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试论从历史发展角度看侦查措施丰富和发展.doc

上传人:春华秋实 文档编号:2788231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从历史发展角度看侦查措施丰富和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试论从历史发展角度看侦查措施丰富和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试论从历史发展角度看侦查措施丰富和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论文关键词侦查 措施 发展论文摘要 侦查措施,是侦查部门根据侦查活动的需要,为发现、揭露、证实、控制和预防犯罪,依法采取的各种手段和方法的总和。从历史发展的轨迹看,侦查措施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多样性经历了从低到高的发展历程。目前,我国的侦查措施运用现状是:一些科学技术含量较高的侦查措施开始适用并逐渐推广,但适用范围尚不够深广,适用效果也有待强化;传统侦查措施的策略性和技巧性大大提高,但仍需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以使其更加理性和有效;侦查措施的规范性日益加强,但立法滞后、立法缺陷等问题仍然存在,制约着侦查措施的进一步规范化。基于这样的现状,侦查措施的丰富和发展主要是加强和提高侦查措施的技术性

2、、规范性和多样性。侦查措施,是侦查部门根据侦查活动的需要,为发现、揭露、证实、控制和预防犯罪,依法采取的各种手段和方法的总和。侦查措施的选择直接影响侦查目的的实现。侦查措施服务于侦查目的并且服从于侦查目的,而侦查目的能否实现依赖于侦查措施的实施。一、侦查措施的历史发展轨迹侦查实践活动由来已久。早在出现犯罪行为的原始社会后期,作为查明犯罪、惩治犯罪人、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的侦查实践活动就已出现。侦查实践活动与犯罪活动相伴产生,并与犯罪活动的客观形势和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犯罪活动的发展,决定了侦查措施的发展。总体上说,收集证据和查明案情的基本措施大都是现场勘查、讯问、调

3、查访问等,但是,由于特定历史时期人类文明发展程度不同、犯罪形势不同,这些在形式上都被称为现场勘查、讯问、调查访问等措施,在科学性、规范性、策略性等方面具有根本性的差异。考察历史发展轨迹,可以发现侦查措施的发展规律和必然趋势。(一)侦查措施的科学性经历了从低到高的发展历程在这里,科学性不仅指侦查措施的技术性和先进性,还包括其合理性和策略性。在虽有丰富侦查实践活动但却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古代社会,侦查被视为查明案件事实和抓获犯罪嫌疑人的工具性活动,人们对侦查.措施的总结和提炼,主要以实用为主,对与实际操作不直接相关的抽象理论几乎毫不关注,对侦查措施的研究也未能超出经验性积累和直观感悟的层次,缺乏抽象

4、理论的升华。例如,在调查访问中比较注重策略性,虽然也有一些心理学、语言学和逻辑学等知识的运用,但均带有浓厚的自发性或经验性色彩,因此适用起来规范程度较低,效果也不稳定,可靠性较低。至于需要科学方法做支撑的一些侦查措施,如侦查实验、现场痕迹的分析和鉴定,则更加不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往往只是对人们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简单的套用,或直观的比较。随着人类社会的科学文明水平得到极大提高,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多研究成果被运用到侦查领域,提高了侦查措施的科技含量,使侦查措施的合理性、先进性和科学性大大提升。注重其他学科研究成果在侦查领域的转化和运用,使侦查措施从个别的、偶然的经验操作上升为普遍的、必然的规范行

5、为,有力地保障了侦查结论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除了借鉴和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在侦查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形成的基础性理论也使侦查措施及其运用更加趋于理性和自觉。(二)侦查措施的规范性经历了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这里所说的规范性,既指法律对侦查措施的实施作出规定的有无及其完备性,也指实践中侦查措施在不同侦查活动中运用的一致性。古代的侦查措施同样存在某种程度的规范性,例如,我国古代法律(特别是(唐律)对刑讯的方式、程序等有明确的规定,体现出法律对侦查措施的规范性要求。但是总体来说,法律对各种侦查措施的规定完备程度不高,甚至完全缺乏规定。一方面,有的侦查措施虽有一些规定但却不完备,如强制措施。在古代中国,对强

