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红楼梦》宝黛爱情的重要片断.doc

上传人:春华秋实 文档编号:3291947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楼梦》宝黛爱情的重要片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红楼梦》宝黛爱情的重要片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红楼梦》宝黛爱情的重要片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页眉.页脚红楼梦宝黛爱情的重要片断赏析导语:传说西方灵河岸有个三生石,三生石边生长着一株绛珠草,得了神瑛侍者之甘露浇灌,受天地精华,脱草木之质,修成女体,只因未报神瑛侍者灌溉之德,五脏六腑里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遂要随神瑛侍者下世为人,把一生的眼泪都还给他。绛珠草投胎成了黛玉,神瑛侍者下凡成了宝玉,就这样,两人在凡间演绎了一段缠缠绵绵的爱情。 一、前世今生在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在今世的相遇不是偶然的,而是由前世的因而有了今世的果。我们都知道:“木石前盟” 。所以, “阆苑仙葩”指的是前身是绛珠仙草的林黛玉, “美玉无瑕”指的是前身是神瑛侍者的贾宝玉。因着前世的“奇缘” ,他们在人间就演绎了一

2、段以泪报恩的爱情故事。在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在今世的相遇不是偶然的,而是由前世的因而有了今世的果。我们都知道:“木石前盟” 。所以, “阆苑仙葩”指的是前身是绛珠仙草的林黛玉, “美玉无瑕”指的是前身是神瑛侍者的贾宝玉。因着前世的“奇缘” ,他们在人间就演绎了一段以泪报恩的爱情故事。宝黛爱情的重要片断:为了使我们能对宝黛爱情的了解有一个连贯性,我们就按顺序来读吧。他们的爱情大致分来有这几个阶段,涉及到的主要回目有:情窦初开第三回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宝黛初会)第十九回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青梅竹马)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共读西厢)热 恋第二十七回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黛玉葬花)第三十二回 诉

3、肺腑心迷活宝玉(诉肺腑)心心相印第三十四回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宝玉赠帕)第五十七回 慧紫鹃情辞试忙玉(紫鹃试玉)尾 声第九十七回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黛玉焚稿)第九十八回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黛玉之死)第一阶段-情窦初开(接外孙贾母惜孤女、意绵绵静日玉生香、西厢记妙词通戏语)1、宝黛初会(第三回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让我们回忆先前学过的林黛玉进贾府 ,我们都知道: 宝黛第一次见面是一次不同寻常的相见。宝玉第一眼见到黛玉时,不是流露对黛玉国色天香的赞美,而是脱口而出:“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相逢何必曾相识? 但宝玉浅浅的一句话,无意中道出了两人前世今生的情缘。两人四目相对,委婉道出了一见钟情,一见倾

4、心的爱恋之情: 宝玉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黛玉只道他腹内草莽人轻浮,却原来骨格清奇非俗流;.页眉.页脚宝玉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黛玉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宝黛眼前分明外来客,心底却似旧时友!接着宝玉送给黛玉一个表字“颦颦” 。 “颦”是皱眉头的意思, “颦颦” ,老皱眉头,心里总有化不开的心事,解不完的心结。这个表字非常符合林黛玉的性格,这表明宝玉在那种心灵感应的启示下,一下子就把握了黛玉性格的特点。一见面就显示出两人在情感上的契合。之后,他们开始了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生活。虽然宝玉身边有数不尽的姐姐妹妹,他却只管与黛玉相亲近,行则不离,卧则同榻,感情日益加深

5、。2、青梅竹马(第十九回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在红楼梦里,写到两人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生活片断不少,但“意绵绵静日玉生香”写得最为集中。大家记下回目,自己阅读。在这一回里,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他们已经不是平常的兄妹间亲情与友爱的关系了,爱情已经不知不觉在他们各自的心中萌生。3、共读西厢(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西厢记妙词通戏语”是大家很熟悉的回目。贾宝玉和林黛玉偷偷阅读西厢记 ,贾宝玉大胆将自己与黛玉比作书中人物,来向黛玉表明心意。从此,宝黛二人的爱情在各自心里都明朗起来。通过偷偷阅读西厢记 ,他们都确定他们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这就是他们爱情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回目的后半回是“牡丹

