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_中国红枣之乡清涧县的红枣产业未来发展状况_p7.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135227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_中国红枣之乡清涧县的红枣产业未来发展状况_p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_中国红枣之乡清涧县的红枣产业未来发展状况_p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_中国红枣之乡清涧县的红枣产业未来发展状况_p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_中国红枣之乡清涧县的红枣产业未来发展状况_p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_中国红枣之乡清涧县的红枣产业未来发展状况_p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行政本科毕业论文第 0 页 共 6 页中国红枣之乡清涧县的红枣产业未来发展状况1、清涧县红枣业的发展史历史,从洪荒的远古缓缓走来;黄河、无定河,从洪荒的远古缓缓走来;红枣,从洪荒的远古缓缓走来在人类文明之前,我们无法找到红枣的文字记载,但考古人员从出土的碳化枣核考古证明:黄河流域我们的先民在 2000 多万年前已在食用红枣。被称为上古三大奇书的易经、黄帝内经、山海经中均有红枣的记载。易经有一种卜法叫“灵棋法”,所用棋子是用霹雳木或枣木做成;黄帝内经中的“五果”指:李、杏、枣、桃、栗,对应人的五脏就是:肝、心、脾、肺、肾,所以内经说:“枣、脾之果也”;山海经卷二载:“爰有嘉木,其

2、实如桃,其叶如枣”。以上三大奇书均以不同侧面对枣作了记载,说明在人类文明的初期枣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非常密切了。远在 3000 多年前诗经歌云:“八月剥枣,十月获稻”。战国策、尔雅、史记、齐民要术、农书、打枣谱等古籍均对红枣有记载。清涧植枣历史悠久,为世界红枣原产中心的一部分,始植时间无以确切考证。据记载 1000 多年前,本县红枣已进入组织化、规模化栽植时期。北魏太和九年(485),孝文帝诏示全国:“男夫一人给田二十亩,课莳余,种桑五十树,枣五株,榆三根。限三年种毕,不毕夺不毕之地”。本县时属北魏,遵命种枣,恐莫例外。宋太祖下诏:“民伐桑枣与薪者罪之”。元太祖忽必烈诏示天下:“每丁每岁种桑

3、枣二十株”。现本县百年枣树千年枣树依然留存,老舍窠乡王宿里村,百年以上至千年枣树有几十株,其中两株大枣树被西北农林大学教授鉴定树龄在 1000 年以上。康熙延安府志、田赋志载:“红枣出清涧”。乾隆清涧县续志、田赋志载:“枣,东乡自店房坪直抵黄河约百余里,田野迷茫,郁葱成林数百万株,里民贩往山西、榆林、宁夏等地,计值在万金以外,邑人赖以获济”。本县诗人白庆纶、惠种、李华春均有诗句歌颂红枣,清代文人白庆纶写的王宿里诗:“松涛翻翠摇青嶂,枣实凝丹映彩虹”就是很好的写照。1935 年至 1947 年本县农民分得了土地和枣林,有了基本的生产条件。历年来在县委、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红枣产业得到了发展。十一

4、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土地和成片枣林实行承包制,激发了枣农的生产积极性。1984 年至 1990 年清涧红枣连续 7 年丰收;1990 年 10 月举办了“清涧县枣乡行新闻采风”活动,河北农大教授、中国枣研究中心主任王永慧等专家和记者共 38 人应邀参会,考察论证了清涧红枣的发展。96 年,举办了“清涧县首届红枣节”,团省委书记蒲长城等省市领导和巨鹰公司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应邀出席。这次“红枣节”规模盛大空前,办的非常成功,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行政本科毕业论文第 1 页 共 6 页为提高清涧红枣的知名度,起了非常巨大的作用。近年来,清涧县委、政府把红枣确定为本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举全县之

