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级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广场舞与公共秩序的关系研究Contradictions Need Square Dance and Public Order and the Impact on the Surrounding Residents学 院: 学科、专业: 研 究 方向: 研 究 生: 指 导 教师: 研究生通过开题论证日期: 年 月 日开题论证委员会主席签名: 开题论证委员会委员签名: .广场舞与公共秩序的关系研究1、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一)选题的背景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造成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
2、高,而享受到改革开放成果、逐渐富起来的人员中,中老年人占了较大比例,物质条件的丰富,使这一批人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同时,城镇化道路的高速发展,不少地区出现了大型广场,这又为广场舞提供了便利的物质条件。由于 90 年代初香港台湾等地以流行音乐为代表的文化冲击,大量舞厅等充斥于大街小巷.1995 年,国家正样的背景下提出了“全民健身运动” ,使城市广场舞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 21 世纪后,随着人们健身和运动意识的加强,更使广场舞取得了飞速的发展;2011 年 2 月 15 日,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 年) 的通知明确提出: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综合
3、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健身操(舞) ”作为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内容。广场舞作为一种由城市居民自发组织的体育健康运动项目,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城市居民的业务生活,同时也对我国城市居民的身体素质和人文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广场舞得到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但选择这个课题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广场舞与公共秩序的冲突,尤其是与人的冲突。可以举一下几个例子:1、2013 年北京某地区,56 岁的施某,因不堪忍受邻居跳广场舞所放音乐声音太大,持猎枪朝天鸣枪,并放出所养藏獒驱赶跳舞人群,逞一时之快却让自己身陷囹圄。后经获悉,施某因涉嫌
4、非法持有枪支罪目前在北京市昌平区法院受审。2、2014 年,北京市第十二中学 400 余民高三学生即将参加高考,却因学校旁边广场上广场舞的音乐声打扰了晚自习,后通过城管努力劝导,短期暂停了几天,个别仍存在城管走后调低音量继续跳舞的情形。深入分析我国广场舞带来的种种弊端,可以肯定的是广场舞只是一个表象问题,是维持公共秩序里面的一个部分,从更大的层面来讲更多的是社会环境的公共秩序的影响。这也突显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广场是我国大力提倡全民健身,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广场舞却对公共秩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广场舞不仅有利于推动全民健身运动,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城市居民的和谐,本来也是一件好事,但却
5、凸显了我国城市居民公共理性的缺失。从这两个方面来看,广场舞反映了我国公共政策、.公共秩序维护、人民群众公共理性等诸多方面的问题。(2)选题的目的尽管广场舞在我国取得了重要发展,但由于广场舞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诸多因素,对我国公共秩序和居民生活都造成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发生了很多交通拥堵、噪音扰民、破坏环境甚至因此而发生矛盾的问题比较普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建设和社会和谐,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本研究选题的目的所在。特别是广场舞作为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属于大力提倡的一项运动,不可能采取“取缔”的方式,只能采取有效的管理机制,解决广场舞与公共秩序的矛盾以及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影响
6、问题,推动我国广场舞步入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同时需要探讨下,引申出国家该如何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并管理好广场舞事项。(三)选题的意义本文选择这一课题,最主要的就是基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治理”的要求,从我国广场舞现实情况出发,着力解决当前广场舞对公共秩序和居民生活造成的影响,使广场舞这一全民健身运动项目发挥更好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社会管理”改成“社会治理” ,并不是简单的转变,而是要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群众三个方面的作用,形成更加科学、民主、系统的社会管理体系。在这个大背景之下,研究广场舞的需要与公共秩序的矛盾及对周围居民生活产生的影响问题,不仅有利于推动我国全民健身运动
