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绩我国物流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对策The Current State of our Market of Commodity Interflow and Its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专业班级:ZB 国贸 081 学生姓名:张 红 军 _学 号:200880512114 _ 指导老师:何 群 英 &nb
2、sp;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1我国物流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摘要:近年来,我国物流市场虽虽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在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着企业物流发展滞后,物流人才短缺等 问题。 发展我国的物流市 场,应以工业企业为核心.发展第三方物流,同时大力培养物流人才,以满足物流市场发 展对人才的需要。关键词: 物流、物流市场、现状、 对策Abstract: Our eommodity interflow market has already developed to a Certair extent,but in g
3、eneral,it is still in a start一 up stage having such problems as backwardness of development, shortage of personnel. The industrial enterprises should be tacken as core, the third commodity interflow be developed . Market of commodity interflow. Meanwhile,its personnel must be frained to meet the nee
4、ds of market development of commodity interflow.Keywords: Interflow of commodities; market of commodity interflow; the current state; counter measure.现代物流在整合了货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之后,加快了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成为世界经济的新亮点。了解我国物流业的现状,寻求发展物流业的对策,是当前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课题。1 我国物流市场发展现状1.1我国物流市场飞速发展在经济高速发展和全球化开放的背景下,我国社会物流需求出现持续高
5、速增长的局面。中国物流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相比的物流需求系数,已由 2006年的 2.8提高到 2007年的 3.2,这表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对现代物流业需求呈继续增大的趋势。物流的发展速度是与 GDP的发展速度成正比,尤其是与第二、第三产业创造的 GDP成正比。20072008 年上半年,中国物流业持续快速发展,物流需求规模进一步扩大;增加值较快增长,物流总费用增速加快,与 GDP比率稳步上升。纵观 2007年至 2008年的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的结构发现,保管费用依然是增长速度最快的,2008 年保管费用为 8377亿元,占社会物流总成本的 34.9%,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2比 2007年同期
6、增长 24.4%。运输费用为 1276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6.5%;运输费用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 53.1%,同比降低 2个百分点。管理费用为 289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21.7%,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 12%,比上年同期增长 0.2个百分点。2009年的物流市场总需求依然在经济的发展中促生新需求,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产业结构随着国家产业振兴规划的落实将会以较快的速度升级,而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增加对物流的需求。同时,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将刺激物流需求规模增大,物流需求量大的产业的快速增长态势会造成全社会物流需求总规模的进一步增速扩大。与此同时,物流行业平均利润进一步下降也
7、成为 2009年物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相关数据显示物流企业平均毛利率已由2002年的 30%降低到 2007年的 10%以下,仓储企业只有 3%5%,运输企业只有 2%3%的毛利,稍有意外,就会亏本,导致部分中小物流企业开始退出物流行业。这一现象显示了我国制造企业和流通企业增长的物流费用,并没有变为物流企业的利润,属于中国物流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同时也表明,现代物流业的结构调整,主要应该表现为对物流需求“质”的提升要大于“量”的扩张。运力发挥如何决定区域物流的发展水平,未来几年,中国高速铁路网的建成将为区域物流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中国物流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高速铁路网的建成必将加快区域间
8、有效的物流系统形成,降低物流成本,增加物流有效需求、加快物流专业人才流动、加强区域物流合作。总体看来, 2009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将达到 100万亿元,其中,物流供应链软件行业将伴随着物流的发展而保持高增长的态势,在 2010年将超过 21亿元的市场容量。1.2经济发展遗遇物流瓶颈加人世贸组织的中国,将迎来新一轮的快速经济增长。因比较优势的存在,伴随融入全球化的经济,我国将成为世界的加工制造中心。来国内安家落户的制造公司要求有顺畅的供应链,从全球采购来的零配件、材物料进人制造厂,然后上生产线,产品再出去到分销商手里,这样一个产销过程一般要求在 72小时内完成。面对这样一个高效、同时要求安全的运