5、力,大力发展。全县枣林面积已达 48 万亩,年产原枣 6 万吨,以巨鹰为龙头的加多家,年加工红枣 3 万吨,年销售收入达 1.2 亿元。2、清涧红枣业的现状清涧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近年来,全县上下念枣经,唱枣戏,积极构建了红枣产业化发展格局。在红枣基地建设中,他们坚持“四统一分”和“四不栽”原则,即统一规划、统一整地、统一标准、统一质量,分户栽植;不是深水平沟整地不栽,不是集中连片不栽,不施足肥料不栽,不是良种壮苗不栽。提出乡建万亩园、村建千亩园、户建十亩园,高质量、上规模、上档次建设优质丰产新枣园的目标。几年来,全县在双庙河、高杰村、玉家河、老舍古四个乡镇 37 个村建成红枣无公害生产基地

6、6.4万亩,涉及 2155 户。在乐堂堡乡寨则湾村、李家塔镇高柳树村建成两个红枣良种繁育示范园,共 150 亩。在店则沟镇邓家川等村建成高标准、规范化红枣矮化密植示范园1000 多亩,实施了红枣科技优果示范工程 2 万亩。审视全国,不乏枣林种植地,新疆,山西,河南,宁夏,山东都有大面积的种植,而且各有个的特色。比如新疆骏枣个大,味甜,山西的枣酸,山东的冬枣汁多,肉脆。至于河南宁夏就比较普通,而位于黄河流域的陕北更是独树一帜,具有个大,肉厚,皮薄,核高等特色于一身,被誉为“红枣之乡”的清涧县所种植的枣更是被称为“枣中之王” 。 清涧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干旱气候,年均气温 10oC,年降雨 450mm

7、,无霜期200 天,土壤和气候形成了红枣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其成为世界红枣原产中心的一部分。作为从小孕育在红枣之乡的我更是对其情有独钟,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了清涧最大的红枣加工巨鹰集团。1993 年,陕西清涧巨鹰公司顺应历史的潮流成为了清涧县第一个红枣加工厂。清涧县巨企业集团公司总资产 6000 多万元,年销售 5000 多万元。13 年来巨鹰公司累计共收购原枣 4 万吨,累计销售收入 5 亿元。现有员工 508 人,公司下设西安巨鹰食品有限公司,清涧塞上风有限责任公司、红玛瑙枣业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公司主要有:滩枣、蜜饯、粮食类、坚果类、油炸食品五大产品系列,主要产品是:红玛瑙滩枣、

8、巨鹰精选滩枣、九月红滩枣、陕北情滩枣、九九红滩枣、金丝小枣、鲜枣酥、脆枣、香酥枣、水蜜枣、南式、北式蜜枣、红枣片、贡枣、紫晶枣、精选桃仁、小杂粮等六十余种不同规格的产品。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行政本科毕业论文第 2 页 共 6 页公司自创建以来,恪守“不掘拼搏、历精图治、追求卓越、永远一流”的企业精神,坚持“100-1=0”的质量方针,以满足国内外顾客需求、使顾客满意为最高宗旨,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产品畅销北京、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西安、兰州、乌鲁木齐、昆明、贵阳、成都、重庆、武汉、长沙、深圳、合肥、青岛、包头、桂林、呼和浩特等五十多个大中城市,并曾出口美国、日本和东西亚等地区。完善的销售网络

9、和丰富的资源优势使公司不断发展壮大。94 年巨鹰滩枣被国家评为绿色食品; 95 年公司被国家科委、省政府命名为扶贫先进单位;96 年和 2004 年“巨鹰”滩枣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产品,99 年和 2003 年“巨鹰”牌商标被评为陕西省著名商标;2001 年公司顺利通过了 ISO9002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3 年公司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优秀龙头食品企业”;2005 年公司通过 QS 认证,2006 年公司通过 C 认证。目前,巨鹰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巨鹰人谛造和推崇“枣赢天下”的思想与灵魂,走品牌之路,实现“双亿”工程,组建集团公司,进行“红枣经典”的二次革命。拟以巨鹰公