7、的科学发展,而且对于完善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群众三个方面的作用解决广场舞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对于促进公民公共理性和我国公共秩序维护机制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选题的理论依据本选题的主要依据有三个:一是 1995 年国务院下颁布实施的全民健身条例 ,这是指导我国群众性自发体育运动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各地方政府实施的文件,包括江苏省 2011 年提出的江苏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 年) 等。二是居民自治理论,现行宪法第 111 条规定 :“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 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 2 条规定 :“居
8、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这是自发性群众体育运动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居民如何为自己的一些公共活动提供服务的工具,同时也需要居民处理好自治权与公共全力的关系。三是公共管理理论,公共管理是主要针对公共组织的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资源,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治理的一套制度、体制和机制的安排,其主体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开放式体系,我国目前这一体系的构成是: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地位,政府是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各种非政府公共部门、自治组织和社会团体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随着与公共权力直接联系的紧密程度由强到弱,不同主体所处理的公共事务的性质呈现出一
9、定的规律:政治性趋于减弱,而社会性趋于增强。四是公共理性理论,自从罗尔斯提出公共理性概念以来,国内外学界对此概念本身的探讨呈持续升温态势,而且众说纷纭,百家争鸣。在学者们的诸多探讨中,所涉及的与公共理性相关的概念主要有:理性、非公共理性、个体理性或私人理性、国家理性、执政党理性、主权理性、公共意识、公共精神、公共价值、公共利益、公共治理、经济理性、道德理性、政治理性、经验常识理性、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和实用理性等等。三、国内外研究概况1.国外研究概况国外关于自发性群众体育与公共秩序、居民生活的研究相对较少,更多的是从“公共意识”的角度来研究自发性群体体育与公共秩序、居民生活的关系问题。无论是古典
10、的政治公共领域含义,还是现代资产阶级公民领域概念,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公共领域是个体的人超越其私人性并出于共同的需要和原则进入这一领域,在此领域中,行动和语言即理性的商讨和积极的参与行动是最重要的两个法则。公共意识就是基于公共领域这一场所孕育出来的。因而国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共意识”方面,而针对广场舞的研究基本没有。就文献成果看,西方对公共意识的研究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研究人员众多,研究者学科背景丰富;二是研究在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方面都比较深入;三是研究视角的多样性;四是研究问题的广泛性。研究重点包括:(1)公共意识的基本内涵、主体、适用范围、目标及原则;(2)公共意识的公共性体现
11、、公共推理特征及其困难;(3)公共意识的宪法表达与制度建设;(4)公共意识与公民资格、公民义务、公民美德;(5)作为调和力量的公共意识与慎思民主、公共政策。2.国内研究概况(1)关于广场舞我国对广场舞的研究近几年比较丰富,但目前对广场舞仍然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普遍认为广场舞是自发性群众体育运动的一个类别,最初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但目前已经没有这样的层次划分。通过文献搜索,目前针对广场舞的研究尽管较以前丰富,但仍然不是很多,文献只有 100 篇左右,主要集中在广场舞的特征、产生的原因、开展的现状和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科学发展的对策等方面。孙林(2014)对广场舞的基本特征及其价值进行了研究,认为
12、广场舞具有自发性、社会性、开放性、多样性、.广泛性的特征,认为广场舞最大的价值在于丰富了全民健身运动。李少奇(2014)则认为,广场舞对社区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这也是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徐清(2013)认为,广场舞在我国的兴起有其自身的因素,一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加强体育锻炼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二是我国自 1995 年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运动以来,对广场舞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三是正因为广场舞具有健身作用,而且人们的运动意识越来越强,也使得广场舞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同时由于广场舞的时间和地点问题
13、,也带来了城市管理和居民生活方面的影响。朱德明(2013)对广场舞的社会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广场舞尽管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但由于发展不够规范,对我国城市管理、居民生活都造成了重要影响,并提出了加强宣传、规范管理、强化自治三个方面的对策。(2)关于公共秩序公共秩序作为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外对公共秩序的研究十分丰富。陈映霞(2013)将公共伦理与公共秩序结合起来进行了研究,认为经济体制改革的边际效益已明显递减,特别是对社会建设的作用已经日益失去了政治整合作用,因而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公共秩序方面,必须高度重视公共伦理问题,大力加强社会建设,按照党的十八大由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动员
