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族传统艺术与学校艺术教育的关系”内容提要学校艺术教育如何引入民族传统艺术,民族传统艺术如何与学校艺术教育结合,如何开发民族传统艺术资源,促进学校艺术教育,是中小学校特别是民族地区中小学面临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研究民族传统艺术与学校艺术教育的关系,回答了民族传统艺术在学校艺术教育资源开发中一系列实践问题。一、问题的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总则中这样规定:“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中小学要按照国家规定开设艺术课程,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充分挖掘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开展经
2、常性的、丰富多彩的校内外艺术活动。”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除国家课程外,地方和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应占一定比例。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课程资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之一就是“变课程的统一和求同为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 年)更加明确指出:“艺术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艺术教育资源。”审视当前学校艺术教育,民族传统艺术,尤其是本
3、土民族艺术在学校艺术教育中,没有给予应有的地位,一方面学校艺术教育的教材缺少地方性民族艺术教育内容;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对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导致大量的地方性艺术课程资源被埋没。学校、教师死抠教材,按部就班,注重机械的“传授、灌输、模仿”,艺术教育课只是让学生“识识谱、唱唱歌、跟着老师画几笔”,重复着一成不变的教学形式。学校艺术教育变成越来越远离学生生活的识谱画图的技能训练。一些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情感意识日趋淡化。他们对身边的艺术缺乏了解与欣赏,对生活中的地方传统艺术缺少认识与感受。2001 年 5 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公布了世界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标志着对“人类口头和非物
4、质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高度重视。国内外对民族传统艺术文化抢救、保护的呼声日高,我国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已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诺,争取 35 年之间做好民族传统艺术的抢救保护工作。与此同时,对青少年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传统艺术是国家重点保护对象。我州已经被国务院列为重点保护区之一。州委、州政府多次指示,要在中小学校开展民族传统艺术教育。如何将民族传统艺术与学校艺术教育结合起来,如何开发本土民族传统艺术资源并引入课堂教学,一些学校开始了有益的尝试。这些学校在艺术教育和音乐、美术教学活动中增加了一些传统艺术教育的内容,但这些研究往往偏重于单个的教育活动的开展,教
5、育的途径和方法比较单一,忽视了环境教育和校外教育。国内对民族传统艺术与学校艺术教育的关系研究尚属起步,尚无可借鉴的成熟经验。为此,我们觉得有必要对民族传统艺术与学校艺术教育的关系开展研究,寻找民族传统艺术与学校艺术教育相结合的途径,筛选出适合学校开展艺术教育的民族传统艺术内容,并将与当地社区文化恰当结合,同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建立起学校素质教育中的民族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实现教师与学生、与课程的共同发展。二、课题研究的设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教育学家则认为,每个个体在长期社会过程中,接受特定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特定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没有这种心理结
