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开发区分校学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 转型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永和街示例编学号:1444101253853姓名: 柯美琴班级:13 年秋行政管理教学点:开发区 指导老师: 占世豪二 0一五年六月目录一、 前言 .1二、转型期社会工作队伍的现状 .2(一)转型期中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 .2(二)转型期广州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的现状 .2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5(一)人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分布不均 .5(二)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低 .5(三)人才评价体系不完善 .6(4)岗位设置的制度性缺失 .64、转型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分析 .7(一)转型期社会工作人才队
2、伍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7(二)转型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理论分析 .8五、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9(一)加强政府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9(二)健全职业体系,完善评价机制 .10(三)加强激励保障,激发人才活力 .11(四)开发社工岗位,积极吸纳人才 .11(五)加大资金投入,提供有力保障 .12五、结语 .12参考文献 .13附录 .141、前言广州市黄埔区永和街总人数为 7.8万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约 1.4万人,外来流动人口约 6.4万人,本辖区对象广泛,而且属于农转居地带,居住于永和街辖区四个社区(禾丰、永岗、贤江、新庄)的群体都急需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另外,永和街地属经济开发
3、区,企业云集,吸引了很大一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到此就业生活(外来流动人口约占总人口的 82%) , “新永和人”到永和之后,现永和街的社工机构有两家,有的社工人才不超过 50人,要去服务辖区内 7.8万人是远远不够的,这一现状明显的反应和体现了社工人才在现阶段的需求性及其大。社会工作是以助人为宗旨,运用专业知识、理论和方法,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的专门工作 1。大力发展社会工作,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在永和片区转型期的背景下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要求“小政府、大社会” ,从政府和企业转移出来的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功能需要社
4、会工作者来承接,社会工作者越来越成为城市社会建设、管理和服务的基础环节,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社会事务。而且从中国社会转型带来的深刻变化来看,随着各种社会问题大量涌现,复杂性、多样性明显增强,解决问题的难度不断加大,人们对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服务等专业化社会工作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工作队伍建设显得更为迫切。社会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品质,关系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2、转型期社会工作队伍的现状(一)转型期中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社会工作是在社会矛盾凸显、社会危机加剧、政府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社会结构转型期、危机时期
5、是社会工作发展的良好契机。社会工作从最初为贫困者提供服务到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从关注贫困人员问题到关注全民福利,从朴素的社会自治性事务到专门解决各种各样社会问题的一种制度或方法,其发展进程表明,社会经济发展越快,社会工作也越制度化、职业化、专业化。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工作发展、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战略任务。我国正处于社会急剧变革的时期,社会工作也必将进入一个黄金发展阶段。目前已有 200多所院校开设社会学专业,其中 170多所开设本科专业,每年毕业的学生有一万多人。在制度建设方面,2006 年 7月 20日
6、,民政部和人事部正式发布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 ,标志着我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的正式建立 2。尽管如此,它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很不适应,有许多方面的问题亟待进一步完善和解决。因此,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等多方面着手,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为社会建设提供丰富的人才资源。(二)转型期广州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为了进一步深入分析,更加深入地了解转型期广州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进行资料的采集。本次访谈的对象是广州市民政局,调查对象是广州市民政局社工委
