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页眉.页脚“两型农业”的功能及其定位研究摘 要:农业功能的变化伴随着农业的产生发展和变迁,从原始农业的单一食物供给功能到到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粮食生产与经济功能,以及文化传承和生态环保功能等社会功能。文章主要论述了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不同阶段、生产方式的农业所具有的功能,分析农业功能的演变趋势,并对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农业的功能进行定位,最后对如何发挥“两型农业”的功能提出建议。关键词:农业功能;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两型农业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多年来,农业的“高投入、高消耗、重污染”粗放型发展,导致了农业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快速推进期,对农业
2、资源尤其是水土资源的占用使得农业资源日益稀缺。为了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了满足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对资源消耗的需要,就必须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农业”发展道路。因此,有效解决经济增长与环境资源保护的矛盾,努力缩小现实农业与现代化农业的差距,成为政府及各方专家所考虑的问题。一、农业功能及建设“两型农业”的背景和涵义(一)农业功能的定义农业功能,简单地讲,就是指农业产业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起的作用。其基本涵义是指农业提供食品、纤维等的供给功能和商品产出的经济功能,以及涉及农村环境、农村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农村生存与就业、食品质量卫生、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农村农业文化遗传以及动物福利等
3、非商品产出相关的环境和社会功能。也称作农业的多功能性。农业多功能性的概念体现了农业与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之间各种关系与作用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而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这一基础产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多功能性特征越来越突显。农业功能从食物保障、原料供给和就业增收等传统功能,向更广泛的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领域扩展。总结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可知农业的功能主要有: 农产品供给功能是指农业为 1全社会提供农产品,确保国家食物安全,输送工业所需的原材料与出口商品的功能。经济功能是农业具有生产具有商品价值、能够从事商品贸易、产业化和工业资本积 2累所需物质的功能。 就业与生活保障功能是
4、指农业作为社会生产部门,能容纳劳动 3力就业和向农村人口提供生活保障的能力。 农业生态功能是指在农业多功能框架下 4.页眉.页脚的农业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的总称。农业的生态功能源于农业的自然属性,保持土地在一定时间段内有植被覆盖,水田在一定时期的淹水状态,农田及相关的农业生产活动就具有相应的区域性生态调节功能。 农业文化传承与休 5闲功能是指农业作为生物质产业部门,能传承农耕文化、保护文化多样性和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服务。(二)建设“两型农业”的背景及涵义1、 “两型农业”的背景2005 年 3 月 12 日,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镜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建立
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友好首次进入我国公众视野。2008 年 3 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成为每个企业、村庄、单位和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至此,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首次被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第一次作为治国方略写进了中央文件。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定为基本国策,十七大把建设“两型”社会写人党章,并首度提出构建生态文明的理念。 2 “两型农业”的内涵鉴于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瓶颈与粗
6、放经济增长方式的矛盾,发展“两型农业”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两型农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它是“两型社会”在农业方面的体现,它建立在环境资源承载力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资源有效利用和无害化生产等技术手段,通过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使用清洁可再生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农业的集约化、高效化、生态化,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最小的环境代价获得农业经济的高效益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共处 1。“两型农业”不是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两者简单的相加,而是涉及农业生产过程及其前后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行为活动的生产链。二、农业功能的演变历程及趋势按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可
