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钟山乡关于加强对大学生村官培养与管理初探-钟山乡理论中心组调研文章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升温,“大学生村官 ”无疑成为当前最热门的话题,选聘大学生担任村官是国家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才缺失等问题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各级党委、政府为贯彻、落实好该政策,积极探索大学生村官的管理模式,充分挖掘大学生村官的发展潜力,使大学生在新农村建设中磨砺成才,贡献力量。一、大学生村官的现状为进一步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根据县委、县政府引发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县委办200757 号)文件精神,从2007 年开始,我县将利用三年时间完成“一村一名大
2、学生” 的工作目标,目前,我县共有大学生村官近 200 名,2007 年面向社会选聘首批大学生村官 17 名,5 名男生,12 名女生,现已走出三位。2008 年录用 91 名,其中本科学历 35 名,党员 27 名,2009 年我县又招录了92 名大学生村官。从总体上来说,各乡镇、街道党委对大学生下村工作认真对待,科学安排,严格管理,为大学生在村或社区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和条件。同时,大学生也能严格要求自己, 充分利用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在村和社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且成效明显,赢得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同和各级组织的认可。(一)推进了基层组织建设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一方面优化了基层干部
3、队伍结构,从根本上弥补了基层干部队伍年龄老、能力弱、队伍散、素质低、激情差的缺陷问题,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激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农村人才的合理配置和流动,有效改善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提升了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另一方面,维护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大学生村官工作积极主动深入农户,了解农村情况和及时掌握群众需求,在村两委班子和群众中架起了新的沟通桥梁。(二)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首先,大学生村官充满朝气和活力,给农村带来了新思想、新思路、新风气。大学生是新思想、新文化的载体,通过他们以较高的工作热情,服务人民,展示新农村新气象,扩大新农村的宣传力
4、度,打破农民僵化、保守的观念,把年轻人充满朝气的新思路、新观念、新技术带到农村,更新农村传统思想观念,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其次,大学生是有眼光,有文化的高素质人才,农村有高素质人才的加入,能加快农民致富的步伐。大学生村官入村任职后,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农村远程教育管理员作用,通过互联网、会议宣传、专题讲座、举办夜校等形式,积极普及科学知识,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主动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和市场信息,强化农民的市场意识,把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带到了农村。他们在如何实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选择经济发展模式等问题上,积极开展调研活动,为乡镇和村委会出谋划策,为农民出点子,想办法,寻求致富门路,有力促进了农
5、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三)提高了大学生村官综合素质通过近三年时间的实践,大学生村官对农村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做群众工作能力有所增强。在服务三农问题上,他们始终牢记胡锦涛书记提出“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教诲,积极发挥聪明才智,找到开展基层.工作的好方法、好经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特别是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上,实实在在的为他们排忧解难,并借此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二、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从大学生当村官的现状来看,总的来说取得不错的效果,但是大学生村官政策尚在探索阶段,在摸索中前进,创新中发展,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阻力与困难:(一)社会环境问题。一是部分领导
