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 向静波 学 号 2012122236 专业(方向) 财务管理(资产评估)论文(设计)题目 企业并购动因分析以中联重科公司为例来 源 科研项目 社会(生产)实际 自拟 (在内打)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及要求:(1)在写作之前应对选题与开题的意义与目的有明确认识;(2)撰写开题报告及毕业论文详细提纲。写明论文的中心、重点、主要观点、结论等;(3)收集与调查。注意收集实践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研究;(4)对论文进行论证分析,提出本文讨论的新观点及新见解。写作过程中要不断补充资料,写作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文章要简洁、流畅、无错别字。(5)论文写作格
2、式按照学校规定进行修改、定稿、打印。(6)进行充分的答辩准备必读参考文献:1(美)J.弗雷德 . 威斯通, (韩 ) 郑光, (美 ) 苏珊 . 巳侯格 . 并购、重组与公司控制 M. 北京 :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8.2 贾红睿 , 何新宇 , 陈宏民 . 企业并购理论研究进展 J . 预测 ,2000(1) .3 张维 , 等 . 企业并购理论研究评述 J . 南开管理评论 ,2002 ,(2) .4 刘平 . 国外企业并购绩效理论及实证研究述评 J .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3(7) .5 魏江 . 企业购并战略新思维 M.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02.6 蔡宁 , 何先进
3、. 中美企业兼并动机的比较及启示 J . 经济理论与管理研究 .7 张新 . 并购重组是否创造价值 中国证券市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J . 经济研究 ,2003 ,(6) .8 方芳 , 闫晓彤 .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与思考 J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2 ,(8) .9 冯根福 , 吴林江 .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J .经济研究 ,2001 ,(1) .10 梁岚雨 ,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分析 J . 世界经济文汇 ,2002 ,(6) .进度安排:第一阶段 2015 年 12 月 14 日12 月 31 日,收集信息,毕业论文选题。第二阶段 2016 年 1 月
4、 4 日1 月 17 日,毕业论文开题及写作提纲。第三阶段 2015 年 1 月 18 日4 月 17 日,毕业论文写作和修改。第四阶段 2015 年 4 月 18 日5 月 8 日,毕业论文修改和评阅。第五阶段 2015 年 5 月 9 日5 月 15 日,毕业论文评阅。第六阶段 2015 年 5 月 16 日5 月 22 日,毕业论文答辩。结果形式:论文指导教师签字:年 月 日院系意见:签字:年 月 日注:1. 毕业论文任务书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选题的具体情况填写,经指导教师签字后下达生。2.任务书内容可以电脑输入,但签字必须由指导教师本人手签,内容较多时可添加附页。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毕业论文
5、(设计)开题报告姓 名 向静波 学 号 2012122236 专业(方向) 财务管理(资产评估)论文(设计)题目 企业并购动因分析以中联重科公司为例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各企业的竞争力也在不断加强。许多企业在逐步通过并购来扩大生产规模,并且不断开拓适合企业发展的国内和国际市场。企业的并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回顾企业并购的发展历程,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企业并购的成功率不高。因为本身操作过程就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因而企业在并购活动中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有政治风险、文化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等等。不同类型的企业并购背后存在着不同的并
6、购动因,也正是企业逐渐专业化、多样化的并购动机推动着企业并购的发展。本文把企业并购动因看做一个庞大系统的基础上,以中联重科并购案例为依据来说明什么是企业并购发生的原动力,探索企业并购动机、寻找最适合企业的并购形式对提高并购的成功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并列出所查阅的主要国内外参考文献,要求不少于 1000 字):国外企业并购理论的研究状况企业并购理论包括许多不同的学说 , 威斯通等 (1998) 可以看成国外对企业并购理论研究的集大成者。他们的兼并与要约收购理论对并购的各种活动解释为 : 效率理论、信息与信号、代理问题与管理主义、自由现金