7、将农业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又可分为现代石油农业和现代“两型农业” 。(一)原始农业的特征及其功能1、原始农业的特征原始农业是一种产量低、破坏大的农业形态,是在原始的自然条件下,采用简陋.页眉.页脚的石器、棍棒等生产工具,从事简单农事活动的农业。是大由采集、狩猎逐步过渡而来的一种近似自然状态的农业。其基本特征是: 生产工具简单落后,以石刀、石铲、 1石锄和棍棒等为主; 耕作方法原始粗放,采用刀耕火种; 主要从事简单协作的集 2 3体劳动,如栽培植物和驯养动物,获取有限的生活资料,维持低水平的共同生活需要。中国古代农业中存在的“刀耕火种” 、 “迁移农业” 、
8、 “游耕”和“火耕水耨”均属原始农业的一种耕作方法2、原始农业的功能保障人们生存所需的食物。农业的出现,使人类在一定限度内能够干预生物机 1体的生命活动,并得以根据自己的愿望增加生活资料的供应,从而加快了人类自身的增长速度。 农业促进了社会分工和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出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 2而使一部分人得以从食物生产中解放出来专门从事制陶、采矿、冶炼和劳动工具的生产;而这些生产活动的产品反过来又进一步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 农业的出现产 3生了对科学技术的需求,也为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农业生产与天时地利的关系最密切,因而天文历法在所有文明古国都首先获得发展。由于进一步发展天文学的需
9、要,数学、物理学和其他相关科学也逐渐发展起来。3、原始农业功能的缺陷以“刀耕火种”为主要特征的原始农业,生产工具落后,生产水平低下,因而只能靠自然力去恢复地力。耕作方式上先用刀斧砍倒树木,晒干焚烧后做肥料,然后开穴下种,种 23 年农作物,需休闲 1020 年才能恢复地力。这类轮歇丢荒的耕作制度是极其粗放地利用土地,不仅生产力很低下而且破坏自然资源,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但是,由于人口少,所以这种破坏显现的不明显 2。(二)传统农业的特征及其功能1、传统农业的特征传统农业是指以人力和畜力为动力,利用木制铁制和手工工具,本能或自发地从事种植的个体小规模的作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10、为主。是一种产量低、技术停滞和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的农业形态。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是:生产工具是以铁器为代表的金属工具与木器的结合,金属农具和木制农具代替了原 1始的石器农具,铁犁、风车、石磨等得到广泛使用; 主要动力是人力 、畜力及其 2人力与畜力的结合,一整套农业技术体系逐步形成; 是精耕细作,农业部门结构较 3单一,生产规模较小,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仍较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业生态系统功效低,商品经济较薄弱,基本上没有形成生产地域分工 3。.页眉.页脚2、传统农业的功能传统农业首要功能是满足人们生存的需要,为人类衣食住行提供物质生活资料。 1工业革命之前的封建社会时期,科学技术水平低,生
11、产力水平低下,劳动生产率低,人们对抗及改造自然的能力也较弱,农业的最主要作用就是满足人口增长所需要的衣食住行必需品。 传统农业的发展导致城市的兴起。与原始农业相比,传统农业进一 2步增加了农业剩余产品的数量,从而可以维持更多的非农人口,因而在更大的范围内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不断发展,非农人口不但数量增加,而且逐渐向中心地带集中,从而形成了城市。 传统农业的发展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必 3要条件。工业革命需要财富的增加和集中,需要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分离,需要市场和交换的发展,也需要科学技术的发展 2。 生态功能。我国传统农业讲求合理协调 4高效用地、用养结合及循环利用。通过轮作
12、、土壤轮耕、合理施肥等措施将用地与养地很好地结合起来,维持地力,保证对土地的永续利用;优化作物群体之间以及作物与土壤之间的生态关系,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和永久持续 4。此外传统农业利用饲养动物所产生的粪便以及人的粪便、灶灰炕灰、烂菜叶及果皮等进行腐熟而成为肥料,变废为宝,被土地所利用,土地又可以进行生产,由此构成一个生态的良性循环系统 5。3、传统农业功能的缺陷中国传统农业的最大缺陷是无法解决生产工具的进步与发展问题,由于投入农业的要素仅仅是人力、畜力和有机肥等,数量十分有限,所以,土地生产率低,农业能够提供给社会的产品数量也相对有限,满足不了人类社会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而且,随着社
13、会人口不断增加,为了维持生存,人们只有依靠扩大土地种植面积的办法,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出现了毁林开荒、毁牧垦荒的情形,这就又引起了自然环境遭破坏。所以,传统农业对环境的维护、维持也必然是低水平的,只要社会对农业生产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传统农业就无法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三)现代石油农业的特征及其功能1、现代石油农业的特征现代石油是大量使用以石油产品为动力的农业机械,大量使用以石油制品为原料的化肥、农药、兽药等农用化学品,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农业发展的农业模式,被形象地称为“石油农业” 。石油农业是把农业发展建立在以石油、煤和天然气等为能源和原料的基础上,以高投资、高能耗方式经营的大型农业。其表
