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757174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低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实施方案刘宏珍一、问题的提出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只有在想清楚的前提下才能说清楚,“说”本身就是思维进一步加工,提炼使之准确、条理化的过程,也是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步骤。因此,老师认为,要提高学生各种数学能力,离不开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万丈高楼平地起,培养儿童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须从低年级抓起。这是因为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且知识面窄,平日口头言语不合语法、辞不达意现象有之,更何况抽象简炼的数学语言?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老师

2、结合教学实践,我们课题组致力于“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策略”的研究。旨在进一步寻找小学生数学语言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方面的理论依据,关注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发言时出现的种种问题,对常见问题归纳分类,逐步完善小学各年级段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方法、途径,努力避免数学语言训练障碍的产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促进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使课堂教学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课题的界定数学语言对于数学学科非常重要。数学中的概念、法则、定理和性质都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其用词的准确性、结构的严密性、语言的逻辑性比起语文来毫不逊色。数学语言应当准确、清晰、精炼,不能模棱

3、两可。因此,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其次,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物质载体。学好数学语言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从而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再次,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语言区域狭窄,教学中存在会做不会说,想说说不好的现象。如果不重视语言训练,学生的思维将难以外化,语言不仅会成为思维的障碍,还会影响思维的发展。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更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强化训练。鉴于以上认识,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必须重视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和训练,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三、研究目的、

4、意义1、研究目的通过本课题研究,在了解低年级孩子的语言表达水平的基础上,给学生创设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数学的民主教学氛围,让学生“敢说、愿说、乐说、有话可说、说得准确”,逐步改善学生想得出说不出或数不清楚的状况,并以此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2、研究的意义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数学技能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与应用,乃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都很重要。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是学生依据个体现实起点自主建构并逐步完善的。本课题期望通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寻找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并在丰富的相关理论指引下,建立实践模型。

5、四、研究目标在数学提问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提炼、理解、互译、表达数学语言的能力,要不然学生在碰到实际问题时会显得手足无措,无从下手。首先要使学生牢固的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数学的概念、公式、法则,掌握了推理论证的方法,才有可能在实际问题中正确提炼数学语言,翻译数学语言,表达数学语言。1、选用实例培养提炼数学语言的能力;2、培养准确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3、培养语言之间的互译能力;4、培养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四、研究内容为保证课题能按部就班地开展,特制定以下措施。(一)进行观摩指导,研讨纠正1、探讨课前如何设计流程,深入浅出地理解,并从数学学科特点知识出发,确定好指导性的学生学习目标。

6、2、探讨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发展规律,以教学促进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充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或搜寻自己最喜欢、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3、探讨共同提高、促进师生准确数学语言水平的教学形式,以便从中总结出适合本研究目标的最佳操作模式。(二)进行对比测评,制订学生评价量表。1、举行年级组的数学竞赛。按数学阅读、算理阐述、解题过程、计算正确四个方面进行衡量,取得客观、真实的对比数据。2、课题组集体出卷,选择具有一定效度、信度的测试卷,进行定期测查,多方面进行衡量,获得更深层次的客观资料。3、课题组进行中期探讨,制订出有一定难度、信度、效度和经标准化处理的学生准确数学语言能力考察量表。(三)定期讨论反思,及

7、时纠正偏差1、课题组每月进行一次心得交流,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集体进行分析,对照相关资料作出正确的阐释。2、及时请教有关教科专家,对不能自行解决的疑难作出明确的解释。(四)开展原型评价,制定教学诊断工具1、考察教学法在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受学生欢迎的实现程度2、考察教学法组成部分在科学、实用上的达到程度3、考察教学法在促进学生准确数学语言培养上的有效程度五、研究方法1、采用调查研究法、谈话法和观察研究法对低段学生数学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搜集数学语言表达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归纳分类,分析原因。 2、采用案例研究法结合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具体研究,广泛收集案例,结合典型研究课探究低段学生数学

8、口头语言表达的特点,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教学设计,设计评价标准等。 3、采用内容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学习成绩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经验,积累具体研究资料和成果,探索培养小学生数学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六、研究的步骤本课题研究可以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前期准备阶段(2014.4-2014.5),其任务为查找相关理论书籍,利用网络搜集与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有关的资料或案例,了解认识课题的研究价值,明确研究的方向,形成研究方案。第二阶段为实施研究阶段(2014.6-2015.3),在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开展实践研究,在平时教学中了解低年级学生在课堂