6、亭艳曲警芳心” 。贾宝玉被袭人叫走了,黛玉独自走到梨香院墙角外,墙内传出戏文,特别是那句“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 触动了黛玉的心,让黛玉细嚼起来,想起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之句;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 ”之句。一时间凑聚在一起,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这些诗句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为什么林黛玉听了暗自神伤?明确:这些诗句都表达了怀春的人由自然界的春去花落而引发世事无情的愁思。这里除了表现黛玉对自己不明朗的未来的担忧,怕因此耽误了自己的青春之外,还有,对宝玉的爱在黛玉心中渐渐明朗起来以后,黛玉开始担忧宝玉对自己的心不真、

7、不专一。也就是说,黛玉在刚刚意识到情感的美丽动人之后,同时感受到它的短暂易逝,黛玉担心宝玉对自己的爱也像春去花落一样短暂而又无情。第二阶段-热恋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诉肺腑心迷活宝玉)1、黛玉葬花(第二十七回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正是出于这种担忧,于是他们就有了一次次的生气、解释、重归于好,接着在一次次的生气、解释、重归于好中,他们的爱情思想原则逐渐明晰和自觉起来。写得最浓墨重彩也最完整的就是“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也就是“黛玉葬花” ,这是宝黛爱情发展中的一次高潮。黛玉担心宝玉受到贾政的责骂,晚饭后特意到怡红院来看看,却碰到晴雯在里面生气,不给开门;黛玉被关在门外,又听见宝钗和宝玉在里面说笑

8、,且眼见着宝玉送宝钗出来,气得回.页眉.页脚去哭了一夜。第二天,黛玉来到花冢葬花,宝玉兜了一兜花,准备去葬花。宝玉来到花冢,发现黛玉在这里,一面悲戚一面吟诗。 “宝玉听了不觉恸倒” 。 “葬花吟”是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一个代表作,也是表现黛玉性格特征的重要作品。红学家从这首诗中还能看出了宝黛爱情的结局,甚至贾府最终的遭遇,我们今天不做这样的解读,只解读他们的爱情。这首诗中能看见他们的爱情吗?在这里老师给大家呈现一些比较关键的句子。花谢花飞飞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 风刀霜剑严相逼。虽然锦衣玉食也不能弥补心灵所受到的伤害以及内心对 精神境界的渴求。独把花锄偷洒泪 洒上空枝见血痕。这让我

9、们想起“杜鹃啼血” ,杜鹃是一个苦情的意象。说明她爱得苦。未若锦囊收艳骨 一抔净土掩风流。如果得不到真爱,毋宁死。质本洁来还洁去 不教污淖陷渠沟。为什么贾宝玉不开门或者对宝钗好就让林黛玉想到死呢?这说明林黛玉把爱情和整个生命联系起来,从爱来遭遇生命,又用整个生命来成就爱。她对爱情专一就要求贾宝玉对爱情也要专一。林黛玉所有的忧虑都来自于没有得到宝玉可靠的明确的回答。所以,林黛玉的爱是以生命相许的爱,至上唯一的爱。以生命相许的爱就要求以生命相许的回答,至上唯一的爱就要求至上唯一的回答。这是黛玉第一次清楚明白地让宝玉知道她的爱情理想。2、诉肺腑(第三十二回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宝玉既然知道了黛玉把爱

10、情和生命等同起来,那么是否就会有以生命相许的、至上唯一的回答呢。让我们一起解读“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宝玉在湘云和袭人面前一片私心地赞扬黛玉,不想这些话被正要进屋的林黛玉听见了,她又惊又喜,又悲又叹。喜于自己眼力不错宝玉果然是个知己,惊于宝玉于众人面前一片私心颂扬自己。但又悲叹既是知己了,为何又来个“金玉”之说,且自己体弱多病恐不能久待想着想着又伤心了,正要转身,恰巧遇到宝玉出来看见,道:“怎么又哭了?”说着就要替黛玉擦去眼泪,黛玉忙道:“你要死了,动手动脚的。 ”宝玉笑道:“说话忘了情,也就顾不得死活了。 ”黛玉说:“你死了倒不值什么,只是丢了什么金什么麒麟的,可怎么好?”宝玉急了,瞅了半天

11、,才说出三个字:“你放心!”接着又解释:“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的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黛玉一听,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恳切,竟有千言万语却也半个字也不能吐。两人怔了半天,黛玉“咳”的一声,眼泪直流,转身便走。宝玉上前拉住道:“好妹妹,且略站住,我说一句话再走。 ”黛玉一面拭泪一面将手推开说到:“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都知道了。 ”说完转身就走。宝玉呆立着,袭人来给他送扇子,他也并未看出是谁,拉着袭人说:“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捱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 ”肺腑之言是从内心吐露的