6、认识不到位,重视度不高,管理上较松散。大学生村官是一件新生事物,很多乡镇领导并没有认识到选派大学生村官的重要意义,没有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需要大学生这样人才和技术支持的,没有认识到大学生村官能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空中逐渐成长和成熟,往往把大学生“村官” 借调到乡镇上班,大部分从事事务型工作、文书一类工作,导致村里的大事管不了,小事管不着,琐事可管可不管,平时可去可不去。他们名义上是书记、村长助理,实际上是最勤快、最听话、最得力的“短工” 、“杂工” ,随叫随到。二是村干部排斥。由于大学生“村官 ”工资由上级发放,因此,村领导认为大学生“村官”是“上边”的人,对其呼之则来,挥之则去,疏于管理,
7、放任自流。部分村干部认为大学生村官的到来是对自己的一种威胁和挑战,抢自己“饭碗”;也有极少数村干部认为自己培养大学生村官成才之后,会被抽回上级使用,对农村没有实际的收益,因而不想让大学生村官插手本村的工作,一般就安排其打字、写报告、送材料等琐碎之事,将大学生村官当做摆设的“花瓶” 。(二)大学生村官自身的问题。.1.思想上认识不够深刻。刚毕业的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工作,不知道该干什么,整天感到一脸茫然,无从下手。在村里除了一般的打字,调查,偶尔写个简单的材料外,便无所事事了。无法真正的参与到农村的管理事务中去,整天不知道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对担任村官工作缺乏实质性考虑和安排,没有主见,只一味的听从
8、领导的安排与调遣。还有部分大学生对在农村工作缺乏长期扎根农村、服务农村的思想准备,把村官工作当成一种跳板,没有真心实意的在农村工作,对农村工作缺乏热情和钻研,从而影响了工作效果。 2.能力缺乏,难有作为。大学生刚刚踏入社会,缺乏丰富的阅历和实践经验,而且农村的人际关系十分复杂,矛盾繁多,与村干部和村民的沟通存在障碍,很难融入群众,找到工作的切入点。但是农民对大学生村官的期望很高,普遍期待大学生能够带来资金、农技、信息、市场方面的服务,遗憾的是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村官专业不对口,不具备这些能力,无法将所学的东西应用于实践,让大学生经常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3.态度不端,作风不实。虽然大学生拥有较高的文
9、化,但是不能自满亦不能自卑,需要端正态度,严格要求自己,目前在一部分大学生村官中存在“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不思进取,缺乏独立的思考,往往是被动地去执行上级党委、政府和村两委交予的工作,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有一部分大学生村官总是以村官自居,到处耀武扬威,不能脚踏实地,沉下身来工作。很难真正和群众建立感情,对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知之甚少。(三)管理和操作上的问题。.1.教育培养不够,使工作难以深入农村。大学生到基层工作,对于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也是一个不小考验。他们急需在下基层前和工作过程中,经常得到更多的理论指导、经验引导和方法辅导,从而不断地充实自己, 丰富自己
10、,提高自己。但实际上,选拔时从招聘宣传、报名审查、笔试面试,到考察录用, 每个环节乡镇和部门都是非常重视和严格录用以后除了上岗培训之外,并没有得到经常性、系统性、全面性的理论培训、心得交流和工作研讨,较多的只是以会代训而已,这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相距甚远, 对坚定他们的信心 ,稳定他们的思想,提高他们的素质 ,增强他们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2.政治激励不到位,使思想难以扎根农村。选派大学生三年志愿服务期满后,面临再次就业,虽然上级出台了考公务员、考研方面的优惠措施,但对表现优秀、自愿留在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没有出台定向考录公务员和事业干部等激励政策,许多人缺乏长期留下去的信心。到农村工作三年,很多人的
11、专业知识已经落下,要考研、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等也比较困难。很多大学生对下基层,更看重的是三年后在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中能获得优惠政策,如果不能用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优先的政策来吸引大学生,那么其后顾之忧将成为大学生流失最重要的原因。3.各地管理办法层次不齐,使工作积极性受损。中央提出大学生到基层工作从根本上为大学生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在实际操作中,各地各级政府均提出选聘大学生到基层工作的计划,但所聘大学生村官的待遇却大不相同,造成同一身份,同一工作,不同待遇,这将会影响到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进而使大学生村官这支队伍的思想受到极大的波动。.三、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培养与管理机制的建
12、议自 2007 年县委组织部选派大学生任 “村官” 以来,钟山乡先后分配来 11 名大学生村官,现已实现 “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 计划,为我乡村级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但是如何使大学生走出学校模式,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新工作,带动一方经济发展,成为各级党委、政府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下面,笔者尝试从“培、管、用 ”三个方面提供一些建议:(一)创新培训方式,强化实践重成长。1.狠抓学习培训打基础。以基层党校为阵地,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大学生村官开展各类培训,通过对党的重大理论理论成果培训教育,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素养;同时定期邀请各专业技术骨干、有丰富农村经验的行家里手