7、办公室沈建良主任。笔者从走访的民政部门了解到转型期广州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现状的相关资料(详见附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指导思想近年来,广州市各级党委、政府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特别是市委、市政府率先建立市委社工委作为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机构,切实把社会工作人才纳入广州市人才强市战略实施意见、纳入 2009年重点人才政策研究制定计划、纳入“南湖百杰”表彰范畴,南湖区还被列为民政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区。2、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分布广泛、志愿者队伍组织网络健全根据调查统计,目前广州市的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约为 12668人,
8、其中职业社会工作人员约为 5000人,占从业总人数的 40%左右。大多分布在民政、卫生、司法、教育、残联、工青妇和城市社区中,从事公共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具体见下表) 。全市的志愿者队伍初步形成了市和县两级建志愿者协会、街道(镇)志愿者服务站、社区(村)志愿者服务点的四级志愿服务组织网络。目前,全市 74个街道(镇)全部建立志愿者服务站,建立城市社区志愿服务点 120多个,注册志愿者有 15万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志愿者队伍成为推进我市社会管理的重要力量。广州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结构分布情况表 3:项 目 数 量(人) 所占比例(%)合 计 12668男 7143 56.39性 别女 5525
9、43.6130岁及以下 2728 21.533140 岁 4411 34.824150 岁 3763 29.70年 龄51岁及以上 1766 13.94学 历大学本科及以上 2348 18.53大学专科 4038 31.87中专(高中) 4439 35.04初中及以下 1843 14.54镇(街道)以上政府部门 153612.12事业单位 4826 38.09社区 2466 19.46人员分布其他 3840 30.31专业结构 相近社工专业 2257 17.81高级 253 1.99中级 1502 11.85职 称初级 1787 14.1010年及以下 6349 50.1111-20年 388
10、6 30.67工作年限21年及以上 2433 19.203、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开始向专业化迈进2008年是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首次考试,广州市民政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安排,给予报销费用和学习时间上的保障,邀请浙江青年政治学院老师举行考前辅导培训,帮助考生把握重点、难点和应试能力。2008 年全市共有103人通过考试并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 (其中社会工作师 13人、助理社会工作师 90人) 。这 103人成为我市真正意义上、具有专业知识的首批社会工作者。2009 年在发挥市委社工办统筹协调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宣传发动,全市报考人数达到 549人,同比增长高出全省 40个百分
11、点,报考人员范围也扩大到司法、教育、卫生等系统。同时,广州市不断加大对社区社会工作者的教育和培训力度,以脱产学习、以会代训等形式,组织开展了十多期社区工作者培训班,培训人数占到了社区工作者总数的 98%以上。对部分工作出色的社区工作者,被定期分批选送到杭州、宁波等地社区进行挂职交流锻炼。4、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立足地方特色广州市作为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区,近两年来进行了积极探索创新。以区委名义出台了加强社会工作人才建设意见,围绕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评价、使用、激励机制为重点,从推进社工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岗位开发、教育培训、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以文件的形式给予了明确。全区逐步形成了
12、以 96345社区求助服务中心为平台,以党员志愿者服务总站为载体,以党员志愿者队伍为纽带,社区社会工作者为主体的社会工作模式。3、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几年来广州市在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但与全国社会工作人才先发地区相比差距较大,总体上处于“非专业化”或“半专业化”状态,基础比较薄弱,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数量、质量,还是制度建设,均存在着诸多问题。(一)人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分布不均目前,以广州市 5000名职业社会工作人员计算,约占全市 516万总人口的0.97,持证社工才 103人。这与其他社会工作发展成熟的国家和地区 2的比例有很大差距,与中央提出的
13、建立宏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要求相差甚远。同时,在学历、职称方面呈现双低现象,调查发现具有大学本科以上仅占18.53%,初中以下还有 14.54%,具有中高级职称才 13.85%。同时笔者通过访谈发现,目前有一半以上的社会工作者集中在机关和事业单位,偏重于行政管理,与服务对象之间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不是一种专门助人的职业。(二)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低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职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从业人员的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都有较高要求。在香港等地区,注册专业社工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普遍是具有高等学历和受过良好教育与培训的专业人才。但从广州现状来看,虽然相近社工专业有 17.8%,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社
14、会工作专业教育与培训,103 名持证社工有时也只是潜意识地运用专业方法开展工作。南湖区作为试点区虽然在专业化职业化方面作了探索,但试点工作还是停留在文件上;虽然也出现了一批有职业化倾向的社会“工作室”和一批新居民协管员队伍,但专业化程度不高。(三)人才评价体系不完善人事部、民政部在 2006年印发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上海、深圳等国内社会工作的先发地区,也已实施了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制度。但目前,浙江省在这方面还没有出台相关政策,广州市也尚未制订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激励和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从而造成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对位”不畅:一方面社会工作专业的人难以找到合适岗位,另