14、政府、社会、公众三个方面的重要力量,以此来共同维护我国的公共秩序,这应当是未来我国公共秩序维护的重要战略性也是创新性的措施。施雪华和黄建洪(2013)从公民教育与和谐社会构建的角度来分析了公共秩序问题,认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公共秩序已经由传统的管理型向治理型转变,公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已经成为未来我国公共秩序的重要目标,这也是我国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但目前我国在公民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多欠缺,因而导致我国公共秩序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认为必须要加强对公民的教育,使公民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等等,通过公民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道德意识的提升来维护我国的公共
15、秩序。秦德君(2013)对国家公共管理进行了研究,特别是从公共理性的角度研究了我国的公共管理问题,认为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组织,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公共理性问题,政府应当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一切管理政策的制定、一切管理行为的实施都必须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意愿;另一方面,他也对公民的公共理性进行了研究,认为公民在公共管理方面同样承担着重要的职责,这主要是由于公民是公共秩序的参与者和享用者,公民如果不参与到公共管理当中,那么维护公共秩序就无法更好的开展。刘然(2013)针对公共秩序方面的公共领域进行了研究,转型中国的公共领域除了公共权力机构之外,还有一个就是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也就是
16、公民社会,公民社会是现代社会三大主体之一,是现代公共理性孕育生成的现实社会母体,公民社会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一种生活方式,它的出现是社会结构转型的标志、伴随市场经济而出现的,.相对独立于国家而具有社会自主性的中国公民社会开始形成,也是中国正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一个标志、公民社会的结构性要素:包括私人领域、志愿性社团、公共领域和社会运动等。刘鑫水(2010)从公共精神培育的角度对公共秩序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随着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方略的不断深入实施,依法治国已经成为各个阶层的广泛共识,但他也相应的提出:在公共秩序领域,除了要坚持依法治理外,还必须提倡以德治理,既培育政府、社
17、会 、公众的公共精神,只有各个层面的公共精神得到了升华,公共秩序才会步入更加规范化的轨道,因而对于公共秩序的维护必须坚持“依法治理”与“以德治理”相结合。(3)关于广场舞与公共秩序的关系通过查阅中国知网,关于广场舞与公共秩序的关系问题的研究十分稀少,但由于广场舞是群众性文化运动的一个方面,因而本文搜集了大量文化这方面的研究,也可以体现出广场舞与公共秩序的关系问题,同样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朱德明(2013)从广场舞社会影响的角度分析了广场舞对社会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因素,认为对广场舞这一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必须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广场舞有其好的方面,即对于推动“全民健身运动” 、促进社会和谐等
18、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广场舞多数都在公共区域开展,存在着一定的噪音污染、影响秩序的问题,对公共秩序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加强广场舞“人性化”管理的建议,既要加强宣传引导,又要对城市广场、公园、社区等划定具体的区域,对时间、音量等做出具体的规范,同时积极引导广场舞人员向散步等甚至运动方式转型,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场舞科学发展,更好的维护秩序。刘泽华(2013)研究了群众性自发体育运动与公共秩序的关系问题,认为群众性娱乐活动对社区文化的丰富、提升以及对社会和谐还是能作出一些贡献的,但由于我国群众性自发体系运动缺乏规范性,特别是由于我国群众性体育社团组织发展不够规范,因而导致广场
19、舞等群众性自发体系运动对社会秩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而应当在加强我国群众性文化体育社会组织建设方面寻找突破口,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良性机遇。赵伟科(2008)对城市广场体育文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认为在我国大力实施“全民健身运动”的历史条件下,城市广场体育文化发挥了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推动和引导作用,但由于我国城市广场体育文化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特别是对城市广场体育文化的研究、整合、提炼、引导等方面还比较匮乏,这就直接导致我国城市广场体育文化的发展与“先进文化”的方向有所偏离,导致诸如广场舞、广场操等对我国公共秩序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是我国城市广场体育文化发展过程