12、真实之言,我们来看看这几句话。(1)你放心!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的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页眉.页脚黛玉“不放心”的是什么?黛玉虽与宝玉青梅竹马,但自从来了个宝姐姐,而且这个宝姐姐还带了个金锁,带来一段“金玉良缘” ,现在史湘云有金麒麟,宝玉也拾得一个,黛玉担心宝玉因为这些小巧玩物上的撮合与别人又生出一段风流佳事。在封建社会,男子娶三妻四妾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但是黛玉却要求对感情要专一,她的“不放心”也就来自于宝玉对感情的不专一。再看这两句话。这在我们看来是很平常的话,但黛玉为什么听了像“轰雷掣电”?说明宝玉的话说到她心里去了,说中了她的心思,因此,黛玉听了就

13、像“轰雷掣电” 。而且,黛玉平日总忍不住悲伤,总是那样敏感,都源于“不放心” ,她并未向人提起,自己也没有把这些千丝万缕的愁思好好整理一番,更没有像宝玉一样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精确地总结:“不放心。 ”因此,觉得“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恳切” 。这些话道破了黛玉的病根,也可以说是说出了黛玉内心的隐秘。而且这样了解黛玉的话语,也只有像宝玉这样对她处处在意的人才能说得出的。那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宝玉能说出这样的话,也说明宝玉对黛玉处处在意,黛玉先前的用心他都知道。这番话实际上是他对黛玉的一种明确的爱情表白, “你放心”这三个字含义丰富,远比“我爱你”来的恳切、有分量。 我们也来看看黛玉回答的这句话

14、。(2)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都知道了。黛玉的这句话,一方面含糊地透露出她也要让宝玉“放心”的意思,一方面我们不要忘记她的身份:贵族小姐。她有她一贯的矜持和骄傲,以及作为女孩子天生的羞涩。所以,初次听到明确的爱情表白时,她只想赶紧抽身走开。更重要的是这句话抵得过千言万语,像黛玉这样生性敏感的人一定能听得出这句话的丰富内涵,听到这样的话,其它不听也够了。黛玉的确放心了。我们总是很惋惜黛玉没有听到后面的这两句话,也总是责怪宝玉为什么怔了这么久才说呢?我们来揣摩下面表达得更为热烈的句子:(3)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捱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宝

15、玉的“病”是什么病?心病。不只是黛玉有心病,宝玉也有,而且宝玉的心病皆因黛玉的心病而起,黛玉的心病怎么治,宝玉的心病也应怎么治,黛玉的心病什么时候好,宝玉的心病也什么时候好。我们能不能这样说:他总是快乐着黛玉的快乐,担心着黛玉的担心。“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 ”表明宝玉对黛玉的爱情已达到了炽热的程度,不再是青梅竹马时期朦朦胧胧的感情了。我们怎么知道这就是宝玉的肺腑之言呢?我们看看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这些话的。林妹妹走了,他并未意识到,袭人来到面前,他以为是林妹妹说明他是在忘我的情况下说的,当他发现是袭人站在他的面前时,满脸“涨紫” ,非常不好意思。可见这些话不是他随随便便就能说的,这些话都是宝

16、玉在心里说了无数遍,现在终于鼓了莫大的勇气而且还是在忘我的情况下才吐露出来的肺腑之言啊。可见,宝玉对黛玉的爱不同于对其他任何人的喜爱,对黛玉的爱是真诚的、专一的、真正的爱情。.页眉.页脚第三阶段-心 心 相 印(错里错以错劝哥哥、慧紫鹃情辞试忙玉)1、宝玉赠帕(第三十四回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得到宝玉的肺腑之言之后,黛玉的感情便趋于平静,从此她再也不跟宝玉提“金”啊“玉”啊之类。但这时,发生了一件大事:宝玉挨打。宝玉挨打之后,宝钗和黛玉先后来探望。宝钗先至,亲自送来化瘀散毒的药丸给宝玉疗伤,并有一番说头。黛玉的表现则完全不同,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脸泪光” “气噎喉堵” 。病榻上的贾宝玉不顾自己