9、上数学语言表达的现有水平,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搜集数学语言表达中出现的各种常见的问题;结合典型案例探究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特点,积极探索培养、提高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第三阶段为总结、结题阶段(2014.4-2015.5),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对研究过程进行梳理和反思,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完成结题工作。七、研究过程(一)小学低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原有水平分析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一、二、三年级学生。对这些学生来说,由于受所在环境、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数学基础、表达能力并不理想,词汇缺乏,生活见闻也不够广,他们大部分不能正确流利地表达出自己所看到的数学画面的内容,以及想要表达的

10、自己想法。(二)小学低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困难原因分析1、数学语言表达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准确、专业、简洁并有一定的逻辑。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师往往在教学过程中讲解太多,以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和看法。教师一味的讲解,学生却未能与教学内容得到交流,获得的语言表达的机会和体验很少。除了这个现象,在研究中,我们还发现有时教师本身也不能准确、简洁地运用数学语言,并且对于自身的数学语言也不是很重视。这就给学生带来了一个负面的示范。2、低段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太贫乏。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语言的表达还处在一个积累学习的阶段。因而,这个阶段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描述语是相当贫乏的。这就导致了教师与

11、学生交流解题思路时过早地结束,甚至不等学生描述出就匆匆小结。最后,结果只能是学生还是停留在原有的水平,没有任何的提高。(三)提高低段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研究1、作为师者,应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到有些数学教师本身的数学语言规范性是不够的。这样的现象导致的结果是我们的孩子不会用简洁、完整的数学语言来表述一个数学问题。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模仿能产生表象,可成为日后思维的准备。对于小学低段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未完善,但他们的模仿性强。这些都必须要求课堂上的教师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比如说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一课。师出示一些小花,排列顺序是这样的:

12、一朵红花、一朵绿花、一朵红花、一朵绿花、一朵红花、一朵绿花。然后,请学生猜测如果再往下贴会是怎样的?为什么是这样贴的?在学生回答为什么是这样贴的问题时就涉及到了这些花排列的规律。但学生所能说的规律只是根据他们表象看到的那样,花的排列规律是一朵红花、一朵绿花、一朵红花,所以往后贴就应是一朵红花。他们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时教师及时总结花的规律是一朵红花、一朵绿花两个一组重复出现的。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怎样述说规律的借鉴。在之后的过程中,教师不断的用这样规范的语言述说规律。这样学生就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怎样用规范的语言来述说规律,实现了从生活语言向数学语言的过渡。2、利用插图,给

13、学生提供说的平台在我们的教材中,很多例题的出示都配合着一辐辐插图。插图给学生提供了多个信息,有利于学生数学语言的提高。如在教一年级上册用数学一课,老师出现一幅猴子图。请学生根据数学图提一个数学问题。有学生说:“树上的猴子有 5 只,树下的猴子有 6 只,一共有多少只?”;也有学生说:“大猴子有 4 只,小猴子有 7 只,一共有几只?”等等。这样学生在提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从多角度理解了图意,也轻松愉快地训练了数学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数学阅读,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时,我们常发现数学语言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孩子相应的数学理解能力也较差,理解问题时常发生困难和错误。因而,要真正学好数学,使数

14、学的素质目标得到落实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丰富学生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水平。又以一年级上册用数学一课为例。师出示一幅小松鼠运松果图。出示完后请学生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根据问题列式。学生给出了两个算式:9-3=6(个),9-6=3(个)。列完列式后,师没有忙着转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而是请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中的数字各表示什么?这样学生根据算式又重新阅读了师给予的小松鼠运松果图。9 表示一共有 9 个松果,6 表示运走了 6 个松果,3 表示还剩 3 个松果。这样,教师就在具体的情境阅读中让学生明白了每部分的含义,理解了图意。这既有利于学生准确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也有助

15、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准确性。4、重视动手操作,加强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在低年级孩子的思维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占着主导作用。因而,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直观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来发展儿童的数学语言。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让学生手口共同参与活动,用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和重视教材中教学具的操作过程,指导学生仔细演示过程,并让学生口述,加深对算理、算法的理解。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一道连加或连减题让学生摆一摆小棒。如 5+8+2,用小棒摆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摆好后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的过程?有学生边摆边说:“我先