20、中必须出现的问题;认为发展中的问题要靠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如何正确处理广场体育文化与公共秩序的关系,这不仅是城市城市应该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城市居民应当思想的问题,必须从制度、文化、道德、心理等多方面进行规范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城市广场体育文化朝着“先进文化”的方向发展。罗维(2014)从公共秩序与社会和谐的关系入手,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秩序当中的不和谐因素,其中对广场舞这一群众性体育运动进行了分析,认为尽管我国大力提倡“全民健身运动” ,但多年来,我国并没有对城市和农村居民如何健身、怎么健身、在哪健身做出规划,特别是居民健身的场所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特别是群众性体育运动具有很强的“集聚
21、效应” ,很容易在某一区域形成“集群” ,因而会对公共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如何解决群体性体育运动与公共秩序维护之间的矛盾,应当成为国我全民健身运动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认为应当在转变居民健身观念、提供更多健身场所和场地、规范全民健身行为等方面狠下功夫。3.简单述评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广场舞的研究来看,目前国外对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更多的是从“公共意识”方面进行研究,但缺少实践特点,但对我国广场舞科学发展仍然具一定的意义,这主要是因为“公共意识”对于规范广场舞参与者的行为具有重要作用。从我国对广场舞的研究,尽管目前研究越来越多,但更多的是从如何推动广场舞的发展来研究,尽管也已经高度重视广场舞对公共秩序
22、和居民生活影响方面的研究,但对于广场舞的研究只停留在表面上,缺乏具体深入的研究。较少从广场舞团队的组织模式、活动内容、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至今广场舞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权威的概念界定,广场舞随着时代变迁而产生动态的变化,作为全民健身一项重要的内容,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广场舞发展趋势的研究和展望有待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缺乏系统化,还没有从法律、政策、教育、引导、规范、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理论性与实践性都显得不足,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4、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有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对广场舞的起源、定义、特征、类型、价值等进行研究,进一步明确相关理论;二是对广场舞的兴起的原因进行
23、研究,主要从经济社会发展、人们观念变化、政策导向作用、老龄人口增多、具有健身作用等方面进行研究,找出广场的兴趣的原因;三是对广场舞与公共秩序维护的矛盾以及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四是从宣传、政策、文化、管理、自治等多个维度就如何解决广场舞影响公共秩序和居民生活环境问题进行研究。五、研究方法本文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采取理论分析、文献分析、综合分析、问卷调查等综合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一是采取理论分析的方法,重点根据我国全民健身条例以及城市管理理论、居民自治理论、公共理性等政策理论进行研究,努力使本文更具理论特色;二是采取文献分析的方法,查阅大量关于广场舞、广场舞的价值、
24、广场舞对公共秩序和居民生活的影响等诸多方面的文献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融入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和观点;三是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重点对广场舞参与者、城市管理者、社区工作者、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努力提升本文的实践性。六、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努力达到三个方面的成果:一是在理论成果方面,通过本研究,拟对广场舞的概念、内涵、特征、分类等进行标准化和明确化,形成具有科学性的概念体系;二是在实践层面,通过本研究,找出广场舞对公共秩序和居民生活造成重要影响的因素,其中包括对交通秩序、城市安全、市场环境以及对居民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影响;三是在最终成果层面,通过本研究,提出具有较强战略性、前瞻性和实践性、操
25、作性的对策建议,为我国加强广场舞“社会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七、本研究的创新点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对广场舞的深入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广场舞的概念、内涵、特征、分类,特别是对我国广场舞快速发展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有利于从更深层次解决广场舞对公共秩序和居民生活的影响;二是通过对广场舞价值的研究,提出了传播民族舞蹈文化、推动当代城市文化、创造通俗舞蹈文化三个方面的价值,有利于提高人们对广场舞的认识;三是通过对解决广场舞影响公共秩序和居民生活的研究,特别是从宣传、政策、文化、管理、自治五个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具有一定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层次性,对于解决这一问题具有参考价值。(注意斟
