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民工工伤保险现状及问题分析姓名:王发燕 学号:200840420150 指导教师:赵玉摘要:河南省农民工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引发我们对工伤保险现状的思考。文章从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率低、工伤事故频发、工伤保险制度不完善等现状出发,分析得出是由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政府部门监管不力以及农民工维权意识不足等原因造成的,并针对原因提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转变政策制定理念、提高农民工工伤保险意识等具体措施,以解决社会转型时期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利益问题。关键词:农民工 工伤保险 工伤事故 参保率Chinese Migrant Workers Injury Insurance and A
2、nalysis of the Existed ProblemsAbstract: Zhang Haichao, a migrant worker of Henan province, opened his chest to examine the lung, which aroused great attention in all society, and also brought us to think whether the current injury insurance is reasonable or not. At first, this passage analyzes the
3、existing problems which include low enrollment rate, high rate of injury accident and incompeletment of present injury insurance system. From these problems, we conclude that it is caused by the following reasons: binary registeration structure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for lack of powerful supervis
4、on of government and weak protection awareness of migrant workers. As for the reasons, proposing some solutions to solve it, for example, optimizing current binary registeration structure, translating relief on making policy and arousing injury insurance awareness of migrant workers and so on, which
5、 could deal with rights problems concerning migrant workers who are special group of society translation.Key Words: Migrant workers Injury insurance Injury accident Enrollment rate 张海超是河南省新密市刘寨镇老寨村村民,也是一位普通的农民工。自2004 年 8 月至 2007 年 10 月他一直在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打工,这三年间,他在公司做过杂工、破碎工,开过压力机,工作中接触到大量粉尘。2007年 8 月他开
6、始感到身体不适,时常咳嗽感觉胸闷,当作感冒久治却未愈,最后不得不去医院做胸片检查,检查发现双肺有阴影,诊断为尘肺,这一结论为多家医院所证实。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的诊断结果为:无尘肺 0+期合并肺结核。这份检验报告意味着他所患的不是尘肺病,因而不能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面对职业病防治所的“误诊” ,虽然已经被病痛折磨了两年,但现行工伤保险制度下他也只能先确诊再向公司索赔。郑州振东材料有限公司为维护自己利益,拒绝出具有关张海超的职业健康监控档案等相关材料,从而阻碍他到职业病防治所求诊。先是上访,接着到卫生局申请鉴定,然而均求助无果。2009 年 6 月,被逼无奈下,他决定开胸验肺
7、,以证明自己患的是尘肺病。虽然之后又历经曲折,但最终索赔成功。2009 年 9 月 16 日,张海超称自己已获得原公司各种工伤保险待遇合计共 61.5 万元。张海超“开胸验肺”的悲壮之举在当时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思考。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在这特殊时期产生了农民工这样的特殊群体。简单的说,农民工是户口在农村却在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工作、依靠工资收入维持生活的群体。其中“农民”表明他们的社会身份, “工”则表明他们的职业身份, “农民工”就是这种社会身份与职业身份的独特结合。而且,社会身份成为说
8、明其职业身份的定语。随着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他们面临着职业角色转型带来的新问题,而职业安全问题成为最引人关注的问题。全国工伤职业病报告结果显示,2010 年新发各类职业病共 27240例,而农民工职业病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 80%以上。这一数据直接说明,职业病的主要群体为农民工。我国已颁布了多项法律法规以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2003 年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专门为受职业伤害的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劳动者提供了法律保障。但现行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缺陷使农民工维权困难,难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针对这种现象,下面就农民工工伤保险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根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1.农民工工伤保险现存的问题1