17、的疼痛假装不疼软语安慰黛玉,还责怪黛玉不爱惜自己,暑气未退就往外跑,万一中暑了怎么办。黛玉却抽噎着劝宝玉:“你从此可都改了罢!”我们总以为这两个人碰到一起,不知有多少话要互相倾诉;出乎意料的是,林黛玉哭了半天,仅仅向贾宝玉说一句话:“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前头宝玉刚刚表扬过黛玉,说她“从不说”仕途经济这样的“混帐话” ,现在“从不说”仕途经济这样的“混帐话”的黛玉为什么也劝宝玉“全都改了”呢?如果不改会有什么后果呢?再次挨打!再次受苦!受更大的苦!黛玉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脸泪光” ,还不顾自己的形象来探望宝玉,说明黛玉太在乎宝玉了(挚爱) ,在她的心中,宝玉受苦,更甚于自己受苦。所以她违心地劝

18、宝玉屈服。 “我不忍心见着你受苦,如果你可以不受这样的苦,哪怕你变换一种行为,只要你的心还是这样,我也愿意接受。 ”这是汹涌的感情,冲破悲伤的阻塞而喷溅出来的一句话,这里面包含着沉痛、体贴、哀怨,同时也含着一种无可奈何的委屈和畏缩。这是一句只有林黛玉才能说得出来的话。宝玉也完全理解黛玉的这种心情,所以这一晚才特意遣晴雯将自己用的两条“半新不旧”的手帕送去给黛玉,黛玉细心揣度体贴出其中的意思来,一时五内沸然,于是在帕上走笔写下以“泪”为主题的三绝句。但是,为什么是送帕,不是别的?为什么送旧帕子不是新的?为什么送两块,不是一块?为什么让晴雯送? 明确:送帕有相思之意,有宝玉思念黛玉也知道黛玉挂念他

19、的意思。同时,帕是用来拭泪的,黛玉先前落泪的时候,宝玉总要为她拭泪,现在,宝玉猜想黛玉必定又在房中垂泪。若是平日,自己定要打叠了千般百样的温柔去劝慰,直至回转过来方罢。可偏那一刻身子却动不得。所以送了帕子去,是一股缠绵体贴之意。仿佛在嘱咐颦儿:我在挂念你,我更知道你的眼泪是为我而流的。你哭了,自有我在一旁相伴,为你拭泪。即使我的身子不在,心神却时刻在左右的。 宝玉送帕,不送新,偏送旧;不送一,偏送二,更是大有深意之举。旧帕者, “就怕”也。就怕你总不放心,哭坏了身子!不以新相赠还有一层意思。旧帕子用的日子久些;跟自己也近些。那些新的,不过是些个物件,是任谁都可以送的。而家常的旧手帕带着自己的气

20、息,只有中意的人才可以给的。且送旧帕暗示黛玉:东西还是旧的好,自己是个恋旧的人, “人不如故” ,让黛玉绝了“如今又多了个宝姐姐、云妹妹”之虑。两条者,一对儿也。暗指宝玉内心希望他们两人能够成双成对,永结同心。.页眉.页脚为什么让晴雯送呢?病榻上的宝玉惦记着黛玉,想了个办法把袭人支走。因为按袭人平日里的脾气,她很可能会拿大帽子压宝玉,一番冠冕堂皇的道理加上“我都是为你好”的苦口婆心,十有八九会噎得宝玉没话说。所以宝玉让心思相对单纯,不会另生枝节的晴雯到潇湘馆看看林妹妹。尚在病榻上的宝玉能为安慰黛玉想得这样仔细,不能不让黛玉感动不已。只两方旧帕子,“却教你知道,我待你之心” 。而再题上这三首诗,

21、就更具有定情物之意,这个承诺远胜过“金玉良缘” ,因为从意义上来讲, “金玉良缘”是物质上的,而这两方帕子是感情上的,是“金玉良缘”所不能换取的。黛玉体会出这样的意思,会有怎样的回应呢?我们来读黛玉的诗,看看这三首诗中包含了怎样的情感?播放幻灯:题 帕 三 绝其 一眼空蓄泪泪空垂, 暗洒闲抛更向谁? “空蓄” 、 “空垂”每日这样无端地哭是为什么?为 尺幅鲛绡劳惠赠,为君那得不伤悲? 谁?下文作答:“为君” 。其 二抛珠滚玉只偷潸, 为君整日流泪,枕上袖边难拂拭,那就任由它流淌镇日无心镇日闲。 吧。眼泪是什么?绛珠仙草来人间是来还泪的。泪枕上袖边难拂拭, 就是情,至情:就任由我这样挥洒我的眼泪

