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论“四合一”主体教学模式初探.doc

上传人:春华秋实 文档编号:2899080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四合一”主体教学模式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四合一”主体教学模式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四合一”主体教学模式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参评论文“四合一”主体教学模式初探工作单位: 白田镇中学姓 名: 邹 建 武联系电话: 13786296668日 期: 2010 年 9 月.“四合一”主体教学模式初探【 摘 要 】 : 近 几 年 来 , 我 们 农 村 初 中 学 校 的 学 生 数 学 基 础 更 差 了 ,传 统 的 满 堂 灌 的 课 堂 教 学 模 式 下 , 课 堂 气 氛 比 较 差 。 实 施 有 效 教 学 行为 , 提 高 课 堂 教 学 质 量 是 师 生 们 的 共 同 心 愿 。 在 新 课 程 背 景 下 , 我 们开 始 进 行 一 些 课 堂 教 学 新 模 式 的 探 索 ,“四 合 一

2、”主 体 教 学 模 式 是 素 质教 育 理 念 下 的 一 种 创 新 的 模 式 , 它 对 激 活 课 堂 有 较 好 的 作 用 。 本 文 结合 自 己 的 教 学 实 践 就 “四 合 一 ”主 体 教 学 模 式 的 实 施 进 行 探 讨 。【 关 键 词 】 : “四 合 一 ” 互 助 合 作 小 组 信 息 卡 板 演随着私立初中的发展,我们农村学校招收的新生素质普遍下降,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差,上课没有积极性,经常出现老师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的局面。如果不采取一些办法,进行课堂教学形式的转变,我们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学生学得被动,这

3、样的方式已经不能达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各种相应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主动获取知识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也为我们进行教学模式的实验带来契机。为此我们尝试了“四合一”主体教学模式。一、理解“四合一”主体教学模式(以下简称“四合一” )根据新课程理念,有效的课堂应为:充满活力,学生自主、自信,热爱喜欢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有自由,不怕暴露自己,学习可以超越原有的个人化行为,成为群体合作的行动。“四合一”的教学理念:“课堂 45 分钟解决问题,不搞加班加点,学生学得高兴,素质全面发展。 ”这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理

4、念,符合人性化特点,与课程标准相适应。 “四合一”的主要构成为:素质发展自我评估表、全脑图、互助合作小组和信息卡,分别对应教学目标、教学生理、教学组织、教学手段,四维合一。课堂教学特点是“大容量、强节奏、高效益、活全体” 。理论基础是五条教学原则:.“积极参与的原则,阶梯难度的原则,讲究效率的原则,即时反馈的原则,互助合作的原则。 ” 教学过程为:“创设教学情境、夯实基础知识搜集信息资料、自主合作探究总结概括、发展创新评价反思,提升飞跃” 。可概括为以下个环节:“目标、参与、获得、操作、迁移、反馈” 。如果正确实施“四合一” ,可以让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得到表现机会,激活全体,阶梯向上,主动获取知

5、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且反馈及时,这是传统课堂教学所不能达到的。二、 “四合一”主体教学模式的实施1全脑测试:“画好图,四分全脑看变化。 ”全脑测试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认识,测试出学生各方面的思维偏好,一方面为划分学习小组作依据;一方面了解学生,为以后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打下基础;同时学生也可以进行自我评量,了解自己。要求学生从表 1、表 2、表 3 中各选出个与自己最相符的元素,填入表中各自所属的空格里面,然后算出每一象限的总和。然后让每位学生按表 4 数据在“偏好剖面图”中描出自己的全脑图形。表 思维模式 分 析 能 力 综 合 能 力 提 出 问 题 的 能 力 解 决 问 题

6、的 能 力 逻 辑 推 理 判 断 能 力 分 类 能 力 运 算 能 力 手 工 操 作 规 划 反 复 出 现 排 定 顺 序 组 织 细 节 操 作 规 则 特 别 时 机 善 人 际 对 人 易 感 音 乐 性 感 觉 优 先 付 出 关 怀 乐 于 助 人 善 于 助 人 社 交 能 力 构 想 理 念 实 验 精 神 想 象 力 制 定 策 略 直 觉 判 断 改 良 创 新 融 会 贯 通 肢 体 动 觉表 2 学习条件 爱 思 考 电 脑 计 算 科 学 性 技 术 性 挑 战 性 批 评 管 理 发 明 能 力. 井 井 有 条 纪 律 严 明 分 门 别 类 控 制 型 监

