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序号 作者 论文题目 报、刊名称 发表时间 合作者 1 桑锦龙 从中国留学问题的“前世”看“今生” 教育科学研究 2013年第2期 2 耿申 评价治标 均衡治本一评切实减轻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中国教育报 2013年9月4 日第3版 2013年北京教科院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成果及摘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发展,发达国家(地区)教育对于我国青少年的吸引力日益增强,以 “优秀学生出国数量增加、工薪家庭留学学生比例增加、留学低龄化趋势加深”为特征的我国留学发展趋势,不仅深刻 地影响着我国教育的发展态势和战略布局,也对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深远影响。审视当前我国的留学问题可 以有
2、多种角度,但历史视野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视角,本文扼要述评了我国近代第一部研究留学问题的专著1926年初 次出版、由舒新城先生所著的近代中国留学史的主要内容、核心观点及对思考当今留学问题的启示。近代中国留 学史初次出版之时,正值中国社会内忧外患日益加深之际,对于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心和意见纷争,也反映在了教育领 域包括如何认识留学教育及留学生的价值上。作为这场论战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舒新城的一些认识或结论未必在当今中 国适宜,但在提出并回答中国留学政策不可回避的一些基本问题上,例如,如何使留学教育服务于民族及国家的复兴、 如何协调好留学教育和国内教育的关系等方面,舒新城所著近代中国留学史的确具有“原点”
3、意义,对于认识当今 中国的留学热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摘要】此次减负十条的亮点并不在于重申四个核心负担问题的剪除措施,而在于通过具体措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减 负十条的头三条将宏观的均衡发展政策与微观的健康成长措施进行了有机衔接,正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微观体现 和智慧落实。由于学校教育制度的最终出口是中考和高考,解决出口问题的关键还在于高中和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改革 。评价制度改革是有效治理课业负担过重的制度前提。实际上,减负是教育改革的一个“由头”,我们真正期待的是在 教育制度改革层面有所作为,以使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真正发挥减负作用,取得预期的减负成效。 【摘要】3 郭秀晶 双层博弈
4、视角下我国高等教育境外消费出口政策的形成机制探究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 贸易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 4 李俊 发挥成人教育作用 努力建设世界城市 成人教育学刊(人大 复印报刊资料) 2012年第11 期 5 高兵 京津冀高等教育空间布局与区域发展:关系、特点与构想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综合版) 2013年第1期区域一体化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 指出高等教育今后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是提高质量、扩大开放,为国家、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高等教育空间布局与区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它能为区域发展构建相互认同的人文环境,培养适
5、需的人力资源,是 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能够带动一系列产业的发展。京津冀高等教育空间布局现状是区域内高校过于集中,中央高 校和地方高校在地域上双雄并立,本科高校和专科高校区域间落差大,部分地区高等教育还不能充分满足人口发展的需 要,区域间高校数量的差距大于区域GDP的差距等。结合高校空间布局现状与区域发展概况发现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的 空间布局可以更加合理,其布局构想可以概括为“一轴两翼”,即以京、津、廊高等教育发展轴为基础,大滨海地区高 等教育研发带和城镇密集地区人力资源储备带为两翼,在智力和人才上为区域发展保驾护航。 【摘要】 【摘要】本文运用双层博弈这一分析国际贸易政策形成机制的重要理论
6、工具,对我国高等教育境外消费服务贸易政策的形成 机制和重要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高等教育境外消费出口市场贸易政策的形成是国内和国际双层博弈 的结果。国内主要权力主体政府、高校、社会公众的目标函数及各权力主体的权力博弈模式决定了确立有关高等教育境 外消费出口政策的国内博弈的“赢集”,而国际博弈正是我国基于国际形势和谈判能力最终通过合作博弈为实现本国目 标函数和利益最大化而达成的协议。 【摘要】成人教育事业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起到了不同的历史作用。本文通过对上海、 深圳、广东的成人教育状况进行了历史的、阶段性的考察、思索和回顾,探究了国内发达地区的成人教