22、吧,也任他点点与斑斑。 就是说,就让我这样表达我对你的情感吧。其 三彩线难收面上珠, “湘江旧迹” 、 “香痕” 都指泪珠。典故:舜妃娥皇、湘江旧迹已模糊。 女英哭夫而自投湘水,泪水洒上湘水边的竹子成斑窗前亦有千竿竹, 竹。天帝被她们感动,封“舜” 为湘君,娥皇、女不识香痕渍也无? 英为湘夫人(湘妃) 。在这首诗里,黛玉不惜自比湘妃,在她的内心已将宝玉视同为丈夫,想象宝玉如遭不测,自己也会同娥皇、女英一样殉情。 “来报答你对我的真心” 。黛玉体会到了这意思,因此在诗里不惜把自己比作湘妃,以生命作为承诺:“如果你遭遇不测,我也一定为你泪尽而亡,来报答你对我的真心。 ”红楼梦里,有许多像“诉肺腑”

23、这样的话语, “赠帕”这样的细节值得人一再咀嚼、揣摩。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自己选择一二玩味一下,一定会有许多乐趣。此一段时间之后,黛玉的性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对宝、钗的接触再无戒备,而与宝钗,也是“兰解疑癖” “互剖金兰语” ;黛玉和湘云,由原来的相疾相妒变成了相惜相知。 如果说此前的黛玉敏感、多疑、担忧、尖刻、戒备、妒忌、不断的旁敲侧击、试探问路,以至于人们把了“多疑、小性儿、尖酸刻薄” ,看成了她的性格本质的话。这完全是因为之前她对于宝玉的不甚了解, “不放心”是她最大的病根。一路风雨,一路磕碰,此时的黛玉已经不必.页眉.页脚担心第三者会给自己造成任何危险,相互的高度信任,使得她终于可以

24、坦然的给宝玉充分的自由。 林黛玉做为一个性情中人,她不甘心象宝钗那样恪守礼教,她想要掌握自己的命运,这必然使她的人生之路始终处在一种如履薄冰的危机状态,必然受到世俗力量的打击和排斥。2、紫鹃试玉(第五十七回 慧紫鹃情辞试莽玉)如果说,这些交往都只是他们在私下表达爱意,那么,紫鹃试玉就是他们向所有的人宣布他们的爱情。这就是“慧紫鹃情辞试忙玉” 。宝玉对黛玉情有独钟,紫鹃却告诉宝玉“早则明年春天,迟则秋天”,黛玉就要回苏州老家,宝玉顿时红头涨脸,整个人死了一半,待宝玉从潇湘馆回去,两眼发直,口角津流,人事不知,惊动贾府上下。大家也记下回目,自己回去看。这一试不但试出了宝玉视黛玉为生命,也让人看到了

25、黛玉也视宝玉为生命,从此他们不仅在感情上更是结为一体,也更让贾府上上下下的人感受到他们彼此在对方心目中的分量。第四阶段-尾 声(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苦绛珠魂归离恨天)黛玉之死(第九十七回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第九十八回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让风姐设下偷梁换柱法,于是,宝姐姐在人不知鬼不觉的情形下,取代林妹妹成了新娘。这样一个沉重的打击,让黛玉那柔弱的身子不胜打击,结果病日重一日,可是,府上却接连几天竟连一个人问的没有,令人越想越悲,无从消愁,无从消恨时,黛玉毅然决然地焚稿断私情,她把用心血积累的文稿在顷刻工夫烧个精光。黛玉焚烧自己“诗本子”时,那一举一动,无不表现黛玉满腹的悲愤之情无从发泄:首先,

26、一看到前日所理的诗稿,她先是“气的两眼直瞪,又咳嗽起来,又吐了一口血” ,接着她吩咐紫鹃“笼上火盆” , “也不瞧诗,挣扎着伸出那只手来狠命的撕那绢子,却是只有打颤的份儿,哪里撕得动” ,但她最终还是把诗稿朝火盆一撂,所有的“空劳牵挂”统统付之一矩,尔后“把眼一闭,往后一仰” ,永远香消玉殒,魂归离恨天。这些诗稿是她视同为生命的爱情得见证,焚稿、撕帕就为了断了痴情,断了痴情就是断了生命。回答了她“质本洁来还洁去”的誓言。这样一个悲戚的壮举,让我看到黛玉焚心以火的悲凄,也看到了痴情男女的无奈。“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债偿清好散场” ,红楼春梦中,到底谁把谁当真?谁为谁痴狂?我想,其中纠葛一言难尽。这

