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页眉.页脚的研究与开发管理教案主讲教师:田晓方授课对象:企管本科山西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页眉.页脚研究与开发管理教案 课程名称:研究与开发管理 英文名称: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D) management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 时:48 教学对象:工商管理专业 2009 级 授课教师:田晓方前 言 教学目的:1、企业的管理学概念2、技术创新的概念3、本课程学习方法要点 教学重点:1、什么是企业?2、技术创新的概念和过程特点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课堂讨论 教学时数:4 课时,其中讲授 3 课时, (讨论 1 课时) 教学参考书:1、 技术与创新的战略管理
2、 ,罗伯特宝格曼等,陈劲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 企业战略与技术创新决策 ,欧洲技术创新研究院,知识产权出版社。3、 创新管理 ,陈劲,北京大学出版社。4、 研究发展与技术创新管理 ,许庆瑞,高等教育出版社5、 差距 ,姜汝祥,机械工业出版社。6、 系统论的思想与实践 ,P切克兰德,华夏出版社。7、参考文献、视频。 教学内容:一、课程意义和价值本课程是一门专业课,是对以往企业管理知识和理论的总结和延伸。他既涉及到.页眉.页脚以前学过的企管专业知识,更加注重这些知识是如何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实务中的应用。同时,还要对以往的企管知识中所没有涉及到的,企业运营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研究与开发的专业知识和
3、概念进行发展、补充和完善,以使我们的学生能在完成这门课的学习以后,能够建立和理解企业管理和开发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基本的方法,初步具备企业研究与开发的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在企业的技术资源、市场环境和其他的条件,开展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的研究与开发活动。课程的地位:1、从内容体系上看,这门课程和其他的课程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割裂的,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其一是,前序课程提到了什么问题,试图解决什么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没有?其二是,这门课程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又遗留下了哪些问题,其解决的方向在哪里?企业的永恒主题:企业中就是生产产品,那么,对于产品的生产就是
4、其一是好;其二是快。更深入的思考,好的定义是什么?快的定义是什么。2、从企业的流程来看,研发工作是贯穿于始终的。企业由他而开始,为了这一目标而组织生产,所有的工作再回到市场由市场来检验研发项目和工作的有效性。研发工作是一切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起点,企业为此而设立、甚至能够为此而发展;是延续,要用高效的生产组织来保证研发工作和目的达成;是终点、是归宿,被市场检验合格,被市场接受、被市场追捧那是多少企业梦寐以求的事情!又构成企业下一轮发展的新起点!企业的性质系统思想系统理论是广泛的科学范围内的一个发展,目的是保留传统的大部分,但要通过一种建立在整体以及他们属性基础上的、与传统科学思维互补的思维方
5、式处理现实世界中的管理问题。系统思想是建立在两组概念之上:突现与等级和通讯与控制。有组织的复杂性是系统理论的研究对象,而有组织复杂性的一般模型是:存在一个组织层次的等级体,每一层级都比他的下一层级复杂,每一层级具有低层级不存在的突现性质为特征。而等级体的维持需要一系列为着调节和控制而进行的信息交换与控制过程。切克兰德在这方面所进行的开创性思考,为我们在贯彻基本系统思想思考和解决.页眉.页脚广义的“管理”问题,提供了具有创见的框架。他把系统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并且给出了这些不同类型系统说具有的特征。他的系统分类可用图 1 表示。自然系统是我们所观察到的一个系统类型,其关键属性是:他们只能是现在这种
6、形式,符合力学、能量守恒等物理、化学规律。其中这些实体并不存在自我意识,被我们所认识,只要这些物理、化学规律依然有效而不是反复无常。还可以观察到与自然系统相类似的其他实体,称之为人工物理系统。这些都是我们人类有意识设计的结果。这些系统既可以是这种形式,也可以是别的形式。尽管人工物理系统有这样那样的存在形式,和自然系统相类似,也没有自我意识。人的设计能力并不限于建造人工物理系统,我们还可以观察到大量的被描述为人工抽象系统的存在,如数学、诗歌、哲学等。他们代表着人类精神有序的有意识的产品。幸亏有了上述人工物理系统,他们得以被书籍、磁带等表现为具体的产品形式。还存在着比人工物理系统更少实在性的系统,