7、育在改革开放的 年代,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并且,发挥了不同时期的历史作用。文章通过对这些地区的成人教育的现状与历史的回顾,思索了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条件下,成人教育的社会功 能的重新定位问题。结论揭示:无论任何历史年代,成人教育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在我们新的历史时期的社 会条件下,成人教育更加肩负着对劳动力进行再培训和重新开发劳动者职业能力的历史性的艰巨任务,这一历史任务在 其他发达国家都已经妥善地落实和实行中,因此,作为我们发展中国家,我们更要非常重视成人教育的作用,将成人教 育事业和成人教育在当代社会中的功能进行准确性的定位和功能性的开发,使我国的成人教育事业在我国世界城市的建 设
8、中,迈向新的历史阶段,发挥出更加突出的作用。6 尹玉玲 论国家民族教育政策的理性选择-基于多元化主义的视角 民族教育研究 2013年第2期 唐小平 7 刘继青 大学改革的理想与困境罗家伦整理整顿清华大学的前前后后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 8 杨小敏 回归与超越:中小学建筑的教育意蕴 中小学学校管理(人 大复印报刊资料) 2013年第9期多元文化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一种哲学观点,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教育改造行动”,对社会的各个方面尤其是 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并直接导致了多元文化教育观。随着多元社会的发展,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中加以应 用,其中尤以对少数民族和移民
9、的教育政策影响最为突出。比较西方多元文化教育和我国少数民族教育,西方多元文化 教育理论对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的完善可以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从我国现有民族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来看,需要基于 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完善我国的民族教育政策: 建立更加平等的国民教育体系,尊重民族特殊需求;促进课程与教材改 革,使之与当地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建立民族地区教育补偿机制,加大对民族教育的财政资助和政策倾斜;适当下放民 族教育管理权限 增强民族自治能力 【摘要】 【摘要】罗家伦是近代以来堪称教育家的大学校长,他于1928年8月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校长,1930年5月辞职离开学校。在担 任清华大学校长期间,罗家伦对清华大学大刀
10、阔斧加以改造,实施了诸多改革措施,为这所大学的发展做出开拓性贡献 。但是,以革命者的姿态来清华上任的罗家伦,自始就与这所学校有着极强的内在张力和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是他所 代表的国家管制教育与大学自治发展之间的冲突;二是其办学理想、治理理念与清华大学的传统有着很大的矛盾;三是 其个性与清华的传统也格格不入。正是这些张力与矛盾在改革中逐渐暴露乃至激化,导致罗家伦最终辞职离校。大学改 革与发展有其自身特殊的规律,期冀以革命的手段改革大学,难以收到成效。究其根本,中国近代大学教育的发展是在 与政治有着缠绕不清的关系中展开的,这也就决定了每一位大学校长改革大学教育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从大学改革与治 理的
11、理论视角,将罗家伦作为大学教育改革家,置于上世纪20、30年代清华改革发展运动中来考察,分析其改革的条 件,理念和路径,改革过程中遭遇到的问题处置,以及作为大学改革者的个性品质等因素对改革成败得失的影响,有着 特殊的历史意义和实践价值 【摘要】中小学校建筑空间的教育意蕴在于,其作为一种特定的场所服务于人类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个体的个性化与 社会化成长。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小学阶段建筑与教育之间原本应如影随形的关系变得渐行渐远。教育 的发展无暇顾及甚至是遗忘了建筑空间的局限与可资利用,在理论的洪流和实践的困窘之中只是奋力从方法、制度等方 面寻找应对之策。在建筑界,学校建筑就是其歇
12、脚的“客栈”,建筑空间的教育意蕴不是其深究的内容。面对中小学建 设以至教育发展中的诸多问题,教育界需要主动实现建筑空间的转向与回归,促进建筑界的教育超越,进而实现中小学 建筑空间时代性教育意蕴的融入。9 刘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专业化:素养要求与发展路径 教育科学研究 2013年第7期 10 单鹰 过重课业负担:出口拥堵及臃肿分析 中小学教育(人大复 印报刊资料) 2013年第11 期 11 单鹰 对对学案的若干检讨一文的几点回应 教育科学研究 2013年第11 期 12 崔玉婷 生涯教育:中国教育应有之义 教育与职业 2013年第4期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发展状况已成为影响课程实施的
13、瓶颈,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实现专业发展已成为必要 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需要在专业情感、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方面提高专业素养。综合实践活动的专业情感包括 认同课程价值、富有责任感和拥有专业自信;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应该从课程的原理知识、课程的方法论知识、课程的内 容知识等方面夯实专业知识基础。重点完善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主题活动的选择与设计能力、对学生研究过程的指 导能力、对学生实践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和对学生活动过程与成果的评价能力五种能力。依托基于教学情境的校本教 研活动实现专业发展;学校、培训机构和教育管理部门要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各级研修培训活动,提供促进教师专 业发展的制度保障;师范院