16、摆 5 根,再摆 8 根,再摆 2 根。”这样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头脑中已形成表象,所以叙述起来思路清晰,解答正确。同时,通过摆的过程学生还很好的理解了连加的含义八、研究价值:为了在课堂有效的实施课题,我们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作了研究。通过总结与反思,达到了以下的研究成效:1、提高了低段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数学素养。课题的研究的目的是使低段孩子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能有所提高。在课题组老师的努力下,大部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的积极性、语言表达的正确性和连贯性有所提高。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孩子们可以做到有话敢说,有话可说,并能比较准确、规范地使

17、用数学语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地思考,能解释所得的结果,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与说服力的说明。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优化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2、增强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数学素养 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到有些数学教师本身的数学语言规范性是不够的。这样的现象导致的结果是我们的孩子不会用简洁、完整的数学语言来表述一个数学问题。那么课题组为了研究工作顺利开展,加强了教师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的指导。我们一直把研究过程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利用每周三业务学习的时间,围绕课题进展进行探讨。

18、在实践和研究中,课题组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我们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在数学课堂上,老师们注重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不再仅仅停留在表现好的学生身上,这大大促进了学生说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生说数学的能力,也提高了自己的数学素养。九、研究策略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绝不是一时的数学知识灌输、数学技能训练所能完成的,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渐进的自主生成过程,是在长期的数学学习和生活经验累积中内化而成的。那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呢?我认为,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听、说、读、写、做”的训练,这五个习惯的训练贯穿于低年级学生,甚至小学阶段的整个学习过程

19、,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所以本策略将从“教会学生倾听,在倾听中模仿数学语言;教会学生阅读,在阅读中感悟数学语言;引导学生操作,在操作中强化数学语言;引导学生交流,在交流中提升数学语言;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应用数学语言” 。即“二教二引一创设”这五个策略进行阐述。策略一:教会学生倾听,在倾听中模仿数学语言。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说话不够完整,甚至使用的更多的是生活化的语言,语句不够规范,很难成为数学课堂上的语言。如果学生能在课堂上听清楚老师的提问、讲解,听清伙伴的回答,那么必定会由“会听”转变到“会说” 。所以,要使学生学会“说” ,首先是要学生学会“听” ,给学生一个辅助的

20、拐杖,学生才能在模仿中把数学化的文字语言说正确,说规范,从而为理解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学好数学奠定基础。例如,一开学,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课我们的教室时,学生就接触了数量,而学生往往喜欢用“个”或“只”:4 个人、16 个凳子、16 只椅子来表达,所以,老师就要通过教学,让学生能正确使用单位名称。在训练时,教师应给予正确的范例,通过教师范读引领、学生榜样示范、及时纠错强化等方法,加深学生对正确使用单位名称的记忆。不仅是开学第一课,在以后的看图说话、加减法算理的叙述是都应提醒学生正确使用单位名称。又如, 我们的教室一课,是通过说一说教室里有什么的活动,让学生逐步养成对个数进行正确规范的

21、口头表达习惯。教师可以结合我们的教室和主题图,通过“教室里有” 、 “桌上有”等句式培养学生有序地观察、完整地说,为今后学生将图形语言(看图说话等) 、符号语言(比多比少等)用文字语言完整地进行表述奠定基础。听是说的基础,在养成良好倾听习惯的基础上才能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所以应重点抓好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倾听中模仿正确规范的数学语言。课堂上,关注学生倾听,让差生重复别人的回答,让优生评价、补充别人的发言。教师适时引导,示范,通过师生、生生的评价促进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促进“说”的能力的提高。策略二:教会学生阅读,在阅读中感悟数学语言。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

22、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要掌握数学语言并非一朝一夕,因此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会学生阅读数学书,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数学语言。 课程标准指出:“经历运用数学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这就要求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几种数学语言间“互译”能力的培养,通过“互译”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数学书既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因此,应重视数学书在教学中的作用。也许,有的教师认为数学书没有语文书那样强的阅读性,尤其是一年级的数学书插图比文字占的比重更大,有时,整个页面,只有简单的几句话,因此不需要指导学生阅读。实则不然,数学书中的某

