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25 课诗五首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 2(语文版七年级上)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我班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
第30课诗五首之观沧海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Tag内容描述:
1、1第 25 课诗五首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 2(语文版七年级上)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我班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但由于本单元文言文首次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且所有的课文都有背诵要求,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感成为必要。3教学内容分析这是诗人。
2、用心 爱心 专心 1第 25 课诗五首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一、学习古人丰富的情感;二、欣赏诗词曲中的名句,揣摩其深刻的含义。三、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教学过程:一、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1)节奏;(2)重音;(3)韵脚 二、作者与背景介绍: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自称为汉代中山王刘胜的后人。贞元九年进士,官至察御史。王叔文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官至检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有刘宾客集 ,又称刘中山集 刘梦得。
3、1第 25 课诗五首之淮上与友人别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一、导语设计说到友谊,无数的文人辞客酒未沾唇,脸上早就有了深深的酡红。李白是个多情的种子、痴情的汉子,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一片深情托付风月,传达出了自己对朋友的一片赤诚之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又把深深的眷恋之情付流水;李商隐在友谊里醉得出奇,自己一边愁绪满腹,一边却又有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温暖了千百年来无数个寒冷的深秋和无数颗孤寂的心。还是王勃醉得洒脱, “海内存知己,天。
4、1观沧海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七上第三单元第 15 课 二、教学设想: 1、考虑到七年级学生诵读古诗的通病是急于成诵:读的速度太快,节奏感不强,这就不利于感悟与理解。要改变这种状况,须从读诗的节奏训练人手。为了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教师应范读或领读一两遍,或挑选个别学生为全班领读。以多种形式加强诵读,以诵读贯穿学诗的全过程,创造浓郁的学诗的气氛。在熟读的基础上适当分析、点拨,加深对诗的理解。 2、至于串讲或启发提问,重点可放在景物描写,因为借景抒情是这首诗的特点。背景也要讲一点,切忌展开。 3、要遵照“诗。
5、1第 25 课诗五首之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2(语文版七年级上)教学目标:1、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2、通过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同样的夜晚诗人不同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默写。4、用复述、改写、表演等方式把对诗意的理解表达出来。教学重难点: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感受诗中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教学时间:一教时一、引入学习夜雨寄北二、初读理解诗歌的意思。1、借助工具书自读理解,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收获和疑问。2、小组讨论:在小组内交流,你读懂了什么,说给同学听听。你还有什么不懂的,讨论讨。
6、1第 30 课诗五首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教学目标:1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了解诗人在扬州听到王昌龄贬官的不幸消息,便题诗抒怀,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遥寄给远方的友人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3能根据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4通过品悟、诵读,了解内容,体会古诗描述的意境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读题,介绍背景,解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
7、用心 爱心 专心 1第 25 课诗五首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设计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我班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但由于本单元文言文首次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且所有的课文都有背诵要求,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感成为必要。3教学。
8、用心 爱心 专心 1第 25 课诗五首之淮上与友人别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一、导语设计说到友谊,无数的文人辞客酒未沾唇,脸上早就有了深深的酡红。李白是个多情的种子、痴情的汉子,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一片深情托付风月,传达出了自己对朋友的一片赤诚之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又把深深的眷恋之情付流水;李商隐在友谊里醉得出奇,自己一边愁绪满腹,一边却又有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温暖了千百年来无数个寒冷的深秋和无数颗孤寂的心。还是王勃醉得洒脱,。
9、登飞来峰 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简介王安石,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其文雄建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遒劲清新。,背景,登飞来峰为王安石岁时所作。皇祐二年()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 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说明,【飞来峰】杭州西湖灵隐寺前灵鹫峰。传说东晋时印度高僧慧理以为它象天竺国的灵鹫山,并说“不知何。
10、用心 爱心 专心 1第 30课诗五首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了解诗人在扬州听到王昌龄贬官的不幸消息,便题诗抒怀,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遥寄给远方的友人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3能根据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4通过品悟、诵读,了解内容,体会古诗描述的意境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读题,介绍背景,解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
11、用心 爱心 专心 1第 25 课诗五首之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2、通过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同样的夜晚诗人不同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默写。4、用复述、改写、表演等方式把对诗意的理解表达出来。教学重难点: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感受诗中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教学时间:一教时一、引入学习夜雨寄北二、初读理解诗歌的意思。1、借助工具书自读理解,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收获和疑问。2、小组讨论:在小组内交流,你读懂了什么,说给同学听听。你还有什。