14、校要做好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职前培养。 【摘要】本文从教育是一个整体的视角,分析了普高快速膨胀与理想大学接口狭小的矛盾所加剧的高考竞争态势;分析了高 中阶段“难度优先”并加上“宽度膨胀”的课程思路及其带来的课业臃肿;介绍了学习时间异常与高考难度异常的关系 所导致的过负;归结为一点,就是儿童权利缺位和成人本位泛滥。这是过负生成中的重要原因。从教育是一个整体的视 角来看,治理或解决过负,需要顶层设计和源头治理,不宜各搞一块,专注下游;否则,上游阶段教育不变或难变,下 游阶段减负最后也无法持续下去。 【摘要】本文回应,也算是探讨了商榷文章的一些一般问题,如理论形态所指与实际状况的陈述的混同,科研理论
15、依据的存 废,自相矛盾的避免,商榷的有效性,以及科研中等级身份决定论和科研民粹主义的迷思。这些问题,既表现在具体的 商榷文章中,也会表现在教师科研论文,需要尽可能加以认识和避免。中小学教育科研,与科研没有本质上的不同,都 是独立思考,实事求是,理性分析,探索或还原真相,获取真知,指导实践,同时这些基本精神和原则,也反映在其论 文或科研成果中,因此避免商榷文章的一般问题,对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养成严谨的科学素养,是很重要的。 【摘要】13 蔡歆 中小学教育科研绩效结构与管理改进 中国教育学刊 2013年第12 期 张娜 14 蔡歆 科研档案管理:提高中小学教育科研实效 中小学管理 2013年第1
16、0 期 15 杨德军 三级课程整体建设:北京的实践探索 中小学管理 2013年第12 期 王凯 16 李群 北京市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基本模型解析 中小学管理 2013年第5期 王荣珍 【摘要】 【摘要】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越来越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共识,能科学地 规划自己的职业、学业与人生是学生个性发展、自主发展的重要内容。生涯教育对学生一生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目前我国多数学校还没有开设与生涯教育相关的课程,学生对此方面的了解非常欠缺,导致学生对自己将来的职业前 途与未来发展很茫然。许多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造成资源浪费。正如一
17、个大学生所说:“如果在中学阶段 就接触到这样的课,我们就可能避免盲从。”要真正使学生对职业生涯发展有系统的了解,生涯教育应扩展到学生的整 个受教育阶段,包括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阶段。并且政府要以立法的形式,确保生涯教育的实施,才能从根 本上解决问题 也符合生涯教育自身的规律 【摘要】北京市三级课程建设先后经历了拼盘结构、课程综合化、三级课程整体构建这三个阶段。伴随着北京市在三级课程 理论框架梳理、制度构建和实践跟进三个层面上的不断行进,三级课程整体建设思路日渐清晰,一批学校通过课程的整 体建设,彰显了课程的整体价值和功能,优化了学校的教育供给能力,形成了学校特色。文章对中小学校教育科研
18、绩效的内涵特征进行了辨析,以绩效管理相关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证研究,获得了中小学 教育科研绩效指标的四维结构模型。以指标框架为参照,从四方面提出了科研管理改进建议,以期达到提升绩效的目的 。本文论述了科研档案对于提升学校科研实效的独特作用,明确了学校科研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提出了学校科研档 案的管理策略。17 黄晓玲 普通高中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路径 中小学教育(人大复 印报刊资料) 2013年第2期 18 韩宝江 “减负”困局的破解之道 中国教育报 2013年9月25 日第9版 19 王宇波 英国主流职业教育思想及其对职业教育发展实践的影响 教育与职业 2013年第32 期 【摘要】本文通过
19、对北京市各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工作的梳理与总结,建构出一个较为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本模 型。该模型的基本构成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课程框架的“1+x”模式,在课程内容上,“1”指基础性课程内容,“X ”指拓展类课程内容;在课程实施方式上,“1”一般为必修类课程,“X”则为选修类课程。其核心价值在于保证基 础,拓展个性;二是课程组织管理的“课程负责人”及“听证会”制度,强调整体规划,系统开发。该课程模型在实施 层面包括两方面要素:一是“核心+拓展”的课程内容及形式,就课程内容而言,“核心”既指国家课程中的既定内 容,也包括拓展内容中由学校自主选择的核心内容,其他内容则可以作为拓展性内容纳人本
20、校校本课程体系。在课程形 式上,“核心”是指传统的课堂教学,“拓展”即指对课堂教学时间与空间的拓展。二是主题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一校本裸程模型体现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学生主体性等几方面突出特点,是对前期本市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 【摘要】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沉重由来已久,学生苦学、教师苦教,社会舆论一直聚焦“减负”。然而,中小学生减负之路却 步履艰难,目前学生的课业负担仍呈现“四多三少”状况。“四多”是学习时间多、家庭作业多、考试排名多、课外补 习多,“三少”是睡眠时间少、体育课和体育锻炼少、自主支配时间少。校长、教师是“减负”的关键,以提高课堂教 学实效为着力点,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要效益