13、、村干部为大学生村官现身说法,面对面传授有关农村工作知识和工作方法,提高他们实际工作的能力,帮助他们更快的适应基层工作。2.乡镇跟踪培养促提高。将大学生村官纳入乡镇机关干部培训范围,参加乡镇工作例会和乡村重大活动,听取村书记的工作汇报,发表见解,指导他们开展工作,调动工作的积极性。把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工作纳入对驻村领导、村干部考核机制,每位领导干部、驻村干部要联系一个村官,主动要求他们定期汇报思想和工作,找他们定期谈话,及时解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特别要引导他们积极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办大事,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专业优势,为所在村的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要做到凡是有村官所到
14、的村,就有新门路、新发展、新面貌。对原任职的老干部,要消除他们的不正确想法,不遗余力的搞好传、帮、带工作。.3.实行联系特殊村民制度。在全面落实乡村帮扶管理责任的同时,明确要求大学生村官联系 1-3 户村办企业、致富能手和贫困户,以此加强群众联系,促其融入农村,增强为民办事能力。4.全面参与农村工作,强化实践锻炼。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实质性村级事务分工,有意识的给他们下任务、压担子,尽可能多的安排他们参与中心工作和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使他们在实践中历练本领,提高农村工作能力。(二)严格规范管理,考核激励添动力。1.建立完善的三级管理体制。一是乡镇级管理。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管理制度:如
15、上班作息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工作日志制度等具体的制度,明确岗位职责,确定工作目标,定期不定期的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巡查,让他们有事可干、有章可循、有责可究。同时根据 2008 年县委制定的桐庐县选聘到农村社区任职的高校毕业生管理考核办法,明确制定管理内容,实施严格的考核监督制度,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群众测评与乡镇考评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的考核,考核结果归入本人档案。二是村级管理。对平时工作,由所在村进行重点管理,特别是上下班时间、工作方法、请假销假等方面,严格按照有关要求,从严管理。三是自我管理。建立大学生村官自我管理体系,由传统的灌
16、输式管理向引导式管理转变,定期开展活动,引导大学生村官加强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2.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工作热情。从待遇上激励,对于年度考核称职以上的大学生村官,每人每月发给绩效考核津贴,以此达到提高大学生村官工资福利待遇,适当拉开大学生村官待遇差距,强化管理服.务,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政治上激励,把思想进步、工作主动性强,工作成绩明显的大学生村官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精神上激励,每年通过乡、村两级推荐、县级考察的方式评选“县级优秀大学生村官”,进一步调动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3.给与政策倾斜明朗化,切实解决大学生村官的后顾之忧。要设计好大学生村官任期届满后的分流导向机制,
17、确保各项优惠政策充分落实,保证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实实在在的政策保障,解除后顾之忧,使他们感到有奔头,有盼头。(三)搭建使用平台,想方设法促成才。一是以岗用人,积极探索岗位平台。根据上级文件规定,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是中共党员的一般任命为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是中共预备党员或非党员的,任命为村委会主任助理。这些任职的规定,给大学生村官提供一定施展才能的平台,同时结合大学生村官的专长,乡镇党委、政府要重点培养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尽早将他们放在村主要领导位置上锻炼,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积极探索现有村干部淘汰退出机制,给大学生村官多腾“位置”,为他们更好更快成才开辟通道。在坚持以农村工作这个平台的基础上,每年
18、有计划的选派一定数量的大学生村官,采取分期分批的方式,到乡镇党委、政府或上级部门的阶段性重点工作及综合业务部门或者条件比较艰苦的部门进行定岗挂职锻炼,了解整体情况,开阔工作视野。二是以平台锻炼村官,用成绩来发展平台。一方面,要引导“ 村官”在农村做出出色的成绩,让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业绩,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认可中拥有成就感,体现大学生村官的自我价值。另一方面,对三年期间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度高的“村官” ,要及.时选拔到重要岗位进行锻炼,为他们积极创造“想干事、干成事” 的平台。总之,培养是基础,管理是保证,用好是根本,成才是目的。选聘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和社区任职,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现