12、30诗五首教案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一)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理解重点诗句的含义;整体感知诗的意境。2反复朗读,体会情景交融、客观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3背诵全诗,体会作者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之情。(二)学习重点反复朗读,体会情景交融、客观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三)学习难点背诵全诗,体会作者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之情。二、知识概览图三、新课导引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四、教材精华杨花落尽子规 啼 ,闻道龙标 过五溪 。 1 2 3 4【字词全解】即杜鹃,又称。
13、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朱 德,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杜少陵。自唐以来,他的诗歌被公认为“诗史”,他本人也被称为“诗圣”。,返回,杜 甫 (712年770年),主要代表诗作,返回,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春 望“三吏”: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学习目标 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激发联想和想象。 3、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4。
14、1第 30 课诗五首之登飞来峰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2、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理解诗中蕴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教学重难点】:理解诗中蕴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教学过程】:导语:孩子们,老师今天带你们去一个被人们称为“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的杭州飞来峰走走看看。一、欣赏图片,激情导入。1、教师播放飞来峰的图片,学生欣赏。师导:孩子,刚才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能用一句话来谈谈自。
15、用心 爱心 专心 1第 30 课诗五首之登飞来峰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2、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理解诗中蕴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教学重难点】:理解诗中蕴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教学过程】:导语:孩子们,老师今天带你们去一个被人们称为“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的杭州飞来峰走走看看。一、欣赏图片,激情导入。1、教师播放飞来峰的图片,学生欣赏。师导:孩子,刚才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
16、1第 30 课诗五首之望岳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古体诗、近体诗的一些常识。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2.掌握一些古诗朗诵的常识,读出节奏,读出韵律,逐步提高诗歌朗读水平。3.加强朗读教学,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中的美点。4.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教学重点:1.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2.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教学难点: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2.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
17、用心 爱心 专心 1第 30 课诗五首之望岳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古体诗、近体诗的一些常识。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2.掌握一些古诗朗诵的常识,读出节奏,读出韵律,逐步提高诗歌朗读水平。3.加强朗读教学,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中的美点。4.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教学重点:1.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2.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教学难点: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2.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
18、曹操,观沧海,想一想:,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的? 2、这首诗哪几句是写现实的?哪几句是想象的?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 怀?,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作者简介,曹操,字 , 末年政治家、军事家、 。 观沧海是曹操 组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首。,孟德,东汉,诗人,乐府,曹操当时正处于事业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跨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
19、1第 30 课诗五首之观沧海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教学目标 : 1、 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2、 体会宏伟壮丽的景象。 3、 写实与想象。 教学重点: 目标 1、目标 2。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自主性学习】 1、 学生课前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指名两位学生来朗读,注意节奏、语调、情感。读完后请其他同学来指出读错的字词。 2、 朗读,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全班齐读,讲究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充满豪情壮志诵读,然后请两位学生来说说诗中画面及诗人的情感。 【合作性学习】 1、 整体感悟 2诗人站在碣石山上,望着苍。
20、用心 爱心 专心 1第 30 课诗五首之观沧海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 : 1、 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2、 体会宏伟壮丽的景象。 3、 写实与想象。 教学重点: 目标 1、目标 2。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自主性学习】 1、 学生课前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指名两位学生来朗读,注意节奏、语调、情感。读完后请其他同学来指出读错的字词。 2、 朗读,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全班齐读,讲究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充满豪情壮志诵读,然后请两位学生来说说诗中画面及诗人的情感。 【合作性学习】 1、 整体感悟 诗人站。