6、构,就不能具备审美能力。学校艺术课程应取得艺术学科、学生的发展以及艺术对社会的贡献三者之间的平衡与和谐,并通过学校艺术教育架起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相互连接的桥梁。现代教学理论特别关注民族精神的培养和塑造,民族传统艺术所内涵的情感和精神,是一个民族的道德心理和行为习惯,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通过长期的文化实践活动的积淀和升华而形成的,反映人的文化观念及主体性的社会意识,是对于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有重大影响的主体意识,展现的是人的实践活动本质。它是对主体的实践活动,具有导向作用的思维模式与知识背景,对现代教学理论有强烈的目标、导向和动力作用。基于此,我们提出了自己的设想。第一、民族传统艺术既是历史范
7、畴,又是文化范畴,是既往的民族感情和民族意识的积淀,又是一个民族的时代精神和价值取向的凝结。它是随着民族的形成与发展逐步形成的。任何民族艺术都要经历多因素作用,历史演进的过程,因而总是带有不同时代的烙印。它的相对稳定性同样是一个民族物质和精神的艺术写照。由于不同自然因素、人文因素长期染色的结果,便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不同地方民族艺术的鲜明特色。第二、各种形式的教育都要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反映一定的文化传统。学校艺术教育应该以民族传统艺术文化作为基石,在不断吸收外来艺术文化的精华同时,对民族传统艺术文化进行继承、发扬和创新。这里所指的民族传统艺术文化概念所承载的内容,既包括中华民族“大文化圈”的艺术文
8、化 ,表现为民族艺术文化的共性,也包括中华民族内部各地方“小文化圈”的艺术文化 ,表现为民族艺术文化的个性。第三、各少数民族艺术之间的区别,绝无例外地与其多因素构成的生态环境是密切相关的。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观更必然体现着不同的生存观,而且各民族艺术文化没有优劣之别,只是发展程度不同。通过开发和利用本民族艺术教育课程资源,赋予学校艺术教育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当土生土长的民族传统艺术一旦进入学校艺术教育过程中,对于师生会有一种真实生活的体验,一种精神的感召和艺术魅力的吸引,使学生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本民族的自尊和自信心。第四、学校艺术教育强调在可生成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
9、文素养,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大的文化背景下多种艺术的自然融合是艺术学习的最佳环境之一,艺术教学在民族传统文化中活动,自然融合,形成可生成的学习环境,这种教学活动是自然地与文化相结合的较好方法。也是保持本民族艺术文化特色和中华民族艺术多元化的前提。三、研究的方法、对象、内容和原则1、本研究全过程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包括必要的实证方法、调查法、文献法等方法。为了使研究稳步推进,以取得预期效果,再进行推广,在第一阶段还采用了教育实验技术。2、本研究在泸溪县浦市镇中心完小开展,位于湖南沅江中游的浦市镇,曾是湘西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名镇”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沉淀极为厚实,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孕育
10、了盘瓠文化、楚巫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三大特色文化现象。具有质朴刚健、顽强进取、神奇浪漫的典型的湘西文化特征。浦市中心完小是湘西一所寄宿制学校,学校始建于嘉庆八年(1803 年),至今已有 200 多年的历史,全校有一至六年级学生近 2000 名,共分 24 个教学班。本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调查、分析、初步实施阶段,为期一年。这一阶段研究主要在实验班中开展。设实验班为二(4)、四(1)、五(2),对比班为二(1)、四(3)、五(4)。实验过程中,实验班级选择课题研究的实验教师,按照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开展艺术教育,而对照班则不改动原有教学内容、模式和方法,以保持教学的稳定,取得