9、.1 社会对农民工在认识上的歧视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出,农民工虽然生活在城里,但不被城市人所接受,受到社会的排斥,因此他们一般只能从事那些脏、累、重、危险的工作,而这反过来增强了城市人对他们的歧视。城市居民认为农民工抢走了他们的工作,并且还带来不安定因素,引起许多社会问题。而在雇主眼中,农民工就是廉价劳动力的代名词,自然少不了对他们的剥削以及过度使用。1.2 工伤事故频繁发生、职业病危害严重农民工大多在矿山开采业、建筑业以及危险化学品行业等高危行业工作,农民工死亡人数在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中占了绝大多数。如前全国职业病报告显示,2010 年新发职业病中,农民工发病人数比例高达 80%,成为职业病的主要
10、群体,很显然,农民工的身体健康正遭受严重威胁。1.3 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率低,工伤赔付的标准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到 2011 年 6 月底为止,全国工伤保险的参保人数为 16827 万人,其中农民工参保人数为 6555 万人。目前,我国农民工人数超过 2.4 亿人,经计算可以得出,农民工参保率约为 27%,参保率很低。从 2011 年开始,我国安全生产事故一次性死亡赔偿金标准按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20 倍计算。2011 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21810 元,按新标准计算可得一次性死亡补偿金约为 43.6 万元。但与其他事故造成的死亡赔偿标准相比是
11、比较低的。涉外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的最高限额为 80 万元,而国际航空旅客死亡赔偿的最高金额可达 13.5 万美元。1.4 农民工在工伤求偿上存在很大困难社会上对农民工的歧视,一些地方将农民工排除在工伤保险统筹之外以及漫长的工伤保险争议处理程序,所有这些问题都导致农民工争取工伤补偿困难重重。而对于大多数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来说,一旦受了工伤,很难与单位协商解决,只能自己去进行工伤认定。经过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后由劳动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而如果农民工或者用人单位对仲裁裁决结果不服,则需要进行行政复议甚至走上行政诉讼之路,进入司法程序。若要完整的走完这一系列程序,最少需要一年的时间,一般要花
12、费 25 年的时间,有的会更长。1.5 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自身存在缺陷补偿与预防、康复相结合的原则是工伤保险的原则之一,而现实状况是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缺乏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的有效机制。当前我国的工伤保险重点放在工伤补偿方面,而在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方面的规定较少,与之相对应,投入也较少甚至没有投入。2.农民工工伤保险现状的原因分析2.1 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是导致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权益受侵害的最主要原因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体制下,户籍制度成为了无形的墙,赫然矗立在城市和农村之间,这道隐形墙把农村人和城市人严格区分开来,致使城乡之间人口不能自由流动,结果是两部分居民适用两种截然不同的经济待遇、社
13、会待遇。经济上,农民工干的是超强度的工作,只能领取很低的工资还时常被拖欠工资;和正式工人相比,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时,同工不同权。正式工人每天工作八小时,每周休息两天,实行的是双休制度,另外,法定节假日使得正式工休息日更多。与之相比,农民工一般享受不到这些权利,不仅平时基本节假日,还常常需要加班加点,付出额外劳动却享受不到加班补贴,没有加班工资,纯属义务劳动。政治上,农民工享受不到正式工人一样的工会会员的同等权利。现今二元户籍制度没有改变,即使农民工进城了,并且在城里的第二、第三产业的单位里工作,纵使他们已经工作了十年、十五年甚至二十年的时间,依然改变不了他们农业户口的现实,他们不是城市市民得
14、不到正式职工的身份,正式工人所享有的社会保障待遇与他们无关。2.2 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的不均衡状态,加剧劳资关系不均衡,使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劳动力群体处于弱势地位目前整个劳动力市场处于供给大于需求的状态,雇主在劳动力市场上占据优势地位。而农民工群体数量巨大,且劳动技能水平低,大多集中在建筑、餐饮、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这决定了他们无法同雇主进行平等的讨价还价。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农民工通常放弃工伤保险等福利以减少企业用工成本从而获得就业机会。雇主与雇员双方对工伤保险的主动排斥极大地阻碍了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推行。2.3 工伤保险法规存在缺陷以及政府部门执行监督力度不够工伤保险法规的不
15、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农民工的工伤认定和鉴定的时间很长,裁决和诉讼程序复杂、固定,缺乏灵活性。与其他社会保障项目相比,工伤保险待遇在给付项目,给付标准以及给付期限上都很优厚,但程序十分复杂。根据 2004 年 1 月 1 日开始执行的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受伤职工申请工伤保险必须经过工伤认定、劳动能力等级鉴定、申请工伤待遇等一系列的程序。申请工伤认定时,职工必须提供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或者其他能够证明其劳动关系的材料。如果职工无法提供相关的证明资料导致社会保障部门无法进行工伤认定,那么,职工要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由其认定劳动关系。不服仲裁结果,可申请行政复议,如