21、,上好每一节课,关注每一位学生,是减负的重要一环。“减负”令家长 左右纠结,“减负”年年喊,包含着太多的无奈和无助。学生和家长的心理压力也都很大,除了课业负担,就是家长为 孩子报各种校外补习班的经济压力。国情是探讨“减负”的基础,从政府管理的角度说,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 基础教育学校在办学质量、办学条件方面的差距,缩小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是从源头上解决“减负”难题的可行性首 要工作 【摘要】针对当前地方课程教学相对于地方课程规划、教材建设、课程安排等较为薄弱的情况,地方课程教学设计中应把握 好目标设计、内容梳理、资源利用、学生活动以及师生互动、有效评价这几个基本问题,以进一步提高地方课程
22、教学的 质量,凸显地方课程的独特功能。20 王宇波 中职教育就业问题的归因分析与对策思考 职教论坛 2012年第12 期 21 侯兴蜀 职业学校公共关系的当代价值和管理策略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3年第2期 22 侯兴蜀 北京市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的三个阶段和三个转变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3年第30 期 【摘要】职业教育的实践发展深受社会主流职业教育思想以及价值取向的影响和主导。英国作为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的资本主 义国家,其主流职业教育思想也经历了很长的演变过程,从保守主义思想主导的绅士教育传统,到早期个人自由主义思 想、理性主义教育思想,直至新职业主义思想、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这
23、些教育哲学思想与经济学、社会 学理论结合起来,形成了英国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研究英国的主流职业教育思想的演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英 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并从中吸取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有益的经验。 【摘要】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离不开充足经费的保障。近年来,北京市高度重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不 断加大。保证中等职业学校日常办学经费的生均综合定额标准持续上调,专项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对学校办学条件改善 以及实训基地建设等项目给予了大力支持。总体看来,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硬件水平不断提高,而“软实力”建 设却呈现出明显的差距和不足,导致硬件设施设备无法发挥最大的效益。随着中等职业教
24、育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内涵建设 的推进,公共财政日常经费投入模式和专项经费投入方向都需要加以研究并适时调整,以便更好地发挥财政经费导向和 支持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 【摘要】职业学校公共关系是职业学校为促进公众对学校角色及目标的全面深入理解,支持和帮助学校实现奋斗目标和取得 更大成果而策划和开展的与其内部和外部公众之间有目的、有计划的双向沟通过程。职业学校公共关系当代价值凸显,体现个两个方面:第一,优化生存环境是职业学校面临的长期任务,而公共关系 是职业学校形象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有效方式。第二,职业学校与所在社区高度融合,使职业学校所在社区成为具有地标 意义和文化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学区”已成为一种
25、趋势。职业学校公共关系管理可以采取以下五点策略:1.将公共关系与政策研究结合起来,主动引领职业学校公共关系发 展;2.重视学校发展规划制订过程中公共关系效应的发挥;3.检测职业学校形象的专案应该定期来做并将结果形成学校 发展规划与战略制定的数据支撑;4.树立全员公共关系意识并严密设计制度加以保障;5.负面信息公开要早、要坚决, 而新闻宣传不但要有效还要有节制。23 张炼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新机遇、新动力、新任务 职业技术教育 2012年第11 期 刘娟 24 孙毅颖 对高等职业院校科研问题争论引发的思考 中国高教研究 2013年第12 期 25 丁秀棠 北京两区“政府委托办园”实践的模式分析与思
26、考 学前教育研究 2013年第10 期 【摘要】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是指一国或地区职业教育与境外机构或个人发生直接联系的状态。作为加快职业教育建设、改革 和发展步伐的重要手段,伴随1978年国家改革开放、1992年邓小平南行讲话和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三大历史节 点,1978至2010年间北京市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格局逐步放大,从“零敲碎打“到“遍地开花“,从“单兵 突进“到“有组织化“,从“洋为中用“到对外输出。 【摘要】论文对高职院校科研问题争论的深层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高职院校科研问题之争反映了“高等职业教育”元概念 认识分歧下高职院校的发展定位、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问题