7、我们把它称之为人类活动系统。显然存在着许多人类活动集合,他们或多或少作为某一个基本目的和任务的结果而被有意识的组织起来。政府、企业和各种非盈利机构,遍布每一个角落,把每一个人都纳入到了这一系统中。甚至我们取得的巨大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十分依赖于这一类型的系统。在自然系统、人工物理系统、人工抽象系统和人类活动系统之上,也许还存在着一个超越了我们人类知识范畴的超越系统。那么,这样的系统类型划分有什么依据?对我们进一步的思考我们所面对的现实人工抽象系统人类活动系统起源:人和目的起源:人的自我意识起源:宇宙及其进化过程包括人。它能创造出人工物理系统自然系统起源:人和目的超越系统:超越了知识图 1
8、五类系统鸟瞰图.页眉.页脚世界的问题又有什么意义?人类活动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最大差别在于这样一个明显的事实:具有主观自我意识的人的参与与否。对于自然系统而言,他只能是现在这一存在形式。而对于人类活动系统而言,既可以实现在这种状况,也可以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存在形式。人类所具有的自我意识及其由这种自我意识派生出的选择自由,使我们有理由认为存在充分空间加以改进这一系统的结构和运行模式,从而可以达到更加具有效率的状态。充分确定了的科学方法完全适用于自然系统的研究,再补充一些系统论的思想和术语也许更加有效。同样的,面对本文将展开的企业管理及其理论研究,假如我们采取系统思想作为我们研究的立场的话,那么,也将不
9、得不从科学方法中借鉴其中合理有效成分。经济学关于企业涵义的结论由科斯开启的关于企业概念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止。科斯首先提出疑问,既然市场可以达到资源配置的效果,那为什么还有“企业”这一组织形式存在呢?对这一问题,众多学者进行了探讨。到目前为止,较为一致的看法是企业是一组契约安排,无论在生产要素市场还是在产品市场,张五常甚至得出结论:由于企业的合约本质,使我们“不知企业为何物?” 。周其仁则进一步指出了这两种契约的关键性区别,以及产生这一关键性区别的事实基础人力资本的产权属性。他写道:“企业合约不同于一般的市场交易的关键,首先是企业合约中包含了劳务的利用”1。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产权特性的根本区别在
10、于“第一,人力资本天然只能属于个人;第二,人力资本的应用只可激励而无法挤榨 ”,因此, “企业家才能的发挥,甚至在事后也难以监督和计量,除了使用类似分成租合约这样的制度安排,即由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分享企业经营的剩余,企业家才能是无法被激励出来的” 。这一精辟的论述,应该说是为这一争论和探索,画上了一个阶段性的完美句号。上述讨论的指向是通过契约安排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力资源的效率正如周其仁指出的那样:为什么设备不需要激励?为什么原材料不需要激励?到此为止,企业的共性特征就清晰的展现出来:是由一组组契约关系形成的系统典型的人类活动系统。阿曼阿尔奇安和哈德罗德姆赛斯则是从“投入在团队中的使用”2
11、论述了企业存在的理由。他们写道:“投入所有者们进行积极合作的经济组织将会更好的利用他们的比较优势,尽可能促使报酬的支付与生产力相一致。 ”这就是他们认为之所以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们不在市场上出售他的要素,而是选择组织起来,听从某一个权威1 盛洪主编, 现代制度经济学(下卷)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第 70 页2 盛洪主编, 现代制度经济学(上卷)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第 119 页。.页眉.页脚人物的指令而不是像市场中每一次的交易而采取行动。但是团队的合作随即产生了新的问题:“两个重要的需求摆在一个经济组织面前考察投入要素的生产力和分配报酬。 ”3这两个“需求”对于企业而言是
12、非常致命的“如果报酬是随意的,不与生产性的努力相对应,那么该组织就没有提供生产性努力的激励;如果报酬与生产力负相关,那那么该组织就会遭到破坏。 ”4也就是说,该组织或者止步不前,从而被竞争对手所超越,或者该组织由于资源的耗尽而从内部瓦解。那么,解决这两个关键问题的症结在哪里?他们写道:“要专设一个监督者,检查团队成员的行为。包括衡量产出绩效,分配报酬,作为监测和评估投入的边际生产力的手段观察要素的投入行为,并给出做什么和如何做的任务和指令。 ”5如此一来,企业就犹如团队的使用被建立起来。而一个显然的事实是,所谓监督、检测、评估、下达指令等等,无一不和系统信息传递有关。也就是说,通讯和控制在企业