16、果对行政复议结果也不服,可提请行政诉讼。这一过程是漫长复杂的,而且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结果使大多数农民工放弃工伤索赔或者采用像张海超那种极端的方式争取赔偿。第二, “选择性参保”行为将一部分农民工排除在工伤保险之外。一方面,工伤保险的经办机构为了多收入少支出,会主动选择那些危险性小且容易收取工伤保险费得企业,而那些危害性大、容易发生职业病的企业被排除在工伤保险之外。另一方面,工伤保险遵循无过失原则和个人不缴费原则,现实中很多企业为降低成本和获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只是将管理人员和一小部分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内,流于形式,很难发挥保护农民工的作用。政府部门观念上认为农民工进城打工只是个人短期
17、行为,虽然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引发了城市的社会安定问题。政府对农民工主要采取管制措施,很少考虑改善其处境的措施。在对企业方面,政府要求不严,监查也不到位,从而导致企业侵害农民工权利的事件经常发生。虽然2010 年颁布了社会保险法 ,但如果政府监管不力,保险法的实际效力很难发挥。2.4 属地原则的限制降低了农民工工伤保险的参保率中国传统的“属地管理原则” ,即农民工在哪里投保就在哪里享受保险待遇,使许多已加入工伤保险的农民工纷纷退保,使得本来就不高的参保率变的更低。农民工流动性强,即使企业为农民工购买了工伤保险,而当农民工离开参保城市转向其他城市工作又受了工伤时,按照
18、属地原则,他们只有回到投保地区才能够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由于不能在非投保地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他们的病情常常因为延误而加重。2.5 农民工对工伤保险认识不足维权意识缺乏,而且流动性强一般情况下,农民工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关于自身权益的政策法规了解很少,不懂得在工作中争取和维护自身权利。农民工进城务工以挣钱回家为目标,较少关注工伤保险的拥有与否。另外,受地区间工资水平影响,农民工经常变换工作地点,流动性很强。而这为用人单位少交甚至不交工伤保险提供了便利。一方面,农民工经常性流动,人数和工资基数难以核定,企业可以以此为借口少报人数从而少缴纳一部分工伤保险费。另一方面,高流动率促使企业将其与农民工之间的关
19、系认定为劳务关系,农民工受了工伤只能自费治疗,从而使企业逃避缴纳工伤保险费的责任。3.解决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的措施3.1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产生于计划经济时期,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是为计划经济服务的。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存户籍制度的弊端不断暴露,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只有改革了二元户籍制度,消除了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界限,为农民工摘掉农民的帽子,他们才能和城市里的正式员工一样,成为城市居民,从而享受应有的社会保障待遇。但是也应当看到户籍制度改革的困境,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有条不紊
20、的进行。成为市民,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收入稳定、住所固定。因此,对农民工落户城市的问题可以分步进行。在这方面可以借鉴李敏的“农民工分类法”分层分步地实现亿万农民工落户城市的构想。第一类是城市化的农民工,这类人长期工作生活在城市,相对而言,他们有较为稳定的工作,有固定的住所。此类农民工可以优先落户城市,成为真正的城里人。另一类可以被称作流动型农民工,他们也长期工作在城市,基本上不从事农业劳动。但与第一类不同的是,他们没有稳定的收入和固定的住所。还有一类是季节性农民工,他们一般只在农闲季节进城找工作,农忙时节在家从事农业劳动。对于后面两种类型的农民工,国家可以采取逐步弱化城镇户口的措施,比如说采用取
21、消暂住证而将其改变为居住证的办法。3.2 科学合理的调整工伤保险差别费率和浮动汇率机制德国在工伤保险方面最为先进,是最先实行工伤保险的国家,德国在 1884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工伤保险法工人灾害赔偿法 ,发展至今已较为完善,可以借鉴其中合理有效的措施,当然要结合我国的特殊国情具体分析。目前德国根据其国家的行业特点设立了 35 个行业工会,形成了 700 多个费率等级,其费率是由三个层次的差别费率系数共同确定的。现在我国也实行差别费率制,但档次少而且很粗,费率细化最多的大连也只有 19 个档次,很难反映行业差别。因此首先需要科学合理的细化工伤保险差别费率。另外,可以对各个行业的安全状况和工伤保险
22、费的支出状况进行定期分析,以确定每一个行业自身的工伤保险费率的变动,即实行浮动费率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鼓励企业重视安全生产加强工伤防范意识。3.3 完善农民工工伤认定机制,优化认定程序受工伤的农民工已经受遭受身体上的伤害,而复杂繁琐的工伤认定机制无疑给农民工带来了二次伤害,因此有必要完善认定机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改进。首先,建议工伤保险案件数据库,对同一类型的劳动争议案件进行模块化处理,从而节省认定时间并能提高办事效率。其次,借鉴德国设立专门劳动法院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做法,我国也设置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工伤保险方面的案件进行集中、统一处理。最后,赋予法院根据事实直接认定工伤并且委托
23、司法鉴定机关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的权利,弥补行政认定程序的缺陷,以便快速解决农民工工伤保险待遇问题。3.4 转变农民工政策的制定理念,真正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农民工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身份,只是农民和市民之间的一个过渡性的标志,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产物。真正解决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不应该是建立一个专为为农民工服务的特殊的社会保障制度,而是要改革导致农民工的劳动权和公民权得不到落实的社会管理体制和有关的社会管理政策。政策的制定不应局限于解决社会问题以维护社会稳定,应该上升到维护社会公平、社会正义的层面,因此,转变政策制定理念至关重要。3.5 逐步发展和完善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和职业康复三位一体的有效机制当前