23、些插图,其实是一种图形语言。图形语言易懂、易学,是理解和把握符号语言的扶梯,尤其在一年级数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它的地位和作用是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描述数学概念或关系时,图形语言的描述为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的描述提供了直观表象,为学生理解和感悟数学符号语言的意义和内涵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比一比时,就可充分利用几种数学语言的“互译” ,发展学生抽象思维,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第一步: 指导学生看哪里?看什么?用朗朗上口的口令帮助学生找到要看的内容。如,师口令:“翻翻翻,25页” ,生边复述边翻书:“翻翻翻,25 页” ;师口令:“左平右点第题” ,生边复述边找到相应的图:“左平右点第

24、题” 。第二步:指导学生观察图形语言:此题是对实物进行比较,教师可用几个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 、 “左边有几个?”“右边有几个?”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初步感悟到图形语言表达的题意:“左边有 6 颗糖葫芦,右边有 8 颗糖葫芦” 。第三步:指导学生将图形语言转化成文字语言: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并用文字语言口述比较结果:“6颗糖葫芦比 8 颗糖葫芦少”或者“8 颗糖葫芦比 6 颗糖葫芦多” 。第四步:指导学生将文字语言转化成符号语言:在比较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符号语言:“68,读作:6 小余8”或者“86,读作:8 大于 6”。在指导学生阅读数学书的基

25、础上,随着教师从“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环环相扣的“三部曲”式的“互译”能力训练,使学生对数学语言的感悟得到逐步提升。那么,像这种图形语言是否能通过媒体、板书等形式展现呢?完全可以。但要指出的一点是,无论是新授,抑或复习,我们的教学不可能脱离书本,即便你使用媒体等形式展现图形语言进行讲解,最终一定要引导学生回到书本,阅读数学书,当然,不一定是阅读同一道题目。如果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看数学书的习惯,那么数学书很容易成为他们眼中的图画书。在学会阅读数学书以后,老师课堂上的数学语言就有了很好的载体,学生在翻阅时,数学语言又在他们头脑中重现,他们在复述时也会得到一个提示,避免成为“空想数学”

26、 。策略三:引导学生操作,在操作中强化数学语言。动手操作是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直观性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形象思维活动。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本质,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不能为操作而操作,而是学生动手动脑的协调活动。语言是思维的载体,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因此,在引导学生操作时,要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强化数学语言、深化含义理解的目的。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第二学期进位加法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操作“双色片”来理解“凑十法” ,强化数学语言。

27、第一步:让学生在 20 数板上摆出 9 个小圆片。第二步:让学生再摆 5 个小圆片。学生可能会出现像数学书上小巧与小胖那样的两种摆法。小巧:将加数 9 和 5 一个接着一个地摆出来。小胖:是将加数 9 和 5 上下分开地摆出来。此时,对于学生来说“数出 5 个小圆片摆在数板上”并不是一件难事,关键是后面教师的引导与计算过程的表述。第三步:交流两种摆法。在交流中,对每一种摆法,教师都要引导学生用手绕着“十”和“四个一” ,并且说:“这是 10,那里还有 4,合起来是 14。 ”这样动脑、动手、动口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建立与巩固凑十的数学模型。第四步:归纳计算过程。在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直观的图

28、形语言转化成简洁的数学符号语言:“把 5 分成 1 和 4,9+1=10,10+4=14”或者“把 9分成 5 和 4,5+5=10,10+4=14” ,进一步突出“凑十”的重要意义,同时,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可以丰富感性认识,通过有条理地说操作过程,可以把外部物质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思维活动,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学生的数学语言得到强化,因此,必须重视直观操作与语言表达的结合。策略四:引导学生交流,在交流中提升数学语言。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经验、思维特点等的不同,导致他们对同一概念的理解常常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课堂上必须给学生提供数学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把

29、形象直观的观念与抽象的数学概念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交流提升数学语言。数学教学的交流主要包括师生交流、生生交流,通过交流,使后进的学生也有表达的机会,真正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1. 师生交流。“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教师通过提问、讲解、提示、倾听等多种形式,与学生建立互动式的交流,并在交流过程中帮助学生提炼数学语言,培养数学思维。师生交流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提问与引导,要避免“启而不发”或“未启已发”现象的发生,教师应精心创设有价值的问题,使得师生交流能顺利进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