13、系统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经济学家们并没有指出,企业如何进行管理才能成长与发展当然这并不是他们的工作。从上文中经济学家们的讨论中我们或许可以得到:生产要素形成经济组织是为了获取比较优势和团队优势,这种陈述就暗示组成企业的生产要素的利用率应该高于这些生产要素在市场中单独应用的效率。管理学关于企业概念的分析翻开国内的管理学教材,几乎看不到从企业概念开始讨论管理,而是直接开始论述管理的内容、体系。再翻开管理思想史专著,甚至丹尼尔A雷恩的管理思想史 ,堪称界内权威之作,也难以找到对企业概念确切陈述。这一点颇令人感到意外。探讨管理理论内容,远远超过了对其目标的探讨。在没有对企业的管
14、理学概念进行足够的探讨并进行相应的分类之前,这些管理理论对于企业的作用,就显得盲目而缺乏条理。唯有先从管理学的角度,结合科学原理与系统思想,分析与研究企业的管理学概念,才能清晰的显示每一种管理理论对于企业的意义和价值。什么是企业?管理学意义上的企业概念的涵义又是什么?企业是人类活动系统的一个模式,用以组织材料、能量、信息等,以提高这些原材料的效率。参与企业的生产要素的回报,要大于他们单独在市场上出售这些生产要3 盛洪主编, 现代制度经济学(上卷)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第 119 页。4 同上。5 同上书。第 122 页。.页眉.页脚素的所得。但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这一所得能够实现
15、吗?不需要什么前提条件吗?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是,企业组织生产的产品与服务要具有满足别人需求的能力并得到人们认可。那么,人们为什么单单挑选这个企业而不是别的企业进行交换和购买呢?这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实现经济学关于人的自利性的表现:首先是对新产品的追逐;当产品功能相同时,就挑选较低的价格;当功能与价格相同时,就挑选比较优惠的服务;当上述条件均相同的时候,消费者就在产品赋予的心理感受上进行比较,也就是企业赋予产品的文化属性,在消费者内心形成的心理感受。当然,上述各种消费购买因素的比较,并不一定是以单独因素进行,更多时候是把各种因素综合评价和考量。企业面向市场所提供的产品的价格又是什么含义呢?那就是企业
16、向市场提供产品对于生产要素的组织和利用效率。企业生产产品,需要进行各种投入,包括或多或少的研发投入,还有设备、原材料,组织人员及其协调人员的各种活动,还要进行产品的文化塑造活动。种种这些企业所必需的活动,均需要耗费资源。这些种种在某种产品上全部的资源耗费,就构成企业在市场上按照一定的价格水平出售其产品的根据之一。因而,企业在市场上售出产品所能够达到的价格就体现了企业各种活动的效率总和。因此,企业在市场上达成交换的必要条件就是不断改善某一产品的效率:或者提高等量资源耗费的产出,或者在等量产出的条件下降低资源的耗费。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要提高企业产出的效率水平。综上所述,企业的管理学涵义就是:企业
17、就是通过组织各项相关资源,向顾客提供产品与服务,并且持续提升效率的系统。企业总体效率就是输入的集合与输出产品与服务的比率。具体体现就是产品与服务的价格。而效率的不断提升,明确的表现就是企业或者推出新产品并努力降低其价格,或者改进产品功能同时不断降低价格。企业的 3D 模型在阐述了企业的管理学涵义以后,我们将建立企业 3D 模型作为下面分析的基础。在这一企业模型中,采用三个维度来描述企业基本结构。第一个维度是企业的层次结构。大体上划分为高层、中层和基层。从高、中、基三个层次可以观察到每一层面所完成的工作重点不同。企业高层主要关注企业的宏观战略、企业组织架构的设计等;中层主要落实和贯彻战略决策,同
18、时完成面对基层的.页眉.页脚组织、监控和激励;而基层的活动主要完成操作层次,把企业的总体战略规划转变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实现计划到现实的转变。第二个维度是企业的流程结构。企业从研发设计到材料供应,再到生产、分销,并向顾客提供相应的服务。第三个维度是企业各部门专业化分工的职能维度。这些职能部门在履行各自职能的基础上相互配合,组成企业。而这个企业突现出各职能部门所不具备的行为特征。根据系统思想,各层面、环节和职能部门之间还存在着通讯和控制的因素。我们把层面之间的信息流称之为控制信息流,环节之间的称之为价值信息流,职能部门之间的称之为协作信息流。除了上述企业系统结构,企业还存在着输入和输出,也会影
19、响着企业的总体效率。企业的输入包括人员、原材料、技术和信息。企业的输出包括产品和服务。综上所述,如图显示的企业 3D 模型囊括了影响企业效率持续提高的各种结构和因素。由此,我们就可以按照这一模型设计的各种组织结构和要素,重新梳理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按照各种理论的研究对象,构筑企业管理理论地图,以便企业管理者们可以针对自身企业所处的位置,选用适当的企业管理理论,指导自身的企业实践活动。企业的管理学分类在对企业的管理学概念进行了讨论并建立了 3D 模型以后,接下来我们将对企业这一人类活动系统进行分类。把企业区分为不同的类型,将更清晰的显示出每一类型企业的效率提升是由哪一类型的生产要素起着主要的作用