24、,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实行的工伤保险制度都是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和职业康复三位一体的结合,这也揭示了工伤保险制度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工伤预防到位可以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率,从而降低企业的工伤保险基金的支出。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办法:将缴费手段和费率机制与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对安全的重视程度相挂钩;抽调工伤保险基金中的一部分资金用于预防的研究工作;利用法律手段和传媒手段开展工伤预防的宣传教育工作。职业康复可以使因工伤残的农民工尽可能地恢复重新就业的能力,增强生活适应能力。政府应当提供财政援助帮助受工伤的农民工恢复以前的工作能力、生活能力和心里状态。3.6 实行先行赔付机制在德国,发生工伤事
25、故后,不考虑雇主是否向同行业工会缴纳了工伤保险费,伤残人员或遗属均可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繁杂的工伤认定程序、农民工的现实要求以及国际上其他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等因素,决定了我国有实行先行赔付制度的必要性。对于受工伤的农民工,其用人单位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的,可以先由社会保障基金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然后再由相关部门向用人单位追缴工伤保险费。受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必须要予以保障的。3.7 加强对农民工的宣传教育,提高其工伤保险意识农民工的工伤保险意识薄弱是导致农民工参保率较低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国家应通过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相关知识。对建筑业、化工品行业以及矿产开采业等高危行业应要求在公司
26、人员集中的地方张贴国家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以及社会保险法中与工伤保险有关的规定,让农民工了解工伤保险制度,重视劳动合同的签订以及发生工伤事故时依法维护自身权益。4.结语关于农民工工伤保险的案件的不断出现引起了社会多方面的广泛关注,同时引起专家学者对其现状、原因以及解决措施的分析与研究。农民工工伤保险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本篇文章从开胸验肺这一热点事件出发,指出了当前农民工工伤保险存在诸如参保率低、工伤事故频发、农民工求偿困难以及工伤保险制度的缺陷等问题。针对这些现状分析得出是由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工伤保险法规存在缺陷、政府部门执行监督力度不够、属地原则限制以及农民工自身维
27、权意识缺乏等历史和现实原因造成的。通过分析原因,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主要包括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科学调整工伤保险差别费率和浮动汇率机制、发展完善工伤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的有效机制、实行先行赔付机制以及加强对农民工的宣传教育等内容。由于本人才疏学浅,查阅的资料及调研范围十分有限,故文中所述观点不够全面、合理,但期望通过本人微薄之力,引起更多社会有识之士重视、研究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社会各界齐参与,把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落实到实处,给农民工朋友们撑起一片安全的保护伞,共享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因此希望热衷于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的专家学者等各方人士对本篇文章予以批评指正并加以充实完善,以完善我国在
28、这方面的研究,切实保障农民工权益,加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参考文献:1杨团,毕天云,杨刚,等.21 世纪中国农民的社会保障之路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2王芸佳.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科技风 ,2010,05.3徐鑫,梅强,等.农民工工伤保险现状及问题分析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1,09.4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0.5孔祥智.聚焦三农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 2004.6杨林琳.试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以珠三角为例 J.科技创业月刊,2006,01. 7许素睿.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存在
29、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04.8叶迎.论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 大众商务 ,2009,14.9吴艳华,马运彬,等.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研究J. 法制园地 ,2010,36.10罗莉莉.农民工工伤保险缘何遭遇尴尬J. 金融博览,2006,11.11李敏.浅析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J. 经营管理者,2009,12.12任峰.论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D.济南:山东大学经济学院,2006.13杨琳华.论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完善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09,05.14赵炜.农民工工伤保险先行赔付机制的可行性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