30、到提升。2. 生生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主要有小组讨论、同桌交流等形式。同桌交流非常方便,是教学中最常见的交流形式。如,巩固“数的分与合”时,就可进行“我说组成你猜数”的同桌交流游戏;在教学“进位加法” 、 “退位减法”时,也可让同桌通过互说计算过程来巩固算法通过这样的交流,既培养了学生的“倾听”习惯,同时也可鼓励差生表达,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在交流中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小组讨论在教学中运用得也不少。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采用小组交流比同桌交流更合适。选取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在组长带领下通过互动交流,使每个学生的观点得到充分的表达,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得到启

31、发,学会会更主动地思考、倾听、表达以及灵活运用新知,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解决难题,学生的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这样的交流,使学生在提升数学语言的同时,也发展了数学思维。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教师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第一学期,学生处在从幼儿园生活向小学生活逐步过渡阶段,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还不是很强,尤其是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因此建议以同桌交流为主。第二学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身心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都比第一学期成熟,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通过数学交流,使学生能把自己的思想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并接受他人的思想,可以帮助学生

32、进一步加深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和掌握。策略五: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应用数学语言。有位儿童学家说过:“每个儿童都是一个天生的玩家。 ”“他们应当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听数学语言的使用。 ”学生有了“说”的欲望,教师应该适时为他们营造“说”的氛围。 “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此,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产生学习的自我需要,从而更加愿意“说话” 。如,在学习5 的组成中,利用对口令的游戏掌握 5 的组成:师:我拍一,生:我拍四,合:1 和 4 组成了 5。这样的游戏小朋友会乐此不疲的。调动

33、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避免了枯燥乏味的训练,较好地激发了学生说话的热情。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说话氛围中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新的知识,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学会“多说几句话” ,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准确、有条理、完整地“说数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地、有机地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例如,教 10 的认识,学生学会了 10 的读写、10 的分解与组成、10 的基数和序数意义,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多说几句话”:“你能用10 说一句话吗?” “你能用第十说一句话吗?” “你能说一段话,把 10 和第十都用上吗?”学生会说:“我衣服上

34、有 10 粒纽扣。 ”“排队时我站在第十个。 ”“看电影时我坐在第十排的第 4 个座位上。 ”这样说一说,不仅加深了对10 的认识,还谈论了 10,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感悟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上述五个策略,主要是在课堂实践中进行运用。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还可延伸到课外。(一)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交流。鼓励学生与家长交流,将学校中学到的本领与爸爸、妈妈交流一下,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数学本领,在与父母的交流中,学生既是温故所学知识,也是一次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机会。鼓励学生寻找身边的数学,在社会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描述

35、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摘自标准 ) 。(二)鼓励学生阅读与数学有关的书籍。鼓励学生课后阅读与数学有关的书籍,包括数学在自然与社会中的应用、数学发展史的有关材料,通过班中交流,进一步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十、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认为要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在数学课上创造机会,不但要重视自己教学时的数学语言表达的规范性,而且更要重视学生的说话训练,以“说”促“思”。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分析

36、造成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低下的原因,找出方法,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发展全体学生说的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说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使更多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为了在课堂有效的实施课题,我们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作了研究。通过总结与反思,达到了以下的研究成效:1、提高了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数学素养。课题的研究的目的是使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能有所提高。在课题组老师的努力下,大部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的积极性、语言表达的正确性和连贯性有所提高。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可以做到有话敢说,有话可说,并能比较准确、

37、规范地使用数学语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地思考,能解释所得的结果,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优化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2、增强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数学素养 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到有些数学教师本身的数学语言规范性是不够的。这样的现象导致的结果是我们的学生不会用简洁、完整的数学语言来表述一个数学问题。那么课题组为了研究工作顺利开展,加强了教师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的指导。我们一直把研究过程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利用每周三业务学习的时间,围绕课题进展进行探讨。在实践和研究中,课题组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我们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在数学课堂上,老师们注重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不再仅仅停留在表现好的学生身上,这大大促进了学生说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生说数学的能力,也提高了自己的数学素养。十一、研究对象以一、二、三年级的全体学生作为试验对象。十二、组织机构:课题负责人: 刘宏珍课题实验教师:殷建萍、蒋凤晶、张海霞、马思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