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控制膏滋浓缩收膏工艺的研究.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264420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控制膏滋浓缩收膏工艺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控制膏滋浓缩收膏工艺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控制膏滋浓缩收膏工艺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控制膏滋浓缩收膏工艺的研究作者:陈燕芬,陈丽娟*,谢文健,钟军,朱尚虹【摘要】 目的研究膏滋收膏工艺的控制参数。方法结合膏滋收膏工艺的传统技术,检测处方中不同药味数的膏滋在浓缩收膏时相对密度、动力粘度、含水量等参数,规范膏滋制备的浓缩收膏过程。结果 4 类不同药味数膏滋的相对密度,动力粘度和含水量 3 项指标稳定可靠,动力粘度与相对密度、含水量少有直线相关关系。结论相对密度、动力粘度和含水量 3 项可作为膏滋浓缩收膏工艺的控制指标。 【关键词】 膏滋;浓缩收膏;相对密度;动力粘度 含水量膏滋,是我国最古老的中药传统剂型之一。近代名医秦伯未在膏方大全中指出:“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

2、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称膏滋药。”膏滋的制作质量会直接影响其疗效,因此必须规范制作过程,其关键在于膏滋的浓缩收膏工艺操作。传统的膏滋浓缩收膏只靠药师的临场经验,收膏时如何判断是否达到合格要求为“火候 ”, 经验判断指标为:用细棒挑起夏天挂旗,冬天挂丝;沾取少许滴于桑皮纸上不现水迹;将膏汁夹于食指和拇指间,能拉出 2 cm 左右的白丝1。目前中国药典尚无膏滋标准的统一规定。为保证膏滋成品的质量,本实验通过近年的实践研究,检测不同药味数膏滋在清膏的浓缩和收膏时的相对密度、动力粘度、含水量等参数,从而规范膏滋制备的浓缩收膏过程。1 材料与仪器1.1 药材药品制备膏滋所需的药材购于广东省康美药

3、业股份有限公司,经广东省中医院董玉珍主任中药师鉴定均为中国药典和中药大辞典收载品种;本研究检测的膏滋由杨志敏教授拟方(名老中医颜德馨教授指导);膏滋的工艺全过程由本院制剂室完成。1.2 仪器NDJ-1 粘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Sartorius BP121S 电子天平( 德国赛多利斯公司 );202-O-BS 电热恒温干燥箱(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紫铜锅(上海鼎广机械设备有限公司)。2 方法2.1 相对密度2本实验所测的相对密度是在清膏浓缩即成和膏滋即将出锅时进行测试。取 810 g 的清膏或膏滋,精密称定,精密加入两倍膏重的新鲜蒸馏水,搅匀,作为供试液,测定相对密度。2.2 动力

4、粘度本实验所测的动力粘度是在清膏浓缩即成和膏滋即将出锅时进行测试。用旋转式粘度计测定动力粘度。选择适合的转子浸入供试品溶液中,使转子以一定的速度旋转,测量作用在转子上的扭力矩以计算动力粘度。2.3 含水量2本实验所测的含水量是在膏滋收膏后进行测试。取膏滋约 2 g 平铺于恒重的称量皿内,打开瓶盖,置 100105 恒温干燥箱内干燥 5 h,将瓶盖盖好,移至干燥器中,冷却 30 min,精密称定重量。3 结果3.1 清膏的浓缩将药料煎煮 3 次所得药汁过 100 目筛后投入紫铜锅内加热, 并随时除去浮沫,至药汁转浓至稠厚状,用竹片挑起成线往下流,即得“清膏”。本实验对不同药味数膏方的 “清膏”,

5、测定其密度和粘度。结果见表 12。表 1 清膏相对密度测定值(略)表 2 清膏粘度测定值(略)3.2 收膏清膏用文火加热,把预加工过的胶、糖加入清膏内,最后加入细贵药的药汁,在不断搅拌的同时,要用竹片不定时的挑起锅内的膏成 90直角,当膏成小片状流下(“挂大旗” ),此时应立即将膏出锅。本实验对不同药味数即将出锅的膏,测定其密度和粘度,对膏滋的成品测定其含水量。结果见表 35。表 3 膏滋相对密度测定值(略)表 4 膏滋粘度测定值(略)表 5 膏滋成品含水量测定值(略)3.3 直线相关关系分析清膏的相对密度和动力粘度二者、膏滋成品的相对密度、动力粘度和含水量 3 者是否有直线相关关系,相关分析

6、结果见表6。表 6 膏的密度,粘度和含水量的相关系数(略)4 讨论传统的膏滋要求一人一方,一方一制,质量控制有一定困难。要控制好膏滋的质量,除了要抓好药材的质量以外,制备过程中的清膏浓缩、收膏等工序是控制膏滋成品质量的重要环节。本研究是在结合传统膏滋制备技术基础上测定具体可靠的工艺参数,改变过去只依赖经验收膏的状况,用相对密度、动力粘度和含水量来衡量、控制膏滋质量有较好的意义,使膏滋的制备有了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在检测的批量中,可以认为膏滋成品的密度与含水量间呈负直线相关关系,密度可间接反映含水量,但含水量的多少与膏滋保存期限(防腐力)是否有关,有待进一步考察。检测密度时,可先用婆美计预测,但由于婆美计测量时要求要有一定的深度和不易于观察读数,建议最后用上述方法检测较为准确。清膏和膏滋成品在密度与粘度间无直线相关关系,其原因与药材的质地和成分有关。传统判断浓缩收膏都是凭经验看被竹片挑起膏观察流动性,若膏方中含粘性成分的药材偏多,会导致达到一定粘度时,膏滋的密度仍偏低,这种情况下过分追求密度的“达标” ,继续加热容易使锅底的膏滋焦化。本实验对有限批量不同药味数的膏滋制作过程中的密度和粘度进行数据总结,药味数越大,收膏的密度有降低的趋势。如果测定值达到参考的密度或粘度范围,可结合实际状况及时进行收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