20、。在对企业进行分类时,有许多分类的标准。常见的有所有制分类,按照企业的规企业系统:一个典型的人类活动系统企业职能部门企业管理层级企业流程设 制 分 服计 造 销 务输入材料技术人员信息输出:面向客户的产品和服务企业环境:包括政治、社会、法律、文化图 2 企业 3D 模型.页眉.页脚模分类,还有按照不同的行业进行。但这些分类并没有体现出企业管理学特征,因而也就难以对企业的管理实践起到具有建设性的作用。为了提高企业效率,可以从 3D 模型中不同的维度进行。可以确定的是,无论哪一个维度单项效率的提升,都有助于提高综合效率。而管理对各单项效率的整合而形成企业的整体效率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而且,提升企业
21、效率的方式、手段与重点,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来说是有区别的。根据上述系统思想,企业归属于不同系统层级不同层级的企业突现出不同的效率属性特征。理想企业:假设我们所建立的企业构成要素是理想化状态:生产设备是理想设备,设备操作者也全部是“理想人” 。他们的总经理,更是全知全能。他们的经理,没有心理活动,没有感情,没有亲情。那么,这一企业,就可以达到最优化生产,将是其他类型企业的样板。观察现实中的企业,并不处于这种状态。而是加入了非理想状态的生产要素,特别是有思想、有感情、有自利的“现实人” ,因而也就难以达到最佳企业的运行效率状态。那么,如何分析这些要素以实现提升“现实企业”的综合效率呢?我们将采取科
22、学方法逐一分析。第一类型企业,我们把它称之为技术效率级企业。和上述的理想企业相比,员工作为“现实人”参与了进来。他们作为生产系统中的一部分存在,再也不能把他们当做具有自动控制、自动驱动的高级自动化机器使用。人毕竟不是机器!其行为杂乱无章,缺乏合理设计,口授相传生产技能,是影响企业效率的主要因素。所以,企业要提高效率,首先就要对工人的生产行为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改进,最终的目标就是:把人的操作行为,设计并训练成为像精确的机器一样。一句话,就是把人变成机器。第二类型企业,我们把它称之为员工效率级企业。与第一类型的企业相比,员工成为感情丰富、心理复杂、有血有肉的人。也就是加入了员工的心理变量。尽管
23、在第一类型企业中,我们努力把人变成了机器,但无情的事实是:人毕竟不是机器。每一个员工均有个性、情感等心理活动,而这些个性、感情和心理因素,在员工充分掌握精准的操作步骤和流程以后,将主导员工的行为,进一步影响企业运行总体效率。正如上文提到了观点:人力资源仅能够被激发。在企业越来越复杂的生产过程中,毕竟不仅仅需要的是员工单调的机械性动作,更需要他们愉快、胜任、责任和自我实现为内在动力的自发主动和尽心尽责的创造性行为。通过工作环境研究,为他们创造良好.页眉.页脚的工作环境;通过规章制度约束,规范他们的行为;通过企业文化等激励他们内在的工作使命感等,才能够发挥员工的个人潜力。员工行为效率的增长将构成企
24、业效率提升的源泉之一。第三类型的企业,我们把它称之为领导效率级企业。和第二类型企业相比较,这一类型的企业,全知全能的企业总经理,让位于现实中的人。一旦加入这一变量,企业的总体运行效率,就取决于这一人类总经理的领导力。因为企业总经理作为企业的最高决策者、指挥者和监控者,对企业中的生产要素调配拥有最终决定权。企业总经理,对于企业组织架构、组织运行、组织协调和规章制度的建立,有最后审批权;对于企业文化的定位、识别形成和维持,有最大的影响力。一句话,他对于企业总体运行效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一结论,完全可以从现实的企业管理实务中得到佐证。当一个企业运行状态难以令人满意的时候,最有效的一个解决措施就是
25、重新选聘 CEO而不是其它。当杰克韦尔奇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执掌通用电气,这一由爱迪生所创立的著名企业,就注定要成为二十世纪末最成功的企业。第四类型企业,我们把它称之为管理效率级企业。一旦个别员工行为纳入了研究视野并被良好的管理理论所支撑,企业各个部门的部门效率及其部门之间的协作就成为影响企业效率的又一个因素。换句话说,当个别的员工被认真进行研究以后,由个别员工而形成的工作团队,就引入了新的影响企业效率的变量要素。从企业 3D 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划分为不同的部门和管理层级,各项活动不仅仅存在与部门内部、各环节之中,更多的活动需要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调。包括企业各部门、各层级之间的信息应用