15、一方面也使得这些人不愿从事社会工作。(四)岗位设置的制度性缺失在社会工作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社会工作通常不由政府或企事业单位支撑,主要由大规模的民间社会工作机构承担,目前在香港有四分之三以上的社会工作机构承担了全香港 80%的社会服务工作,有 4万人在这类机构供职,其中专业社工 7600余人。深圳市在 2007年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和深圳市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设置方案,到去年为止培育了 30个民办社工机构,专职社工达到 700多名。上海也培育了一批专业性或综合性的社工服务机构,已有近 2000名社工在这些机构中开展专业服务。我国除去年民政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
16、布的关于民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外,还没有国家层面的制度安排,这在一定程度上迟滞了广州市政策出台的步伐。而目前广州市的现状也是由政府部门担负社会工作,在很大程度上由行政管理替代了专业社会服务工作,而社会工作岗位却没有设置。加之政府向社会民间组织和非营利组织购买社会服务机制的缺失,制约了公益性社会组织和民办社会服务机构的发展,因此,从根本上导致专业社会工作岗位开发的滞后。4、转型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分析(一)转型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近几年以来,广州市在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成效显然,但与全国社会工作人才先发地区相比差距较大,总体上处于“非专业化”
17、或“半专业化”状态,基础比较薄弱,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数量质量,还是制度方面的建设,都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政府财政投入有限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的财力保障功能相对较弱。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政府在社会工作方面投入有限,多元化投入体制尚未形成,本级财力难以满足社会工作发展的需要,对很多急需的社会工作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二是经济发展不高,中介机构、民间服务组织运作不完善。慈善性、公益性、救助性社会组织开展活动相对困难,社会参与度低,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出现了“难引、难用、难留”的“三难”现象。2、社会关注度和认同度不高社会工作者在西方社
18、会受到相当程度的尊重,其社会地位较高。广州市的专业社会工作刚起步,社会工作者的社会地位还较低,还缺乏全社会的支持、理解与认同。人们对社会工作者及其工作缺乏认识,仍把其等同于社区工作和一般的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对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轻视其专业技术,认为社会工作者无非就是看护老人和残疾人或家政服务而已,不需要经过专门培训教育,不需要具备一定的资格条件,导致社会工作者长期游离在人才开发和管理范围之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培养和激励。同时,由于社会工作职业声誉不高和缺少舆论宣传,社会工作职业未被社会广泛了解与认同。3、相关改革严重滞后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步伐加快,一方面社会工作
19、职业化、专业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另一方面由于与社会工作相关的政策不配套,致使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的步伐非常缓慢。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政府部门依然存在“以政代事” , “以政代社” 包办社会工作事务,未能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目标。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方面,传统的单位管理和户籍管理尽管已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但是现代社区管理体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这样的外部环境不利于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社会工作机构和人员缺少专门的编制和评定职称,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制度也有待进一步落实,专业社会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难以保证。在相关法律制度方面,由于社会工作起步晚,发育程度低,还缺
20、乏必要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支持。政府、民间社会工作机构和公众之间各尽其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良性互动关系尚未建立,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制约了社会工作的健康发展。(二)转型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理论分析1、社会工作者队伍小与社会需求大的矛盾社会服务项目日益增多、社会需求日益扩大,但社会工作者缺口大,专业社会工作者更缺。而且社会工作者超负荷工作,工作时间长,节假日休息少。再加以部分政府工作的下放,以社区工作者为主体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实难维系庞大的社会服务体系,以致无法顾及相当一部分社会工作,而导致需求矛盾。2、社会工作者队伍素质较低与社会需求较高的矛盾城市社会化进程的加快,要求社会工作者具有以社会为主体的政治意识,自主、自治的经济意识,突破传统的创新意识,民主管理的开放意识和奉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