14、现出来的总体特征为:农业承载的人口多,产量高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大。.页眉.页脚2、现代石油农业的功能现代石油农业除了传承传统农业的基本功能外,在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及外贸创汇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保障粮食安全。石油农业的 1发展促使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这使得农产品产量大幅提高,世界养活了比原来预期多10亿以上的人口。中国式石油农业的发展,为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为工业化起飞做出了重要贡献 6。虽然我国是粮食净进口国,但粮食自给率很高,1950年1996年间粮食自给率为96.26%。我国粮食基本自给不仅解决了本国人民的温饱、稳定了国内局势、为国内
15、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而且对于稳定国际粮食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 供应生产资料和资本积累的经济功能。因为石油农 2业因为具有农业生产效率高、规模大、产量大的优势,所以现代石油农业的发展使得农业生产同农产品加工、销售以及农业生产资料制造、供应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大幅提高。这使得农产品商品化率大幅提高和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成为可能。我国在工业化起步时期,除农产品外没有可以出口换汇的更好资源。改革开放以后,虽然我国的工业体系已经基本完善,但是统计资料表明,19801985,农产品和以农业加工品为主体的初级产品,占出口产品价值总额的50%,直到 1990年,也仍旧高于25%
16、。因此,长期以来,农业及其加工品一直是出口换汇的主力。 社会功能。农业的社会功能是农业非物质产品功能的重要组成,是农 3业作为公共产品属性的重要体现。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向非农部门转移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农业继续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是保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渠道。现代石油农业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大幅增加粮食产量,为农业产业化及提高农民收入极大贡献。3、现代石油农业功能的缺陷生态环境污染。农业自身的环境污染主要来自于化肥和化学农药。规模化生产 1下,为了提高产量,弥补有机质肥的短缺,生产者不可避免的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来提高产量,而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导致地区地力受损,有效营养元素失衡,土壤板结,保水保肥能力下
17、降,且加大了农业成本,并污染地下水和周围农田生态环境。大机械耕作和农作物的大面积连年单作,加上除草剂的大量使用,造成严重的土壤流失现象。从我国的情况来看,由于化肥的大量使用而使得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公里,流失泥沙在50亿吨以上 7。石油农业对国土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化学肥料在其使用过程中,未被作物有效利用的部分占其总量70左右,冲入地下水和地表水,使地下水体硝酸盐浓度增加,地表水体富营养化。虽然农业生产不是造成上述情况的唯一原因。但它的确有相当大的比重 8。 农业生态系统恶化。 “石油农业”改变了 2.页眉.页脚传统农业往往只使用本地品种从事生产的做法,在生产中大都使用少数几个品
18、种。从而减少了作物遗传的多样性。对于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隐患。因为一旦病虫害爆发,就可能造成全局性的影响。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棉铃虫的肆孽,使棉花生产和棉农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8。 “绿色壁垒”问题。“绿色壁垒”是指当代国际贸易中, 3商品进口国以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为宗旨,通过颁布和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和产品的技术水平标准,以限制国外产品进口的贸易保护性措施。从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来看,农产品品质堪忧,其综合优质率仅占15左右,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有些农产品由于质量原因,在国际上遭遇“绿色壁垒”。而以单纯追求劳动生产率为标志的“石油农业”,是我国农业遭遇“绿色壁垒”的根源,也是影响我
19、国农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因。我国的“石油农业”模式虽然还没有发展到比较高的程度,但已经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9。“石油农业”模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对农业以至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是,以化肥、农药、塑料和石油高投入换来高产出的现代石油农业造成资源和能源消耗巨大,带来了水土流失,水质、土壤、生态环境和农产品污染等严重的问题 10。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石油农业”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目标是相悖的。(四)农业功能演变的新趋势1、结构转变对农业功能的影响传统农业时期,人地矛盾突出使得养家糊口成为我国农业的根本目的,也决定了我国农业的种植结构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产业