19、无章可循,但是目的不会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大胆探索,开拓创新。思考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问题,为大学生村官创造一个良好的、长期的、稳定的能够让大学生村官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工作环境,真正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他们的生力军作用。积极探索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新机制为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特长、整合资源优势、激发潜能素质,探索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新机制,玉城街道在近期出台了关于加强到农村和社区工作高校毕业生管理的若干规定 ,按照专业与岗位要求相匹配、递进培养与动态管理相结合、个人意愿与岗位设置双向选择等原则,经由大学生村官个人申报,乡镇党委推荐,企业配备岗位等途径,选取了
20、11 名大学生村官与街道非公企业实施“区域化结对共建”,从而实现资源配置优化,政府与企业 “双向培养”, 真正让大学生村官接触社会、磨练自身,在综合素质、知识水平、管理能力上有全面的提高。一、主要做法:(一)在人员选配上,实施双向选择、理性配置,实现资源最优化。在企业层面,通过精心选择,挑选了十几家党支部凝聚力较强、硬件设施完备、党建工作积极性较高的非公企业,作为开展大学生村官党建结对活动的试点工作对象;在大学生村官层面,采取自主报名的形式吸收村官参加活动,经街道初步筛选确定了 12 名党员村官作为结对活动的第一批试点对象。在分配方式上,采取了“双向选择、二次分配”的方式:首先由街道办事处依照
21、专业与产业相对应的原则进行初次分配,并将企业概况、大学生村官的个人专业、履历向双方公布,其次由结对双方根据其自身需求进行调整,通过两轮分配,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化配置。近期,街道办事处已召开了结对共建动员会,带领大学生村官进企结对,落实企业做好结对大学生村官的岗位安排。下阶段,准备进一步扩大工作范围,将 41 名大学生村官全部纳入结对共建机制。(二)在培养措施上,实施个别设计、动态管理,实现培养个性化。街道结合企业党建工作及大学生村官个人情况,指导大学生村官做好结对共建活动规划 ,规划表包括大学生村官个人简历,性格、爱好、特长、缺点等自我剖析,结对共建规划及分阶段目标,引导大学生村官明确非公企业党
22、建工作各个阶段的工作目标和重点,在进行自我总结中不断修正和完善自我;企业依照行政管理人才、专业技术骨干、党建工作人员等培养目标,为大学生村官设立岗位目标,安排专业人才结对互助,帮助大学生村官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挖掘潜能;街道合理利用大学生村官工作周志和 QQ 群等信息化平台,及时了解在非公企结对村官在业党支部学习锻炼的情况,并定期组织大学生村官进行评议讨论,帮助解决其在企业党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三)在激励机制上,实施星级评定、跟踪考核,实现管理人性化。结合企业“创先争优”活动,把大学生村官纳入到企业公开承诺体系中,结对村官就党建联络员这一新身份专门开展公开承诺活动,做好践诺履诺工作,每月上报
23、一次创先争优履诺表 ,依照培养“五带头”党员目标,明确大学生村官承担和开展“五个一” 工作,即:开展一次企业党建专题调研;领办一件员工满意的好事实事;结对一名企业业务骨干;记好一本工作周记;当好一名远程教育管理员。街道将村官在企业中的表现纳入到星级考核体系中,对其日常考勤情况、工作完成情况、履职情况等各方面表现进行考核,考核结果采用星级评定方式,按二星到五星进行评定,考核结果为优秀的,评为五星“村官”,考核结果为称职的,按考核得分由高到低从四星到二星。针对考核结果,划拨五万元专项资金,对大学生 “村官” 将给予一次性的物质奖励。二、取得成效:(一)发挥了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特长,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24、通过“双向培养”工程,结对培养人对照“成熟” 、 “管理”、 “技术服务”、 “创业创新”、 “党建宣传”等具体目标,针对不同类型的大学生“村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得大学生村官能够既“沉下身”充分发挥专业所长、深入基层工作,又能“浮上来”认真分析自身发展方向。如华辰电器公司的党建联络员汤仁委,根据自身法律知识特长,为企业员工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律咨询服务,既服务了广大的企业员工,又提高了自身的宣讲和协调组织能力。(二)配强了非公企业党支部力量,党建成果得到巩固。通过“结对共建”活动,一方面为非公企业党组织配强了力量,解决了部分非公企业党建宣传力量薄弱的问题,另一方面拓宽了企业与街道党工委的联系
25、渠道,便于街道及时了解企业党建信息。如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结对村官充分扮演好了创先争优宣传员的角色,通过指导企业党员开展公开承诺、参与编发企业内部简报等形式,营造出良好的“比、学、赶、超”的争创氛围,同时积极报送信息,大力宣传企业中涌现的创业创新、关爱帮扶、服务企业的先进典型。(三)提供了创业创新契机,村官“出路”得以拓宽。双向培养联系人给予大学生“村官”参与创业过程中的生产、管理、洽谈、人际等多处锻炼机会,为大学生村官创业积累了真枪实战的经验和广泛的人脉资源,而大学生村官则积极利用自身头脑活、信息多、闯劲足的优势,逐步着手开展自主创业。如鳝湾村大学生村官郭文君,通过多方融资,成功注册了一家