27、风花雪月的春多半在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上演,繁华过后,春梦了无痕,红楼梦也不例外,繁花似锦之后,终究只是一场透心凉的噩梦。我们知道,整部红楼梦就是以宝黛爱情作为主线,牵出许多世间难得的人和难得的情。而最为难得的就是宝黛的爱情。这段爱情难得在哪里呢?宝黛爱情的光彩不只是以生命作为承诺,还在于他们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这在他们初次相会时就已经隐约感觉到了,在读西厢时就证实了) 。还有(在以娶三妻四妾为荣的封建社会,他们却要求)对爱情执着、用情专一。这样的爱情观不要说在当时就是在今天都是很难得的。.页眉.页脚无可奈何天宝、黛、钗的爱情悲剧【警幻仙姑歌词】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

28、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孟子里说:“食、色,性也。 ”礼记里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这些都是关于男女情爱的唯物论的说法。但佛教认为,一切苦恼都起源于情欲,要摆脱烦恼就要斩断一切情思,包括爱的情欲。警幻仙子让宝玉听见这首歌,是要启发他“醒悟” ,不要陷入情爱的纠葛中不能自拔。宝玉当然不会“醒悟” ,如果他在这时就“醒悟”过来出家当和尚,那么一部红楼梦故事就没了。【孽海情天联语】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佛教把罪恶的根源称为“孽” ,并认为男女情爱也是一种罪恶的根源;世上俗人都

29、陷人情爱纠葛带来的无尽烦恼中,所以称之为“孽海情天” 。警幻仙子领宝玉看这副对联,是要用它来告诫宝玉。宝玉当时究竟是孩子,看了似懂非懂,心下自思道:“原来如此。但不知何为古今之情 ,何为风月之债?从今倒要领略领略。 ”你瞧,不但没能使他“觉悟” ,反倒引发了他的好奇心,启发了他性意识的觉醒。【黛、钗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 金钗雪里埋。宝钗有封建阶级女性最标准的品德。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 , “行为豁达,随分从时” ,荣府主奴上下都喜欢她。作者又说她“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正是封建时代有教养的大家闺秀的典型。她能规劝宝玉读“圣贤”书,走“仕途经济”的

30、道路,受到宝玉冷落也不计较。黛玉行酒令时脱口念出闺阁禁书西厢记 、 牡丹亭里的话,她能偷偷提醒黛玉注意,还不让黛玉难堪。按当时贤惠女子的标准,她几乎达到无可挑剔的“完美”程度。但读者同这个典型总是有些隔膜,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她对周围恶浊的环境太适应了,并且有时还不自觉地为恶势力帮一点小忙。如金钏被逼跳井后,她居然不动感情,反倒去安慰杀人凶手王夫人。有人评论说,她是个有尖不露、城府很深、一心想当“宝二奶奶”的阴谋家,这也似乎有些太过分了。她自己既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又是个封建道德的受害者。贾家败落后,她的下场也不妙, “金钗雪里埋”就是预示。林黛玉是个绝顶聪慧的才女。她的才华是大观园群芳之冠,是

31、智慧的女神。她从小失去父母,寄养在外祖母家,尽管是贾母的“心肝肉” ,可是以她的敏感,总摆脱不了一种孤独感。特别是在对宝玉的爱情上,几乎到了神经过敏的程度。好在宝玉对她一往情深,处处宽慰她,哪怕是篱玉歪派给他的“错误” ,他也承认。这样,他们的爱情就在一种奇特的、连续不断的矛盾痛苦中发展着。一会儿笑,一会儿又哭了,哭时要比笑时多;刚刚和好了,突然又闹翻了,闹翻一次反倒加深一次感情。他们的爱情在有形无形的外界压力下,形成一种畸型。在荣国府那样的环境里,越敏感的人就越忍受不了。黛玉的悲剧就在于她不会像宝钗那样会装“糊涂” ,她太聪明了。宝钗和黛玉是一对相互对称的典型:一个胖、一个瘦;一个柔,一个刚