26、酌前两个是不是创新点)八、工作条件获取参考资料主要通过校图书馆与研究相关的国内相关期刊杂志,及其电子图书馆中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电子数据资料,以及相关的社会学著作。实证调查阶段,需要借助社会学的同学帮助完成艰巨的调查任务。分析资料时主要用到学院计算机和相关统计软件。撰写调查报告主要应用个人计算机。九、论文工作进展安排(学位论文基本框架)广场舞与公共秩序关系的研究第一章 导言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 研究背景1.1.2 研究意义.1.2 相关概念的解释1.2.1 广场舞的起源1.2.2 广场舞的特征1.2.2.1 群众性1.2.2.2 娱乐性1.2.2.3 规模化1.2.2.4
27、文化性1.2.3 城市公共秩序1.2.3.1 城市公共秩序的基本内涵1.2.3.2 城市公共秩序的形成条件1.2.3.3 城市公共秩序的影响因素1.2 研究的理论依据1.2.1 全民健身运动1.2.2 居民自治理论1.2.3 公共管理理论1.2.4 公共理性理论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4 研究的主要内容1.5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 城市广场舞开展的基本现状2.1 城市广场舞兴起的原因分析2.1.1 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广场舞兴起2.1.2 人们观念变化,推动广场舞兴起2.1.3 政策导向作用,引导广场舞兴起2.1.4 老龄人口增多,促进广场舞兴起2.1.5 具有健身作用,拉动广场舞兴起2.2
28、城市广场舞的实证分析以西安市为例2.2.1 西安市广场舞主体特征2.2.2 西安市广场舞地点特征2.2.3 西安市广场舞时间特征2.2.4 西安市广场舞组织特征2.2.5 西安市广场舞矛盾特征第三章 城市广场舞与公共秩序的关系问题分析3.1 城市广场舞的有利方面分析3.1.1 有利于推动全民健身运动.3.1.2 有利于丰富社区体育文化3.1.3 有利于促进城市社会和谐3.2 城市广场舞对公共秩序的影响3.2.1 城市广场舞影响公共环境3.2.2 城市广场舞影响居民生活3.2.3 城市广场舞影响城市秩序3.2.4 城市广场舞影响公共安全第四章 城市广场舞对公共秩序产生影响的原因4.1 制度层面4
29、.1.1 缺乏法律性有效规制4.1.2 缺乏制度性规范引导4.1.3 缺乏群众性社团组织4.2 管理层面4.2.1 缺乏正面宣传教育4.2.2 缺乏健身场地不足4.2.3 缺乏社会治理体系4.2.4 缺乏社区体育文化4.3 居民层面4.3.1 居民健身理念制约4.3.2 居民公共伦理制约4.3.3 居民社会道德制约第五章 基于公共秩序的城市广场舞规范措施5.1 完善全民健身运动政策5.1.1 完善全民健身规范制度5.2.2 各级政府制定规范措施5.2.3 体育部门加大政策落实5.2.4 社区组织强化指导职能5.2 促进城市广场舞规范运行5.2.1 规定广场舞运动区域5.2.2 规定广场舞运动时
30、间5.2.3 规定广场舞噪音分贝5.2.4 加强广场舞组织模式5.3 加强城市广场舞正确宣传5.1.1 加强社会宣传5.1.2 引导骨干队伍.5.1.3 创造舆论环境5.4 推动城市广场舞社团建设5.4.1 鼓励成立群众性体育社会5.4.2 探索群体性体育自治模式5.4.3 加强群体性骨干队伍建设5.5 打造城市广场舞体育文化结论参考文献致谢十、经费概算本次调查的经费初步预算为 1000 元,具体的预算包括以下项目:十一、可能出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在进行本研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三个方面的困难:一是由于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有限,可能会导致本研究理论性的不足;二是由于问卷调查设计还不够全面、系统和精
31、致,可能会导致本研究实践性的不足。为了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尽量拓展资料查阅渠道,通过文献期刊网站查、网络公共资源、图书馆、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区组织等查阅本研究方面的文献资料、新闻报道、相关案例以及真实情况;二是尽量将调查问卷设计完整,并征求多方面的意见建议,以期更加系统和全面;三更多的寻求导师的帮助,尽力解决好遇到的困难,让研究顺利的进行下去。十二、主要参考文献1 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2于平.高等舞蹈综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3罗熊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4于平.舞蹈形态学M.北京舞蹈学院出版社,2008. 5孙林
32、.广场舞的基本特征及其价值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4:28.花费项目 金额(元)参考资料 100车费、打印、复印 620调查人员的劳务费 230上机查询资料 50.6 张素珍.广场舞对中老年人体质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8(1):22-25. 7 徐碧君.广场舞存在的价值 J.体育与科学,2013,21(123):35-38. 8 石敬戈,广场舞存在的价值与矛盾问题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24(7):675-677. 9 傅晓,广场舞对公共秩序及居民生活的影响与解决对策J.甘肃高师学报,2013,10(2):54. 10 张景平.广场舞的中国特色及其未来发展研究J
33、.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3,(6):142 11 孙闽君.广场舞对中老年人身体生理机能影响的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3,15(6):6812 徐清.从广场舞蹈热看市民对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J.浙江文化月刊,2013,26(7):142-143.13 张又兮.云南广场舞蹈特色与内涵J.民族艺术研究,2010,25(14):68-70. 14 吴春晖.广场舞蹈时下兴旺及探析J大众文艺,2010,14(6):252. 15 李少奇.广场舞在社区文化建设的作用、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4,(2):58-59.16 易红武.广场群众舞蹈文化现象发展特征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13,(5):
