运输工具不足、运输缓慢、货物损坏严重、运输成本高等问题依然严峻,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了云南边境贸易的增长速度。3.2进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贸易发展不协调3.2.1低档次产品充斥市场云南工业起步较晚,工业化程度不高,缺乏深加工、高附加值的出口产业。而一些传统产业,技术更新力度不够,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市场竞争力不强;一些优势产业,如电力、烟草等的目标市场定位主要在国内,外向型程度低,产业优势并没有真正转化为出口优势;生物资源、医药产业是云南着力培育的支柱产业之一,产
28、业规模还相对较小,出口的潜在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从0507 年,云南对缅、越、老等国的出口产品看,机电产品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最高时候也只占出口总额的 13.8%,磷化工、有色冶金、纺织服装等资源性初级加工品,农副产品、烟草等初级产品则占出口总额的 70%左右。而进口产品多为矿砂、农副产品等资源性初级产品,其中,约有 65%7是原材料产品,这种进出口产品的结构对云南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作用缺乏明显,低档次产品充斥着整个贸易市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市场需求不旺盛,则整个贸易极易受到环境、能源、资源等因素的制约,进而直接影响云南边境贸易的稳定与发展。因而,进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调节,迫在眉睫,刻不
29、容缓。如表 4、5 所述:表 4 05-07 年 云南向缅、越、老等国出口产品结构表金额单位:万美元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7 数据来源:云南省商务厅名称 金额 增减 %比重 %金额 增减 %比重 %金额 增减 %比重 %磷化工13358 14.7 19 13035 7.0 15.9 17383 231.5 19.9机电 9140 18.6 13.1 10809 29.4 13.2 12054 45.5 13.8有色金属15186 24.3 21.6 21069 52.5 25.7 15548 -3.1 17.8纺织服装3585 17.8 5.1 4017 23.4 4.9 3
30、581 15.1 4.1卷烟 4851 6.4 6.9 4673 7.4 5.7 2707 -21.9 3.1农产品12796 13.6 18.2 13281 14.3 16.2 12229 20.4 14.0累计 58916 18 83.9 66884 28.4 81.6 63502 39.6 72.7(表格数据来源:http:/ 5 0507 年,云南向缅、越、老等国进口产品结构表金额单位:万美元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名称 金额 增长 比重 金额 增长 比重 金额 增长 比重 % % % % % %金属原材料9255 7.9 31.6 8643 -3.4 32.3 100
31、80 45.1 34.1非金属原材料6267 5.6 21.4 5726 -3.0 21.1 6119 25.2 20.7木材 3075 10.9 10.5 2809 -1.3 10.7 3074 72.5 10.4农产品3514 4.5 11.2 2488 -6.6 9.3 2778 50.5 9.4其他 7410 13.3 25.3 6970 -2.1 25.6 7508 66.2 25.4累计 29289 23.8 100 26758 -9.1 100 29561 110.4 100(表格数据来源:http:/ 年,云南对缅、越、老三国出口总额为 70310 万美元,占全省边境贸易出口总
32、额的 29%,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 5.1%;对缅、越、老三国的进口总额为29289 万美元,占全省边贸进口比重的 10%,以上年同期相比增长 1.3%,顺差41021 万美元。2006 年,与三国的出口总额为 81983 万美元,进口总额为26758 万美元,顺差 55225 万美元。2007 年,与三国双边贸易出口总额为87352 万美元,进口总额为 29561 万美元,顺差 57791 万美元 8,为 3 年最高。由此可见,云南边境贸易的出口增长速度快于进口速度增长,而形成了与缅甸、越南、老挝的贸易顺差局面。3.2.3发展不均衡2005 年,云南与缅甸的进出口贸易额达 63162 万美元,
33、占全省边境贸易总额的 63.4%;云南与越南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已达 32289 万美,占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 32.4%;云南与老挝双方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仅为 4144 万美元,只占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 4.2%。2006 年、2007 年两年中,云南与缅甸的进出口贸易额比重分别占全省边贸总额的 63.3%、63.9%;与越南的贸易额比重占32.3%、31.8%,而与老挝的贸易额比重仅为 4.6%、4.3%。以次可见,云南与缅、越、老贸易发展的极不平衡。3.3边贸易企业竞争力弱3.3.1经济外向度低,外向型经济发展缓慢所谓外向型经济就是一国或地区为推动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增长,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
34、向,以扩大出口为中心,根据比较利益原则,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所建立的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运行体系。云南山多地少,且工业发展起步较晚,工业化程度和国内沿海省份、中部省份比相对较低,机械、电子、轻工业等制造产业较为薄弱,产业设备配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企业实力等均与沿海、中部各省有很大的差距,从而使得云南经济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综合经济实力落后。在边境贸易开展中,云南对缅、越、老三国出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纺织、服装、建材、化工、卷烟等大宗性产品。其中,需求量较大的产品为机电、化工等产品,而这些恰恰是云南经济的薄弱产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云南经济外向度低、外向型经济发展缓慢