32、;一个藏愚守拙,.页眉.页脚一个锋芒毕露。这一对情敌中没有胜利者,黛玉虽凄凄惨惨、香消玉尽,可宝玉的心仍在“林中挂” ,宝钗得偿所愿成了“宝二奶奶” ,却要冷冷清清地守一辈子活寡。【薄命司联句】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红颜薄命,大观园所有女子无论地位高低、品质优劣、才智大小、容颜美丑,一概都没有好命运。宝、黛、钗的爱情悲剧是封建社会的悲剧,他(她)们的命运已经被安排,永远无法挣脱。【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妹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薛家到了荣国府后,就有一种舆论说,宝钗带的金锁是个和尚给的, “等

33、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 。宝钗具备封建阶级女性的一切“美德” ,她比黛玉更符合荣府少奶奶的标准,不管她自己是否有意去争取,她都是胜利者。然而宝玉一心只在从小一起长大的林妹妹身上。第三十六回,宝玉睡中觉时连喊带骂地说出这样的话:“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姻缘!”宝、黛志向一致,趣味相投,在大观园长期生活中建立起死生不渝的爱情。有情的不能成为眷属,无情的反倒硬被拉在一起,这是封建时代常见的婚姻悲剧,贵族社会也不例外。黛玉在那个“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里淌着眼泪度过了短暂的一生,死了。宝玉同冷美人宝姐姐结了婚。没有爱情的婚姻能有什么幸福?他对黛玉刻骨铭心的爱情一刻不停地折

34、磨着他,加上家业破败,他亲爱的姐妹们或死或散,全部被抛入黑暗的深渊。他对这个世界彻底幻灭了,最后毅然“悬崖撒手” ,当了和尚,一走了之。宝钗要孤独凄凉地去熬未来的岁月。【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理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磋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那一僧一道对顽石说的“美中不足,好事多磨” ,是大有深意的,宝、黛爱情的幻灭就是一条注脚。一个是绝色佳人,一个是翩翩少年;一个聪明绝顶,一个博学多才;一个无意于功名利禄,一个从不说“仕途经济”的混帐话;她整天为他哭泣叹息,他

35、整天为她牵肠挂肚;她心里只有他,他心里只有她这不正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吗?然而在荣国府那样的牢笼里,他们的爱情始终被压抑着。封建道德观念在贵族之家就是天条,窒息了人的一切天性。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以及贾家的败落最终隔断了他们的缘分。黛玉这个多愁善感的女孩子,像一支柔嫩的小草在“风刀霜剑”凌逼之下枯槁了。她和宝玉的恋爱过程,始终伴随着痛苦和烦冤,最终还是一场虚幻, “命运”把他们大大地捉弄了一场。1、 黛玉形象小论 黛玉的形象是很复杂的,但在总体大方面可以总结为三大元素,即病、泪和诗。下面就对这三个方面做一点简单的分析。黛玉之病黛玉的无名之病是与生俱来的,是构成黛玉形象的主要元素之一。初进贾

36、府时,贾家人便一眼看出她“有不足之症” ,故问她用药和治疗之事。而小说第一次正面描写黛玉言论也是自诉.页眉.页脚其病情,可见“病”字在黛玉形象构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然而,病虽严重,却丝毫未影响其外在的美丽,反而更增添了几分独特的魅力。从冷子兴的叙诉、宝黛初见、薛蟠酥倒等等情节中,我们都可以判断,黛玉的之美虽然是病态的,但也是客观的,并非宝玉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宝黛爱情也不是建立在宝玉对黛玉的同情之上的。黛玉的病虽然是与生俱来,但进入贾府才是其促重的根源。身世悲惨、情感羁绊、精神压力导致病情恶化,所以,黛玉死去的直接原因是应该是疾病。也许,正是考虑到病的原因,王夫人等人才给宝黛的爱情判了死刑,最终

37、造成了这场悲剧。病从生中来,病向亡而灭,伴随了黛玉一生,作者的如此安排似乎在提示读者,这注定是一场红楼一梦的悲剧。黛玉之泪和病一样伴随了黛玉一生的是泪,泪和病又好象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在黛玉入贾府时的自诉中为我们讲诉了一个离奇故事,便是那癞僧所言,若要病好只有两条路,一是出家,二是不可见外人,不许听哭声。然而,这两个选择黛玉都没有接受,因为她的泪是用来还债的,所以,病和泪注定要延续下去,直到黛玉泪尽病逝。书中第一次正面描写黛玉也是在贾府,只因宝玉为她发狂摔了玉。以后的种种还泪形式描写的并不很多,有正面的也有侧面的,但每一次都是为宝玉而哭。虽然描写不多,但却让读者感觉她哭的太多了,比如作者曾写到