34、68. 17 王红玉.广场舞蹈作用力之初探J.黄河之声,2014,(4):55-57. 18 肖梅梅.浅谈体育舞蹈的社会功能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3,32(6):66-68. 19 朱德明.浅谈广场舞的社会影响问题及解决策略 J.新课程研究,2013,14(6):201-203. 20 李洪滋.运动与健康M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2013. 21 陶观武.走出家庭健身的误区J.家庭医学,2013,(3):172-173. 22 高洁.浅谈群众舞蹈的现状与发展J.戏剧之家,2013,(1):14. 23 徐清.从广场舞蹈热看市民对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J.浙江文化月刊,2013,(4):58-
35、61.33 牟顶红.广场健身舞研究现状综述与趋势展望J.科技风,2013,(12):192-193.34 赵伟科.城市广场体育文化的兴起和发展趋势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08,(12):40-42。35 田山.全民健身视野下广场舞发展的思考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3, (12):25-26。36 陈映霞.公共伦理与公共秩序的关系研究J.学术研究,2013(7):62-65. 37 苏礼和.公共理性:现代多元社会的价值诉求J.理论研究,2009(2):63-66. 38 秦德君.国家公共管理中的公共理性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3 (1):47-54. 39 李建华,谢金林.公共理性与现代
36、政治J.湖南师大社科学报,2012(1):45-50.40 施雪华,黄建洪.公民教育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13(6):42-46. 41 田雪梅.价值规导与实践体现:公共理性与公共治理互动分析J.兰州学刊, 2007(12):51-54. 42 刘然.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困境:个体理性与公共理性的冲突J.理论观察,2012(5):35-36. 43 史云贵.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公共秩序如何维护J.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 2013(6):48-52. 44 王洪树.论政府在公共秩序维护中的作用J.社会科学论坛,2013(5):33-38. 45 罗维.公共秩序与社会和谐J.
37、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4(1):75-79.46 刘鑫水.当代中国公共精神的培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7 伍俊斌.公民社会基础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47 秦晓.当代中国问题:现代化还是现代性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48 黎珍.正义与和谐-政治哲学视野中的社会资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9 周昌忠.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型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 50 廖加林.现代社会的道德基础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 51 杨海蛟,史晓东.传承与超越-中国政治学理论撷英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 5
38、2 洪晓楠.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及其影响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3 吾敬东,刘云卿,郭美华.对话:东西方哲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0. 54 李佑新.走出现代性道德困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5 李申申等.传承的使命-中华文化传统教育问题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1. 56 杨仁忠.公共领域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7 阮青.价值哲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58 吕元礼.政治文化:传统与现代的会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59 王燕燕.社区自治与政府职能转变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60 董小燕.公共领域与城市社区自治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61 孙立平.博弈:断裂社会的利益冲突与和谐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62 孙立平.守卫底线:转型社会生活的基础秩序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63 郑杭生.中国社会转型社会中的社会问题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64 何怀宏.公共哲学的探索J.哲学动态,2013(8)3-8. 65 张分田 “公私观念与中国社会”学术讨论会综述J天津社会科学,2013(3):137-139 66 刘泽华群众性体育活动与公共秩序的维护J.南开学报,2001(4):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