7、流量假说、市场力量、税收和再分配等七个方面。 Julian Birkinsha , Henrik Bresman ,LarsHakanson(2000) 将学术界对企业并购研究纳为金融经济学派、战略管理学派、组织行为学派和过程导向学派等四个学派 , 不同流派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探讨了企业并购活动的规律和特质。金融经济学派属于金融并购或财务并购的研究范畴 , 核心观点是并购促进了公司的市场有效性 , 从而为股东创造了新价值 ; 战略管理学派以并购公司的绩效为研究对象 , 认为由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以及市场力量产生协同性 , 对并购公司的绩效有积极影响 ; 组织行为学派吸收了文化融合理论 (Berry1
8、984;Nahavandi 过程导向学派以厂商行为理论来研究并购后的价值创造 , 认为管理行为和整合过程决定着并购潜在效益的实现程度。与金融经济学派不同的是后三个学派属于战略并购的研究 , 探讨以整合各个并购企业于一体为前提来谋求企业价值增值的活动。国内企业并购理论的研究状况我国对企业并购的研究早期比较肤浅 , 如有仅就西方较流行的企业并购理论作简要介绍的 ( 如魏冬 ,1996) , 有论述了企业兼并理论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若干研究前沿的 ( 贾红睿 ,何新宇 , 陈宏民 ,1999) , 有对西方企业兼并浪潮的特点及成因分析的 ( 唐晓华 ,1997) 等。近几年 , 随着并购日益成为一种可
9、以与贸易、金融和投资相提并论的重要经济活动 , 自然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 , 相关文献大量涌现。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到的有关企业并购的论文数量为例 , 企业并购的论文已经从 1994 年的 2 篇发展到 2002 年的 706 篇 , 研究视角也呈现多样化 , 出现了一些有力度的专著 , 它们就某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 包括企业并购与金融 ( 殷醒民 ,1999) , 跨国并购( 史建三 ,1999) , 企业并购与规模经济 ( 乔梁 ,2000) , 企业并购的经济技术关系 ( 冯子标 ,2000) , 企业并购与竞争规制 ( 林新 ,2001) , 企业并购与反垄断问题 ( 蒋泽中
10、 ,2001) , 企业并购与核心能力 ( 魏江 ,2002) 等。特别是在我国证券市场 , 并购重组已经超越新股发行 (IPO) 市场成为证券市场资源配置的最主要环节 , 证券市场的并购己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 如陈信元、张田余 ,1999; 冯根福、吴林江 ,2001; 李善民、陈正罡 ,2002; 张新 ,2003; 张宗新、季雷 ,2003) 。国外企业并购动因的研究方向企业并购动因理论解释促成企业并购发生的影响因素。由于实践中存在着过高的并购失败率 , 使得西方学者把注意力大量集中在并购动因的研究上。对于企业并购动机问题 ,西方学者作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 提出了多种并购动机理论。Mu
11、ller (1992) 将并购的动机归纳为增加市场能力 , 提高效率和代理问题导致的并购。 Berkovitch 和 Narayana (1993) 将并购动因归结为协调效应或效率 , 管理者自负和代理问题 , 并分析了以上动机对合并后公司、目标公司和收购公司收益的影响。K.D.Brouthers 等 (1998) 认为 , 并购动机可以分为经济动机、个人动机和战略动机三类。其中 , 经济动机包括扩大营销规模、增加利润、降低风险、防御竞争对手等子项目 9 项 , 个人动机包括增加管理特权等子项目 4 项 , 战略动机包括提高竞争力、追求市场力量等 4 项。沈云详 (1995) 将西方厂商并购动
12、机归纳为效率性动机、机会性动机、垄断性动机、投机性动机、功利性动机、保护性动机、战略性动机、多样性动机、对策性动机、优选性动机等 11 种动机。这些研究都为并购动因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可见 ,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 , 企业并购的原因本身是多元而且复杂的 , 仅为某个单一的原因而进行的并购并不常见 , 大多数并购伴随着多种动机 , 而且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 , 自然反映到企业并购的动力上就是一种多因素的综合平衡过程。国内企业并购动因的研究方向由于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所发生的企业并购 , 是在特殊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形成的 , 因而我国的企业并购及其理论早期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 郑海航等 ,
13、1999) , 表现在以下所述的我国企业并购动机理论中 :“消除亏损说”认为企业并购是消除亏损的一种机制 , 通过并购机制加大亏损企业的经营压力 , 使其努力提高经营效率 ;“破产替代说”认为并购是一种破产替代机制 , 由于我国承受不了大规模的企业破产 , 特别是大规模的国有企业破产 ,对于大多数亏损企业 , 通过并购以好带差 , 带动劣势企业的发展。仍然要从改革和稳定的大局出发 , 给予救助 , 而不是轻易让其破产 ;“利用优惠政策说”认为 , 我国政府为鼓励企业并购 , 制定了许多财税、信贷方面的优惠政策 , 一些企业出于利用这些优惠政策进行企业并购 ;以上通过比较西方的企业并购动机理论和