38、连丫鬟紫鹃都觉得黛玉拭泪是习以为常的事了。因为后四十回的缺失,我们无缘得见黛玉最后一次还泪,但可以想象出那种场面一定是动人心魄的。绛珠之泪,至死不干。当她魂归太虚之时,眼角睫毛上依然泪滴荧荧,其悲可感天地。黛玉之诗无可否认,黛玉是一个才女,是大观园中真正的才女。黛玉心中的大观园是一座愁城,但她并没有一味的哭泣悲愁,当自己喜欢的人和纯真的姐妹们在身边时,她还是勇敢忘情的去寻求自己的欢笑,因而,在这场悲剧的早期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快乐的情绪。而最快乐的时候莫过于在诗社。她作诗似乎不经过任何冥思苦想,出口成章。而且她的每写一首诗都要把自己的真情融入其中,洋溢于字里行间,却不显任何牵强和雕琢,达到了作文

39、的最高境界。这部小说中的诗作很多,是一道奇异美丽的风景。但归跟结底还是曹公一手之作,只不过按头制帽分配给每一个角色。小说中,黛玉不但可以用自己的感情作诗,还能心临其境地模拟宝玉的感情和口吻为宝玉作诗,如杏帘在望和食螃蟹咏 ,可谓知己之作,体现了黛玉对宝玉的善解,更显示了黛玉绝妙的才情。可见,黛玉的诗集中体现了她的文才,而她的诗也是她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读懂了她的诗,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把握她的形象。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光彩夺目的形象,让人久久回味,梦寐不忘。她的病婉之美、至情之泪、淡雅之诗,令人沉醉。2史湘云湘云刚直率真、热情豪爽,实为粉黛群中性格最难得之人。 “襁褓之间父母违”的孤苦无助.页眉.页

40、脚以及“在家里一点做不得主”的生活阴影一点也没有影响湘云“英豪阔大宽宏量”的性格。湘云在书中首次亮相,就形容“大笑大说的”出场来。爱说爱笑是她的天性,哪里有史大姑娘的踪影,哪里就会充满欢声笑语,她就像是大观园里的一颗开心果。 湘云给众人带来的快乐不仅缘于她的笑,更皆出语谐趣。如她用点绛唇编出了刁钻古怪的谜语惹得众人大笑。她的酒令也比有说不尽的俏皮!史湘云心意明媚,行动亦不屑犹抱琵琶半遮面,举手投足,痛快淋漓。第回三进荣府在芦雪庵赏雪时,她也是一身男装,逗得黛玉打趣她,说她是“孙行者” 、 “小骚达子” ,众人也赞她“只爱打扮成个小了样儿,原比打扮女儿更俏丽了些。 ”这与封建社会对女子所要求的那

41、种“坐莫动膝,立莫摇裙,喜莫大笑,怒莫高声”简直南辕北辙,相去甚远。史湘云这种豪秀表现在待人接物上就成为纯真直爽,无事不可对人言的纯真直爽。她胸无鲜尘,也胸无芥蒂,率诚在性。湘云敬爱宝钗,也情有可原。宝钗确实是个善解人意、能嘘寒问暖之人,让缺乏亲情关爱的湘云倍感温馨。但湘云与宝钗相比,想法还是要简单许多,对功名前途考虑得没那么复杂。这也正是她的天真之处。大观园里有两位男子气质的女子,这就是贾探春和史湘云。但贾探春的男子气质表现为政治风度,而史湘云的男子气质则表现为名士风度。贾探春是封建社会的预言者,她最早看出并最早预言了四大家族无可挽回的必然败落的命运。史湘云是封建社会的逍遥者,她独立于叛逆者与卫道者之间,用笑迷迷的眼光看着人世,风度显得是那么潇洒飘逸。大观园中“醉卧芍药裀”这样的画面,最能体现这种风度了。笼罩在整个家族,整个社会头顶上的阴影,同样也笼罩着湘云。她和金陵十二钗中以及之外的那些青年女子一样,前景黯淡,命途多厄。湘云即便侥幸“厮配得才貌仙郎” ,也“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到头来不免归入薄命司中。这是作者为证明在当时封建社会的制度下,女子地位的低下与生活的不幸。无论你是贵是贱、是美是丑、是性灵是愚顽、是柔弱是强悍,终逃不过男权社会中对女子惨酷的压制与迫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