35、的关键性问题已日益凸现,工业基础薄弱,贸易产品结构不合理,缺乏深8 数据来源:云南省商务厅加工、高附加值的出口产品等原因,难以支撑云南边境贸易的较快增长;而显出边贸企业普遍包袱沉重,缺乏人才和资金,国际竞争力不强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云南产品在边境贸易中面临与国内各省区及其他国家的激烈竞争中困难重重,严重制约了云南边境贸易的进一步开展。3.3.2品牌效应低由于云南工业起步晚,工业发达程度不够高,产业设备配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等相对滞后,产业结构也相对单一等原因,造成了云南边贸企业普遍规模小的状况。长期以来,边贸出口人民币结算不能退税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边贸商品的成本,削弱了边贸产品
36、的竞争力,制约了边贸企业规模的扩大。虽然,近年来边贸出口人民币退税的问题得到了逐步的解决,边贸企业发展相对迅速,但却少有叫的响的品牌,反而产生生产和销售过于分撒,竞争力不强的现象。近年来,随着云南经济的发展,云南出口缅甸、越南、老挝等国的产品,在质量、性能、外观等方面与欧美、日韩等地区的产品已基本无异,可在市场竞争力方面却无优势可言,这种局面的出现归根结底是因为云南出口的产品品牌的知名度低,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将越来越注重产品品牌的知名度。云南出口产品的这种缺陷直接影响了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3.4有优势丧失的危险东南亚是当今世界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许多发达国家都对其虎视耽耽,韩
37、国、日本、美、法等国企业纷纷加大其在缅、越、老等国的投资、贸易等,比如:韩国企业便以缝制业委托加工形式的投资等进入缅甸市场,现已累计达 30 多家,而且数量仍在继续增加,这便使得云南边境贸易中技术优势被大大削弱。其次,东盟建立以后一直实行“经济一体化”战略,宣称“一致对外” ,且云南与大多数东盟国家有着相似的产业结构链,如农作物、水果、肉食品等。这使得云南的产品在技术上、质量和价格等因素上在缅、越、老等国的市场竞争加剧,甚至使云南的某些产品因包装、品牌、产品形象等原因而无法进入周边国家市场,而新加坡、泰国等国也肆机占领缅甸、越南、老挝三国市。另外,缅、越、老三国之间也相互进行经济技术合作与投资
38、等,加之泰国、老挝一河之隔的地理优势,使云南产品在进入老挝市场后阻力重重,因为老挝本来就是泰国产品的传统市场,老挝地区的人也习惯使用泰国商品,等等。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国家间贸易关税逐步降低,非关税壁垒逐步消除,东部沿海地区广东、上海等省市,则凭借着雄厚经济优势和高端技术优势,迅速进入缅、越、老等国市场,成为与这些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角色。云南作为与缅、越、老三国接壤的地区,原来的区位与资源优势如若跟不上新形式发展的需要,边境贸易这一云南的特色经济的优势将会更进一补被削弱。第四章解决问题的思路4.1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条件云南边境贸易过程中,交通运行周转能力差、运输工具不足、运输缓慢、货
39、物损坏严重、运输成本高等存在的问题,迫切的要求对云南边境贸易过程中交通条件的改善。因此,在完善交通运输条件时应吸收广大的外来资金,把滇越铁路的技术改造与返亚铁路结合在一起,力争把滇越铁路达到高技术标准。同时,尽快完善昆明河内、昆明仰光、昆明老挝的公路,依此为主干线。并工程承包等形式,修筑更多辅助公路线路,以形成昆明到缅甸、越南、老挝等国首都的交通网,使陆路交通更加便捷。水空方面,更好的对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的交通秩序进行维持,并尽快的完成红河国际航运的运作,以及增快修筑各边境州市的国际航空运口岸,以此来缓解交通周转能力差的局面,更好的促进云南边境贸易的发展。4.2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促进平衡贸
40、易发展4.2.1深化企业改革,加强企业管理云南边贸企业普遍存在机制滞后、管理落后的现象,这些因素阻碍了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其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在扩大边境贸易时应以相应政策鼓励企业抓主适时时机,以联合、兼并、租赁、购买、参股、控股等形式扩大生产规模,积极引导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从而增强企业活力。并引导企业加强企业管理,推动企业从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体系、管理内容、管理方式、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进行全方位创新,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努力实现管理组织高效化、管理制度规范化、管理手段现代化。以次为创造市场的动力,带动产品结构的调整,促进贸易平衡发展。 4.2.2加快企业科技创
41、新和技术创新企业创新能力方面,积极鼓励边贸企业创建自己的创新科研机构,增强产品和技术开发能力,并引导企业走生产科研相结合的道路,积极培养高技术人才,不断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产品换代、技术和设备更新,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并抓住国内外产业结构调整和相互分工协作的机遇,积极发展为装备工业、大型企业、跨国公司配套的高科技产品和科技型企业,形成一批技术含量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中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4.2.3实施名牌战略,增加市场占有率引导边贸企业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技术升级和自主创新,塑造正确的品