6、制措施的规定主要是明确官府和司法官员拘留嫌疑人和被告人的权力,以及不恰当履行这些职责可能产生的后果,但对拘留和逮捕的期限、关押场所和关押方式等则一般没有规定;另一方面,有的侦查措施则完全缺乏规定,如秘密侦查措施。秘密侦查措施的实施与否及实施限度,可以由有权机关或人员任意决定。由于法律规定不完备或根本没有法律规定,类似的侦查措施在不同案件侦查中的实施方式、步骤不尽相同,侦查措施常常因人而异、因案而异,不具有稳定性和普适性,侦查措施的实施和侦查结论的准确性因而缺乏制度性保障。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侦查措施的规范性也日益提高,突出表现为侦查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一方面,随着

7、时代的发展,诉讼观念的更新和立法技术的提高,法律、法规对侦查措施的实施方式、条件等作出了较为完备的规定;另一方面,司法的公正性也要求在不同案件侦查中的侦查措施在实施方式、实施条件等方面应当保持一致,做到相同情况相同对待,不同情况不同对待。这一点可以从近、现代各国法律对诸如询问、讯问、辨认、现场勘查、搜查、逮捕等各项侦查措施予以明确规定中看出。1 2 3 4 5 下一页 (三)侦查措施的多样性经历了从单一到丰富的发展历程侦查措施的多样性由人类社会整体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方式所决定。总体来说,在人类认识能力总体较低和认识手段简单的古代社会,侦查措施较为单一,而在人类认识能力总体较高和认识手段丰富发展的

8、当代社会,侦查措施的多样性也较强。在人类整体认识方式单一、认识能力低下的情况下,口供是侦查中最有效、最可靠的证据,人们必须或者说不得不重视和依赖口供。侦查人员由于缺乏有效的查明案件事实的依据和手段,往往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或主观推想确认犯罪嫌疑,而证实或*这种主观推想的依据莫过于犯罪实施者本人的认可或否认,因此口供成为最有效的证据;基于趋利避害的本性,承认犯罪后将要承担的消极后果能够促使人们不胡乱承认自己未实施过的罪行,因此,口供也是最可靠的证据。在古代社会,最主要的侦查措施就是调查访问和讯问,都是针对人实施的,旨在获得能够直接查明案件事实的人证。而在认识能力较高和认识方式多样化的历史时期,人们

9、有了探索多种侦查措施的智力前提,同时犯罪形势的发展变化、法治及其要求等也使侦查人员有了探索多种侦查措施的必要性和动力。只有以丰富多样的侦查措施才能满足发现、收集、运用证据,发现犯罪事实和认定犯罪嫌疑人的需要。从上述侦查措施的发展轨迹分析中可以发现,侦查措施科学化、规范化和多样化程度主要受到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一,特定历史时期下社会的整体智力发展水平,集中表现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侦查活动中的引人和运用;其二,特定历史时期下社会的法治发展水平,包括法律制度的完善程度和法治观念、法律意识等;其三,特定历史时.期的犯罪客观形势,如犯罪数量、犯罪形式、犯罪的智能化程度、暴力化程度等等。总之,在整体智

10、力化发展水平和法治化发展水平不高、犯罪的数量和质量较低的社会里,侦查措施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多样性均较弱,而在整体智力化发展水平和法治化发展水平较高、犯罪的数量和质量较高的社会里,侦查措施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多样性也相应地比较强。二、我国侦查措施的运用现状从法治观念和法治化建设来说,当前侦查部门有罪推定观念和无罪推定观念兼而有之、口供主义观念和物证主义观念兼而有之、纠问主义观念和程序正义观念兼而有之;从侦查工作的整体情况看,我国正在经历着从适应静态社会条件下以人力劳动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型侦查,向适应动态社会条件下以高科技手段运用为主要特征的精密性侦查转变的过程,在此背景下,当前我国侦查措施的实施具有

11、如下特点:(一)一些科学技术含量较高的侦查措施开始适用并逐渐推广,但适用范围尚不够深广,适用效果也有待强化近现代的侦查活动一直比较关注其他学科,特别是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在侦查领域的引人和适用,使侦查工作的科技性和智能性越来越强。在我国,在侦查措施的科技性方面,近年来最值得关注的就是信息网络技术在侦查措施中的运用实践及其成果。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侦查破案的传统方法,传统的调查摸底工作在许多地方已经被各种信息平台的快速检索查询所取代。侦查的过程转变为各种相关信息的收集和研究的过程;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各种信息系统和信息库的建立,为侦查破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例如,ma 年 10月至 19