27、及高职院校“科学研究”概念认识分歧下高职院校科研定位等 问题。据此,对高职院校科研发展定位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高职科研 定位要服务、符合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社会 服务-科学研究的梯次重心是当前高职院校科研发展的理性定位;基于高职教育特点和高职院校实际,提出在教育教学 研究中基于实践的校本研究以及基于生产一线实际的应用技术开发服务是高职院校科研的重点;并提出高职院校科研发 展需要坚持的原则和具体措施。 【摘要】目前高等教育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产学研合作教育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方式,得到了国 家肯定:推进高职示范校和骨干校建设、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和大力发展专业研究生教育等,这
28、一系列举措为产学研合 作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内不同层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空间。较之以往,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利益相关者:企业、高 校和学生有了更为积极的合作意愿,形成了强劲有力的新动力源。厘清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概念演变,界定其在新发展时 期的基本内涵;把育人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附属产品转变为合作的核心目标;高校以国际视野、开放姿态和宽广胸怀把 产学研合作教育推向新高度,是新时期产学研合作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面临的新任务。26 丁秀棠 “普惠性”目标定位下民办学前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学前教育研究 2013年第3期 27 唐科莉 PISA发布:听世界在说什么(编译) 中国教育报 2013年12月 18日第1
29、1版 28 唐科莉 世界经合组织:发展学前教育并非只是增加机会(编译) 中国教育报 2013年3月5 日第7版 29 谢春风 我国中小学名校巨型化倾向的理性分析 教育发展研究 2012年第15- 16期 【摘要】“政府委托办园”通过科学构建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发挥政府“公”部门与“私”部门的作用,能够为解决当 前学前教育发展中的许多问题做出贡献。本文以北京市两区的“政府委托办园”实践为例进行分析,探讨办园目标、招 生收费、质量保障等重要内容,并对两种实践的异同及原因进行比较,认为通过“政府委托办园”不仅可以实现“公益 性、普惠性”的目标,还可以实现“优质、特色”的目标。最后,文章提出“政府委
30、托办园”由于涉及到公、民两种办 园体制的安排;既有国有资产投入,又有民间力量参与,在制度设计、机制安排等方面比较复杂,应关注相关法律和配 套制度的健全等有关问题,以便更好地落实相关政策,促进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 【摘要】当前学前教育存在“入园难”和“入园贵”两大难题,在此背景下,国家提出“普惠性”发展目标,并将民办幼儿 园的发展纳入到目标实现过程中。衡量该目标实现的标准包括便利性、有质量、低价位、多样性以及公平性等。而当前 我国民办学前教育发展实践与目标要求还存在相当大距离,包括机会、质量等方面。民办学前教育要为“普惠性”目标 的实现贡献力量,首先必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落实政府的财政责任
31、和行政监管职责,规范举办者办学行为,确定合理 回报比例,同时要鼓励和引导举办者加大办学投入,降低营利需求。最终通过采用政府-市场-消费者合作的模式,共同 分担学前教育费用,以实现建设“公益性、普惠性”幼儿园的目标。 【摘要】2013年12月3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简称经合组织)发布2012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评结果报 告。本文介绍了PISA2012测评结果,并对其中有重要政策内涵的发现进行了分析。 【摘要】2013年2月,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表专题报告OECD成员国学前教育与保育政策、制度及质量比较, 报告重点对各成员国的学前教育及保育现状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一些重要
32、观点,如学前教育与保育政策日益作为教育 政策才重要部分进行设计,各成员国至少免费提供一年的学前教育等。30 朱凌云 新西兰中小学生涯教育特点与启示 外国教育研究 2013年第8期 31 王婷 “美德内化指导框架”:内涵与运用 中小学管理 2013年第7期 32 郝保伟 从现状透视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的问题与政策走向 教师教育研究 2013年第6期 鱼霞 33 赖德信 我国教师工资的区域差异分析 中小学管理 2013年第2期 【摘要】新西兰青年人的高就业率与该国生涯教育的实施密切相关。在基础教育阶段(包括学前教育),国家通过制定政策和 实施项目的方式大力推进生涯教育;各学校在课程、心理辅导和专门
33、活动中充分渗透生涯发展理念,并与家庭和社区协 作,使生涯教育的途径更加丰富,有效地帮助学生将学习与工作世界建立联系。该国的做法对我国中小学生涯教育的开展 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摘要】我国中小学名校规模巨型化倾向明显,名校的规模扩张普遍成为不少政府部门快速提供所谓优质教育资源的“捷径 ”,“巨型学校”日益增多,超大额班级普遍,名校办分校呈泛滥趋势,教育集团、“高中城”涌现。其不良后果是, 加剧教育不平等,诱发教育风险,导致教育同质化,普通中小学急剧萎缩。这种倾向的原因是,教育发展价值观片面, 发展模式粗放,教育政策缺乏刚性约束力且漏洞明显,自利倾向驱使下教育相关机构育人责任的集体迷失。要警惕我