26、系统也成为企业整体效率提升的关键。第五类型企业,我们把它称之为战略效率级企业。企业效率不仅仅是一个内部因素的集合,企业效率的意义和价值还取决于企业对于发展环境的认知及其在认知基础上的应对。那些只盯着内部改善的企业,不注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危机的企业,是难以获得持续生存效率的。正如西奥多莱维特所言:“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所谓不断发展的工业。只有在组织和经营上不断创造增长机会并对其投资的公司。 ”既然是环境,那就意味着是企业不得不面对和难以控制的外部因素。所以,对环境的了解及其在这种了解基础上做出的决策,就决定企业明天是否还具备足够的竞争优势。所谓的企业战略,就是企业在时间维度上对企业资源的管理与运营
27、,对未来环境变化的分析、判断,决定企业现有的资源投向,从而企业可以发展并具有对应能力,以便应对未来环境变化对企业提出的挑战。上述企业分类关键属性指标是影响企业总体效率持续提升的关键因素。只有解决.页眉.页脚了较低一类影响企业效率的主要因素,才为向更高级别的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管理思想史的效率框架由上述按照企业关键属性对企业的分类,可以对管理理论进行相应的归类,以显示每一管理理论所致力于解决企业效率提升的方面。管理实践者可以判断自身企业所处类型,有针对性的应用相对应的企业管理理论来指导自身的管理实践活动。可用下表显示管理思想史的发展的效率框架。效率属性的管理理论新框架企业效率属性级别主要因素 代
28、表人物 代表理论技术效率级企业 提高作业效率 F泰勒,FB吉尔布雷斯,亨利福特,WA戴明等科学管理原理等员工效率级企业 调动员工的主动性 D卡耐基,GE梅奥,A马斯洛等人际关系理论,激励理论等领导效率级企业 提高企业高、中层领导管理效率P德鲁克,约翰P科特,H明茨伯格等领导理论,经理角色学派等管理效率级企业 提高企业部门协调效率H法约尔,H孔茨,T彼得斯,PM圣吉等组织理论,管理过程,管理信息系统、ERP 等战略效率级企业 主动应对变化的企业环境,创造发展机遇A钱德勒,ME波特,3 安范式,CK普拉哈德和 G哈默尔等企业战略,核心竞争力等注:由于篇幅关系,仅列出其中代表性人物和理论这一框架对管
29、理理论的发展不是采用通常的时间视角,而是企业关键属性效率的视角。从上表可以看出,管理理论大致的发展脉络。首先解决的是企业的生产组织,特别是在员工的行为参与其中是对企业效率的影响。其中心问题就是把人们杂乱、冗余.页眉.页脚的行为,设计并训练成精准的机械性行为,重点是解决雇用员工的体力效率。其次,人毕竟还是人,人们的行为所产生的效率不仅仅是人的动作与速度,特别是当企业生存和竞争环境发生了变化以后,企业效率更取决于企业员工的“头脑” 。所以,重点要解决员工行为的内在动力,也就是对员工激励等的问题。再次,研究的目标转向了员工中的特殊群体:领导者和管理者。进一步的,当对企业中人的问题大致有了全面的研究以
30、后,部门之间的协调、信息系统就成为影响企业效率的关键因素就被“突现”,成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最后,当企业的内部因素被企业管理理论所覆盖,进行全面的审视以后,就把研究的重点投向企业的外部环境,研究企业如何进一步适应不断发展与变化的社会、经济和技术环境。上述对于企业管理理论的梳理,对当下的企业家们应该是颇有理论和实践的启发意义的。企业家们面对浩如烟海、不断涌现的管理理论,应该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自身的企业到底是什么类型?到底目前影响企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应该如何选用和吸收睿智的管理学家们的研究成果提升自身企业效率?既不能单纯追求新颖时髦的理论那对你的企业并不适用,也不能忽视自身企业的效率属性特征
31、,而忽视对企业基础、基本问题的解决这才是施展你才华之地。管理发展你的企业是一个逐次递进、由低到高的系统工程。结论与展望本文探讨了企业的管理学涵义及其关键属性,并认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持续提升效率。由此建立企业效率视角来重新梳理和认识丰富的企业管理理论发展对企业自身的指导性和实用性。管理理论的发展,从效率的视角来看,遵循由低向高、由简单到复杂和由内向外的系统论特征,单纯按照每一理论出现时间的简单罗列,难以体现其对管理实践的强大、有效的指导作用。对管理理论的百余年发展,以企业的效率视角结合系统轮的概念重新梳理,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其中的管理实践的指导意义,便于管理实践者根据自身的状况,选用符合自
32、身企业层级的管理理论,指导自身企业的管理实践活动。但本文并没有在企业效率属性的基础上,为企业分类建立一个定量化模型以确定某一企业所属类别,这将是本文后续研究重点。二、技术创新管理特征课程说明本课程全称为企业研究与开发及其管理 ,简称研究与开发。从课程名称来看,涉及到以下的几个问题:谁进行这项研究与开发的活动?.页眉.页脚进行这项活动的目的、意义及其作用是什么?研究与开发活动的内容是什么?如何对这项活动进行管理,完成上述的内容和任务?实际上是企业中的研究与开发是贯穿于企业运作始终的一项根本性的中心工作。企业的产生、发展及其在竞争中的优势完全依赖于该企业在研发工作上的深度和广度。因此,本课程全名应