11、实验的预期效果。第二阶段为取得预期效果,全面推广阶段,为期两年。不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研究每一个步骤都是在动态的实践中进行,循环往复,使研究和教育教学实践同步发展。3、研究的主要内容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系统研究民族传统艺术与学校艺术教育的关系,以民族传统艺术为切入点,将民族传统艺术引入学校艺术教育,探索确立一条适合湘西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开展艺术教育的途径。4、确定研究的基本原则。情感性原则。研究民族传统艺术与学校艺术教育的关系,是为了增进学生对民族艺术文化的理解与感受。所以,无论是教材处理还是教学方法的选择都紧紧围绕学校艺术教育。把民族艺术教育与当地社会文化环境结合起来,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
12、结合起来,使之成为艺术化的、审美的教育,注重学生对民族传统艺术本身的领悟,帮助学生对民族传统艺术形成与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把握来理解民族传统艺术的思想内容,获得审美体验、激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进而达到审美育人的目的。整体性原则。根据格式塔理论,“心理现象是一个各部分之间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整体决定其内在的部分;部分相加的总和不等于整体本身,整体本身具有特定的质,它大于各部分之间和。”在审美过程中,人们感受到的印象,会在脑海中与原有的心理因素相联系,形成一种整体,一种结构。这就使心理活动具有整体性,使知觉的表象具有了创造性,心与物之间产生了“异质同构”。研究要求将本土民族艺术文化与外来艺术文化以
13、及各民族之间的艺术文化联系起来,整体性呈现给学生,实现多艺术领域,艺术形式自然有机地相互融合以及非艺术学科连接和沟通。实践性原则。本研究以现代教育理论作指导和支撑,但不是停留在纯粹的理论研究上,也不是其它一些地区校本课程研究的简单验证或某个流派的实际示范,而是立足于湘西民族地区实际,开展适合湘西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校本化研究,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从现在的学校艺术教育状况来看,民族传统艺术引入学校艺术教育中,非常有必要,而且也完全能够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四、研究的基本程序1、通过调查了解当地民俗,走访民间艺人,主动接受有关民族传统艺术科研专家指导,进行广泛采编并进行鉴别和研究
14、,筛选、整理出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对学生的发展有正面影响的、优秀.的民间表演艺术、民间造型艺术、民间语言艺术及民间综合艺术内容,主要包括 “民间音乐”、“民间戏剧”、“民间美术”、“民间体育”等,作为学校的艺术教育内容。在此基础上,将采编得来的体现地方艺术教育特色的民族传统艺术素材按“三类二段式”分类整理,即“音乐类、美术类和体育类”三类和“12 年级第一学段、36 年级第二学段”二段。2、将适应教学需要的民族传统艺术引进学校艺术教育教材和课堂。例如将本地的目连戏、傩戏、彩龙船、蚌舞、霸王鞭、唢呐调、民间萧笛调等引入音乐课;将民间剪纸、盘瓠凿花、扎故事、蔑编织、地方的明清民居建筑
15、艺术等引入美术课;将踩高跷、舞龙灯、赛龙舟、民间武术、民间体育等引入体育课。(1)对本土民族艺术引入课堂教学进行合理安排。遵循国家艺术课程标准不变,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实际情况,对现行教材内容可以进行增减。时间安排根据教学需要进行灵活安排。现行学校艺术课程对引入民族传统艺术存有较大空间。首先,现行艺术课教材注重“共性”的课程资源,缺少本土艺术教育资源。其次,学校艺术教育的课时总量大于教材内容要求的课时总量。(教材课时量第一学段为音乐 102 节、美术 68 节、体育 68 节,第二学段为音乐 68 节、美术 68 节、体育 102 节,实际课时量第一学段为音乐 6080 节、美术 405
16、0 节、体育 4050 节,第二学段为音乐 4050 节、美术4050 节、体育 6080 节),教学大纲明确地说明可以补充 10%20%的乡土教材。此外,艺术教材中还有少量脱离本民族地区实际的内容。(2)落实民族传统艺术教学内容,并与艺术教育课程整合。一是通过补充教材中民族传统艺术背景知识等融入本土民族艺术内容。如音乐课教学中,讲授民族音乐舞蹈时,要求学生唱本土民歌,创作本土旋律或旋律短句,在指导乐器表演时要求学生运用唢呐调选编唢呐尾声和制作九节鞭等。美术课中,在讲授欣赏民族风光时,穿插欣赏本地明清民民建筑风格,体育课教学中安排一些地方体育活动内容等。二是采取教研组集体备课形式,以教师的教案