26、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目前公司经营活动已步入正轨。 (林晨曦)“三个三“措施强化大学生村官管理培养为培养好、使用好大学生村官,秀山县采取“三个三”措施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培养。强化帮带关爱,促角色转变。一是“亲情化”帮教。建立县乡镇党委班子成员、村支“两委”负责人和上届大学生村官与大学生村官“31”结对帮扶制度。通过组织定期汇报、下村看望、座谈等方式,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帮助其尽快进入工作状态。二是“优质化”服务。工资、津补贴比照机关事业单位新招录人员.按月足额予以兑现,并为每人办理 200 元/年的人身意外伤害、住院医疗等综合保障险。对政治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
27、众反映好的大学生村官,在担任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评优评先等方面优先推荐。三是“立体化”交流。采取节日慰问、电话咨询等形式,在乡镇党委与大学生村官间搭建交流和沟通的桥梁,及时关心大学生村官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举办新老大学生村官座谈会,安排上届表现突出的大学生村官作报告,讲述在农村工作的成功经验和真实感受;开通秀山在线论坛、大学生村官 QQ 群,在大学生村官间构建网上交流平台,促进其相互学习、相互关心,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强化管理服务,促“落地生根”。一是“自主化”选择。在对全县乡镇及相关行政村进行整体介绍后,依据大学生村官的考试成绩,采取从高分到低分自主选择的方式进行分配,充分
28、体现了公平、公正、民主的原则,有效避免了传统分配方式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做好到村工作大学生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二是“记实化”工作。要求大学生村官每天记录工作日志、民情日记,每月向乡镇党委结对领导汇报近期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乡镇党委每季度向县委组织部汇报表现情况,县乡两级每半年统一研究一次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有针对性提出对策,促其“落地生根”。三是“度量化”考核。建立目标管理制度,大学生村官每年初向乡镇、村提交年度工作目标,并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年终进行双述双评,实现县、乡、村“三级联考”制度,考核结果记入个人档案,作为大学生“村官”入党、培训、奖励、转录等重要依据。强化教育培训,促能力提高。一
29、是“乡土化”培训。邀请党校老师、乡镇及部门负责人,就秀山县情、农户万元增收、农村政策法规、基层等专题开展培训;同时,组织大学生村官参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进行为期三天的岗前适应性体验,邀请该村党组织书记,讲述建设新农村的经验和农村工作方法,帮助他们了解工作、找准定位,扫除由学生成为“村官”的思想盲区。二是“异岗化”锻炼。岗前培训结束后,安排大学生村官到所选派.乡镇机关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适应性锻炼,掌握处理公务的基本程序,为其顺利进村开展工作奠定的基础。三是“精细化”培养。举办“村官”创业大赛,组织大学生参加青年人才论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在工作中给大学生“村官”压担子、加任务,促进大学生村官在
30、实践锻炼中成长。 努力构建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的长效机制肃州区委常委 组织部长王其平关于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与研究作者:肃州区创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26 更新时间:2010-11-27 开展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大学生就业,建设一支熟悉农村工作的干部队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为了深入了解肃州区大学生队伍建设情况,近期我利用下乡检查指导工作的有利时机,深入乡镇村组一线,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就大学生村官学习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走访,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构建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长效机制问题提出了一
31、些意见和建议。一、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整体情况:近年来,按照中央有关精神,省、市相继选聘了一批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基层工作。截至目前,肃州区共有 199 名大学生村官活跃在新农村建设一线,他们学历高,知识结构新,有干劲,创新意识强,为农村的改革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和抱负的舞台,实现了促进农村发展与锻炼培养人才的双向效应。在调研中我了解到,我区的大学生村官大部分工作积极肯干,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协助村两委做好村里的工作和当地乡镇交办的事项,使农村工作呈现出新气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善了农村干部队伍结构。选拔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打破了人才的城乡壁垒