9、行过程,很多制造公司急需委托一家全程的物流服务商来代替。而这样的物流企业在全国很少,现时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全国仅 16000家左右。物流的瓶颈效应在经济发达地区尤其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3明显。目前,苏州已有 800。家外资企业,经济外向度极大,物流中转效应在该市经济发展中突出。但这里企业有一个很头疼的问题,就是目前物流方面无法满足企业生产和发展,特别是系统化、一体化解决方案的物流供应商就更少。苏州现代物流业的基础比较薄弱,物流服务特别是物流的综合服务不能满足外企特别是制造业、IT 产业的需求。时下.苏州有 85%以上的企业物流服务无法在本地得到满足,而由其他城市提供。对于企业而言,国际竞争力
10、来源重要的是速度,在对需求消息的迅速把握后,就要看物流速度能否保证在第一时间内满足需求。苏州现有物流服务的滞后与强烈的企业发展需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3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障碍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扩大了企业的销售范围,改变了企业传统的销售方式以及消费者的购物方式,使得送货上门等物流服务成为必然,促进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兴起。但目前,我国的物流水平仍难以满足电子商务的需求,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1.3.1 与物流发展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法规尚未完善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制度和法规有待完善。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用人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市场准入与退出
11、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还远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时,必然要在企业内外重新配置物流资源,而制度和法规的缺陷阻碍了企业对物流资源的再分配。物流企业跨区域开展物流业务时常常受地方保护主义困扰,国有企业在选择外部更为高效的物流服务,处置原有储运设施和人员时,所遇阻力巨大,这些必然会影响企业物流效率的提高。 1.3.2 缺少综合性物流服务首先,从发达国家来看,现代物流的功能是设计、执行以及管理客户供应链中的物流需求,其特点是依据信息和物流专业知识,以最低的成本提供客户需要的物流管理和服务。而现在,我国多数物流企业是在传统体制下物资流通企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企业服务内容多数仍
12、停留在仓储、运输、搬运上,很少有物流企业能够做到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现代物流服务的功能尚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我国的物流企业,无论是物流服务的硬件还是软件与电子商务要求提供的高效率低成本的现代物流服务还有较大的差距,信息收集、加工、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4处理、运用能力、物流的专门知识,物流的统筹策划和精细化组织与管理能力都明显不足。 1.3.3 条块分割的物流管理和流通体制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电子商务下,物流的专业化分工特点虽然日益明显,但是物流的组织和管理却不断向综合性发展,各种物流方式和物流载体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但是,我国目前的物流行业管理仍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部门分割体制。
13、与物流相关的各部分分别由铁道、交通、民航、内贸等不同政府部门进行管理。依据这种条块管理体制,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纵向隶属和管理格局,严重制约着在全社会范围内经济合理的对物流进行政体统筹和规划,妨碍着物流的社会化进程,制约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1.3.4 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人才稀缺国外物流的发展实践表明,物流从业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物流知识和操作经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国外的物流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物流教育系统,许多高校设置了与物流相关的课程,为物流行业培养并输送了大批实用人才。相比之下,我国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教育还相当落后,高校中开设物流课程和专业的仅有十几所,与物流相关的职业
14、教育也十分匮乏,物流人才稀缺。2 我国物流市场的发展对策2.1摆正工业企业的位置工业企业是拉动物流业发展的源动力。物流业的业务来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而工业企业是供应链的重心.是带动供应链运作的主体,工业企业的运作是产生物流需求的源泉。整个社会物流产业的发展,不可能脱离工业企业这一核心而自行发展。以工业企业为核心,发展物流产业,首先应培植工业企业的物流理念。许多物流企业拿不到物流定单,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客户本身理念的问题。有不少物流用户还存在“大而全” 、 “小而全”的思想,尽管物流不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也不愿意将其外包。其次应考虑工业企业的个性化的物流需求。我国工业企业整体现代化程度不高、不
15、齐.对物流的需求呈现多层次特点,物流服务者必须面对多层次的需求来规划物流服务。发展水平低下的工业企业谈不上物流竹理和物流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5现代化;处于从传统制造方式向先进制造模式转变的关键时期的工业企业,传统制造方式下的物流体系已经完全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2.2磨练第三方物流企业产品从生产到送至客户手中,要经过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商、承运商直到零售商等多重环节,要满足顾客对产品在性能、款式、价格、数量、交货期、服务等方而的要求.则与上述各环节有关。现实市场竞争的需要,迫使企业关注和重视供应链管理,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来决策和运作企业的物流活动。供应链管理是在满足服务水平需要的同时,