12、99 年 3 月,公安刑侦部门开展了打击盗、抢、走私机动车犯罪专项斗争。在此次专项斗争中,刑侦部门借助“全国盗抢机动车辆数据库” 、 “全国进口机动车查询资料网” 、 “全国机动车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和帮助,通过对人户、过户的车辆档案资料与被盗抢机动车资料的批量比对;通过全国被盗抢机动车辆数据库与各地车辆管理所的联网比对;通过对路检路查、清查停车场所等处理违章、肇事车辆与被盗抢机动车数据库的比对等方法,破获一大批走私、盗窃、抢劫机动车案件,抓获一大批犯罪嫌疑人,查获一大批涉车违法犯罪团伙,有效.地打击了汽车犯罪活动。可以说,网络技术在侦查中的运用改变了以往传统的侦查办案方式和侦查部门横向协作的

13、方式,赋予一些传统侦查措施(如并案侦查、摸底排队等)以新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但是,也应当看到,我国现阶段的侦查措施科技含量整体较低,特别是在广大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投入的不足、人员素质整体不高、科技强警意识的薄弱等因素从主客观上极大地制约了侦查措施的科技化,侦查措施的科技性还远远不能满足打击新型犯罪、实现侦查法治化的需要。(二)传统侦查措施的策略性和技巧性大大提高,但仍需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以使其更加理性和有效在大力倡导侦查措施科技化的同时,侦查人员和侦查学研究者们也注意到,调查询问、辨认等传统的侦查措施仍然是调查取证的重要手段,尽管这些侦查措施公开性较强而强制性较弱,但如果不能以恰当的方

14、式展开,同样可能侵犯当事*利或妨碍案件事实的查明。一方面,对于询问、辨认、摸底排队等传统的、常规的侦查措施,理论界和实践部门比较关注借鉴和吸收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使侦查措施的具体实施方法更富有技巧性和策略性,这既有赖于相关学科的发展,也是侦查人员应对侦查法治化发展的体现;另一方面,对于这些传统的、常规的侦查措施,侦查人员和侦查学研究者们已不再仅停留在经验总结的基础上,而是开始系统发掘这些经验做法背后的理论基础,以此提高实践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摘 要 文章从追溯“文化产业”的诞生历程入手, 通过引用多个国家的统计数据,指出了 “文化产业”研究中存在的理论推崇与实际绩效的

15、矛盾, 并从经济理论上加以佐证 ,文章最后提出了在当前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反思.关键词 经济危机;文化产业 ;经济拉动自 2007 年以来,美国“次贷风波”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了全球性经济衰退, 中国也未能幸免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2008 年中国 GDP 季度增幅依次为 10.6%、 10.4%、9.9%、9%, 到 2009 年第一季度,GDP 增幅剧减至 6.1%,二季度稍好 ,也仅 7.1%,形势不容乐观.2009 年初的“两会”期间不断有代表呼吁: 将“文化产业”作为.“金融危机时期新的经济增长点”1 。此前,学术界对“文化产业”的赞美之词一直络绎不绝,诸如“文化产

16、业是全球范围内兴起的新兴产业 ,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P1)、 “文化产业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展示了自己作为朝阳产业的无穷魅力,并迅速成为 21 世纪的支柱产业”(P3)、 “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点和支柱产业”(P1),诸如此类的话语在其他论述中亦屡见不鲜。文化产业真的能够有效拉动经济增长,甚至成为一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吗?对此,本文持有异议,并拟从外国与中国、理论与实践的层面,指出前述命题中存在的值得商榷之处.一、突如其来的“文化产业”1947 年,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领军人物阿多尔诺和霍克海默在其专着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将商业化和标准