32、,有效地推动了人才资源向农村的流动和倾斜,弥补了一些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较低、观念陈旧的缺陷,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有效改善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提升了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在走访中,各村的村干部几乎一致认为,大学生村官年轻有思想,文化水平高,他们的到来整体提高了村两委班子的文化知识水平,带动了思想解放,村班子运行效率和工作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二是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大学生村官入村任职后,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主动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和市场信息,在如何实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选择经济发展模式等问题上,积极开展调研活动,为乡镇和村
33、委会出谋划策,为农民出点子,想办法,寻求致富门路,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银达镇银达村村主任助理屈谦,选取了两位带头示范性好、创业愿望强、农业技术水平高的党员,为其担保贷款 3 万元,集中扶持.他们建设反季节拱棚 30 亩,带动村其他农户完成百亩反季节拱棚蔬菜大棚的建设。经过示范带动,银达村蔬菜种植面积从三年前的不到 200 亩发展到现在的 2250 亩,增长了十多倍。果园乡果园沟村村主任助理张生财,了解到农户改善居住环境的愿望后,大胆提出了在村委会附近建设楼院式中心村,让农民在乡里也能住楼房的设想。在村班子的全力支持下,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紧张施工,一个占地面积 14 亩,建筑面积 12000 多
34、平方米花园式住宅小区拔地而起,100 户农民成了这里的第一批住户,祖祖辈辈的农民不出村也和城里人一样住进了环境优美、条件便利的楼房里。三是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在调查走访中,我了解到部分大学生村官发挥自身法律知识丰富、见识广、群众比较信任的优势,积极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积极化解、灵活处理农村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并采取法律讲座、以案说法、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与村民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有效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如总寨镇沙河村的村主任助理贺兴明,利用自身学习法律专业的优势,在村任职期间,对村民纠纷案件进行了分析归类,对属于日常纠纷的一般性案件,不厌其烦,多次到当事人家中上门进行调解,由于他知法
35、懂法、处事公道,所有纠纷案件在经他调解后都得到了圆满的处理,防止了矛盾的激化升级,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认可。他本人也因工作出色,被抽调到镇司法所协助工作,经常下村调解村民纠纷,成了镇里有名的矛盾纠纷调解员。四是丰富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大学生村官大多思想观念新,文化水平高,自身才艺多。他们到村任职后,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宣传站点、村级文化活动室、宣传栏等平台,大力宣传党的农村政策和方针,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大力倡导文明村风,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带到农村,破除了一些歪风邪气,极大地丰富了农民业余文化生活。总寨镇三奇堡村村主任助理祁玉宁,借助文化科技部门“三下乡”活动的开展,在村班子的支持下,
36、积极争取在村委会修建了一处文化活动室,办起了“农家书屋” ,定期组织农民群众学习农业科技方面的知识,满足了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需求。他还利用农闲时间,组织农民开展乒乓球、篮球等体育活动,成立了村民自乐班,每逢节假日和晚上,组织农民开展体育比赛和文艺演出活动,受到了全村村民的肯定和支持,极大地丰富了农村业余文化生活,也很好地抑制了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现象,使三奇堡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村和精神文明先进村。五是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走访中我了解到,有个别村原来村两委的基础工作不是很规范,开会没有会议记录,图书室没有人管理,文书档案也没有系统整理,更没有建立制度规范,村级组织阵地建设滞后,村党支部作用
37、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来了以后,这些问题都得到了有效解决,村里的组织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观,党建工作逐步得到规范。在清水镇屯升村,我了解到该村村委会主任助理,大学生村官李建刚,在镇党委的指导下,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政策法规的学习,和村班子成员一道对村党支部各项制度重新进行了修订完善,先后制定了村党支部工作制度 、 党员三会一课制度 、 四议两公开工作制度等规范性的制度汇编,协助村支部书记做好党员发展、远程教育站点管理等工作,使村班子建设得到加强,班子的整体合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二、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我区大学生“村官”队伍总体是好的,大多数都能够坚定自己的理