10、司为母体,组建清涧县红玛瑙枣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实施占地 100-200 亩、年产万吨红枣综合生产线工业园项目。工业园项目是清涧红枣产业整体发展的一个平台、一个支点,是巨鹰人始终站在黄河沿岸百万枣农一面的具体表现,也是实现红枣品牌壮大清涧支柱产业的一个发动机和桥头堡。3、清涧红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虽然近几年清涧县红枣产业取得了一定进步,但由于各种原因,依旧存在一些制约红枣产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3.1、缺乏规范栽植和科学管理意识。部分枣农认为枣树适应性和抗病能力都较强,栽培管理简单容易,所以在种植中存在重挂果、轻管理的错误认识,以致幼树成活率低、生长量小、成形慢,造成了大量低起点、低标准、低质

11、量的枣园。在成龄枣园的管理上,采取的是传统的粗放管理模式,枝条生长无序,许多枣农怕影响产量而拒绝修剪老枝,致使红枣质量急剧下降。同时,大量使用剧毒农药杀虫,单一使用化学肥料,致使红枣单产低、品质差。3.2、科学技术力量薄弱。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春季病虫为害,夏季落花落果,秋季裂果腐烂,冬季霜冻抽干,是红枣生产中普遍存在的四大问题,特别在秋季成熟时期阴雨绵绵,更容易出现裂果腐烂,是影响红枣产业发展的资源限制。此外,品种较为单一。清涧县的枣树品种木枣占 85%左右,团枣、牙枣占 15%左右,而引进的优良品种,如骏枣、梨枣只占很少的一部分。新栽植的幼树品种依旧是本地品种,而且良莠不齐,退化现象严

12、重,优良品种和类型未能形成规模。另外,产品加工量小,能力差,深加工不够,产业发展的层次不高。3.3、基础设施落后。清涧县大多数枣园没有田间生产道路,缺乏灌溉设施,部分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行政本科毕业论文第 3 页 共 6 页甚至依靠人力挑水、拉水灌溉,离村较远的枣园防虫、用水十分困难,加大了管理的难度,制约了新科技的应用,影响了成品的采收速度,现有的条件根本不能满足红枣生产发展的需要。3.4、组织化程度低,营销手段落后。由于产品质量不高,宣传力度不大,销售渠道不畅,生产、加工、销售之间的关联度低,产、供、销没有形成一体化。枣农和企业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枣农只能拥有初级产品的低收益,这使得其积极性受

13、到一定影响。宣传力度的不足,使得只有部分本地人知道红枣产业的发展,而外地人基本都不了解。3.5、品牌特色不突出。清涧县红枣,尤其是黄河沿岸的红枣,无论在品质还是外在形态上都堪称一流,可是至今没有突出的品牌特色。主要是由于培养地方品牌自主意识不强,没有长远眼光,看不到品牌对产品的带动及潜在价值的提升,以致“清涧红枣”的品牌效应没有突出的显现出来。3.6、劳动力匮乏。近几年,城镇农村青年多到大城市打工就业,造成清涧县劳动力匮乏,连平时的普通招工都显得异常萧条,劳动力因素的影响也愈显突出。4、对策建议及措施4.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枣园道路建设,切实解决交通运输问题。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快

14、通村油路建设。二是在枣树周围围土修集雨坑,积极推广下山畔村挖集雨窖的经验,在枣园高处修建集雨窖,遇到旱季即可灌溉。黄河沿岸和有河流经过的村庄,可积极修建抽水设施,解决干旱季节的灌溉问题。三是要大力兴建烤炉,力争在两到三年内新建烤炉 600 座,同时在红枣集中地建设高质量的冷库和气调库,延长红枣贮藏期。4.2、加强现代科技的应用,普及红枣丰产技术。要积极总结现有的实践经验并予以推广,努力建立人才培养和技术推广体系。一是要选取一些专业人员到大专院校、科研部门和生产单位进修学习及参观考察,以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二是积极组建培训班,深入农村尤其是一些种枣大村进行技术培训,使枣农都能掌握和应用实用技