33、该称之为:企业研究与开发及其管理。这样本课程就可以从狭义和广义的两方面理解和定义。广义的定义就是:凡是一切涉及到企业发展的内部因素,均可以纳入到他的研究范畴;包括管理观念、管理理论和技术方法;产品,款式、功能、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应用等;生产组织,高效的生产组织、方法,设备管理;新颖有效的市场营销理论和实践;人力资源的新概念、管理方法和使用;财务管理的新理念、新方法;狭义的定义和理解那就是:在企业的运作过程中所涉及的有关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学到了什么?企业的定义:为什么要成立一个企业?企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企业如何的才能发展?研发工作是贯穿于始终的,企业由他而开
34、始,为了这一目标而组织生产,所有的工作再回到市场由市场来检验研发项目和工作的有效性。研发工作是一切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起点,企业为此而设立、甚至能够为此而发展;是延续,要用高效的生产组织来保证研发工作和目的达成;是终点、是归宿,被市场检验合格,被市场接受、被市场追捧那是多少企业梦寐以求的事情!他又构成企业下一轮发展的新起点!产品属性企业对产品的概念的理解应该突破以往的就事论事的局限,致力于提高顾客价值:顾客价值可用如下的公式表示:顾客价值顾客的总价值顾客的总成本顾客的总价值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顾客的总成本包括:购买成本、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心理成本;如果单纯的从产品
35、的物理属性来看,包括以下的方面: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维修性;产品改进的基本途径:.页眉.页脚一般来讲产品的改进是通过以下三个途径进行:新技术产品化;产品功能扩展、改进、增加;产品文化价值内涵、外延的丰富、扩展;研究与开发的作用和重要意义:研究与开发对企业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企业的流程来,企业流程一般的可概括为以下的几个部分:从这个流程中我们可以看出: 研发是企业一切活动的起点。企业的一切工作全是围绕产品来进行的,企业组织、融资、人员、技术、设备、市场营销等,全是和企业在研发产品的特性相关; 研发活动贯穿于企业全程的每一个阶段:在产品的研发阶段是如何的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
36、款式,创造新产品,占据市场竞争的优势地位;在生产阶段是如何的研发新的生产技术、设备、组织,使之能比我们的竞争对手具备优势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在销售阶段是研发高效、可行的营销模式、组织、手段,实现和完成企业的一切活动的最终目标;在供应方面,研发高效的供应模式和系统;从企业的总体来看,可实现如下的作用: 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是推动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强大推动力; 是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研究与开发的特性:管理一般的可分为三类:确定型管理,半确定型,不确定型。针对这三种类型的问题,其管理的原理、方法、手段也相应的不同。例如:市场营销属于半确定型问题;生产型
37、属于确定型管理;产品研发阶段:产品构思,产品创意,产品试制,评估,改进。产品生产阶段:生产技术,生产设备,生产组织、管理。产品市场营销阶段:营销体系,营销手段,营销策划、管理,广告。供应系统:原料,设备,人员,组织、管理。.页眉.页脚研究与开发的显著的特性那就是:不确定性。这种的不确定性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其一是结果的不确定;这种状况在企业的发展史上有许多的案例。本来研究技术是要发展一种产品,没曾想这种技术的发展却造就了其他的产品。青霉素; 其二是指投入的不确定性;这是指对于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尽管限期肯定进行了详细的可行性和方案的研究,但是由于结果的不确定,使得我们并不能准确的预测初始的投入
38、,同时也就没有办法确定整个的投入; 其三是指研究与开发进程的不确定;谁也不知道研究与开发的进程应该是多长的时间;因为我们探索的是未知的领域,根本不知道我们能碰到什么样的困难和事情; 其四是指人员方面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不能够定出指标,及时定出了指标现实的效果如何也值得怀疑;工作的方式是以脑力的发挥为主,充满着直感思维;(思维一般有两种的形式和种类,一是直感思维,而是逻辑思维);深藏与人的脑海中而不能在现实中看到,只能是感觉得到,是后的效果显示得出来,是好还是坏;和人的情绪以及其他的有关的心理状况有很大的关系;因而,对这些人员的管理应该是三重:重激励、重报酬、重环境、重方式;研究与开发原则:
39、求新、求变、求高效;本课程的方法论:以系统理论为指导,以系统方法为手段建立模型,分析模型的约束条件,分析环境,得出结论。三、如何学习本课程学习的指导思想是以经济学为基础的企业管理理论研究。以企业的管理学含义作为理解出发点。企业这一组织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在于大幅度、千万倍的提升效率。学习的重点问题是提升企业效率。从产品和生产两大方面。把所学的前续课程和本课程置于一个企业概念的系统框架,理解各门课程的自身价值和相互之间的协调关系。从学习方法,学生要结合讲授进行主动的资料阅读,就其中的问题进行启发性、知识获得性和建设性思考。主动参与课堂讨论。.页眉.页脚技术创新的战略管理章节结构第一部分:技术创新的产
40、业动力学第二章创新来源第三章创新的类型和模式第四章标准之争与主导设计第五章进入时机第三部分:技术创新的战略实施第十章创新组织第十一章新产品开发过程管理第十二章新产品开发团队管理第十三章形成部署战略第二部分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 第六章确定组织战略方向第七章选择创新项目第八章合作战略第九章保护创新.页眉.页脚第一章 概论 教学目的:1、技术创新的意义和价值。2、技术创新正面和负面效应3、技术创新的过程要素 教学重点: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动力源泉之一。全球化市场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甚至新技术的不断融合相互渗透,是的创新度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增强。技术创新不仅仅是对于企业具有极大的作用,而且社会
41、的发展也极端依赖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给人类带来的不仅仅是进步和繁荣,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负面效应,包括环境破坏、资源枯竭等。政府在技术创新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产业界这是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成功的创新需要对创新演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可操作性非常强的创新战略和经过严格开发的创新战略实施过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时数:2 课时,其中讲授 2 课时 教学参考书:1、 技术与创新的战略管理 ,罗伯特宝格曼等,陈劲译,机械工业出版社。.页眉.页脚2、 企业战略与技术创新决策 ,欧洲技术创新研究院,知识产权出版社。3、 创新管理 ,陈劲,北京大学出版社。4、 研究发展与技术创新管理 ,许庆瑞,高等教育出版
42、社5、 差距 ,姜汝祥,机械工业出版社。6、参考文献、视频。 教学内容:1.1 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技术创新成为企业竞争成功胡主要因素。 、全球化?原因还是结果?提升效率、降低成本?那些关键性技术应用?步伐加快。1.2 技术创新对社会的影响1.3 产业创新:战略的重要性创新漏斗技术创新的战略管理补充内容1.1 技术概念及其含义技术(Technology)一词最早来自于希腊文 techne 和 logos,前者的含义是对技艺、技能,后者的含义是谈话、说话,合并起来就是关于技艺或技能的论述和知识。在很早以前,技术与工匠是经常联系在一起的,成为体力劳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因为人类的祖先从制造工具开始已经
43、就有了技术,人们理所当然的认为技术就是人们的主观技能。古代的工匠们以一定的方式制作出来的某种物品,由此而积累着实际的操作经验,从而获得了技巧。这样,人们就将这些个人掌握的技巧、经验视之为技术。一直到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人们还是主要把技术理解为经过熟练操作而获得的经验、技巧和技能。因为当时的生产水平处于比较低的、大多依靠人力、畜力等自然力作为主要动力源,技术活动的物质手段非常简陋,技术活动显然要依靠人们并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技能才能够进行到了近代,随着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兴起,机器取代人力成为主要生3000 个原始思想(并不能记录)提出300 个125 个小项目4 个研发项目2 个发起项目1
44、个成功产品.页眉.页脚产方式,过去依靠长期经验形成的技能才能够做到的事情,现在利用工具和机器就很容易办到了。技能和技巧作用的相对减弱,工具和机器等手段作用的不断增强,人们就理所当然的把技术活动的物质手段看作是技术的主要标志。在现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长足发展,科学知识对技术原理的形成和在整个技术的发展过程之中成为主要推动因素,技术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扮演着重要因素。技术不仅仅表现为物质手段,不仅是指工具、机器、设备、装置等“硬件” ,即所谓的“硬技术” ,又包含了工具和设备相互作用的方式、作用程序和过程,以及应用硬件的方法,即所谓的“软件” ,甚至把管理的各种职能也包括在内,称之为“软技