14、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并购动机理论 ,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企业并购的特点 : 我国并购的动机不仅仅来自于企业内部 , 它还来自于政府部门 , 甚至有时政府的动机强于企业本身 , 政府的推动力在中国企业并购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企业并购理论的存在问题(一 )并购动机偏 离 在西方 国家 ,企业并购 的动机主要是源于企业的竞争压力和目标利润的追求。但在我国企业并购动因一方面是政府 以“减亏 、缓解财政压力 、甩财政 包袱 ”的动机代替了企业的动机 ;另一方面是 由于我国上市公 司的稀缺及其具有便 利的融资功能 ,导致部分企业并 购动机的价值取 向就是 “买壳 上市”来 获取融资渠道,
15、并非看中上市公司中既有的业务与资产价值,并购行为的重点是放 在如何粉 饰报表 ,以实现 “圈钱”为 目的 的财务性并购,而不是战略性并购。这种重视资本经营,忽视产品经营的并购思想 ,导致企业并 购形成不 了核心竞争力 ,缺乏竞争优势。(二 )政府干预过 多 企业并购应是企业间的市 场交易行为 ,因而企业无疑是并购的主体。但从我国企业并 购产生 的背景分析 ,企业并 购并不是纯粹的市场经济行为,企业 的主体地位不够独立 ,只是导体 而已。而政府在某种程度上不是作为并 购活动 的服务员 、监督员 ,而是充 当了企业并购活动的主体 ,直接主导企业之间的并购。尤其是在困境企业、国有亏损企业的重组问题上
16、,政府依靠行政手段 ,搞 “拉郎配”,强行兼并 。这样 ,由于政府 的不 当干预 ,企 业并购代替了企业破产 ,使并购仅 局限于“优 帮劣 、强管弱 、富扶贫”的强弱联合 ,而导致一些优势企业在并 购后 因兼并成本高 、难于整合,出现了经济效益明显滑坡,甚至需重申进行企业清算的局面。(三)产权界定不清 产权明晰是企业并购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 。而在我国 ,一方 面由于有的企业 因行政隶属关 系几 经变更 、组织结构多次调整 ,存在个人所有 、集体所有 、全 民所有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复杂的产权关系,使企业在并购中遇到了诸如转让费归谁所有 、兼并后企业性质如何划 分等方面的许多难题 ;另一方面因
17、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利益磨擦 ,形成了“地区所有”、“行业所有”的条块分割的产权关系,使企业并购遇到了跨地域上的区域限制和跨行业上的部门限制等障碍 。(四 )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目前 ,我 国国有资产占全社会总资产的 70左右,并且以股权,债权等各种形式存在于国有和非国有企业中。由于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存在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方面的问题,再加上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职能不到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滞后,产权交易市场不完善,政府、企业领导人在企业并购中存在腐败行为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企业并购过程中国有资产价值的严重低估、所有权的丧失,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五 )资金筹措能力不足 在我国企业并购 中,一方面
18、 由于企业并购的证券化程度很低,被并购或交易的标的多为实物形态的资产,而非证券资产,从而直接导致了企业并购的资金需求量大,如我 国目前 国有企业的兼并收购就需要筹措上千亿元的资金 ,如何筹备如此巨量的资金 ,是企业并购面临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结果对收购 目标还是范围的确定都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同时许多企业不重视并购后的整合工作 ,殊不知整合才是并购 中最艰难的环节。关于企业并购的对策(一 )并购要主业突出、体现效率和效益,克服“拉郎配”一个企业在主业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没有形成规模经济时,不宜实施多元化经营,更不宜进行对一个弱势企业的并购。如河北胜利造纸厂“大跃进”式的企业并购,最终导致失
19、败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同时,并购要强调效率和效益。目前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市场中唯一持续的就是变化,因此,“一个企业的成败取决于其适应变化的能力”已成为市场竞争取胜的“律条”。快速反应、快速行动,己成为欧美企业克敌制胜的成功经验。因此,对目标公司的调研论证后,并购的效率越来越重要。“拉郎配”是地方政府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建大集团”的号召下,做出的形式主义的短期行为。表现为把毫无产业链或市场关系的一堆企业拼凑在一起,由强势企业组建所谓的企业集团,实行产供销、人财物的统一管理。其结果是只有死路一条没有一家是成功的。(二)并购与重组相结合,致力于形成核心能力,并购的同时剥离和出售不相关的资产。在中