38、想,都能够经受磨练,都想在广阔的农村有所作为,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上还没有完全扎根。大学生选择到农村担任村官的原因较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就业的考虑。他们在担任一段时间村官后,会通过考公务员、招录到城市机关、提拔等途径,脱离农村基层。调研中,在回答我“你愿意从事大学生村官最长年限”的问题时,大多数村官选择了“35 年” 。大部分大学生村官只是把到村任职工作当成一种向上跳的踏板,并没有长期扎根农村工作的打算。二是工作上不够深入。调研中,我了解到部分乡镇由于考虑到村上食宿不能很好解决,交通不便利等因素,把部分大学生村官借调在乡镇机关工作,村官工作以乡镇为主,深入村
39、组指导工作时间少,作用发挥的还不是很充分。三是能力上需要提高。大学生“村官”虽然文化水平普遍较高,但由于他们大多刚刚走出校门,未曾接触过农村基层工作,对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掌握的较少,理论水平不高,经验相对欠缺,面对错综复杂的农村工作难免有时束手无策,一筹莫展。个别大学生“村官”对此思想准备不足,存在畏难情绪,在主动适应农村工作上缺思路、少办法。四是身份尚不明确。在调研中我了解到,大学生村官属于“乡镇管理、服务基层”的性质,在“扮好什么样的角色”上没有明确定位,在乡镇大家把他们当成村官,在村里村民把他们当成镇里的干部,使他们陷入对自身角色的困惑,不利于大学生村官们在农村开展工作。三、进一步加强
40、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的对策及建议:从调研情况看,我认为当前我们应在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加强考核管理、健全激励帮扶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努力形成一套符合实际、科学有效的大学生培养管理长效机制,使大学生村官在农村能“下得去、会干事、干得好、待得住” 。1加强教育培训,实现角色转变,确保“下得去” 。大学生村官缺乏农村工作经验,是他们无法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农村工作的主要原因。要以强化学习教育培训为抓手,建立经常性教育培训机制,帮助大学生村官熟悉情况,努力强化他们服务基层的能力素质。一是定期举办大学生村官集中培训班,邀请有关专家和领导就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常用法规、矛盾纠纷调解、新农村
41、建设、村务管理等专题进行授课辅导,安排经验丰富的村班子成员和优秀村官就如何做好农村工作现身说法,帮助大学生村官了解和熟悉农村工作,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二是定期举办大学生村官座谈交流会或“大学生村官论坛” ,让大学生村官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谈体会和感受,总结成绩、寻找不足、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三是在大学生村官中推行学时学分制管理,大学生村官年度教育培训总学时不少于 100 学时、总学分不低于 70 学分,提高大学生村官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2突出实践锻炼,提高综合能力,确保“会干事” 。通过实践锻炼,搭平台、压担子,使大学生村官在实际工作中经受磨练和考验,是大学生村官成长进步的重要途径。
42、要以强化实践锻炼为手段,搭建多层次帮扶培养机制,不断提升大学生村官从事农村工作的能力水平。一是建立“1+2”导师帮带制度,为每位大学生村官确定一名乡镇科级干部、一名包村机关干部、一名村班子成员为导师,经常了解大学生村官思想动态,为其教授工作方法,帮助其解决思想、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有针对性地安排大学生村官到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整村推进项目村任职,按组织程序担任党组织副书记、主任助理、团妇组织负责人或重点工作推进组成员,提高大学生村官协调指导、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村官在乡村党群业务、司法调解、农技推广等不同岗位之间进行交流,使他们在多个岗位、多种职位上经受锻炼,增加
43、工作阅历,丰富.工作经验,提高处理农村事务的能力。3建立配套措施,强化管理考核,确保“干得好” 。加强对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管理,是促进这支队伍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一是对大学生村官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乡镇要与大学生村官签订年度目标管理责任书,对各项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年底集中兑现奖惩,增强大学生村官工作责任意识。二是在大学生村官中组织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每天记一篇民情日记,每月汇报一次工作开展情况,每半年递交一份调研报告,每月公布一次出勤情况,督促大学生村官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三是严格大学生村官日常管理,制定大学生村官考核管理办法,将大学生村官考勤情况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督促其认真遵守服务
44、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四是将大学生村官年度考核纳入机关干部年终考核,由组织人事部门统一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提拔任用、评优树模、推荐就业、扶持创业的重要依据。4落实激励措施,激发工作热情,确保“待得住” 。大学生村官刚从学校毕业不久就走上了工作岗位,面对新的工作环境,特别是面对条件相对艰苦的农村工作,思想波动较大,工作适应过程慢。组织人事部门作为大学生村官的“婆婆” ,要多多关心他们的成长进步,为他们的成长成才创造好的工作环境,充分调动他们在农村工作的积极性。一是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按相关规定为大学生村官及时办理养老、医疗和人身意外伤害等保险,解决其后顾之忧,保证大学生村官各项待遇落实到位。二是