34、国 中小学名校规模巨型化盲动倾向对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威胁,尽快回归教育发展理性:进行教育价值再造,建立伦理相 关的动机观和成就观,创新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和机制,确立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教育政策顶层设计、中层创新和 底层实践,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实验。 【摘要】如何提高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是长期困扰教育者的难题,培养美德是品德教育的核心。认知、理解、行动和反思是“ 美德内化指导框架”中的四个环节与层级,每个环节与层级都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与作用。 【摘要】我国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现状呈现出管理权过于集中、虚超编、编制过紧、结构性缺编、有编不补、附加编制低 、城乡标准不统一等等特点和弊端。这导致制约地方发展
35、教育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广大中小学校无法补充新教师、 部分学科教师紧缺、学校日程管理缺乏弹性、教师工作压力大、阻碍教师持续专业发展和教师人力资源配置低效等问题 。对上述问题的破解,涉及到创新教师编制管理体制、提高编制标准、统一城乡标准、提高附加编制比例、杜绝“有编 不补”、建立教师退出机制、深化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增设专业教师编制等一系列举措。34 杜文平 发挥班主任角色优势 以评价促学生健康成长 思想理论教育 2013年第10 期 35 张咏梅 课程嵌入型表现性评定的设计与实施 教育科学研究 2013年第1期 王铭 36 张咏梅 表现性评定对数学自我效能与问题解决能力关系影响的实验研究 教
36、育学报 2013年第4期 刘红云 37 王薇 新西兰基础教育的制度、特色及启示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3年第10 期 【摘要】对我国教师工资区域差异的分析研究发现:全国教师人均工资逐年增长,增速呈“波浪形”,东部和西部地区教师 工资增长速度较快,中部地区较慢;教师工资分配水平总体均匀,基尼系数小于0.2,但东部地区人均教师工资远远高 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区域内的教师工资绝对差距逐年加大,全国、东部及西部地区的绝对差距均超过了两万元。 【摘要】以案例的形式呈现中小学班主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如何用心作评价、如何建议班级评价制度、如何利用评价为载 体、如何充分发挥班主任评语的魅力等方式方法,充分发挥班
37、主任的角色以评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摘要】采用追踪实验研究的方式,以335名初中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索课程嵌入型表现性评定对数学自我效能与数 学问题解决能力之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实验班还是控制班,数学自我效能及其分效能即日常生活中数学 任务分效能、数学相关课程分效能、数学学业问题解决分效能均对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产生显著性影响,两者在影响效果 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班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对数学自我效能及日常生活中数学任务分效能产生了显著影响,控制 班则未产生显著影响,两者在影响效果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班、控制班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均对数学相关课程 分效能、数学学业问题解决分效能产生
38、显著影响,两者在影响效果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摘要】表现性评定可划分为大规模测验中的表现性评定和课程嵌入型表现性评定两大类。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课程嵌入 型表现性评定在校内学业成就评价领域的地位不断提高。课程嵌入型表现性评定任务的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步 骤,在任务实施中须把握五个环节。将课程嵌入型表现性评定应用于教学过程,需要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共同 变革,表现性评定任务应当及时进入学生教科书及教师指导用书,且其实施需要对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38 王薇 实施发展性数学教育评价的策略和方式 初中数学教与学(人 大复印报刊资料) 2013年第2期 39 王薇 中国、新西兰学校评价
39、体系的比较及启示 中小学学校管理(人 大复印报刊资料) 2013年第6期 40 王薇 学校主体协同评价解释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教育科学研究 2013年第6期 41 刑利红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班级管理的助推力 思想理论教育 2013年第4期 【摘要】数学发展性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发展性数学教育评价有 总体和各维度两个层面的评价策略,可以通过纸笔测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等形式实施评价。发 展性数学教育评价要基于对话、理性心态、非固化操作等前提,使评价的实施更具操作性。 【摘要】新西兰基础教育具有完善的教育体制、促进均衡发展的教育政