20、国的企业重组和并购中,有一个很坏的做法,就是要并购企业,必须把被并购企业的全部资产、全部人员、全部“包袱”统统地并购。这样做导致的后果就是差的企业把好的企业也拖下来变成了差的企业。而企业并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有效的经营资源,谋求拓展业务领域,并不是为了“收破烂”。但这里有两个问值得重视。一是目前中国企业重组、并购后的富余人员的安置、债权债务的清理、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没有相对应的透明度高的政策法规,同时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政府没有能力安置下岗职工。二是企业在并购的过程中,并购双方没有就不相关的业务、资产彻底剥离进行充中国的企业并购分论证,更没有形成操作方案。同时,再加之被并购方不负
21、责任地不积极去剥离或出售这些不相关资产,因此,并购的同时剥离和出售不相关资产在大多数企业并购中难以操作,除非你出高价并购,或政府指令。当然,在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中,上市公司上市初期就已剥离不相关的资产,这一点变得非常有序了。但是,剥离和出售与并购方不相关的资产,必须从今后业务拓展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加以重视、系统解决。并购双方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提出全面解决方案。(三)并购交易方式要多样化,共同协商的换股方式要有效利用 20 世纪 80 年代,西方国家的企业以大量发行垃圾债券为特征,以追求短期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敌意杠杆收购曾大行其道,但却给企业的长期发展带来严重后果。这些不良后果在
22、 20 世纪 90 年代完全暴露出来,不企业由于难以承受沉重的债务负担而从此一蹶不振,甚至破产倒闭。因此,从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开始国外公司在跨国并购中,合作型增多,就是更多地采取了换股的并购交易方式。在国内,换股并购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法律问题,如何依法换股和规避法律制约换股。二是交本问题,特别是纳税问题。三是换股后给双方企业带来的股市走强、股票上扬或股市走低、股票下挫的问题。四是换股后如何有效充分地利用对方企业资源问题,以达到换股的目的。五是换股后对新控股或参股企业的管理问题。(四)政府的作用从政府的角度,企业并购要提高本国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国家或地方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创造税收
23、、增加就业机会。因此,政府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政策调节者,作为企业并购法规政策的制定者,同时作为主要的投资者之一(政府有投资的企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在市场引导上,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的规律来正确北方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引导,并给予资本市场上的支持,还是不提倡、不支持,从而制约企业并购。二是在制定并购政策上,是鼓励企业进行并购,盘活存量资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出台支持企业并购的一系列政策,还是通过政策来约束、限制企业的并购。三是在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导向作用、协调作用和决策作用,还十分突出,因此,如何发挥好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的有机结合,是非
24、常重要的。(五 )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的作用国外企业的并购,以投资银行为核心的中介机构对全球的企业跨国并购活动,发挥了重要的支持和推动作用。根据汤姆森证券数据公司的资料显示,1999 年,高盛、摩根士丹利和美林 3 家投资银行参与顾问的全球并购总值均超过了 1 万亿美元,这些投资银行为了保持自己在世界的霸主地位,不遗余力地参与各项大型企业跨国并购案,从而成为推动企业并购的强大动力。中国的投资银行发展较晚,从 80 年代开始,到目前已形成了以证券公司、投资管理公司和管理咨询公司为主体的投资银行群体。但客观地说,目前中国投资银行的水平,与国外投资银行的差距是巨大的,即使就目前国内企业并购开展投资银行
25、业务差距也较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对并购企业的产业研究不够,不深入,不全面,难以指导操作。二是对并购方案的设计和论证缺少与实际的结合,造成偏离实际(包括企业所处行业和地区实际)。因此,造成企业并购后在较长时期内不能实现业务的增长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四是对政府政策,特别是经常发生变化的政策不能及时掌握。五是投资银行作为中介的牵头部门,对律师、咨询师、税务师的协调组织不力。同时职业道德问题也存在较大差距如保守商业秘密等。但不管怎样,中国的投资银行正在发展,业务水平正在提高,中国的企业并购对企业并购业务的参与和支持越来越大,这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根据中国经济的发展,根据中国企业经营扩张的需要,通过