17、化了的大众文化称为 “文化产业”, 并批评了“ 文化产业”的平庸、强迫性与单一性。此后英国的“伯明翰学派”尽管得出了与法兰克福学派不同的结论,但采用了同样的“理论- 意识形态”研究范式.1994 年,澳大利亚发表了一个政府工作报告 创意国度,强调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至此,“ 文化产业 ”开始纳入政府施政纲领。创意国度的发表, 标志着人们对“文化产业 ”的态度由原来的理论性思辨转向了现实生活中的倡导与扶持。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澳洲的经济与文化实力并不占优势,因此其政策主张并没有引起世人太多的关注 ,直到 1997 年情况才为之一变.1997 年 7 月,工党赢得了英国大选, 为了应对当时的

18、经济衰退,工党政府进行了机构重组,成立了 “文体传媒部”,力图将“文化产业”作为振兴经济的突破口,并组建了一个 “创意产业专家组 ”,进行创意产业界定、创意产业纲要拟订、创意产业成果计量等工作。1998 年和 2001 年,“文体传媒部”分别公布了当年的文化产业行动纲领,把“文化产业”看作增长最快的部门之一,认为应纳入国家的政治议程。在英国的鼓噪下, 其他国家也纷纷跟进 ,宣布发展自己的 “文化产业” 。一时间,“文化产业”声名大振.但是英国政府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搞清什么是文化产业,以至于它的后继者也陷入了同样的困境。2000 年,奥地利新任命了一位负责艺术管.理的国务卿,他宣称:在未来的文化和

19、经济政策中 ,文化产业是最有前途的行业。在当时的奥地利,没人真正知道他在谈论什么 ,甚至,连这位国务卿本人也不知道“文化产业”到底是什么。虽然“文化产业”已被纳入了奥地利文化政策争论的核心,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已经搞清楚 “文化产业”能够带来什么样的经济增长、艺术进步或文化发展.在笔者看来,所谓的“ 文化产业”不过是从现有的各产业 主要是“第三产业”下属的各行业中抽取一部分, 组成一个“新”的产业形态,使之成为继一、二、三产业之后的“第四产业 ”。 “文化产业”仍然属于传统的三大产业的范畴,只不过在重新排列组合后具有了新的性质与功能。由于各国/地区对“文化”概念的理解存在很大偏差,各国/地区所抽取

20、的“文化产业”的范围也互不相同(表 1)(P53).Domain: more:hgs2w表 1 各国/地区文化创意产业范畴比较分析表由于各国/地区在“文化产业”的界定上难以达成共识,那么我们有理由质疑 :既然各国/地区的“文化产业”外延各不相同,所得到的统计数据就难免缺乏可比性,那么所谓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支柱产业”的说法就值得慎思明辨了.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 尽管各国/地区在“文化产业 ”的范围上存在分歧, 但仍有很大一部分处于各方外延的重叠之处。大卫所罗斯比分析了几种“文化产业”的分类模型,发现在确定 “文化产业”的范围时,各方对以下部门没有疑义: 广播、电影、电视、戏剧、舞蹈、

21、音乐、音像、电子游戏、视觉艺术、广告、摄影、手工艺、出版。事实上,这些达成共识的部门占据了“文化产业”外延的大部分,从而使各国的“文化产业”统计数据又具有了一定的可比性.二、 “文化产业”之经济拉动作用的经验验证世界各国中,英国在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作方面一直处于前列,因此我们决定“ 管中窥豹”: 以英国作为典型 ,通过英国“文体传媒部”的统计数据透视文化产业的经济作用.1 2 3 下一页 在英国,政府和学术界高调宣扬文化产业的重要性, 给人一种任何地方都能发展“文化产业”的幻觉,似乎“文化产业 ”成了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各个地区纷纷宣称要建立本地的“创意中心”或“文.化产业区”

22、,将“文化产业 ”当作一个应当大力扶持和培养的部门 ,全然不顾各地不同的工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历史传统。另一方面,“文体传媒部”提供的数据表明:在英国各大产业中,“文化产业”的经济重要性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大.以 2004 年为例(图 1),在产生的增加值总额 (GVA) 中,“其它服务业”的贡献超过了 2/3,稳居第一主力的位置; 其次是制造业, 其 GVA 占全部GVA 的比重超过 10%;剩下的农业、采矿、建筑、旅游和文化产业所产生的“增加值总额(GVA)”占总体增加值的比例都不大,均低于 10%,属于“第三梯队”的行列.只有在“第三梯队”里面,“文化产业”才算得上贡献最大的行业 ,但从宏