17、为设计文本,按课时计划安排本土民族艺术教学内容。(3)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按照“第一学段了解、模仿,第二学段实践、创新”的渐进顺序,形成较为完整的课程结构。第一学段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无意识起主要作用”。教师在选择方法上“采取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第二学段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对主题浅显的歌舞游戏的参与兴趣降低,体验感受和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应以生动活泼教学方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本学段以选择体验教学法和创造教学法为主(具体艺术课程内容标准附后)。3、发挥社区、学校和家庭等多种渠道的作用,通过挖掘、整
18、理民族传统艺术资源的过程,促进学校艺术教育与社区、家庭艺术生活的互动。(1)成立民族传统艺术研究组织。聘请民间艺人为课题研究的常任顾问,对当地民族民间艺术进行系统的研究,采用专题讲座、上课、组织活动等多种方式参与学校艺术教育。.(2)组建舞蹈、器乐、声乐、书画、剪纸、盘瓠凿花、摄影、鼓号、戏剧、菊花石雕、艺术体操等活动小组,作到有固定时间、地点,由民间艺人兼任辅导教师,经常性组织学生参加当地民族民间节日、庆典、联欢等。(3)与有一定艺术特长的家长和亲友建立联系,使之积极配合学校进行民族传统艺术教育活动。4、定期开展民族民间艺术竞赛、表演、评比活动,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自由创作的机会,提供参与活
19、动的情绪体验以及成功的情绪体验的氛围。5、通过墙报栏、校园广播室、展览室、音乐室、画室、手工室等为学生提供多种艺术欣赏的场所。6、对教师的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制定学校艺术教师评价方案艺术教育日常检查制度等,充分调动艺术教师的积极性。7、评价手段和方法(1)、问卷法。编制适应不同实验组的问卷表,对于相应的问题实行问卷调查。(2)、智力调查。借鉴全国儿童智力调查的作法,编制相应的智力调查图表,对实验对象进行调查,然后进行数据处理。(3)、情感调查。同样借鉴国内外的一些作法,编制相应的情感调查图表,对于实验对象进行必要的调查,采集必要的数据,然后进行数据处理。(4)、登记记载。对于大量的数据采集采用
20、相应的表格登记记载的方法。(5)、个案观察。对于大量的数据采集采用相应的个案观察记载。(6)、普通学业测试。利用学校的每年的期中期末测试,对学生 的学业成绩作参照系数。(7)、社会调查。通过社会的反映,检验实验的效果。五、研究的效果及分析:研究第一阶段结束、我们在实验班和对比班中进行了各项对比检测(表一表七) 说明:表中实验前数据来源于实验之前的检测。为节省篇幅,多以四年级数据呈现。1、为了检测学生对课堂感兴趣程度,我们在实验班中进行了课堂满意度对比调查。(表一、表二)学生对艺术课的兴趣程度情况调查音乐 表一项目 实 验 前 实 验 后.年级 非常感兴趣 比较感兴趣 不感兴趣 非常感兴趣 比较
21、感兴趣 不感兴趣二(4)班50 人44% 52% 4% 84% 16% 0四 (1)班56 人58.9% 37.5% 3.6% 85.7% 14.3% 0五 (2)班61 人49.2% 45.9% 4.9% 83.6% 16.4% 0美术 表二 实 验 前 实 验 后 项目年级 非常感兴趣 比较感兴趣 不感兴趣 非常感兴趣 比较感兴趣 不感兴趣二(4)班50 人44% 54% 6% 76% 24% 0四(1) 班56 人50.9% 41.8% 7.3% 90.9% 9.1% 0五(2) 班61 人52.5% 42.6% 4.9% 90.2% 9.8% 0表一、表二表明,学生对引入民族传统艺术课
22、堂教学感兴趣,课堂学生满意度高。2、为了证实艺术教育效果,我们在实验班与对比班中还进行了艺术课教学成绩的显著性检验,(表三、表四)实验班与对比班艺术课成绩差异的显著性检验表音乐 表三班 级 N X S Z 显著性四(1)班实验班56 81 7.81四(3)班56 74.3 11.93.533.532.58p0.01.对比班美术 表四班级 N X S Z 显著性四(1)班实验班56 83.5 10.98四(3)班对比班56 76 15.22.992.992.58p0.01表三、表四表明,引入本土民族传统艺术教学,学生处于一定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情境之中,有机会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习动
23、机,焕发了课堂的生命活力。3为了检测实验对学业成绩有无影响,我们进行了多科加权算术平均分对比。(表五)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比班多科加权算术平均分对比表表五实 验 前 实 验 后班别 人数 多科加权算术平均分 全距 标准差多科加权算术平均分 全距 标准差四(1)班实验班56 79.8 41.6 10.2 82.7 26.1 7.5四(3)班对比班56 80.6 40.2 9.8 79.4 42.5 10.6说明:四年多科权数为:思品 1,语文 7,数学 5,社会 2,自然 1,体育 3,音乐 2,美术 2。表五中可以看出,实验前各实验组中实验班同对比班的多科加权算术平均分基本相当,合格率、优秀率、