20、结构,决定了我国农业生产的活劳动大部分都得配置在土地上,从而形成了我国特有的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和劳动密集型的农业就业结构。此时农业主要提供粮食安全保障和就业。在我国工业化启动至改革开放期间,我国农业除执行传统的基本生存保障的功能外,还担负着为我国工业化“起飞”提供农副产品、资金、市场、外汇的功能。根据祖田修的观点,此时农业执行着“生存水准之上和生活水准之上的混合经济功能” 11。家庭承包经营时期,随着市场化的发展,我国农业的商品化率逐步提高,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逐步兴起了一系列农业发展模式,如庭院经济模式、公司+农户模式、专业村模式等。在探索这些农业结构与模式的过程中,农业的产业化
21、、专业化、基地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此时农业功能发生了积极变化,初步实现了从生产功能向经营、社会、生态等多种功能延伸。同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特色优势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在种植业内部确立粮、经、菜多元格局,粮食作物比重明.页眉.页脚显下降,都市型、城郊型、外向型和特色农业得到较快发展,粮经菜等多元种植的牛产结构已初步形成。养殖业向效益型、规模型方向发展,尤其是集约化家禽饲养业的发展,促进了畜禽养殖业内部结构更趋优化 12。2、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多功能化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威廉舒尔茨在其著名的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就突出强调了科技进步对改造传统农业的重要意义。舒尔茨提
22、出,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是要引进新的现代农业生产要素。为此,他特别强调,引进新的生产要素技术变化。科技进步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因素。农业科技进步是一个将先进生产要素应用于农业生产,推动农业产出增长的过程。从具体表现来看,一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直接提高了资源边际产量和降低了产品边际成本;二是提高了知识或技术效率,使每个生产单位都能接近或达到所推广知识或技术应该达到的投入产出水平;三是提高资源的分配效率和产品结构效率;四是获得规模收益13。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有了很大变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主要农产品的供给基本上走
23、出了短缺经济,开始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大幅提高农民的农业收入,促进农业的社会化和商品化。农业从单一的保障粮食安全功能转变为生产和经济功能。3、农业多功能性趋势越来越来明显我国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时期,农业功能拓展实现新的突破是必然的趋势。具体来看,农业功能的未来趋势一般为:保障食物供给的产品功能;支撑国民经济增长的市场功能;构建和谐社会的农业增收和扩大就业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拓展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发展生物质经济的功能;乡风文明建设需要拓展文化与休闲旅游的功能。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非农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农业多功能性出现大的调整和变动。农业在保护和改
24、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农村就业、社会保障替代、经济缓冲、消除贫困、保留农村文化遗产等非商品生产功能更加突出 14。4、农业功能日益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农业功能的国际化指农业生产方式中的资源浪费和产出物没有被充分利用导致了生产效率低下,使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上处于劣势地位,同时环保方面的技术限制,也会使得一国的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遭遇绿色壁垒。以国际食品环境保护法规为例,其中就包括了对农药残留、微生物污染、动物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要求以及对包装的卫生要求等。如我国加入WTO,关税壁垒逐步取消后,绿色标志、.页眉.页脚环境原则将成为最大的非关税壁垒。三、两型农业功能的
25、定位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 “两型农业”的功能既是对现代石油农业的传承,也是在功能上的创新。(一)两型农业的主体功能:生产功能粮食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刚性需求食品,其消费量一般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降低,但缩减到一定程度必将趋于稳定。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粮食自给能力,因耕地资源有限,粮食与副食品及其他作物存在用地矛盾。我们国家的粮食产量,1949年只有1.13亿吨,1978年是3亿吨,1984年改革开放以后,达到4亿吨,人均400公斤,比解放初期翻了一倍,1998年粮食超过了5亿吨,2009年我国粮食为5.3亿吨,然而由于粮食的特殊战略地位,保持一定的粮食自给率是必要的,从粮食进出口数据来