16、为了使得系统成本最小而采用的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有效地结合成一体来生产产品,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的时间配送到正确地点的一套方法。供应链管理把对成本有影响和对产品满足顾客需求的过程中起作用的每一方面都考虑在内.追求包括运输配送成本及货物库存成本在内的系统成本的有效性和最小化。供应链管理的目标不是简单地使某个局部达到最优.而是使整个系统达到最优。目前的市场是顾客驱动的市场。此驱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顾客在与企业交流过程中感知的价值,顾客感知的价值是他们选择的根本依据。为使顾客感知更多的价值.作为物流服务的提供者,作为物流方面的专业公司,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用供应链集成的思想指导业务流程,
17、为顾客提出一个一揽子解决物流问题的方案。离开供应链思想的指导,第三方物流会将物流供应链肢解为一个个独立的环节,顾客的物流在第三方物流企业没有得到集成,顾客不能实现缩短时间、降低成本的目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将是没有价值的。2.3注入第四方物流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各经济主体对物流的要求不断提高,迫使物流企业向专业化、系统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第三方物流是独立于物流供需双方之外的专业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要么独自,要么通过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转包商来为客户服务,它们力求能提供技术、仓储与运输服务的最佳组合。事实上一些企业经常发现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缺乏综合技能、集成技术战略和全球扩展能力目前
18、.物流用户正着力寻求向单一的组织外包其整个供应链流程,由它评估、设计、制定及运作全面的供应链集成方案。这正是第四方物流叶国顺:我国物流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第四方物流是一个提供全面供应链解决方案的供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6应链集成商.存在三种可能的模式:协助提高者,即第四方物流为第三方物流工作,并提供第三方物流缺少的技术和战略技能;方案集成者,即第四方物流为货主服务,是和所有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及其他提供商联系的中心;产业革新者,即第四方物流通过对同步与协作的关注,为众多的产业成员运作供应链:无论彩取哪一种模式,第四方物流都突破了单纯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局限性,能真正以低成本运作、实现最大范围的资源整合
19、。第四方物流可以不受约束地将每一个领域的最佳物流提供商组合起来,为客户提供最佳物流服务,进而形成最优物流方案或供应链怜理方案。2.4大力培养物流人才我国这几年物流业的学者与专家为国外物流先进理论的引人与推广作了大量的努力。近期国内不少大专院校设置了与物流相关的专业,但物流知识,尤其是现代综合物流知识远未得到普及。有不少人认为它主要功能是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而不了解物流是对传统产业的一种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革命.是一种融合商流、实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子系统的一体化体系。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各个层次的受过专业训练的从业人员。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大力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物流人才向社会进行输送为此,
20、上海市青年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与具有丰富国际物流运作背景的明和环宇物流公司合作,于 2001年 12月 1日在上海物流综合人才交流会上推出了现代物流系列课程首届培训班,受到广大青年以及求学者的热烈欢迎,报名者络绎不绝。物流人才的培养、输送离不开物流人才市场。物流人才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只有同政府、高等院校、新闻单位三大板块紧密结合,建立固定的联系,形成系统性的运作模式,才能保证物流人才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是物流人才市场规范化运转的保障。政府不再直接从事物流人才资源的计划配置,而是通过制定和执行法律与政策来调控人才市场。高等院校是首先接触到国际先进理论知识的基地,也是物流人力资源管理和市场运转的研究机构,他们能够比较客观地以宏观、长远的眼光分析市场的运作前景,从而为人才市场的长期规划提供指导。新闻单位是物流人才市场信息的枢纽地,而信息则是人才市场运转的基础,是物流人才市场最重要的信息源之一。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7参考文献:1黄晓玲:中国对外贸易概论M.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8 年2赵 伟: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现实问题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版3政府报告:2005 年春季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J.国际贸易,2005(5)4王国文.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内涵与发展趋势J.现代物流,2009,5:51-525吴崎右.欧美日第三方物流的特点及启示J.商业经济文萃,2006,4: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