23、观来看,“文化产业 ”对整体经济增加值的贡献仍然有限。当然 ,我们不排除未来英国的“文化产业”将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图 1 2004 年英国各行业增加值占全部经济增加值的比重 资料来源:英国文体传媒部 另一方面, 从 19972006 年的十年间,英国“文化产业”所产生的增加值在全部经济增加值中的比例一直不高,始终在5%7%之间徘徊(图 2),虽然有增长的迹象但速度缓慢。依此趋势 ,要使“文化产业”成为推动经济成长的重要因子, 还需待以时日.资料来源:2009 年 1 月英国“文体传媒部”的创意产业经济统计公报 不但英国的“文化产业”在经济总量中处于次要地位,其他主要发达国家也大抵

24、如此。图 3 来自于英国 “文体传媒部”的统计, 刻画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五个重要成员国的“文化产业”对本国 GDP 的贡献,即使贡献率最高的英国也不过 6%左右,其余四国大都在 3%4%之间。很显然,这样的态势难以证明 “文化产业”对宏观经济成长的重要意义。考虑到各国“文化产业”统计口径的差别,我们再选取我国香港和台湾地方政府对主要国家“文化产业”的统计数据(表2 及图 4),作为审视 “文化产业 ”的经济意义的参照。如果说图 3 反映了英国人的视角,则表 2 出自香港人的视角,我们可以从表 2 得出与图 3相似的结论:美国和台湾省的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 6%以

25、上,其余国家都在 3%5%之间。这样,无论是欧洲的英国还是亚洲的香港 ,其统计数据都支持我们的假设:“文化产业”在发达国家 /地区经济总量中.的比例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大!但表 2 也同时表明 :“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一般产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可观的增长潜力 ,这恐怕是世界各国看好“文化产业”的主要原因了,但良好的发展前景并不等于现实,何况目前主要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 规模在宏观经济总量中的比例偏低.图 4 所选取的样本中有将近一半来自亚洲, 同时也包含欧、美、澳洲的国家, 显得更有代表性。在图 4 中,美国和英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占GDP 的比例最大,在 5%6%之间;澳大利亚、韩国、

26、香港、台湾的“文化产业”产值占 GDP 的比重在 3%4%之间 ,只有新西兰最低,仅 1.7%。图 4 同样表明:“文化产业”在各国/地区 GDP 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更不是 “支柱产业 ”!表 2 创意产业经济价值所选国家/地区概览三、 “文化产业”之经济拉动作用的理论探讨无论在哪个国家,“文化产业 ”涵盖的部门都多种多样 ,从“影视出版” 、 “演艺经纪”到“广告设计” 、 “文化遗产”不一而足。就行政管理来说,上述行业分别由不同的政府机构管辖。发展“文化产业”,要求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政府机构彼此协调, 涉及的机构越多, 协调的难度就越大,有时难免出现互相扯皮、互相拆台的现象; 从学

27、术研究来看,无论电影、电视、戏剧、广告、网络游戏,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但我们缺乏适合各个部门的通用研究方法。各个部门的赢利能力也千差万别,网络游戏、影视节目能够轻易地赚取大把钞票, 博物馆、图书馆等单位主要依靠政府拨款,赢利性差。因此 ,我们不能笼统地谈论“文化产业”的经济带动作用,而应按赢利性的大小分别探讨 . 摘 要 文章从追溯“文化产业”的诞生历程入手, 通过引用多个国家的统计数据,指出了 “文化产业”研究中存在的理论推崇与实际绩效的矛盾, 并从经济理论上加以佐证 ,文章最后提出了在当前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反思.关键词 经济危机;文化产业 ;经济拉动自 200

28、7 年以来,美国“次贷风波”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了全球性经济衰退, 中国也未能幸免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2008 年中国 GDP 季度增幅依次为 10.6%、 10.4%、9.9%、9%, 到 2009 年第一季度,GDP 增幅.剧减至 6.1%,二季度稍好 ,也仅 7.1%,形势不容乐观.2009 年初的“两会”期间不断有代表呼吁: 将“文化产业”作为“金融危机时期新的经济增长点”1 。此前 ,学术界对“文化产业”的赞美之词一直络绎不绝, 诸如“文化产业是全球范围内兴起的新兴产业 ,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P1)、 “文化产业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在世界经济舞台上