24、全距和标准差没有较大的差别。通过实验后,实验班的多加权算术平均分明显高于对比班,合格率、优秀率、全距和标准差发生了变化,而且各量数离中趋势变小,说明实验后学生的学业成绩普遍提高。4、民族传统艺术教育就是立足于学生素质素养教育,它有助于形成学生丰富的情感和审美体验,对此我们进行了两项抽样问卷调查。(表六、表七)学生对自己父母生日的了解问卷调查统计表(50 人)表六.实 验 前 实 验 后班次年级 知道(%) 知道(%)四 (1)班 80 92五 (2)班 62 90从表六可以看出实验后,学生缩小了与父母之间的距离学生自愿为贫困地区学生捐款人数统计表(50 人)表七实 验 前 实 验 后班次年级
25、捐款人数(%) 捐款人数 (%)四 (1)班 92 98五 (2)班 94 100从表七可以看出,实验后的学生更善于交流真挚情感,更善于支持和帮助别人。研究第二阶段结束,为了进一步说明引入民族传统艺术教学,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我们进行了艺术学科同其它学科的相关系数的检测(表八)。艺术学科同其它学科的相关系数表表八音乐( x 1 )与语文(y1 )音乐(X 1 )与数学(Y 2 ) 美术(X 2 )与语文(Y1 )美术(X 2)与数学( Y2 )项 目X 1y1 SX1 SY1 R X 1y2 SX1 SY2 R X 2Y1 SX2 Sy1 R X 2Y2 SX2 SY2 R四(1)55 人3
26、071.2 6.35 11.2 0.791561.9 3.2512.61 0.692001.5 5.22 9.14 0.763551.8 5.9414.30.76四(2)56 人2264.8 5.8110.75 0.651558.5 4.52 13.2 0.471321.9 5.1 8.05 0.571785.1 4.8911.90.55四(3)5531102.4 3.2 8.3 0.753915.7 6.516.93 0.651865.8 5.110.03 0.661924.5 5.0916.30.42四年级N=56四(4)56 人1056 3.02 8.4 0.74 2365.3 6.4
27、12.7 0.52 1955.6 5.2 10.8 0.62 2083.2 4.7714.20.55.通过表八相关系数分析,可以看出,变量的变动方向相同,艺术教育与其它学科学生成绩存在正相关,而第一阶段的实验班要比其它班级的相关系数要大,进一步说明将民族传统艺术引入学校艺术教育对其他学科学业成绩的提高能子起到积极的推动和辅助作用。六、讨论民族传统艺术是一种大众文化,是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需要而创造并流传的艺术,体现了人类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民族传统艺术具有独特的魅力,不仅蕴涵着丰富的美的内容,而且蕴涵着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现代社会责任感。通过与学校艺术教育和与学生个人成长环境的连接
28、,增进了学生对本地区文化的了解,对学生的审美意识的培养和道德感的培养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三年来,学生积极参与到民族传统艺术教育活动之中,进电子游戏厅、说脏话的学生少了,而爱护环境卫生、参加有益活动的学生多了,字写得更好,自办的手抄报也更美了。先后涌现出一批小作家、小书法家、小摄影师、小运动健将、省、州三好学生、希望之星由县教育局授牌,学校还成立了“沅江之星”少儿艺术团。2、民族传统艺术都有自己长久以来所形成的原生态艺术技艺,简便易学,容易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校多种艺术能力相互渗透的艺术活动方式,使艺术学习变得更轻松、更活泼多样,使艺术能力的获得变得更自然、更容易。在研究过程中,收到了良好效
29、果,学校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校文艺汇演、艺术日、书画展、校运动会。学生在省、州、县参加各类艺术体育活动频频获奖,各类获奖人数明显多于全州同类学校,其中符筱同学表演的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节目,荣获全省中小学生“湘井王”杯独唱、独奏、独舞比赛小学组独唱一等奖,杨云帆、满佳敏同学表演的二重唱踩雨在湖南省第三届“三湘蒲公英奖”评选活动中荣获银奖。杨云帆等同学表演的小组唱木叶歌.叮铃铃在湖南省第二届“三湘蒲公英奖”音乐舞蹈大赛中荣获铜奖。3、随着对艺术教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促进了艺术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实地考察等方法,发掘、利用本地艺术教育资源,使教师获取到更多的民间艺术理论知识,有助