26、看,自20世纪80年代,除了1985年,我国的粮食进口量都是远高于出口量的,90年代的的净出口波动比较大,但是最近十年的进口额趋势是增大的,出口量的变化趋势却不大,这说明我国粮食安全保障问题必须引起关注,农业的生产粮食功能不容忽视,是首要的功能。农业的生产功能包括食品供给保障和工业原材料的生产功能。着力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农业的最基本的功能,也是各个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农业的一致的要求。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国际上仍存在着严重的以粮食威胁论为主的中国威胁论,保证粮食的最基本供应乃至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求,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关系着国家的国内政治稳定和国际政治环境 15。目前1
27、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但农业在满足人民群众生活多样化需求方面还要继续加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质量和品质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其它经济活动对农产品的需求,同时要加大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力度,改善粮食生产条件,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向社会增加优质、安全和多样性的农产品供应,以适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二) “两型农业”的两翼功能:保护环境与节约资源功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由农业具有生态保护的功能决定的,同时还必须强化农业的节约资源的功能,以达到农业乃至社会经
28、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在生态保护方面在防止洪涝灾害、涵养水源、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处理有机废弃物、净化空气、提供绿色景观和自然景观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农业的发展离生态农业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目前农业的发展还主要依靠土地、化肥等自然资源的.页眉.页脚投入,一方面耗费了大量资源,另一方面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破坏。所以应重视农业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和资源节约方面功能的发挥,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在生态保护方面的作用,提高技术水平,促进资源节约型农业的发展,为农业的可持续乃至整个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在现代农业阶段,人们对优美环境和良好生态产生了需求,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以环境友好的方式进
29、行,以前的伐木工现在成了护林员,大片的耕地退耕还林、还牧、还水,无公害化生产,生态环保的农业正成为主流。在发达国家,保护环境,提供良好的生态,已经成为农民的主要职责,德国已经将“农民” 改名为“自然环境保护者” 15。四、政策建议(一)强化“两型农业”发展理念,加强“两型农业”的规划编制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让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相关主体,如农民、企业及政府等,从思想上深入理解“两型农业”的科学内涵,明确发展“两型农业”的迫切性与重要性,才有利于促进其传统行为方式的转变,才能在实践过程中将“两型农业”发展的理念内化为自觉行动。从现实情况来看,许多生产经营主体乃至管理部门对“两型农业”的了解程度还较
30、低,对发展“两型农业”的认识还不到位。因此,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将农业环境污染状况、农业资源稀缺程度等相关信息扩散出去,让全社会了解农业发展所面对的环境现实和基础资源条件的严峻性,增强其对发展“两型农业”的迫切感;另一方面,应组织印发“两型农业”发展的技术材料,帮助和提高生产主体对相关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搞好典型示范,扩大“两型农业”的影响与辐射范围,让更多的农民与农业企业感受到发展“两型农业”所能够形成的巨大效益,为其尽快形成和树立“两型农业”发展理念创造良好的环境 17。科学规划是推进“两型农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面对农业具有地域宽广性和各地资源与环境条件的差异性,发展“两型
31、农业”更需要规划并体现地域特征,这对实施“两型农业”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保障作用。在规划制定过程中,应按照有利于农业资源节约和农业环境保护的基本思想,依据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再利用原则,充分体现“两型农业”的基本理念,明确发展方向、目标、重点和具体措施,找准工作的切入点 17。(二)优化“两型农业”功能组合今后,农业保障粮食安全的功能依然存在且是主体,与此同时,农业在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也越来越重要。首先,保障粮食安全是农业首要的,必须强化农业的产品供给功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其它经济活动对农产品的需求。其次,强化农业.页眉.页脚的经济功能,调整农业内部的结构,合理协调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