7、 督 式 行 政独 立 性 具 体 的 审 美 能 力 与 人 来 往 情 绪 饱 满 活 泼 开 朗 协 调 服 务 支 援 抚 慰 理 论 性 质 艺 术 方 面 抽 象 能 力 设 计 娱 乐 传 播 观 察 多 样 性表 3 学习要求 循 序 渐 进 注 意 事 实 清 楚 说 明 管 理 讲 道 理 有 时 间 观 念 有 人 情 味 讲 求 效 率 建 立 程 序 实 施 方 案 监 督 控 制 建 立 档 案 组 织 能 力 作 业 规划 擅 于 计 划 防 微 杜 渐 咨 询 辅 导 倾 听 说 服 察 觉 问 题 善 于 助 人 善 于 表 达 感 情丰 富 感 觉 敏 锐

8、有 自 信 心 富 于 想 象 乐 于 冒 险 爱 打 破 成 规 直 觉 解 决 问 题 不 怕 挫 折 好 奇 心 重 娱 乐表 4表 1 表 2 表 3 和以上 A、B、C、D 各项模拟的是人脑的四大思维构造。东西两部分为“左脑右脑思维模式”;北南两部分为“北南边缘系统”。前者包含的是“认知和理解”的思维,后者包含的是“本能的、组织的、直觉式”的思维。剖面图中第一象限右大脑皮层体现实践能力的强弱,第二象限左大脑皮层体现逻辑思维能力的强弱,第三象限左边缘系统体现组织能力的强弱,第四象限右边缘系统体现情感成份。全脑测试是老师了解学生原有经验、心理结构等的一个有效途径,从中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

9、特长、弱点以及思维特点等。不同的人格.特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对实验班全班学生的全脑图进行分析和分类整理的过程中,惊喜地发现,学生描出的“偏好剖面图”对学生的心智偏好、性格特点作出了十分直观、恰当的评量。为下一步的分组工作及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2互助合作小组:“编好组,一一搭配多鼓励;备好课,选择、板演重交流。”新课程提倡课堂的互动,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互动把教学建立在更加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组建学习小组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式。组建学习小组应有一整套的编组原则、活动方法与激励评价机制。(

10、1)分组“四合一“的重要环节是建立“互助合作小组“。经过全脑测试得到的偏好剖面图,再结合学生前一阶段的学习成绩记录,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达到性别、才能、 个性、成绩、爱好、能力等诸方面的合理搭配,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每组通常由 4 人组成,形成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每组选出一个数学成绩最好的作组长,负责学科学习方面;选一个性格外向,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积极性高,责任感强的作带头人,负责组织、记录和汇报交流等。异质分组,在数学课上可做到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的互补,学生可以互相启发,互助的作用得到体现,也更好发挥学生潜能

11、。同时可以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小组成员之间应该优势互补,互相合作,形成默契,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团队学习效果。组间同质,大家在同一起跑线上,学生心理平衡,有利于形成学习良性竞争气氛。(2)备课和上课教师在备课时要设计好哪些内容老师讲,哪些内容学生独立完成,而哪些内容由学生合作完成。一些数学概念的引入和概念的理解,一些数学解题的思路方法等应该由老师讲;简单题由学生独立完成,通过信息卡进行反馈;对于一些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或者教师通过信息卡发现分歧比较大的题,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再以小组为单位用信息卡反馈结果或上黑板板演。题型以数学传统的选择题和解答题为主,可以通过

12、重组和加强课本的练习,设计 1-5 个阶梯性的选择题,基本原则是:简单题“伸手可摘”,中档题“跳一跳可摘”,难一点的题“帮一帮可摘”。在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回答问题时,应调动全部成员,要避免出现每次都是组长出来回答或板演。如果当时确实只有组长会解此题,则可以让组长先教会组员,然后让组员上黑板去解。这样每个小组都有了老师,使学生真正互助,因为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比较熟,没有隔阂,他们互教的效果可能还比老师讲效果好。有一部分学生是比较怕问老师问题的,有的学生从来也没问过老师一个问题,成绩越差的学生反而越不敢问,互助合作小组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板演题可以锻炼学生数学解答题的书写能力。老师在黑板上批改时一定要