15、术。三是红枣研究单位和科技部门要围绕红枣生产中的难点问题,确定科技攻关项目,尤其在抗旱、防裂防腐和防治病虫害上下功夫,要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优质服务。4.3、大力引进优良品种,提高枣果质量。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果品本身的质量则是占有市场的根本性因素,要扩大品种资源,优化品种结构,从外地引进名优品种,通过建立苗圃和示范园的形式,确定适应性强、丰产性稳、品质性优的品种予以推广。推广中要坚持因地制宜、按不同类型和时段进行分区栽植,分类指导,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行政本科毕业论文第 4 页 共 6 页以发挥最佳效益。4.4、进行红枣的深加工,增加其附加值。在烘干等初加工的基础上,通过到兄弟县区

16、红枣产业发展较好的乡村和企业学习经验,由政府支持新建一批影响力广、吞吐量大、附加值高的龙头企业。积极试验公司加强农户的运作模式,使农民成为利益风险的分享者和承担者,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力争实现红枣企业的系列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和集约型经营。开发科技含量高、品种花样多,竞争能力强的产品,树立自己的品牌,扩大知名度。4.5、加强宣传,切实拓宽红枣销路。清涧县本着“深层次挖掘、多形式互动、高品位打造”的思路,树立经济与文化互动的发展理念,积极挖掘和弘扬枣业文化,着力打造红色旅游、红枣生态的“双红”旅游项目,提升红枣产业品位。为此,清涧县在黄河西岸、无定河两岸规划建设中国西部最大的红枣生态旅游基地和红枣大

17、观园,发展红枣生态旅游。将从红枣产业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景观文化和艺术文化等方面入手,策划建设枣乡特色步行街、枣业博览园、枣乡文化广场、枣业科研基地、枣都大酒店等特色项目,整理开发清涧特色的红枣宴食谱,努力提高红枣产业的综合效益。清涧县委、县政府还将适时筹办“中国西部红枣节” 、 “枣乡采风行”等活动,组织乡镇、部门和企业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洽谈会、推介会和研讨会,加快同县外国内红枣产业的沟通和合作,多角度、多层次展示生态枣业、科技枣业、人文枣业的丰富内涵,全力打造红枣文化名片。4.6、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要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县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都要树立“兴枣富农“的战略

18、思想,把红枣产业作为“三农“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一是县、乡、村各级领导都要建立任期目标制,把发展红枣产业作为一项指标列入议事日程。二是计划、财政、扶贫、科技、金融、保险等部门,要紧密配合,通力协作,人、财、物、技配套输入,形成合力,综合作用于红枣产业开发上。特别是县财政应拿出一定财力予以扶持,形成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户投入为主体,金融支持为补充的投资机制。三是县、乡都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村,抓典型、树样板,总结经验,辐射推广,再创业绩。红枣作为清涧县林业优势果品产业,是立足于历史传统和现实生产条件,因地制宜,突出区域特色而发展起来的产业。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只是

19、个开始,因此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加强对红枣的扶持力度,加快红枣产业发展步伐,使清涧县红枣产业的整体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进一步加快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行政本科毕业论文第 5 页 共 6 页参 考 文 献1刘孟军. 中国红枣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建议. 果农之友J,2010(3):3-5.2雷昌贵,陈锦屏,卢大新. 红枣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功能.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J,2011.6(3):56-57.3张文杰,陈锦屏,马娟峰,等. 红枣主要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农产品加工J,2011(10):48-50.4袁亚宏,高振鹏,史亚歌. 我国红枣的产业化开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J,2012 (30):1 95-98.5温凯.红枣酒的开发研究.天津科技大学.2012.03:1-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