32、植业与养殖业的关系,同时注重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第三,发挥农业多功能,随着人类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更加追求精神的满足,逐渐厌倦了钢筋水泥建筑构成的都市生活环境以及喧嚣的都市生活,开始憧憬更加接近大自然的生活,因此适度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农业、观光农业,发挥农业的非物质功能。最后是充分凸现农业维护资源环境的保障功能,倡导新型农业模式,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等,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三)发挥政府在“两型农业”发展的作用政府在“两型农业”建设上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是财政上的支持鼓励,以此来推动“两型”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两型”农业生产主体的积极性;二是在政策制度上给予农业生产主体的引导
33、和约束。1、加大财政投入和补贴力度首先应加大政府对“两型”农业技术的研究投资力度;重点建设农业科研推广服务体系。一方面,应通过教育、技术推广和培训,改变农民长期以来的错误认识,例如误认为多施肥就能多增产、高氮肥见效快就是好肥料、误将一茬作物所需的氮肥全部投入基肥中等;另一方面,加速创新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速度,提高农户对新技术的适应和应用能力。其次实施绿色生产者优惠补贴政策,使绿色生产者的生产行为得到正外部性的补偿,对其采用环境友好型技术及资源节约型技术起到激励作用。2、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和奖惩措施首先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和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认证机制,培育和发展农业技术中介和交易市场,完善农业
34、技术科研人员激励机制和实行人才引进、储备和开发计划。其次就是强化法冶,综合治理,不断完善环境法律法规,要抓紧拟订有关农村土壤污染、化学物质污染、生态保护、生物安全、循环经济、环境损害赔偿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草案,严格环境执法。建立“谁治理谁收费” 的收费机制。第三是取消化肥产业优惠政策和化肥限价政策,以限制化肥的滥用,降低农民对化肥的依赖性,提高农民对“两型农业”建设的意识。通过其他的方式或者转移支付的途径补偿农民的损失,激励农民自觉的采用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农业技术 19。参考文献:1 杨安娜支持“两型农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选择J湖南社会科学,2009,(3):129132.页眉
35、.页脚2 中华农业文明网,http:/ 3 王治功论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及实质 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8,(3):23 4 彭世奖试述我国传统农业的特点和优点J古今农业,1990,(1):70735 徐 坤看我国传统农业精华思考现代生态农业J.农业科学研究,2009,(4);86906 吴新博石油农业与生态农业J 发展研究,2004,( 6):32347 尉元明等干旱区灌溉农田“石油农业”现状及其环境影响因子探析 以河西走廊地区为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 ,(4):154156 8 顾加力, 孟凡乔有机农业的环境保护作用J 热点关注, 2008,(1):48519 张华盛绿
36、色壁垒与中国农业发展模式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2);6466 10 徐凤莉等论石油农业时代的终结J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08,(9):656711 祖田修农学原论M张玉林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2 刘 新.论我国农业的结构演化与功能拓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10):4679468113 张应禄科技进步的原理与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J农业科技管理,2009,(6);4043 14 杨培源我国农业功能拓展的多重约束与历史机遇J农业经济,2008,(5):343615 孙 旭我国现代农业的功能定位问题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8,(2):129133 1
37、6 刘成玉, 杨建利.论现代农业功能的新拓展J.农村经济,2009,(7):35 17 张俊飚.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问题的思考以湖北省为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9, (1) ;353918 沈宇丹, 杜自强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发展的难点与对策 J生态经济,2009,(5);11612 19 李东坡等现代农业与新型农业类型与模式特点J 生态学杂志,2006,(6):686691 20 郑有贵农业功能拓展:历史变迁与未来趋势J 古今农业, 2006,(4):11021 刘志强. 我国未来农业发展模式的选择J.科学新闻杂志,2003,(14):212622 苏布拉塔加塔克:农业经济发展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2623 西蒙.库兹涅茨著.常勋等译.各国的经济增长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