42、牌观念,增强打造民族品牌的危机感和紧迫感,积极实施和推进名牌战略。因此,企业要主动研究市场,开拓市场,加强营销策划和广告宣传,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增强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形成一批名牌产品和品牌企业。重点扶持一些拥有名牌产品或独特优势产品、资本实力较强、经济效益较高、经营机制好的企业(集团) ,对国家和省认可的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如卷烟企业的红塔集团、红河集团等,要扩大生产规模,加快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增强品牌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加快中小企业出口产品由初级工业制成品为主,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深加工制成品转变,进而产生品牌效应,增加出口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4.3吸收资金技术,
43、增强企业竞争力缅、越、老各国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但都处于不断开放发展中,是全球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也是国际大公司竞相争夺的市场。而云南边贸企业在贸易中显现企业发展缓慢,企业规模较小、企业竞争力不强等现象是由缺少资金扩大生产造成的。在面对这类情况时,应多承办大型的产品国际博览,积极鼓励企业参与各种投资洽谈会,如昆交会、广交会、华交会、厦洽会等国际性博览会,来推介云南优势产品,为企业开拓市场,结识客户,吸引投资等。并以优惠政策来鼓励经济体制、管理体制落后的企业,尽快完成现代企业的改造,并鼓励支持企业以各种形式的融资方式来合理的增加企业的资金来源以及高新技术的引进,从而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优
44、化出口产品的产业结构,来提升云南边贸企业在缅、越、老等国市场的竞争力。4.4实施“走出去”战略边境国双方的协商、合作将会更进一步的推动边境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云南边境贸易多年来的发展,一直努力拓展市场,增加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但基于多方原因,云南与缅甸、越南、老挝等国的边境贸易规模偏小,未能真正发挥区位贸易的优势。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云南边境贸易的规模必将无法满足云南经济的快速增长的要求,为此,云南边境贸易的水平务必提升。因此,在加快省内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品技术含量的同时,在扩大贸易合作中以主动以磋商等形式,使边境国、边境地区双方达成共识,进一步为对方开放市场,减少关税和非关税壁
45、垒,充分发挥宏观调空政策,解决好出口退说等问题,以最优惠的政策鼓励云南边贸企业,到缅、越、老等国建立生产基地,大量的吸收利用缅、越、老等国矿产、石油等战略性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同时,联合内地相邻省市、外商等,吸收大量资金共同发展边贸企业,创建名牌产品,树立云南产品的良好形象和信誉,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此来促进边境贸易的发展,扩大贸易规模。参考文献1杨德颖编,中国边境贸易概论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 年 5 月版。2车志敏编,迈向 2010 年的云南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 年 4 月版。3云南省统计局,云南统计年鉴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 年 1 月版。4王绍熙,中国对外贸
46、易概论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年。5薛荣久,国际贸易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年 9 月版。6储祥银,国际经济合作实务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年 9 月版。7李成鼎、何明,云南边境口岸贸易指南M,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8东南亚经济研究J,2005-2007 年有关各期。9陈铁军编,云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论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年版。10徐裕春等编,中国西部的对外开放M,民族出版社,2002 年版。11曹云华,东南亚的区域合作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12程永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我国的地缘经济利益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47、,2004 年。13http:/ 云南经济信息网14http:/ 云南省商务厅网站15http:/ 云南商务之窗16Peter Maskell, Gunner Tomquvist. Building a Cross-Broder Learning RegionM. Copenhagen Business School Press, 2003.17.Joachim Blatter. Emerging Cross-Border Regions As a Step Towards SustainableDevelopment?J.工 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2006谢辞本文是我大学四年学习的知识总结。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论文导师秦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此真诚的感谢秦老师的帮助。感谢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