45、将QQ、网站、邮箱等现代通信工具进行有效整合,成立“大学生网络党支部” ,实时更新中央、省、市、区关于大学生村官的新政策、新措施,定期开展问题解答、思想辅导等工作,为大学生村官搭建沟通交流、学习提高的平台。三是积极鼓励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或自谋职业,对有创业热情和创业项目的大学生村官,通过设立大学生创业担保基金的方式给予政策扶持。四是建立健全选拔培养机制,对工作实绩突出、干部群众满意、考核成绩优异的大学生村官,优先表彰奖励,优先列为团妇组织推优对象,优先发展为党员,优先列入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实行“二次分配” 实施“分类培养”构建 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 新机制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
46、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培养党的接班人、使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重要举措,是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从基层和生产一线培养选拔优秀人才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泗阳县结合本县实际,在大学生村官培养方面进行探索实践和有益尝试,建立了大学生村官“二次分配、分类培养”制度,在创新培养方式、完善培养机制方面,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富有特色的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之路。坚持以人为本,设定“个性化”培养方向,体现个人奋斗目标与组织培养方向的有机统一。发展要有目标,培养要有方向。找准发展目标、规划培养方向是“分类培养”的首要环节。按照“引导不主导、承办不包办”的原则,一方面尊重大学生村官个人的“感性选择”,另一方面重视组织
47、上的“理性配置”,从源头上保证了大学生村官培养方向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一是明确分类培养原则。按照个人意愿与岗位设置相一致、专业与产业相对应、潜能素质与岗位要求相匹配、递进培养与动态管理相结合四个原则,因人制宜地确定大学生村官的发展目标和培养方向,把科学引导和理性选择、培养措施与个人需求、潜能素质与成长方向、事业需要与长远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保证大学生村官“干事有目标、流动有方向”。二是统一分类设置标准。根据大学生村官的个人成长需求和农村基层工作的实际需要,从总体上为大学生村官设置四个培养方向,并严格规定选拔标准:“双强型”村干部,从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群众认可度较高、发展潜力较大的大学生村官中选定
48、;乡镇党政后备干部,从担任村支“两委”正职和聘期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中选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骨干,从县乡事业单位急需、所学专业对口、服务意识较强的大学生村官中选定;优秀企业家,从市场意识敏锐、想创业、能创业的大学生村官中选定,体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培养理念。三是严格分类审批程序。在大学生村官工作半年以上、综合素质得以展现、个人想法相对成熟的基础上,经过本人申报意愿,乡镇党委考察推荐、县委组织部集体研究等步骤,确定其培养方向,并根据实际需要对其岗位进行“二次分配”,实施“分类培养”,先后有 136 名大学生村官被列为分类培养对象。坚持按需施教,实施“差别化”培养措施,体现共性需求与个性培养的有
49、机统一。大学生村官分类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具有具体性、针对性、多样性等特点。为此,要根据大学生村官不同培养方向,紧扣履职能力需求,突出培养重点,凸显分类特点,组织实施“四大工程”,促进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一是实施“强基拓源”工程。对列为“双强型”村干部的大学生村官,纳入村支“两委”正职后备干部,帮助制定年度规划和聘期目标,进行设岗定责,组织公开承诺,并建立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组工干部、扶贫工作队员和优秀村党组织老书记“4+1”结对帮带体系进行重点培养。同时,积极搭建民事纠纷调解、便民服务代理、劳力调查推介、远程教育管理等“十大平台”,全面推动参与村级组织事务管理,着力提高处理村级事务和解决基层问题的能力。二是实施“递进培养”工程。对列为党政后备干部的,专门制定“111”培养锻炼计划,即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每月召开一次汇报会、每季度开展一次工作经验交流会、每半年开展一次现场观摩会,促进其互评互比、创先争优。同时,统一纳入县委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四个一”学习范围,组织参加县内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培训,安排到省委党校进修培训,组织到县城管、信访和招商等热点岗位跟班学习,着力提高政策理论和组织协调能力。三是实施“定向培育”工程。对列为县乡事业单位业务骨干的,开展“一帮一”结对活动,安排县乡专业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