40、策和健全的保障体系,教育均衡程度很高。新西兰教 育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并切实落实在校园环境、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生管理中,促进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 全面发展。剖析新西兰基础教育制度及特色,提出通过宏观调控政策推进教育均衡、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教育资源配置在达标基础上中融入教育理念等思考,以期为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提升提供启发。 【摘要】中国和新西兰的学校评价体系在评价机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流程和评价结果应用上具有相同点和不同点 。新西兰的学校评价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中国以启示:拥有独立于教育系统之外的第三方评价机构、评价目的重在促进学 校改进、评价内容关注学生的能力、情感
41、、态度和价值观、鼓励多主体参与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为多方群体服务,值得 中国学校评价的研究与实践加以借鉴。 【摘要】学校是干部、教师、学生、家长等主体相互作用的整体,主体之间协调、同步、合作、竞争、互补产生协同联动效 应,使学校的整体功能大于各主体功能之和。借鉴协同理论的分析框架,改造对“竞争”的理解,从立场、需求和信息 等角度分析主体间差异,将主体间的协同程度划分为强协同效应水平和弱协同效应水平,确定主体协同发展指数,建立 评价解释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学校,判断并解释学校各项工作干部与学生、干部与家长、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主 体间的协同效应水平,提出增强主体协同程度的对策建议。42 邢利红
42、班主任在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角色定位 思想理论教育 2013年第8期 下 43 邢利红 基于共同建构的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32 期 44 曹飞 中小学生的幸福观及其教育意义以初一学生为例 思想理论教育 2013年第7期 下 【摘要】在全面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日常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有机结合,实现评价的育人 功能成为当前班主任教师面临的挑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系统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将 引发班级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变革。班主任可以有效地利用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力助推班级管理工作,包括挖 掘学生综合素质内涵,确
43、立班级管理的方向和目标;借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保障机制,促进班级管理制度的实施;师生 共同拟定评价体系,推动良好班级文化的形成;搭建学生综合素质展示平台,开展各种班级管理教育活动;形成自评、 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机制,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全面客观地呈现评价信息,调整班级管理的重点和方向。 【摘要】班主任是全面负责班级工作的教师,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在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班主任是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设计者、引导者、协调者、评价者,在评价改革实践 中发挥了重要的功能作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实现班主任功能定位过程中,班主任要具备一定的
44、解读力 、洞察力、指导力、协调力、评价能力和反馈技巧。 【摘要】受传统教育质量观的影响,对中小学生进行评价时常常由教师对学生的表现情况做出标准化的评判,而这种评价标 准唯一、评价主体单一的现象往往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消极应对的状态,不利于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2002年教育 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提出“评价方法要多样”,要求探索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 评与他评的评价方法,因此,评价主体多元化正在逐渐成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个发展趋势,同时,由此带来的 多元评价主体如何参与、评价过程如何实施、评价结果如何整合等问题不断困扰着教育实践。在第四代评价理论的影响 下,评价者