13、注意严格,要求书写一定要规范、完整、准确。不能出一点错,才能给分,但小组成员之间发现错了可以上去帮助修改,体现互助,取长补短,也使学生掌握得更加好。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使用信息卡训练选择题,通过板演训练解答题,反馈很及时,对学生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在“四合一”的操作中要注意,互助合作小组模式的学习一定要形成常规化,通过训练使学生形成合作学习习惯,不能让学生无所适从。3及时反馈反馈的途径有信息卡、板演、数学日记和小组评分册等。每位学生发四张正面红黄绿蓝不同颜色,反面都为白色的卡片,上面分别标有 A、B、C、D。信息卡可作多种用途:答题:在堂上做选择题时,学生举卡回答,谁对谁快,谁不会做,教师可以一目了

14、然,即时了解学生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同时学生不用出声,避免相互答案的影响。教师可根据学生答案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再次举卡。检查:完成本节课的几道选择题组训练后,为了检查学生正确率情况,可请学生再按下列要求举卡:全对举 A,错一题举 B,错二题举 C,全错举 D,完全不懂举白牌,这样,教师马上就知道全班学生掌握的情况,可以及时采取对策。评分和发表意见:当教师让学.生起来回答某一问题或小组板演后,可以请全班举卡评分,100 分A,90 分 B,70 分 C,60 分 D,不合格白牌,这样,不仅可以让全班学生都注意解答,还可问问举 A 卡和白卡的学生的意见,往往会有教师意料之外的发现

15、。有一次上课,全班大部分同学给这一小组的评价是 A,只有两个学生举 B。老师提问这两个学生:为什么你给他们评成 B,这两个学生分别说出了他们的想法,果真言之有理,使大家深受启发。学生是自身发展的主体,其主动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应受到充分尊重,给予其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条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脑、动手,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板演”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好方法。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道解答题的书写,每个成员都有补充的权利,往往在课堂上到了板演环节时出现学生争着上黑板的情况,使一道题能基本完整地解答并书写出来。每一单元

16、学完后,应进行形成性测验,这是检验阶段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老师要注意评讲,正确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励。4完善的激励机制新课程强调了学生对学习的情感态度,学生如果对学习没有热情,老师花再大的力气,也起不了好的教学效果。著名教育家艾墨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鼓励学生。”教师鼓励性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小组或个人有“闪光点”时应立刻公示表扬。 要强调形成性评价,目标评价要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以发现自我,发展自我为评价目标。重视对学习过程的积极性评价,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

17、关注学生的交流、互助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鼓励。学生感受到教师或同学对自己的积极评价,从而表现出较强的自尊、自信,会提高学习热情。“四合一”的激励机制包括:(1)评分标准:有小组评分和个人得分。课堂上凡学生主动解.答问题正确者进行评分,不正确者不评分,但教师要注意表扬其积极性。而在评分时又分两种情形:凡组长答对,只给组长本人 50 分,但若是组员答对,则全组 4 人都给 100 分,其作用是鼓励组员进行互助合作交流,共同进步。鼓励学习一般,甚至较差的学生回答问题和板演,其它组员进行补充。(2)积分制:建立个人计算成绩,小组合计总分的激励机制。在课堂回答问题或板演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

18、完成,小组计分;而在测验时小组每个成员都必须独立完成,个人的成绩合成为小组总分比较,作业上交情况也要计入小组总分。因此,每个人都要既努力又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才可能在小组比较中领先。5素质发展自我评估表即为学生的个人素质发展档案,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学科素质、学科成绩和实践状况等六个部分,每学期组织学生填写 1-2 次,使学生本人和教师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有一个整体评估,促进素质发展。教师应按这一评估标准去培养和发展学生素质。素质发展自我评估表是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和了解的一个工具。三、 “四合一”主体教学模式的反思实践以来,我们明显感觉到,现在的课堂比较有生气,大多数学生比较投入

19、,学生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比如课堂“板演”环节时学生会抢着上黑板去做题,学生课余会主动去研究数学问题,准备上课的内容。最重要的是,真正减轻了学生负担和压力,一些学生还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所以如果每个教师都在教学中多动脑筋,多想一些办法,多进行实践,我们的教学效果会好起来的,素质教育也一定会取得成功。但我们也明显感觉到,要真正使“四合一”发挥应有的作用是不容易的,一方面是备课的工作量大,要精选问题情景和题目,另外备学生很困难。比如有时选的题目过难,使课堂板演时间拖得过长,影响了整堂课的进度。另一方面课堂的调控问题,因为人数多,有时课堂显得比较乱,有的学生讲与学习无关的话,所以教师必须提高课.堂的调控能力等。还有较多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使之成为真正适合本校实际的一种教学模式。参考文献:1、 教学学实验论王策三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22、 为了每一位学生 梁国就主编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4.123、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教育部组织编写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