30、于教师准确把握民间艺术作品丰富的内涵,提高教师对民间艺术的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民族文化素养。并能逐步做到利用一切有利的艺术教育资源丰富教材,更好地使用教材,使艺术课堂质量得到提高。近三年来,一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其中王水莲老师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个人,并被当代中国人才库中国专家人名辞典收录。教师撰写发表和获奖的论文达到 200 多篇。各类学科在省、州、县赛课中都获得了较高的奖次。其中课题研究组撰写的浦市人文鼎盛的千年古镇被湘西团结报登载。谢永良、邓光华老师撰写的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深化研究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
31、2005 年会暨第八届学术研讨会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谢永良老师申报的民族传统艺术与学校艺术教育关系的研究成果,被评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新课程师资培训等略与有效模式研究与实验”课题结题成果二等奖。王水莲老师撰写的传统打击乐器点缀音乐课在 2004 年度全省中小学音乐教育论文评比中获三等奖。王水莲老师撰写的汲取民间艺术精华,溶入音乐课中被中国育才杂志录用,并被评为“优秀论文”奖。谢永良老师撰写的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之我见,张景慧老师撰写的民间艺术可充分开发和利用艺术课程资源全都入选在由国家级出版社发行的烛光教育改革前沿一书上卷中,并均被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莫伯芳老师撰写的
32、挖掘少数民族地区作文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在第一届全国义务教育新课程“作文导写”成果评中获三等奖。张景慧老师在全省中小学生“湘井王”杯独唱、独奏、独舞比赛中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王水莲、周明霞老师多次荣获“全州中小学独唱、独奏、独舞比赛”、“全州中小学幼儿园学生书法美术摄影作品比赛”、“全州幼儿时代小艺术家大赛”优秀辅导教师。4、民族传统艺术教育更加关注人与自然,与社会乃至自身的和谐共处。以研究传统民族艺术与学校艺术教育的关系为突破口,结合地域艺术文化特征,浦市中心完小形成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开放的.艺术教育氛围和艺术教育特色,在全州范围内产生了显著影响。学校各项教育工作获得了长足的发
33、展,学校多次被评为省、州、县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和卫生工作先进单位,成为“湘西自治州科学研究示范校”、“全国尝试教学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施”实验学校和“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示范学校”。2004 年荣获“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活动先进单位”,授予集体二等奖。2005 年被团省委、少先队省工委授予“省红领巾示范学校”称号。2005 年 8 月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总课题组评为德育科研先进实验学校。2004 年 10 月全县艺术教育工作现场会在浦市中心完小召开,研究成果在全县范围内得到推广。湘西团结报几次对该校作过专题报道。七、结论民族传统艺术与学校艺术教育,它们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民族传统艺术为学校艺术教育提供了原生态课程资源,学校艺术教育为民族传统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创新起到了促进作用。民族传统艺术引入学校艺术教育,必须对民族传统艺术进行筛选和提炼,精选其中的精华引入课堂教学。教学要从学生最容易感悟处入手,同当地社区文化活动恰当结合,同学生社会生活经验相结合,以民族精神来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使之形成对民族传统艺术认识的主动性,进而自觉地接受和发扬祖国的民族传统艺术文化。同时,民族传统艺术资源的开发,丰富了学校艺术教育,使学校艺术教育更具个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