45、术” 。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技术对企业的影响超越了产品、工艺、制造等,对企业的组织形态、管理过程和协调方式等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技术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技术概念是一个极为宽泛的定义,认为技术是“在一切人类活动领域中通过理性得到的具有绝对有效性的各种方法的整体。 ”技术就是人类“行为的形式” ,一切有效的行为形式都是技术。因而既有与自然科学相关联的生产技术,也由于社会科学相关联的社会技术。对于技术的狭义理解,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三类。一是经验技术论。将技术理解为人们的一种能力,认为技术是“在生产的现场,直接或间接被充分利用的,只有经过特定训练的人才具备的能力”
46、。这就是上述人类社会早期对技术要素和技术本质理解的反映,着重于技术活动中人的经验积累和精神因素。二是劳动手段论。将技术定义为“劳动手段的体系” ,把诸如器具、工具、机械、装置、工厂建筑、附属建筑等一切加工工作中的手段,统称为劳动手段。这一体系中也包括手、脚、大脑等人体器官。劳动技术论把技术主要归结为物质范畴。三是知识应用论。认为技术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对客观规律的有意识应用。技术就是技艺的知识化和条理化。这强调了技术与科学的密切联系。技术创新专家结合企业实践,对技术给出了不同的定义。虽然在语言上有差别,但其实质性的内容是一致的。哈佛商学院教授 Christensen 等认为,技术一词的含义就是公
47、司把劳动力、资金、原材料和信息转变成产品或服务的方法。斯坦福商学院教授 Burgelman 等认为技术就是指能够用于产品和服务的开发、生产和交付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技巧和工艺。技术能够体现在人员、材料、物理过.页眉.页脚程、工厂、设备和工具之中。综上所述,技术就是:科学理论、实践经验和物资设备在产品开发、生产过程交付系统中应用、整合而成的知识体系。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技术的含义。第一是技术的知识属性。按照不同的技术知识领域,技术可以分为机械技术、物理技术、化工技术、生物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等。第二是技术的价值属性。技术在企业产品和服务开发、生产交付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均可以创造和实
48、现价值。按照公司价值链模型我们可以识别出价值链各环节所涉及的各项技术。沿着价值链展开的技术构成公司技术价值链(请参考图 149) 。第三是技术的投入属性。技术在应用中发展,在发展中应用。但是技术发展和应用都离不开对技术的投入。投入是企业发展技术的必要条件。一把来说,技术发展和应用要求的投入越高,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也就越高,其经济附加值也就越高。从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高新技术越来越显示出强烈的增值效应,企业纷纷强调对高新技术的投入,以此来占领未来竞争技术制高点。高新技术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需要高投入和对技术、研发活动的有效管理。国际通行的两个投入指标来反映产业技术水平的高低:一是产业
49、 R&D 经费的投入,即 R&D 占销售额的比重;另一个是产业中科学家、工程师和熟练工人占全体员工的比重。相对而言,R&D 经费投入能够在国家之间、产业之间和企业之间进行比较,因而应用的比较广泛。下表是 OECD(经济合作组织)根据 R&D 经费投入强度对产业进行的分类。19701980 198019951、航空 1、航空2、计算机及办公设备 2、计算机及办公设备3、制药 3、电子通信设备4、电子及通讯设备高技术4、制药5、科学仪器 1、科学仪器高技术6、电气机械设备 2、电气机械设备1、汽车 3、汽车2、化工 4、化工中等技术3、非电器机械设备中高技术5、非电气机械谁被表 141 高新技术及其分类.页眉.页脚4、橡胶、塑料制造设备1、造船5、其它制造业 2、橡胶及塑料设备1、其他交通设备 3、其他交通设备2、石头、陶瓷及玻璃制品4、石头、陶瓷及玻璃制品3、炼油 5、有色金属冶炼4、造船 6、其他制造业5、有色金属冶炼中低技术7、金属制品6、黑色金属冶炼 1、炼油7、金属制品 2、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