29、展示了自己作为朝阳产业的无穷魅力,并迅速成为 21 世纪的支柱产业”(P3)、 “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点和支柱产业”(P1),诸如此类的话语在其他论述中亦屡见不鲜。文化产业真的能够有效拉动经济增长,甚至成为一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吗?对此,本文持有异议, 并拟从外国与中国、理论与实践的层面,指出前述命题中存在的值得商榷之处.一、突如其来的“文化产业”1947 年,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领军人物阿多尔诺和霍克海默在其专着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将商业化和标准化了的大众文化称为 “文化产业”, 并批评了“ 文化产业”的平庸、强迫性与单一性。此后英国的“伯明翰学派”尽管得出了与法兰克福学派不同

30、的结论,但采用了同样的“理论- 意识形态”研究范式.1994 年,澳大利亚发表了一个政府工作报告 创意国度,强调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至此,“ 文化产业 ”开始纳入政府施政纲领。创意国度的发表, 标志着人们对“文化产业 ”的态度由原来的理论性思辨转向了现实生活中的倡导与扶持。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澳洲的经济与文化实力并不占优势,因此其政策主张并没有引起世人太多的关注 ,直到 1997 年情况才为之一变.1997 年 7 月,工党赢得了英国大选, 为了应对当时的经济衰退,工党政府进行了机构重组,成立了 “文体传媒部”,力图将“文化产业”作为振兴经济的突破口,并组建了一个 “创意产业专家组 ”,

31、进行创意产业界定、创意产业纲要拟订、创意产业成果计量等工作。1998 年和 2001 年,“文体传媒部”分别公布了当年的文化产业行动纲领,把“文化产业”看作增长最快的部门之一,认为应纳入国家的政治议程。在英国的鼓噪下, 其他国家也纷纷跟进 ,宣布发展自己的 “文化产业” 。一时间,“文化产业”声名大振.但是英国政府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搞清什么是文化产业,以至于它的后继者也陷入了同样的困境。2000 年,奥地利新任命了一位负责艺术管理的国务卿,他宣称:在未来的文化和经济政策中 ,文化产业是最有前途的行业。在当时的奥地利, 没人真正知道他在谈论什么 ,甚至,连这位国务卿本人也不知道“文化产业”到底是什

32、么。虽然“文化产业”已被纳入了奥地利文化政策争论的核心,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已经搞清楚 “文化产业”能够带来什么样的经济增长、艺术进步或文化发展.在笔者看来,所谓的“ 文化产业”不过是从现有的各产业 主要是“第三产业”下属的各行业中抽取一部分, 组成一个“新”的产业形态,使之成为继一、二、三产业之后的“第四产业 ”。 “文化产业”仍然属于传统的三大产业的范畴,只不过在重新排列组合后具有了新的性质与功能。由于各国/地区对“文化”概念的理解存在很大偏差,各国/地区所抽取的“文化产业”的范围也互不相同(表 1)(P53).表 1 各国/地区文化创意产业范畴比较分析表由于各国/地区在“文化产业”的界定上难

33、以达成共识,那么我们有理由质疑 :既然各国/地区的“文化产业”外延各不相同,所得到的统计数据就难免缺乏可比性,那么所谓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支柱产业”的说法就值得慎思明辨了.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 尽管各国/地区在“文化产业 ”的范围上存在分歧, 但仍有很大一部分处于各方外延的重叠之处。大卫所罗斯比分析了几种“文化产业”的分类模型,发现在确定 “文化产业”的范围时,各方对以下部门没有疑义: 广播、电影、电视、戏剧、舞蹈、音乐、音像、电子游戏、视觉艺术、广告、摄影、手工艺、出版。事实上,这些达成共识的部门占据了“文化产业”外延的大部分,从而使各国的“文化产业”统计数据又具有了一定的可比性.