45、以回应协商共识的方式参与到评价活动中,强调由评价者通过共同建构方式形成评价结果,因此, 在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理解、探讨和借鉴共同建构的思想,将有助于解决当前改革中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并深入推 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体多元化的改革趋势。本文认为,在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意义基础上,可以从评价机制建 立、评价组织形式、评价方法改革、评价氛围创建、评价结果应用等方面着手进行。45 何光峰 校外视学:香港教育质量保证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教育科研 2013年第8期 46 何光峰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落差分析基于十五节初中数学课 堂教学录像的分析 数学教育学报 2013年第3期 高欣 4
46、7 张娜 DeSeCo项目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及启示 教育科学研究 2013年第10 期 【摘要】OECD 开展的 DeSeCo 项目对于我国建立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DeSeCo 项目开展的背景、发展脉 络,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界定与遴选核心素养的过程等,对我国开展以学生学业质量为主的教育质量标准框架研究, 特别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遴选与界定,具有启示作用。 【摘要】美德幸福观、实现幸福观、体验幸福观、平淡幸福观和享乐幸福观是中小学生五种主要的幸福观,其中,前三种是 积极的幸福观。调研表明,初一学生会同时不同程度地持有多种幸福观,但他们以三种积极的幸福观为主,他们的幸福 观总体上是积
47、极向上的;还要客观看待享乐幸福观的大量存在。三种积极的幸福观与他们的幸福感水平存在较强的正相 关。幸福观分类研究的教育意义明显,它能化解幸福是不是教育目标的争论。幸福观反映了幸福感的质量品质,可以作 为幸福感评价的标准。幸福观应成为幸福感评价研究的内容,应作为提升学生幸福感的干预要素之一。 【摘要】香港教育质量保证机制中,学校自评与校外视学是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校外视学以学校自评为基础,依据相同的 评价范畴和指标,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课堂观察、访谈等校外视学的方式,对学校的教育质量进行评估。评价目 标关注学校整体教育质量而不是教师个体;评价内容全面,且聚焦问题与改进之处;评价过程持续,关注
48、对学生学习过 程的支持和指导;注重证据搜集,评价反馈及时。 【摘要】教学观念是关于教学的看法和思想,是人们思考教学问题获得的结果.课程改革以来,广大初中数学教师积极学习课 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并逐步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观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但鉴于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之间的 落差,导致课堂教学产生不少问题.调查初中数学教师对教学理念的认可程度以及对教学行为的自我评价,找出教学观念 与教学行为之间的差距,以及这种差距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1)设计教学目标的同时,要 设计与其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2)自主探究教学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探究时间;(3)
49、尝试多给学生自 主学习的机会,多进行个别指导,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4)以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水平为基准,精选教学内容。48 张娜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家长教育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教育学报 2013年第3期 王玥、 许志星 49 胡进 不同班额班级学生的学习负荷、压力及情感体验调查报告 教育学术月刊 2012年第12 期 50 胡进 不同班额班级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3年第1期 51 胡进 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教育学刊 2013年第1期 【摘要】本调查从班额的这一新的视角,深入研究在不同班额班级学习的不同群体学生的的学习负荷、压力及情感体验现状 。根据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现状,本课题将每个教学班学生人数30人以下班额的班级定义为小班额班级;学生人数30-39 人班额的班级定义为中等班额班级;学生人数40人及以上班额的班级定义为大班额班级。从学生的基本信息、课后学习 负荷、学习压力、学习情感体验等四个方面呈现与分析了不同班额班级学生的学习现状,并针对小、中等、大班额班级 学生学习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关注与研究小班额班级多元化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减轻五年级中等班额班级学生的学 习负荷与压力,丰富中等班额班级学生正向的学习情感体验;有效控制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