26、调整、学习和提高,在实施企业并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是我们,包括投资银行家和政府在内,大家的共同希望。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文献综述续页参考文献:1(美)J.弗雷德 . 威斯通, (韩 ) 郑光, (美 ) 苏珊 . 巳侯格 . 并购、重组与公司控制 M. 北京 :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8.2 郑海航 , 等 , 中国企业兼并研究 M. 北京 : 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9.3 贾红睿 , 何新宇 , 陈宏民 . 企业并购理论研究进展 J . 预测 ,2000(1) .4 张维 , 等 . 企业并购理论研究评述 J . 南开管理评论 ,2002 ,(2)
27、 .5 刘平 . 国外企业并购绩效理论及实证研究述评 J .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3(7) .6 沈云详 . 西方厂商并购动机的剖析 J . 中国工业经济 ,1995(4) .7 林新 . 企业并购与竞争规制 M. 北京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8 卡尔顿 , 佩罗夫 . 现代产业组织 M. 上海 :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9 魏冬 . 西方企业购并理论综述 J . 世界经济研究 ,1996 ,10 唐晓华 . 西方企业兼并浪潮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J . 世界经济与政治 ,1997 ,(10) .11 魏江 . 企业购并战略新思维 M.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02
28、.12 蔡宁 , 何先进 . 中美企业兼并动机的比较及启示 J . 经济理论与管理研究 .13 张新 . 并购重组是否创造价值 中国证券市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J . 经济研究 ,2003 ,(6) .14 张德平 .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的经营业绩实证研究 J . 中国软科学 ,2002 ,(7) .15 方芳 , 闫晓彤 .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与思考 J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2 ,(8) .16 范从来 , 袁静 . 成长性、成熟性和衰退性产业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分析 J . 中国产业经济 ,2002 ,(8) .17 冯根福 , 吴林江 .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J
29、.经济研究 ,2001 ,(1) .18 梁岚雨 ,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分析 J . 世界经济文汇 ,2002 ,(6)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主要研究(设计)内容:一、企业并购相关理论概述(一)并购含义(二)并购动因1、获得市场份额2、降低成本3、充分利用自由现金流量二、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意大利 CIFA 公司分析(一)中联重科简介和并购情况(二)中联重科在并购中的动因分析1、获得市场份额,实现规模经济2、充分利用自由资金3、寻求无形资产三、中联重科并购的启示(一)分析结果及评价(二)对其他企业的意义四、结论参考文献创新之处(如无可不填):研究路线、方法、措
30、施及实践方案或实验设计:(一)研究路线:一是通过网络、书店、图书馆等资源搜集与本命题相关的参考资料,系统了解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二是结合并购特点,相关法律规定,用案例和数据说法,剖析 XX公司并购国外公司的效果与意义。三是理论结合实际,选取所在地区的一家本土企业(中联重科企业)为个案,结合上述理论,针对该企业发生的并购案例,指出存在可以参照的现实意义,对案例的并购动因以及成效作出具体分析,最后提出其他企业在进行并购活动时应注意的各种事项。(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首先对于国内外相关理论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充分利用学院及学校图书馆为我们提供的丰富的图书和杂志、报刊等资源,了解掌握国内外相关理论动态,打好理论基础。 2、案例分析法。结合企业的一般情况阐述企业间并购中遇到的基本问题。最后采取具体个案实例的方法,结合 XX 公司实际情况,根据 XX 公司的并购案例为依据来说明什么是企业并购发生的原动力,探索企业并购动机、寻找最适合企业的并购形式对提高并购的成功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三)措施:1、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进行研究。2、通过书籍、期刊、网络等方式来收集资料和数据。指导教师意见:签字:年 月 日注:1. 此表由学生填写后交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否则不得开题;此表作为毕业论文(设计)评分的依据。 2. 学生填写部分可以用电脑输入,教师填写部分必须手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