34、二、 “文化产业”之经济拉动作用的经验验证世界各国中,英国在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作方面一直处于前列,因此我们决定“ 管中窥豹”: 以英国作为典型 ,通过英国“文体传媒部”的统计数据透视文化产业的经济作用.1 2 3 下一页 在英国,政府和学术界高调宣扬文化产业的重要性, 给人一种任何地方都能发展“文化产业”的幻觉,似乎“文化产业 ”成了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各个地区纷纷宣称要建立本地的“创意中心”或“文化产业区”,将“文化产业 ”当作一个应当大力扶持和培养的部门 ,全然不顾各地不同的工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历史传统。另一方面,“文体传媒部”提供的数据表明:在英国各大产业中,“文化产业

35、”的经济重要性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大.以 2004 年为例(图 1),在产生的增加值总额 (GVA) 中,“其它服务业”的贡献超过了 2/3,稳居第一主力的位置; 其次是制造业, 其 GVA 占全部GVA 的比重超过 10%;剩下的农业、采矿、建筑、旅游和文化产业所产生的“增加值总额(GVA)”占总体增加值的比例都不大,均低于 10%,属于“第三梯队”的行列.只有在“第三梯队”里面,“文化产业”才算得上贡献最大的行业 ,但从宏观来看,“文化产业 ”对整体经济增加值的贡献仍然有限。当然 ,我们不排除未来英国的“文化产业”将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图 1 2004 年英国各行业增加值占全部

36、经济增加值的比重 资料来源:英国文体传媒部 另一方面, 从 19972006 年的十年间,英国“文化产业”所产生的增加值在全部经济增加值中的比例一直不高,始终在5%7%之间徘徊(图 2),虽然有增长的迹象但速度缓慢。依此趋势 ,要使“文化产业”成为推动经济成长的重要因子, 还需待以时日.资料来源:2009 年 1 月英国“文体传媒部”的创意产业经济统计公报 不但英国的“文化产业”在经济总量中处于次要地位,其他主要发达国家也大抵如此。图 3 来自于英国 “文体传媒部”的统计, 刻画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五个重要成员国的“文化产业”对本国 GDP 的贡献,即使贡献率最高的英国也不过

37、6%左右,其余四国大都在 3%4%之间。很显然,这样的态势难以证明 “文化产业”对宏观经济成长的重要意义。考虑到各国“文化产业”统计口径的差别,我们再选取我国香港和台湾地方政府对主要国家“文化产业”的统计数据(表2 及图 4),作为审视 “文化产业 ”的经济意义的参照。如果说图 3 反映了英国人的视角,则表 2 出自香港人的视角,我们可以从表 2 得出与图 3相似的结论:美国和台湾省的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 6%以上,其余国家都在 3%5%之间。这样,无论是欧洲的英国还是亚洲的香港 ,其.统计数据都支持我们的假设:“文化产业”在发达国家 /地区经济总量中的比例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大!

38、但表 2 也同时表明 :“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一般产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可观的增长潜力 ,这恐怕是世界各国看好“文化产业”的主要原因了,但良好的发展前景并不等于现实,何况目前主要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 规模在宏观经济总量中的比例偏低.图 4 所选取的样本中有将近一半来自亚洲, 同时也包含欧、美、澳洲的国家, 显得更有代表性。在图 4 中,美国和英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占GDP 的比例最大,在 5%6%之间;澳大利亚、韩国、香港、台湾的“文化产业”产值占 GDP 的比重在 3%4%之间 ,只有新西兰最低,仅 1.7%。图 4 同样表明:“文化产业”在各国/地区 GDP 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

39、,更不是 “支柱产业 ”!表 2 创意产业经济价值所选国家/地区概览三、 “文化产业”之经济拉动作用的理论探讨无论在哪个国家,“文化产业 ”涵盖的部门都多种多样 ,从“影视出版” 、 “演艺经纪”到“广告设计” 、 “文化遗产”不一而足。就行政管理来说,上述行业分别由不同的政府机构管辖。发展“文化产业”,要求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政府机构彼此协调, 涉及的机构越多, 协调的难度就越大,有时难免出现互相扯皮、互相拆台的现象; 从学术研究来看,无论电影、电视、戏剧、广告、网络游戏,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但我们缺乏适合各个部门的通用研究方法。各个部门的赢利能力也千差万别,网络游戏、影视节目能够轻易地赚取大把钞票, 博物馆、图书馆等单位主要依靠政府拨款,赢利性差。因此 ,我们不能笼统地谈论“文化产业”的经济带动作用,而应按赢利性的大小分别探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